刚看完的时候内心os:我想要一双没看过这部荒诞烂片的眼睛…然而回想电影,感觉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1)重看才注意到,妙子会和那几个无业游民(电影制作人)一起拍电影的铺垫在排练话剧的时候就出现了,她作为导演的热爱一直延续到几年后,所以愿意和电影从业者交流。
(2)影片有对女性主义、家庭关系、暴力的探讨,但也仅仅是浅尝辄止。
(3)一群人在电影里拍犯罪电影,本身构成的荒诞感可以延展开很多。
但很可惜我期待的展开也没有发生。
从“拍电影”情节后半段开始,后续发展就落入了非常经典的性别角色。
男性可以通过拍电影反抗社会压迫、抒发理想不得实现的郁郁、满足犯罪的想象;而女性的方式和动机则多是通过奉献身体、滥交、不惜被精神控制来拯救他人、反抗家庭、完成复仇。
最大的败笔可能是村田丈…出场的时候就没能撑起魅力设定,我只觉得好恶心好油腻,不知道为什么女性角色会一个个沉沦…
《在无爱之森呐喊》很园子温风,本片是根据日本九州发生的监禁连续杀人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一直对这个案件挺感兴趣的,一些心理学书一讲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时,这个案件必榜上有名。
之前看过两部关于这个案件改编的电影:第一个叫《毛骨悚然》不咋好。
第二个比第一个强点,用构图表达压抑的气氛刻画精神控制,但叫什么名儿忘了,哈哈!"看场电影不知啥名,喝瓶汽水不知开瓶"--就酱傻了巴叽活着挺好。
本来期待园子温和Netflix合作能是王炸,觉得园子温能拍出《冰冷热带鱼》擅于探讨家庭关系,因为九州这个案件家庭灭族式变态。
还有《真实魔鬼游戏》的血腥美也是威名远播。
至于Netflix更不用说了和BBC、HBO都是质量精良的保证!网飞的《爱X死X机》是至爱;BBC出品的《王国》中动物Kings的气场在我心中到现在还有余威;HBO与台湾合作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既本土又有HBO视角,超有深度!所以对《在无爱之森呐喊》这次神仙组合有很高期待,然而并不符想象 。
如果是仅仅喜欢Cult Movie,那影片后半段嗨到起飞,虐待、分尸、乱伦,满屏幕血浆和锅煮肠子内脏,然后用榨汁机搅拌,碾骨成渣制成小饼干…对于一个从小边吃饭边看《群尸玩过界》的选手来说,简直是乐园。
这部分给园子温导演点个赞
但对于深植人性和家庭成员之间内心微妙关系描绘得就没那么好了--家庭被灭族始于一个百合女孩的嫉妒,太牵强了,逻辑不通。
基于这案件本身的不可思议性:什么样的精神控制能让七个人被一个人控制却不反抗,什么样的家庭过往能让一家人互相施虐残杀,子女杀死父母、儿童给父母分尸、母亲天天目睹自己的幼子被虐待却成帮凶,仅仅是电击吗?
可能导演也无法弄得很清晰才华就到这里了。
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这部比之前看过的两部同题材影片要好,毕竟导演用直观画面把变态到匪夷所思程度的真实人性传递给我这样的普通观众,这种真实人性的恶令人作呕。
我不怕血腥,但我怕人性的丑恶!恶心的我头天晚上看的电影,第二天中午吃饭还难以下咽。
施虐与被虐之间存在微妙联系,除了施虐者,替施虐者执行施虐行为者,以及被虐者,在这样病态的关系里,大概没有人可以真正活下来。
影片前大半部分中,村田一直作为一个主导者存在,他很少自己动手,用精神辅以电刑来控制和虐待别人。
在工作中他夸大自己社会地位,殴打下属,以达到控制目的,但当下属发现他根本没有这些资源时,立马离去。
这是在权力分配下不得已地自愿接受的控制和虐待。
但这种虐待关系一旦失去利益的基底,马上就会轰然倒塌。
然而在恋爱关系中,这一切变得不同,先是有利益诱惑成为基底,诸如他夸大自己学历经历作为基底吸引女性对他产生好感,下一步就是用爱控制女性,他的方法类似打一巴掌赏一颗糖,不过这个一巴掌不止是一巴掌,还有性虐待。
印象里似乎除了在性关系中使用这种虐待,他好像没有亲自虐待他人,只是让被他驯服的人用电棒自相残杀。
他很享受被人爱和追崇,看着别人在他的威严下自相残杀。
可实际上这种人很软弱,不管是妙子还是美津子都没有真正爱上他。
性虐待只能带来服从,带不来真正的爱。
在这场自相残杀的活动里,大家施虐和被施虐,由拍摄电影开始,逐渐走向混乱。
我认为走到这个程度其实不止是村田,他一个人无法做到。
阿信和美津子其实是搅局者一样的存在。
妙子和阿杰意识到不对劲都想逃跑,然后阿信和美津子就像真的被驯化,开始第一次的分尸。
搅局者在这里面很重要,如果不是有人刻意加入这场混乱的活动,可能活下来的人会更多。
妈妈死前对亚美说我爱你,美津子临死时对亚美说我从小就爱你,才有鬼,死前手上拿着硬币,村田追问她你真的没有爱过我吗?
她说一点点喜欢。
亚美死前对村田说我爱你。
他们有爱吗?
已经到无法分辨的地步。
无爱森林里,怎么知道是否有地方藏着爱呢?
我想森林里不止有枪杀,一定有别的东西。
贯穿始终的罗密欧,她是青春的烙痕,有人因她死掉有人因她活着。
我不知道最后出现的罗密欧代表什么,只是想,要是罗密欧还活着就好了。
但是罗密欧活着真的会好吗,还是只是一个希望寄托。
我希望会好的,我希望还有一点爱。
森林里的动物其实不应该呐喊,这会暴露方位,带来危险。
可是森林里的人类一直呐喊,他们希望方位被暴露,虽然大部分时候带来的是危险,但是仍有爱的希望,仍在继续呐喊。
看了很多影评,大多数人以前都看过导演拍的前作,做为一个从来不看这类型电影的小清新,只能表示真的吓到了,和闺蜜来放映室的时候没有查清楚影片类型就过来看是最后悔的事……最后因为尊重放映人,强忍不适看完了全片(分尸场面闭眼跳过),说回电影本身,只能说,在拍摄的镜头,画面上非常有美感,音乐也很不错,但是剧情的内容毫无悬疑紧张感,每个角色的死亡都没有引起一点水花,唯一最后结尾女主的反转稍微有点意外,男主对其他人的精神控制显得很弱智,完全没有说服力,感觉掉智商,从头到尾给我的感觉就是荒诞怪异变态,没有引发任何关于人性的思考,结尾也莫名其妙……这是个人观影感受,可能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真的不能评价为一部好电影,受不了变态重口味的千万别看
因为闲聊中的偶然联想加上喜欢本片片名看了这部对于我目前的欣赏水平来说尚且为时过早的电影😑现在想来真是佩服自己能坚持看完😑感觉园子温跟疯了一样😑看得那个血压飙升😑其实也可以说很多地方跟爱的曝光类似 能看到不少园子温的个人风格表达 但观感完全nm两个极端 可能这玩意也就看你怎么用 用成这样反正窝是完全不认就是了😑去看了眼真实事件 感觉要真直接按这真事来拍能搞成相当带感的cult和斯德哥尔摩分析范本 现在这成品给我感觉就😑像是拼凑出来的凌乱剪切画😑只有莫名😑嘴炮+电疗=精神控制?
😑😑😑不是,这哪是欺诈师,这是个魅魔吧,是吧😑不然这怎么解释啊我焯😑窝看着这就是个百分之三百的油腻脑瘫二货啊 从选角到表演到人设到塑造完全没有一点让我觉得这玩意有任何能洗脑得所有看见的人都迷他迷得死去活来对他的话言听计从的魅力或者能力 倒不如说一直巨想掐死这逼 这都不能说是所谓诈骗或者PUA什么的了 这是催眠吧,催眠😑完全看不懂人物心理变化😑或者说这片里的人物基本全都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外 完全搞不懂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也不是很想去理解 感觉就是一群纯纯疯批😑不如说他们像是一个个提线木偶 不需要什么心境变化 导演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 要你疯你就立刻给我疯 要你清醒你就瞬间给我清醒😑就是駄作我也能看见角色们为何疯狂 而这里完全感觉不到这些东西作为人的意识😑所以咱决定干脆彻底傲慢一回,把所有人设都骂一遍好啦末尾的反转一瞬间差点给我唬住了,似乎对前文扯的一部分淡进行了一个圆回剧本的尝试,但不难发现这其实仅是在所有异常的角色中选出两个,让他们原先的异常方式转变为另一种异常而已。
杀人鬼的角色反转并未有任何合理性的铺垫,真的要说的话仅仅是圆上了他中部无比迅速突兀割裂的心态转变,但同时也让他前面整整半部电影的行为变得诡异牵强。
至于女主 更是重量级 其实冷静下来想没有结尾那反转女主的形象反而能更统一一些😑反正从一开始这几个小闺女因为朋友被创死就手拉手跳楼开始这几个人就超越我的理解范畴了😑什么感人至深的友情爱情😑或许这就是爱吧😑看不出来女主和蓝毛为了这罗密欧这么死去活来的感情基础啊😑老实说这人是白的黑的处不处女我根本不关心 这连叙诡都说不上,就是看导演想怎么编😑“我一眼就看出来你是个杀人犯”🙏🏻集美这可不兴看啊🙏🏻真当宁玩狼人杀抿身份呐🙏🏻既然你能随便下得去手把人家导演小伙子勒死,那你直接开鲨不就完了,搁这折腾p呢()这个伪装策略其实跟她的目的没有多大关系,基本只在这种强剧本设定下才算得上奏效😑而且这样的话并不能解释,不如说反而会让她诸如出逃或者尝试自杀那样许多的行为变得更为突兀割裂😑你不身经百战吗 现在咋搁这家里蹲自闭了😅你爱罗密欧爱个死去活来你最后死前手里还死死攥着那渣男给的50円钢镚是吧😅我甚至觉得这没准只是女主死前的自我催眠洗脑😑为了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蠢()说回来就算这俩人大脑升级了疯得跟原先不一样了些 那剩下那帮子没脑仁的男性女性形象是啥啊😑前面听诈骗犯侃侃而谈跟着傻呵呵拍手称赞后面立马就翻脸跑路的哥们?
莫名其妙连威胁都不用自己上赶着帮忙给家人电疗的妹妹?
明知这诈骗犯脑子有病,前脚还去质疑他渣男性虐后脚他说要来帮你拍电影你无比爽快就同意了结果把自己命都玩进去了的导演小哥?
亲身经历渣男蒙骗却本子入脑,为救旧友尝试睡服渣男未果反被电疗,而后直接摆烂放着无数逃跑机会不顾非在这赖着不走的蓝发妹?
被威胁两句暴打一顿就脱胎换骨变身朋克族把自己都作没了的爸妈?
对这个不知从哪来带着大家就砸别人公司的玩意争先恐后下跪的群演?
因为这玩意随便勾搭勾搭就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一整个演唱会场地的女人?
😑😑😑😑😑我喜欢全员变态的片子,但我不喜欢全员弱智的片子😑拍电影这一自指并未看到其中用意据说这是后现代主义影像?
呜呜那窝又不配后现代了呗()还有说这是女性主义的,一群没自我的弱智抖M傀儡配上一个女疯子就是女性主义?
😑咱承认这片子有一些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概念,但我认为这仅仅是真实事件自身所带来的暗示、园子温个人风格的呈现以及cult题材天然的隐喻,真正着眼于影片本身起码我完全看不到其中的道理😑这种程度的所谓女性主义感觉甚至不如《花芯》😶再加上这个结尾,真就编不下去搁这耍灵异讲鬼故事是吧,给窝看傻了😑不愧是纯爱战神园子温 结果内核是个百合三角恋故事是吧🙏🏻节奏有些怪异 剪切转场很别扭 许多地方处理得不舒服社会环境要素与其说是缺席不如说是毫无效用 在这部绝大多数时间内恶与压迫的具象化身毫无缘由和道理地由一个完全不足以撑起这一切的男性形象代表的片里 在这个不但没有淡化反而反复强调社会要素的片里 一切的社会影响居然心甘情愿退居幕后 有些难以理解这种处理的用意影像风格和配乐倒是依旧蛮带感 可惜在这个我完全无法理解的故事里只会起到反效果😑总之看得很难受😑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晚上🙏🏻一句话总结就是这尼玛什么几把玩意🙏🏻🙏🏻🙏🏻感觉不如慢性折磨呕吐室 起码人家烂得纯粹cult得纯粹🙏🏻🙏🏻🙏🏻两段分尸场景针不戳 后面那种可看作颠覆一切秩序的不管不顾的拍法倒还有种莫名的爽快感(虽然完全无法掩盖这帮神经病的脑回路已经飞跃银河系的事实),可以把评级从Z上调三档到F+(可惜还是一星,残念)园子温要真就照这路子按真实事件拍个纯纯cult窝估计起码给个A- 但现在😅好走不送评分:F+
150min的电影+园子温+爱情+血腥+变态=纯正的园子温,之所以给的分数过低是因为缺少了原来的剧情张力,而且陈旧的套路让我有点厌倦了。
感情上的塑造也有点理想化,有点像是一群小孩子在打打杀杀。
(一)少女的堕落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而言,朱丽叶因为自己的罗密欧和妙子相恋而嫉妒,因罗密欧死去而感到开心,这样自己可以独占罗密欧了。
在少女集体寻死的时候,把安眠药吐出来,最终和妙子一起活了下去反倒加深了自己的犯罪感。
因为家庭的压抑导致她不敢面对现实,觉得自己做错了,尽管知晓一切却不敢面对现实,等待被救援或是被毁灭。
那么妙子和恶人村田则代表拯救和毁灭,可惜的是毁灭的人占了上风。
比起在家里等待的美津子,妙子则是选择了自我堕落而不救赎的方式活下去。
重组剧团就能过上往常的生活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但她还是这么做了,重组了剧团。
剧团里有人深爱电影,有人只想破处(实际想杀人),有人只是被拉进来的。
除了热爱电影的那位小哥之外,其他的人都只是装作在拍电影罢了。
(二)坏人的作恶村田是片子里面最奇怪的角色,只是在作恶而没有任何一点为未来打算的样子。
在充满思辨的电影里把坏人写的究极坏并不是一个讨巧的套路,倒是把坏人洗白才是一个常见的套路。
假装爱别人,同时让别人假装爱自己,实际上只是让大家服从于肉欲和物欲当中,而没有爱。
激发出人性的弱点,让大家服从于他,因为大部分人只是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的苍蝇,一旦崩溃就无法重新崛起。
但这个恶人在此片里是恶到极点,因为儿女坏事就跑去让家人还债是《暗金丑岛君》里面的套路。
唯一洗白的点在于,结尾的时候居然问美津子是否爱过自己,及美津子问他是否爱过自己。
有点像我自己的感情一样,怕的不是分开或是在一起,而是怕对方连一次爱自己的时候都没有。
原来连麻痹了的大恶人都有如此想法。
但大恶人最终逃跑了也是很神奇的地方,满岛真之介无端端成了杀人犯。
看起来满岛真之介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不是对这些人有多大的怨恨。
想死不懂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死去了,唯一知晓自己在作恶的坏人却逃掉了。
(三)杀人的终结无论多大的爱,多大的恨,都会随着事物的死亡而终结掉。
美津子姐妹都没有一枪而死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她们其实没有那么渴望死亡吧。
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作践自己的姐姐,一点点奇怪的原因就去放飞自我的妹妹。
不得不说园子温擅长于找人类的情感空洞,里面的人物被情感而非物质而屈服,这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我们大多受困于物质和物欲,尽管结果也是我们不面对现实而是在做戏。
(四)谜题1.为何要杀掉班里的所有的人?
罗密欧一开始死亡也是因为 满岛真之介 ?
2.村田是受到 满岛真之介 指示或是诱导才去接触这些女学生,最终获得钱的目的是为了睡更多的女人?
然后包装自己请员工,然后继续睡下去?
像是一个YP连续犯。
3.美津子是怎么知道满岛真之介就是杀人犯?
4.妙子是怎么被发现位置被杀掉的,另一个人是否有逃脱?
5.写到这里想到电影里面说的“电影即人生,人生即电影。
”里面的人都是知道现实,但却装傻当做自己不知晓一切接着继续活下去的人吧。
自欺欺人。
真实案例更加的恐怖。
美静子应该是爱他的,从她死前手里紧握的硬币。
有一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个案件,我在火车上大致看了一遍,大热天流了一背的冷汗,其中有个情节我可能这辈子不会忘。
美静子有一次找到了机会从村田手中逃了出去,跑到了一个没人认识的打工。
村田担心她把杀人的事情讲出来,就去她父母家里找她,并且以她们家的名誉要挟她父母把美静子交出来,美静子父母说她跑走了,她们也没办法说服她回来,然后最离谱的来了!
村田竟然跟美静子父母一起撒了个谎!
美静子的父母跟美静子打电话谎称村田已经死了,希望她能回来,又说她父亲最近身体也不好怎么样子的,软硬兼施。
美静子一听到村田死了立马就回来了,她兴奋的推开家门,看到村田的遗像在客厅里,她立马彻底的开心起来,可谁知过了一会村田从卧室推门出来了,原来他一直在暗中观察美静子的反应..... 那以后,美静子再也不相信她的父母
《在无爱之森呐喊》里感觉导演在剧情里糅合了很多自己感同身受的元素,就像在学校里听《鸡蛋与石头》中拍摄性侵题材的女导演所讲,她拍摄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园子温在电影里融入的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有:曾经经历过的对创作的热情;在创作过程遇到的困境;对日本扭曲社会下产生的扭曲的人格的猜想;对人际关系的分析。
主题是为了翻拍日本九州岛监禁事件,那么导演为了将这些自己的思考都融入到故事里,电影故事就变成了几个对电影创作有热情的青年偶然发现一个中年男人很可疑,可能是新闻里的杀人凶手,就想以此拍成电影,然后顺其自然被中年男人发现,中年男人就也参与了他们的电影拍摄,并逐步虐待监禁这个团队里的人。
就如按照九州岛原型,他监禁并虐待了女孩及她的一家亲人。
按照园子温对受虐女孩的理解,中年男人可以下手的对象是一个因缺少亲情友情爱情而有受虐倾向的女孩,于是导演加入了自己的猜想,就有了学校和家庭两个故事线来叙述女孩没有爱的原因。
那就是扭曲的父权家庭和学校里喜欢的罗密欧喜欢上了她的朋友和罗密欧的去世。
电影按照原型进行,中年男人为了财产而教唆女孩和他一起对她的家庭成员虐待杀害,让观众就要以为中年男人就是杀手时,剧情像众多悬疑电影中一样加入了反转,那就是真正的杀手是开头的青年,为了让事情变得合理,线索就是他偷偷杀了蓝发女孩。
蓝发女孩角色的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她夺走了罗密欧的爱,女孩也就没有了爱情。
总结:园子温在《在无爱之森里呐喊》中讲了一个没有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看完电影后觉得很可怕是因为有很强很真实的代入感,自己好像就是主角处在这个没有爱的环境中。
"没有爱"可能就是导演想批判的主题了。
在没有爱的扭曲的社会下滋生了扭曲的人,扭曲的人做出了扭曲的事。
园子温与网飞合作,这片子一看就是园子温,标签的强烈不看导演是谁都知道是他,但仍旧有不同,例如《冰冷热带鱼》同样的分尸,但人物是认真的,是让人相信的。
内心压抑无法释放的主人公有星空博物馆可以排解!
其实我想说的是,并不知道这是不是园子温的真正内心,虽然类型相似,无论多么猎奇,仍旧是认真对待的。
而这个片子,更多的是有种戏谑的感觉,更荒诞!
难道那电棍或者男主人公本身的魅力被施过魔法吗?
怎么一被电过之后就像洗脑了一样。
有点费解!
还有情色方面不太刺激。
其他都还好……园子温是我喜爱的日本导演之一,但有时他的作品让我恐惧,这心理来源于《冰冷热带鱼》同时对他的喜爱也仍旧始于《冰冷热带鱼》,随后才大量的接触他的电影,发觉功力可以,几近牛逼之能事!
把猎奇玩的高级,他不同于金基德、更不同于三池崇史。
他更接近于电影底线,尺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清纯与邪欲的魅力,就是这样!!
01“我不喜欢小津安二郎,因为小津是日本电影之神,所以我是一名无神论者,更是一名反神论者。
”——园子温这一次园子温终于愿意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在无爱的森林呐喊》,苛刻的影评人称这是多年烂片之后的迷途知返。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努力做到了克制,以往标签式的血腥和凌乱的叙事,非常规的剪辑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克制——这对非园子温的影迷来说是一次颇有诚意的示好,忠实影迷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要让园子温这个怪人心甘情愿地克制自己的想像冲动极为困难。
《在无爱的森林呐喊》做到的克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许1961年出生的他年近60,心态大变;也许是资本方Netflix带来的资本压力,要他向更多的网大观众妥协;也许是他多年烂片之后的迷途知返——抑或兼而有之。
02初识园子温,一定对屏幕飞溅的血浆印象深刻:有人深感不适,有人却觉得远远不够。
前一秒对导演残酷诡谲的想象力所折服,后一秒又可能转过来嘲笑导演的道具和血浆好假。
像园子温这样偏好血浆飞溅的日本导演不在少数,血浆飞溅,这几乎是B级片的必然选择——以最低成本换来观众最大化的感官刺激,非血浆莫属。
可是用的多了,我们也就慢慢免疫啦。
电影方面,园子温是半路出家,早年以诗人身份见诸铅黄小报,据说后来流浪纽约期间以大量B级片充饥,刻意保持跟主流电影的距离。
也许他知道,主流电影也不会轻易接纳他。
⍢片段出自《真实魔鬼游戏》(2015)身着水手服,相貌清纯的高中女生从来不会在他的电影里缺席,导演为何如此热衷于刻画这一群体,一种解释是为了弥补导演自己的学生时光——导演曾经中途辍学,也许对学校最后的一瞥就是身着水手服的女生。
另一种解释是也许这一形象更加符合导演的电影气质。
⍢片段出自《真实魔鬼游戏》(2015)如果电影有性别的话,毫无疑问他的电影是阴性的;尽管场面看起来血浆暴力,但这种暴力是属于女性的,阴执,声嘶力竭,歇斯底里。
女权主义者尽管指责园子温的电影剥削女性性别价值,但他的叙事通常是主流的女权内核,非主流的叙事方式往往为她带来误解和误读。
⍢片段出自《真实魔鬼游戏》(2015)校园,血腥,暴力,突如其来的残忍孽杀,师生之间的对立,家庭性别倒错——园子温不厌其烦地书写他对当下的仇恨。
他也像他拍摄的主角一样歇斯底里地呐喊。
03他的电影多来自真实事件改编或灵感来自真实事件,《在无爱的森林呐喊》同样改编自真实事件。
这个真实事件的内核十分值得玩味。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开篇记者报道森林枪击案,疑犯尚未锁定;整个电影奠定现实主义基调。
接下来男主村田出场。
——你知道杀人是什么感觉吗?
餐厅侍者一惊,村田赶紧圆谎道:——我是一个电影编剧。
男主初次出场就展现了他圆滑世故,精于观察,玩世不恭的一面。
他以编剧的身份出场,为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提供了注释——如果你看完电影再回头品味这句话,木村确实是整个事件的编剧。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故事其他角色相继登场。
简单说就是东京的一群热血青年,渴望拍一部独立电影,走上电影导演的职业道路。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他们憧憬的电影无所不能,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既在电影里,也在现实里。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身着水手服的高中女生又一次出现在园子温的电影里。
这一次她们也没有逃脱被孽杀的命运。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这群热血青年被田村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决定要以田村为原型创作这部电影。
所以他们接近田村,窥视田村,打听田村;同时他们也在接近危险。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田村利用胁迫殴打威胁等手段纠集起一个乐队,舞台上的田村魅力四射,台下是他的粉丝——多半是受他欺骗的女性。
奇怪的是尽管被欺骗,这些女人还是趋之若鹜。
女人的生活太无趣,如果生活中有那么一丝逃脱的机会,被骗又怎样?
——请叫我纯洁,纯洁就是我本人。
田村在舞台上演唱。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请叫我纯洁,纯洁就是我本人。
热血青年在电影里拍摄。
他们把田村的生活照搬进电影。
后怕的是如果照搬现实,邪恶也要一并接纳。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田村发现了这帮偷拍他的热血青年,便要求跟他们一起拍摄,并以老大哥的身份确立了在团体中的地位。
田村带领他们去公司为电影融资,计划失败便暴力威胁。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拍摄中,编剧身份的田村突然抢过摄像机干起来了导演。
谁是导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出好片。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田村的观点贯彻在电影里——人生等于电影,电影等于人生。
既然我们拍的是流氓电影,就让我们维持流氓作风。
不堪忍受流氓作风的人离开了,剩下的受到田村的控制和胁迫。
此时他们更像一个邪教组织。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为了电影,他们无所顾忌。
他们一边逃亡,一边拍电影。
此时已经分不清楚他们究竟是在逃亡还是在拍电影。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团队中开始有人对这种拍电影的方式提出质疑——这不是电影,这是犯罪。
——我很热爱电影,能死在电影里我很开心。
田村导演了这出杀戮戏——以电影之名,勒死了质疑的成员。
此时电影=现实=犯罪。
他们原本只是想拍一部电影,没想到却拍成了现实。
此时电影和现实竟然魔幻地倒置了。
电影幻化成现实,现实倒置成电影。
两者呈现出奇妙的互文关系。
⍢片段出自《在无爱的森林呐喊》(2019)田村在剧中未直接杀一人,直接动手的恰恰是这些受害者本人,他只是一个教唆者。
就像开篇时田村亲口说的——我是一个电影编剧。
园子温在剧中没有交待田村的结局,而是以一个超现实的镜头让他被带往地狱。
田村是怎样一个人呢?
导演对他什么看法?
田村是一个教唆者,他教唆犯罪。
罪恶存在于人心,田村之流的存在只是唤醒了罪恶。
田村深谙社会规则,加以利用,一方面又嘲笑社会规则。
剧中他把一对严苛的父母教导成朋克,朋克父亲大喊no fature,此处十分动容。
逼仄的日本社会,没有未来。
导演对田村的态度十分矛盾。
田村是教唆者,也是觉醒者;他以罪恶的方式对抗了平庸的社会。
很狂气,也很园子温,分尸+精神控制+集体suicide+传统日式家庭+情色+女校百合,简直是导演个人癖好大集合。但我对这部一般,比起爱的曝光和冰冷热带鱼,这部故事节奏不大舒服,太乱了,看得我头疼得多吃了片安眠药。
老登的临终幻想
是不是整容技术的进步使得中日演员越来越撞脸了,感觉看的是黎耀祥李现郑爽田馥甄......觉得这部还是有挺多好想法,或可调整一下节奏和技法,再强化一下内核?
年度WTF电影,园子温的回勇。1.不断穿插的少女回忆极尽纯洁美好,逆光、过曝的慢镜令人想及岩井俊二式的青春残酷物语,主线似[冰冷热带鱼]的升级版(PUA心理控制狂人与连环杀手织造的死局),纯净的过往之恋与愈发残虐血腥的现实如此古怪而肆意地交织混融。2.致敬黄金时代电影与日本新浪潮,拍摄独立电影一举成名的梦想渐次堕为梦魇,在一次次反客为主声嘶力竭的“Start”“Cut”中,现实与电影逐渐模糊了界限,直至达成死在片场的成就。3.集体服安眠药坠楼自尽的仪式恍如[自杀俱乐部]变奏,落地后如享受高潮般的挣扎真是惊到我了。4.椎名桔平对变态大叔的演绎无懈可击,医院中哄骗医生的表演在一瞬间让人无法分清幻真虚实。5.部分舞台化的布景令人想及[神秘马戏团],奇异的祷告时刻则仿若穿越回[爱的曝光]片场。6.真实案件改编+灵异收尾。(9.0/10)
抱看!而且觉得男导演应该不了解女人吧!我看着觉得女性角色的逻辑都匪夷所思!而且最后突然冒出来的连环杀人案的反转……又是什么鬼啊!!!!还是去看《被抹去的一家》吧,那个起码是人类可以理解的内容!
园子温又一次歇斯底里的疯狂,改编自真实案件。从“cut”到“cult”,冠以拍片、欺诈之名,实行变态至极的精神控制虐杀。地狱始终恶劣,执念有多纯情,邪念有多狠心,手法就有多热烈。类似《冰冷热带鱼》的血腥分尸,《纪子的餐桌》的绝望家庭和集体自杀,《爱的曝光》的精神控制和纯爱,共同献祭了一场绝对视觉冲击,甚至引起生理不适的暴力美学。最后的反转也是绝。中文片名翻的真是妙,“无爱”就是一切的起源。ps:有很多迷影梗,比如寺山修司的剧场。
虽然无所谓电影表达什么价值观,善也好恶也罢,可不喜欢一部不见逻辑完全自嗨的电影
园子温还是别拍恐怖了,情色更适合一点,他镜头里的思春期少女看得我幻肢都硬了。。。
越来越受不了日本电影的这种神经质的大喊大叫了
救命啊🆘我简直没有见过如此变态的人。我要吐了! 看到结局后觉得不要把他当成剧情来看就好了,就是一篇独白,疯子的独白
摄影和剪辑风格突出,一群疯批办杀人家家酒
不说别的事件改编,又看到了冰冷热带鱼的感觉。
很好地贯彻了园子温这个小众导演在日本电影里的小众风格,超多元素的混杂就像一道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浓郁异味的乱炖,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背景让电影还没完全超脱于意识之外,但高度诗化的影像风格极大程度得阻碍了观众的观感,故事还在那个故事,然而角色已经不是那个角色,只剩下无下限的癫狂与暴力洗刷着观众的眼球,然而仔细除揣摩后又发现所有的人物动机又是那么的清晰可见,一股流淌在无序与混乱中的人间绝望感正是电影要释放的精神。即便如此从欣赏角度来看本片显然还是没逃脱无聊二字,虽然冲击性元素很多观感终究不是由此搭建起来的,刻意强调每个角色的失心疯对于观众来说也不是什么很有趣的体验,园子温再一次在疯狂虐妹中找到了自己作为导演的满足感,然而这样的电影本质难道不是空虚的欲望的写照么。
2.5星;如果冲着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去看,可能会失望,毕竟这算是软性改编(或受事件启发)。坂井田俊的独立片《僕は人を殺しました》或许更沾边些。整个片让我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园子温在片子中的作者色彩:PIA电影节的指涉、“映画监禁”和《Bad Film》的1995既视感。
一个传销组织的故事。请结合北大自杀女孩案例观看,几乎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现实注脚。爱与杀,生与恨极端的交织在一起,亲人成为最恨的人,亲密关系成为捆绑。极度的喜欢与极度的虐待纠缠,如此变态的影片只能出现在这个时代,表征着现代人背后的不可告人的极度黑暗,而每一个现代人都注定了有此黑暗底色,这或许应该成为福柯以来性学研究者的经典文本。没有人是正常人,这部电影的极致能够戳碎一些人的世界观,而不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极致情态或许是最幸福的事。
改编自日本北九州监禁杀人案。园子温把人性的弱点和黑暗面展现得透彻。类似《饥饿站台》底层原理,中层为了讨好上层电击底层,幽闭恐惧,互相猜忌,自保后的虐待屠杀。结尾就真实案件做了改编,还套环了日本虐人真实纪录片的剧组拍摄(据说导演本人还在被通缉未抓获)。依旧是杀人碎尸解剖,亲人挚爱之间的手刃毁灭人性。美津子原型就是凶手老婆妹妹,最后逃跑报案,凶手自始至终没有亲自犯罪,加上受尽凌虐的妻子洗脑辩护,取证困难至今都没有执行死刑。结尾堕入地狱的未知,一路驶向无尽黑暗的终点,拉斯冯提尔式审判。
1.5 / 开头嗨了一会儿会儿,没想到之后就无聊了两个多小时,除了机械的极境推演之外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结尾是真把我整笑了……
对这种风格真的不感冒,何况全片充斥着意淫,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弱智,都是受虐狂,都可以没有底线地爱一个人吗?
妈的,神金病
5分。园子温的东西真的是个人痕迹太重了,可以说他的片子,纯粹就是他表现自己恶意的工具而已。各种重口味的性,暴力,乱伦,变态等等,基本上每部作品就是这些内容的排列组合,这次选用了拍电影作为媒介,竟然还有点合我口味,但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果然对CULT片而言,150分钟还是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