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时旸)几乎毫无争议,《黑镜》第五季彻底坍塌了。
即便再死忠的粉丝,第五季播出之前有再高的期待,看到目前这样的水准都无法再找到什么辩护的理由。
三个故事,一步一个台阶地稳步下坠,直至粉身碎骨。
《黑镜》曾经的成功原因是明确的,它以科技异化作为切入点,以探讨人心异化作为目的地,而科技变异与人心变异到底是哪一个催生出了另一个,则是更深邃的谜,就是这一切成就了这个系列的经典之味,而这味道在第五季中都变得极其稀薄。
如果说,这三个故事中还有哪里残留了一点点“黑镜DNA”,那么可能第一集中的浓度稍稍高一些。
深度虚拟现实的电子游戏,可以让人们穿越进游戏内部,直接成为游戏中的角色,意外的,这让两位男主角暴露或者说重启了自己都不曾知晓的深层欲望。
当那两个多年好友在各自家中戴上小小的仪器开始游戏的一刻,我们看见了《黑镜》曾经数度出现过的经典桥段,但很快,这架势就松懈下来,变成了探讨婚姻、情感、性爱、厌倦与拯救,说到底,这个故事不过是从别样的角度为婚姻抓痒。
它将就着挠到了一些痒处,模糊地碰到一些痛处,但总体而言也不过就是不疼不痒。
这其中因为人物种族的设定,因为涉及性取向的探讨,让这个故事在当下这个愈发保守势力回潮,价值观狭隘的世界中,像一次小声的拷问,但看到最后,却发现,那些拷问不过都是我们作为《黑镜》迷一厢情愿地自我投射,远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写作这个故事之初,似乎就是想说说婚姻中那些众所周知又无从解决的一声声叹息,不过是因为我们事先知道这是《黑镜》,所以,我们都预设了一些期盼,觉得它不会就这样堕入俗套,一定是用俗套松弛人们的心智,然后总会突然斜刺一刀凌厉地扎进血肉,但那一刀终究没有出现,它就这样默默的结束了。
等到了第二个故事走到终点,人们连先前的那点期盼都没了,可能所有粉丝都开始疑惑,这是什么?
一则警方发布的宣教软文吗?
提醒每个人开车不要玩手机?
而到了第三个故事,就变得更加尴尬,偶像和粉丝的胜利大逃亡,联手击败恶毒的阿姨,重新找回自我——劣质童话的现代变形,陈旧的鸡汤,最致命的是,这故事中连《黑镜》中最经典的黑科技段位都不可想象地下降,一个AI小娃娃,造型还不如中国电视购物中的那些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山寨机器人。
这犯的着镶上黑镜的名头吗?
整体看下来,倒是第二集中,男主角安德鲁·斯科特那一段癫狂的,神经质的,搅拌着忏悔,指责,控诉和悲悯的叫嚷独白更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说,《黑镜》第五季更像是不自信的现实主义或者没入门的软科幻练笔。
不可否认,《黑镜》诞生之初,以一种极具开创性的方式令人震惊地亮相,如今回头分析,那时的《黑镜》为什么吸引人?
是因为在此刻,我们在人类史上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被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科技慢慢蚕食,逐渐吞没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长久地没有被有效地表达,更多的作品都流于表面,但是《黑镜》截然不同,它冷硬又凛冽,看似荒诞不经,有时耸人听闻,但所传递出的恐惧却如此精准,如此不容辩驳,它把那些我们一直意会但不知如何言传的内容编织成了转合有序的故事,让我们所有想象中的一切恐惧得以赋型。
当然,这一切还伴随着大尺度,重口味,毫不节制的嘲讽,没有顾忌的揭露,鞭辟入里的反思,它以大胆、锋利夺得先声,以深刻的人文关怀铺底。
《黑镜》只属于这个时代,科技以肉眼可见的方式和速度扭曲自身,加速异化,它们被发明的初衷很快就被背离,从一种对于人类的解放与协助变成了对人类的监视与奴役,这一切我们随时可以感知,从伟大的发明到异化的怪物之间的距离被愈发缩短,我们还未曾来得及欢呼,就已经开始哀嚎,从这个角度去看,同样聚焦此类主题的科幻剧《真实的人类》也好,《西部世界》也罢,都有着相似的精神指向,但是后面的两部剧创造的是一个完成时态的未来世界的设定,有一套已经可以自我运转的机制,而《黑镜》不同,它的美妙和力度在于它讲述的故事与我们当下正身处的世界相切,它呈现我们的今生,也呈现向前一步的来世,而那向前一步就是悬崖边沿,《黑镜》让我们抽离到半空,俯瞰自己摇摇欲坠的前夜,混杂着快感、刺激和极度恐惧的一瞬,那是预言和寓言的化学反应。
但是,我们要知道,那样的创作高度是注定不可能持久的。
如今,科技对于人心的啃噬和对人性的侵扰,无论形态还是可能的方向,其实种类有限,各种幻化、变形之后,我们也大都可以掌握其宗,再往后写,注定就都是套路,而套路之后,当故事不再引人入胜就沦为宣教。
警世恒言一旦脱离了故事本身,总会让人徒生厌烦。
从差不多两年前,剧迷们就开始抱怨《黑镜》的质量滑坡,但客观地讲,直到上一季还是不错的,无论末日危机中只用一只机械狗塑造紧张感的创意,还是被困于监狱里的那场循环囚禁的报应,至少在科技的想象力和人性结合的层面上都是没问题,故事本身的冷峻黑暗色调也秉持着初期的水准,但是到了如今的第五季,一切的确难以维系,科技的想象力疲软,探讨的社会问题又如此老生常谈,刺痛人心的锐度和人文关怀的温度都不可逆转地下降,或许,它应该早一点结束了,趁着它本身还留有神剧的余温。
(本文首发《北京青年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人说第二集就那么一件破事演那么久浪费时间,其实这集的主题就是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件互联网事件当中,你通过互联网信息流去理解事件当事人的行为。
还记得网约车司机杀害空姐这件事吗,过去也才1年时间,这件事对各位网友的生活产生了任何影响吗?
你看完第二集后关掉播放器,打开豆瓣或知乎或朋友圈,评价了几句“第二集就演了这么个破事浪费那么久时间,黑镜已经不是第一季的黑镜了”,然后你再被新的信息流覆盖,整个流程甚至不需要1分钟。
其实这就已经相当黑镜了。
回到剧集,第二集前面铺垫了那么多,Andrew神演技,把观众拉进了一个失败者的共情怪圈里。
这集点睛之笔就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枪声结束后,最后几个镜头如下——COO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她一直在担心劫匪要赎金(会对运营KPI造成压力,我猜的)。
CEO沉默。
(互联网公司的大佬们一致热爱灵修真是全球共识啊)
路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赶路。
年轻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打球。
小姐姐看了一眼消息,继续自己的生活。
司机看了一眼消息,继续开车。
CEO继续他的灵修。
男主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最后就像一粒米跌进大海,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你想想,上面这些,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交网络吗。
昨天志玲姐姐公布结婚,新浪服务器如约而至地瘫了,是的现在连服务器瘫痪都能上新闻了,而且服务器瘫了才能说明你够红。
不觉得很奇怪吗?
明星出轨吸毒都不用担心负面,因为马上就会被新的事件盖过去;而更多需要被人们记住的英雄,却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埋没了。
很多人在嘲笑男主,自己有问题偏要把责任推给互联网产品,实际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为什么就不能放下手机多关注一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
本集最佳,吹爆Andrew神演技!
(说真的我们国家其实也应该拍一点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另外我对志玲姐姐没恶意,我也很喜欢她,祝她幸福
从第一季第一集的首相在全国人民面前直播操猪,到现在两个teenage蹦蹦跳跳打败坏蛋拯救偶像,这他妈简直是拆了大教堂造主题公园,你说让人失望不失望?
反感不反感?
顶着这么个系列的名头,结果内芯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是毫无骨气出新高度的新一季。
我不相信是编剧没那个脑力,而是资本之下,安有完卵?
其实从第三季开始,就有从入骨讽刺荒诞剧变成流畅编剧,贴心糖果的嫌疑。
但“全网公敌” 或者 “黑函之舞” 之类的故事至少还是在试图带入有价值的话题,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角度去贴合一种全社会,甚至全人类都有可能面临的,技术反噬人性的具体命运。
可到了这一季,大大把时间线拖到当下,什么都不敢写透,点到为止,差不多意思意思就行了的玩意儿到处都是,此前一口气杀掉38万人的魄力烟消云散,三个故事全都俗套得乏善可陈,真是可惜了这些绝佳的题材。
前几季也不是全然没有毛病,但随便拆一拆各集涉及的主题和背后的学科逻辑,问题意识高下立判:- 《天佑吾主》 讲媒体的嗜血效应,什么是今天社交网络下的“民意”?
(社会政治,媒体与传播)-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讲高科技下的人类为奴(社畜),爱情价值的彻底颠覆。
(科技反噬,人的异化)- 《你的全部历史》 隐私与亲密关系的本质。
- 《马上回来》真身与替身。
- 《白熊》高科技下的集权审判,作为法外之地的电子社会。
(量刑)- 《The Waldo Moment》民选政府的漏洞与政治娱乐化的极端前景。
- 《急转直下》社交评分系统下的伪善,评分机制下的信任丧失。
(制度建设与人性)- 《终极玩家》游戏中的虚拟和现实。
- 《黑函之舞》数据时代的犯罪排查与隐私兼顾之两难,网络私刑。
(法律与公共空间的秩序)- 《圣朱尼佩洛》现实世界的遗憾都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得到补偿,Again,现实是否还重要。
- 《全网公敌》仇恨言论付出的代价。
(公共空间的话语讨论术)- 《卡利斯特号星舰》虚拟人格为人的权利。
(独裁者必死)- 《Arkangel》一劳永逸的饲育方案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发展心理学,脑神经)- 《鳄鱼》预防犯罪的手段成为了促成犯罪的动机。
(传统的一连串行为导致极端灾难的模式)- 《绞死DJ》数据匹配下的爱情。
(现实意义)- 《金属脑袋》 科技末日- 《黑色博物馆》意识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脑科学)- 《圣诞篇》综合《白熊》(量刑),《卡利斯特号》虚拟人格,《急转直下》评分系统等。
再一次的,一口气提出了至少三个问题,1. 在何种条件下,承认一个存在是person?
一旦承认也就意味着,虚拟人格也具有人权。
2. 用来沟通的科技不是增强而是扭曲了人和人自然的交流,一种更便利的方案绝不必然意味着更好的方案。
3. 现实的人如果要为自己在虚拟世界的行为负责,那么反之是否亦然?
然后再来看看第五季讲了个啥?????
第一集拍了那么多软硬色情的东西,但都没什么鸟用。
其实这集应该讲一个很有趣的事,那就是人的复杂性,人的存在的自由流动性和现实禁锢的两难,但整个讲坏掉了,妻子线和科技完全分裂不受影响,既然两人对婚姻的commitment都已经各自崩坏,最后你一炮我一炮,我们大家各自炮炮泯恩仇就简直没想象力得让人哑然失笑。
我要看这么迎合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的剧我去看漫威好不好?
第二集,真正值得被做文章的事,是一个科技公司追踪罪犯和询征信息的效率与能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执法机构这个点。
而不是什么开车注意前方不要低头看手机的公益广告片。
莫娘演得固然是让人潸然泪下,但根本就逻辑不通。
何况这集出现的大bug,是基本设定错了。
整个黑镜系列的根基都在于严守世上没有什么黑科技,有的只是科技,科技无对错,不站道德队,而只是让人类在这面镜子前面反观自己。
但这集直接逮住上瘾App做文章,Excuse me?
这摔倒了踢凳子都是凳子的错的5岁逻辑是什么意思……人畜无害的第3集,不想评,再见九寸钉。
三部伦理大戏,一点开放的问题意识都没有,全是油腻得要死的封闭叙事和虚假谎言。
唉
我说实话吧,也许是因为经历了权游的打击和X凤凰的打击,导致其实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并没有那么差{除了最后一集},可能前面的黑镜更多的给我们是一种“惊艳”,但是这一季的前两集最多算的上精彩吧,可能编剧江郎才尽?
或者不够大胆?
毕竟前面几季总有几集是超出常理的讽刺和深入骨髓的惊悚,但是这季就很少了。
先说第一集,其实个人来讲这一集的科幻感反而最有黑镜的感觉,但是它太近了,近到又没有黑镜的感觉。
如果说从前的黑镜给人的感觉是“我曹以后的科技还能这样”,那这一集就是“哦,好了我懂了。
”其实第一集所讲的东西多少还是有点让人去思考的,比如说实话要是之后科技能发展到进入游戏和穿越一样的时候,你会忍不住上了你的小伙伴吗。
另外第一集的结尾部分个人认为也不够。。。
emmm,就是没有那种“挖槽挖槽!
”那种感觉吧。。。
因此对于我来说这第一集在所有黑镜中还是能放的上中等或是中下一些的。
第二集是整个第五季最没什么好黑的地方呢,如果你真心觉得第二集不好看,那我说实话,你一定不是从头开始追黑镜的。
或者说黑镜的绝大多数剧集你可能都觉得soso。
虽然第二集的科技感很薄弱,但是描述的人性和讽刺,包括结尾的开放都很有黑镜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集在所有黑镜里能排中上。
然后第三集,是整个第五季。
哦不,整个黑镜系列里的耻辱。
没内核就算了,故事都讲的不太清楚。
除了三个美人养眼以外....一无是处。
给四星是我认为这一季的黑镜虽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真的还是能够打一打的,就当这季就2集嘛
安东尼·麦凯 2009年凭借电影《 拆弹部队》获得第8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9年凭借电影《 拆弹部队》获得第19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最佳群戏奖,2014年凭借电影《美国队长2》获得第16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银幕拍档(提名),2014年凭借电影《美国队长2》获得第16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抢戏电影演员(提名),美剧《副本》中的威士 科瓦奇,美剧《猎鹰与冬兵》中的山姆·威尔逊,美剧《烈火战车》中的ohn Doe,在黑镜S05E01饰演丹尼(游戏玩家)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2020年凭借美剧《守望者》中的卡 亚伯拉罕获得第72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男配角奖,美剧《少年嘻哈梦》中的凯迪拉克,在黑镜S05E01饰演卡尔(丹尼青年时期的好友)
妮可·贝哈瑞 2020年凭借电影《朱尼滕小姐》获得 第30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最佳女演员奖, 2021年凭借电影《朱尼滕小姐》中的Turquoise获得第36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美剧《沉睡谷》中的艾比 米尔斯,美剧《早间新闻》中的克里斯蒂娜·亨特,美剧《识骨寻踪》中的艾比 米尔斯(S11E05,断头谷主角,联动集)在黑镜S05E01饰演西奥(丹尼的妻子)
庞·克莱门捷夫 法剧《皮加勒之夜》中的桑德拉,在黑镜S05E01饰演洛克塞特(虚拟游戏人物)
林路迪(Ludi Lin)美剧《彼岸之嫁》中的林天白,美剧《功夫》中的克尔温 谭,在黑镜S05E01饰演兰斯(虚拟游戏人物)
安德鲁·斯科特 2014年凭借电影《骄傲》获得中的格辛 罗伯茨第17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最佳男配角奖,2020年凭借英剧《伦敦生活》中的神父获得第24届金卫星奖 电视部门 最佳男配角(提名),2020年凭借英剧《伦敦生活》中的神父获得第10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视奖 喜剧类最佳男配角奖,2020年凭借英剧《伦敦生活》中的神父获得第2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电视奖 喜剧类剧集最佳男演员(提名),2020年凭借英剧《伦敦生活》中的神父获得第77届金球奖 电视类 最佳男配角(提名),2020年凭借英剧《黑镜》中的克里斯获得第72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剧情类 最佳客串男演员(提名),2023年凭借电影《都是陌生人》获得第33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最佳主角演出(提名),2023年凭借电影《都是陌生人》获得第26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最佳主角表演(提名),英剧《我的电影人生》中的琼斯,英剧《神探夏洛克》中的吉姆·莫里亚蒂,英剧《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约翰·帕里,在黑镜S05E02饰演克里斯托弗(出租车司机)
托弗·戈瑞斯 2008年凭借电影《蜘蛛侠3》获得 第17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反派(提名) ,美剧《70年代秀》中的艾瑞克 福尔曼,美剧《奇幻心旅》中的亚历克斯,美剧《血疫》中的彼得·贾林,美剧《家庭经济学》中的汤姆,在黑镜S05E02饰演比利 鲍尔(社交软件老板)
麦莉·赛勒斯 2009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获得第11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Choice Movie: Hissy Fit奖,2009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获得第11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电影吻戏(提名),2009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获得第11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音乐/舞蹈电影女演员奖,2009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获得第18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歌曲奖,,2009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获得第18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具突破女演员(提名),2009年凭借电影《闪电狗》获得第66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2010年凭借电影《 最后一支歌》获得第12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Choice Movie: Hissy Fit,2010年凭借电影《 最后一支歌》获得第12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电影吻戏(提名),2010年凭借电影《 最后一支歌》获得第12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银幕拍档(提名),2010年凭借电影《 最后一支歌》获得第12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电影舞蹈(提名) ,2010年凭借电影《汉娜·蒙塔娜》中的汉纳(米莉)获得第30届金酸莓奖 最差女主角(提名),2011年凭借电影《 最后一支歌》中的维罗妮卡获得第31届金酸莓奖 最差女主角(提名),2012年凭借电影《放声大笑》获得第14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爱情片女演员(提名),美剧《汉娜·蒙塔娜》中的汉纳,美剧《六场危事》中的伦尼 戴尔,在黑镜S05E03饰演阿什利 奥(歌星)
安格瑞·赖斯 美剧《东城梦魇》中的西沃恩 希恩,美剧《他告诉我的最后一件事》中的贝丽 迈克尔斯,在黑镜S05E03饰演瑞秋(学生,阿什利的铁粉)
麦蒂森·达文波特 美剧《无耻之徒》中的埃塞尔,美剧《上帝救我》中的艾米丽·哈珀,美剧《杀出个黎明》中的特·福勒,美剧《利器》中的阿什利 惠勒,美剧《报复》中的梅雷迪思,美剧《识骨寻踪》中的梅根(S02E07,死者的同学) 在黑镜S05E03饰演杰克(瑞秋的姐姐)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之前期待着《黑镜》的神剧重归,在第四季和潘达斯奈基后被很多人吐槽“失望”,这种“失望”不是指它烂,而是在离第一季第二季的水准下越来越远,但其实我还是对之抱有希望。
很多人归结于被网飞卖了之后,从“科技反思与嘲讽”剧后变成了纯“科幻”剧。
但主创任然是原来的那帮人,但可能只是网飞想让这部剧变得更地道,更本土,更科幻来讨好它的观众吧。
但是在很多人病垢它时,我觉得还没有差到那个地步。
潘达斯奈基的形式大于内容也不是太表面化,并且作为剧集,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到科幻的惊人,还是有点困难,毕竟主创也不是搞《瑞克和莫蒂》的那帮人,网飞也没有找来《爱死机》的那些人来吧。
所以第四季还是能让我满足。
就在我万分期待这一季能力挽狂澜的时候,看完后却让我失望。
第一集和第三集实在是太难以言表了,而真正算好一点的第一集也是照走着第一季第一集的步调,又与许多类似的剧情电影一致的地方。
《瑞秋,洁柯和小艾希莉》2星单看标题,似乎是关于这三个人的故事,但在对这三个人的内容安排上做得太不好了。
艾希莉是个当红歌手,没错她就是麦粒演的,和她的身份确有一致。
她的家庭不幸从小只能和她的阿姨一起生活,只是在她大火了之后,逐渐被阿姨操控成为赚钱的工具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在她想要被反抗的时候被她阿姨限制 。
而瑞秋和洁柯是一对姐妹,几年前她们的母亲去世,现在走进了新的学校,但与之格格不入。
而瑞秋是艾希莉的超级粉丝,在推出了小艾希莉的智能娃娃之后,瑞秋便实现了和偶像的真正的“交谈”
只是艾希莉的思想被阿姨所限制,用她脑部的想法所继续创造出新歌来完成最后一张专辑和宣传新的“永恒的艾希莉”,当然是为了更红更赚钱了。
但她们破除了小艾希莉的限制,之前艾希莉的思想被复制到这个玩具上面,于是她们一起去救了真正的艾希莉,攻破了阿姨的阴谋。
完美结局。。。
单不说这一集的设定如何,将思想复制,然后出现多个思想,怎么看也不新颖。
而故事也很多流水账,就比如瑞秋她们的爸爸这个角色,之前有很多篇幅写了他专注于“鼠患”之类,但后面仅仅是为了去解救艾希莉所用,内容占多但用处太少。
还有瑞秋和洁柯这一对姐妹的人物描写,薄弱的刻画,之前他们的冲突还有家庭背景以及瑞秋走出的第一步都那么显得幼稚。
洁柯说瑞秋成为“任人摆布的玩偶”时,也太无理了。
是被小艾希莉所“迷惑”了吗?
是小艾希莉让瑞秋走上了舞台的第一步,也是它一直鼓励着瑞秋,而之前小艾希莉也是在鼓励洁柯去表现自己,怎么也不能说是被它所限制吧?
这太矛盾了。
又说回艾希莉,表面上是个大人物,但内心很孤独被幕后的经济团队所控制而不能展示真正的自己,本来这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借用点,来表达被操控的人生和自由的意识。
但这一点上也未做得尽善尽美。
重要是对于阿姨这个角色做的不是很好。
阿姨从22岁就开始扶养她,而自己甚至比艾希莉的年龄都相差不大,阿姨是艾希莉成名路上的见证者,更可以说是铸造者,只是她太贪图名誉了,这个人物也可以刻画成更丰富的,只是太沦为反面化,唉。
单说亮点的也只有麦粒的《on a roll 》好听吧这一集的科幻内容实在大大减少了,想要回到对人性的揭露和讽刺上面,又做得很表现化,这只是这一集,我为止失望。
《生死搏命》3星看完这一集后我是真的觉得《黑镜》要越走越偏了。
是要变为“肥皂剧”了?
这一集讲了两个大男人在虚拟游戏里相爱却被现实种种原因所隔阂,最重要的是到了现实,他们已并不是真正所谓的“来电”而题目《生死搏击》也只是来源于里面的一个游戏
这一集的设定也不是新的,在第四季的《卡里斯特号》也是同样的虚拟游戏。
只是这一集并未走的纯科技的线路。
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游戏里的打斗吧,实在太爽了,如果真有这种的虚拟游戏,实在让人忍不住到里面畅玩
正是这两个好朋友玩着多年前还是手柄的同样游戏,在这样的虚拟中,却情不自禁的做起了X。
仿佛就是一种引力,让他们每天晚上都不由自主地在这游戏里完成自己的欲望。
但是现实的因素限制了他们。
“猎鹰”还有妻子,他是不会离开他们的。
在下定决心断绝这一切后,却因为意外的巧合又藕断丝连。
但是在现实中亲吻了却没有了在游戏里的那种感觉。
“在游戏里是不一样的”。
游戏里的种种让他们在本来的身理隔离上又产生了无可诀别的相爱
在最后男主还是告诉了妻子,而妻子也理解了他们,交换礼物来换得偶尔的“游戏”,这也应该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这一集怎么也不算是科幻。
它也只是讲了两个男人无法隔绝的感情。
游戏带给我们的感觉确实不一样,但它又区别于现实,在现实里做不到的游戏里可以做到,爱,欲望都展露无疑。
相比《瑞秋,洁柯和小艾希莉》要好些,只是它也确实应该向第二季第一集学习。
《碎片》4.5星算是在这一季里最好的一集了。
倒不是说在所有黑镜里面上乘的一集,毕竟这一集与第一季第一集首相有相似之处,讽刺与评判也是有的。
但又与之前看过的很多说不清的电影类似。
以小人物的故事遭遇引起的一系列的意外。
先说主角,他不算是一个坏人,而他绑架碎片公司的人也是仅仅为了找到碎片的老版比利聊聊天,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有提点建议。
这是因为主角之前也沉迷于碎片这个社交APP,而在一起驾车的时候因为低头看了一下手机发生了车祸,导致未婚妻还有另一辆车上的人都死了。
但最后却把责任归于另一俩车上的人的酒驾。
就连未婚妻的妈妈都在安慰男主,而男主却不敢说出真相。
而男主绑架人质也只是为了利用他去跟碎片老板说话,只是绑了一个实习生。
于是在路上被警察发现而被困于田地里。
只因男主读一些有关谈判专家的书而不信任谈判专家,警察查找了男主的个人信息,就被警察认为是“高智商低收入极具危险罪犯”。
亲眼目睹的小孩围观者不肯离去冒着“危险”都要拍照博得网络的关注。
男主谎称枪是假的只是为了让人质内心好受点,结果被窃听,让警察下手开枪差点让人质死亡。
而真正被要求通话的老板想与抢手通话却被下属和警察一再反对怕被讹诈。
而男主最后的遗愿也只是为了失去女儿的母亲要回自己女儿的社交密码来圆她的祈愿。
最后男主向老板说出了自己的悔恨,而老板安慰他不要轻生,人质也知道男主不是真的会伤害他而是有自己的苦衷,于是和他争夺手枪不让他自杀,但最后却被警察枪毙。
社会只关注这件事而不是人质,而警察也只看到表面为了在公众面前有好的解释而一直套用男主。
反观真正的“受害者”人质还有老板则是真正在乎男主的痛苦安慰着他。
我们没有权力去看破别人,但我们中的人也很少有真正的同情去在乎别人,不管是别人做了什么危险的事情都只还是在乎自己,在乎关注,在乎内心表面上的正义。
这个社会,真是操蛋。
――――――――――――――――――――――――总结:虽然第二集还行,但整体上却拉不住这一季的水平严重下降。
看着《黑镜》一步步要走上权游的路子,我也是莫名难受。
倘若《黑镜》的主创能多想想科技带给人的影响,或是讽刺与评判,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已用到烂的设定来讲以为很深刻的故事,第一第三集就是鲜明的例子。
最后只希望《黑镜》真真能反思自己,在讽刺了这么多外界后,也应该看看自己了
不再是前三季那种隽永发人深思的故事,连道具也是之前用过的钉在太阳穴上的小圆珠,卡尔倒是用上了折叠手机。
剧情虽然都是直给,一些小细节倒也能感受到用心。
科技进步带来的对两性生活的冲击,对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的探讨,对婚姻与家庭以及性取向等问题的展示,只是都浅尝辄止,甚至最后还来个HE, 好像黑镜确实是不黑了。
科技改变(性)生活,甚至是在往好的方向。
所以EP2神父因为沉迷手机应用痛失未婚妻,虽然好像在批判数字化侵占榨取并强奸着我们的生活,以及以资本为导向的市场不断加深用户的依赖性以攫取更多利益,但也仅止于此了,并没有引发观众更多共鸣与思考,甚至觉得就是个意外不会认为手机应用是罪魁祸首。
也可能EP2前半段尤其从绑架开始到自以为是的谈判专家铩羽而去那里仿佛是个喜剧,冲淡了观众对主人公痛苦的感同身受。
喔还有一点,碎片公司创始人,无数手机上瘾用户的"始作俑者",自己在荒郊僻岭与现代通讯绝缘着清修。
但预定十天也仅六天就被迫中止。
这个设定挺喜欢的。
EP3明天看。
枪响的一刻,故事戛然而止。
绑匪与人质扭打在一起最终被警察射杀,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把一切归罪于被射死的Kris。
因为绑匪就是绑匪,就像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醉驾的司机一定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没有人会想到,是Kris低头查看手机的一瞥,害死了醉酒的司机和他的未婚妻;也没有人知道,是想要阻止Kris自杀的Jaden间接害死了Kris。
即便我们掌握了无穷的信息,也未必就获得了真相。
negotiator太相信自己的专业知识,pam只相信数据分析和专家的talking points。
所有人都执着地相信着自己已知的信息,尽管这可能与真相背道而驰。
警察以为窃听到的信息就一定为真,Kris以为身穿西装、订下头等舱的Jaden就一定是公司高管,但真相就像克莉丝的personality密码,尽管近在眼前我们却无法看清。
关于最后Kris和Jaden究竟有没有死?
导演刻意用镜头隐去了答案,也许只需要一条推送,所有人都能共享所有已知的信息,但却没有人能知道未被讲述的真相。
无论是拥有无穷数据流的smithereens公司还是时不时能开启一下god mode的Bill,以及始终拥有全知视角的我们,只要看不见那一秒的子弹,就永远无法得知真相。
另:1.隐晦的叙述和细节的铺垫都非常黑镜2.Andrew Scott对Kris的演绎拿捏地恰到好处,一面是末路绑匪的失控,一面是普通人的善良,以及中间得知Jaden只是一个实习生而爆发的一幕非常Andrew😂
也就EP2值得说一说。
它讲的绝不仅仅是“开车不要玩手机”,而是着眼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际联系的重塑,同时也串联起了前几季关于社交网络的讨论,比如社交网络信息复制人格(S2E1马上回来)和观看的“暴力”(S2E2白熊)等议题都可以找到呼应。
只是编剧试图高屋建瓴地将这些议题纳入信息社会的洪流中,以绑架案为触发点,呈现的是信息社会的一块切片。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信息流拥有难以想象的运转速度:实习生如何逐层向上联系到总裁;社交账号被用来勾勒劫持者的用户形象,速度甚至超过警察;劫持者放出假枪消息到从社交网络上收到反馈,瞬间完成循环;劫持者被击毙的消息立刻被推送至每个用户,也可以想见因此会发生多少类似“开车看手机”的惨剧;在信息循环的过程中,观看的“暴力”也在时刻发生(手机、论坛、电视转播)。
同时,我们的情感被编码被隐藏:母亲只能通过邮件了解自杀的女儿,而女儿的社交账号密码却来自与母亲的合照。
当然,既然只是一块“切片”,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另外难能可贵的是这一集也保有了些许英式冷幽默:Why don’t you dress like a fucking intern!、放It’s my last day舒缓心情、灵修的总裁开口一句Oh fuck、I hear you等等。
第一集:Striking Vipers 生死搏击男同题材。
以虚拟现实中的人物为载体,通过意念来进行现实生活中想做的性爱之事。
只不过载体是一男一女,现实中是两个男人。
其中一个男人有妻儿。
第二集:Smithereens 生活碎片社交网络题材。
男主因为沉迷于社交软件Smithereens,在开车的时候出了车祸,妻子(还是女儿)及车上的另外一个人死了。
他愧疚。
便拿Smithereens的员工作人质,要挟来和那个软件的CEO通话。
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 瑞秋,杰克和艾什莉替身明星背后的运营黑暗面题材。
Ashley是著名歌星,活得并不快乐和真实,都是她的经济人姑妈操纵的,为了获益,只把Ashley当作赚钱的工具。
卧槽 太难看了 真是太难看了 怎么会这么难看 把我难看乐了!麦莉赛瑞斯你就是来拯救大家的bling bling doki doki少女偶像!
平庸
可惜了这个casting
就算没有黑镜之前的比较,也太普通了
那么,请问这么好的游戏机在哪可以买到呢?
不像原版的黑镜,但是可看性还不错。最后一个故事让我想起Britney Spears
E01现实注定是有缺陷的,科技(游戏)能够弥补,现实反而索然无味了。E02一边刷手机,一边看这集,确实是非常罪恶的。E03追星追的是人设,fk人设总的来说,这三集没用讲未来,讲的是现在,也许这就是五十年前的《黑镜》吧。
无聊到看完很可惜自己浪费的时间。第一集,进入街霸游戏,跟好哥们做cp相爱了。讲VR性爱,其实这个题材很有想象的空间。第二集,虽然是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老套切入点,但至少剧本还不错第三集,涉及到意识上传、梦境提取、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一堆概念,给人一种刻意杂糅在一起扯出一个故事的感觉。
其实都不错 但是跟之前的相比就小儿科了。01-直男这么喜欢被当成女的 这到底是想说心理性别还是沉迷游戏?02-男主演技不错 那个自杀女孩的支线比主线感人 03-不知道现在科技能不能真的复制大脑到玩具?这点貌似在之前的某集讲过
1、这一季有很多当下欧美的流行的、和《黑镜》主题“黑科技”所无关的、政治正确元素,比如第一集的亚裔和黑人的少数族裔、LGBT、女权,第三集的反抗姨妈所代表的父权。2、第二集的故事很差,讲一个沉迷现代社交网络的人开车看手机害死自己未婚妻然后绑架社交网络公司员工要和老总说自己遭遇的黑镜有史以来最无聊的故事。Chris想要让这款社交应用降低用户粘度,这样开车看手机就不会分心了?无聊的人总会找到事情分心的。3、第三集给我们讲了如果一个天猫精灵复制了真人偶像的思想会变成什么样的故事。4、林路迪太特么帅了.....
好看,就是好看。你大爷还是你大爷。不要跟我讲什么前几季的 bullshit,你比比市面上一水垃圾电视剧,再看看这是什么水平。
现在评分6.9,不看,弃了。
比前两季强 很细腻
只有第二集虽然与高科技不搭边,但议题很有以前黑镜的感觉。其他的就是炫耀一下无聊的科技想法,虚拟现实、意识转移,在黑镜里已经用烂到再无新意。
相比6集版 3集确实更适合一口气服用
这一季结局一反往昔的阳光、欢乐、讽刺 削弱了夸张的科幻和技术 值得思考的地方更多,大概未来就在当下了
还是很不错的。
最后一集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黑镜 球球美国人了 快把这个系列还给英国人吧!
网飞你这次是脑抽筋了吗
保持逼格的方法,讲未来的事情,不要讲现在的事情。以前的《黑镜》专注讲几十年后的世界,随便一个小脑洞都看得人大呼过瘾,现在苦口婆心地、用更迎合观众的叙事节奏,讲几年后甚至是当下的事,观众只会觉得你变成了婆婆妈妈毫无创意老生常谈的家长。这个剧外的现象倒是挺黑镜的——什么是酷?不要试图去拯救人类就是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