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喜劇,故事有點胡鬧,但胡鬧中又帶點情懷,一種懷舊的情懷,這在喜劇來說十分難得。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一間仍然經營租賃錄影帶的小店裡,兩個傻主角意外將店內所有錄影帶”磁化”,影帶裡的電影內容都消失了,他們繼而想出自己拿攝影機去重拍那些電影來代替。
於是,他們走去拍捉鬼敢死隊,走去拍金池塘,走去拍獅子王… 情節當然有些荒謬,但可能自己讀電影製作,看著兩傻帶著傻勁去模仿拍攝那些經典電影片段,那感覺特別親切。
電影的懷舊氣氛很貫徹,在開始的一段無關痛癢的對談中,老店主被問到為何仍然獨身。
他說年青時對心儀的人不敢開口,結果被人追了去,而之後遇到的往往新不如舊,日子一天天過去,眨眼間便成為老人家了……
看片名真的會誤以為是一套荷里活B級電影,不過,米高歌治的招牌肯定令你有衝動入場觀賞此片。
「低」片橋段實在天馬行空,而且創新,主角為破壞發電廠卻誤中意外,回到朋友的影視鋪卻因體內疑受幅射影響,將所有影帶內容完全清洗,為求補鑊,於是將電影內容重拍一次,卻出乎意料的深受街坊歡迎。
基本上,電影入面所說的重拍場面其實不多,只集中在中半段,主調其實想說的是舊物保育。
当我一下意识到杰克布莱克把所有录像带消磁的瞬间 心里念念 介俩倒霉孩子呀 往后拍着拍着竟拍出一片盎然的春天了 到电影的最后 温情脉脉的一段纪实片放完 再从这小楼里走出去 外面是熙熙攘攘鼓掌欢呼的人群 即使这些温情拯救不了世界末日 我还是愿意在某次地球毁灭之前欣赏它们 这两个二百五倒霉孩子翻拍了很多电影 要了命的搞笑 有什么《捉鬼敢死队》《尖峰时刻2》《机械战警》《街区男孩》《狮子王》《一代拳王》《魔女嘉莉》《黑超特警组》《为戴茜小姐开车》《金刚》最要命的是库布里克的经典《2001太空漫游》杰瑞不是说了么 再造电影好过于原版 因为它们只有区区二十分钟 它们几乎没成本 再是提溜到现实里 我都想去老式的破旧的租赁录像带的店 回味一下那些并未发霉的小时光 翻拍这些电影 像是在现实里真切的做场白日梦一般 大摇大摆的表示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 鼓励了平淡生活与常迸发的胡思乱想之间的缝隙 我们喜爱电影 无缘无故的喜悦忧伤 有时内心世界偏爱自编自导 偷偷上映 杰克布莱克和莫斯迪夫的国际脸儿让有幻想的人敢于面对去自己选择的机会 那些我们深深眷恋的事情 那些我们眷恋了却失落于它在现实里变得模糊的事情 多多少少我们是能为之去付出努力的当我们能摸到自己梦想的某一个瞬间 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不平凡 有幻想的人便是有机会体验到这般销魂一刻 没有幻想的人大概从最初就放弃了 而当你摸到梦想的那一瞬间 我相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无比神圣值得的一刻
整體來說,<低清老翻王>不能叫我很滿意。
劇情推展不夠力,角色很容易就改變主意,這是順著劇情的過份理所當然。
人物因此自然變得模糊、浮淺,也於是由他們構成的關係,如朋友、鄰里或老闆費先生與邁克的疑似(義)父子關係等,都叫人摸不透,代入不了,不知所措。
然,不知所措也未至於叫人渙散掉,導演有的是笑料,這仍舊攫得住我們。
為重拍錄影帶而攪出的各種裝模作樣的方法和道具確予人驚喜,而且花臣不斷,不得不讚Michel Gondry的想像力豐富,一次又一次的還是讓他吸引住眼球。
但若僅止於此,我便懶得來寫了。
電影跟電視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在於,後者的結尾精彩與否並不重要,家庭觀眾都已看盡前面的一十九集,莫論最後如何,觀眾都沒所謂了,舒服就好。
可電影的結尾呢?
它是人們從電影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前的最後一個立腳點,人們總是站在那兒回望整個旅程。
那一刻的氣氛和韻味總是決定著我們的情緒,而這份情緒正是我們帶著回到生活的一個手信。
<低>給了我一份名叫「集體回憶」的手信。
它讓我體味到人們分享著「集體回憶」時的感動,也讓我明白到「集體回憶」指的並不是人們擁有著一個同樣的故事,而是在一個故事裡面,人們都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低>的結尾做何樣,這裡不說(因為大家都比我先看了?
),但我保證他的精彩,這結實地反映在跟筆者同場的「香港」觀眾上;竟然無一不釘在椅上!
不看罷演職員名單都不走!
※ ※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那難以與人分享,但這份孤獨,是人的命,無法避免。
尚幸,總有一些更大的故事包裹著我們,在那裡我們總有自己的位置,於是一個一個被串連著,我們因此不再感到寂寞。
※ ※ ※共同而又不一樣,我們在不同的位置盯著同一個銀幕,脫不了孤觸卻又不寂寞,這不就是我們為甚麼還要進電影院嗎?
原文刊於:法蘭.奇談http://chanvinci.com/blog1/?p=323
山寨横行的时代表现出每个人都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
手段越来越便捷,让原来高不可攀的电影庙宇普通的就像是街上的公厕。
这种全民山寨的氛围里,如果给这种行为加上一点表达的目标就会变得亲切而真实,以致达到感动人心的目的。
这个片子其实故事逻辑上还是有点问题,里面的矛盾看起来是因为拆迁问题(其实我倒觉得这个主题在D国很值得开发),可又掺杂了对于老电影的怀旧和致敬,掺杂了对电影艺术的敬仰~~这样让比例上有点失调,分不清重点。
具体到细节,观众是怎么开始从被蒙骗到热烈参与,到委托翻拍的过程有点迷惑~~感觉这部分没有交代清楚。
标榜为喜剧,而且男主角又是摇滚校园的那位,本以为肯定很好笑,可是看着看着怎么就变成了艺术片呢?
看过这部电影已经有2周了,脑子里还是很清楚的记着电影的大部分情节,如果说没有最开始的胖子沃尔,这部片子可能真是最最无厘头,莫名其妙的片子了,但也正是因为胖子沃尔,这片子最后的感动又来得莫名的牵强。
再反复去说剧情已经没有意义,总的留给我的感觉还是一些让人头脑发胀,呵呵
以戏谑的方式嘲讽当今电影工业的腐朽无趣,电影诞生之初的纯粹已消失,作为一种源自并高于生活的艺术,观众真正享受其中才是电影的最大魅力。
隐藏在内核的是赤子之心的丢失,成长让我们复杂,以至于忘记自己内心真正的快乐。
童心和梦想才是最大的财富,莫名热泪。
也许它不完美,但足够真诚。
影片最后的那个场景我相信是大家都很期待的,并不是针对这个影片,而是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期待能跟在我们周围生活的人打成一片···像电影中那样···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还是dv好啊,到底是轻便了不少。
据说这个故事是确有其事的,一群村民拍一部武侠“大片”,还要拉赞助,很有中国特色。
也许Michel Gondry不小心看到了……呵呵
有时候你并不明白为什么会对电影那么钟爱。
现代影像技术飞速发展,DVD,HDTV,Blue-Ray层出不穷。
绚目而紧张的电影拍摄让人目不暇接,你沉醉于每一次对电影中得到的放松与满足,渴望从那个被架构的世界里找寻一丝淡漠了的梦想与希望,这就是全部对电影的钟爱吗?
仰或其实我们都忘却了最初的感觉?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只有VHS的年月。
家中开始放置了一台长方盒子,你好奇的看着大人们把一盒盒类似于书本的硬东西塞进长方盒子里。
然后电视上开始出现了不同于过去那单调同一的电视节目的内容,于是你被它所吸引,饶有兴趣的盯着看,你并不十分明白里面所讲述的,只记得开始出现了那一个半小时里人们的悲欢离合,世界的变化万千,情感的温柔细腻,和那未知世界给你带来的无限向往与憧憬…… 当这些盒子里的内容陪伴着你一天天成长,你渐渐明白那些是种叫做“电影”的事物,从那之后你就像牢牢的被磁铁所吸引住,无所畏惧的钻进每个盒子里,让孤独中长大的你也无一不缺的具备了所有别人应有的东西。
于是你了解到,这就是电影所能带来的。
于是,它成了你仅有的“朋友”之一,从那开始便从未离开。
时代在进步,你已经很少能看到VHS的身影。
虽然你对电影的热情仍然不减,可回想起来,总似乎抓不住那一丝淡淡的哀伤。
你静静的回想,自己为什么如此喜爱电影,是不是就连对于电影,在观看时也附上你那丝哀怨的怀旧情怀?
因为那些日子里,你穿着拖鞋躺在家中的沙发上倦懒的品味电影,那温情的画面,幽雅的配乐,开始让孤僻而闭门不出的你却拥有了无限的浪漫情愫。
于是你陪同主角们一起拯救世界,盯着银幕默默的流下眼泪,一个人没有思考的开怀大笑…… 那么其实对于电影,更多的是留下的那些记忆与怀念,除却那些个无法忘记的剧情,人物,音乐,感触… 你其实是在追寻那早已消逝了的曾经,电影伴随着所有的快乐与痛苦走过若往顾怀的岁月,带走了的那些光阴,一去不返。
现在你可以潇洒的躺在藤椅回味那曾经的温暖与怀念,回味电影故事里他们与自己曾经有过的欢乐与记忆,却总是似一缕淡淡的轻烟袭向脸庞,让你想起自己其实离开那曾观赏电影的广场已许久许久,那些乡愁与过去带给你的味道和印象,已经在时间的笔画中被勾描得十分模糊,原来不只是电影已然改变,自己的青春也在它的陪伴下,一丝丝缓慢消融。
来自: http://www.koloya.org
她說 是對VHS的衷號說的也是,老套地,確實感覺像齣控訴科技走得太急的電影。
我想說 是冷飯菜汁扮溫暖便當雖然我像個粉絲般從心喜歡他的點子,但這裡凌亂的碎片,就像是隨手拿起Michel Gondry的任何一本草稿,拿掉幾頁就開拍一樣,對他毫無難度,對觀眾亦似是個騙局。
您看過他們重拍的作品了嗎?
他sweded自已sweded的預告片已經夠過癮,何時會有別人sweded自己的一生,其實個個都在sweded,「人人扮我、我扮人人」。
沒所謂衷號悲鳴,文明就是要這種代價。
何況我都不是那個年代,除了《警察故事》和《孔雀王子》,其實我對VHS沒甚印象,LD是比較來得有感覺。
我最喜歡的部份都在網上看過了,而這次實情我大可不到戲院改為安坐家中觀看DVD,那可能感覺會更加有趣。
誰是這個年頭的磁鐵?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html
故事其实还可以,不过因为我是做电视媒体的,深知要拍好一部电影不容易,所以自己拍电影冒充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幽默,喜剧
电影宅该当如此……
一群爱电影的人
Michel Gondry好像在说,我的电影归根到底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几片硬纸壳儿,几块破铜烂铁,但是我做出的东西就是比你们那些大制作大特效更幽默!更有爱!我都能想象我的电影教授说,Cleverly self-reflexive,this movie……
为电影干杯
好KUSO,结局好感人,最后字幕打得网址上不去,不会翻墙好苦逼
本是一部荒诞、温情的甚至有些恶搞的美式喜剧片,但影片的结局和片尾曲突然地感动了我,触动了我。我想到了我的北京、门楼的北京、牌楼的北京、胡同的北京、曲艺的北京、戏剧的北京、小吃的北京、我爱的北京。。。。。。但我爱的北京这一切都在慢慢的消失,可能我现在很悲观,我不知道还会不会喜欢未来的北京,那个陌生的北京,本该不属于北京的北京。
开始的节奏古古怪怪,不过好可爱
we make movies,we tell stories,we change historis,we creat future
才看到宣传片的确心向往之,看完后觉得soso了。
jack black烦死了,只会耍宝。
要有耐性
其實拍得很不好(水準上也是sweded),不過看到導演並置全球/在地、新/舊元素,嘗試在不止息的現代化下再次強調「記憶」的重要性(與影像扮演的功能),甚至搬演一場可能只出現於電影的集體掌聲,熱情、浪漫、傻氣,令人感動,堪稱21世紀《艾德伍德》,也召喚更多Ed Wood。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
点子挺不错的,具有讽刺意味!但感觉深意没有更好挖掘出来
感动了
傻逼
中规中矩中也有灵光闪现,冈德瑞用爵士乐,老电影做主料,加上一点点恶趣味的配菜弄出的一盘还算不错的大杂烩;中间那些"重制"电影的段子真不错,结局虽然太好莱坞了点,不过我喜欢。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