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07年夏,下雨天,把自己圈在房间,从下午,一遍又一遍,看到凌晨,哭着睡着......11年后,还是下雨天,又把自己关在房间,照例重温,顿时又好像回到了那一年。
07年,情窦未开之时不知为何哭的那么撕心裂肺。
18年,在爱情中跌宕起伏之后却只剩下眼泪打转。
或许,肯定,我,有了“不能说的秘密”。
或许,肯定,在我的命运中,有了《不能说的秘密》。
不像其他短评,长评,所看所思,信手拈来。
即使再有代入感,也还是局外人。
而现在它已经镶嵌在镜中,久看之余,熟悉过后,又夹杂着陌生。
每一个字的敲打,都变得如履薄冰。
就像“我爱你”三个字。
可以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无数的人“稀释”为千言万语,到头来,还是这三个字,字字“诛心”。
试图把氛围调的明朗,但无能为力。
即使叶湘伦穿越回了过去,和路小雨重逢。
但那时的他和她也不再是后来的他和她。
注定还是一场悲剧,戛然而止的团圆结尾其实反倒扩张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不易。
试图不把自己的“秘密”代入,但身不由己。
就好像一夜之间突然听懂了他所有情歌的旋律和歌词,同理,每一个画面都有了注释。
每一次后知后觉加速着我的先知先觉,再有没有不知不觉。
我自己有个关于周杰伦的三部曲,其中有一份称为“英伦三部曲”:借口,一路向北,不能说的秘密。
现在听来,除了既有的贝斯和鼓点,也更加明白无形之中的共通。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一个人开车在空无人烟的路上的时候最爱听的是《一路向北》。
手握立麦的时候最爱飚的是《不能说的秘密》。
幻想着有一天到海参崴或者伦敦西区,也能穿着皮衣,戴着墨镜,站在破旧的街道,嘶吼一曲高八度的《借口》。
周杰伦,本就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曾几何时,妄图在核心期刊发表拙作的我第一篇草稿,居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门外汉装模作样得写了一篇关于本片OST的乐评。
最后登刊的想法不了了之,就移步到豆瓣保存。
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8535479/说到这篇乐评,又不得不提到私自揣测对本片有影响或者说直接借鉴和致敬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的海报在我独居的五年中片刻不离的挂在门后。
而这张海报........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电影中伏笔和彩蛋颇多,不得不佩服那时的周杰伦有如此天分跨界,也不得不慨叹现在的周杰伦.......果然才华只有在青春和痛苦中才能激荡。
不得不佩服那时的桂纶镁天生丽质的秀外慧中,第一次看到她扮演的路小雨,就立下flag,要遇到个她那样的女孩。
至于对短发女孩的的钟情,诸因,而路小雨是不能绕开的核心。
至于晚些再看《蓝色大门》,即使更年轻的她更肤若凝脂,青春肆意,还是无法撼动路小雨的形象在我心中埋下的种子。
短发........是个不能说的秘密。
关于剧情,无需赘言。
只是应该没有人更能像我一样,将剧情投射到现实,让电影成了一个谶语,让现实演绎为名副其实。
有人曾想听我的故事。
听了一部分后又说,听你的故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有人说恭喜你终于“毕业”了,从男孩到男人。
其实只有我自己明白,到底是毕业还是肄业。
我是一张被反复漂白过的纸,上面写过太多不能说的秘密。
而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像叶湘伦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像最后而又初识的路小雨一样陌生但更熟悉,不知道还能不能由远及近,只有两人同框。
有生之年,必去淡江
在步入电影院之前,我是这么想的,一个普通人和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犯起恶来那恶的程度是很不同的。
因为普通人的资源少,能做的坏事有限,而一个掌握许多资源的人,做起坏事来那可是呼风唤雨绵延不绝让人叹为观止的。
而周杰伦对于电影来说,远不如他在音乐方面的呼风唤雨,起码相比张艺谋陈凯歌之流算是新人,资源相对少的新人,所以他的电影即使再难看也不会比张陈之流让我恶心。
于是,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冒着中午38度的高温步入公司隔壁的影城。
电影片头,泛黄的乐谱,点点墨在纸上泛开,背景音乐颇悠扬还略带着一点….好像中世纪欧洲古堡般的神秘的感觉。
校园的风景很美,古老的红砖建筑,优雅英式校服,周杰伦说起话还是一副咬字不清的大舌头模样。
不过幸好,我们都经过双截棍的熏陶,所以对于这样的含成一团的飞快语速可以忽略不记,而且可以视为周同学的一大个人特色。
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周杰伦不是故意将歌唱成那样,而是他只能唱成那样!
故事的前一个小时,电影是非常正常的偶像青春电影,且不说那些电影手法,单纯电影的取景就已经是十分让人赏心悦目。
傍着海风和海浪的木头栈道,小雨家门口长长的小路,小路的墙头爬满紫色小花。
男孩飞快的骑着单车,风扬起他的衣袖,女孩坐在单车后笑的幸福甜蜜。
男孩和女孩在相互试探着,进一步退一步,一切都如我们年轻时曾经过的心跳。
一小时以后,电影开始出现了许多疑惑,为什么?
为什么?
然后故事有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转弯,转弯的姿势很优美。
我喜欢这样突如其来的安排,浪漫之余的意外,会让人身上起愉快的那种鸡皮疙瘩。
这里不做剧透,只说这样的浪漫是我喜欢的浪漫。
不要跟我讨论剧情是否有bug,这种电影不是用来找茬的,而是用来开心感动的。
电影的结局收的也很好,周杰伦在老琴房弹起那首秘密,房子摇摇欲坠,十分煽情,但的确很让我感动。
电影最后以一张照片告诉我们结局,没有多余的画面和话语,但很有回味。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编剧是相当成功的,在这类型电影里,算是比较优秀的一个剧本。
周杰伦的表现算是不错的,不论是导演还是表演或者电影原声方面,都有让人惊喜的一面。
电影原声在这部电影里有很重要的位置,毕竟周是靠音乐起家的,这部电影的音乐是比较成功的,不过这有他人的功劳,不懂这里面的音乐是怎么分工的,反正好听就是了。
在表演方面虽然周杰伦酷酷的没啥表情,但却也能将那幅神情款款样很好的表现出来。
桂伦美表现也不错,比蓝色大门中扮相漂亮,也更有温婉的气质。
黄秋生则是电影中的一个大亮点,表演的十分出色,一个古板疼爱孩子但要求严格的父亲,有着激情的一面,却孤独的活着。
片中表演最好的我认为就是他,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在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听到身边几个小女孩说,真想再看一遍啊。
我想,以歌当家的周杰伦第一次当导演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算是一种成功,也远远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
最后声明一下,我不是周的粉丝,我向来最讨厌听他的那些口齿不清的rap,仅能接受东风破等几首歌,所以我的观点不是粉丝的观点,只是从一个客观的观影者角度来评论,然后推荐给喜欢浪漫电影的同学们。
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
叶湘伦与路小雨因为钢琴相识,陷入热恋,但叶湘伦一直觉得小雨充满了神秘,没有朋友且生活离奇,湘伦每次问起她都没有正面作答,无法进一步了解她,因为这是路小雨的不能说的秘密。
一直知道周杰伦是流行音乐天王,他的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曲都很喜欢,但看完这部《不能说的秘密》才真正对他刮目相看,音乐造诣极高,很多的原曲创作,意外的是让观众真正见识到了周杰伦出众的琴艺,在片中周杰伦不仅要双手弹琴,还要单手弹琴、双手弹两琴、甚至与桂纶镁四手联弹,把钢琴绝技展示得一览无遗,让观众大饱眼福。
虽然跨越时空的爱恋略显俗套,斗琴片段又有借鉴海上钢琴师的嫌疑,但是来回穿梭二十年的情感处理十分巧妙,每一个细节都隐藏在情感的发展之中,一步步铺垫埋下伏笔,运用倒叙方式设下悬疑,引领观众一探究竟,在故事讲述一半时猜测着这段纯美爱恋的欣喜结局,不想却以深深的感伤结束了。
音乐是影片的灵魂,以唯美浪漫的情节场景做点缀,以缜密巧妙的逻辑叙事。
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将角色和演员完美糅合,是周杰伦这部电影出彩的原因之一了吧。
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配上宏大、谲诡的弦乐,透着一股神秘的劲。
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
“我以前就听说过你了诶”“哦,真的吗。
”“你是主修钢琴对吧?
”“对啊”“为什么想来转来我们学校?
你们学校不好吗”“因为你们学校比较漂亮啊。
没有啦,我爸叫我来的”开头的“我以前就听说”,接上后面的“主修钢琴”,其实意在衬托周杰伦钢琴弹的很好,以致于“早就听说”。
这是为后面斗琴的情节做铺垫,前面不指出他钢琴弹的好的话,后面“斗琴”就显得太突兀了。
如果拍个奖状奖杯什么的又显得太俗。
简单的一句“我以前就听说过你”,显得自然不露痕迹,这是上档次的表现手法。
至于他爸为什么要他转来,后面也给了合理的解释,因为他爸是这学校的老师嘛,自然想看着儿子在自己眼底下毕业。
不是每簇花,都可以结果;不是每个梦,都可以实现;不是每段恋情,都可以长久。
没有长久的恋情,就是没有结果的花,在收获的金秋里缄默不语。
然而,它美丽过。
湘伦和小雨的恋情就那短暂的几个月,甚至回到1979年小雨和湘伦成了陌生人,那段曾经两人拥有还不够的爱情显得苍白无力,但是他们曾经的四手连弹,曾经躲过雨的屋檐下,曾经骑着单车到海边的冰淇淋干杯都充满着太多美丽的回忆.而湘伦是不甘于回忆的,连最后一秒都执着的追求和寻找着自己认定的那一份挚爱。
在我们的周围,都拥有太多次的恋情,但我相信不是每段恋情艘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人一生中真正确定自己最好归宿就那一次.湘伦确定小雨是他生命中的另一半,所以他任意大铲和巨锤的肆虐,努力找回,他疯狂一般四在琴键上弹着小雨教改日他的乐曲,然而,时光的轮回,换来是小雨对他陌生的笑脸。
是,爱情本来如此,上一秒还浸泡在甜蜜中,而下一秒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既然自己的心中早已有肯定的那一次和那个她(他),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顾虑,哪怕你认为时间已经把你们的距离拉得太远,你努力地忘记他(她),但是你们真的能忘记你早已在心中肯定的那一次和那个他(她)吗?
忘记,放弃,追求,不是旁人说了算的.你们过去的幸福时光,也不是旁人所能体会到的,那也是你们彼此记忆中不能抹掉的。
时间和距离又算什么,湘伦和小雨时隔二十年,他们也还不是一样努力追求着,小雨大声地告诉湘伦”我喜欢你啊”!
这就”喜欢”对于旁人来说再也平常不过,而对于你和他(她)有着太多的情感在里面,就显得不再平常了。
生命中既然有肯定的那一次,那一份一渗入彼此内心深处的爱,是隐藏不住的,大声地说出来,结果固然不再重要.湘伦愿意回到二十年前去追求他已肯定是他(她),那对于我们来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又算什么?
但是,既然选择了那一次就不可以后悔。
一段没有结果的花的恋情,它也是美丽的。
青春片里只有两部电影我是百看不厌的,《初恋这件小事》和《不能说的秘密》,可惜大陆拍不出这种浪漫又很正能量的青春片。
每次下雨,就特别想看《不能说的秘密》,它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今年初春,小雨淅淅沥沥,带着堂妹看这部电影,她是第一次看,她正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年纪,我想她会喜欢。
结果电影的前半部分,她一直在和我聊天,并没有太认真看电影,哎,现在的孩子,眼光都怎么了,就喜欢那些表情夸张、主角开挂的影视作品吗?
她一度嫌弃电影无聊,因为有大量的钢琴演奏表演,而且配角的演技确实不好(我觉得)。
为了看完,我只好告诉她这是一部奇幻电影,而且是穿越,她才认真看起来。
没错,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反转,在电影院看的人不会提前知道这是一部穿越片,还以为是普通的青春校园爱情片,或者周董的音乐MV……剧情存在漏洞,但是基本上圆的上。
小雨的扮演者桂纶镁选角恰当,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忧郁气质简直令人惊叹!
她是音乐精灵,她是爱的化身。
除了爱情,电影也揭露了家庭之间的矛盾,师生和校园霸凌这些敏感话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最后感慨一句:周董有才!
在你回去路上,下起来的小雨,是一种怎样,只可触碰的存在——题记昨晚,终于看了《不能说的秘密》。
剧情上的跌宕转折无须我多言。
只想说说其中的角色在这部片子里,三个主角的形象,其实以叶湘伦最为模糊。
黄秋生扮演的父亲依然可圈可点,到剧情后面才知晓他为什么总是要叶湘伦做一个普通人——可见路小雨的事在他心中二十年来总是耿耿于怀。
我以为,形象最丰满、性格最复杂的,是路小雨,她的内心世界,几乎让我为之落泪很多人都跟我说,不满意路小雨这个角色,几乎认为是全片的败笔之一。
我却认为,假如没有路小雨,即使有穿越时空那样的桥段,也无法让我对这部片子久久动容一个长期浸淫在音乐之中的女孩,内心本是极细腻,性格也很开朗(这一点可以在她到了二十年以后蹦蹦跳跳地享受隐形人的趣味时看出来)。
可惜,对她才华的嫉妒催生出可怕的氛围,同学的冷嘲热讽,恐怕早就存在,班长尚且如此,其他苟且之人更难以想象。
于是,她变得孤僻,而且自卑——这种不自信,使得她对这份有时差的感情从来缺乏信心。
因此,她常常吃醋,哪怕叶湘伦对她的喜欢如此明显,哪怕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叶湘伦根本不可能喜欢晴依,她还是很在乎,很介意,哪怕一点点的小细节她的大胆,似乎不像是一个矜持女孩所应该表现出来的。
前40分钟里的许多举动,都像是个不成熟的肥皂剧里的小女生,对男主角有着莫名其妙的又公然的喜欢和追求。
问题却是,叶湘伦是她在她那个时空所无法得到的。
他跟她一样,才华横溢,对钢琴有着由衷的热爱;他不会嫉妒她,他不会冷漠她,他喜欢她,愿意骑车带她去很多地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跟她有着知音般的共识,都最爱那一首留声机里蜿蜒的老曲子。
她说,“我能遇到你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确实不可思议,在路小雨的心里,那是个唯一能寄托的美好她迟迟不肯将“秘密”告诉叶湘伦,也在叶湘伦想要拥抱她时故意躲开——心底的那份自卑感到底还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偷偷作祟。
待她知道,在叶湘伦毕业那天旧琴房将会被拆,她又想到终到那一天,她再也无法凭借旧琴来穿越20年来找他,那个背影。
所以她显得很焦急,总是不断提醒叶湘伦要珍惜跟她在一起的时光——叶湘伦以为她只是个患哮喘的体弱女孩,把挽救的希望都存放在一天一苹果之上——路小雨心里知道苹果无法改变旧琴房覆灭的事实,却依然心怀感动,直到她死去,直到二十年后,小雨妈妈还是买许许多多的苹果回家,尽管,那仅仅是为了营造一种小雨还在世间的错觉而已我不认同,桂纶镁在这部片子里是站在周董的光环之下,相反,桂纶镁演绎的这个路小雨,实在是整部片子最动人的一片灵魂。
为了抚慰母亲的担忧,她无奈而又愤恨地吃下精神病药;为了一段相知的相爱,她从来没有试图把自己装饰成一个正常人;“20年后你失身了吗?
”的字条可能是开玩笑,可是谁能明白她无法接受她纯真的付出被人轻易地耻笑和玷污?
她叫路小雨,那个在被窝里哭泣过的小雨,也曾让我哭泣过
10多年前《不能说的秘密》的上映的时候,或许因为当时周董的初试牛刀,或许因为线上媒体没有那么发达,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是一部平平无奇的青春悬疑片。
小时候的自己看了,也没觉得多了不起,唯独当时比我大六岁的表哥一直对我说:你家周董这部电影,真的超级牛X。
超级牛X!
很多年后,当《不能说的秘密》重映时借着机会再看这部电影,小时候无法理解的点和情感,通通间焕然开朗。
所以我为什么说那些年被低估的电影,时间会还给它应有的价值。
在电影中,有一首曲子串联在整部电影,这首乐曲它就是:圣·桑 - 《天鹅》《天鹅》选曲自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首,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乐,它不仅是一首大家所熟悉的脍灸人口的名曲,也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唯一允许在他生前演出的乐曲,被视为圣桑的代表作品,这首大提琴曲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并被改编为芭蕾舞剧《天鹅之死》。
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配上宏大、谲诡的弦乐,透着一股神秘的劲。
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
如果有人愿意去了解一下周董在这首曲子上下的功夫,就知道,这部电影牛X到了什么程度。
情节上来看,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
几乎找不到bug,这对科幻元素的电影来说非常困难。
周杰伦和桂纶镁的演技浑然天成,周杰伦是因为演他自己,桂纶镁却是实力的演技。
叙事上用了倒叙,插叙等,却一点也不显得乱,脉络很清晰,最难得的是在桂纶镁每一次穿越后改变的当前历史,抓的很细致。
周董或他的制作团队,对霍金“平行空间”理论研究得很透彻。
尤其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
这几年来很多平行时空的电影,或多或少的不合理和无聊,在这部片子里完全找不到。
不知道诸位看这部电影有什么感受,我在看前半段时,一直是笑着的。
起初很奇怪为什么会笑,笑不是应该听到笑话、得意的时候才有么,看别人谈恋爱有什么好笑的。
然而有一天看到热恋阶段,见到你的男/女朋友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这个答案,忽然说不出的感动。
片中每次桂纶镁见到周杰伦时,做的第一样事,笑。
这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也有种说不出的开心。
以上。
最后,这部电影中的爱情虽然并不是我想要的境界,却总能在不同时候,不同层次地,带给我爱情最初的感动。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oh回忆的画面在荡着秋千 梦开始不甜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去改变 你走过的世界你用你的指尖 阻止我说再见想象你在身边 在完全失去之前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或许命运的签 只让我们遇见只让我们相恋 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 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拼命想挽回的从前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oh回忆的画面在荡着秋千 梦开始不甜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去改变 你走过的世界你用你的指尖 阻止我说再见想象你在身边 在完全失去之前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或许命运的签 只让我们遇见只让我们相恋 这一季的秋天飘落后才发现 这幸福的碎片要我怎么捡
真的欠秘密一张电影票。
周杰伦也真的拍了一部自己无法超越的电影。
最喜欢的片段是叶湘伦送路小雨回家啊,夕阳,单车,冰淇淋。
男孩子连亲一下都要找猜步数的借口。
“我能遇见你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青涩地不可思议,也美好地不可思议。
07年记忆最深的一年 那个夏天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问世 很遗憾我错过了去电影院看你 也因此这首歌存在了最深的脑海里 甚至比七里香更能让我想起青春 谢谢杰伦 你的歌你的电影。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我的冲动被扔到无人之地了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充满能量,或许导演也在躁动。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