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年前看了这部电影,我应该不会喜欢。
忘了是基于什么原因,把它放在“想看”一栏里面。
有几次在“想看”中翻找,都因为这个不知所云的名字和甜美鲜艳的封面而继续留着它。
这才在一个下大雨的周末,收获了一份既温暖无比又残酷如生活的惊喜。
我身边没有15岁怀孕并休学生子的故事,但这不影响它让我产生种种共鸣。
尤其是她因为丈夫食言间接导致面试失败,在邻居面前朝丈夫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早上我以为到了下午一切都将改变,现在我却在所有邻居面前大吼大叫”。
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我自己生活的注脚“五年前我以为无论将来我从事什么工作都至少可以温饱,至少必须保持心灵自由,五年后我却成为机关里最年轻的一个,成为领导来了端茶倒水的那个。
” 德鲁有个不太正常(轻微酗酒吸毒)却善良软弱也爱她的丈夫,在丈夫向她坦诚自己无法戒毒,“每天只买一点点毒品就够了”时,她说:“不行啊,如果我同意这样,就是我的错了。
”我是在这句话之后爱这个女人的。
她的自尊不允许任何人毁了她,在她预计到这种事实的时候坚决说不。
最艰苦的日子里,儿子和朋友是她的救赎,儿子是天生的血缘,而朋友是多么幸运的情分。
那个丈夫,多年后和妻儿相逢,他面对如今体面的前妻仍试图以满不在乎的神情化解尴尬,但当他得知面前帅气精神的小伙儿是自己的儿子时,眼神中混杂的震惊、喜悦和无地自容已无法掩藏。
儿子小时候那么喜欢和爸爸一起玩,那么爱他,在他离开家的时候哭喊着追着他跑,说“爸爸带我一起走!
”而今,儿子成长为对他来说陌生的翩翩少年,阳光、帅气、目光温柔,而这些和他没有关系。
最后他在现任妻子的监视下,偷偷把前妻要求的委托书塞给儿子,并对他说:我离开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有自知之明,是这个男人继善良之后最大的优点。
就为这一句话,他应该被儿子原谅了。
不过原谅之后,他还生活在那个狗窝一样的环境中,被凶悍的妻子呼来喝去。
他现在可怜么,可怜。
可是谁来同情当初那个不满20岁的单身妈妈?
相似的开始,迥然的结局,区别在于可怜的他早就放弃了自己,而那个境况更艰难的女人选择了奋斗和成全。
看此片想到了同样是青春期失足少女意外怀孕的故事《朱诺》,不同的是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选择上,朱诺与Beverly的父母有蛮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不尽相同的,那就是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闯出的祸要自己想办法承担,虽说可以有多种选择,但父母此刻给予孩子的选择以及自己的选择出发点都落在了责任上。
(即便我最初不太能理解Beverly父亲不给予她离开的机会,但我想定也是出于为各方面考虑,毕竟此刻的女主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并不太能清楚任何冲动的后果,比如第一次“同车”的冲动…) 虽然这两部剧的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朱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以及对事情的处理办法。
《同车》女主坎坎坷坷走了一遭,定也明白了为自己而活不是去做任何想做的事,而要有底线有原则的在适当的时间做对的事。
本来才华横溢却因一个错误,将许许多多可能性都熄灭。
好在她其实还是上进的,想着法子让自己脱离泥沼。
三十五岁又开启了自己想走的路的大门。
但现实生活与戏剧相比定不会如此顺利,就好比在非常不幸的生活中,女主至少还有一个懂事的儿子,如若换做现实的我们,经历会不会更惨那就说不定了。
结尾父亲与女儿又唱起了小时候二人一起唱的歌,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在尽作为母亲的义务到孩子长大懂事有自己的想法与生活这一日起,她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写作之梦。
父亲与女儿关系的缓和,也让该片在感动与感慨中结束。
这部略冷门的影片对女孩子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有底线与原则,即使不幸失足,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选择面前,任何的决定都决定着自己。
不过即使“落难”,也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上进,永远爱自己,永远不要自暴自弃。
今天是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打算把豆瓣“春日影展”剩下的3部电影看了。
1点多吃了午饭之后先看了这部《与男孩同车》,乍一听名字像是爱情片,开始看的时候也像是爱情片,一个十足女孩因为未婚先孕只得放弃自己的写作梦想迈入婚姻的坟墓,而且生下孩子后不就男人还染上了毒瘾,最后不得不离婚,因为这层家庭关系,她与自己的儿子也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隔阂,儿子觉得妈妈离开自己无法生活,妈妈深爱自己的儿子但却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儿子的身上。
最后她和儿子回去找前夫,找他签字出版自己写的关于他们的书,最后前夫跟儿子说了句话,女人,你得有求于她们(女人,终究是心软的)。
最后儿子终于向妈妈说出口他爱一个女孩,想转学到同一所学校,最终女主同意了,儿子开车去机场,女主打电话叫自己的爸爸过来接自己,最后她和爸爸唱起了电影开头的歌曲,全片结束。
其实这部电影最终想传达的是,年轻时都会犯错,梦想也别放弃,努力去追至少不会遗憾,生活往往会给我们以重压,但我们感伤后、思考后,还是得负重前行,今天在微博@蕊希看到她发的一个微博,是她公司一个小姑娘写的,最后有一句话深有感触,“人生就是这样,难得圆满,但也终将圆满。
”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段故事,我们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故事怎么发展,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或喜或悲,终将结局。
电影叙事娓娓道来,悲而不伤,很值得处于嘈杂生活中的我们一看!
讲的故事很简单就能概括,意外怀孕遇到烂男人,因为男人不负责任,自己带着孩子没得到努力很久的奖学金,得知男人吸毒花光了钱,不得不让男人离开,自己独自赚钱养孩子。
因为实在落魄辛苦接受了一直坚决抵制的烘毒品生意,被孩子告诉了做警察的父亲,保释花光了去纽约的钱,唯一最好的闺蜜也走了。
写了四年的书要出版,找男人签字,被男人现妻阻挠要钱,男人还算有良心偷偷签了。
孩子长大一直认为所有不幸都因为他母亲,自己本应该只做一个孩子却被迫承受那么多不幸。
孩子想要从母亲人生梦想的纽约大学转到女友在的大学,最后母亲还是答应了并帮他处理好一切,自己打电话给自己父亲搭着父亲的车回到父母家。
真正让人感慨的是细节,母亲并不是一个中国式上大爱无私,完全默默为孩子付出的母亲,她会抱怨,会和孩子说,我们不是一个团队吗?
你毁了我们的生活!
但还是告诉孩子是他的出现拯救了她,带给她幸福。
让他追逐自己的幸福,尽自己所能为他安排好一切。
她自己的梦想和努力一次次因为男人和孩子破碎,孩子也因为生在这样的家庭承受了很多不是这个年龄该承受的压力,经历了艰辛的成长过程,失去父亲的痛苦。
这部电影想赞扬的是亲情,还有困境和苦难下的不懈努力。
许多细节必须看了才有感触,可能能获得一些面对生活的力量,对父母的理解更加深一些。
八年前,某节课上,华裔外教放了这部电影。
诺大的阶梯教室灯暗,灯亮,周围同学纷纷起身,而我坐在位子上泣不成声。
不久便收到DVD,跟着我辗转了N个住所。
八年间,淘汰了很多曾经爱的片子,这张,始终没动。
中间应该是拿出来看过一两次。
但是感觉模糊了许多。
然后就是刚刚这个非常宜人的夜晚。
仿佛是飘过了很多激流,迎战了很多风浪的意思,安静地看了一遍,如同初见。
太多的桥段和情节,八年之后看来,更加觉得值得其推敲。
依旧是泪水涟涟。
我相信,这样的片子,经过岁月洗礼留下来的,都是经典之作。
《与男孩同车》,2001。
巴里摩尔主演。
这部是看的电视,同一天放映两遍,我也跟着看了两遍。
传记类的电影我向来不喜欢,因为时间跨度大,细节刻画,剧情深度必然不足。
不过这一部还不错,算佳作吧。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在外公家的一个无聊的下午看到了这部片子,一下子将我从烦闷的现实中拖到影片中,好像身边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一直到现在都无法形容那种感觉,就当做是影片的魔力。
在当时只有浪漫的爱情故事能够吸引我的时期,我实在不知道这部影片吸引我的点在哪,女主不美,男主不帅,他们的爱情一点都不浪漫更像是一场意外。
如果真的要找一个吸引点的话,大概是当时的我有着和女主一样的梦想,当一个作家,并且觉得自己有着方面的才能,自认为自己比自己外表看起来优秀。
然而现实却总是会让这样的人经历喜剧人生。
这样的女生总是爱着一个外表帅气的“阳光”大男孩,在一次终于鼓起勇气的告白中,她终于知道,男孩并非自己想象那样,而自己的心意被当做玩笑,心灰意冷伤心不已的时候,外表痞痞的男主出现了表达了对女主的赞美并为她教训了男孩。
书中的浪漫的剧情发生在女主身上,然而浪漫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女主怀孕了。
作为还是初中生的她手足无措,在当时堕胎是犯法的,在一个晚上她决定将自己从楼梯上摔下来使自己摆脱目前的困境,这个场景是我电影里最喜欢的场景之一,背景音乐是《the end of the world》也就是邓紫棋的《后会无期》的原版,女主将自己从楼梯上一次次摔下来,当然都失败了,因为怕痛,而楼下是父母在看喜剧大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经历什么,场景滑稽又心疼。
就像小时候,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觉得自己那么小会有什么忧伤哀愁。
最终还是像父母坦白,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父亲完全傻掉,自己做为警察却连自己的女儿都没管好,愤怒又沮丧。
好在男主还不算太渣,当知道女主怀孕之后
出于对德鲁•巴里摩尔的喜爱,很早之前就下了这个片子,出于我的“藏片”怪癖,直到今天才看了这部给我带来意外惊喜的电影。
相比德鲁•巴里摩尔的《霹雳娇娃》、《初恋五十次》、《K歌情人》等电影,这部2001年的片子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
但同她出演的很多片子一样,德鲁•巴里摩尔在这部片子中也以“甜姐”示人,不同的是,年纪轻轻的她却演起了母亲这个角色。
这部电影名为Riding in Cars with Boys,中文直译为“与男孩同车”,还有另外一个更俗也更符合德鲁电影风格的译名“辣妹青春”。
Riding in Cars with Boys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也是片中女主角Bev在剧中即将出版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的书名。
既然是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这里不得不说说有哪些“男孩”曾和Bev“同车”。
Leonard Donofrio(Bev的父亲)是剧中最先与Bev同车的“男孩”,在一个举家欢庆的平安夜,Leo带着女儿外出买东西,当父亲兴高采烈地问宝贝女儿要什么圣诞礼物时,他本期待的回答是同龄女孩都想要的单车,但早熟的Bev却提出要胸罩作为礼物,这个回答让她的父亲措手不及,一场本应欢快的对话也这样不欢而散。
Ray Hasek(Bev的丈夫)是剧中第二个与Bev同车的“男孩”,在Bev向心仪已久的男生寄送情诗被当众羞辱后,Ray这个陌生人帮Bev出了头,随后他们一起乘Ray的车逃离“案发现场”,年轻的少女Bev敢爱敢恨,在车里他们成功“上了二垒”,并为后来的种种做了铺垫。
Jason(Bev的儿子)是剧中第三个与Bev同车的“男孩”,电影以Jason与Bev在车中的对话与回忆贯穿始终,Jason作为一个Surprise,他与Bev之间充满了矛盾。
这是三位先后与Bev同车的“男孩”,如果人生是一辆行驶的车的话,那么对一个女人来说,父亲、丈夫、儿子无疑一直是这辆车的常客。
Bev的人生一直心怀梦想,但人生这辆车的驾驶者不是自己,她受各种世俗的羁绊,父亲的严厉管教,丈夫的不务正业,儿子的心怀不满,她也常常感叹:如果没有他们,她的生活应该会更精彩。
但事实真是那样吗?
Nope,正如Bev在电影结尾处和Jason说的那样:“就算没有你,我也不会过得更好”。
是的,问题的症结从来就不是出在某个人身上,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人往往会将这些不如意嫁接到某个人身上好让自己更好受些。
但无论这些“男孩”给Bev造成了多少的羁绊,在她最需要他们,也在他们最需要她的时候,她都会不偏不倚地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也许这就是亲情的意义所在。
片尾处Bev再一次与父亲“同车”,当她向父亲抱怨自己与儿子的矛盾时,Leo并没有回答她,也没有安慰她,也许他想起了自己和Bev当初也是这样,充满矛盾,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断不了。
Leo在车中轻轻哼唱起那首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一如片头父女两在车中的合唱一样,Bev跟着哼唱起来,并依偎在父亲的怀中。
是啊,在爸妈眼中,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Children,在我们最急需帮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永远是爸妈。
When I want you in my arms When I want you and all your charmsWhenever I want you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Dream dream dreamWhen I feel blue in the night And I need you to hold me tightWhenever I want you All I have to do is dream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RIDING IN THE CARS WHTH THE BOYS 》,还有个很俗的译名叫《辣妹青春》。
电影看的越来越多,可我越来越不知道什么叫好电影,比如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晦涩难懂但可以拿来充高深的老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英格玛伯格曼之类,提起电影,就有人提起这些老家伙,或是专拍闷片的丹麦的冯拉斯提尔,或者是每部片子都要让章子怡秀一下锁骨的老谋,或是那些晦涩掩盖自己的平庸的所谓先锋。
但是我知道,有一种片子,你可以不用管它是哪个国家拍的,或者主演是否有床戏,或者是否有很多特技,它会轻而易举的击中你心灵 最柔软的地方,你会喜欢上它所有的细节,你会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加进去,你看着男主角的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你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你的梦里会出现它 的场景,电影里的某些东西,虽然离你很远,但是总觉得那是我曾感受到的某种幸福或者心痛,当你在未来某个时刻,你会觉得似曾相识;你爱上它了,虽然你自己可能不知道。
她就是我最近爱上的一部片子,一部好电影,封面温暖阳光,和很多HOLLWOOD的片子一样漂亮,而且有个很小时候便走红,有一张标准意义 上的漂亮脸蛋,但是曾经变坏,吸毒,拍裸照,现在又演过很多花瓶和傻大姐的大明星做女主角,太容易错过了。
评论对她评价不是很高,认为导演讲故事的方法并不出奇,而且少女妈妈的故事并不新鲜。
而且电影的女主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这部根据真人传记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并没有什么英雄般的事迹,也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偶然和遗憾的必然,而且她没有为了国家财产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没有为了别人贡献出自己的什么什么,她所有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她自己,到后来,也许包含有为了她儿子的成分,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曲折走过来的一路实在包含了太多太多。
她走的很辛苦,笑中含泪。
1,坐在她左边的男人们 小时侯BRV坐在父亲的车上一起去买圣诞树,父亲问她要什么圣诞礼物时,她很欢快的说出希望是一个胸罩,因为她当时暗恋的男生喜欢波霸,于是当警察的爸爸板起了脸,告诉她不要老想着男生,要好好学习。
正是这种亲子对话让心理医生赚钱,他为什么不送她胸罩算了?
比脚踏车便宜多了。
父母真是杀伤力十足,有时真是罄竹难书。
但她还是坚强的活了下去,还是那句老话:杀不死你的逆境,会让你生不如死。
她14岁时,犯了一个古老的错误,爱上一个面孔漂亮的自大狂,他根本看不到她的好处,把她写给他的诗当作笑料读给别人听,当众羞辱她。
RAY是一个迟钝的痞子,可是他在她哭的时候给她烟抽,赞她漂亮,为她去教训自大狂,高大的橄榄球队长。
这天晚上四个人来到了他们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铁栏后的瀑布,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难道真就这么残酷。
她的好朋友开始做爱,她只是一个女人,她觉得寂寞,也许这时候她需要的,只是一个男人的吻和体温,于是她对他示好。
她当时的世界还是一个完整的,没有被破坏过的,完全靠她的聪明和想象力建成的浪漫世界,但是浪漫早以关上了他骨瘦如柴的大门,前头是漫长饥饿的旅程。
当天晚上她的防线被完全攻破,当这个浪漫时刻还没有结束,他们便被她当警察的老爸披头散发的抓进了局子。
很快她怀孕了,当时堕胎是犯法的,而且RAY是个穷光蛋。
她本来想从楼梯上摔下去,但几次都狠不下心;最后她通过一封声情并茂的颇有文采的信告诉父母事实,并强做冷静告诉父母自己的打算。
但父亲说:“打算?
你有打算?
你有打算。
那好,我告诉你我的打算,我打算努力工作,养家糊口,把子女教育成人,现在,这个打算死了。
你本来特殊,但是你自毁前程。
”然后在 她面前痛哭。
RAY跟她求婚时都要说SHIT,浪漫狠狠打了她一个耳光。
2,浪漫狠狠打了她一个耳光。
她的婚宴是一场悲剧中好笑的喜剧,母亲披头散发拼命灌酒,新郎边和朋友拼酒变笑谈自己不知如何谋生,最好的朋友FAY悲歌一曲献给自 己马上要参加越战的男友,到场的亲友没有一人和她说话,父亲在祝酒时根本不提她。
每个女生肯定都幻想过自己的婚礼,但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结局。
FAY在喝醉之后冲上台,让大家看看新娘是多么美丽,感动还没有结束,FAY却告诉大家一个跌破眼睛的事实:她也怀孕了。
全场大哗,她真的喝多了。
但BEV却冲上去,两人哭着抱在一起,处于喜悦和疯狂的边缘。
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一天一天。
她是一个有梦想的女生,她努力开始新的生活,但丈夫一次次的让她失望。
她没有想到浪漫的代价如此沉重,让她几乎不能承受,怀孕时她被丈夫丢在家里,张开两腿对着自己高耸的肚子大吼:出来!
滚出来!
分娩的过程她只有一个感受:恶心。
但在15岁成为一个母亲时,她被迫成为一个家庭主妇。
她要忍受婴儿的种种麻烦还要读书,争取在大学里拿奖学金。
但她失败了。
她早上起来时,原以为自己的人生可以得到改观,但下午四点了,她又成为一个普通主妇,对着丈夫和邻居大吼。
偶尔的闲暇时光,便是和FAY一起磕药,大声的笑笑。
这时她们有一段催人泪下的对话: “FAY,你真的爱EMI吗?
” “这不是因为我们的肚子被搞大了?
有必要这么严肃吗?
” “这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有时候会想,我是真的爱JASON,还是不得不爱。
” “BEV,你信我一次吧,有时候我们爱的太深,不得不麻木一些。
要是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那种爱意,也许会无法承受。
所以,相信吧,你是 真的爱他。
” 3,她在追寻着心中的美好世界,她管那个世界叫春天 “我22岁了,快30岁了,但是我仍然无法安于现状。
真希望我蠢一点,这样就不会胡思乱想,这样我就能安于现状,不再胡思乱想。
” 她在丈夫毒瘾发作时跳快乐的舞给儿子看,欢快的音乐,滑稽的舞步,伴着丈夫的吼叫。
在RAY无法戒毒时她离开了他,独力抚养儿子。
但是JASON要负担沉重的家务,而她要拼命挣钱打工。
她笑着对儿子说,我们是好搭档,JASON却大吼道,不是的,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是儿子,而你应该是妈妈。
她知道她的世界是错位的,但又没有办法。
她知道有些事被她弄糟了,但却无法纠正。
她把丈夫一个贩毒的朋友赶出家门,但又为他烘烤大麻,为了多挣一笔钱,带着儿子远走高飞。
偏偏儿子带着对母亲的报复把事实告诉了外公。
她再次入狱,钱也没了。
4,RAY 其实RAY年轻的时候是有几分可爱的,他说话缓慢,在BEV像他示好的时侯他本能的说,BEV,你别和我纠缠不清,I‘M NOT GOOD。
他只是一直按标准的方式毁掉自己。
他面对生活的时候是个懦夫,他不懂自己的老婆,在她痛哭的时候他还是笑,在老婆痛骂他的时候他躲在儿子后面,他从不懂梦的滋味。
但他只是可怜,他爱自己的儿子,陪他玩却无法给他好的生活。
多年之后的他已经苍老龌龊的像岩洞中的古鲁姆,在儿子和他握手时他吃惊的睁大了双眼,情不自禁的说声THANK YOU。
他最后和儿子在现任老婆的监视下像作贼一样的传递协议书的一场戏也很出彩。
他面对又在发脾气的老婆微笑着说,她还是那个样子,自己的问题最重要,他当时那个样子竟然有几分宽容。
他望着有出息的儿子说,也许我对你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离开你,但 这也许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了。
5,BRITTANY MURPHY 这个女孩有一种会演戏的神经质。
不知道哪个电影评论上说的,说她相貌平平,长相怪怪,但我看她的直觉只有——漂亮。
而且天才。
我喜 欢她。
6,DREW BARRYMORE 相信看过这部片子后,所有的人都会相信,她是个好演员,而且,真的是很好的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演员阵容虽然不算很强大,只有两个大明星,DREW BARRYMORE 和演她爸的JAMES WOOD, BRITTARY MURPHY红起来好象是最近的事,但是都极其优秀,演的极其细致到位。
推荐另一部作家电影,女主是作家,另外有妈妈的身份。
这电影叫做《惊慌妈妈》。
对比之下,《与男孩同车》这片子有点被高估了,我给三星,这三星主要是给片子的后半部分,感觉本片终于在结尾找到了节奏,个人很喜欢房车内对峙的那场戏。
导演像是在商业喜剧电影和剧情独立片之间,持续性左右互搏的样子,导致整部电影的风格不够统一。
选角上有点失败,女主像《生活大爆炸》里的penny,如果是作家的话,她写的应该是青春言情文学之类的吧,这就导致,女主和儿子之间,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暧昧,儿子对靓妹说,她是我妈的时候,感觉上像是一种对女主唠叨的调侃;特别到最后,女主靠在父亲肩膀上时,父亲翻着白眼陷入回忆的时候,给我一种无法自持的感觉;另外,女主如果换成了创业者,环保主义者,或者画家,感觉电影中也行得通。
早年penny的生活轨迹,除了加入了作家的设定外,基本上就是普通的,想要找男朋友的高中生女孩,这些设置特别像传统的青春喜剧片,当她人生开始变得糟糕的时候,是从怀孕结婚开始的。
接下来,她的生活就真的一落千丈,被编剧虐的遍体鳞伤,父亲不祝福,丈夫吸毒,被梦想拒之千里,熊孩子揭穿自己,再到她的朋友离开,所有段落都有点像拼贴式的为虐而虐,可是这也突出了一点,因为孩子的降生,她生命中美好的人事物,被一点点的从她的身上抽离出去,女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尴尬的生活,忙忙碌碌,很难自洽,挣扎而狼狈的过活。
只不过这样的挣扎,在拼贴式的剧情中,又显得两头不顾,仓仓皇皇的状态,和她的作家身份没有太多关系,放之四海皆准。
不过关于作家,还是有比较戳我的点:Penny写了小半辈子书,有自己的理想,临书籍出版时,父亲为了成全妻子,做出了两点牺牲:离家不说,还同意她随意在书中写自己的坏话。
这里不得不说男主的表演,他在和妻子分开很久后,见到前妻和孩子的时候,用表演诠释了认不出他们到认出他们后不敢相信的整个过程,再加上对他生活环境上的描写衬托,从混乱的生活到泼妇般的妻子,都可以让人联想到他之前离开家时做出的牺牲,还真是让人心酸。
除此,还有几幕比较扎心的戏是:1. 和丈夫在邻居面前吵架。
2.爸爸离开家,儿子追爸爸,追不上后,和妈妈在街上吵架。
3. 妈妈抽了大麻,忽略了儿子,儿子溺水,紧接着,妈妈向自己的儿子道歉,说,我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的时候。
但是这里的喜剧化处理是,儿子又一次溺水。
(很尬) 4. 爸爸向儿子支招的时候说,你要向女人寻求帮助才行,女人肯定会帮你。
在儿子对母亲试这个的时候,她说,妈妈请你帮我个忙,妈妈就真的和儿子和解了,我还是挺感动的,主要是因为爸爸对前妻依然默契般的了解。
可如果,前面台词改成:如果你向你妈求助的话,她一定会帮你,这样改,可能会感觉更好一些。
有的人会说妈妈自私的,我不太同意,因为爱别人前,应该先满足自己,她作为母亲,已经放弃了太多东西,唯一执着的就是写作。
假如,写作这个梦想也从她的身上撕走的话,那这个母亲就真的变成了很中国式的,爱子女爱到丢失自己,固然伟大,可这种价值观总显得太单薄。
女主父亲劝女儿和她丈夫不要离婚的时候说,一切都为了孩子,你们就别离婚了。
考虑到高考婚姻,这话,是不是也似曾相识?说好的国外为了孩子,咱们离婚吧的姻观呢?
CHC
对美国嬉皮士一代那种颓废的生活一直不以为然,他们的纸醉金迷,只是把各自社会责任转嫁到了家人头上,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深受影响。年轻人过早步入婚姻确实太难了,自己的人生都没搞懂,就得承担起教育孩子、为他们未来人生指引方向的重担。片子是典型的美国嬉皮士和家庭影片风格,一般。
父子俩见最后一面时说: 她还是没变,觉得任何事情都只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谁说不是,每个人不都是么,因此即使最亲近的人彼此的感受也是割裂的。如此艰难,其实所有人都在承受。
电影里的某些东西,虽然离你很远,但是总觉得那是我曾感受到的某种幸福或者心痛,当你在未来某个时刻,你会觉得似曾相识
无感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孩子总是把自己的不顺怪在父母身上,虽然父母是有错。
最后一幕无比动人
德鲁巴里摩尔真让人着迷。
It is so so
没看到开头
他们都需要一个心理医生。
在电影中看到父母的大爱,感动流泪了。
故事徐徐道来,并没有过多强调BEV一个人带着JASON的艰辛,但之后的对话却透露出来,很温暖的电影。
没什么感触,最近片子看多了。
对与错的界限太模糊了……爱与不爱的界限也太模糊了……不论人生成功与否,有关切自己的人在身边,有需要自己的人在身边都很重要。最后杰森开口请求妈咪让他和青梅竹马在一起~被人需要的感觉让女性觉得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也是天性使然,莫有办法~杰森从小到大都很可爱,人生3个阶段的演员演技都神了~
一般般吧
结论是避孕一定要做好 我说一万遍了 不然毁人毁己 看到那些傻姑娘我都急(明明自己还是处就不要这么杞人忧天了好嘛少女
早婚早育警示片
哗啦
恳求无法戒毒的丈夫离开时小Jason拿着自己的牙刷狂追父亲的小背影太让人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