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影名,就让人满头问号,“虐杀器官”是动名词结构?
还是形容词+名词?
观影的过程,发现所谓“虐杀”,其实更贴切是指“屠杀”(这在中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而“器官”……他意思是指代“语言”……但“语言”怎么能称为“器官”呢?
……(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系统组成个体。
“语言”跟“器官”有何共性??
)至于剧情,没剧情。
全片只为了表达一句话:语言能引起屠杀。
为了要让这句话从角色口中说出,硬是凑出了一部片。
影片的全部过程就是:捉约翰——约翰逃走了——捉约翰——约翰逃走了——捉约翰——约翰死了。
(哈?
)全片推进全靠嘴炮,各种自说自话。
动作场面、血腥暴力场面也并不出彩。
(之前看了《生化危机:复仇》,里面的近身打斗场面行云流水很精彩。
)主要角色的行为背后也毫无逻辑和目的性——约翰,老婆和孩子死了,之后就变成散播屠杀种子的人。
嗯,是因为深爱着妻子,所以失去爱妻之后产生的反社会行为吗?
NO,爱个屁啊,老婆死的时候他在哪里?
——正跟小三在外国PaPaPa。
露西亚,约翰的小三。
帮约翰设陷阱捉了男主角,这是站约翰一方了吧?
NO,后来重遇男主角她变成拿枪指着约翰。
(你一时一个样到底是站哪边?
)男主角,一直刻画成没感情的士兵,冷血执行任务,杀小孩毫不手软,后来却老是追着约翰问——露西亚呢?!
露西亚在哪里?!
非常幼稚。
你是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小孩子吗?
如果是跟露西亚有过一Ye情所以产生了爱,那还能说得过去,但事实上却并没跟露西亚经历过重要事情……所以人物的逻辑动机完全说不过去……影片格局很大,舞台是全世界,引用的句子爱用卡夫卡,播首音乐也要告诉你那首是贝多芬的《月光》。
看了开头还误以为是很宏大的剧情展开。
然而……只有空壳,在文艺、全球性的外壳之下,是小学生构想世界大战的那种程度。
想起伊藤计划的另一部片《尸者帝国》,一开场塑造世界观就已经违背经济学规律,而人物逻辑、剧情也是相当让人无语。
虽然剧情难看,但《尸者帝国》在动画制作层面做得相当出色,有精致的画面、动画。
至于《虐杀器官》,缺乏让人赞叹的地方。
知乎上有人说“伊藤计划三部曲都不适合拍成剧场版动画”。
我没看过原著,可能小说真的不错吧,以上的评论都只是针对改编的影片。
真正格局大、发人深思的动画电影,我推荐《乐园追放》、《苹果核战记1》。
比这部片好太多太多了。
(有一篇影评把本片的嘴炮推进剧情类比得很好,经他这么一比较,你就明白本片差在哪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15320/)
刮风了,什么时候下雨打雷呢?
红死病蹂躏这个国度已有多时。
从不曾有过如此致命或如此可怕的瘟疫。
鲜血是其象征,是其标志——血之殷红与血之恐怖。
有剧烈的疼痛,有突发的头晕,接着便是毛孔大量出血而来的死亡。
患者身上,尤其是脸上一旦出现红斑,那便是隔离其亲友之救护和同情的禁令。
这种瘟疫从感染、发病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前后也就半个小时。
但普洛斯佩罗亲王快活、无畏而精明,眼见其疆域内的人口锐减一半,他便从宫中召集了一千名健壮而乐观的骑士淑女,并带着他们退隐到一座非常偏远的城堡式宅院。
那是一座宽敞而宏伟的建筑,是亲王那与众不同但令人敬畏的情趣之创造。
宅院四周环绕着一道坚固的高墙。
大门全用钢铁铸就。
亲王的追随者们带来了熔炉和巨锤,进宅院之后便熔死了所有门闩。
他们决心破釜沉舟,不留退路,以防因绝望或疯狂而产生的想出去的冲动。
宅院内的各种必需品非常充裕。
有了这样的防御措施,那些绅士淑女们便可以藐视瘟疫的蔓延。
墙外的世界能够自己照料自己。
在这种时候去忧心忡忡是庸人自扰。
亲王早就做好了寻欢作乐的一切安排。
宅内有插科打诨的小丑,有即席吟诵的诗人,有表演芭蕾的舞女,有演奏音乐的乐师,而且还有美女和酒浆。
所有的欢乐和平安都在墙内。
墙外则是红死病的天下。
就在这种隔离生活的第五个月或第六个月将近之时,也就是墙外的瘟疫最猖獗的时候,普洛斯佩罗亲王为他的一千名追随者举行了一场异常豪华的假面舞会。
那假面舞会的场面真可谓骄奢淫逸。
不过先容我讲讲举行舞会的场所。
那一共是七个房间——一组富丽堂皇的套房。
但在一半宫殿里这样的套房只须把各间的双扇门推开到墙边便能形成一条笔直的长廊,整个套房也就几乎一览无遗。
可这组套房的情况却迥然不同,正如从亲王追奇逐异的嗜好中就可以料到一样。
这七个房间的布局极不规则,所以一眼只能看到一个房间。
套房中每隔二三十米便是一个转角,每拐过一个转角都有一种新的效果。
每个房间左右两边墙上的正中都有一扇又高又窄的窗户,窗户面对一条封闭的回廊,回廊绕这组套房蜿蜒迂回。
这些窗户都镶有染色玻璃,其色彩随各房间装饰物的主色调之不同而变化。
譬如说最东边的那个房间悬挂的饰物均为蓝色,那它的窗户则晶蓝如碧。
第二个房间的饰物壁毯皆为紫色,其窗格玻璃就紫如青莲。
第三个房间整一片绿色,它有的便是两扇绿窗。
第四个房间的家具装饰和映入的光线都是橘色。
第五个是白色。
第六个是紫罗兰色。
第七个房间四壁从天花板到墙根都被黑丝绒帷幔遮得严严实实,帷幔的褶边沉甸甸地垂在同样是黑丝绒的地毯上。
但只有这个房间窗户的颜色与饰物的色调不配。
它窗玻璃的颜色是殷殷猩红——红得好像浓浓的鲜血。
在散布于或悬垂于这七个房间的大量贵重装饰品中,却没有一盏灯或一个烛台。
这组套房中没有任何日光、灯光或者烛光。
但在环绕这组套房的回廊里,每一扇窗户跟前都立着一个三角支架,从而产生出绚丽斑斓、光怪陆离的效果。
但是在西间或黑色房间里,火光透过红色玻璃照射在黑色帷幔上的效果却可怕到了极点,凡进入该房间的人无不吓得魂飞魄散,以致宅院中几乎无人有足够的胆量进入那个房间。
同样也是在那个房间里,靠西墙立着一座巨大的黑色时钟。
其钟摆伴随着一种沉闷、凝重而单调的声音左右摆动。
每当分针在钟面上走慢一圈,报点的时刻到来之时,从巨钟的黄铜壁腔内便发出一种清脆、响亮、悠扬、悦耳但其音质音调又非常古怪的声音。
每隔一小时,乐队的乐师们就不得不暂时中止他们的演奏,侧耳去听那个声音;于是跳华尔兹的男男女女停止其旋转,狂欢的人群一下子仓皇失措;當钟点声继续鸣响之际,可见轻浮浅薄者一个个脸色发白,年长者和稳重者则以手覆额,仿佛是在出神或者沉思。
但待钟声余音寂止,人群中又顿时充满轻松的笑声;乐师们你看我,我看你,相视而笑,像是在自嘲方才的紧张和傻气,他们还彼此低声诅咒发誓,下次钟响时绝不会再这样忘情失态;可在六十分钟之后(那包含了似箭光阴的三千六百秒),黑色巨钟又一次鸣响,于是又出现和前次一样的仓皇失措、神经紧张和沉思冥想。
但尽管如此,整个化妆舞会仍不失为一次靡丽放荡的狂欢。
亲王的情趣别有风味。
他对色彩和效果独具慧眼。
他的构思大胆热烈,而他的思想却闪耀着野蛮的光辉。
大概会有人认为他疯狂,他的追随者却觉得并非如此。
要确信亲王的确没疯,那必须听他说话,与他见面,同他接触。
因这次舞会场面盛大,七个房间的活动装饰大部分由他亲自指点;而正是他个人的情趣嗜好使舞会参加者的化装各具特色。
请相信他们全都奇形怪状。
舞会上充满了灿烂光彩,横生妙趣,朦胧幻影——充满了自《爱尔那尼》(雨果所著悲剧)一剧演出以来所见过的舞台效果。
有人装扮成肢体与面具不相称的怪物。
有人穿戴着精神病患者才能想出的怪装。
有许多人装扮得漂亮,许多人装扮得荒唐,许多人装扮得怪诞,有一些人装扮得可怕,还有不少人装备得令人恶心。
事实上,来往穿梭于那七个房间之间的简直是一群梦。
他们——这些梦——从一个个房间扭进扭出,随房间之不同而变幻着色彩,并使得乐队疯狂的伴奏似乎就像是他们舞步的回声。
可是不一会儿,黑房间里的那个黑钟又一次鸣响。
于是一时间一切都静止不动,除了钟声一切都悄无声息。
那些梦也各自凝固成他们站立的样子。
单等钟声余音散尽——钟声延续的时间并不长——随之又荡漾起一阵略微克制的笑声。
音乐又重新响起,那些梦又复活并比先前扭得更欢,在扭动中随着被回廊上火光映亮的彩色玻璃窗而变幻色彩。
但现在参加假面舞会的人当中已没有一个人敢进入七个房间中最西头那间;因为已近深更半夜,从那血红色窗棂透进的火光更红,那些阴森森的黑色帷幔令人毛骨悚然;对于那些站立于黑色地毯上的人,那黑色巨钟沉闷的钟摆声听起来比那些在其他房间作乐的人所听到的更显得阴沉压抑。
此时其他房间里挤得比肩接踵,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心在兴奋地跳动。
正当纵情狂欢达到高潮之时,黑色的巨钟鸣响了午夜钟声。
于是如我刚才所描述,音乐停止了演奏,舞者停止了旋转,一切都像先前一样陷入一种不安的休止。
但这一次钟声要响十二下,因此,也许碰巧有更多的思想潜入狂欢者中那些善思者更长一点的沉思冥想之中。
也正因为如此,人群中有许多人知道最后一声钟响完全消失才有空注意到一个先前未引起过任何人注意的戴着假面具的身影。
关于这位新来者的消息不胫而走,人群终于响起一阵表示不满和惊讶的嘁嘁喳喳或嘟嘟喃喃的声音——最后这种声音里渐渐流露出惊恐、畏惧和厌恶的意味。
endprint在我所描述的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假面舞会上,按理说一般人的出现不可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事实上那天晚上的装束面具几乎是没有限制;但大家注意到的那个身影比希律王还希律王,他的装束和面具甚至超越了亲王那几乎没有限制的礼仪限度。
最无动于衷的心也不可能没有能被情感拨动的弦。
甚至对那些视生死为儿戏的迷途浪子而言,总有那么一些事他们不能视为儿戏。
实际上所有参加假面舞会的人似乎都深深感到那个陌生人的装束和举止既无情趣可言也不合礼仪。
陌生人身材又高又瘦,从头到脚都藏在一块裹尸布里。
他那如僵尸面孔的假面具做得足以乱真,以致凑上前细看也一定很难辨出真假。
不过对这群疯狂的寻欢作乐者而言,这一切虽不值得赞赏,但说不定还可以容忍。
但那位陌生人太过分了,他居然装扮成红死病之象征。
他的裹尸布上溅满了鲜血——他的额顶以及五官也洒满了猩红色的恐怖。
当普洛斯佩羅亲王看见这个幽灵般的身影(缓慢而庄重地在跳华尔兹的人群中高视阔步,仿佛是想将其角色扮演得更逼真),他显然大为震惊,开始只见他一阵猛烈的颤抖,说不出是因为恐惧还是厌恶;但随之就见他气得满脸通红。
“是谁如此大胆?
”他声嘶力竭地问站在他身边的随从——“谁敢用这种无礼的嘲弄来侮辱我们?
快抓住他,揭开他的面具,让我们看看日出时吊死在城墙上的到底是个什么家伙!
”普洛佩斯罗亲王嚷出这番话时正站在东头的房间里。
他洪亮的声音清楚地传遍了七个房间,因为亲王生性粗野豪放,而音乐也早已随着他的挥手停止了演奏。
亲王当时正站在蓝色房间,身边围着一群面如死灰的随从。
他刚开始嚷叫时,这帮随从还稍稍朝那位不速之客逼近了两步,不料那也在不远之处的不速之客竟也迈着从容而庄重的步伐朝亲王走来。
他的狂妄傲慢已在所有人的心中唤起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敬畏感,所以没有一个人敢伸手去抓他,结果他畅通无阻地从亲王身边不足一米的地方走过;这时所有的人仿佛都情不自禁地从房间中央退缩到了墙边,那陌生人如入无人之境,继续迈着那种从一开始就使他显得与众不同的庄重而平稳的步伐从蓝色房间进入紫色房间,从紫色房间进入绿色房间,从绿色房间进入橘色房间,再从橘色房间进入白色房间,在一个抓他的行动开始之前,他甚至已快要进入紫色房间。
可是就在此时,为自己刚才的胆怯而恼羞成怒的普洛斯佩罗亲王飞身冲过了六个房间,尽管那些被恐惧攫住的随从没有一人紧随其后。
亲王高举一柄出鞘短剑,心急火燎地追到了离那退却的身影只有一米左右的地方。
只听一声惨叫——那柄明晃晃的短剑掉落在黑色的地毯上,紧接着普洛斯佩罗亲王的尸体也面朝下倒在了上边。
这时一群狂欢者才鼓起玩命的勇气,一哄而上冲进了那个黑色房间;可当他们抓住那个一动不动地直立在黑色巨钟阴影中的瘦长身影时,他们张口结舌地发现他们死死抓住的那块裹尸布和僵尸般的面具中没有任何有形的实体。
这下红死病的到来终于被承认。
它就像一个小偷趁黑夜溜了进来。
狂欢者一个接一个倒在他们寻欢作乐的舞厅之血泊里,每一个人死后都保持着他们倒下时的绝望的姿势。
随着最后的欢乐之结束,那个巨大的黑钟也寿终正寝。
三角支架上的火盆全部熄灭。
黑暗、腐朽的红死病开始了对一切漫漫无期的统治。
(陆燕婷荐)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展开剩余内容从APP上打开文章,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保存分享评论献花免费看好书开通VIP来自:小说故事收藏馆>《回味经典》举报[竞彩]已连中6期!
大神密料带你冲击500万,换车买房!
[竞彩]申方剑爆红4串1盈利1280%!
首充即送99猜你喜欢类似文章美味鲜粥◎做法大全佛教绘画赏析见过吗?
国色天香的黑牡丹中草药图谱4新知:洗发水的20种新用途鲜花与美酒【精品美图】生活服务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生活健康教育职场理财娱乐艺术上网留言交流回顶部联系我们触屏版|电脑版|下载APP京ICP证090625号京ICP备05038915号京网文[2019]6000-697号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77号关注公众号保存28生成长图分享
探讨语言的作用,确实有着"巴别塔"的寓意。
在此过程中也探讨了"奥斯维辛"的恶,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直接想到了阿伦特的作品。
大多数战争除了利益,还有就是误解。
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对话,实际上也是为了协调不同语境和逻辑之下对同一事务的认知和看法,防止出现彼此征服的情况。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凝结,这一点不仅仅是包含传达信息的作用,包含着国家的认知,包含着历史文明的痕迹,也包含着人们处理事务的出发点。
就像动画中所阐释很玄学的"屠杀语法",实际上也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底线,或者爆发点。
比如"纳粹",比如"种族主义"。
这一点上,我们所能够掌握的度是有限的。
动画所展现的作战科技比较惊艳,颇有艺术之美。
世界上有很多"约翰保罗",他们想用他国的杀戮,来启示本国的人民,用他国的战争来衬托本国和平的灯塔。
我们可以预想到,他们希望世界上有本国所宣扬的"伊甸园",却不能容忍他国的"桃花源"。
和平是一种奢望,但是我们都要为之努力,太多历史的经验教训都在眼前,老大哥余温未灭,还在注视着我们。
我以为是一部恐怖电影才会去看的 倒是现在觉得嗯 是一部恐怖电影 我没看到人类的爱 现在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我真的想问什么是爱情?
是艾里克斯对露琪娅短短时间内的交识吗 还是在自己的妻女死在萨拉热窝的时候还在床上跟婚外情对象做爱的约翰保罗 这两个人的爱都能称之为爱吗 因为艾里克斯所谓的爱就能杀掉一起出生入死的威廉姆斯?
现在是绝望的 这部电影看得我太难受了 当他们一次次的举起枪向着那些孩子的时候 那个小女孩的死是真的戳着我的心 那种痛 让我很难受 一个人守护者自己的爱 近乎偏执的想要改变世界 可是 世界会被改变吗 所以我又在强求着什么 强求着被覆盖痛觉的艾里克斯心里念着战友吗 我以为他在作战时是没有感情的 没有的话又为什么会为露琪娅的死而对威廉姆斯产生恨 有的话 为什么无数次生死相随的战友尽然比不过认识不久的一个私人教师?
为什么 是因为他追随露琪娅太久了 还是因为威廉姆斯太强 强到他以为手雷都炸不死他?
我一次又一次的发问 一次又一次的表达着自己的愤怒 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找解释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他们 所以我这也算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守护吗 守护者自己心里对爱的向往 守护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希冀 这个景观世界里 一切都可以被演出来 我想做什么呢 我又想守护些什么 我故作镇静的说我爱着某个他 所以又理所当然的伤害着别的人 这是我想要的吗 不是 不是这样 我想要一切都和和美美 想要所有爱的人都在被爱着 这才是我的心愿 所以当这些被冲击以后 我开始愤怒 开始悲伤 开始绝望 因为我发现 我守护不了这些 所以就更加拼命的在意 就越悲伤
很典型的高逼格但是商业化程度低的作品。
创作者有很好的创意点,有想表达的主旨,人设也算带感。
然而,故事跟节奏一塌糊涂。
1.点子很潮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把观众的理解障碍考虑在内。
主线清晰,不能凌乱,表达有序,一次给一点信息,尽量降低理解门槛。
但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概念是怎么表达的呢——通过BOSS和男主的对白来表达。
这个处理手法可以说是很low了。
可能是因为想表达的概念太绚丽,对创作者的故事表达产生了障碍。
他的故事叙述有点凌乱,可能是不知道该把重点放在故事上还是概念上。
(也或者他的节奏感跟电影表达能力一直都是这么差。
)2.作为单纯的故事,最主要的闪光点还是要放在情节和情感的冲击力上,放在主角认同感的营造上,这是票房跟群众基础;这些东西都过关了,再来考虑表达主旨;等表达主旨也过关了,再去考虑炫酷的概念设定。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健康的优先顺序。
尽管很俗气,但是一个人基础(基本的故事表达能力和情感渲染能力)都没有合格,就去考虑概念表达,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呢。
3.题外话:关于“语言”的幻想虽然荒谬,但还挺带感的。
一直没太留意语言学,觉得无趣,不过语言的诞生对人类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应该要有点啥狂想。
因3D技术的进步使得画面的转变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部电影无疑也利用的很好。
遗憾的是画面的表述力不够,很多时候画面只是起到对话的辅助作用而已,使得语言描述的东西更加清晰的展现给观众。
画面自身的表述很多时候更像是炫技而没有太多的深度。
再回到对话。
剧情是通过大量的对话来推动的,言语也太过繁琐,这就对观众的要求极高。
例如影片中高频度的提到卡夫卡,但要是对卡夫卡不了解的观众就没有办法通过影片中的其他渠道(如音乐,画面)来理解所谓“卡夫卡”代表的是什么,不懂就是不懂。
单是这一点就筛选掉相当一部分的观众。
电影和书终究还是不一样,只是单纯的把画面当成文字的辅助的话就落了下乘。
接下来谈内涵。
电影的要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点:1. 电车问题。
2.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
3. 自由。
当然,这是非常粗暴的概括,其中蕴含的东西要复杂得多。
电车问题原来的电车问题是让人在一个分叉轨道上选择是要让电车碾过一个人还是五个人。
而这部影片稍微改变了一下问题,变成碾过“自己人”还是“其他人”。
从主角所在的特种部队为了遏止更多的杀戮而去刺杀高层(原来的电车问题),慢慢的把镜头拉后到全球的角度,变成了牺牲落后国家从而保证发达国家的富裕生活(变形的电车问题)。
黑暗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的结局和这个也有些类似,为了整体的团结而牺牲一小部分人。
影片里的表现方式看着非常荒谬,但实际上就是现代的发达国家所在实践的事。
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便宜原材料,加工之后再反手高价卖回去。
这种方式确保了高额的利润,同时也保证了自己国家的环境不会因为对原材料的过度采集而被破坏(祥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同时为了确保这个程序的顺利也会采取武力行动,其中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拉克战争,当然同样还有美国为了确保自身利益而对其他国家发起的经济制裁等。
瑞典虽然有一百多年没有参加任何战争,但是每年的武器出口一直是国家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日本为了保证自己的森林不被破坏而长期从其他国家进口便宜的原木。
就如影片里所说的,这种事只要随便上网查查就知道的事,只是大众不想知道而已。
语言对思想的影响虽然不知道影片中的“杀戮器官”在现实中到底存在不存在,但语言对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要是无效的话就不用广告行业了。
只不过人的思想要复杂得多,人类的社会性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导致缓慢的生物进化跟不上节奏是已经被科学家们一次又一次证实的。
“用语言影响思想”这种事实践上最为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心理学家们了。
影片中也有短暂的表现,主角在心态失衡之后被安排了心理咨询,咨询以咨询师的“现在觉得自己能杀小孩子了吗?
”结束,也就代表了主角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诱导和洗脑,使得他不是变成一个更加健全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更加合格的杀戮机器。
自由敏感话题就不细说了。
两个极端就是《1984》和完全崩溃的社会。
说到底就是一个平衡,平衡点到底在哪里,人类一无所知,我们只能一步步摸索前进。
是部有深度的好片,就是画面表达力太差,有些可惜。
在Netflix上看到的作品,抱着随便一看的态度点开,却是意外惊喜。
一个不吵不闹,讲述完整的故事的动画作品大多都有其独到之处,本作就是一例。
作品讲述的故事很完整。
“虐杀器官“是作品唯一“主要科幻设定”。
所谓“设定”,就是接受即可,不要死抠。
随着剧情发展理解意思就能理解剧情了。
开篇于莫名虐杀发生地(人间地狱),主角执行任务,队员之一混乱,被主角射杀。
交代时代科技背景与主角性格工作大任务等设定。
随后剧情发展,接触女主,引出创造地狱的始作俑者约翰。
介绍女主与约翰背景,以及主线事件的进展情况。
也介绍了社会的状况。
夹杂了对社会现状的不同看法。
“一般大众”:放弃自由,换取安全(全面监视以防止恐怖袭击)。
“纸币朋克”:恐怖袭击数量不减反增,已放弃的自由根本没有得到对应的报偿。
剧情进一步发展,真正接触到了约翰其人。
约翰为何要制造地狱?
约翰的妻女死在恐怖袭击中,所以憎恶它。
但他认为恐怖主义本身就是无视理性的行为,所以监视->被发现的后果无法阻止它。
所以约翰就通过自己的研究甄别有“倾向”的人,并把他们集中到一个地方,通过自己研究操纵他们相互厮杀。
这就是地狱诞生伊始了。
影片最后女主代表普世价值a->她要求男主把约翰带回去起诉,因为她认为普世价值不允许约翰这种想法。
同时如果她若放任约翰,就等于要她承认自己安逸生活的世界是建立在人间地狱之上的。
这种想法显然她无法承受。
你说是圣母也好普世也好,总之是一种合理的想法。
男主表示明白了,但队友忽然反水射杀女主。
队友的想法是,约翰所做之事不应被公布于众,不然自己生活的世界将再次被恐怖袭击环绕,无法安乐生活。
队友说出了另一种合理想法。
女主死后约翰说既然女主死前要他公布,那就公布吧,因为我欠她的需要赎罪,于是请男主杀他并将事件真实情况公布。
于是就有了开篇与结尾一幕。
男主公布真实,看到国民反应,但同时亦说,现在生活在安逸中的国民高举道德大旗抨击约翰流的不道德做法。
但9*11再次发生的时候,你们又会怎样反应呢。
==不足之处不涉及影片核心。
比如美国官僚机构显然不会像作品所描绘得那么简单。
女主的头脑意外地比较弱势(如果她只是单纯代表普世价值观,约翰在最开始为何会与她交往)。
动画中军火公司的线也没有交待得很清楚。
==作品总体上让人眼前一亮。
不要管警世不警世,多少能引发一些思考,又好看,就已是一部不错的作品了。
1、以前一直想不通,那些搞大屠杀的人是怎么下得去手的,心理变态的终究是少数。
这部影片中的情节触动了我,仿佛一瞬间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是工作”;“这是任务”;“我也没办法”。
被语言、主义麻痹良知;用客观理由掩盖愧疚。
人原本就带有屠杀基因,只是被良知掩盖。
2、自由与安全,好比天秤的两端,此消彼长。
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状态?
明明很深刻的电影,某些人可能看多了一些特效华丽的商业科幻片,就开始评头论足,自己看不太懂就觉得故事平平,跟电影里讲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成不变,视而不见的人不是一样的吗。
虽然很想说脏话,但这种人还是继续看那些单纯刺激感官的商业科幻“作品”吧,,,,,,,,,,,,,,,,,,,,,,,,,,,,,,,,,,,,,,,,,,,,,,,,,,,,,,,,,,,,,,,,,,,,,,,,,,,,,,,,,,,,,,,,,,,,,,,,,,,,,,,,,,,,,,,,,,,,,,,,,,,,,,,,,,,,,,,,,,,,,,,,,,,,,,,,,,,,,,,,,,,,,,,,,,,,,,,,,,,,,,,,,,,,
先吐槽/警告一句,这部分级是多少来着,映伦R15+?
本片有对少年兵的非常残酷的直接描写,还不带“打码”的,比如故意调很暗什么的。
我只是刷了电影院的会员卡(有年龄)就直接让我买票,还以为会有什么警告信息要我确认呢。
不愧是东宝的片子,后台硬就是好,不过怎么上映的都是东宝的剧场……看来大家其实都知道重口味。
所以对这方面比较抵触的朋友,如果想看这部的话要再考虑下这个问题。
==========下面是简单的影评,先声明我其实日文听力完全不行,以下都是我根据画面瞎编……啊不,如果有因为听不懂搞错的地方,就当笑话看吧。
另外我没看过原作或者漫画之类的改编作品。
了解仅限于google出的一些简单信息。
所以请当作对本作一无所知的人写的影评,如果有因为对剧情不了解而造成的误会的话,就也当笑话看吧。
本作制作精良,特别是武戏表现很好。
比如同样是游戏里已经烂大街的个人隐形科技,电影的观感比我看朋友玩《幽灵战士》或者自己玩《孤岛危机》的时候来得好。
小说改编电影容易在剧情压缩上出问题,这部观感上剧情没有太大问题,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非常不容易了。
另外原制作公司倒闭了,作为后续接手完成的项目画面和剧情违和感不重倒也是难能可贵。
有人说画面崩的比较多,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崩,不如说是画风风格有不协调的地方,可能和接手这件事有关。
不是太介意画面的话,这点应该可以放心。
(说句无关的:看STAFF表日语的委婉用词居然是用“破绽”啊……google搜索的时候还会自动匹配到“倒产”这个词。
)不过本作也有缺点,最近看了2部日本的动画电影,都有文戏对比武戏演出效果差不少的问题。
对比没有冷场的武戏,文戏总让我有一种快要神游于电影剧情之外的感觉。
倒也不是说这部战斗以外的部分不好,只是对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
小小遗憾,总体感觉4星。
很一般,估计和原著差别很大
6/10。语言将暴力合法化的主题炸裂脑洞,卡夫卡的城堡象征美帝霸权,引发世界性内战实现自我和平,这个事实比全民监控更能动摇城堡的制度,约翰看似是K一样的斗士最后却表明是制度的副产品;射穿眼珠的脑袋、肠子直流仍坚守岗位的士兵,动作戏无论科技、血腥程度都很牛尤其隐形轰炸机掩护空降兵一段。 @2017-11-12 01:12:57
伊藤计划三部曲第一部,语言唤醒遗传密码的设定,酷
先决条件(即标题)十分蛋疼,蛋疼的想让人写篇论文。逻辑链是屎做的。说嘴炮的杀伤力,不提我红朝太祖,很和谐
男主有点圣母 啊
看一个文科生是怎么颠覆政权的
过于无聊,废话实在是太多,每个人都要讲一大通废话,还tm都是中二病晚期的废话,看的实在是头疼。2倍速看了半小时,改为了3倍速,最后改为了4倍速看完了,强迫自己看完试图去了解这玩意到底想讲点啥,最后发现这电影没有一句话一个镜头是值得看的。
没有字幕的看的一脸懵逼,票价还挺贵的。制作组估计没什么钱,画面有点崩
作为个语言学狗我表示感觉重新回学校。。。。 求乔姆斯基心理阴影
完美诠释什么是又长又臭
虽然能接受“屠杀文法”这种设定,但是反派一个人靠着屠杀文法把那么多国家忽悠瘸了这种情节我是不接受的。而且男主是怎么爱上女主的啊?莫名其妙的。
玄乎。。
满满的绝望 又是个报复涩会的故事 最后揭示反派目的非常之low--常人听了保准火冒三丈--只要一部分族群死干净世界就和平了 不需要高科技 仅凭言语 就能让国家倾覆 同类自相残杀;大资本家收入少了几个百分点 世界上必有一处会血流成河 虐殺器官真的存在吗? 或者只同阑尾一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罢
是我没看懂么?
小日本日常黑一波美国
没看完
由此可见,我对科幻类故事是有多么的不在行……我实在喜欢不起来
7分。不错的故事,精彩的战斗,克制的桥段,却被莫名其妙的奇怪节奏给影响了。完全不能理解男主就这么爱上语言教师的原因,扯来扯去太奇怪了。我能理解语言的力量,但要去找虚无缥缈的所谓公式未免太扯淡了。看看类似方法的《MONSTER》,其中的差距完全不忍直视啊~~
3.5分,“尚可”与“推荐”中间。0.5分给作画和设定。前半场节奏控制的还可以,后半的独白实在太长,让人有点犯困……
一些邏輯不能自洽的部分看了影評覺得有圓回來一些,還不錯的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