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天堂》(2016)是一部具有話題性的作品,過去香港圍繞宗教議題的作品為數不多,即使計算上福音電影也寥寥可數。
小時候看過古天樂主演的《邪教檔案之末日風暴》除了是查案外還是一部情色片。
大概十多年前香港的基督教圈子就曾經出現過「雙氧水」教會,即使同是基督教也有「異端」之說。
而在《暗色天堂》中的教會雖談不上是異端,但絕對反映出現代教會的保守與虛偽。
基督教是目前香港最多人信仰的宗教,要認識基督教並不困難,教會在香港各區遍地開花,問題在於是在於什麼的派別。
什麼「開放派」、「保守派」、「靈恩派」、禮賢會、播道會、浸信會、循道衛理等等都有不同的主張,同是基督教在釋經方面、在取態方面可以是兩個世界,即使是教徒也難以認清分辨清楚,更何況非教徒,即使是這樣複雜,《暗色天堂》也帶出了對信仰的迷思與宗教人士面對權力、面對利益、道德審判的方面。
電影改篇至莊梅岩編劇的舞台劇《法吻》,無論是原作者還是編導集於一身的袁劍偉都不是基督徒,但大部份香港人在成長階段也較容易接觸《聖經》、接觸到信仰,特別是教會學校是香港的主流。
自不然認識部份《聖經》故事、經文,例如是《箴言 9章10節》的「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出到社會投身或者上過教會的確遇過荒謬的人,例如叫你拍拖時不能親嘴、更何況是婚前性行為呢,兩個人拍拖只可限於拖手。
又聽過去娛樂場所會有邪靈之說,基督教不容許有「New age」之說。
有很多基督徒都要求別人成為他們,他們盲目反對同性戀、反對所謂主流的東西(例如是搖滾樂)。
本來每個人信什麼都是自由,但有些教徒令人心生厭惡也是社會上的浮世繪。
所以《暗色天堂》對於教徒的解讀未免是一部「敵基督」的電影。
如果要談到批判宗教的電影,國外的始終是吃香與比較純正的主要談到「神學」,羅馬利亞的《Beyond the Hill》(2012)就是一部批判東正教的「女同志電影」,在一座修道院裡一個女孩被認為是魔鬼附體而被釘死的故事,然而她只不過是太愛另一位女生,想佔有她、想帶走她。
東歐的「宗教電影」對神學的狂熱在亞洲人來說是難以明白當中的語境,但仍然是值得一看的。
神父.牧師不神聖,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暗色天堂》就沒有談到複雜的神學,而是寫出一個似幻似虛的愛情故事。
又或者是一個姣婆遇著脂粉客,反而因愛成恨的故事。
一件看似無關痛癢的事情將兩個人分開,成為仇敵。
一個吻,一句說話從此相見如同陌路人,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
在《暗色天堂》之前,香港已經有接近二十年沒有出過這種與宗教倫理有關的電影。
上一部同樣是探討「罪與罰」的宗教電影是1997年由趙祟基執導的《最後判決》,是銀河映像鮮有題材的作品。
提到《最後判決》最主要是兩部戲的男主角都是被女人誣告的,劉青雲演的神父一生都追隨上帝、守誡命,但他畢竟也是人,也有感情對女生動情。
而女生求愛不遂將他告上法庭,作為神父的他頓時身敗名裂。
無論他有沒有強姦此女生,世人對他的目光都已經定罪了,不到他有沒有解釋。
李若彤演的律師盡力幫他辯護,但法律還是沒有一個公平的裁決,一聲「有罪」就足以令他永不翻身。
他開始質疑主,主在這刻沒法守護他。
縱然在最後上訴得直,但在精神層面上再也回不去主內的世界。
信任一破壞了就沒法回頭,說《暗色天堂》與《最後判決》相似就在於這一點。
無論男性對女性幹了什麼都是被假定「犯罪」的,同樣偏頗女性的風化性侵的法庭戲可以參考楊采妮執導的《聖誕玫瑰》。
一個女人只要一句說話,一個行動就可以毀掉男人的一生。
而這三部電影的共通點是這些女人都是因愛成恨,都對於男人的誤會,由此可見女人說實話是恐怖的東西。
神父會犯錯,牧師也會犯錯。
他們都避不開情慾,《最後判決》裡的劉青雲錯了一次,而《暗色天堂》的Marco(張學友飾)就更加複雜。
通過旁觀者的暗示可以知道他是一個「多情種」,女生會對著他爭著投懷送抱。
也許他是社會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吧,而他身為牧師不只一次與教友發生感情關係。
穿上牧師服就裝正經,脫下就是普通人無疑。
或許會說牧師也是人也會有生理反應,但他的行為或多或少是雙面人,口講一套,心裡一套。
教會一套,公司一套。
在感情的領域上超越了教友與女友的關係,引人誤會。
在電影裡他與前女友的關係雖然是留白了,但大致上是個怎樣的人不難想像。
當出現Michelle (林嘉欣飾)這種楚楚可憐,對自己一步一步靠近的人自然有想像空間,形造了這兩個人之間的曖昧。
曖昧令人甜蜜,曖昧產生誤會,從而關係破裂。
想不到五年後的會面,大家各走極端提起前塵往事,過去的是愛?
是上帝的試探?
誰是誰非?
其實不再是重點,重點是眼前呈現的是修羅場。
從頭至尾都是他們帶上過去的情感角力,Michelle一副神人的面口說要憐憫杜牧師,而杜牧師只想要一個愛與不愛的答案。
事實上他對待Michelle的態度就像是斯文敗類,在車上的一幕就道出他對女性的態度,完全與牧師身份要平等要尊重並不一樣。
祟拜權力的女生電影裡沒有聖人,牧師與Michelle都是雙面人,徘徊在道德與情愛的界線之中,為對方帶來傷害。
與《最後判決》裡的愛人與愛神之間的爭論不同,牧師的愛神也只是講講道、讀讀聖經,都是比較表面的人。
《最後判決》的愛神是劉青雲決定不還俗而選擇神而神沒有選擇他。
Michelle也不是愛神的,她只不過是借教會作渠道而認識男生,這個角色過去的黑歷史就反映出她是祟拜權力與年長的男士。
法庭的場景是電影版才有的情節,也是讓觀眾看到女主角謊話連篇。
而現代的法庭在風化罪的裁決沒法做到兩性平等。
在影片裡經過多年女主角還在充當受害者的角色,到底她在裝什麼?
而男主角依然說教,雖然他稱不上衣冠禽獸,他只是犯上了所有男人會犯的病。
利用宗教去掩飾自我,利用宗教去獲取社會價值與人的信任。
說《暗色天堂》是真實的確沒有說錯,現代教會就是如此腐化。
例如教會口說叫人十一奉獻,但知名的大教會會炒賣投機,又例如人人平等卻歧視同性戀,舉辦遊行與打壓性小眾。
在戲裡的教會就挺諷刺,教友私下亂搞男女關係,儘管牧師勸導但仍然阻止不了教友離婚的事實。
本身牧師也其身不正讓人有誤會的空間,更何況是俗世的人,即使有信仰也不代表是完人,是聖人。
電影展示了殘酷的人性,杜牧師就像是獵食者願者上釣,而Michelle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迷戀眼前迷人的男人。
偏偏事與願違,也許這部電影的爭議點的確很雞毛蒜皮,但往往就是一句話就是故事的核心。
丹麥電影《誣網》(The Hunt)就是因孩子的一句戲言而令到男主角在社會身敗名裂。
事實上《暗色天堂》這兩個成年人也很無謂,但其實有時人的自尊心一雄起就會有無謂的事情。
沒有誰比誰更高尚,或者在人性面前他們都渴求得到答案,但最後什麼也沒有,只剩下空虛。
對話是無意義的,真理就真的只有上天知道。
《暗色天堂》雖然不算是什麼的巨作,對白甚至有點外露。
而為何張學友仍然得不到影帝,看過後就會明白他的生硬,也許角色實在太過複雜,內心的邪惡也太難演繹。
雖然不是最好的作品,但電影帶出宗教人士塑造的虛偽與批判,在香港電影是個難得的題材,起碼有嘗試。
而且林嘉欣演的角色類近心理變態,這次繼《男人四十》譜出師生戀後來一個人神戀,對喜歡林嘉欣的觀眾絕對是喜訊,即使電影再出問題也足以彌補。
这部戏的中心就是这两个人,袁剑伟让所有的剧情都为两人心理的刻画服务,一场戏对应一种心态变化,多余一笔不要,让观影的人在代入与猜测间徘徊,让演员能够在狭小的空间里集中塑造人物。
舞台剧改过来的intenseness有种欧洲片的氛围,角色双方与对方角力的同时,更是对自己欲望的探索和挣扎。
海报上虽是两人呼吸之间的吻,实则只是两个世界路过彼此的一个摩擦。
这部戏选对了演员,便是成功了一半。
剧情从正常的一面开始叙述——事业有成的牧师,与仰慕上司的职员,这两者的存在都不稀奇,男人能对应男人的野心,女人会理解女人的试探。
宗教的存在为两个角色的性格加上了一层重要的滤镜——Marco讲诱惑时,自己心里在压抑着诱惑,他做牧师与总干事,其实都是把自己想象成上帝,他要服务,他不能骄纵,他越上升便越贴近他的神。
他不认为这是贪心,因为他以苦行为代价,他过去经历并抵挡过去的所有不够好的女人,都是供给他完善自己的牺牲品。
Michelle对牧师的暗恋,其实混杂着她对神明的敬仰,牧师是神的使者,从牧师口中说出的理念与布道,让她更加轻易地神化了眼前这个男人。
她不是安于暗恋的人,大学时的教授、工作时的上司,乃至基督,她总能轻易被身边权威的男性所吸引,又想方设法去接近他们的「好」,汲取他们的「好」,她享受着被「好」所青睐的滋味。
这使她更加敏感,因为她自己本身不够好,便尤其怕人指出自己的身份。
我不知这是不是所有宗教信徒的统一矛盾,但戏中两人,明显都是挣扎于信神与信自己之间,因为有宗教所加的道德约束,便更加努力掩藏起自己内心黑暗的一面,不认可,不正视,相反将之理解成要接近神所必经的阵痛。
两人互为养分,互相都只是用以自我补完的道具。
在那辆车里,Marco的矛盾触发了Michelle的。
Michelle渴求认可,便问爱不爱她,Marco听到后酒醒了一半,他害怕对Michelle许诺,因为她不值得。
那一刻他将心里的自负寄托于神为借口——你谁也不是,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因为你站在神的对立面,不是我的。
一心自我提升的Michelle即刻崩溃了,他戳中了她最难启齿的本质,戳破了她日夜累加的幻想,戳碎了她的身份。
她气不过,想不通,无法梳理这一矛盾。
Marco与Michelle都是自负的人,他们把自己心中的事实、正义、准则,强托于上帝身上,在两人两个版本的故事背后,站着的是他们心中两个不同的上帝。
Michelle因身份破碎所遭受的挣扎,被她的神归咎于那个说出真相的牧师,她需要通过世人的肯定来坚定她没有错的执念,便将他告上了法庭。
Marco至高的道德感抑制着自己认为Michelle无价值的本心,他理想中的自己决不会因为被诱惑而接受了诱惑,他一定要是喜欢Michelle的,才会驱车带她去山顶。
他这样重复地告诉自己五年,在那间房里被一杯红酒泼碎了这一层假象,那一瞬间他清楚地认识了自己,一如五年前倒在路边嚎啕大哭的Michelle。
所以说,这部戏的宗教成分并不是隔靴搔痒,当你选择「信」宗教时,究竟你信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周后的追加:每個人都有矛盾,每個人的矛盾都定義了他的視角,而一個人的視角則決定了他的選擇。
他的矛盾愈深,視角便愈固執,也更難意識到自己看法的片面性。
《暗色天堂》故事線的必然性在於,男女主角各自的矛盾恰好接合了對方的(Marco的自大與Michelle的自卑,Marco與女下屬的歷史,Michelle與男性權威的舊賬),加之兩人都將精神寄托於神明,神明的旨意又全憑各人理解,從而加深了兩人的固執。
整套戲中,男女主角從始至終立志追求一個「事實」,並試圖將自己的「視角」解釋為事實,比如,他對我說早安,他一定是我的Secret Angel。
他們尋求神明對自己視角的認可,比如看到神諭,比如選擇自辯,從而越陷越深。
從男女主角各自的視角看,一切都好像合理,但誠如導演所講,「There's no truth, there's only perspective.」事實是不可求的,正如上帝不可求,這在各個宗教里都有相似的表現。
佛法里的「不可說」,道家的「大道無形」,以及其他宗教里神明的權威,都是構架在一個「真理」的基礎上,你越求真,越知道真不可求,就愈發敬重神明。
人類的弱點,是人類永恆陷在自己的視角當中,卻又渴求客觀道理的存在,因此人類總是需要宗教。
一個吻的觸發並不牽強,因為哪怕換成言語互通,固執的人始終都會固執。
Marco與Michelle都沒有做到的,是認清自己觀點的局限性,和理解自身的矛盾,為什麼總是招惹女下屬,為什麼總想接近權威。
Marco最後似乎醒悟了,而Michelle則更加困惑。
但困惑是恆久的,因為誰都不比誰更接近真理,區別只在於,Marco承認了自己無法接近真理的事實。
執著與放下,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輪迴。
从知道张学友和林嘉欣有合影新戏开始,足足等了两年,终于看到这部电影。
两个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金马影后林嘉欣就不用说了,歌神、微博界红人张学友虽说没有拿过金马奖金像奖,但在我心目中他远比其他同期的三大天王要高出一大截,甚至不输给梁朝伟。
无论是早期疯癫自负的乌蝇(《旺角卡门》),
出身卑微却爱上富家女的小职员(《我要富贵》),
骄慢跋扈冷血绝情的太子(《明月照尖东》),
呆萌搞笑的洪七公(《东成西就》),
还是最具盛名的《男人四十》,
枪战搞笑文艺样样俱来,今年本片又入围金马奖,祝学友哥好运。
本片大牌众多,一票港星客串,争妍斗艳众星捧月,连黄子华都露脸打了个酱油。
剧情并不复杂,片名都能剧透,“法吻”。
吻是人类表达亲密的一种行为,有时候能被默认为是sex的前戏。
是炙热的,是深情的,是诱惑的。
我一开始以为,他俩好歹能比十三年前那个半侧面羞羞掩掩的吻更突破一点,来场激情什么的。
没想到头来所谓的最高潮,也仅仅是一个吻。
一个吻也许能定情,也许也是恶魔的诱惑,也许可以成为一段感情的升华,也许会导致一段暧昧的破裂。
男女之间对于感情的态度大不相同,受伤害的定义也不一样,疼痛的程度也就无法估量。
里面很多台词相当有嚼头,公司同事的势利眼和尖酸刻薄,教友之间的日常对话,杜牧师好基友的直白坦率,律师对牧师的谆谆忠告,法庭里罗兰咄咄逼人的一些道德拷问,都值得回味。
杜牧师在布道时,对《创世纪》里那个吃苹果的解释就很有意思。
诱惑如同苹果,你吃几口会觉得美味,但完全将苹果连核带肉的全吞下,就感觉酸涩噎住,难以咽下。
但诱惑不会告诉你哪些是它的核梗,当你吃下它的时候就太晚了。
所以,要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陷入诱惑的危机里。
而他,却恰恰陷入了这种危机。
一个男人需要女人,一个女人需要男人。
这似乎是一句废话,却很有含义。
杜牧师是牧师,但他的身份又是一个商人。
一个每天要和神打交道的人,如何去应付一个商业公司,商海里的腥风血雨?
他需要在两个身份中来回穿梭变换,所以他要和各种诱惑保持距离。
杜牧师是很享受被信徒,被女性包围的感觉的,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
十戒里第七条,不可JY。
他出色的商人身份让他有了成熟男人的翩翩风度和魅力,他需要拒绝这大量的来自于外界的诱惑。
教堂里忽明忽暗的灯光,也许并不是什么神的旨意,反映的是牧师内心的摇摆,和最终失去信念时的沉沦。
林嘉欣演这种外表看起来娇小柔弱楚楚可怜,内心深不可测的蛇蝎女子还真是绝了。
仅仅是换了一个发型和服装,就让她有从单纯少女往歹毒大妈上跳的大幅度变化。
从《男人四十》的《暗色天堂》,学友哥的演技愈发精湛,只可惜到头来还是一个被女人牵着走的角色。
十三年前,一夜风流让学友哥家庭破裂,没想到十三年后,区区一个法式湿吻竟然让他身败名裂。
作为一个男人的立场,也许会觉得她是否太小题大做,所以学友哥一身白西装出场,自认清白无辜。
一个两情相悦的亲吻,应该是回味和甜蜜的,但Michelle爱上的是那个教堂里充满爱意和关怀的杜牧师,而不是商场里呼风唤雨的杜先生。
而吻她的那个人,那时那刻的身份,却是杜先生。
这就是一个噩梦,一颗吃到了梗心的苹果。
关于杜牧师吻后的那一番言论,我并不认为那是酒后吐真言,我反而觉得它是假的,只是Michelle饮酒之后的错觉。
她自己也说过,自己有喝一点点酒就会过敏的体质,乱说话,神经错乱。
从后期各种夸张的言行举止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可能对一个女人来说,最大的伤害在于破坏了她的梦想。
当然,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这些别扭的剧情,隐晦的宗教含义,演员歇斯底里的发狂。
我喜欢的是看男女之间那种互相喜欢和试探的环节。
两个人的对白和神情都有种心照不宣,表面故作矜持,内心窃笑不已;貌似平淡无奇实心里有着惊涛骇浪,表面在互损则在打情骂俏,大家坐船都不用桨看谁更浪的风骚。
林嘉欣在《男人四十》里是小妖精,风情又挑逗,张学友则是揣着为人师表不可越界,保守木讷的被攻城的一方。
这一次则有所变化,两个人的互动,眉来眼去又装模作样的风骚看得我甚是欢喜。
虽说最终没有好结局,但这种透着中老年版风格的《志明与春娇》,才是港式爱情片最吸引人,最精髓的地方所在。
最后,当一个女人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她早已深陷于你不可自拔,你怎么能说不爱。
这部电影目前的评分是6.2分,算是中规中矩的分数。
浏览下评论,大多是说剧情比较弱,尤其是在反转的时候,显得女主太圣母,太作。
剧情来说,我觉得还好,整体比较顺畅,没有国产片时不时让人短路的地方,这类太生活化的电影,场景又小,完全靠人物本身和细节来制造冲突和推动剧情,观影人的心情状态直接会影响到对电影的融入程度,评判结果也就大不一样,那些说剧情弱的也可能是打开方式不对,应该看《奇异博士》才对,所以建议你在淡定的时间和环境下,用淡定的心情打开本片。
让有些人觉得女主太过纯良以至于zuo的情节,应该是电影后半段,一个法式舌吻引发的大案。
因为从电影一开始,两人就是一副旧情人的套路,后来在回忆中电影也似乎在证明,男的事业有成,还是个有爱心温暖的神父,女的也是长得好看,不屑常规,像是个敢爱敢恨的主儿,本以为两人没能在一起是有什么苦衷,结果在电影快结尾时,大家才知道,原来只是因为一个酒后的舌吻,女方就把男方告到法庭,让其身败名裂,然后自己多痛苦,多久才恢复过来。
其实这也是电影中张学友多年来一直纳闷的问题,不就是一个吻吗?
而且是你情我愿。
后来歌神得出的结论是,之所以你那么恨我,是因为你问我爱不爱你的时候,我没说话,这是男人站在男人的角度找到的解释,你恨意爆发的G点不就是那句我也中意你吗?
当然,电影在最后再次反转,让女人因为一个吻也要像被强暴过一样的反抗,不仅仅是因为吻你,而是你说我像鸡,又贪图你的功名,故意勾引你,你这么不尊重我,我就要替天行道,揭发你的丑恶面目。
我自己并不觉得女主很矫情,电影里也一直在强调女主对信仰的虔诚,这也就能解释的通她为什么如此较真的原因。
所以在电影最后,张学友躺进水池,重新洗礼,获得了解脱,而林嘉欣却仍然痛苦并恐惧着末日审判。
这部电影在我这里,探讨的不是宗教丑闻,也不是道德标准,而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男女各自关注的点,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后果。
所以,男女关系中点位一定要找准,H并不是G,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慈善机构的CEO和社区教堂的牧师,事业有成,备受尊敬;一个清纯美丽的女孩工作日是他的员工,休息日又来听他讲道。
两人接触渐多,关系暧昧,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吗?
哦不,一次意料之中的接吻后,她指控他性骚扰。
他们走上法庭对簿公堂。
他身败名裂,她远走他乡。
是心机婊翻脸码?
也不是,五年后两人重遇,他成了一个商人,她嫁给了另一个牧师,真相是什么?
他们相爱过吗?
到底谁有罪?
谁该原谅谁?
这时故事已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一个很特别的电影,剥去外界的宠辱,拷问自己的内心。
我不是教徒,这个故事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二十年来谨慎努力,那么正能量的男主竟然被这么微小的一件事彻底打垮。
牧师也是人,热衷慈善的人也是人。
人的内心都有阴暗面,私心。
那些靠把自己形象塑造的很完美而上位的人,很难保证哪天不会露出点破绽,让众人失望的。
在普通人那里只是小小的错误,在你那里就是全盘皆输。
众人不公正,因为他们对你的期望值更高。
其实这种例子实际生活中有很多。
而且,那些从小就优秀,一直按完美的标准塑造自己的人往往太过注意自己的形象,反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喜好。
像红玫瑰白玫瑰里的振保,最后活的很分裂,而苦心经营的形象一旦被质疑就仿佛被全世界遗弃,自暴自弃。
3.5星
细想林说谎是肯定的。
首先她爱的很明显,很期待,很失控。
其次她性格完全是分裂的,这样的她臆想而报复。
第三,酒精过敏的反应两次都没有出现。
只是她自欺欺人骗自己。
第四,末日审判,她丈夫说,希望他们在一起。
也就是升入天堂。
而林则说,希望看的见。
暗示她无法与牧师在一起,只能相对。
第五,杜是接受自己没有拒绝诱惑的罪恶,其实他是相信林说的版本的,所以非常惊愕。
这点不重要,因为,他一开始就错了。
饮酒,独处,明知对方喜欢自己而不明确态度。
第六,悬疑剧情。
呵呵,在新加坡航空飞机上看的。
很久之前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张学友和林嘉欣出席活动的图(她在香港读研)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才想起大概是宣传这部片子搞得活动 = =开头的部分有点无趣,但随着两人对话的深入,事件也更加复杂起来……片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张学友在陈述所以我也容易被代入他的视角也觉得“kao,一个吻而已至于闹上法庭吗?
也是够作!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林嘉欣是喜欢张学友的(凭我女人的直觉)但是她对他的这种喜欢也许如李大状所说,是一种“恋父情结”而我觉得很难定义这种情感能不能称之为“爱”一个年龄比自己大很多、学识更广、成熟稳重,可以说亦师亦友(他们不仅是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还是牧师与教友,引导与被引导)林嘉欣也许并不信教但是因为他,走入教会(或者是想走近他)而他公司里,事业有成,教会里,受人爱戴(所以也难免高大自负)她以为他们两情相悦,这种“情”很纯洁也很光荣在教会里,他们有“同样的信仰”(非常神圣高尚)在公司里,他们有“同样的目标”(致力于把“过期药回收计划”推向全球)思想、精神、目标上都高度一致他是舵手,她全力支持他,他们是soul mate但后来,在张学友去英国前一周,林嘉欣私约他吃饭他带她去到山顶(荒无人烟很适合干坏事),两人都喝多了他“法式湿吻”了她,她问了绝大多数女人会问的一句话“你爱我吗?
”可他说:你不过是来勾引我,想做陈牧师太太,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一样(原片里骂她是鸡)于是林嘉欣“三观崩塌”她以为既然是牧师,应该对感情很负责很认真吧?
她以为既然披着光鲜亮丽的外衣,应该处事会很严谨吧?
也许是酒精上脑酒后失言(曾经遭遇过想“勾引”自己当陈太太的女人)?
也许是害怕担责(马上就要飞英国接轨国际了,不能留个拖油瓶)?
也许是过于骄傲,明明喜欢却不愿承认(不然他也不会印象里记着回答她“我钟意你”)?
所以要么酒后吐真言,要么正话反着说。
林嘉欣很失望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的自作多情陈牧师的“好人设”轰然崩塌(所以我们屡屡看到“好男人”出轨会特别恨之切切)而拥有“恋父情结”的林嘉欣大抵有一种“我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的心结陈牧师已经不是她信仰的“教”(她认为陈牧师的“教”就是利用身职欺骗多位女性感情)陈生也不再是她想与之一起努力将“过期药回收计划”推向全球的奋斗伙伴她心里认定了他虚伪、狡诈,并决心公之于众上司非礼下属不算新闻,牧师非礼教友就很爆炸了(简直是衣冠禽兽的代言人!
)况且有那么多人想把陈生搞下台,看他笑话是啊,你是牧师的时候多么荣耀,自带光环等你跌落之后,无名小卒都想上来踩你一脚林嘉欣是很偏执的她不在于输赢,她只要证明自己是“对”当然张学友也“有问题”既是生意人,又是牧师(打着教义的名义去做生意?
)他的“教”本来就不纯粹影片最后,林嘉欣祷告完,张学友在池水里洗礼完,就此戛然而止原来,她不是为了把自己“搞下台”才告他原来,他是有真心喜欢过自己恨了这么多年,心结终于打开所以此片教会我们:1、在喜欢的人面前不要吝啬表达,不要觉得谁先认真谁就输了2、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搞办公室恋情!
3、绝对绝对绝对不要惹毛女人!
否则下场很惨滴!
接收了两个知识点:1.1979年前,药品没有硬性的过期日期。
(为此,我搜了一下资料,发现并没有太多该知识点的新闻。
虽然身为一个文科生,我并不十分信奉书本,例如药品管理法,超过一天有效期,亦按劣药论处。
但我认为自用的话,只要储存条件得当,一般过期药物短期内应该还是可以服用的,功效也不至于相差太远,毕竟我也以身犯险过;相反,没有按说明书储存的,即便是还没过期,仍未必安全有效。
当然,注射试剂另当别论。
)2.法吻,是舌头交换,唾液交换,要双方配合才能完成的动作🤣。
另外,非常同意豆友“一二三四卌”的一句话:当一个女人问你爱不爱她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她早已深陷于你不可自拔,你怎么能说不爱。
1、表面上,女主诬告成功,将牧师拖下地狱。
实际上,她自己早已在地狱,哪怕特地嫁个牧师也无济于事,永不得救。
女主为什么那样求助于信仰,其实心魔早在她的心中。
一方面情不由己的受成熟男士吸引,出尽手段百般勾引,直至对方上钩,另一方面心理上道德上又忍受不了这种不伦,于是自欺欺人自我催眠一切均是对方主动与我无关。
简单的说就是精神分裂,自我认知是清纯无辜,实际行为则诱惑放荡。
所以,牧师那几句醉话真切地击溃了她一直以来的伪装与自欺,点出了她的心魔,这才让她恼羞成怒,愤起诬告。
2、牧师有过错,但就事论事,这个吻,牧师无错,更没犯法。
牧师的错误之一: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太享受众多女人对他的倾心,对他甩出的诱惑。
所以,当女主不停诱惑他时,他娴熟地接住了,并且在听到女主爱不爱的问话时,在酒意作用下,将心底深处对这些女人的真实观感都吐露出来。
问题在于那个吻确实是两人情之所致,非他一人主导,强行非礼什么的。
正因如此,他犯了第二个错误:坚信自己没做过就不会入罪,放弃大律师强而有力的辩护选择自辩,最终导致官司落败。
真想介绍他去看看日剧<胜者即是正义>,navie!
法庭向来只看证据只看检辩手段,公道?
赢了再说。
这里的细节很讽刺。
他认为自己是牧师,信仰让他不能接受律师攻击原告诚信、过往情史等辩护手段,信仰让他坚信只要没做过法庭就不会判他有罪。
但最终法庭的判决却在他的信仰上打了响亮一巴掌。
其实正如律师所暗示的,裁判官早已未审先判,可惜他看不清。
3、结局收得很好。
牧师顿悟,洗礼后洒脱走了。
女主颠狂,继续在地狱中挣扎。
4、金像奖欠张学友一个影帝!!!
5、一定要看粤语原版。
专门注册豆瓣来为张学友正名!!!
我只说重点!!!!
重点就是一个绿茶婊,自己脑袋里面幻想玛丽苏剧情的女人如何用谎言害死了一个成功男人。
张学友演的角色有自大成分没错,但绝对没有最后林嘉欣角色说的那么严重。
关于网友分析的林嘉欣后面是谎言我是信的,我也不多赘述,你们可以看其他评论,我只说我看到的佐证。
张学友以为自己最后死在没有说出爱林嘉欣那句话才是原因,我觉得是对的,他喜欢林嘉欣,但和爱林嘉欣还有距离,只是好感,他临走第一个想通知的就是林,但被打断。
好友骗他对林嘉欣说出了些他不好的历史,他很愤怒,说明他很在意。
他不是林嘉欣的secret angle,但是对林嘉欣好也是与众不同。
他从心里就从来没有认为过林是鸡,要勾引他,不然这种真情也不会出现。
另外,他对前女友婚内出轨,以及突然有事都帮忙,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好男人,哪怕前女友心在动,也劝他给自己老公一个机会,劝不动后也帮他理清自己的感情,支持前女友。
说他渣的我真没看出来哪儿渣。
而且后面打官司他还怕伤害到了林嘉欣,辞退律师,如果他真是最后版本那种渣人,完全不会这样去爱护对方,毕竟对方是一个已经把刀插过来捅进自己身体的敌人,他真是渣人的话完全可以CEO那种果断决绝理智的继续让黄秋生打死女的,说明他心里有爱,不忍。
(相信跟多男同胞这里看得咬牙切齿,巴不得他狠心点)反观林嘉欣,敏感,固执,以自我为中心,每次女同事对她的好言提醒她都拒不接受,而且一意孤行,就想表现自己。
前同事和她说前老板因她辞职,她假装没事人,而且假装不知道,心机满满。
且自作多情。
张学友是不会说出林嘉欣最后说出来那个版本的,男人都会懂,女生可以问问你男朋友。
再喝醉的情况,面对一个喜欢的女生,只会更多表达喜欢。
不可能这么去伤害别人,但是,要是在这种情况下问男生你爱不爱我,大家不觉得太早了吗?
我还没和你拍拖,就是互相有好感而已,我凭什么爱你?
张学友也说了,我喜欢你,但是那个时候让我回答爱不爱你我回答不出来,因为男人是理性的,他可以为了得到你在那个重要关头假装说爱你,事情上张学友并没有说,说明他不想欺骗自己,不想欺骗对方。
林嘉欣因为得不到,产生报复,自己给自己加戏,以神的名义去伤害别人,其实是因为她内心的婊露无疑。
说的可能不完整,但是我的结论是林完全在撒谎,受害者就是张,他的手下留情和被林表面的欺骗害了他自己。
他是好人,林是狼人。
欢迎讨论和补充。
ps.女生们,求求你们别随便说爱,爱是两个人精神的交融,而不是你们接受对方的门票,如果你非要把爱个当门票,那真的只能收获更多的假话。
男生们,努力奋进,也要小心陷阱,保护弱者的前提是保护自己,优柔寡断只会让自己死得很惨。
手不能软,手软,别人就会把你的手折断,再弄死你,敌人,是不会手软的。
香港味好浓 静心看完 头次看宗教电影 每个人内心都有贪欲 但这个世界于我还是太陌生了
所以那個吻是合意的
看了昨天在海运戏院的英皇群星优先场(确实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香港明星)。剧本源自香港真实事件,改编自表演课备选话剧剧目之一《法吻》。至于片子好不好,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2016-03-09
三星半
2+ 林嘉欣的老公袁剑伟,广告MV导演改编了一部舞台剧来当电影处女作,想讲一个宗教metoo罗生门,但关键的罗生门部分有点崩。最好看是法庭戏,秋生王喜罗兰信手拈来,黄子华一句台词没有来露脸。最后,张学友演啥是啥,要多演啊!
一个酒后法吻的悲剧。。。两种截然不同的酒后回忆。。。真相是什么,只有上帝在终审时才知道。。。酒、爱情、宗教,三者加起来真是太危险了
那么多宗教内外的矛盾、思辨、讽刺、困局交织密密缝,身份的分裂,善与恶,神性和人性,你的神和我的神,你的真相和我的真相......故事中的两人体内各有两个版本的自己,组合出四个版本的可能结局。世间那二的无数次方个混沌中同在的真相,唯有“神”才能看见吧?
剧本局限 格局太小
这部电影的发展真是让人预料不到,本以为是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看到最后居然是这样!5年后男女主角针锋相对的戏份的确极具舞台感,我喜欢,但表演上总觉得两人都有点用力过猛,太过于神经质。5年前的部分倒是挺不错的,一些宗教理念也很有意思,很多熟脸配角,黄子华在这么严肃的法庭戏里客串是要笑死人吗?男女主角的心理都有问题,也都相对太过分,本来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走向极端,甜蜜暧昧的背后隐藏着的黑暗心理一旦挑明了,所有浪漫就都毁了,剩下的就只有恶心了。
挺好的,题材新颖。牧师题材亚洲都很少。编剧细腻,演员不错,导演中规中矩。
有神论者的世界我不懂
14年後的張學友和林嘉欣。有點流於表面了。
原以为是爱情片,看到最后变成宗教片。靠演技撑起来的一部影片,越到后面越神神叨叨,到结尾都有点吓人了
女主角是神经病。。。扭曲报复心理极强。。。节奏太慢,急死人。。。看到最后发现是这样,,,三个字:什么玩意儿!
以为又是一部嘉欣和学友的爱情片,看完才发现是一场罗生门,爱情来时,莞尔美好,爱情走时决绝惊悚,人性和宗教搅了一棍子,爱情就从天堂到地狱
不错,虽然没有什么大罪,最后的真相让人觉得他不值得可怜,伪君子。但不至于这么狠吧。
我为林嘉欣的少女颜打五星
2016-11-05 我的又一对本命CP。四年前两个人要多甜有多甜,甜起来不要命,还有French Kiss,不过虐起来也能要人命。两个人好看死了,画质又高清,这部无限舔屏中。
有几场舞台味好重,结尾一看真是舞台剧改的
在信仰裡,信徒要信靠神,侍奉神,但人畢竟只是凡人,要是私心漸起,假借神之名傷害別人,問心,還相信自己可以上天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