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版本的《小森林》,桥本爱的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绵绵长长,轻轻柔柔,各种滋味慢慢发芽;金泰梨的则更像是一部电影,蜿蜒的爱情线、叠画的母女情还有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怎么看都是一部纯正的商业电影,如果说桥本爱的《小森林》是润物细无声的存在,那么金泰梨的《小森林》就是一架童年的纸飞机。
影片初始的自白就告诉观众惠媛“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来了这里”,所以对于惠媛来说这次归乡之旅几乎是一场“逃难”,不风光甚至些许狼狈,大城市堆积起高高的不如意让她决定逃离,她给自己一个冬天去痊愈...惠媛的回归不意外的引来了童年好友银淑和载夏的注意,他们与她的再次相遇勾起了件件往事,仿佛每一道菜都有母亲的影子,每次刻意为之的味道却更能激起对母亲的想念,惠媛乘着童年的纸飞机,寻找妈妈留给她的蛛丝马迹,最终惠媛对时间的理解与母亲达成了一致,她们在不同的时空一起寻找属于自己的“小森林”,那些妈妈结婚后曾经放弃的事情,成了惠媛创造属于自己时间的源头,原本因为逃离才回归的小森林,成了归家的讯号。
影片中借鉴了桥本爱版《小森林》的色调,特别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是向同名漫画的无限靠拢,但金泰梨版本的《小森林》台词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为简单直接,比如“酸酸苦苦大人的味道”“在大城市呆久了就会发现,干农活是个不错的职业,等到春天的时候,一切都会发芽”,所以相对来说大荧幕更喜欢金泰梨版的《小森林》。
▶酣睡的老人、自行车、稻田、矮屋,这也是我的童年纸飞机。
第一个想法,吃。
因为之前看过日版的冬春篇和夏秋篇,吃的部分很详细,而韩版的部分,吃的部分不多,重在抒情。
每当出现一道美食时,内心的OS会这样出现:这是什么好吃的 ?
怎么不多拍会?
我比较喜欢且能记住的有深意,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比如甜米露做出来就是甜的味道,而米酒做出来就是大人的味道;还有一段男主和女主在工作中关于抱怨的理解,轻易地与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引起共鸣。
第二个想法,人情味更足。
这也是区别于日版之后,韩版独特的部分吧,但是这里缺少一点的是,为什么没有载夏家的部分呢,在韩版出现最多的也就是女主的家庭小院,算是比较古朴,而其他的房子早已有了非常现代化的配置,钢筋水泥做成的墙壁,石棉瓦铺成的屋顶,且男主栽夏家更是没有出现过,我觉得会有点可惜,再说男主,因为对狗焕印象实在深刻,实在无法带入,尤其当狗焕那双修长的双手出现,真的没法把他看成是一个精通农活的新手农民,但是狗焕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了,支持一个,谁让我这么喜欢俊烈欧巴。
擦浪嘿~
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天地。
田园里可以种出吃的,有爱人有朋友,《小森林》模拟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天地,一个可以寄托身心的精神家园。
韩版《小森林》日版的《小森林》,女主角叫市子;而韩版《小森林》又叫《小森食光》,女主角叫惠媛。
总体来说,日版是无可替代的经典,而韩版有明显的痕迹是模仿日版而生。
为了区别两部电影,本文沿用了女主角不同的名字来代表不同的两部电影。
韩版的《小森林》在剧情几乎是全盘抄袭日版,连菜式都一模一样(韩国那么多美食,居然都不考虑下?
)——所以韩版真的是够懒,懒到都不想做一份像样的菜。
因为懒和粗糙,它丢失掉了日版《小森林》最精髓的魅力——那些依附于食物上的令人感动的瞬间、那些引领我们活着的重要动力和因果。
日版《小森林》不同的食物 在日版《小森林》中食物繁多:春天的味增酱、夏天的甜果、深秋的柿饼、冬夜的烤红薯……一年四季、川流不息,令人食指大动。
正是在制作和享受各色美食中,市子锻炼出了自己的生活能力,也由此体会到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但韩版《小森林》中食物却少得可怜,偶然出现一例,也让人没有胃口——比如,在意面上突兀地撒上很多花,不由让人觉得舌涩;又比如干煎白菜帮子(这算什么菜啊?
)……韩国那么多美食:糖醋肉、炸鸡,炸酱面和烤肉……在电影里遗憾地全都没出现,少了好吃的食物,也少了对观众们胃口上的牵引,对于电影来说,更少了一些生活气息和亲切的温存。
煎白菜帮子这种菜……emm……不同的女主角也许韩版《小森食光》的导演是对的,“金泰梨在20代女演员中演技实力和自然的魅力是很吸引人的,这个角色很适合她。
”这部电影主要展现的是女主角惠媛(金泰梨饰演)的个人青春魅力,跟内敛安静的市子不同,惠媛很漂亮又野,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她不仅野,还憨憨的,非常可爱。
她说在城里时,特别喜欢喝浓缩咖啡,但咖啡太贵了。
惠媛有着身为一个少女的单纯和率真,而同时,她也有青春期的敏感和自尊心。
因为男友通过了考试,而她没通过,她无所适从、不好意思去面对男朋友,干脆逃回了老家。
惠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版《小森林》的市子的隐忍和含蓄,她的封闭和自立——这是日系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含蓄,感情不轻易外露但却更细腻深沉。
一切都会独立承担却异常坚韧。
市子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承受了比惠媛更为沉重的生活。
惠媛有姑妈帮助,而市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她要自己下地耕田种菜,好为自己储备粮食。
而她与母亲的关系,也比惠媛的母亲显得更疏远。
母女之间总涌动着隐晦难言的矛盾——对现状的不甘和苦闷,母女之间的隔阂。
母亲厌烦了继续承担市子的生活,突然离开了。
从那个时候起,市子就很少表达自己的欲望,她努力自给自足。
从市子和惠媛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日韩两种饮食和文化中微妙的不同:韩国人喜欢吃辣,惠媛的性格更活泼直接;而日本人则饮食清淡考究,滋味尽在不言中;日本文化里“给别人添麻烦是耻辱”、一切都独立承受等生活准则,就在市子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从心安理得享用妈妈做的食物,到自食其力,无论是市子还是惠媛,都要完成一项重要的成长教育:世间并没有易走的道路,也没有白得的食物。
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收获最甜蜜最踏实的果实。
市子为自己制作的便当不同的母亲日版《小森林》是避世的,尤其是当市子面临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时, 她退回到小森林里,就像退回到一个温暖而安静的怀抱,她没有针锋相对,只是独自消解。
而在韩版《小森林》中,当在学校遭受孤立和欺凌时,惠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她的母亲,也为她提出了解决方案和为人处事上的智慧:“你知道欺负你的孩子最想看的是什么?
就是你难过的样子。
所以你不难过,就报复成功啦!
”在韩版《小森林》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乐观和有力,她的温暖和贴心。
而在日版《小森林》中,市子的母亲则将大部分答案锁在了食物中,一切都需要市子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韩版《小森林》用了很多篇幅去描写惠媛和母亲的相处日版的《小森林》折射出很多微妙的社会现象,比如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 母亲曾给市子写信说:“感觉人生就像是螺旋,一圈一圈总回到原点,每次圈子都会稍微扩大点,总觉得每一次都有所不同……”这句话其实暗含了对突破阶级桎梏、突破现有清贫孤单生活的苦闷和无奈。
无论如何努力,也依然困于自我阶级中,依然要回到同一个起点,生活并未得到什么改善。
但是每次会有所不同,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同,市子和母亲都决心走出去、决定改变。
韩版中母亲与女儿正面直接地沟通和交流;而在日版《小森林》里,市子母女的关系却意外疏离,母亲终于在女儿要求她为同学制作冬花味增酱时失去了耐心,索性一走了之。
日本的生育率极低且崇尚独立,高度发达和西化的社会分解、稀释了家庭关系的亲密和互相依赖,这导致了家庭“弃子”的出现(比如日本电影《无人知晓》,幼童被母亲抛弃,饿死在家里),日版《小森林》就隐含了这种残酷性。
市子的母亲独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只有将孩子彻底抛向生活,她才能自立,这是日韩两版《小森林》里母亲一致认可的教育,就像把孩子抛入水中,她才能学会了游泳。
孩子一成年,母亲就果断划清了跟孩子的界限——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都是两个独立的人,我不可能一直为你付出,我也有我想要追求的生活;你不能再依赖我,你要学会承担你自己的生活了。
这种分明的界限感,其实是最好最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是我最欣赏的部分,是母亲的智慧。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但很少有人有机会体验到。
只有给出一个变量、抽掉他们的依靠,撼动他们熟悉的轨迹和生活,潜力才会崛起,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能量和它所带来的安全感。
人与人可相伴却不能依赖,终究要靠自己走下去。
等紧张羞涩的惠媛在故乡田间放松舒适下来,她与旁人的关系也开始松弛。
她主动给男友打了电话,说了很多话——她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消化这些东西而已。
田园的生活很慢又简单,提供了缓冲的时空给惠媛。
母亲们用一生最宝贵的时间,为女儿建立了一座世外桃源,让她学会扎根于属于自己的泥土,懂得享受自然平静的生命,时时汲取营养,渐渐长出属于自己的生活。
月朗星稀、莹落虫火,有三两好友相伴、有田间地头风景作陪,有朴素食物饱腹,人就可以舒心自在、顺其自然地活下去。
不同的告别当市子决定离开小森林时,她真的走了;然后成家立业。
她再次回来,是为了参加村里传统的春祭。
家与传统,才是归宿——日版《小森林》暗含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对人的要求。
而在韩国《小森林》中,惠媛却并没有跟故乡真正的告别过,她还是会时不时回来,照看植物和花果;她好像既没有跟城市里的前男友复合,也没有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一直暗恋她的载夏送的那只小狗,依然陪在她身旁——这恰恰说明了他们的感情在隐秘地持续,载夏仍旧是追随她的那只小奶狗。
惠媛只是成为了更为自信、可以自由决定自己何时起飞与降落的人。
与第一次回来不同的是,惠媛每次离开都有准备和播种,每次返回都有收获的果实享用——这就是她的成长和对生活游刃有余的掌控。
从这个层面来看,如果说日版《小森林》在回归农耕时代的传统秩序,那韩版《小森食光》展现了高知阶层的城市女性(惠媛是大学生),对命运更为独立和开阔地把握和抉择。
无论是日韩两版的《小森林》、还是李子柒的田园生活,其实表达出了人们普遍的一种愿望——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创造自我的精神家园,自己的能量集结地和栖息地。
在这个属于你的小小王国里,你不再需要向外界攀缘、朝外界索取、被外界控制;而是成为了自己的太阳和田地;成为了心田上的农夫。
你在自己的田园里种桃种梨种春风,播种收获、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它不断产生正面积极的能量充实和支持你,去对抗外界的波动和挫折、抵制人生的无常和灾难;让你变得有能力去赏人间四季、品酸甜苦辣,也有能力去拥有并尽享人生(原创影评,署名党阿飞)
三位演员说也神奇,也正是因为这三位演员,我才会看了这部电影,而这三位演员都是分别在不同的电影、电视剧中认识的,金泰梨是是因为《1987》,而秦基周是因为《第二次二十岁》《迷雾》,而柳俊烈是《请回答1988》这三位演员在其他的剧中都有着非常强烈的人物形象。
他们集合到一起能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而实话说,他们的表演也并没有什么大问题,金泰梨似乎是融入了这个人物,树下啃番茄,种洋葱,逗狗狗,做美食,俨然就是那个在“小森林”中长大的孩子。
从她开篇第一次骑自行车回到乡下,然后故事缓缓展开,并没有因为她的表演而有任何让人出戏的时候。
而女二秦基周,那种农村女孩天然朴实的样子也都有表现,看到评论似乎很多人不满她过于活泼的表演,可那不也正是将角色演活的一种表现。
柳俊烈,“傻傻的”,却有着自己强烈的主见。
可能导演选角的时候也看中的是柳俊烈这个形象吧。
风格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翻拍日本的,但是现在去看下原版,但当然这一部独特的风格我也能够给7分,说实话我很少能接受太小清新而没剧情的电影,但是唯独这一部,认认真真地看完直到飘出字幕。
我看完就说了,“美人,美食,美景”,才让这部片子不那么单调,而处处点到为止的剧情,逃离都市,回归田园,最近也有一个综艺《林中小屋》也有类似的主题,在一部电影中听风声,雨声,下雪的声音。
现在繁忙的都市生活是不是已经让很多人忘记了”最原始的初衷“,林中小屋在开始的时候有一幕印象非常深刻,在”实验对象“带来的一大箱行李中只留下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全部扔掉。
为了生活下去,我们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呢?
留有足够生存必须,剩下的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生活远没有那么复杂,可是想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却太不容易了。
🌳可能几年前还会去和父母较劲,直到经过一些人和事之后才发现他们的教育是这样深入人心。
我很庆幸我有很爱我的父母。
🌳以前一直在纠结的问题,到后面居然出乎意料地找到了答案。
以前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在未来的某一刻你也一定会去做。
🌳我震惊于父母给我的担心和爱。
我和父母说,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去担心和忧虑,那是几年后的事情。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我一直在相信着相信我的你。
谁能解开心里的结,我想只有深处于心结内的人才可以。
去治愈,去怀旧,悲伤的时候用力哭,开心的时候用力笑。
整体感觉确实不如日版,不仅是因为日版将春夏秋冬拍的更全面,是因为日版比起韩版更有生活气和本土气!
不得不说金泰梨和柳俊烈的选角还是不错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珠玉在前,金泰梨有点太像桥本爱了,但是又少了桥本爱那种天然呆。
从食物角度讲,韩版借鉴的有点多了,大部分菜品都很类似,面包、米酒、彩色年糕、板栗,先入为主的都会认为这是日本乡村习以为常的食物,韩国的冬天难道不是腌泡菜吗!!
不过韩版融入了更多情感,还诉说了现代职场人的心里话,哪有人一开始就喜欢田园生活,明明是无法适应繁复的都市生活后,选择的逃避!
女主跟男闺蜜的戏份更亲近了,跟母亲的对话更温馨了,夜晚波光粼粼的河边,三个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很舒服!
但是还是感觉韩国愿意去拍这种简单生活题材电影,相比我国国内的商业片还停留在那些不痛不痒的题材,期待拍拍中国的“小森林”,传统的饮食文化,估计能几十部!
2014年,森淳一导演根据五十岚大介漫画改编的电影《小森林:春夏秋冬》静悄悄的上映,缓慢的节奏,清新的留白,没有人物冲突的剧情,让这拥有四季章节的大电影竟然成为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效果为之惊艳。
在《小森林》系列大获成功后,邻国韩国最前抢注改编权,要把这部用美食展现人文情怀的电影本土化,来一出《小森林:舌尖上的韩国》。
其实,不管是哪个国家改编《小森林》都无可厚非,因为谁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美食与风光;如果功力可以,甚至可以超过原版《小森林》!
原版《小森林》,是我至今为止一直在循环播放的下饭电影,通过女主市子所展现的吃相,满足了每个观众的“口舌之欲”,让现实生活中的泡面也会变得格外美味。
市子做的食物够多元,够自然,够丰富,荤素得当,营养均衡,食材贴近现实,让观者能够更直观的去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桥本爱饰演的市子,在吃时,基本看不出表演痕迹,她很认真的咀嚼每一口美味,细细品尝,从鸭肉刺身到野蒜意大利面,从咖喱鸡肉饭到双色蛋糕,从自制果酱到刚采摘的番茄,市子在劳作之后大口大口的补充营养,感觉是对食物最好的尊重,微妙的好味道会给她带来一丝淡淡的微笑,吃出的幸福感由内而外,观者也能够看出来她真的在吃。
而同样是吃,韩国版《小森林》我感受不到食物与人之间的联结,从《小姐》中走出来的金泰梨,虽然长相精致清新,但灵气有余文气不足,她身上的都市纤细软妹气息过于强烈,矫情多于感受,并没有桥本爱那种乡村女孩的结实感,在吃相上更是灾难,和食物有强烈的距离感,毫无食欲的表演堪比赵文瑄版的《孤独的美食家》,完全看不出来她很饿,完全看不出来她爱吃,完全看不出来她喜欢做美食。
原版《小森林》是以美食贯穿影片的电影,也通过美食,市子开始理解母亲做料理的苦心,不辞而别的用意,市子也在一道道菜当中成长起来,更加独立,也更加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韩版《小森林》里主线也没有变,食物看似五花八门,可万变不离其中的大白菜和万物皆可天妇罗,各种白菜做的料理,炸大白菜叶子,大白菜熬面片汤,白菜做的顶级炒年糕,炸花天妇罗,鲜花意大利面……哦,整部电影调料与食材搭配的极为怪诞,还素的不行,要我一度认为导演是不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专业主攻大白菜百搭学?
韩国小森林的“美食”看的我胃酸发作韩版《小森林》用再微距的镜头,再饱和的调色,也拍不出来食物的美感,也成功让我在观影过程中胃酸发作,是真的胃酸发作了……看着满屏幕的大白菜,让我想起童年遭遇全球经济危机,那些年被天天吃大白菜炖土豆支配的恐惧。
原版《小森林》最让人回味的角色就是市子的母亲福子,高大美丽拥有异域气息,她就像一个身世成谜的女侠,一个人在偏僻的小森林自给自足,独自抚养着女儿市子;福子从来没抱怨过生活,没提过市子的生父是谁,没有因为孤身一人而自怨自艾,她的朋友是外国人,通过各种旁人的人物侧写,又可以看出她博学却不张扬;在对市子半开玩笑的成长教育中,能展现出她的幽默与睿智,她总是默默的用巧手制作出堪比饭店的美味,花样百出,创意与好味道并存;在市子眼中,母亲也很“小气”,从不随便把美食的秘密透露给自己,连土豆面包这种难掌控的料理,都让市子自己去猜,去尝试,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市子,让她能够独立坚强;福子也始终与女儿保持着一种微妙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让她未来的出走更像情理之中,并不不显意外。
韩版《小森林》文素丽饰演的市子母亲,气质很好,但是过于有慈母气息,这种气息使观者感受到她对女儿极度依赖,对女儿的温柔关爱,让日后的不辞而别显得极为突兀;台词中说教成分过多,为什么强调让女儿扎根乡村的理论也显得生硬刻意。
原版《小森林》中的市子不矫情,干农活的时候像模像样,像番茄的苗一样野蛮生长;市子也很倔强,倔强到她不愿意输给任何男人,所以导演专门减弱了其中的爱情场景,让前男友的戏份一带而过,决绝的不再为自恋的超市小哥做便当,就算佑太与市子有暧昧情愫,也被拍的恍恍惚惚,点到为止。
电影最后,市子再次离开小森,奔赴城市,找到了真爱,镜头也没有给这位准老公正面特写,而是继续呈现市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可见创作者的角度非常超前,非常尊重女性角色。
韩版《小森林》加强的偶像剧节奏,让整部电影就像偏离轨道的卫星,主题越飞越远;女主惠源的整个乡野生活,都是头号忠犬载河陪伴左右,还有忠犬的备胎恩淑+一只001真狗……三人一狗在小村里,一年四季打情骂俏,塑料姐妹互相猜忌,三个人都不像干过农活,却都要表现出自己多熟悉作物;在看到如浪般的短评:柳俊烈欧巴饰演的载河好帅,好酷等等等,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对不起,我没看过《请回答1988》,我实在get不到柳俊烈的“帅”,在《小森林》中,他的颜过于印象派。
不过就算说了这么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就喜欢韩国版的感性化,看不惯原版的故事留白,都无可厚非。
不管翻拍有多少瑕疵,韩国版的也不是全都一无是处,比如慧媛的姑妈就是满分,从妆容到姿态,都能一下看出这是一辈子扎根乡村的人,还有神来之笔田园犬五狗,让女主一人生活的夜晚不再战战兢兢;这些都是超越原版的细节,不过导演在创作过程中,明显想把《小森林》弄成快销品,加入了更让人接受的人物设定与情节,不过这样的情节,只会让故事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而不是值得回味的心路历程;没有体现出《小森林》本该有的敬畏自然,尊重食物的风骨。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小森林]出了韩版。
日版,是森系文(吃)青(货)的圣经。
韩版,依然是小镇姑娘从大都市回到故乡,门外有地,屋里有锅,今天长出的菜,今天就上了餐桌。
但这次,姑娘不是冷冷清清的桥本爱,而是[小姐]里那个野丫鬟金泰梨。
相应的,日版里那种深山老林的仙气,变成了韩版里拉家常一般的市井烟火气。
甚至你们的狗焕哥,为金泰梨饰演的惠媛,抱来了一只狗子,名为五狗。
因为在它这辈排行老五以此类推,写这篇文章的我叫姜一人。
乡亲随手就扔来一只鸡,当礼物。
“飞来横鸡”韩版是个农家乐。
可惠媛吃的,还是日版的日料。
依然是糖水栗子、意面、面片汤……①吃胡萝卜,就会变成胡萝卜人,不是父母养大的,而是食物养大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和烹饪的方式,塑造了市民性格。
被辣椒养大的性子烈,被鱼米养大的慢悠悠。
东北人做菜爱勾芡,哪怕是一盘清炒蔬菜,也要来一大勺淀粉,做出的菜浓稠。
他们对人亲热。
哪怕是陌生人,也是“亲爱的”。
江南人的饭桌上,都是一小碟一小碟,菜色可以多,但分量绝不能大。
他们总给人留下“精致”的印象。
人与人之间的分寸感,宁可冷淡,不愿过界。
吃日本菜和吃韩国菜长大,气质是不同的金泰梨,是韩国菜养出来的那种姑娘,有点甜,烟火气十足,有点大咧咧,又不失小女生的可爱。
你跟我说她是吃日料长大的?
亲切的金泰梨日料清清冷冷,一小份,养出来的,是桥本爱那种姑娘,棱角分明,安静。
冷淡的桥本爱比如刺身,深海的海鲜,冷藏冻结了时间,像它们刚刚出水,再用刀,果断片成薄薄一片,上桌,也是在冰块里。
这可能是最贴近大海的一种用餐方式。
可能比食客与同类的关系,还要贴近。
电影里的食物也是一样。
煎炸的食物,一个是一个,连多余的油也不要有,没有汤汁把大家混在一起,每个都独自待着。
配上绿叶菜,更寂寞
红薯干也一片一片,连水分都不来作陪也都是刚从地里长出的新鲜。
市子(桥本爱饰)话不多。
但每一份食物,都是她从泥土里收获,亲手切好,再亲手放进锅里,亲眼看着菜汤咕嘟咕嘟。
这份关系,无比亲密。
而和人的关系,淡淡的。
乡亲大婶来,她做听众,心思,却还是和她手里的食物耳鬓厮磨。
吃货,不是缺心眼,只是对食物深情
日版里,连猫也是不理人的
而韩版的狗,却和惠媛特别亲市子常常一个人吃饭,而惠媛却总是要找朋友来陪的。
吃糕
吃年糕
喝米酒同样是和乡亲大婶说话,惠媛也不再是旁观者。
面对尴尬提问,尬笑回应金泰梨说,她这个角色和日版不一样,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待人也更亲热。
这才是韩国元气少女啊。
拍日版[小森林]时,桥本爱说,自己本来挑食,但拍这部电影时,因为做法太好吃了,很多原来不爱吃的东西,也爱吃了。
而金泰梨说,别人拍这种美食电影,很多都是演的时候嚼,停机了再吐掉。
但她是把每一份菜吃得连渣渣都不剩。
挑食的桥本爱,和狼吞虎咽的金泰梨,大概就是日料和韩国菜的差别。
②吃部队火锅,才能长成金泰梨韩版的结尾,点出了日版没说破的中心。
惠媛读着妈妈出走时留下的信:爸爸去世后,我没有带你回首尔,是因为我想把你种在这里。
在泥土里长出的人,才有根从前的料理,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正是它们养大了惠媛。
但妈妈的种植方式不太对。
她拿日料种下惠媛,惠媛要寻根,大概要漂洋过海去日本,成本有点高。
不少人说,韩版里的食物看起来没食欲。
但我觉得,没食欲倒不是重点,毕竟各花入各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重点还是,无论是金泰梨还是整部韩版电影,都是从韩国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日本的土地。
炒年糕那段就极好。
韩国炒年糕甜辣,吃得停不了口。
可这辣,毕竟不是四川的辣。
而是大学门口夜市的那种辣。
破例放太多辣椒,两个姑娘便辣得气喘吁吁,相对着,像两只互相生闷气,不停哼哼的斗鸡。
载夏(柳俊烈饰)一进门:呀,你俩吵架啦?
一定是韩式年糕加辣才有的情景相对的,那不勒斯意面这种日式洋食,就不适合出现在韩国农家的餐桌上了。
撒了海量花瓣的意面
甚至还有槐花天妇罗太日式,太清冷了。
[小森林]改编自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
而漫画的由头,是五十岚在老家的生活经历。
他在岩手县自给自足,顺便还产出漫画然后才有了[小森林 夏秋篇]、[小森林 冬春篇],只不过场地搬到他父母的老家东北。
即便已经非常本土接地气了,日版剧组仍找了美食家做顾问。
因为整部电影,其实是人与食物的交流。
人透过食物,去了解土地,人通过陪自己十几、二十年的胃,在回忆中了解自己。
如果食物说日语,人说韩语,要怎么对话?
韩版就是这样鸡同鸭讲,人与食物的互动,根本失败,所以才不得不减少菜的戏份,增加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不得不用妈妈的信,点明主题。
韩版请的顾问,是“食物造型师”,让食物好看。
怕是把原著的美学,太表面化了。
沙拉,首尔吃不到?
汪曾祺写高邮的鸭蛋,吃法是敲破一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扎进去,红油冒出来,蛋黄通红。
自然不是翘着兰花指、配着紫苏叶的雅致。
但还是美,美得光是看文字,都流口水。
对自己土地上食物的欣赏,绝不是摆盘好看就能体现的。
高邮的汪曾祺,也犯不着写对杀猪菜的深情。
市子吃着看起来性冷淡的食物,自己也冷清。
惠媛冲破了食物的阻力,长成了另一种样子。
但是啊,韩版[小森林],就应该咋咋呼呼地围坐着吃部队火锅,炸蔬菜饼,滋啦铁板上压着鱿鱼,喝杯玛格利米酒大叫:还是乡下爽啊!
-文: 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满眼绿,绿到原谅。
强烈建议先看原版(日版)然后再来看韩版,槽点多到爆炸,电影开篇女主向我们展示了具有韩国特色的辣白菜汤配米饭,之后没米没面的情况下居然打算挨饿?
你是来参加变形记的吗?
之后我们的大姑妈登场,眉梢眼角活脱脱展现了一位在菜场早市摸爬滚打的大妈形象,尖酸刻薄的话语让女主甚是欣慰(PS:话说韩国电影很喜欢在电影电视剧中设立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物)。
原以为乡村生活开始了类似日版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导演果然没有让观众失望,闺蜜登场,两人之后每一幕对话分分钟然我感觉下一秒就要开启银幕撕逼,儿时的玩伴男配出现的时候,我一度想要去医院看眼睛,韩国男星帅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挑了这么个形似藏狐的人。
片中男配形象
多形象,可爱吧!
其实,本人对电影里的任何演员都没有意见,只是认为韩国的翻拍很失败。
也许你以为吐槽完了,不可能!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个电影不应该叫小森林,应该叫都市女性在乡村,女主每一道菜无一不是减脂瘦身餐,炒意大利面,开始只是觉得菜色很素,就在装盘的时候一把鲜花撒入盘中,嗯?
什么操作。
之后的木鱼花饼,为什么看着那么像铁锅铁饼子。
女主和妈妈一起吃西红柿的时候觉得女主妈妈就吃的很真实,反观女主,西红柿那么多汁液,她究竟是怎么做到转圈吃还不弄脏衣服的。
其实吃什么无所谓,您别吧唧嘴呀。
其实仔细想想韩国没有多少自己本土的特色美食,你打算走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路线那也是一种选择,可是就在女主酿好米酒和男配吃的开心的时候,闺蜜看着屋中二人而打算转身离开的时候,这是什么鬼啊!
是要开启三角恋爱了吗?
看到这里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全场演技最佳→五狗同学。
看完韩版再次建议回去看原版洗眼睛。
以上仅个人观点。
只模仿了皮毛,失去了灵魂。
如果不先看日版的电影,你根本就看不懂韩版的在表达什么。
日版的是在制作每道菜品过程中,体现小森的人民如此热爱生活,认真的生活,日子过得充实,韩版的是在家长里短中,顺便做了个菜。
治愈系电影是观影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不是一块口香糖,嚼完吐了就完。
日版的电影中,母亲遗弃了自己的女儿,到了影片结束也不知所踪,这同时也是日本的社会现象。
而韩版的电影不但拍成了青春爱情片,结尾母亲又回归,变成大圆满结局。
所谓“电影感”比日版强很多,甚至加入了“三角恋”…果然食物上韩国实在没的可展示,几乎都是咸辣口儿,你看做来做去最后都得要辣酱出场(来自在韩国生活五年多的怨念…)。最后金泰梨仿若看到妈妈的眼神,我还吐槽“果然还是逃不过韩剧狗血的窠臼”,不过好歹且算是个“留白”,及格吧。
感觉是一样的,就是没日版的好吃。
如果说东施效颦可能太严厉了,但是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导演想拍的太多,那就好好拍,何必抄了个不伦不类呢?最后补一句,韩餐比起日料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啊。
不伦不类的感觉,吃的也是很奇怪。
日版珠玉在前,翻拍不容易,金泰梨比桥本爱更多了一丝活泼气质,像一朵绽放在山野间的野姜花。糖渍栗子、蔬菜天妇罗、土豆面包、辣炒年糕......柿子西红柿都有季节的温度,最朴实的包心菜在镜头里也变得美味起来。是舒展心情疗愈人心的美食生活片呀//男主角我倒是get不到
没有日版离群索居的那种疏离感,增加了很多朋友间相处的段落,对待食物的方式也是分享为主,相对地可能缺少些说完"我开动了"独享时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整体基调明媚节奏轻快,镜头下的金泰梨灵动讨喜,和本土风格融合得也不错。
韩版李子柒,金泰梨很美,男主太丑,丑得辣眼睛。节奏又快又慢,f总体而言很平淡的小清新片。
乡间风土抚人心,美食不够亲情凑。
韩版吵闹了点,也挺舒服的,金泰梨蛮可爱的。
有别于日式的韩国归乡文化其独特性在哪里呢?有趣的是,日版里妈妈所谓的独家料理是西式花生巧克力酱,韩版里则选了日式大阪烧。
没有日本那个好看哎,我拖着看的。可能韩国的东西看着不太好吃的关系吧。然后干货蛮少蛮多情节,这种元气电影不需要那么多台词了。摄影也不够美美。
言之无物类电影的典型代表了,一直认为这样的片子还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效果最好。大致沿袭了日版的人设和极简小清新主基调,只是在剧情上稍做加法,但还是弥补不了文本的空洞。抛开这些不说,这片子里的每一种食物都勾不起我的一丝食欲啊…但主要还是冲着金泰梨小姐姐的颜来的,这点来说没失望…
和日版比节奏快了一些,一部就包括了所有的季节,美食部分相对少一点,韩版更侧重和朋友之间的故事和互动,气氛也更加活泼。在大荧幕上看金泰梨真的好美好有气质,还有我柳哥也是很帅气哈哈哈~女主的妈妈也超有气质!春天看这部电影确实挺治愈的~
三星半。金泰梨越发有气质。韩国版显然情感篇幅更多,女孩与妈妈,与闺蜜,与前男友,与青梅竹马。做菜与小森反而像是随故事发展的背景音。没给四星+还因为,这里面的菜式较之实在单薄,看起来也不馋。什么时候我大吃国也来个翻拍,想想就期待。
韩版,女主并不讨喜的外表,但食物依然诱人,道理讲得更通俗了一点
韩国菜对我没吸引力。
看完真的觉得韩国乡村生活好贫瘠啊,三个人一起忆苦思甜的感觉。
日本人稍微还有丁点说服力,韩国人就没说服力多了...
无论是离开,还是回归;无论是寻找答案,还是每日迷惘;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跟着生活流……至少学着不要逃避吧,你自己的人生你不面对,还有谁来帮你呢? 菜式没啥食欲,乡村四时更迭的风景、和好友放肆撒欢的场景,倒是很令人向往。
有人期待中国版的、接着我便幻想了一下、如今农村都是中西混合的小洋楼、也有红砖水泥房、基本没土房了、因为都倒塌了、自留地就那么点地方、还有服装、我已经很努力的幻想了、一点美感都没有、若是强行拍出美感来、那根本不像农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