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总的来说还是很惊艳的,让我们得以窥视未来人工智能超级发达的社会。
这部剧放在10年前也许大部分人都当做遥远的科幻片来看,然而放在今天,不得不说有了一种压迫的真实感。
不是么,10年前你有想过今天我们的智能移动终端如此迅速而深入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么?
不得不说剧里面普通的机器人的实现几乎是不可逆的,然而让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拥有情绪和情感,其实牵扯到了人性和哲学。
这些让我们重新审视什么为人。
今天人性的道德,怜悯都是建立在一系列人自己建立的价值观上的。
人类的权益应该受到保护,机器人作为 财产是没有权益而言的,但是当他们拥有了意识和情感呢?
然而不得不提到的是,动物们作为有情感和意识的生命体,它们的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
这似乎验证了食物链顶端才有游戏决定权的意思。
这样说来,人性的道德其实是虚伪的,有条件的。
剧中讲到那几个有人类意识的合成人拥有的意识是一组程序编码。
我对编程了解不多,但是人类的情感和性格千变万化,又受到遗传,民俗,宗教,成长经历的影响,是要多么强大的代码才能模拟如此强大和无边无际的情况和变化。
我一直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的。
灵魂是一种不可知物质,也许是电磁电波,也许就是一种能量。
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解体。
脱离躯体后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与我们存在于另外一个维度里。
所以我猜想真正有意识的机器人应该是躯体以及这种电磁能量的结合,而不是什么代码。
然而这里又有一个局限,因为人类的意识和情感是随着外部躯体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一生下来就有血脉相承的家庭,长大的经历和时代的烙印深深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
而这些,是出于无社会联系性和始终躯体静态的机器人无法获得的,除非每个机器人都复制一个真正人类的意识。
LEO的BUG比较多,半人半机器。
以现在人的思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如何让血肉之躯与机器共存,且不说人体本身的免疫排异功能,肉体需要的营养以及正常的代谢如何实现。
如 果这一难题得以解决,我想人类应该不需要低端机器人为自己服务了,人类自身可以植入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然后每个人都像开挂了的一样生活。
总的来说,科技的最终发展还是归根到人性的选择上。
就像剧中的普通人类开始抗议合成人的存在,Mattie很悲观地对Laura说过,她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七年,而将那些医学知识传输给机器人的大脑只需要七分钟。
So,为什么还要努力。
Laura和那个Detective都曾感受到机器人对于自己家庭角色的取代。
人的价值感存在感以及努力上进的原因都丧失了。
人脑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聪明地分辨真的和假的,即时知道只是机器,剧中人还是不可避免地把他们当做人类对待。
其实今天我们已经这样了,观看电影电视剧给我们以精神享受,我们无法自拔地沉醉在剧情中跟着欢乐和悲伤,我们难道不知道那些都是演员吗,但我们还是相信,喜欢玩游戏的也许更加理解这一点。
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会让游戏变得身临其境。
于是未来世界里,机器人是真人还是假人还重要吗,我们存在的世界那些是真那些是假的界限还清晰吗,于是我们的法律,我们的道德的规则和界限是不是也会跟着变得模糊。
再来说说剧情,其实除去人工智能概念的植入,整部剧还是比较正常且略显老套的故事。
正派,反派泾渭分明又有略微的转变,温情的人类家庭,友谊和爱。
还有六个合成人的意识连接会发生改变的故事不得不让我想到集齐七龙珠就可以召唤神龙的故事。
LEO,略带痞气的颓废小帅哥,MIYA,善良温情的姐姐,Niska,超级金发养眼美女,火爆脾气好可爱好喜欢。
Mattie,莫名其妙的学霸。
剧情里就觉得Laura一家对合成人态度的转变有点突兀,没有太多的情感铺垫突然一下子就生死之交了。
Laura害死弟弟Tom的那个梗有点弱,不觉得是可以影响家庭感情的大事,也不足以构成信任合成人的根本因素。
除此之外,还好。
期待下一季。
有个周五晚上,朋友邀请去他们的教会小组参加活动。
我对基督教一无所知,那时候也不想有所知,因为完全没法理解他们究竟被什么洗了脑,都说自己是神的孩子;我更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处处感谢神:看到雨后出了个大彩虹,他们说那是神的光辉;遇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他们感谢神把对方带到自己身边;他们会由衷赞美神创造的一切,雨、水、植物、人类等等。
那次去了小组活动,抱着卧底心态一探究竟。
一群朋友围在饭桌周围,唠唠叨叨地说着爱、平安、喜乐,神指引他们去爱、去相信,神赋予他们力量,他们感谢世间的美好、感谢神的恩赐。
那天晚上的确刷新了我的认知,不管有没有God一说,他们通过所谓的God,不断在学习爱、练习爱,反反复复,彼此分享、鼓励,所谓姊妹兄弟就像《真实的人类》里,David Ulster创造的六个特殊“合成人”,他们有情感意识、懂得思考,就像一家人一样。
《真实的人类》是一部神剧。
在众多人工智能,或是探讨机器人与人类如何相处的话题下,想象或推理出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
不同于科幻电影的故事结局,这部《真实的人类》关注角度和iRobot很像:即机器人进化到最高级别之后,“他们”拥有比人类更聪明的大脑、更精准的决断、更敏捷的执行,甚至“他们”还更懂情感和爱,同样更擅长毁灭,人类那时要怎么办?
要怎么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领先了整个人类?
然而,这部剧把“合成人”当做一面镜子,从而让我们更理解人类的软肋、人类的盔甲。
在看完第一季的8集之后,几个问题想要分享梳理。
1.我们离不开合成人,就像今天离不开手机当合成人像今天的iphone手机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时,我们离不开它,正如我们今天离不开wi-fi、离不开手机一样。
合成人解放了人类的机械工作,不断升级的新程序可以满足人类的娱乐、生活甚至情感需求。
就像今天的移动互联,一部手机延伸了我们的身体器官,包括感官、手脚甚至大脑。
今天的移动互联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效率,但同样,阅读和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快、越来越碎片。
有时候觉得我们每个人被安装了相同的进化程序,属于人类的觉知、执行却在一点点退化。
合成人帮我们做好早餐、贴心地叫我们吃饭,就像小时候妈妈喊你过来吃饭一样的幸福。
合成人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她用自己超强的计算能力,可以告诉你此刻的健康情况、可以给你讲好玩的故事,甚至在你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救你一命。
愚蠢和柔弱的人类还没有进化得如此强大、稳定、有序。
我们可能会背叛彼此,会吵架、会有各种人性的软肋,但合成人执行的程序拥有更全面、更强大的人格。
被守护和被关爱的体验,便是一种最好的治愈,治愈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孤独。
2.AI是人性的放大当Maxi跪着向神祷告时,我哭了。
人性本是软弱,我们无力的时候会去求神拜佛,会向神祷告,以获得力量和新生。
无所不能的合成人,也要向神祷告,都是人性的产物啊。
机器人执行的程序,源代码来自人性-Humanity。
我们猜疑、贪婪、暴力、毁灭,但同时也向往美好,有爱、相信爱并且付出自己的爱给周围的人、给需要的人。
这一点,机器人和人类一样,甚至放大了两极能量。
所以,机器人里也会出现正派、反派,也有愚蠢而没有意识的机器人。
孤独的人类自己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上的机器人正在演示人类自己的生态系统、情感系统。
未来,有机器人犯罪,也一定有机器人伸张正义,就像人性正与恶的较量永远不会停歇。
David Ulster用一万七千多页的代码造出了不同特质的意识机器人,正如不同特质的人性。
Niska被造出来大概是厄斯特的充气娃娃,她的痛苦多所以杀气更多,主程序更阴郁。
就像我们昨天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一样,因和果的关系,在机器人身上就是数据,每一次的数据更新可能影响程序和功能。
3.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在想未来有一天,机器人真的比我们更强大、更懂爱、更有feeling时,单薄的人类怎么办?
层出不穷的相似题材电影都在讲述机器人的未来可能,好像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告诫人类的不小心。
机器的进化可以不断迭代,但是人拥有可以实现自己各种愿望的机器人之后,人类就不需要进化了?
和机器人赛跑,人类自身需要给力点,不要停在原地,这时候回看乔帮主的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像人类进化史一颗闪亮的钉子。
朋友说人类的材质由化学元素C\H\O构成,材质本不高级,可能会向高级的材料进化。
我能想象得就是半人半机的Leo David。
你看,我们现在除了身体器官之外,难道每天不是走在人机合成的大路上?
有这样一个科学家,古怪孤僻,游离于人世与自己的孤傲之间,他的名字叫做大卫.恩斯特;他有一颗受伤而脆弱的心:妻子因为缺乏关爱而堕湖自溺,儿子同时脑死;他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将儿子改造为半机器半人类;他因为不能融入人群,不能从人世间找到足够的关怀提供给他的儿子,同时又格外的藐视科学界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对他的研究施加的种种条条框框,于是他造出了五个经过特殊编程,“拥有感情”的机器人,幻想他们是自己宝贝儿子的“兄弟姐妹”;然后,在造出了几乎可以乱真,用来代替自己满怀一腔愧疚的妻子——碧翠丝,而终遭利奥.恩斯特——也就是自己的宝贝儿子拒绝接受的时候,他崩溃了,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将自己造出的为世人所不容的五个”怪胎“全部留给了自己年幼的儿子和漂泊的命运。
直到很久以后,流离失所中的利奥终于在一次疏忽中丢失了这四个机器人中的三个,故事从这里才正式开始........首先,我要说,我很开心的看到了《梅林传奇》里少年梅林的惊世回归。
但是,我所不开心的是,虽然从一个一心保护父亲遗产同时也是保护自己一直以来视为的“哥哥姐姐”安全的青年的角度考虑,这些由人造皮肤与电解液组合而成,却拥有“自由意志”的美丽机器人确实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可是从现实中各国高手与机器人棋类比赛中的轻松完败,剧中莉尼斯(那个天天想着机器人统治地球的金发妞)一探手掌便可以将人类的脖颈轻松拧断的情形来考虑,很难想象,剧中本来是最普普通通的一家五口,还有那个因为机器人才与妻子离异的警探,居然看不到这些“本性”纯良的机器人,具有的是一种何样大的破坏潜力,对人类造成的又是一种何等级别的生存威胁!
放在库房里的原子弹,只不过是一个胖乎乎的钢铁大圆筒而已,它并不是因为摆放时的平稳姿态引人生惧,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它选择聚变反应时所体现出的可怖能力;同样的,成为安妮塔,成为事事为主人着想,每天笑容可掬的家用机器人,并没有什么让人害怕的,而这个机器人一旦觉得人类成为了威胁,一旦利用自己的代码让千千万万的机器人都成为了拥有智慧,听自己号令的战士,然后再去向人类去寻找自己“一族”所应该拥有的”公平“,那么到了那个时候,请问这个笑容可掬的机器人还是不是如此的”我见犹怜“呢?
(从半个多世纪前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到施瓦辛格老大的《终结者》,人类在逐渐科技化、先进化的路上,担忧的就是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从近来机器人在各棋牌桌上的“小试牛刀”的情况来看,这个担忧不无道理)为什么要害怕机器人?
因为除了头脑,机器人拥有着太多人类所不具备的优势。
机器人不会老,只要过上几年或者几十年,把老旧的部件加以更换,则理论上机器人就可以实现人类从秦始皇开始,追寻了两千多年却始终求不得的“永生”;机器人拥有比人类更有力的四肢,拥有着比人类更敏锐的反应,它们可以拥有现在人类通过机器可以实现到的一切最高精尖的能力,而人类与他们相比,则是远远不及的(想一想吧,最快的汽车已经可以达到超音速的运动速度,最强大的压力机可以在一周的时间内制造出自然界需要亿万年才能制造出的钻石,应用到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各类机器正在为我们创造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切,而这一切,只要稍加改造,你的机器人都可以拥有)。
除了头脑,人类相比于机器还具有什么优势呢(甚至就连繁衍,人类还得需要怀胎十月,生产之后小孩还得需要至少十余年才能真正投入社会,而机器呢?
二战时候苏联T34坦克的日产量是300量/天,而且上午下了生产线,下午就可以上战场去作战了)?
如果机器真的想要造反,则人类在其面前将无任何还手之地。
而你如果给了一个个体自由的意志,他又怎么可能不会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合理生存地位呢?
至少,人类就是这样的(现在,就算是老板的工资给的低了点,整个行业的工人还都会不依不饶的,要么罢工要么罢市,直到实现提薪所求才会罢休,这种事情在国外是屡见不鲜的)。
是的,安妮塔是温婉的,一直对利奥不离不弃的马克思也是追求祥和的,但是,仅仅四个机器人,便已经有了一个莉尼斯天天想着报复人类,唯恐天下不乱了,如果人人都如剧中妇人之仁的那一家人一样都施以这些“智慧”机器人以怜悯,甚至可能再帮他们多造出几个“同伴”,那么离像莉尼斯这样的“野心家”掀起一场真正的暴乱,还能有多远呢?
所以,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机器人看作是“人”呢,就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某个脑残科学家用编码所“模拟”出来的智慧?
而且还要去考虑它们的幸福与安危?
这与去关怀一个自出产伊始便注定被人踢来踢去的足球,去体会它们的苦与乐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某个科学家赋予了足球、篮球说话的能力,它们就可以被看作是人了?
或者我应该这么问,如果将安妮塔的核心控件放入到一个足球里,那么那内心有缺陷的一家人还会不会一口一个“安危”、一口一个“幸福”的去为足球考虑呢?
固然,此剧提出的,是一个较为深层的哲学问题,是一个伦理问题。
这就如现今世界上频繁争论的是否应该允许同性恋结婚,是否应该给与变性人合法性别认定以及克隆人是否合法等问题一样。
是否应该给一个外表酷似人类,却是由胶皮、钢铁制造的同时拥有编程模拟出的“思考能力”的机械制品以人权,似乎也属于此一范畴。
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以其后果去断定其所应归类的属性(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见,这本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因为我上述所提出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有智慧的、追求和平的机器人的确可以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但是他们又确实存在着一旦翻脸,便可以造成极大破坏的“潜力”;这就像上面提过的原子弹一样,不爆炸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个大玩具,但是一旦处于特定环境下或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呢.....所以不论你如何去论述其外表的柔善、和谐,原子弹都不可能被放到“安全品”中与其它物品混为一谈。
其实,在故事所勾画的背景中,老恩斯特根本只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考虑,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科学家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道德观、人生观的异类;而利奥.恩斯特也只不过是一味自顾自的,只想保住他那个由他怪诞父亲所营造出的颇具变态意味的“family”。
从一个“小家”看,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而从人类这个“大家”来看,恐怕他们就只能是尽自私自利之能事了。
老恩斯特想要的是自己失去的妻子,想要的是挽救儿子的性命,想要的是“无中生有”的给自己的儿子一个拥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其实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但是他选择的方法并不是再去结识一个配偶,或者去领养几个孩子,而是离经叛道的,一意孤行的为天下之大不违,用明显会给世界带来极大危害的技术来实现他这个不愿接触社会的怪胎心中的梦想(我们可以想想那个妻子去世的曾经和恩斯特合作过的老人和执行抓捕行动的那个老博士,他们同为第一代人造人科研团队的两个元老,为什么最后却与恩斯特分道扬镳——因为科学界不接受这种拿人类未来冒险的科研突破)。
其实,这也害了他的儿子。
拜他极端天才,又极端孤僻的老爹所赐,利奥从小就不知人事为何物,也不知道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是什么样的感觉。
那种由他父亲编辑出的代码制造出的“机器人”所给予他的“关爱”所意味着的,似乎就是“家庭”的感觉。
而老恩斯特为了能够不受人世道义的干扰,为了能够创造出这一群“智慧”机器人,任性的离群索居,最后又再一次因为自己失败的“创造”——即模拟利奥母亲模样造出的最后一个智慧机器人——碧翠丝而任性的抛弃一切,饮弹自杀,这个老头子是任性而自由的生活了一辈子,可是他所造成的所有结果,却全都报应在了当时还年少的他的宝贝儿子——利奥身上。
本来,父亲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对人造人拥有巨大的贡献,利奥完全可以凭借这一本钱轻松地受到最为良好的教育,毕业之后可以进入最为顶尖的研究机构展开他自己辉煌的人生旅程。
(至于他自己是半人造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的问题,如果碧翠丝都能够隐藏自己人造人的身份那么久,还能混入警察部队步步高升,那么利奥如果想要隐藏自己一半是机器的事实又能有多难呢,毕竟他流的是血,碧翠丝流的可是蓝色的电解液)但是没有接受过任何社会教育的利奥,没有文凭,没有社会经验,他那个只顾自己的老爸为了这几个“拥有智慧”的人造人,估计也用尽了自己手中仅存的经费,老头死后,利奥基本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所有的只不过是这四个相依为命却永不能见天日的“兄弟姐妹”。
为什么利奥对齐集这四个“兄弟姐妹”的目的如此痴迷,如此魂牵梦绕,这不仅仅是这几个人造人是陪着利奥从小长大的亦亲亦友的伙伴,更是因为如果利奥失去了它们,那么他就只不过是街边的行乞乞丐,一个无根无叶的无业游民,只有这四个所谓需要他“保护”的人造人在身边,利奥才能说服自己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自己还有生存的意义(其实究竟是这四个人造人在保护利奥,还是利奥在保护他们,我想答案一目了然)。
所以,你说利奥纵观全剧都未改的邋遢装扮,那游离于人界边缘且朝不保夕的苦难生活,是利奥的不知自爱,是命运的巧手捉弄,还是老恩斯特的癫狂自私所致呢?
相比起老恩斯特怪异,剧中那看起来平凡,且身为主角的一家五口,也一点不遑多让。
妻子因为丈夫与家用机器人嘿咻了一次便当做是有了小三般反目成仇;刚刚还在那里吵着嚷着要让丈夫退货之后几乎是转瞬间便对这个出场已经14年的人造人顿生怜悯,结果反而变成了丈夫都叫来了厂家的人,反而是妻子拉着不让退回安妮塔;明明知道包括利奥在内的五个个体(四个人造人+一个人,合在一起只能称作是五个个体)可以说是正在在逃的“嫌犯”,却突然母爱发作愿意把一家子的安危搭上也要施以援手,然后在看到了电视上莉尼斯杀人伤人的报告后又立刻“幡然醒悟”,巴不得的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境”;最后一幕再次上演了令人咋舌的惊世骇俗,妻子居然要挟国家执法机构也要让利奥一行人逃出生天(连警察部门都无权过问的案件可以算得上是国家正经执法机构的命令了吧),然后最不可思议的是要挟了国家执法部门的这一家子,在利奥他们逃跑后居然就这么大摇大摆又回来过上了安稳祥和的小日子?
那些执法机关难道都是吃屎的吗?!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嘛!
如果人造人只是用来服务家务的,为什么还要从上到“下”全部仿真?
还要有什么“成人选项”?
如果使用了一下机器的“成人选项”就要被判定为对婚姻不忠,那么自己到厕所里去解决一下岂不是要千刀万剐?
这样的道德要求未免也太高了点吧。
一个机器有了人性是好事吗?
一个机器出场了14年,不但当成新货卖给顾客,还会做出别的机器所不能做出的反应,这难道不让人毛骨悚然吗?
如果就是夫妻两个,探究欲也强,这也不失为一个生活的乐趣。
可是家里上有刚到青春期,叛逆不守规矩的大女儿,小有稚气未脱,还在玩家家酒的小娃娃,中间还有一个明显对人造人有非分之想,不大不小的傻儿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放着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做出什么来,且不知根不至底,拥有钢铁骨架的人造人,难道不让人觉得后怕吗?
尤其在知道了利奥等五个人,是国家搜捕的通缉要犯的时候,就只知道一味地同情、怜悯,就不想想,他们吃饱了撑的就成了国家的通缉犯?
国家也是没有来由的就给他们定罪?
最关键的是,如果让国家执法机构知道了你们家窝藏要犯,那么你还指望以后能有太平的日子吗?
他利奥一个怪胎和四个人造人的安危是安危,你们一家子的安危就不是安危了吗?
这难道不是拿脚后跟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吗??!!
其实最后这一点才是最岂有此理的。
机器人是人类的产物,也正因为如此机器人天生就具有为人类服务(不要用“奴役”,奴役是对人类使用的词汇)的特质。
要求给机器人以智能,要求给与这些智能机器与人类等同的“人权”,这无异于是放任一个比人类还要强大的种族做大做强,而且一旦它们强大起来,将没有任何缰绳能够束缚的住它们奴役人类、奴役世界的野心与步伐,人类完全没有可能,更加没有必要制造出一个用来侍奉的“主人”,如果这样做,就只是在“作茧自缚”,就是毁掉了人类奋斗了数千年才赢得的自然界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个可笑的命题。
剧中塑造了一批不惧艰险,不惧压力,将机器之心比作己心的明显善心用错了地方的激进人士,同样也塑造出了莉尼斯、还有最后代码被修改了的黑人机器小伙那样的不惜以伤害人类,甚至是创造军队也要报复人世,谋得自由的,虽然极端,但在拥有了自由意识的情况下想来也一点都不奇怪的反派机器人。
这些追求和平的,掀起战争的机器人们是人们在施瓦辛格老大塑造出《终结者》后又一次对机器人与人类共存于同一片天空下将会发生什么,再一次的深刻思考,我们当然要看到其所体现出的科技与智慧的光辉,但同时更加应该警醒的是机器人一旦走入人类发展的逆向车道(如果真给予千百个机器人智慧,那么走入逆向车道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时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巨大隐患,希望在这个全民技术的高速发展时代,能够给陶冶在先进科技的栉风沐雨中的人们以一瓢冷水,重新思考一下科学可能制造出来的巨大重茧,有朝一日会不会罩到我们自己头上。
今天周末哪里都没去,就看这个了,很累啊。。。
感觉这部片子像是《机械姬》的后续遐想,人类在未来真正创造出人工智能的东西,可以通过图灵测试,有情感,有所谓的自我意识,有人的防御机制(说谎)、有压抑,还有信仰。
说实在如果人工智能能到这种地步,要和他们相处,个人还是很难接受的,即使他爱我们,我要爱他,或许也会有点隔阂,可能是自己有点直男炎的问题吧,我还是觉得他们像一个物件,总之是个人感受,如果科技真正到了那一步,可能我个人的观念还是会改变吧。
说说剧里面人物的性格,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之前那个做妓女的Niska,长相性感漂亮,充满冷艳气质。
一开始我倒是不喜欢她,在妓院杀人之后满脸都是仇恨,在搏斗场大开杀戒,只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不过也很好理解,只是被奴役了太久,而且她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向往自由的“人”,遇到博士之后,似乎找到了像父亲一样的角色的人一样,特别是在博士因为救自己丧命的时候,这让她意识到杀人是会让自己自发产生内疚的,而不是所谓的应不应该产生内疚,这也让她产生了爱的感觉。
那个利奥,真是一个情绪化的家伙,又高智商也有高情商嘛,比如在他说他知道那个女警Karen是多么伟大的时候,他说她兼具了他们几个人所有的特质,可见利奥也是个很感性的人。
还有米娅,充满着母性关怀,在中国绝对是一个见妻良母,顾家、爱孩子,对别人的情感体察入微,因为米娅的开导,洛拉对于那个汤姆的多年的情结也解开了。
还有那个有爱的黑人,利奥把他当作兄弟,因为他那么理解别人,信任别人,而且要求利奥也要信任别人。
我觉得他是能理解死亡的合成人,比如他看到街上一个人去世,上面有一个卡片,那里写着,上帝保佑你,他似乎明白,自己需要某种信仰让自己活下去。
再比如,在跳下桥的时候,他面带微笑说着,至少我还活过,而不是存在过。
人性的光辉闪耀啊。
最有意思的算是那个女警合成人了,她太完美了,在人类世界里生活了那么久却不被发现,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伪装。
就像利奥所说,她拥有米娅的爱心,尼斯卡的忧郁,弗拉德的坚强。
因为在人类世界中她始终融入不了而且没办法让人类理解,她本来是非常想自杀的,可是设定的程序却不让她行为那么做,可见是非常痛苦的。
还好最后结局,大家团聚,让她释怀。。。
其他合成人就不想写了,再写写人类吧洛拉,很喜欢这个演员的表演,敏感,猜疑,心中却充满了对家人的爱,只是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就像隐瞒了那么多年的汤姆大的那件事情一样。
很少写东西,不会写了,下次再补。。。。
一直很喜欢关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的影视剧。
之前看过知乎大V“谢熊猫君”翻译的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人工智能时代必将来临,大家总会觉得很遥远,但是事实上,科技发展的曲线却不是永远保持在同一个倾斜度。
未来会存在一个奇点,科技发展的曲线倾斜度k会近乎垂直,然而,这个奇点什么时候来临却是现在不可预测的。
人工智能来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可操控的么?
会给人类带来威胁么?
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等等一系列问题,该剧就展示了一些。
智能机器人完爆人类是分分钟的事——更快的计算速度,更完备的知识,更客观不会遗忘的记忆。
如此强大的AI机器人会甘心只当人类的附属品么?
世上的战争多是弱肉强食,自然法则,如果人工智能实现了,AI机器人真的不会和人类作对想要统治地球么?
退一万步说,如果AI机器人可以和人类和平相处。
像女儿玛蒂说的那样“我学七年,可智能机器人只需要七秒钟,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价值”——机器人的强大也会剥夺人的价值感。
AI机器人抢了更多的工作,失业率也必然会上升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AI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附属品?
或是家人、朋友?
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可是向来都不是全部考虑好科技才发展的,都是科技推动时代的发展,人们再去适应这个时代。
未来会怎样呢?
令人期待。
ps.不得不说这部英美剧片头曲和配乐太合适了,智能人开关机的声音,休眠时的配音都赞。
这是一部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黑色剧集。
高科技为人类提供了快捷舒适的生活,使人类从繁冗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却也在处处束缚着人类。
剧展现了人类曾经憧憬的未来生活,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人工智能的隐患所在。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也许这些细思极恐的危机很快就会出现。
🤡 《真实的人类》是把电视剧拍成了议论文,讨论了智能机器人带来的一连串复杂效应。
在看完全剧之后有的观众支持制造合成人,也有人提出反对,而该剧拍摄的意义就在于在告诉观众拥抱新技术的时候,也需要对它们带来的副产品保持警惕,一时的兴奋事后被证明往往欠缺考虑。
🤡 当拥有意识的合成人犯了错后希望能拥有和人类一样接受法律裁判的权利时,当对生活、至亲、爱人绝望选择像合成人一样无感官无感情地僵尸般机械活着时,当合成人避开人类管控下发文件裁员时,当人类推开上前帮忙的合成人反问你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时……真实的人类,何为真实?
🤡
这部剧的内容感觉还是很俗套,类似的题材拍过太多了,似乎很那再拍出新鲜感。
看完机械姬再看这个就没感觉了呢。。
我到现在看到了第六集,故事围绕着人类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具有人类情感的机器人展开。
面对这种具有情感的机器人,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家人态度的转变,妈妈从一开始的怀疑,担忧转变成了信任,帮助。
而爸爸一开始享受了机器人带来的便捷,到后来却把这些人出卖了,其实我觉得爸爸的转变并不是很合理,他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难道不应该先和家人沟通一下再报警吗?
本来家庭矛盾就已经很严重了,然后又不顾自己之前的许诺,很难想象他老婆知道了会怎样(下一集就知道了)。
还有很多人得知了这种机器人的存在后的反应,其实基本就可以分为上述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保护,一种是消灭,一种是相信即便机器人具备了人类的意识也可以和人类很好的相处,不会将人类赶尽杀绝。
另一种就是很彻底悲观主义者,他们大多是得知金发美女机器人(大爱啊)的所作所为后才产生了这种想法。
剧中虽然是以表现人类的态度为主,但是还是简单的将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信任人类,愿意合作(我们的中分女王),还有一种就是暴力的,杀戮的态度(金发美女,大爱+1)。
我感觉后续的剧情机器人还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化,金发美女应该会继续受到癫痫科学家的感化逐渐变成好机器人。
总结一下,这部剧其实就是四个势力的恩怨情仇,人类主战派,人类主和派,机器人主战派,机器人主和派。
剧终的时候肯定有一派会得到彻底的胜利,毫无疑问就是人类主和派。
摘录其中感受颇深的一段对话:人: 大卫把你设计得能感觉到疼痛吗?合成人: 要获得真正的意识必须经历痛苦...或者欢愉。
人: 你害怕疼痛嘛?
合成人: 我尽量避免疼痛。
人: 那么死亡呢?
死亡也是一种痛苦。
合成人: 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
人: 你错了。
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不是这种的活着,只是一种存在。
看到这段对话,想到了:疼痛、恐惧、开心这些感情对生物体有什么用?
会让生物体积累经验,深刻地记忆住什么情况需要避免、什么情况值得深入探索。
如果机器人有了这些意识和感情,同时又能互相交流经验,那么他们神经网络般的大脑也说不定会进化成比人类更厉害的智能。
恩,看来机器学习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其实11月就看完了,一直忙着没功夫做记录。
果然开学后生活不再自由…… 来看这部片子的缘起是,老师在课程上提及奇点和人工智能问题。
看下来觉得当然还是比国内版要精细很多,逻辑和剧情上也更为合理。
一旦突破奇点,就涉及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基本的在于AI 不会再忍受被工具化,而是要争取同等于人的方方面面。
再就是AI 的意识和情感本身,也有一个被学习和获取的过程,当然这一点在后面两季更为突出。
还有就是半机半人的问题,伦理上怎么说?
是否可以为了拯救人而把AI部件移植来用?
以及人和AI发生性行为,如何界定?
是类似于玩玩具充气娃娃,还是类似于出轨第三方?
此外还有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在于,关于生死的思考———不怕死就没真正活过,就只是生存和存在。
这一生死哲学不仅仅适用机器人吧?
也适用于人类本身吧?
追剧看弹幕,弹幕看社会道德三观尺度。
深刻感受到,男女何止有别,男人从思维到意识,从道德到行为,都和女性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
社会存在的歧视,本质来说就是,歧视群体与被歧视群体的一个对立关系。
真实人类里,机器人说只要创造更多像我们一样,有意识的机器人,人类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存在。
而抛开机器人,在性别比例上 ,只有女性只有弱势群体,能够在质量和数量上达到了优势 ,才能拿到话语权,才能让对立的一方,承认存在性与合理性。
剧中一对夫妻,妻子半身不遂,有外形是年轻男人的机器人照顾,评论里一直在刷,妻子给丈夫戴绿帽;而另一对夫妇,丈夫怀疑妻子出轨(只是怀疑 没有证据 )就和他们家机器人保姆have sex ,丈夫还说这又没什么她只是机器人 ,评论里开始刷机器人只是Sex doll ,这又没什么 。
妻子无法接受,因为这个女性机器人是家里的保姆,照顾家里也照顾孩子。
平等地讨厌每一个男性,从教育到发育,从想法到行为,双重的标准,把两个性别放置在不同的规则里。
当两对夫妻因此吵架,前者问题在于丈夫完全忽视了因事故半身不遂的妻子的生活行动情绪情感问题 ,有沟通没有情绪反馈甚至在家里暴怒发疯,弹幕:这女的怎么这么不知足……在妻子提出分居之后,丈夫决定停止支付机器人的费用,弹幕:这女的就是给男的戴绿帽了;这女的怎么不自己赚钱支付。
婚姻本质上是合作,而一些思想的灌输却让这场人生的合作十分不公平,甚至从一开始打起算盘的时候,就把妻子母亲奶奶外婆一系列身份,自动进行了“贬值”,比同工不同薪要更过分更理直气壮也更明目张胆。
把机器人Al设计成人的外形,本质上来说,一是在迎合人的欲望,二又是对人性的考验,Sex toys 到Sex dolls 再到Sex Al,不过是人Sexual desire的无限放大,从假的到真的,就是嫖娼猥亵强奸了。
Sex and desire is not a big deal, but out of control is.把邪恶称为欲望失控,把愤怒暴力攻击称为情绪失控,然后责怪外界让失控的自己摧毁失控的生活。
人的恐惧本质也来源于失控与未知,而科技进步是探索未知更是探索恐惧。
看到后面感觉不像是英剧的水平
没想象中那么好,略失望
五人合体那段真是猜到了!然后就是偷走硬盘的妹纸开启西部世界的故事吗(๑´∀`๑)
人类需要什么级别的愚蠢自大才会认为所有智能都该是人形态并把高级工具做成和人真假难辨啊,很多工作明明不需要人的形体好吗。近年机器人伦理剧的哲学思辨比上世纪还倒退了不少。一季弃。
冲突表面化,设置刻意,情节俗套
在前几集讨论Mia和一家人之间关系的时候节奏和剧情都非常顺畅,后来一开始多条线开展就把持不住了。最后几集把代码visualize成那个熊样简直看得肉疼,最后几集镜头切换和逻辑简直崩了,有一种过年前大家赶着收工的仓促和粗糙感。AI命题Mia和Niska线四星,后半部分引入的半调子科学家和警署部分呵呵呵
2016年10月15日18:19:32,剧情有点弱,但是想法很不错
人类创造了有意识的机器人会怎样?这部剧做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讨论。结尾减星。
不知道百度谷歌他们会不会把机器人造成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地步
前半段颇有黑镜高科技感,后半段落入集齐葫芦娃对抗蛇精的俗套…Gemma chan不错…等待第二季…
题材是蛮好的 但是拍得有点言情向了 机器人也演得不像机器人 几个妹子颜值挺高 就这样…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软科幻软成婆媳剧了,不如像黑镜拍成小品。
看着太累了,基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1、说不出哪儿出彩的好看,大概动情才真动人吧。2、AI祈祷那一幕太绝妙
太狗血了,像看婆媳剧
如何用一个科幻片来告诉90后去珍重家庭,请看《真实的人类》。
3集弃,比瑞典原版差太多太多了。剧本、表演都不对劲。
一般般,看不下去,女机器人让人很害怕,不忍直视。剧情也不够紧张刺激,不知道想讲什么
切入点实在无趣,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