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
El Conde,Le Comte,吸血伯爵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杰米·瓦德尔,格洛利亚·蒙奇梅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葆拉·卢辛格,斯特拉·古奈特,卡塔琳娜·古埃拉,安帕罗·诺格拉,安东尼娅·塞赫尔斯,马尔西亚·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语言:西班牙语,英语,法语年份:2023
简介:《伯爵》是一部黑色喜剧/恐怖片,以智利近代历史为灵感,构想了一个平行宇宙。影片将世界法西斯主义的象征奥古斯图·皮诺切特描绘成一个吸血鬼,住在非洲大陆寒冷南端的一座废墟宅邸里,依靠对邪恶的欲望来维持生存。活了二百五十年后,皮诺切特决定不再吸血,放弃永生的特权。他再也无法忍受世人称他为小偷。尽管他的家庭令人失望且热衷..详细 >
是我喜欢的那种“黑色”。
无聊
拉雷恩这样的导演非常适合网飞和威尼斯,标准的大数据行活电影。
哈哈,每天都能看到新的老年段子
冬儿比电影
有点无聊
拉雷恩“皮诺切特”三部曲的新晋姊妹,看似是卸下了历史重担后的“粉墨”登场,实际却显得很是卖弄且不够轻盈,一方面认为文本大可不必如此浅显的与历史人物做强关联,若单以“嗜血伯爵”为形象符号贯穿历史与全片,这场围绕瓜分“伯爵”遗产的血腥闹剧或许在激发观众对时代联想的同时,更能凸显讽刺力道;而另一方面,旁白身份即最后“伯爵之母”的亮相,戏剧效果之精彩又必然依托于剧本对历史人物的直接强关联,或许前后两种方式怎么结合一下,会得到一个更具观赏趣味,又充满魔幻现实色彩的黑色政治喜剧
本以为是讲皮诺切特的,没想到真就是讲吸血鬼的。那些所谓的形象互文,掩盖不了文本的羸弱。视角散漫,几乎没有一场完整的戏,讽刺全靠造型,而精彩的台词,一个预告片就剪完了。若文本的重心放在一个窃贼般的父权养出一群贪欲的孩子,这倒是有戏可图,而它终究只落为结尾的造型,空洞的表述,那么它就不成故事,重要的不是结果,重要的是呈现它的方式。撒切尔的出场属实难绷,但逻辑匮乏终究成就不了意淫,这很像简中听床师,他们无趣的原因不在于真相与否,而是忽略了重要的事:重要的不是嘲弄皮罗切特,而是回忆阿连德;重要的不是任人宰割的历史雕塑,而是遗失在政治话语中的人道辉光。
拍的跟真的似的😂
黑色幽默真的不是我的菜 修女和家族成员对谈那段最精彩 观感远不如导演前几部
用吸血鬼来讽刺独裁者的脑洞是挺好的,但历史与土地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比较割裂。拍的也比较具有类型化色彩。有意思,但力度不够。
就因为在南美并且根植于真实历史,就突然自带了魔幻主义的文学buff也是令人费解哈哈哈哈。以至于扭曲传统吸血鬼的设定也能照单全收。从皮诺切特到修女堕落再到铁娘子,诶这种恶搞居然合理化起来了!修女被转化后的那场天空之舞拍得太美,今年恐影名镜头可以记上一笔。有种“上帝是规训,恶魔才是自由”的崩坏快乐。
如果它們從來都一直是吸血鬼呢?
【2.5】温吞的讽刺,尽管从不吝啬血浆,却几乎没有任何刺透人物的时刻。拉雷恩更好的作品应是那两部镌刻女性之作,虽然他显然更钟情于智利历史。
空洞、呆板且缺乏想象力,仅靠一来一回的枯燥对话又能指望制造出什么趣味呢?
导演掌机
不得不说,近些年的欧洲三大全是形式创新,以人类文明为叙事内容的创作似乎已经走到尽头…
无法赞同这种隐喻来隐喻去不提前read up, especially read up on some historical political stuff就无法得到导演的高深设计的东西 外加看的生理不适
飞升的吸血鬼圣母俯瞰尘世,一如皮带帅在直升机上俯瞰自己奋斗和折磨的祖国
我看过最像百年孤独的吸血鬼片,一部纯正的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荒诞但又那么合情合理,如电影所说最令人恶心的血是南美工人阶级的血。如果皮诺切特是个活了250年的吸血鬼(物理意义),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坚定的路易十六拥护者,军国主义支持者,保皇党人,参加了反对法国大革命的特别军事行动,为镇压苏俄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优秀白军将领,最后成为南美智利的考迪罗的独夫民贼,反对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终极老保。晚年的他,因为人民和儿女的咒骂,逐渐陷入存在主义危机,一心求死的吸血鬼,同时又面临着权力交接的痛苦囧境。在荒诞与新古典主义的严肃构图当中,在逆天的设定与严肃的叙事面前,我只能说快把韦斯·安德森和大卫芬奇扔下直升机吧,毕竟在今年牛鬼蛇神的威尼斯电影节里,这部电影真的是唯一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