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dano说他小时候很难搞到那样一本杂志。
开玩笑,我小时候连那种都没有好吗!
我记忆中最早大概是对着本挂历撸,根本都还不是泳装挂历。
泳装美女大概率厂里发挂历的时候被单身或者小夫妻挑去了,有小孩的家庭应该是不会拿的。
我家那本是当时的名模,穿得不少。
我记得那张海上名模姚佩芳穿了件无袖上装,一侧内衣肩带滑落到了大臂,就这样,我对着她撸到下一年换挂历。
为什么我会记得这么清楚?
佩芳这名字在那会儿上海纺织女工常用名排名相当靠前,除了各种娣。
到底有多靠前呢?
就说我认识的,比如我妈。
有次我妈晚上接到个电话,拎起来喂了下对方就说“佩芳阿姐”,两人聊了小半个钟头才发现是打错电话。
据我爸说后来那位阿妹还来过电话道歉,不止一次,一次不止半个钟头。
大概有人会问就没有别的幻想对象吗?
有,傅艺伟,演苏妲己那位。
但封神榜播完就算,可姚佩芳天天在。
不过女同学那是真不存在,我估计4年初中我应该没有见过任何一位女同学的大腿,那会儿没有超短裙,没有热裤。
倒是记得有次下大雨,前桌女生被打湿了后背,显出了内衣带子,着实让我激动了半天。
又是内衣,我就这么点出息。
还有一回跟我妈同事的女儿一块儿溜冰,需要穿溜冰鞋那种,就在西郊公园那个有波浪的溜冰场。
她比我大几岁,估计是高中了。
那是第一回见,真好看啊,长大后我特意求证过,还是好看。
我不太会溜,她妈让她带着我,牵上手的那下,我真是能听见自己心跳声。
就跟刘小东说他第一次碰喻红的手“那个润啊”好,电影播完了,我一开始想说啥来着?
问题:1. 片头他在哪?
他是如何到这个岛上的?
2. 一共过了多少天?
发展:1. 留难孤岛,寻求自尽2. 飘来尸体,脱离孤岛3. Manny说话,还会唱歌(不记得记忆中的东西->可能是Hank自我臆想)4. Manny开始问问题。
(人们会丢弃破旧的,空闲的,无用的东西,会埋葬死人。
)5. Hank想回到人类社会,回归幸福(两人第一次出现争吵)6. 谈论masterbation和weird。
7. 公交上模拟偶遇8. 发现Manny的诸多特技9. Hank爱上Manny10. 水中亲吻,回到岸边11. 谈论父亲,两人都不善言辞12. 谈论放屁(不可在人前放屁,不自由,还不如现在的自由)13. 看见汽车,有信号,看到Sarah的ins,看到父亲的贺卡14. Manny脑中闪过很多thoughts,两人分裂又复合15. Manny背Hank回到人类社会,为Sarah大打出手。
(Hank内心极度矛盾)16. Hank夺回尸体,众人发现两人的生存足迹,最后回到海边17. Manny回归大海。
我想Manny一直都是一句死尸,最初利用放屁逃离岛屿让Hank心中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其后的种种“神迹”都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更准确而言是另一个他做的而他的本体不自知)。
仅仅有生的希望是不能够回去的,他是因为离群索居而离开社会,要想再次回归社会还需要改变自己内心的世界观,换一种态度去生活。
有着特异功能的Manny就充当的Hank的人生导师,让他重新思考爱情(对Sarah)、亲情(对父母亲)、对陌生人(如何相处)、对社会(各种社会禁忌)、对性(女人和自慰)。
思考过程中也会自我矛盾,无所适从。
片尾Hank一方面想见Sarah,一方面又限于尴尬而抗拒。
所以两个人大打出手,也就是Hank自己内心无比纠结。
所谓万事万物在矛盾中发展,情况也是一步一步好转。
Hank由之前的厌世和自卑(上吊自杀),变得开始喜欢自己(亲吻Manny),想象着属于自己的美好(鼓起勇气和Sarah表真心)。
所以一开始Hank背着Manny,最后改成了Manny背着Hank,这就是心里两个小人在不断博弈的外在表现。
“I just wanted to give you all the thingsin life that everyone else gets to haveand all the things I thoughtI didn't deserve to have till I met you.And they might laugh at us.They might call us names,and they might think we're weird,but it doesn't matter what they think.Just please...don't die.”这是Hank终于想明白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就是这一辈子,只为自己好好活。
Manny在教会Hank后,乘屁远离人类社会,不留一丝云彩。
Hank笑了,他爹笑了,小女孩笑了,我也笑了。
彩蛋:所以不要以为辞职工作去旅行人生就有多大变化。
只要自己的三观不更新,回归生活后一切照旧。
而一般人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内化出Manny般的救世主,所以就要看看书呀,听听别人的理解呀来自我修正。
这条路注定走得艰辛,祝你我好运。
对这片的期待完全出于对达诺的偏爱爱放屁、当武器、可供水、能伐木、还有小弟弟指南针,被“伏地魔干掉的哈利波特”摇身一变成了一具酷似瑞士军刀般的多功能尸体(对,你没有看错,就是一个逐渐活泛的死咖),一个没法在现实里找到满足和幸福的潦倒男孩沉溺进自己的臆想世界,一起开启了一段异想天开的消解孤独、直面自我和寻求安慰的精神之旅,这可能是近年来看过最吊诡和离奇的电影,实话说下辈子我都未必能想出这么个怪咖故事来。
不得不佩服在影坛初出茅庐但在MV界已混得风生水起的丹尼尔·施纳特和丹·关的神构思,这部两人联手自编自导的处女作挺吸睛,但显现在看似有料主题下的瑕疵也不少,明智的选角占了最大优势,身为保罗·达诺粉,圣丹斯就开始翘首以盼,不过实话说看完后的整体感受与一开始的期许还是有些落差,总觉得有些荒唐得太过刻意和空泛,包括占有不少篇幅的恶趣味成分,可能是年纪大了,已经吃不消这种治愈系文艺腔调浓厚为了荒诞而荒诞的独立电影。
一部神作《血色将至》足以让人对保罗·达诺刮目相看,在早已登峰造极的刘易斯面前毫不逊色,两人火花四溅,从此记住了这个看似羸弱神经质的实力派演员,并对其前途一万个看好,到了这片,多亏了他和“哈利波特” 的卖力演绎,填充了整部电影的质量,为薄弱的剧情加油充电,一个继续在挑战另类怪异角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努力卸下观众多年以来的固定印象,重塑形象,可以说通过这片都做到了。
达诺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配乐挺赞,有股子原生态的纯净和真挚感,时而空灵、时而诡异、时而悲怆、时而怪奇,营造出了一种脱离现实的鬼魅情境和独特氛围,听着原声,闭上眼,很放松,有遐想的空间,加分不少。
可能大部分人在长年累月中被千篇一律的烂片狂轰滥炸下,突然看到这样一部有着新颖特别故事内容的电影感到很惊奇,加上从中还能收获到一些有营养的生活共鸣,颇有好感。
不过这片还是没能突破我的预期值,汉克和尸体自娱自乐互生好感的片段,看似梦幻美好的镜头感就像是“关爱精神病患者”的优质宣传片,透过一个有些深度的主题和出奇制胜的想法来掩盖住故事的无聊+无语的空洞编排,除了两人鲜明的内在个性和外在特征外,看完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基本为零,从头到尾没有特别触动我的地方,即便是最后打动了不少人的“放屁离去”和获得认可→汉克的重拾信心,只能说对这类换水不换鸡的暖汤已经产生抗体,无力吸收了。
尸体是达诺扮演的汉克捏造或想象出来的另一个“我”,是看完后脑袋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外表看似一个一无是处就像一滩毫无价值的恶臭烂泥(别人对其的印象),实际也有着自身的价值,从前半段的荒野求生的帮助中即可看出,你瞧(刷三观)…放屁、呕吐…看似令人嫌恶的反应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在被汉克灌输的个人经历、自我理念和内心需求中,尸体无需顾及他人的看法和眼光,犹如一张白纸般大胆的表达想法、行为和爱意,就像怯弱痛苦的汉克不断压抑和奢求的另一面,只能透过尸体以具象化的形式找到自我慰藉和拯救的途径,延续活下去的动力。
逐渐摆脱“哈利波特”光环和噩梦的丹尼尔人活着总希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怀,会本能的对陪伴和爱有所需求,说白了就是怕孤独,片中汉克和尸体结伴同行,汉克男扮女装伪装成喜欢的女孩,将自己的经历和意识植入尸体脑海中,其实转换一下,对号入座,也就是汉克成了尸体,而汉克成了喜欢女孩,以一种巧妙的角色切换来收获现实不可得的恋爱的感觉,因此汉克对尸体也产生了“真正的情感”,实际他是在一种虚构美好的过程中来满足自我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汉克远离现实却又渴望回归生活,最后当所有人都对他报以永远难以理解的异样眼光和偏见态度时,有些悲凉,但最终汉克敢于表达和做自己,结尾的“证明”,扭转了众人的主观想法,却又夹杂着一丝欣慰。
当我们遭遇挫折或陷入自卑和孤寂,难以融入被郁闷和绝望包裹的社会时,总喜欢利用自由自在飞速运转的大脑,不受局限的以绝对主观的意识天马行空的想象,来产生一丝快感和幸福,或是自我暗示般的心理安慰,寻获一个渠道孕育出生机和希望(信仰、想象或癫狂),这也是让不少人产生共鸣的核心,这片其实就是将脱离正轨渐渐封闭、悲观和意乱的精神世界,以一种具体有趣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痛并快乐着,前半段经过一番贝尔式的生存考验,到了最后让人明白汉克依旧需要直面现实,他并非是跑到孤岛因为生存问题而想要自我了结,而是在并未远离人烟的偏僻树林里寻找遗失的自我和被现实剥削的满足感。
人生不过一个循环,由此开始,最终又回到起点。
首发 | 微信公众号:yuchishangjiu,欢迎订阅。
“Maybe we're all ulgy, dying sacks of shit, and maybe all it will tame is one person to just be okay with that, and then the world will be dancing and singsing and farting, and everyone will feel a little bit less alone.”“Manny , you have no idea how nice that sounds.”
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互动,也并不是什么人尸之间的基情,这是一个屌丝在末路中选择自绝,但仍然被对人与人之间爱的渴望唤醒内心的自我,试图拯救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故事。
故事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局描绘了两个场景:既有可能主角疯了,也有可能是确实存在神奇的manny并且hank得到了众人的相信。
而实际究竟是什么?
或许并不是主角真的疯了,也不是存在manny这个神奇的尸体。
而是没人爱的hank,选择了拯救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却只能看着那个自我远,留下外在的已经癫狂的自己面对众人厌恶的目光。
能够得到安慰的或许是,那个自我再次回到了海上,自由地飘荡与飞翔。
似乎只要见到了那个具有能量的自己,其他人便能投来肯定的目光。
我一直觉得我脑洞挺大的,但是看了即将在全美公映的电影《瑞士军人》的预告片。
我败了!
败得彻底!
电影讲述了一个男人遗落荒岛的故事。
(如果你以为是《荒岛求生》那种电影,那你就错了)
男人到了这个岛上,第一就想到的就是自杀!
但是绳子不结实,怎么也死不了。。。。
然后他就造出很多工具求生,还遇到一个野人星期五?
不是啦!!!!
也不是《鲁宾逊漂流记》啦!!!
怎么都死不了的时候,他在岛上发现了一具尸体。
<图片3>有了尸体生活变得好奇妙,总之他就彻底玩儿开了!
(尸体一脸生无可恋)<图片4>反正无聊,他没事儿就玩人家尸体的前面
或者用尸体肚子里的气,喷火。。。
没听懂?
就是玩儿尸体后面的意思
连嘴也不放过
岛上也没人啊,他就只能和尸体聊聊天儿
背他出去散散步<图片9>甚至还搞变装paly这种羞耻的活动<图片10>有时候下海<图片11>有时候还上天
这还不算会玩儿,他还用人家尸体造各种工具(尸体好可怜,想为尸体维权)<图片13>比如说,用尸体来储存水<图片14>用尸体喷射子弹<图片15>用尸体砍木头<图片16>用尸体咬绳子<图片17>拿人家尸体当摩托艇<图片18>高兴了也带着尸体一起喝酒<图片19>和尸体在小岛相处的这段时间,他和尸体成为了好朋友。
(注意尸体此时的表情)<图片20>各种脑洞大开的花式玩尸体之后,他也得到自我救赎,最后带着尸体一起离开了小岛。
<图片21>这部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已经拿下最佳导演奖。
导演丹·关和丹尼尔·施纳特,之前拍过许多短片和MV,这是他们第一次拍电影长片,第一次拍就拿了最佳导演奖。
<图片22>虽然这部电影6月末开始在美国点映,7月才全国上映,但预告片一出就吸引力很多人注意,被列为“2016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电影脑洞大开节操全掉的剧情,更重要的是电影里的两位主角。
首先是扮演尸体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这位哈利波特大兄弟伏地魔整来整去都不死,但在这部电影里一出现就是个尸体。
<图片23>但他扮演的这个尸体真的是各种遭罪,本来想躺着赚钱却被翻来覆去的搞,心疼。
片场爆出的各种照片也能看到哈利波特呆萌里的藏不住的心酸。
<图片25>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一直不愿被固定在哈利波特的形象里。
这几年人家一直尝试各种大胆的角色,反正没有颜值的后顾之忧,任性玩儿。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里演一个驼背的疯狂科学怪人。
《复仇之角》里因为亵渎神明,结果头上长出犄角。
<图片27>也曾在《杀死汝爱》里文艺地和众美男子搞基。
<图片28>《黑衣女人》里面不仅老婆死了,还老是遇见鬼,惨惨哒。
(没有魔杖,只好拿板斧)<图片29>19岁的时候还在舞台剧《狂马恋》里面和马搞过。
<图片30>靠着《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赚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2015年他因6600万英镑的身家顺利登上英国《周日泰唔士报》的年度富人冠军。
这笔钱里不仅有他的片酬,丹尼尔除了拍戏外,他还成立公司管理事业与投资,18岁就在纽约买了3栋房子当起“房东”,此外还投资股票,既会赚又会理。
说他的世界上最有“钱途”的年轻演员一点都不为过。
这个有钱又勇敢的大男孩简直就把电影圈当成他了游乐园了!
<图片31><图片32>在《瑞士军人》里另一位主演就是保罗·达诺,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保罗·达诺的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
《瑞士军人》里保罗·达诺这个在孤岛里满脸大胡子的角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荒野猎人》里的小李子。
小李子凭借《荒野猎人》终于拿到奥斯卡了,同样奥斯卡也“欠”保罗·达诺一个说法。
<图片34>2006年22岁的保罗·达诺凭借《阳光小美女》扮演脆弱又古怪的哥哥一炮走红。
《阳光小美女》这一家子虽然都怪里怪气的,但人家可是十足的“奥斯卡家庭”,这家人里除了哥哥,每个人都有奥斯卡提名。。。。。。
求哥哥心理阴影面积。
“妹妹”阿比盖尔·布蕾斯琳2006年凭《阳光小美女》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爸爸”格雷戈·金尼尔1998年凭《尽善尽美》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妈妈”托妮·科莱特2000年凭《第六感》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舅舅”史蒂夫·卡瑞尔2015年评《狐狸猎手》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爷爷”艾伦·阿金拥有四次奥斯卡提名,因《阳光小美女》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可怜的哥哥,啥也没有。
哥哥虽然是家里唯一没有奥斯卡提名的,但人家这几年在电影圈的发展确实最好的。
短短十年出演了一大堆经典电影。
演完《阳光小美女》后的第二年,保罗·达诺就在《血色将至》里用精彩的表演让人刮目相看。
这部电影在奥斯卡提名了8个奖项(包括最佳影片),而丹尼尔·戴-刘易斯获得影帝的时候,获奖视频播放的就是他和保罗·达诺在教堂里的对手戏。
<图片38>2008年他出现在李安导演的《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里,不再是《血色将至》里的一肚子坏水,而是软绵绵地躺在男主角怀中。
之后他在《成为弗林》演帅气的作家,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演他的父亲,奥斯卡影后朱丽安·摩尔演他的母亲。
反正除了保罗·达诺本人,他的合作者都有奥斯卡<图片40>2013年他在《为奴十二载》里出演歹毒的农场帮手,真是让人恨的牙痒痒,由于老是演坏人保罗·达诺已经被封为“美国男版容嬷嬷”了。
《为奴十二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这是24岁的保罗·达诺在7年内第3次出演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作品,好想给他颁个最佳吉祥物奖。
去年保罗·达诺在电影《爱与慈悲》里又唱又跳,饰演60年代著名流行乐团“海滩男孩”的主唱。
这部电影里保罗·达诺的表演被《时代周刊》誉为“年度十大表演”第五名。
同时他也提名金球奖、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美国独立精神奖等多个奖项。
但,就是没有提名奥斯卡。
(小李子,来比比谁惨)<图片42>今年保罗·达诺不仅有粉丝非常期待的《瑞士军人》,主演的新版《战争与和平》也已经开播,在豆瓣目前评分8.2。
<图片43>
目前保罗·达诺正在拍摄奉俊昊导演继《雪国列车》后第二部好莱坞作品《玉子》,合作的演员有攻死人不偿命的蒂尔达·斯文顿,和杰克·吉伦哈尔。
今年是《阳光小美女》上映十周年,你们说保罗·达诺能凭届脑洞大开的《瑞士军人》获得奥斯卡提名吗?!!!!!
提名男配角还不行吗!!!
难道让演尸体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提名影帝?!
我这脑洞也是够了。
<图片46>扫描二维码,关注[不散],更多精彩
电影《瑞士军刀男》的两位导演原本是业内知名的MV导演,因为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才萌发了拍摄一部长片的想法,最终得到这部奇怪的电影。
所以,无论是从剧情还是对白,以及笑点来说,《瑞士军刀男》都是一部足够奇怪的电影。
首先,最奇怪的当然是这个让人一头雾水的名字。
根据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大概会把片名断句为“瑞士,军刀男”,意指一个来自瑞士带着军刀的男人。
但看了电影,才真正明白片名的含义——一个像瑞士军刀一般有着无数功能的男人,准确来说是一具尸体。
这具尸体除了无法自行移动之外,简直无所不能。
说话、思考都是雕虫小技,牙齿作夹子,头作锤子也是不在话下,更厉害的是身体当作移动饮水机,放屁当作喷射器,口腔当作机关枪,甚至连勃起的丁丁都可以作为回家的指南针。
这具尸体可谓是居家旅行、闯荡江湖之必备神器,抢购千万认准“哈利·波特”品牌。
因为在电影中出演这具尸体的演员正是以哈利·波特这一角色火遍全球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所以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想,如果真的流落孤岛,到底是这具瑞士军刀般的尸体好用还是带上一个会魔法的小哈利好用。
当然,从这部电影最后的结果看来,大概是这具尸体更管用吧。
因为尸体不仅仅有着瑞士军刀般各种各样实用的功能,还在开导人心、鼓励精神方面有着非凡的功能电影从孤身一人流落孤岛的汉克准备上吊自杀开始,却在临死之前遇到了这具尸体,并给他取名为曼尼。
最终汉克依靠着曼尼各种神奇功能的帮助,成功地逃离孤岛,穿越丛林,回到了人类的世界。
可事实的真相也就此被真正揭露。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叫作曼尼像瑞士军刀一般的尸体,而汉克也从来没有流落孤岛。
汉克也不是真正的汉克,他的原名其实是曼尼。
电影中的所有故事都只是生活失败的他的幻想而已。
他本身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父亲都觉得他是一个智障。
每天坐公交车的他暗恋着同一班车上的一个女孩,却只敢偷偷拍照作为手机桌面,始终没有勇气前去搭讪。
所以他躲到了暗恋女孩房子后面的山林中,当起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野人。
在这里,他用垃圾构筑了一个新的家园,甚至搭建出那辆经常偶遇女孩的公交车。
在这个过程中,这具尸体便是他幻想出来帮助自己的人。
可以说,这正是同一个他的两面性。
一面是无能怯懦的他本身,另一面却是无所不能又无知无畏的“瑞士军刀尸体”。
所以他们两个人一直在聊天,聊天的话题从生活本身到爱情与性,无所不含,但其对话的目的终究还是让失败的曼尼找回继续生活的自信,可以再次回到社会。
当然,这一目的在电影的最后也算达成了。
至少他的父亲微笑着看着他,似乎理解了他的世界。
但是那个被暗恋的女孩以及世界的其他人似乎依旧是一脸“What the fuck”的表情。
不过这一切对于主角曼尼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完成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世界的和解。
这是一部非常有新意,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的电影。
电影最有趣的设定当属这具像瑞士军刀般无所不能的尸体,尤其是各种功能的实现真的是脑洞大开,让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对话中的屁屎尿以及各种各样的荤段子也算笑点之一。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电影来源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但最终被硬生生地拍成一部时长一个半小时地电影。
所以在很多地方显得有些拖沓冗长,部分情节也有些强行说教人生道理而显得无聊。
而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无非是生活颓废、一事无成之时,自己改如何接受自己,别人又该如何不歧视自己,社会又该如何接纳自己。
电影试图在哲学范畴上更好地表达这些内容,但终究还是因为糟糕的剧本和叙事能力变得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总体而言,生活艰难,有这么一部充满屁屎尿、能够让人笑到前仰后翻的电影倒也不错。
不用深究电影究竟讲了什么,或者有没有成功表达什么,只要让人发笑了,那就不枉这看电影的一个半小时。
By Russell Goldman and Adam Holisky原文:http://www.indiewire.com/2016/06/daniels-swiss-army-man-seven-events-1201691207/
The cast and crewThey initially pitched the film to studios as a joke.When the duo were going around Hollywood to meet with producers about potential projects, the “Swiss Army Man” concept was intended as a joke…until someone told them to make it.“Most of our feature film ideas were so we could pitch crazy things when we go to studios,” said Daniel Kwan. “We did it so we could hang out with producers who would go,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next G.I. Joe’? or something, and we would go,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movie?’”“Deep down we really wanted to make ‘Swiss Army Man’,” said Daniel Scheinert. “Eventually one producer said, ‘Why don’t you just make it?’ He said, ’That sounds great. You should write it.’ Then we were like, ‘Oh no, now we have to write it.'”From there, the Daniels started writing and the tone of the entire project came together instantaneously.“As soon as we started writing it, we never thought, ‘Let’s make a movie that starts with a fart and the whole movie is fart jokes,'” said Scheinert. “There was no real draft that was just that. It was always like, ‘It’s going to end with a fart that’s going to make you cry.’ This is gonna get sincere, we’re gonna play it straight. The content is funny and the execution will be glorious.”They went to the Sundance Labs in 2014, and their film got torn a new one.In 2013, the Daniels submitted a draft of the “Swiss Army Man” screenplay for the Screenwriters Lab at the Sundance Institute. They would go on to attend the Screenwriters Lab in 2014, as well as the Directors Lab, the Composers Lab and a Producers Summit.“Thank God he bought that shitty land,” said Scheinert, referring to Robert Redford’s original purchase of Sundance in Utah.“You’re placed with no cell reception and hanging out with other filmmakers who were trying to develop their voice,” said Scheinert. “And you’re not allowed to write. They don’t let you, it’s all about talking and processing, talking and processing. It’s a marathon.”“It’s what film school should be,” he continued. “They take your creative project, and they make you think about it hard and talk about it real hard. There’s no real perspective logic to it besides putting two people in a room. We came out of it with a strong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we refused to change [in the script] and what needed a lot of changing.”One of the advisors at Sundance Labs critiquing their work? Quentin Tarantino.The original independent giant sat down with the Daniels at the Screenwriters Labs. His advice for them was predictably hilarious.“Every single day you’re talking to advisors who are just industry professionals,” said Kwan. “One of the people who read our script and talked to us was [Quentin] which was absolutely insane. It was so much fun to talk to him about the movie. I was like, ‘let’s not talk about our movie, so in ‘Kill Bill’…”“I was so scared,” said Scheinert. “He’s a no filter kind of guy. One idea he had was that we should put the ‘Gilligan’s Island’ theme song somewhere in there. Like, ‘It should be he’s farting and there’s the Gillian theme song floating behind them.'”“You sit down with these advisors for three hours at a time,” said Kwan. “You’ll do the same thing the next day and it’s exhausting. They’ll contradict each other – one person will be super encouraging, the next dismissive. It’s wonderfully chaotic.”“He also wanted us to shoot on film and we didn’t,” joked Scheinert.The video for “Turn Down For What” started as a break from screenwriting,but became integral for the film.The DJ Snake and Lil Jon music video, which currently sits at over 500 million views on YouTube, was borne out of the Daniels’ impulsion to make something impulsive.“We had finished draft two of ‘Swiss Army Man,’ and we were exhausted emotionally from academically trying to wrap our heads around a feature film,” said Kwan. “We were trying to get intellectual. And a music video is the opposite of that. You just let the id take over and see what happens.”“The song kind of inspired us,” said Scheinert. “We were like, ‘Wow, this is really stupid.'”Directing the music video gave the Daniels the inspiration for how to configure an element of “Swiss Army Man” they struggled with during writing: The ability for the corpse Manny’s boner to function as a compass, pointing in specific directions on cue.“We upped our boner game for ‘Swiss Army’=,'” said Kwan. “[Turn Down for What] was just a broomstick with a hole in the back of his pants. There were no visual effects. And ‘Swiss Army Man,’ we had an animatronic one built. It could point left and right. This was almost like a test shoot. So ‘Swiss Army Man’ inspired ‘Turn Down for What,’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We certainly didn’t suspect this video would be a calling card or help us get the movie made, but it did,” said Kwan.Daniel Radcliffe was a dream to work with on set.The Daniels weren’t expecting to score Harry Potter for their weird indie film. Yet not only did he fit the bill for the part – an amazing actor who could also sing – he was down for the insanity.“We respected the risks he’d already been taking as an actor, so we thought he might be down,” said Scheinert. “And he can sing – he was in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on Broadway, so he checked that box. And we don’t like having assholes on set – we want our two lead actors to be fun to hang out with and be cool, and we’d heard nothing but sweet things. Paul was like, ‘I’d love to work with Daniel Radcliffe.’ So we reached out.”“We Skyped with him and he asked if he could do his own stunts,” said Scheinert. “And we were like, ‘That’s the best question! You’re hired. And yes!'”Though Radcliffe did not actually set himself on fire, he was willing to put himself in scenes in place of the dummy versions of Manny they created for the shoot.“We didn’t know the guy,” said Scheinert. “He obviously had every right to not want to lie in the cold dirt for most of the day. But at the end he wanted to. He went, ‘If Paul’s going to be in the scene, I want to be in the scene.'”“It kind of set the tone for everyone,” said Kwan. “If Harry Potter is going to lie in the dirt for hours, I can’t say shit. Nothing I’m doing is worth complaining about. It was so much fun having there in almost every scene. We only used the dummy with it looked like someone would die.”Getting the right bear for the film took some challenges.One unique problem on the “Swiss Army Man” set was the need for a bear in a scene late in the movie. “We didn’t want to do a CG bear, because we couldn’t afford it and it really doesn’t look that good,” said Scheinert. “Even in ‘The Revenant’, which is an amazing movie, the bear looks like a video game almost. We wanted to hire a real bear or something else that felt real.”“One of our ideas was to shoot a real bear and then comp its face onto an animatronic bear so it could do exactly what we wanted, but you could see the mouth and the eyes,” said Kwan.The lead they got on animatronic bears – a man in Pennsylvania who owns one of the best animatronic bears in the country – wasn’t interested.“We were like, ‘Come on over, it’ll be fun!’ and he was like ‘a hundred thousand dollars.'” said Scheinert. “We asked if he could cut us a deal and he said, ‘I read the script. Didn’t like the poop stuff. I think I’ll stick with commercials.'”Ultimately, The Daniels had to settle for the real deal. “Tag the bear did a great job,” said Scheinert. “He didn’t need CG, he’s just real. He’s just a cool little bear.”There was no genre to fall back on while shooting – they had to pave a new way of creating things.There was nothing easy about shooting “Swiss Army Man,” from volatile weather to working with children to shooting on boats to shooting underwater to lighting someone on fire.“Usually you can fall back on a genre or something and go, ‘It’ll be great!'” said Kwan. “With us, we were like, ‘I don’t know man, we’re making something crazy, it might not turn out well.'”Accomplishing the shoot came from the Daniels’ desire to make a film that wasn’t just fun or funny, but something audiences would find human.“There’s two halves of ourselves,” said Kwan. “One is rebellious and fuck-you and whatever, the other just wants to make something really sweet. When we work on a thing, the idea can be crazy and then two months from now it’ll be done and we’d just go, well, that was fun. So we’ll try to bring some value to it.”“One of the reviews we read labeled it as neo-sincerity, like a post-post-modern sincerity,” said Scheinert. “We’re self aware of the fact that every story’s been told been told before, that you see two people fall in love in every single movie .But beyond that we still want to know love and still want to understand beauty.”“The more sincere you go with something so stupid, the funnier it is,” said Kwan.
高能剧透预警。
此影评只适合给看完的人看,没看过强烈建议不要看,极度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的核心谜题是:究竟Manny是真实的,还是是Hank的幻想?
答案是:是Hank的幻想。
manny是hank的另一个我。
只要确定了这个premise,许多谜题迎刃而解,影片想探讨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也浮出水面。
一些佐证的细节:1. Hank唤醒Manny,用的是母亲的歌。
2. Manny第一眼看到sara时,认定sara与自己有关系。
尽管hank的表现已经足够indicate他与manny无关。
3. Manny坐在hank为他做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
这根本就是Hank每天的记忆。
在manny的幻觉中只有sara而不是hank,也更说明了这一点。
4. 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manny想起了sara的全名。
但hank从来没有告诉过他sara的全名。
因此两人都认识sara,而更合理的解释便是这两个人是同一个人。
5. 当hank发现了手机信号的时候,hank翻看了父亲给自己的短信。
但并没有回复,也没有求救。
而是去看了sara的社交网站上和别人的照片。
这说明hank潜意识里并不想获救,或者说知道自己并不危险。
6. 当hank发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而回去找Manny的时候,对Manny说,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Manny说他也发现了一件事。
Hank说,自己欺骗了Manny,manny与sara并没有关系,并请求manny帮自己逃出去。
为什么这句话要说在看到了sara和别的男人的照片之后?
为什么不是继续欺骗manny,以让他帮助自己逃出去?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Hank在看到了照片后,对自己说,自己与sara无关。
7. Manny究竟发现了什么?
很显然并不是hank所说的,自己与sara无关。
因为hank说完这个事情以后,manny愣了一下,才说,他也发现了这件事。
之前的神情,很明显是高兴的。
8. 准确地说,Manny是Hank的本我,Hank是被社会驯化的外在的自我。
manny看到了sara跟别人的照片。
并想让hank去死。
他对hank说,为什么要hide everything?这也印证了本我与外在自我的关系。
9. Manny与hank之间的感情是什么?
同志之爱吗?
也许用一个一直在电影里被提及的词汇更能准确概括:masturbation。
10. 在manny拖着hank逃往了人家,逃到了sara的后院。
manny在面对小女孩求他救hank的时候,说话前所未有的流利。
而hank一直在努力掩藏manny这个weirdo。
终于在sara到来的时候,manny再次死掉了。
11. 又一个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细节。
hank被记者称为manny。
再次说明这两个人就是同一人。
12. 在hank意识到了manny的死掉,这个具有power、能够救出自己、却不能够在人面前显示的存在,hank终于选择了放弃一切,面对众人的鄙视和误解,选择了接受自己的令人惊异厌恶的本我。
一路回到两人初遇的地方,试图唤醒Manny。
13. 最后一个证明hank与manny是同一人的细节。
在结局末尾,hank像manny那样。
放屁了。
所以,这个故事,并不是什么生与死的互动,也并不是什么人尸之间的基情,这是一个屌丝在末路中选择自绝,但仍然被对人与人之间爱的渴望唤醒内心的自我,试图拯救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故事。
故事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结局描绘了两个场景:既有可能主角疯了,也有可能是确实存在神奇的manny并且hank得到了众人的相信。
而实际究竟是什么?
或许并不是主角真的疯了,也不是存在manny这个神奇的尸体。
而是没人爱的hank,选择了拯救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却只能看着那个自我远去,留下外在的已经癫狂的自己面对众人厌恶的目光。
能够得到安慰的或许是,那个自我再次回到了海上,自由地飘荡与飞翔。
似乎只要见到了那个具有能量的自己,其他人便能投来肯定的目光。
你真的以为《瑞士军刀男》是部僵尸基佬片?
之所以会看这部片子,是因为演员是哈利波特以及阳光小美女的哥哥。
不过没有想到《瑞士军刀男》竟然是我看过的僵尸片中脑洞最清奇的一部。
片子开头是阳光小美女哥哥扮演的现代鲁滨逊(汉克)准备上吊自杀的场景,当他边哼着歌给自己打气的时候,突然间看到了不远处沙滩上搁浅的哈利波特(曼尼)。
汉克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放弃自杀奔向曼尼,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一具尸体。
失望的汉克准备回去再次自杀,突然间那具尸体却开始放起屁来(what?黑人问号脸),并顺着海浪像快艇般划向海中。
汉克彻底放弃自杀的念头,唱着歌跑向海边,拿起套马的缰绳(上吊时断掉的套绳),骑上屁之快艇哈利波特号,向着大海冲锋而去。
短短十分钟,故事就这么神展开了…
汉克骑着僵尸哈利波特号快艇之后,在汉克教导曼尼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曼尼渐渐复活,更是展现出18般武艺:自动饮水机(按胸部,自来水从口中喷出),导航仪(此处真心羞射),打火机(屁屁吾郎甲烷喷射器)刮毛刀(牙齿),机关枪(口中喷射异物),打桩器(身体变硬技能开启)等等。
而汉克也带着这只瑞士军刀男边愉快地在野外生存,边玩起了假扮暗恋女孩的恋爱过家家。
后来竟然假戏真做,汉克与曼尼竟然渐渐爱上了对方,水中激吻并拔开“喷射器”木塞一同冲出水面,一起规划在荒野中的未来生活…直到最后汉克也是在众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包括老爸与前暗恋女生的面前向“死去”的曼尼大声表白。
看到此处,真心觉得这是一部僵尸片中的断背山,是断背山的僵尸版,让人为之动容。
可是转念一想,觉得此片必有深意。
再回头去看,果然别有洞天:这不是一部僵尸基佬片,而是一部自爱片。
僵尸曼尼其实就是汉克他自己,全片讲述的不过是一个自以为被世界,甚至被自己抛弃的卢瑟如何重新接纳自己,爱自己,重新融入社会的故事。
私以为解码此片的纲领在于从死到生,从生到死到生的关键节点。
这里从死到生的转换,不只是指曼尼从尸体渐渐复活,也指汉克从死中脱险。
根据这些关键节点可以大概拼凑出真实的故事。
关键节点1:汉克与曼尼相遇,汉克放弃自杀念头。
真实世界:万念俱灰的汉克准备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只可惜绳子质量太差,自杀未遂。
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死灰一般的心中竟然还留有一丝生的执念,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准备再试着生活一次。
(此处用曼尼比喻汉克那颗垂死的心)关键节点2:曼尼复活之开启自来水和说话功能。
真实世界:汉克尝试接触外部世界(社会),但以失败告终,觉得自己可能也就这样孤独至死。
但另一方面自己有唱歌给自己打气“There is gotta be a better way to get out of here.” 于是心中勇气渐渐燃起,开始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
(曼尼复活,口吐自来水,开始说话)
汉克唱歌给自己打气关键节点3:汉克教曼尼认识世界真实世界:汉克开始梳理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家在哪里?
什么是生活?
我是谁?
(是垃圾还是是特别的,最终得出自己就像瑞士军刀男一样,有创意,动手能力强,生存技能全)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寻找自己的幸福,寻找爱)为什么逃离了家到了“荒野”?
(因为觉得自己没人爱,自己没价值,自己不爱自己)
汉克梳理自己的人生
关键节点4:为了躲避猛兽,失足摔下山谷,九死一生看到了手机上暗恋女孩的照片。
真实世界:汉克继续梳理自己的生活,回忆起无用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竟是在公交上遇见那女孩的时候。
爱情的力量进一步点燃了汉克的生命力。
他开始修饰自己的仪容,并在幻想与女孩相遇场景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信心,尝试变得更加有自信和魅力。
(军刀男化身汉克重现与女孩相遇场景,刮毛等功能进一步开启)他可能还去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并得到了一些积极的反馈,并开始被人所理解。
这让汉克渐渐开始接纳自己,喜爱自己。
但这时还未能完全面对自己,过去的阴影仍然阴魂不散(军刀男功能全开,两人举办派对,讨论汉克妈妈早逝对他的伤害,并尝试接吻但未遂,两人有了些隔阂,进一步走出荒野)关键节点5:落水遇险,并激吻脱险。
真实世界:汉克进一步逼着面对自己的心结,终于在突破一系列困难之后,真正面对了真实的自己并接纳了他。
(激吻)第一次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就好像从深海中浮出水面能大口呼吸一样快乐。
水中激吻关键节点6:遭遇棕熊,险些丧命真实世界:当汉克洗心革面从头做人之后,鼓起勇气去面对爱人的时候,却发现她早已嫁为人妇。
这次重创让汉克差点又被打入原型,心如死灰,死亡的念头又再一次升起。
(军刀男功能失效,汉克被熊叼走,放弃求生欲望,另此处证明两人为一人的证据是汉克脑中能闪过军刀男的所思所想,且曼尼对汉克说也许是你的脑子创造了我,阻止你自杀,胡思乱想,不眨眼镜,不吃东西)。
但回忆起以前,汉克还是发现自己心中有东西放不下,就这么离去不甘心。
也许是出于对操蛋生活的反叛和愤怒,生活的意念又一次熊熊燃起。
(曼尼全面复活,肢体能够活动并退散了棕熊)关键节点7:见到初恋,曼尼死去真实世界:回到社会,见到挚爱,发现自己完全不被对方所接纳。
或许是出于想要融入社会的目的,汉克将自己真实的一面隐去,以一个正常人,甚至是别人的面貌和身份活着。
(曼尼死去,汉克假装是曼尼)。
但是后来汉克发现这不是真正的自己,这不是他想要的幸福,假装别人并不快乐,他想做真实的自己,即使周边的人觉得他是怪胎也无所谓。
最后他学会了不去在意他人的目光,忠于自己,也真正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并获得了自由。
(汉克在采访中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不管初恋,父亲以及其他人的眼光,将曼尼带走,并表白,而曼尼最后因为汉克当众放屁而复活并远去。
这代表了汉克完完全全接纳了自己,人格真正独立了,因此假想的曼尼也可以心满意足地“走了”。
)就是在这样来回地失败与抗争中,汉克从一个心死之人(曼尼)学会了接受生活中地苦难与不完美,学会了珍惜那些美好地回忆,最重要的是学会了爱自己,获得了人格独立,重新复活(汉克)。
以上就是我对瑞士军刀男表世界和里世界的解读。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哦。
有点金氏漂流记的意味,可惜野心不大。伊丽莎白要是早火几年就好了,虽然她曝光率高后依然是个花瓶
话说我看各种血肉恐怖片无所谓但像这些屎尿屁的实在是受不了,太恶心了。但我没弃!坚持完了!但实在是太恶心了无法喜欢。就是BGM还不错。
意识流、哲学系文艺片,套了一个荒野求生的壳,内在还是探究自我意识、自我和解。记忆还原那段拍的很对味,结尾稍许有些画蛇添足。
一串臭屁
温暖的尸体
看着看着,勾出了内伤。还阳的是一种鸿蒙之初的纯真,一到现实社会就要被规训,被枯萎,被消弭的。就像是,人找回了自己,却找不回那个所谓的社交位置,这种矛盾一照,不知该为失去了的种种如何饮泣。在Hank与Manny孤苦的绝境里,有被屎尿屁融汇的极致大浪漫,爱就是爱了,会心跳,会勃起,会为想及而笑,会为失去而哭,简单到一往无前,纯粹得天理难容。所谓难以置信的情感与罪过,真是人给自己安置的檀香刑。不愧是这两位导演,不然怎么拍得出《瞬息全宇宙》。拼尽所有来演戏的雷德克里夫,这部最佳了,而达诺演透了我们这些路人甲的悲喜,想想《新蝙蝠侠》,被他吊高了多少神采。四星半。
怎么会有点被这个会说话会放屁会喷水会勃起的奇葩死尸治愈……荒诞到底的片子,隐去由来,规避结束,留下目瞪口呆的观众。把诉求归结到了边缘人被忽略或者不被认同上来,使得它的荒诞透着些伤感。音乐太棒!音乐太棒!音乐太棒!
我是一具尸体,别人眼里的我就是一个死了都没人认的loser,而他眼里的我就是他的同伴,是让他活下去的全部,其实,他在我心里也是这样。最后,我的响屁在海上开起了一片灿烂的莲花。
Lonely island musical
表层是多功能死人让轻生者绝处逢生,内在是绝望者在幻想之旅中的精神复活。魔幻现实主义又一光芒之作,荒诞不经形式之下却是深重的人生思考:不被祝福的感情、无法示人的欲望,就该隐藏、压抑、遏制吗?不自由,毋宁死。(公交模拟就像拍电影,篝火旁的皮影cos经典片)
三星半。
智障!
无聊
奇葩奇幻荒诞片,暗恋扳弯孤独症。单身狗的写照,单身狗必死,单身狗万岁。
丹尼尔演个死尸居然演技也这么好?很有意思的片子,bgm也都好好听。。
虽然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但很多地方还是很尴尬啊。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家人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今生 光 生 不改變 自己1人 Daniel Radcliffe 獅子星 光 生 不改變 自己1人 12房其中1房
(拖着进度条还是没耐心看完,谷阿莫的浓缩小短片都好看几百倍)导演想得很深刻,但时长很尴尬。真心不喜欢屌丝废柴的故事
什么鬼?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