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看啊,超预期的好看!
毕竟是带着6.1的评分期待去看的,以为也是故弄玄虚的精神分裂来背锅,结果一路看下来,演员很好,剧情很好,寓意也很好,连结局都没有烂尾,收官收得那么漂亮,凭什么只给6.1?
而一些流量烂尾片却可以得到7-8分的打分?
对这部电视剧真的听不公平。
因为是悬疑剧,故不做剧透,只是一开始以为是鬼片,看过后发现是人性片,以为会让精神分裂背锅所有,最后却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文关怀: 人在面对长期的精神压力状态下的自我怀疑,当处于压力下的人,他身边人是鼓励开导还是奚落嘲笑,会对他产生巨大的的心理暗示,而后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会完全不一样!
这不仅仅是对精神状态出现状况的人而言,社会上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面对各种压力,外界引导积极或消极,内在整合自我暗示积极或消极,以及这些情绪日积月累的堆积,会对每个人的人生走向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力!
吾亦自省。
最后,请收下本颜狗的膝盖,剧里主角配角都长在我的审美点上了,特别是最后一集的最后10分钟,帅的我鼻血直流
李嘉并没有遗传到母亲的精神分裂,而是早在幼年时就受到刺激导致了人格分裂,并不是因为来香港后受到案件和教授的刺激才分裂的。
证明这个说法有两点:首先,是青苹果出现的时间点,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个故事结束时,李嘉和叉叉离开被烧的房子时,镜头给了地上一个苹果核的特写,这说明黑嘉早在李嘉来到香港前就出现了。
其次,人格分裂的原因可能和急性的应激反应和精神的创伤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比较大的精神的应激因素和精神的创伤,可能就会导致出现分离障碍,有些病人就会表现为人格的分裂表现,也是属于分离障碍的一种类型。
李嘉幼年时亲身经历了母亲精神分裂的状况,肯定会受到很大的精神刺激,而分裂出来的人格和主人格的记忆是不互通的, 所以在来香港之前,李嘉并不记得自己曾见过妈妈用针扎自己,因为这些都是黑嘉的记忆,但来香港后,因为案件和陈教授的刺激才唤醒了这些记忆。
所以说黑嘉应该是在李嘉小时候就分裂出来了,只是在来香港之前,一直是身为主人格李嘉主导一切,来香港后,在一个个案件和教授的刺激下,黑嘉才逐渐站在了主导位置。
补完《我在香港遇到他》还挺好看的,你以为是讲鬼神实际上是讲人心,这个世界确实没有鬼👻借用三叔的话“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悬疑,微恐,也就高街鬼屋和九龙塘戏院有些微微的恐怖,毕竟这俩地百度一下就有一堆灵异事件。
李嘉从小一直活在家族精神分裂的阴影中,亲眼看见自己的妈妈和哥哥在自己面前发病,自残,伤害家人,所以他一直活在自己24岁也可能会发病的高压下,从小到大也没有朋友,不怎么跟别人交流。
他渴望有朋友却也害怕自己可能会伤害别人,再加上陈教授的刻意引导,所以才会让人觉得他优柔寡断,患得患失,想要靠近却又怕伤害。
但实际上他确实是一个内心非常非常非常强大善良的人,换其他人可能都不知道疯了多少次了。
黑嘉白嘉都是李嘉。
有些剧情圆得还是有点弱,比如香水盒子那期,其实看得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感情戏也有点拖沓,追着女主要真相那里我真的无比赞同女主要点隐私的需求,有几集还有些强行升华主题的感觉,但是气氛渲染的很到位,尤其是第一个case,李嘉和雪叔隔着一道暗门,一个犹豫要不要开,一个举刀阴森森,那一刻真的紧张得快无法呼吸。
很喜欢犀利死的那几集,交叉不想说再见那个案子,和李嘉本身倒计时的状态,有种宿命感,有种隐喻,而犀利对死亡的态度又像是某种答案,颇有些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觉。
曾舜晞演得意外还不错,没有让人出戏,原声出演也算有感染,就是结尾黑嘉的时候爆发力怪了点。
颜卓灵演得叉叉实在有点可爱。
虽然很多人说烂尾,但是关于精神分裂与遗传,认不认命的主线解释其实已经做到位了。
就像黑嘉说的那样,陈教授只是个普通教授,其实并不具有社会意义上强烈的压制感,他操控人心,但并未权势滔天,要真花个几集讲怎么扳倒陈教授反而很奇怪。
这说来也是奇怪的点,社会上pua女性的那些男性,在象牙塔里利用权力压榨学生的教授,脱离了受害者的视角去看,其实再平凡不过,都不用揍一顿,吓一下就软腿了。
不过虽然精神分裂那边的解释,和对陈教授的结局的处理我还能接受,黑嘉我就有点迷茫,其实剧里做了很多铺垫,但是用双重人格来做解释其实感觉并不好,不仅仅因为双重人格现在研究很少,有被用烂的嫌疑,更因为用一种精神疾病去掩盖另一种精神疾病,emmmmm,也不是不可,就是大可不必
我刚刚三天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剧来激情发言。
我是冲着男主李嘉的人设去看的,母亲和哥哥都是精神病患者,他担心自己故而去香港留学研究精神病学。
留学期间遇见很多"灵异恐怖"的事件,但由于他坚定的唯物主义态度和专业知识,让他慢慢发现背后相关人士的心理精神障碍。
剧里案件的恐怖音效和画面可以说是很惊悚了,又爽又吓人。
前半段没有多余的镜头,故事很紧凑,心理描画的镜头语言也很清晰易理解,篇幅内容比例很好,剧本优秀(也可能是我爽到了)。
前几个案件我每每怀疑李嘉是潜在精神分裂,出现幻视幻听,后来发现只是压力过大。
所以人还是不能先入为主。
但结局一个反转,前面的铺垫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李嘉是人格分裂。
看到他跟镜子里的小男孩对话我都头皮发麻,一方面觉得他确实需要一个攻击型的保护人格,一方面觉得导演您真牛逼。
唯一的遗憾是后半段女主的表演真的很夸张,前半段还有点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汤唯的感觉,后面就感觉有点粗鲁,而且表情不太好看……然后夸一下男主最后一集的表演,两个人格,绝了,和之前根本就是两个人,笑的方式,语气语调,都和李嘉不同,我私心说一句,真的帅。
最后还是夸一下选材和剧本,心理和精神问题一直不怎么被重视,也有很多人把它看做羞耻的事情。
希望能看到这部剧的人都对心理和精神问题多一些关注吧。
看完好久了才来写一写感受,这是我看小曾的第二部剧,首先题材我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导演是巨兴茂嘛,有灵摆在前,滤镜总是有的,虽然比不上灵摆,但是完成度还是可以的,剧情有一些灵摆的感觉在,灵异和惊悚的背后是一个个触动人心的小故事,三个主角也都是两男一女,先说一下优点吧:1.这部剧的感情戏挺好的,一是李嘉和张叉叉的爱情线,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种细水长流,男生女生情窦初开,小鹿乱撞,会因为叉叉答应了来万圣节舞会而开心成那个样子,当然李嘉也有纠结,但纠结又不矫情,到了关键时刻依然可以救下叉叉,叉叉呢也不是矫情做作的女生,敢爱但又很清醒,在李嘉把叉叉从旅行箱里救出来之后我又看哭了,第二就是这三人的友情,时诚失踪,李嘉和叉叉奋不顾身的去找他,李嘉很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叉叉也很担心时诚的安危,表现不输李嘉,要是放在别的剧,可能就要整出三角恋了,好像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不能有友情一样。
2.三个主演的演技在我个人来看有多好嘛也谈不上,但起码是及格了,从小笔记开始曾舜晞就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了,再到我在香港遇见他,发现他的演技还是很多面的,尤其最后黑嘉出现,反差还是挺大的,但前提是要遇到好的剧本好的导演,他挑剧本还是可以的,没有一味的演无脑偶像剧,但是台词确实差一些,希望他能多在台词上用心 3.音乐方面,片头和片尾单拿出来一般,但是配上这个剧也还可以,有一首插曲叫且听风吟,粤语歌,词曲都不错。
再说一下缺点吧:犀利那条线前期还可以,到了后边他旧病复发瞒着叉叉那部分稍显啰嗦。
总体来说这部剧还是不错,希望有第二季吧
首先我是优酷老会员了,除了看看综艺和一些独播剧意外从来不看优酷的电影,因为太烂!
今年,是国产悬疑片崛起的一年,《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都是佳片!
选片以后短而精不是你们几个平台联合声明过的吗?
就这水平的影片你怎么和爱奇艺迷雾剧场拼?
说一下这部剧,目前我看到第五集,虽然看第一集的时候就知道结果,建国后不能成精的规矩都懂,但你编剧好歹用点心吧?
神怪不行你加点科幻或者伪科幻的剧情弄进去打插边求不好吗?
实在不行你去现在市面上随便找点剧本杀照抄灵感都比这强!
再说下代入感的问题,你既然都选择香港实拍了,而且还是处在敏感时期过没多久,大多数观众对香港的印象就是tvb,结果导演不知道是为了方便过审还是要硬刷主旋律,全香港都在说普通话甚至北京话!
你确定香港目前的小(bao)朋(tu)友们看了会高兴?
所以这导致我觉得你们还不如在内地拍算了,或者导演想通过出外景来提高这片子的价格?
做帐的时候也好抛高一点报价!
然后是剧情,目前看来要把这剧去掉2分之一的内容绝对是部好剧,太多让人出戏的地方了,男主是个有精神分裂潜质的柯南,遇到任何困难不会打电话叫医院急救要跑去一家家敲门,然后要被所以人拒绝以后才能触发被动救人技能?
可能男主绝对这楼住的都是华佗吧!
立马金针一扎人就醒了。
虽然明白这都是为后面剧情做铺垫,但这显得男主很蠢!
果然是个精神分裂候选人的好苗子!
这波人设立住了!
接着后来男主盘出一点线索以后,居然单独跑去疑犯家,你是真知道自己有主角buff开挂无敌是吧?
然后疑犯都掉装备了,男主还问他:你那天是想杀我吗?。
雪哥心想:难到我表现得还不够明显吗?
果然精神分裂候选人石锤了!
,最搞笑的就是,别人都要杀你了,男主还不报警,等着后来交闪现回家6级开大反杀!
编剧的中心思想就是想黑香港jc是黑警不能打电话吧?
你是baotu吧喂?
最后,你如果想加感情戏至少节奏和套路上用点心,或者拍摄手法上用点心,每次都是45度角拍右脸近景怼到大眼仔的欧式大平行!
并且大眼仔内心毫无波澜的演技!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披着悬疑的外行爱情恐怖真人秀!
优酷以后要再拿这些片子我反正就续费爱奇艺去了,毕竟德云社也跑腾讯做综艺去了,反正每年亏损的那些财政数据也不差我这点钱!
关注痛点泪点才能真的走向美好,这不是一部“鬼片”是温情片,渐入佳境!!!
奇奇怪怪的评论真是,想看鬼片请止步!!
喜欢李嘉正直腼腆的性格,喜欢张叉叉现实却勇敢又善良,喜欢时诚简单又义气,每个人都有一些原生赋予的不完美,但是却一如既往给观众惊喜,又搞笑又泪目!
记得第一次看小曾还是个什么古装剧,装扮挺好看,第一次看小颜的戏是因为很喜欢看恐怖片鬼片,搜了一部李碧华然后其中一个故事就是颜卓灵的小女鬼,觉得这个姑娘好灵气演的角色有点凄美很可爱,然后就看了她的六弄咖啡馆一部小众电影却看完泪目演的很好讨厌不起来那个角色!
巨导的戏很早就耳闻了很有深意,认真看完过灵魂摆渡而来,所以相信会有惊喜!
入秋后一连有多部口碑和流量兼具的国产剧上线,广大观众也难免感到有些应接不暇。
作为一名博爱的资深剧迷,老裕我自然是每部剧都想追,奈何时间和精力还是有限。
然而在这一众演员阵容强大、话题度十足的热剧当中,老裕却注意到有一部开播前并不太起眼的黑马剧杀出了重围。
说的就是这部——《我在香港遇见他》。
《我在香港遇见他》是由巨兴茂执导,曾舜晞、颜卓灵、周澄奥、吴启华主演的悬疑青春剧。
这部黑马剧主要讲述了赴港求学的李嘉(曾舜晞饰)在前往高街、浅水湾、湾仔几处地点寻找租房过程中,与张叉叉(颜卓灵饰)、时诚(周澄奥饰)所共同经历的各种惊心动魄的故事。
这部《我在香港遇见他》目前才开播2天,就已经登上了全网影视剧热度榜的第一位,将《我,喜欢你》、《平凡的荣耀》等一众热播剧都甩在了身后,说它是大黑马完全不夸张。
要说这部剧为什么开局热度高涨,老裕觉得和现在年轻观众的猎奇心理离不开关系。
《我在香港遇见你》正是瞄准了观众的这个心理,投其所好,把一个简简单单的租房过程加之以悬疑情节和香港本土民俗等佐料玩出了花样,第一印象自然是惊艳。
剧中男主人公李嘉的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母亲和兄长都曾在24岁左右患上精神分裂症。
也正是因为这层原因,李嘉大学本科就选择了研究精神病学,想要解开刻在自己基因里这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隐形炸弹”。
在故事开头,李嘉本科刚毕业就毅然选择赴港攻读研究生,师从由吴启华饰演的精神病学权威人物陈茗轩教授。
本应该是背负命运的有志青年在异乡艰苦求学的剧情走向,可老天却安排李嘉遇上了古灵精怪、自称“香港小哪吒”的女主张叉叉。
两人在首集开头相遇的场景就相当经典,坐着港式大巴的李嘉突然注意到车窗外滑滑板的张叉叉,在背景乐的烘托下氛围一度有些小粉红。
下一秒,张叉叉的滑板却猛地撵过地上的纸钱,其中一张陡然飞了起来,好巧不巧就直直地粘在男主一旁车窗的正中央。
镜头这个时候还给了一张冥币的特写,看得人当场头皮发麻。
如此不一般的开场也暗示了男主李嘉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被“怪事”缠身,而这部剧的看点就在于李嘉是如何解开那些看似诡异的谜团、一一破局的。
全剧的首个故事围绕着李嘉来到香港后在高街租的第一个屋子展开。
高街的这栋楼房过去是麻风病医院,后来被英国人改成教堂,又曾被日本人临时征作过刑房,据说死了不少人,很“不干净”。
因此住在这里的多半是实在付不起别处房租、一身穷胆的底层港漂。
然而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李嘉却被副业是无良中介的女主张叉叉忽悠着签了租房合同,傻乎乎地住了进去。
和李嘉住一个楼道的租客邻居一个比一个奇怪,张叉叉临走前还特意叮嘱李嘉晚上一定要好好待在家里,不要乱跑。
结果李嘉入住当晚果然就有多起怪事发生。
李嘉在浴室准备洗漱的时候,突然听到怪响,猛然发现窗外有一只黑猫直愣愣地盯着他。
回到屋内移动床位的时候,床底下又滚出一个印有红色笑脸的球,模样瘆人。
后来李嘉才知道,这间看似平平无奇的屋子实则蕴藏着许多外人不知道的秘密。
《我在香港遇见他》主打的是悬疑+青春,剧名当中的这个“他”用的就很精髓,可以指人也可以指那些“东西”。
除了剧的题材类型罕见且很有看点外,几位主演的人选也挑的很好。
曾舜晞在这部剧中完全抛掉了此前眼大无神的“大眼仔”外号,角色代入感非常强。
女主演颜卓灵就是香港本土人,剧中完全解放天性。
张叉叉又疯癫又可爱的形象实在是讨喜,有些台词对白还故意演出了点TVB的港式风味,让人会心一笑。
总的来说,这部《我在香港遇见他》剧情紧凑,故事引人入胜。
才看了几集就被第一个小故事的反转感动到,成本不高的港式悬疑能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相当惊艳了,当然要强烈推荐。
—————公众号“裕然电影”
一开始注意到《我在香港遇见他》是因为导演巨兴茂。
专门去豆瓣搜索,当时这部剧已经更新完结,几乎没什么宣传,集数不多,而且是导演擅长的悬疑灵异题材。
出于对导演前作《灵魂摆渡》系列(三部豆瓣均分8分以上)的好感促使我去看了这部剧。
海报第一排中间的就是巨导剧本是根据豆瓣网友的帖子改编,帖子内容是以他在香港租房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
剧集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人物作为连接线索,每一个故事都起源于某个都市或者校园传说,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灵异现象,但最终真相大白全是人心作祟。
剧情主线是男主李嘉(曾舜晞饰)背负着家族遗传精神分裂症病史,母亲和哥哥都在二十四岁患病,还有半年自己也将步入二十四岁,为了寻找遗传病因及救治方法,赴香港攻读精神病学研究生。
求学期间结识了租房中介张叉叉和解剖学师弟时诚,之后遇到一系列奇人轶事并不断追查真相......
贯穿全剧的副线,是李嘉自以为的学业+精神导师陈茗轩(吴启华 饰)教授,他表面上关心李嘉,实则把李嘉当作自己学术研究的观察样本,一直刻意刺激李嘉的情绪,以丰富自己的实验数据,李嘉最终也因为陈教授的别有用心而黑化...
大小无忌同框也是小惊喜哈
这部剧充满了港式悬疑的味道,选材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剧组专门去到香港,高街、浅水湾、湾仔实地取景营造氛围,取材于现实的灵异传闻也变得像隔壁小区传来的八卦多了几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人物刚刚说过,本剧的调性是无论多么怪力乱神,最终真相大白所有事都是人为的,因此剧中的主角+配角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
李嘉背负着家族遗传精神病史,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张叉叉表面开朗乐观,实际身世坎坷,与精神失常的母亲相依为命;时诚的富二代身份让他看起来无所不能,心里却也有深藏的痛苦记忆;自诩神仙的犀利,却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还一心牵挂着张叉叉以后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德高望重,实际上沉迷学术研究近乎丧心病狂的陈教授......
角色海报似乎也揭示了每个人都有悲剧的命运 单元剧情里的主角都是社会里比较特殊的异类人群,<猫食>中受邻居排挤的脑瘫儿母子,<绿指甲>中性格偏执的保安,<瞳孔异色>中看似优秀实际患有精神疾病的解剖学师姐,<红丝绒>中精神失常的前当红女明星张蕴,<新雨夜屠夫>中曾经遭受霸凌和强奸的空姐......这些人大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痛苦经历,但苦难不是阶段性的,生活的关卡总是一个接一个,而且不会因为这一关你的难度爆表就在下一关给你放水,要面对来自他人的行为、眼光、言论的压力,还要承受自我内心的桎梏,有些人陷于囹圄无法挣脱,有些人即使拥有了新生活却依然走不出过去的阴霾。
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难以释怀的痛苦,有需要努力克服的内心阴暗面。
每一个故事都或多或少地审视着“人性”,对边缘人群的漠视排挤,演艺圈的潜规则,在某一领域拥有权力后便视人命如草芥,对外来人的欺压霸凌.....每一个曾经历过痛苦的人,后来都变成了传说中的“鬼”。
而每一次真相大白的时候,又让人不禁感叹:见过人心,谁还怕鬼神?
情感人性之外,有关于人的故事都离不开“情”。
人的感情不外乎爱与恨,恨的模样千篇一律,理由大同小异,而爱的表现各不相同。
剧中两个描述“爱”的不同形态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不愿说再见>,廖寒雨几乎没怎么出镜,对强微的感情却尽显于微处,因为病重即将离世,所以不愿让强微知道因此难过,即使抱有最深的爱意,也愿意被误解被忘记,希望所爱之人拥有新生活。
<瞳孔异色>,被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爱着”,表面上看他给了你一切,但代价是成为他的附属品,他要完全掌控你的生活,甚至在“为情所困”自杀之后还要用提前预定十年的生日礼物来提醒你他的“用情至深”,真·做鬼也不放过你......这两个故事也是对“爱”的两种极端状态的诠释,一种是完全的“放手”,另一种是让人窒息的“紧握”。
命运结局李嘉黑化(人格分裂),一个隐藏多年的小黑嘉出现。
白嘉黑化中...
吃苹果的小黑嘉出现...
黑化嘉的气质完全不同了 本以为是剧本BUG,从开篇开始铺垫的精神分裂症呢?
怎么变成人格分裂了?
秉持严谨态度,专门查了一下精神分裂症的遗传与特征:个体特征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病前即存在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怕羞、敏感多疑、思想缺乏逻辑性、好幻想等,称之为分裂性人格。
国内许多学者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前约50%-60%具有分裂性人格。
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遗传度占60%~80%。
可以肯定的是,李嘉在剧中的设定基本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结局戛然而止在黑嘉去找陈教授(算账),埋下无数伏笔,按照导演《灵摆》的节奏,应该是有续集的。
象征黑嘉的苹果
黑嘉离开,但有未完待续的感觉看到一些网友评价说男主的主角光环过于强大,很多行为简直是送人头最后还能安然无恙。
但从剧情设定来看,真的有些心疼李嘉,从小生活在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下,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因为担心自己身上遗传精神病基因这颗定时炸弹,习惯了独来独往,对亲密关系刻意回避,一直以来都缺乏情绪出口(无法疏解情绪最容易导致精神压抑)。
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成长的温暖优秀,成绩优异获得保研名额,并不怨恨患病(同时也是带给他遗传精神病基因)的母亲和哥哥,直面自己潜在的发病可能却不自暴自弃,自我调节并积极寻求救治方法。
李嘉几乎身体力行的阐释着:有无数理由可以将你打倒,但只要有一个你不会被打倒就可以了。
(这样的男主我私心给他光环开大一些吧)直到发现自己被导师欺骗,黑嘉质问:你知道身处黑暗看不见光的感觉吗?
如果有续集,恳请编剧大大给李嘉一个好结局。
毕竟如果像他这么不服输的人最终也败给命运,那这世界还真是让人绝望。
希望所有走向悲剧结局的支线主角都是为了与李嘉形成对照,希望李嘉最终可以获得他想要的平常人的幸福。
希望即使每个人都带着痛苦而来,但不是每个人最后的归属都是深渊。
大学电影社团学生自制片水准。
大眼仔有点裂开了,要是能拍成《禁闭岛》才加星
要不是有搞笑的部分,根本不敢继续追
有巨导在就是保障,作为灵魂摆渡粉,被悬疑题材和巨导吸引过来的。故事讲述稍显拖沓,不过男主最后结尾部分演技爆裂,惊喜到了!
明明就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你们分数打得那么低……感情破案画面都挺完美的,豆瓣有些人看了一两集就在这里秀优越感真jb烦
啊啊啊好好看曾舜晞太帅了!!!
其实女主长的挺有特色的,看了履历提名过金马金像的女主,但不妨碍我说她这咋咋呼呼的演技太劝退我了,难道港台女演员这么稀缺了么?天呐!坚持到第十一集了,冯姗姗的事件,导演太刻意追求玄乎了,莫名其妙的转场和台词,莫名其妙的反转。当然罗志文爱的病态,他的死完全是自己的原因。万万想不到,接下来的案子更难看!跳到最后一集看黑嘉!白嘉黑嘉滤镜,才有这个分。
u1s1,这剧的构图和用光真的一绝,蓝红色调相撞平添了几分诡异之气。
忘记一个活着的人比忘记一个死了的人容易!
剧情不错。有些故事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拍摄地香港的背景也很美。结局跟我猜想的一样,主角是多重人格。就是结尾的有些草率,希望能出2部。完善之后的故事
石墻樹、高低錯落的街道,有拍出香港美麗獨特的韻味。看到叉叉給口吐白沫的陌生酒鬼做人工呼吸那段真的驚呆了,自認為做不到她那個程度。這是個用恐怖懸疑氣氛包裝的探討人性冷暖的相互救贖、治愈的小故事。真的超級偏愛這種哇!
要港不港要大陆不大陆,不伦不类。吴启华呜呜呜呜呜呜呜呜。颜卓灵演技好浮夸。我要看鬼片不要看探案片。
我资料和电脑都在里面呢
人比鬼可怕
剧情不是很恐怖。拍出来的感觉就是住个凶宅而已。演员们的表演太用力了。像舞台剧。曾舜晞还挺帅的。
一直在追,觉得还不错,惊悚气氛渲染得相当好,虽然知道最后都是精神病,但观看过程中还是挺吓人的。本来对男主没什么好感,但一看这剧演技还过关,不出戏。其他的主演也都还行。总体值7.5分。
还是有点恐怖
哈哈 剧情有点拖拉,女主有点烦,但是我喜欢嘉友天诚!最后的黑嘉也太帅啦
故弄玄虚一惊一乍的,这剧真的看得我一头雾水,本来想当个下饭剧,结果快进都觉得无聊……题材都香港了一点港味儿没有,可惜了题材
这么好的剧竟然没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