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外国人怎么认为?
也许他们认为好血腥,好暴力,但在我看来,暴力过了头,就不要暴力,叫搞笑了。
前面我还没怎么觉得,到后面大战开来,绝对的搞笑片。
我喜欢,我喜欢砍掉一只手,飙出来的血又1000KG,我喜欢一手把人的骨头全剥离出来,是的,我爱僵尸片,不论国产的还是国外的。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害怕看国产的僵尸片,好恐怖,在我上高中以后,我开始认为好又味道,在我读了大学快毕业了,我觉得就是搞笑片,无聊的生活,全靠这些喜剧片带给我动力,让那血狂飙吧,让那骨头漫天飞舞吧,上吧,可爱的小子,远方的僵尸正在等待你去砍,去劈,去放血,去改造。
OY,I LIKE IT
开头先说一下可能会有剧透但是我觉得如果有剧透这个片子就看不了了那么也算不了成功僵尸片吧。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豆瓣僵尸片的分数排名,我想至少到目前应该没有一部电影能超过那个剧(你知道我说的是哪个),这其中我猜感情分应该占很大的部分吧,毕竟是第一部以僵尸为题材的剧。
再往下来估计是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我相信不会有任何青睐这种题材的人不对这个片子抱有感情,我本人也把它当做自己的心水之作,每次一看都像是一次祭祀朝拜之类的行为。
但是回过头看分数也只是区区7.7(时光网也就7.6)而已,事实上无论从剧本还是镜头控制本身都已经指摘之处,也许很多人关注这个片子仅仅是因为他是彼得杰克逊拍的?
(你们都去给bad taste打一星得了)说回这个《死亡之雪》,前面说这么多废话并不是说它真的达到了Braindead的高度或者怎么样,但是毫无疑问,《死亡之雪》绝对是05年以后最有意思的僵尸片之一(好吧我也很喜欢法国那部horde)。
大概就说一群人去到终年积雪的山里度假结果遭遇当年阵亡在此的纳粹变成的力大无比喜欢吃人的僵尸最后死光光的故事,光听这个就显得无厘头了吧。
且不说开头那场高质量的追逐戏,单看看40min到45min42s这段,尽管各种元素全都是玩烂段子,从用配乐吓唬你到高潮白衣胖子被剥脸,节奏拿捏的无懈可击。
更不用说后来揪肠子挂悬崖,黑胶带粘颈部出血口,雪地车搅僵尸等等等等,这些段落足够让你高潮一阵子的了。
特别该说的一个镜头就是通过某受害女主角自己的视角看被僵尸破肠刮肚,最后顺手摸出一个手榴弹把两个僵尸送上天,反正就我自己的看片经历还没有看到类似镜头。
既有原创性又有合格的致敬场面,你还期待什么呢?
相比末日情节深重全球性僵尸危机题材,这样小地域范围类型的片子严肃度肯定是相对较低的,关于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一部绝对不缺乏搞冷幽默的地方(其实整个故事就是个狗逼笑话,这个就不细说了。
)不少低成本都是跑来跑去最后跑死全然无节奏的变化(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其中的一些),《死亡之雪》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情节重复。
除非你对giallo或者说白了对lucio fulci有感情,不然这样的片子还觉得不好看你们到底是要闹哪样啊。
ps:亮点1白衣胖子身穿印有BRAINDEAD海报的T恤算是为致敬点题吧。
对应的有几个桥段是能看出致敬元素的。
说白了这胖子还是蛮有趣的,刚发现僵尸的时候一直不停说被咬了要变僵尸结果通篇也没人变(都他妈死巨快)亮点2superhero与两个脑残同伴会合前,拿锤子镰刀的同伴在砍杀之前做出一个交叉动作(你们懂的)冲向纳粹僵尸,这算什么,傻逼何苦为难傻逼?
亮点3superhero被分尸之前一帮纳粹环绕周围更像是围绕着自己的领袖合照,如此犯贱你怎么会不笑。
雪景总是美丽的。
这部电影出自挪威,也是有着美丽雪景的国度。
因此,出现在观众眼中的雪野让人心动。
然而,那原本属于雪的精灵的白色,却被红色所取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我们终于发现,影片取名“红色的雪”,原来是因为那雪已经被鲜血染红。
那是八条鲜活的生命,八个绽放的青春,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消失在战争僵尸的魔爪之下。
许多人感叹,为什么八条生命全都葬送,不给人们以希望?
我倒觉得,面对漫山遍野的恶魔,区区几个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受过军事训练、甚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当代青年,除了死,不可能有其他逃脱的途径。
恐怖电影,要在恐怖,而不一定搞得血腥气十足。
这部电影,僵尸的场面太多,让人恶心;几个青年血淋淋的特写也太多,让人不舒服;前半段僵尸没有出现之前的场景又过于黑暗,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视觉效果欠缺。
或许,影片的思想性要大于艺术性。
通过对战争僵尸的描写,提醒人们时刻对战争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警惕僵尸们的复活。
而复活的僵尸们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
去年看的导演制作人Tommy来自我住的小镇,大家都认识取景在北挪威,班里的两个男生都去当丧尸了...看惯美国片的同学肯定觉得这片幼稚到极点了其实我也这么觉得但也有些亮点...比如那个大胸部美女是挪威有名的青少年YY对象她出演的所有电影基本都有床戏...那个流浪汉也是北挪威人,是挪威少有的好演员瘦瘦的男主角和监制Tommy是好朋友,好像自己也是制作人在Tommy第一步小制作的片子Kill Biljø演男一号那个片子还...看点比较多两个男人和丧尸决斗的时候欢快的背景音乐是一首挪威民歌,好比中国的爱我中华之类...开头第一句就是,这是一片美好的国土...这片子纯粹就是一青少年影片对象要表现的恶搞重口味我还是满喜欢的 = =一帮朋友去电影院看恐怖片最后还能笑个半死,这样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呀我还记得我们去看到时候瞒着一个德国交流生来者,,,,
完全出于对军事,尤其是二战史的爱好下了这部电影。
开头意外轻快音乐下的紧张情节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部不寻常的惊悚片。
我的感觉是对的。
那段中规中矩的“雪地风光短片”达到了对拍摄地(自然也是旅游胜地)的良好宣传作用,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
一番对年轻人结伴外出雪山旅行雪地过夜美妙体验的极其入剧的陶醉过后,当然中间还插入了一段对观众的“教科书式”的背景说明情节指示,这部片子的真实面貌可终于展现在我面前。
掩面捂嘴两个动作交替进行,前者因为我还不完全适应那些。。。
场面,后者则完全是对导演的融入剧情的搞笑片段忍俊不禁。。。
(导演太吝啬了才给我们的大帅哥那么有限的杀怪镜头,那么酷的雪地摩托+MG34组合啊!!!
)对于有些无奈的悲剧结尾,我最大的感觉是意犹未尽。
美丽而神秘的雪山,可恶又可爱(请允许我用这个词)的纳粹恶魔,无可奈何的为生存而战的无辜年轻男女,共同上演了这部让人哭笑不得又引发人对那段历史深深思考的舞台剧!
做为俗烂了的僵尸片,本片还是有些亮点的,比如那个断臂男,为了不被感染自断一臂,牺牲多么大啊,刚锯完又被僵尸咬大腿根上(没仔细看,也许是小JJ)了,锯还是不锯,这是个问题,我差点儿笑死,最后本以为逃过一劫,可惜不知何时还带出来一枚金币……正应了古语人为财死了。
钱真是好东西啊,有钱岂只是使得鬼推磨,还能让人不死,真所谓有钱则生啊,那些纳粹有钱就能死而复生哈。
再有就是本片对以往僵尸片中破肚掏肠的血腥场面有所突破,像裂头,分尸啊都有所呈现,但还是肠子玩的花样最多。
看完突然想起《鬼吹灯》中日本关东军阁纳库那段故事了,不知何时能拍成电影……
原谅我没有想象力,想不出一个文艺点的标题。
还有,这是我与第一次写这个东西,写的不好,敬请原谅。
相对于别人,我觉得开始的时候吓人,因为我最害怕模模糊糊若有若无的东西。
不过后来僵尸开始出来后就不觉得吓人了,因为造型太假了,太搞了。
帅小伙和僵尸搏斗的时候太搞笑了,一个能把人分尸的僵尸就被他打晕了,哈哈,而且我是第一次知道人的肠子也可以当绳子用,还很结实。
他可够坚强的了,留那么多血还可以自己缝伤口没晕过去,也够幸运,僵尸居然被树枝刮倒,然后就挂了,这应该是成龙大哥的喜剧片里的情节吧!!!
我很好奇,按中国僵尸片的惯例,他被僵尸咬了会变成僵尸,如果他不死,最后会不会变僵尸,不过最后还是被分尸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女的,多坚强啊,多冷静啊,多那啥啊,没想到居然被自己的男朋友砍死了。
之前一直没看到人影,突然就出现了,僵尸突然出现我也就忍了,可以安慰自己是从雪地里出来的,可周围都没有遮蔽物,你怎么就一下子就出现在你男朋友后面了呢?
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还在那么关键时刻拍人家的后背,不是等着被砍呢么,没看杀人都杀红眼了!!!
我发现最厉害的不是帅小伙,而是马丁,他居然能自己截肢,而且能坚强到只是喊了一声,厉害厉害。
搞笑的是截肢后又被僵尸咬到腿,我想他一定很郁闷,哈哈。
不过他俩也太不紧张了吧,居然还可以那么轻松的说话,佩服佩服。
终于只剩一个僵尸了,看他呐喊之后整个雪山都在动,我还以为他要喊道雪崩呢,然后大家同归于尽。
可我看到那么多的僵尸从雪里站出来,我就不得不佩服了,要不怎么说人家是头呢。
可是为什么你们那么多僵尸,却连一个掌握不了平衡的残疾人找到了呢?
有人告诉我了,这是剧情,我才恍然大悟,所以我相信最后僵尸们追到屋子前的时候是由于愤怒才喘的很大声,而不是因为跑的太累了。
对于结局,我觉得这符合张艺谋导演的构思,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挪威电影近几年的恐怖片题材作品颇为引人注目,特别是2006年Fritt vilt的成功之后。
在这部充满了北欧典型的雪山风情的恐怖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Roar Uthaug对影史多部经典恐怖片的致敬,比如库布里奇的“闪灵”以及“德州电锯杀人狂”。
Dead snow是今年上映的第一部挪威电影,它继续在恐怖题材上大作文章,不过这次行凶的主角是纳粹僵尸。
作为美国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忠实粉丝,79年出生的曾经于澳大利亚求学的挪威年轻导演Tommy Wirkola以“杀死比尔”的戏仿之作“杀死布鲁佑”(Kill Buljo)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
在这部尝试之作中,他用血浆和幽默赢得了观众的欢心,也正是第一次的成功,才让他有机会独立自编自导投资一千四百万挪威克朗的Dead snow.美国早期独立电影中的僵尸电影系列已经成了世界影坛中恐怖电影的主流之一,尽管Dead snow没有2008年瑞典导演Tomas Alfredson执导的《生人勿近》在吸血鬼题材电影中的独树一帜,也算是让僵尸题材中多了来自北欧的纳粹僵尸的新鲜血液。
单从电影题材本身来说,熟悉僵尸电影的人很自然知道这将是一个和僵尸进行殊死争斗的故事,而恐怖片中典型的元素如封闭的环境(大雪封山)、交通不便(只有一辆滑雪车,电影开篇就交待了要走需要走很长时间才能到度假小屋)、通讯断绝(无法与外界联系)在这部电影中一个也没有缺少。
至于影片中的主角,那也很自然是一群年轻人(2006年的Fritt vilt、2008年的挪威恐怖电影Rovdyr以及Dead snow电影开始都是几个年轻人开车在一条荒无人烟的大道上嬉笑)。
还有就是搏杀中的血浆、脑浆以及大肠……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有些吸引人的地方。
漫山雪野中纳粹僵尸的追逐厮杀至少没有了以往僵尸题材电影中黑暗夜色的恐惧,而纳粹僵尸也比其他僵尸族群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更具有战斗经验,于是,这成了挪威白色荒野中的一场二战战役的延续。
尽管很多明眼观众在没有看到结局前就已经明了纳粹僵尸们追杀这些年轻人的原因,但是至少这个结局还是很有技巧性。
强烈对比的色彩、殊死厮杀时的笑料都让这个有些老套的僵尸故事多了些值得一看的新鲜内容。
挪威电影的B级片爱好者终于也开始欣欣然得登上大堂!
二战、纳粹、僵尸、性爱、杀戮、血浆,面对这些名词的视觉入侵,恐怕任何一个视“恶趣”电影为茶饭的朋友,都难以免疫。
但是,事与愿违,这样的组合,少之又少。
试看:1981年,法国人拍了村民大战纳粹僵尸的《魔鬼湖》The Lake of the Living Dead,结果无非只是在银幕上多添加了几声,惊声尖叫;2006年,美国人又以录像带的形式发行了《战争的恐怖》Horrors of War,形式大于内容的剧情,看得人哈欠连连;2007年,英国人又以雇佣兵大战纳粹僵尸的噱头拍摄了《前哨》Outpost,依然走不出“肌肉+机枪”的樊笼。
从这个意义上讲,《红色的雪》不仅将这些前作进行了颠覆,更是玩味出了《鬼玩人》The Evil Dead叠印“活死人”系列的混合理论。
挪威,这个山脉纵贯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全境2/3国土的国家,土生土长的托米·维尔科拉以本国特有的皑皑白雪,向世界影坛奉献了一道“活色生香”的《红色的雪》。
一白、一红,鲜明地挑衅了其他僵尸电影所没有的视觉张力。
简单地说,《红色的雪》讲述了几个年轻人野外度假,邂逅纳粹僵尸的惊险历程。
若套用唐诗,或许我们可以将该片的剧情做出一首打油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僵尸复活,活人踪灭”。
说得浅白一点,面对“尸、死、屎、嗜”的入侵,任何剧情都只能沦为荷尔蒙极度分泌之后的鸡肋。
关键,看你有没有玩出新花样。
让我们先从叙事结构上,对这部《红色的雪》进行“开刀”。
该片的前半段,完全可以被看成《鬼玩人》的致敬片。
小屋、郊游、逐一失踪、僵尸破屋,众多情节的先后串联,不禁叫人联想起一个名叫“Copy不走样”的游戏。
不同的是,《红色的雪》少了《鬼玩人》的环形镜头,多了“屎尿屁”电影特有的戏谑与嘲讽。
用他们的话讲,“世上,没有不包含奶奶,尿液和精液的好笑话。
”当然,《红色的雪》与《鬼玩人》一样,夜景戏,运用了大量的蓝色。
然而,随着僵尸的张牙舞爪,影片的下半段则出现了《群尸玩过界》Braindead和“活死人”系列的肆意杀戮与永恒的“啃咬定律”。
电锯、镰刀、斧子、机枪,所有可以拿来弄死僵尸的工具,悉数上阵。
更好玩的是,罗伊居然拿僵尸的头颅当球踢,凌空抽射。
更甚的是,被僵尸咬了手臂的马丁,因为害怕僵尸电影必有的“啃咬定律”,用电锯对自己的手臂进行截肢。
谁想,那个“小手术”刚做完,他的“老二”又被僵尸狠狠地咬上了一口。
…。
这般看来,《红色的雪》的混合理论,一览无遗。
除此之外,厕所做爱、爆头、五马分尸、剖肠、等,“很黄很暴力”的东东,琳琅满目。
说了这么多形式与风格,我们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影像题旨:贪婪。
巧了,1981年法国人拍的《活死人绿洲》Bloodsucking Nazi Zombies也同样讲述了,纳粹僵尸为了保护财产与人械斗的故事。
“人为财死”的隐形主题,潜藏在了“尸、死、屎、嗜”的表象之下。
当然亦早有人将这部电影调侃成“一盒财宝,引发的血案”。
不假。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人类在极端惊恐状态下的内心失衡。
仿佛一片片的雪花,飘散的是“尸、死、屎、嗜”;落地的是“贪婪”;深埋在地下的是“极端情绪”。
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提供了四个有趣的例子作为我们分析的素材。
第一,被雪球“包裹”住的女子,运用“万有引力”的定律,逃脱险境(运动环形镜头);第二,被僵尸一口口吞噬中的Liv,用仅存的意识,引爆手榴弹,同归于尽(人物的主视点镜头);第三,杀红眼的马丁,错手,杀死了自己的伙伴(现场声与音效的错落穿插);第四,眼看即将逃离雪山的马丁,发现自己的兜中还存留一枚同伴偷偷藏在他口袋中的硬币(静音)。
清晰可见,《红色的雪》淋漓尽致地通过电影特有的视听语言,来烘托场面的气氛和人物的内心银幕。
此,不是一句“一盒财宝,引发的血案”可以涵盖。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部电影的电影原声。
开场时,萨拉死亡的交响乐;中场时,死亡金属(有源音效)与朋克(无源音效)的交相呼应,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观看影片的自我创作意识。
尤其是弦乐与自然声的交替运用,极大地保留了僵尸电影特有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张力。
无论如何,这部发轫于圣丹斯电影节午夜场的挪威电影,绝对适合午夜时观看。
因为,银幕上的血浆和尖叫,向来都是“精神马杀鸡”,不二的选择。
烂片,十米多外的“人”,下一秒就割了你脖子。
面对面对话的人居然看不到对方后面已经近身的“人”,总结:一个硬币引来的杀身之祸?
老子第一次写这么多字,还要140个字才能发布?!
呸!!!!!!!!!!!!!!!!!!!!!!!!!!!!!!!!!!!!!!!!!!!!!!!!!!!!!!
后半部非常不错,最棒的是纳粹僵尸造型,给人很精致很用心的赶脚
德军僵尸目光也忒短浅了......后半段囧感十足呀~血浆四射 内部爆裂 欢快的配乐==
有史以来最弱的僵尸= =
纳粹·僵尸·北欧·搞笑·血腥,我喜欢的元素都有了,扯肠子拍得真是各种都有
SB僵尸片
纳粹丧尸干的跟木乃伊似的 但肠子貌似很新鲜
挪威小孩真有钱
好结实的肠子啊!
二逼僵尸欢乐多
2010-07-02 12:53:58: DM.Tga (开启大爷模式) 哈哈,我记得我看完以后给的短评是 别人在忙着砍人的时候,千万别过去拍他肩膀。。。。他是经典
我簡直要推薦這部,簡直是雅俗共賞,嚇到我的地方有笑爆我的地方也有...特別是後半部分,大家奮起反擊的時候的BGM聽起來簡直是喜劇效果加倍。Ending部分當我在心裡和他一起說出那句“法克!”的時候簡直妙不可言~
三星半~我靠~纳粹士兵都诈尸了~还惦记着钱啊~从电影已开始,我就在琢磨主角到底是谁,居然都猜错了!妈的~(截肢那段很搞笑~)
你妈这多不落窠臼啊,ost棒,创意跟别的丧尸片比好很多,很多地方还搞笑,还有美丽的雪国风光怎么分这么低,字幕组挺乐
第一次看雪山背景的,有一幕让我想起:你阿妈个头好似大皮球……
cult片中的搞笑片
哎~~~无论如何,这毕竟算一部恐怖片,至少希望今后恐怖片的下场不要太恐怖。
哎呦喂,纳粹僵尸,想法倒是蛮有的,不过真的是难看
消失的纳粹永远是最好的消费题材,他们可以变身为编剧想要的任何东西、鬼魂;僵尸、甚至是能在月球上新建生存空间的“未来生物”,归咎起来,战争与人之伤痛,是多少恐怖故事也无法比拟的。
这电影有够煞笔的
充满喜感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