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缺憾:1,几个sub plot和main plot脱节严重,感觉main plot是现实主义而sub plot像是童话故事,人物扁平,剧情简陋失真,流于俗套。
好像是把这两个故事单独外包给学生做的一样。
2,导演的确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能够很好的结合,感觉像是为了几个好点子凑出了一场戏。
3,台词问题。
感觉有些台词在生硬地把想法塞观众, 就差像布莱希特那样直接跳出来和观众讲话,生怕你感受不到重点和主旨。
小细节方面:大提琴bgm声音太大;收音效果不一致;有些bgm和画面搭配不是很好。
接下来谈谈优点:我很喜欢导演的最后一个镜头,月光下的屋企,母亲一人站在阳台前,百感交集地吃着冬至汤圆;两姐妹暂时跳脱出了家庭芜杂而压抑的氛围中,彼此讲笑着;屋外的小径,两父子无言地并肩走着,心中是八年与内心斗争煎熬之后的释然。
人真是奇妙的动物啊,只是人们所处的位置变化了一下,就徒增了这么多的情感。
而这些情感又好像透明的一堵堵墙,一块块相斥的磁铁,捉弄着人们,命中注定般制造着一出出令人嗟叹的遗憾。
过时,在粤语体系,是不是有其他意思,大概跟过节的意思差不多?
他,天资聪明,长相帅气,能够理智的平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调和,一次次的避免父母、姐姐在争执中遭受伤害。
当我看到他手指靠向嘴边,给姐姐一个自信的眼神,就知道他不止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的避免了很多家里的麻烦。
但这一次,他自己都没有逃脱歇斯底里发作的争吵对自己的伤害。
即便两个人分别都对他说过,你要珍惜亲人还活着的时光,至少你的亲人还在世上,他依然难以走出受到伤害时所封闭起来的自己。
直到他的父亲,再一次默默忍受了所有,主动走向了他,还好,这个世上总是有人要多付出一些,习惯沉默的人,总会更加强大吧,大概。
他,温文尔雅,从不生气着急,能够温柔的对待妻子和孩子,这一次,经济的压力,妻子的岁岁念,岳母的叨叨咕咕一点一点的累积,直到那句离婚,从本不应该先崩溃的妻子嘴里说出来,他崩溃了,拒绝了再一次受到伤害,然而,歇斯底里的妻子,像发了疯一样的激烈的情绪,点燃了他心底的怒火,这个时候,他彻底爆发了,拿着菜刀砍向了椅子,不得不通过宣泄来排解心中的愤懑。
她,温柔恬静,不愿意多说话引起父母的注意,总是默默的做一些事情帮助需要的人。
母亲强势的性格压抑了她的表达,在沉默和游荡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间,这不能帮助她融入社会,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在遇到鲜明性格的,有强烈吸引力的异性的时候,她可能会像一只飞蛾一样,不顾一切的扑过去,正是这种勇敢,让她走出了心里的分离,在一场痛哭之后,她找到了新的自己。
这没有改变她内在的什么,只不过在这种本来就美好的性格中增加了一些坚强,一些勇于尝试,这使得她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毛老师演的真好,一个绝望的主妇,一边是原生家庭给她造成的难以逆转的缺陷,一边是她被压抑的那些东西,又像魔咒一样,转加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种矛盾,都被毛老师演绎出来了。
阳仔的母亲,不愿接受自己的丈夫,对单身的客户怀有相思,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好比,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 看着锅里的,种种不接受现实的行为,是所有人痛苦的最大根源,也就是业力所在。
在外人看来,能够养大这一双儿女,性格都不差,体贴父母,多半都是因为有一个出色的父亲,父亲性格里闪亮的东西,让这两个孩子没有受母亲的负面影响。
人们的痛苦,多半来源于执念。
被辜负,错误的选择,心有不甘的过去,这些种种造成的心里的创伤,累积的压抑,驱使着他们总要找些理将他们转嫁出去,或是残忍的指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恶语相向,发泄在无辜的路人和弱小的群体身上,他们总要,传递,不甘心让这种不好的东西烂在心里。
这何尝不是一种恶呢?
那请问,写在我们中华民族基因里的自强不息精神,什么消失的?
如果可以,每个人都应该更强大一点,用悲悯之心,化解所有苦楚。
《過時·過節》毛舜筠演的媽媽,從髮型到打扮到行為模式跟我媽一模一樣不說,甚至連煲的湯都一樣;謝君豪跟我爸過往那種隱忍寡言也是十分相像。
連那把亂舞虛張聲勢的刀都一樣~檢索後才發現這個劇本是導演以本人親身經歷為藍本~編與導可見著實用心,鏡頭語言跟剪切位也相當細緻;當中最有意思的是截圖中這場攤牌戲的調度:
A
B
C
D
EA夫婦置身於狹小的景框之中發生爭執 (壓抑 大聲質問的女主居於高位)B 矛盾升級 女主發脾氣將東西扔出左邊的景框走出第一個框 C女主隨著憤走位走入第二個框 (中間與男主產生巨大的隔閡 理直氣壯形象上依然居與高位)D 男主離開畫面,留下女主在框中 (男主隨即提出離婚離家的請求)E女主走到第三個框 與最開始第一個框相對 (反對 與最開始的身位且與最初提出離婚的自己的立場相悖)《過時·過節》連片名都是雙關的~1:字面的過時節~2:過時的過節(家庭因為八年前的一個片刻的矛盾分崩離析)此外片子上映年份是2022 難免有各種夾私隱喻:只看見黑白就會暈倒,所以要戴上一片紅;關於顏色的選擇;變色龍;移民潮;2022的八年前離家出走~等等本片導演曾慶宏用最小的社會關係(家庭)探討的或許是宏達大的去留問題,英文片名《Hong Kong Family》其實Hong Kong 後麵加個逗號亦可結尾畫面也可以玩味,同一畫面中,在超級大全景的黑暗中,不同的家庭成員出現在零星隔絕的光線下不同的位置,渺小零落~各有苦衷,各有所思~🤔 還有那個貫穿全文的螞蟻的隱喻 以及那些黑暗中如蟻穿梭的車輛
电影以导演的真实经历作改编,对家庭失语症的人士来说,与家人的冷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影片开头阿阳在一道有裂缝的墙壁上打乒乓球,墙上的裂缝犹豫家里的事情一样,如果习惯了它的存在,一旦裂缝越来越大,最后说不定就会墙破砖烂,后果会不堪设想。
八年前冬至那顿饭的变故,让外婆与舅舅一生遗憾;爸爸与妈妈及后八年间虽没离婚,但相处形同陌路人;姐姐想成为这家庭纠纷的局外人,但离婚后又回到了这个家;阿阳出走后凭自己的能力,靠奖学金完成学业,睡公园也不想回到自己长大的家,研发了为家庭失语症人士沟通的一个软件,可是能医不自医,似乎是自我逃避的一个藉口。
爸爸为了家庭、孩子着想听从妈妈,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镜头里载着的是前往机场的一家几口,老公对老婆说:我们会回来的,相信爸爸也会深信舅舅与阿阳都会回来,这八年时间,似乎也诉说着香港这八年间经过的事情…妈妈听说请她做钟点的先生准备移民,心有不舍,在他家感受到的家庭温度比在自己家要来的实在;爸爸与阿阳各自驾车在红绿灯停顿间,彼此探望,但最后彼此没有互相说话的勇气,阿阳回到外婆家只会通过Al程式向虚拟父亲质问和发泄,呈现出无力跟无奈感;姐姐认识大马游客后慢慢开始知道了自己的人生需求…八年前妈妈与阿阳在车里分别坐在驾驶与副驾驶位,是家里掌握着话语权、主动权与调停权的家庭成员,八年后当年坐于车后爸爸与姐姐在人生抉择中主动走前一步,爸爸完成了房贷后,尽了做父亲的责任后,决定选择与妻子结束这段活受罪的婚姻,姐姐找到了充实人生的方向,妈妈与阿阳都是逞强好胜的人,但这家庭的冷战似乎没有一个胜利者,妈妈看似输掉了婚姻,但升华了与爸爸的关系,也挽回了儿子的归来。
其实家人彼此走近一步,存在的隔阂虽不会马上能解决,但至少为结束这场“冷战”作出突破性的重要一步。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分开或许只是为日后重遇踏进的第一步。
爸爸失业了女儿也假装工作奶奶疑心病舅舅气走了妈妈要离婚爸爸拿起刀儿子离家出走八年女儿喜欢上流浪汉舅舅死了外甥女是唯一一个正常的最后是四个女人看两个男人吵架又看他们和好一家子神经病英文名是 Hongkong familyVR 部分有点出戏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量能完成的别的都还好
据说是导演改编自己原生家庭的亲身经历,也是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写照。
上一代人大部分夫妻是把家庭当作是一个项目去经营,共同目标是买车买房生孩子然后等到孩子长大成家又继续循环父母的模式,但过程中出现无数问题所产生伤害与矛盾如果没有有效地解决也不断堆叠到下一代,悲观地说这是个无解的循环。
电影开始的“半个钟头”车程场景里,就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在人物位置安排上挺恰当:手握方向盘(要操控全车人物命运)是强势的母亲阿玲;副驾驶座的儿子阿阳是父母理性沟通的调停者;后排一直看向窗外佩戴耳机将自己隔绝的女儿阿琪仿似是透明人;性格懦弱且中年失业被老婆指责也不敢出声的父亲阿真。
这里可以看出带有凌驾且自毁性格的阿玲替代了懦弱的丈夫阿真成为一家之主,也造成儿子有俄狄浦斯情结取代了父亲的角色并把父亲当作后辈,女儿则一味服从命令没有自己主见。
而且夫妻也似乎习惯在子女面前争执,这也是对子女在婚姻的认知上产生了巨大的阴影。
到达目的地外婆家后,原本被父亲抱着后来被母亲又执意要放后备箱的一盆汤圆(代表团圆)结果散落四处。
但无人敢指责母亲,只有父亲在默默收拾。
及后发现母亲的自以为是、心急、烦躁、说话刻薄、控制欲强、疑心重都是源自外婆的“真传”。
一家四口碰见舅舅阿明时,也显得很生疏。
(此处按照传统冬至应该是回男方家庭聚餐,阿真是否赘婿并没有交待清楚。
)
在重男轻女的中式传统家庭,都是女成员在为晚餐忙活,而男成员却在打游戏和玩耍(阿真在慢悠悠查看笔记拼盆菜)。
外婆看见后也只指责孙女阿琪不擅长做家务,而不是让大家一起帮忙。
外婆在厨房跟阿玲的对话也透露了一些家庭背景信息:二十岁左右刚出来工作的阿琪正在跟男友交往,已经开始被长辈催婚;当年阿玲也是被母亲找媒人四处相亲才找到阿真,并且母亲认为阿真没有不良嗜好及有房就是好老公,没有考虑双方性格是否匹配。
接着吐槽阿明被老婆带坏并且生意失败可能是回来借钱时,阿玲的第一反应是自责要不是自己在供房子以及丈夫失业的话应该给钱弟弟周转。
就在此刻误切伤手指而点燃了整部剧情的导火线。
外婆第一反应是怪责阿玲粗心,并且让孙子阿阳去喊舅舅阿明到自己房间拿创可贴。
率先跑来关心阿玲的是阿阳,外婆没直接让孙子阿阳去拿而是故意在考验自己儿子阿明会不会借机偷钱。
并亲自去房间查看儿子有没有偷钱,阿明感到受辱分别与母亲和姐姐争执后收拾行李出走(此前为了不被母亲看不起曾私下问姐姐阿玲借钱)。
在面对两轮争执场面以及老婆阿玲弄伤手指,阿真依旧是选择沉默不作声活在自己世界。
他也许是觉得日常的“女强人”对于这些事情能自行处理而选择了继续做个“无用”的人。
此刻阿玲不理智地提出“离婚”(阿玲目前是无收入的家庭主妇,阿真刚失业在找工作,女儿刚出来工作也需要帮忙还房子的贷款,儿子还在读中学。
)所以阿玲提出“离婚”其实是在利用自毁去想获得阿真的正面关注。
结果触碰到了阿真的逆鳞,彻底崩溃地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向柜子和凳子希望能让老婆阿玲停止再喊离婚。
在父母争执过程中,阿琪不知道如何面对只能躲在厨房里颤抖着打电话喊在去邻居家借创可贴的阿阳回来调停。
阿阳冲进门时恰好看到父亲把刀挥向母亲,便像长辈呵斥孩子般让父亲冷静坐下,结果换来父亲的两巴掌(这里是因为长期父子角色对调导致),阿阳自此离家出走八年未归。
这里才开始出现电影名字《过时·过节》。
电影是去年接近冬至时在香港公映,在我们广东人的传统里冬至比农历新年更重要,也是一家人吃晚饭聚会的重要时刻。
而片名中的停顿刚好一语双关,过时过节(庆祝节日的时刻)和过时/过节(过去很久的争执)。
矛盾争执的起源是金钱以及原生家庭问题,到电影结尾也似乎无法完全解决。
之后剧情交待这八年里阿真以开计程车维生,担起支付房贷的责任。
他在长年的沉默之中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最后主导回自己的人生:偿清房贷后,提出跟阿玲离婚,独自搬上佛山生活(在与前同事聚会时能看出当年是因为不舍得家人而放弃了外闯的机会)。
阿阳离家出走期间曾借住朋友家、露宿等最后凭借努力获得美国读书的奖学金毕业后回港从事游戏开发并担任创作总监,但依旧居无定所。
(此处有点不合理是中学生能离家出走并不用通过家人签名同意就能提交资料出国上大学?
)最后通过跟网友“情哥”(老爷爷)的沟通交流后,释怀了跟父亲的矛盾。
阿琪当年为了逃避面对原生家庭问题而选择跟男友结婚,结果经历短暂的婚姻后又回家与父母居住并担心被母亲责骂而隐瞒失业,每天假装出门工作。
与上一代女性是围绕家庭而活的不一样,她为了自己的未来去思考。
通过认识到周游世界的朋友诺文而受到启发最终找回自我。
而从头到尾改变不大的是阿玲,从发型和衣着打扮上比以前更硬朗。
她在别人家做钟点工(继续扮演主理家务的女性角色),企图以此觅得心目中理想的家庭状态(男主人有经济实力,儿子聪明且可爱善良)。
在得知主人家准备移民时才梦醒发现自己一直是局外人,顿时情绪低落。
而再次通过自毁的方式希望获得阿真正面关注,结果这次阿真自行提出正式离婚时,她是显得无能为力并只能够接受。
电影最后结局这家人并没能齐人吃饭,但能做到的是大家都做回自己,也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让观众思考。
小彩蛋:剧中饰演阿阳好友“雀仔”的Anson Lo卢瀚霆与饰演外婆的冯素波撞脸,如果剧中安排雀仔是阿阳的表哥/弟是否更合适?
#過時過節--許久不見的家庭題材,劇本將東亞文化家庭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總是抱怨的媽媽,失語的爸爸,默默忍受的女兒,逃離的兒子。
這組關係再往上推一代依舊成立(抱怨的外婆和收拾行李再也沒有回家的舅舅)。
--結尾是點睛之筆,有驚喜但也有遺憾。
冬至飯圍坐一桌的是家中的女人們,就如撐起這個家的其實一直是女人;而很不幸,男性角色在這個故事中不僅失語,並且最終用自我放逐的方式在家庭責任中失蹤。
驚喜在於沒有落入大團圓的俗套劇情之中,遺憾在於最後的和解令整個故事失去了支撐。
--其實很喜歡談善言那個角色的成長線。
試圖用婚姻逃離窒息的家庭環境,婚姻失敗後被迫回家,後來又不停地想通過依靠男性來擺脫現狀。
但結局她靠自己的力量登山看到的日出,預示她終於從依靠他人的死循環中走出,開始真正獨立。
--但看完電影最大的感想其實是,原來大人說一聲「對不起」真的那麼難,難到過了八年才勉強憋出一句道歉。
而家庭的影響又是那麼潛移默化,從父親到兒子身體力行地面對問題只會使用「逃避」這個解決方法。
--父母之間的冷暴力詮釋得非常准確,我差點以為導演在我家裡裝了監控,估計這是世界上許多家庭都有的普遍故事吧。
沒有愛,不如趁早離婚,不必勉強自己互相為難。
--演員都發揮得很不錯,袁澧林真的又美又靈,更加期待之後的《窄路微塵》了。
故事其实和《饭戏攻心》没什么关系,但不管怎样,都是围绕着“饭桌”发生的故事,不同于《饭戏攻心》的嬉笑怒骂,故事是香港式的小品,不煽情,不刻意,但却能品味到余韵悠长。
国人,对待“吃饭”的问题,是相当讲究的,所以,“吃饭”的意义也非常重大,遇到时令,那就更需要一家团圆,比如,轰轰烈烈的除夕。
一家人一起吃个饭,是老人心中莫大的慰藉。
故事开始,毛舜筠和谢君豪就万般的不对付,夫妻之间,已经很少交流。
毛舜筠怎么看谢君豪怎么不顺眼,谢君豪鼻子一捏受着。
中年夫妻,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吧。
妻子唠叨个没完,丈夫一言不发。
妻子没得到回应,越发的唠叨。
丈夫累积了一肚子的怨气,越发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是大战。
话说,这开场的吃饭,一家人基本到齐了。
不长进的舅舅,喜欢和外甥看蚂蚁(注意,这个是重点,后头要用),于是,被老妈一阵子的唠叨。
看来,是有其女必有其母,娘俩这碎嘴子,感觉是家庭危机的最大源头。
这场饭局,唯一的遗憾,是舅舅的家人没来。
于是,老妈唠叨,这个媳妇儿不行,唠叨来唠叨去,老妈还怀疑自己的儿子这次吃饭,就是为了偷她的钱。
舅舅也是炸了,直接拖行李箱走人。
好好的一顿饭,还没开吃,就搞得鸡飞狗跳。
毛舜筠切菜切了手,小舅子拔屁股走人,这么乱糟糟的情况,谢君豪还安步当车的收拾菜。
毛舜筠是气不打一处来,我手都切破了,就没一句关心。
谢君豪哦了一声,没事吧,然后继续摆弄他的菜。
毛舜筠也是炸了,离婚,忍你很久了,你个窝囊废。
至于毛舜筠的炸,是不是和老妈的唠叨有关,这个不得而知。
不赌不嫖,不烟不酒,这样的男人,大概从来得不到女人的欢心,因为这么个无趣的男人,大概和“无能”基本划了等号。
毛舜筠炸了。
谢君豪也炸了。
这个平时窝囊的男人,竟然拿起了菜刀,叫嚣着你敢离婚试试。
儿子上来劝架,可惜的是,他错过了前头的部分,只看到老爸拿刀。
父子俩一顿争吵,谢君豪难得的给了儿子俩巴掌。
一转眼,八年过去。
这八年间,一家人再也没好好吃个饭。
老妈,已经住进医院,整天盼望着自己的儿子能回来,但始终没等到。
毛舜筠夫妻俩没离婚,但已经形同陌路,你睡你的床,我睡我的沙发,一年到头,没有一句话。
儿子,自从当年的那俩巴掌后,再也没回家,和他舅舅一个样。
女儿,已经失业,但每天还装着上班的模样,为的就是免得老妈唠叨。
她邂逅了一个背包客,貌似也擦出了一些火花,然而,俩人也是各走各路,一个人看日出,看了个寂寞。
不过,俩人见面的场景,也是佩服女儿的胆大了。
这种“扶不扶”的局面,女儿还真的敢,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这么奇怪的一家人,打侄女儿来了之后,才稍微有一些活力。
侄女儿是来“过节”的,大家能聚在一起吃个饭,是最大的愿望。
可是,这一家子,一盘散沙似的,要撮合到一块儿,可是难上加难。
这一天,房贷还完了。
谢君豪第一次主动和毛舜筠说话,房贷还完了,我们离婚吧,我在家一天,儿子都不愿意回家,我走了,儿子才能回来。
第二天,毛舜筠难得温柔的给谢君豪准备了早餐,说,如果儿子愿意回来,你就别走了吧。
一家人吃饭。
老妈念念不忘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
珍惜眼前人。
气氛都渲染到这里了,一家人也应该彼此放下成见好好在一起了吧。
谢君豪向儿子道歉,当初,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动手,然而,对自己为什么拿菜刀一直讳莫如深,这个男人,把所有的误解都承受下来,然后选择离开。
一家人,还是没能一起吃饭,不过,欣慰的是,儿子说,今天陪你吃饭。
港式小品,不再“追求”大团圆的结局,越来越生活。
本来,生活就是百般滋味,刻意追求完美,或许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故事里头,毛舜筠作为一个唠叨的师奶,其实也是哲人。
封面图片上的“白色代码”,一定要注意是大写+数字,全匹配。
实在没看懂的,请移步《本公众号获取资源方法》。
最近发现微信后台有时会删除设定的自动回复,如有后台消息后未自动回复的,烦请告知,谢谢!
父亲:我不回去就是想你回去儿子:我以为我不回去,你们就相安无事……八年了,团圆的美梦还是遮蔽了现实的无奈……家庭矛盾制造机的成功无法保证合理的粉碎,在写实程度和发电本源的探究上,升华的节点又或者人物的弧光未能达标,换句话说,为了和解而和解的自我感动,只能暂时的隔绝喧嚣,而缺乏沟通的大杀器,放到明面上处理的话,则会意义非凡……结尾全景下的人物形色呈现的不错……
中规中矩,情感刻画不错,毛舜筠谢君豪好久没看到了,全剧全是遗憾,八年前舅舅因为和奶奶吵架,最后两月前倒地不醒,阳仔也因为八年前父母吵离婚闹得凶也没回去,奶奶最终等不到阿明(舅舅)回来过节,谢君豪以为自己离婚离开阳仔就会回来,结果和阳仔都没有回去吃饺子,琪琪爬山感情寄托路人结果被人放鸽子,唯一没遗憾的时候最后爸爸和儿子最终说出来自己的“以为”,算是“和解”了,但结果也没变,谢君豪还是会去佛山,婚还是得离,儿子会回家,八年之久,这隔阂如此漫长,长到感情零零散散。
很真实的家庭故事
好崩溃又好似曾相识的家庭关系。最后一个画面真的很喜欢了。ps.剧情好像一直在cue南海十三郎,听到好多会心笑声
没有好好看,只觉得比较清淡,冲突很生硬。篱苑,五一节
上野千鹤子说过:在东方传统家庭,子女跟父母总有对决一刻。有时,一刻或许就是一生!
其实有被这种家庭相处模式触动到想哭,多多少少我的家庭也如此,或许东亚多多少少家庭模式都有点相似。离婚是最好的解脱吧,每个在某个瞬间做出不轻易回头的决定,都是程度的累积。人们总是对外人温柔以待,对家人吝啬关怀。
每個角色之間的關係有點空洞
有共鸣的人一定觉得好看。YF
啊呀抱歉但是真的好一般。。(6th PYIFF)
是新导演,但拍东西却很过时…
能理解到一些想表达的东西,但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真的不可取,故事也是太单薄了。
有些符合当下的表达但如同口号一般一笔带过,仅靠调动自身生命经验去理解感受...|是他们也是你我
虽然每个人物角色都好像很鲜明,但是配在一起又说不上符合逻辑……当然毛毛跟谢君豪的演技没得说!两星都是给他们两
2023-3-20 23:40:38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与《人间小团圆》《黄金花》异曲同工。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远早于3年前,8年前的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各地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素来不喜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者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023.3.29广州
镜头语言不错,但整个故事浮于表面。
失望
放不下面子有种就一辈子别放,就讨厌这种装杯仔
现在的导演拍这种家庭片,基本也就这个水平了。
我自己很喜欢,因为可能我们家的沟通也是这个气氛吧。好好跟家人说话,挺难的。
妈妈委屈吃苦又抱怨及强势爸爸八年迟来的道歉儿子八年迟来的沟通女儿在没有爱的环境成长被骗一家子支离破碎好像看看他们的生命密码,这么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