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是奥斯汀逝世190周年(其实刚在wiki上找的小抄),有很多纪念活动,classicfm推出了新版的audiobook,可惜没有下载全,bbc推出了三部新版电影,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和诺桑觉寺,都算是奥斯汀的”二线“作品,sony picture出了个新电影叫奥斯汀书会,五个女人一个男人每个月聚一次讨论一本奥斯汀的作品,哦还有那部成全了男主角的“成为简奥斯汀“,堪称year of austen。
奥斯汀书会不错,看过全六本书的人只是冲着那六本书的几句讨论几个亲切的名字和几行熟悉的台词,就不能不喜欢这部电影。
成为简奥斯汀很久之前看的,实在没感觉,那个女的长得也太美国了,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看了两部劝导,07版和之前的一个老版本。
07版改得实在有些面目全非,大概是为了衬托女主角的性格改变,从懦弱到坚定,居然在片尾异想天开的加了一场在大马路上狂奔追男主角的戏,让奥斯汀一跃走在了时代的超前端,成为了女性解放思想的先驱。
老版本有一个镜头很喜欢,安妮来到妹妹家成为每个人私底下倾诉的对象,听了整车整车的抱怨和牢骚,新版本里完全没有了这回事。
不过两部电影都表现了安妮对于8年前放弃订婚的后悔,似乎跟原著精神不符,而且两个女主角都温婉柔弱有余,漂亮不够,不足以在莱姆的街头凭一次偶遇就让埃里奥特先生一见倾心。
旧版本的文特沃斯上校也实在离谱了些,大概以前的审美观是走这种路线的。
曼斯菲尔德庄园一度曾经是我的最爱,尽管时间很短。
07版的女主角还行,整部戏感觉也还行,但是看完之后就不喜欢这些人物这个故事了,觉得爱德华有些窝囊,在新欢那里受了挫折就回来找旧爱,而旧爱也一直不离不弃不哭不恼默默等待他的回心转意,两个人都不是那种身上散发着光彩的人物,太平淡了些,甚至有些委屈求全的味道。
最惊艳的当属诺桑觉寺!
不过原因之一可能因为这是我最不喜欢的奥斯汀原著,只看过一遍,对于故事情节男女主角从来没什么推敲回味,脑子里没有已经定型的模式,而且里面的戏中戏也让导演有换换口味发挥的余地,不是从头到尾都是乡村绿色背景舒缓钢琴伴奏,女主角选得非常出色!
单纯的模样有点神似斯嘉丽约翰森。
男主角的台词很幽默,搭讪功夫一流。
因为我已经淡忘了故事情节,比起其它几部电影,多了一点期待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好奇。
以前看的格温尼斯的艾玛,李安文斯莱特的理智与情感都不错,傲慢与偏见么,期望实在太高,大概永远也不会觉得有哪一个版本挑不出刺儿的了。
如果不是与奥斯汀相关;如果不是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如果不是有优雅的男女主角,那么这部戏确实乏善可陈。
没有那些又真挚又美好的情感,没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高潮,甚至没有很动听的配乐。
但,它改编自奥斯汀的小说,这已足够。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奥斯汀的小说与灰姑娘的故事有某种程度的类似。
恶人终有恶报,并不富裕的女主角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终身幸福;阴谋总会败露,男女主角最终总会在一起......当然,所有故事的结局,总会以“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来结束。
因为所有聪明的作家都深知,婚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并没有童话故事般动听迷人,所有的激情,也终将在这开门七样中磨光、消失殆尽。
是的,生活不如小说完美,坏人并不一定会有恶报,或许还会继续生活得比你好;你与所爱的人,也不一定能厮守终身。
所以,我们才需要小说,我们需要童话故事的各种版本的演绎,来麻痹自己,在艰难时世中,继续前行。
简·奥斯汀的几部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差不多看全了(还差一部《劝导》)。
很有意思,我每次看,都会在电影里看到相似的故事脉络,然后就下意识地试图拼凑出背后千丝万缕的真实。
去年看了自传性的《成为简·奥斯汀》,于是觉得这几部电影其实翻来覆去都有些情节雷同。
这部中,和凯瑟琳的哥哥谈情的那位姑娘(《成长教育》的女主,也演过《傲慢与偏见》的妹妹),活脱脱就是现在俗称的“绿茶婊”。
虽然有人不喜欢这个称号,可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人还是混得蛮如鱼得水的。
她已经和凯瑟琳哥哥订婚了,可是得知对方需要两年后才能继承遗产,就有些接受不了。
然后诺桑觉寺的大少爷一招手她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位可是名正言顺的金主,她心里自分定了高下,于是嘴里说深爱着凯瑟琳的哥哥,转身却挽上了人家的胳膊。
可惜她遇到的是一个情场浪子,那套欲拒还迎、欲擒故纵的把戏不太灵光,生生赔了身子又折兵。
她自忖度好事已成,没料想人家一到手玩完就一脚蹬了她。
当然她不会自怨自艾,而是立即给凯瑟琳的哥哥写信去澄清城内弥漫的谣言,说自己一直守身如玉等着他。
哈哈,这类人总是会努力抓住什么的,因为她们注定需要攀援着大树才能活下去。
相对比,凯瑟琳就显得天真无知多了。
可是这样的女人才可爱,不是吗?
天真可爱的女子,只有内心强大包容的人才会懂得欣赏,所以一般人只会追逐那些世俗肤浅的艳丽女子。
非常搞笑的是,男主的父亲打了一回酱油,这个一辈子投机婚姻的老头,用冷暴力害死了前妻,居然又打起了凯瑟琳的主意(他误以为凯瑟琳是会继承艾伦家丰厚的财产),倒是误打误撞促成了小儿子和凯瑟琳的姻缘。
的确有点琼瑶剧的感觉,哈哈。
一直很喜欢英国的古典文学,顺带着连由其改编的电影连带着喜欢.昨天看了英国今年拍的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事先倒是没看过她的这部小说,不过从影片那浓浓的文学氛围里还是看出了她的文笔.简简单单的叙事,三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马车时代的淳朴安逸.现在想起来,如果有时光倒流的话,倒是很想去那个时代去一趟,去体验一下城堡的阴森可怕,还有农庄的悠闲舒适,唉,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也只有从这种影片中得到一些慰藉了.
看英国的乡村文艺小电影还是该看简·奥斯丁的故事嘛,yep,今天看完《诺桑觉寺》。
BTW,把Abbey翻译成“寺”是有多不浪漫才做得出来,呃……这是奥斯丁早期出版的长篇小说,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写的。
所以看起来这部作品是那么的天真可爱,也少了很多跟往后作品比起来的傲气和固执。
奥斯丁写出来那么多精致的爱情故事,却终其一生得不到爱情,这是让人多么痛心呐。
我发现奥斯丁的作品里,女主角虽然都活在不同的故事里,但其实骨子里的性格都是一样的。
《诺桑觉寺》的凯瑟琳,《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还有《理智与情感》的埃莉诺和玛丽安,那么地真诚那么地骄傲,还有一点不可一世和不卑不亢,我想这些所有女主角加起来,应该就是奥斯丁自己本人了。
我想我要是活在十八九世纪,我一定是天天抱着这样的小书废寝忘食的痴儿,哈哈……突然想要把奥斯丁的小说买回来,重温一次。
每次看奥斯丁的电影就想起我的高中岁月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课我是绝对不听课的,把这些一本本的小说放在大腿上低着头看痴过去,常常是突然抬起来看看外面的阳光才会晃迷眼睛回过神来,至今无法忘记当年上物理课看到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争吵的那一段,连魂儿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回想起来真的很神奇,像我这样读高中的叛逆学生勤奋一个高三就考到大学真的没天理嘛……好吧,有钱了就去买回来高中看过的这一批名著小说。
《诺桑觉寺》是英国简·奥斯丁创作的长篇小说。
而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的,是关于他“英国的琼瑶”式的说法。
毕竟以前的手机几乎都被琼瑶的档期占满,例如《还珠格格》。
时至今日看起来仍然经典。
而诺觉桑寺讲述的是家境小康的牧师女儿凯瑟琳天真可爱,在跟随邻居艾伦夫妇去巴思旅游时结识了两对兄妹并与蒂尔尼相爱的故事。
凯瑟琳在这其中并不太完美,但他非常善良,真诚,美好,刚来到上层社会的凯瑟琳,虽然不了解这使得情况面对索普的欺骗,她始终保持初心,赢得了蒂尔尼的真诚的爱,以及她妹妹埃莉诺蒂尔尼的真心帮助,选择离开了父亲。
正因为两个人的相互努力,使两个心永远走在了一起。
作为简·奥斯汀迷,终于完成了对奥斯汀六部作品的巡礼,就用《诺桑觉寺》来作收尾工作。
奥斯汀的原作意在讽刺当时风行的猎奇荒诞哥特小说,影片却几乎拍成了另一部《爱丽丝漫游奇境》,开满了少女凯瑟琳的神奇脑洞,男主角亨利·蒂尔尼比原作里讨喜多了,原作里那个兄长式古板青年在JJ Feild的演绎下十足的charming and lovely,这真是用男女主人公的颜撑足全场的电影!
就情节设置来讲可能过于简单,高潮一起匆匆落幕,尤其是凯瑟琳被驱逐出诺桑觉寺一段对孤身少女恐惧彷徨在外的刻画不够有力度;由于受时长所限书中亨利对凯瑟琳在审美引导情趣培养具体而微的相处都化成了舞会马车上温和轻快的调侃,淡化了书中成年男性的权威性,塑造了一个可亲可近又像玩世不恭又似正直可靠的上流社会公子形象,不得不说JJ那张既像抖森又像李佩斯笑起来还有点裘花的脸加上一身英伦贵气起了大作用。
整部影片算是完成了对《诺桑觉寺》的再改造,作为奥斯汀的作品仍嫌不够严谨,但作为一部爱情轻喜剧完全够的上得一个高分。
至于同类型的2007版《曼斯菲尔德庄园》,不说人设与原作完全不符,男女主的颜尤其是女主范妮当真不忍直视,无以言表只能弃剧。
奥斯丁和英国电影很有治愈作用,专门治愈情绪低沉,郁闷无聊。
风景优美,人物端庄可爱,德才兼备,而且他们总是得到应得的幸福。
最大的罪恶也不是罪恶。
you deserve it,当然不要消极理解这句话,这也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赞扬和认可。
听了以后心里十分安定舒坦。
还是难以想象我之前因为搜索哥特式小说最后找到了奥斯丁的这部小说并写了点不成熟的东西出来。
哥特式小说作为线索贯穿并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这个故事本身对女性的教育意义比较强,相对来说虽然存在一些哥特小说的元素在,但更多是体现在故事中人物脸谱化的配置以及小说对女主凯瑟琳的影响。
天真烂漫的年纪总是会被主流的读物所影响,凯瑟琳也是如此。
整日阅读哥特式的小说并幻想各种离奇的故事,当她离家去往巴斯带着她充满好奇心的想象力,正踏上了一场成长的路途。
故事中的人物都是为了推动教育性剧情服务的,也不必多进行介绍了。
但尤其让我感到有趣的是这里男主角的定位,他是凯瑟琳的导师,是一位,理想化的指引者。
从他们身上我并没有感受到很多爱情的元素,更多是启发意义,相信作者也是为此而设计的角色。
被赶回家中后,凯瑟琳不再把小说中描绘的光怪陆离的故事当作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将小说扔进壁炉作为一个成长的小高潮。
大团圆的结局显然也是为了剧情服务的,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女性读物有限的当时却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它也启发了当时的女性去思考父权制以及个体自身的权利与自由。
英文原版书中复杂的词汇也并不多,是很适合作为入门的读物。
我是很久没有看书了,尽管还是会去书店逛逛,翻翻,但是买回家的是极少数。
什么原因都有吧,懒惰算是一个,电影也算是罪魁祸首。
小说都改成电影了,看电影来的方便又直观。
懒惰的时候,电影不管忠不忠实都是首选了。
一套奥斯汀在书柜里沉闷了一年,还是拜电影所赐才得见天日。
平心而论,电影拍的十分不错。
场景,画面,服饰,背景,配合的十分到位。
演员尽管以前都没有见过,但是都非常入戏。
女主角的年龄很合适,看起来也就是17岁的样子,皮肤娇嫩,吹弹可破的感觉,还有细细的绒毛都还未褪尽。
表演算是可圈可点,稍有些神经质,但还算传神。
情节都安排在不错,清晰明了,最后的结局稍稍草率了一点,Happyending一笔带过了。
喜欢简的那个时代,处处是舞会,衣香鬓影,对舞翩翩。
在衣服首饰的更换中,在一场又一场的舞会中,换不完的长服,试不完的帽子,这样就过完了一生。
每个单身汉都是被关注的,每个小姐出来的时候都会有一见钟情的对象,误解原谅傲慢偏见,都会一一解开。
执着的人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长得如此莫文蔚的女主角。。。
Felicity Jones, 太可爱❤
07.11.15
古典小说真冗长啊
奇怪,女主为啥得到男主的爱?是因为天真爱幻想?影片拍得也不通。
烂片
原著比电影好。
如此无聊的一个故事。。。
因为有JJ,ITV总算有了一部像样的奥斯丁改编剧
和小说没太大违和感~~从演员到改编都还蛮贴,凯瑟琳就像凯瑟琳该有的样子,蒂尔尼长得太像裘德洛了,他妹妹稍显老相……索普小姐是凯瑞穆里根,索普大哥选角太贴切了,极品恶心男!
结尾结的也太快了,虎头蛇尾。风景,服装很好看。
这样的爱情故事好烂,整部电影看下来都没觉得男女主角的感情有何交叉碰撞啊,还不如拍成恐怖片得了。
童話版諾桑覺寺,結尾有點倉促
很奥斯丁风格,但是情节简单甚至简陋了点,结尾处理得太快,难道监制不够钱了?
看够奥斯丁了,
爱YY的小女主,穆里根在这里真漂亮,JJ的男主也很是那么回事,唯一毁掉的是史上最丑男二号
有点莫名其妙
英音美爆。
= =
结尾也太仓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