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加书亚《独立日:卷土重来》给我的感觉就像1997年上映的电影。
对,按照今天暑期档科幻爆米花一年推出一部续集的节奏,这部电影的观念和水准基本上停留在1996年那部科幻经典上映后的第二年。
20年时间里,这个世界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危机,换了两任美国总统,恐怖主义发展成一种最严重的威胁,人类发明了“阿尔法狗”这样的分布式的高级人工智能。
但这部电影对于真实世界的变化仿佛无动于衷。
我们既没有看到对当下科技元素的呼应,也没看到人类整体世界观的演进,它体现的观念(甚至电影中人类的科技水平)都被“锁死”在了20年前。
外星人乘着宇宙飞船入侵地球的故事,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那些B级“飞碟片”。
那批电影大多粗制滥造,与其说作为科幻片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不如说折射了当时人们对于冷战的恐惧。
96年的《独立日》重新挖掘这一类型,用美式英雄主义的主旋律把恐惧改写成一种乐观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复活这一题材的具体细节上,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把飞船造得足够大而已——当年电影里那艘飞船大概有月球的四分之一大。
巨大的飞船、英雄主义情结、加上体现当时工业水准的特效(获得了那一年的奥斯卡最佳特效),这一切满足了那个年代的观众对于宏大灾难的想象。
20年后的《卷土重来》几乎把同样的故事以同样的方式再讲了一遍。
电影洋溢着同样的美式主旋律,让总统扮演自我牺牲的英雄——编剧不知道当下的观众的口味更偏向于《纸牌屋》里那种坏总统?
外星人当然派来了一艘更大的飞船(这次有整个太平洋那么大,分不清月球四分之一和太平洋哪个大的童鞋只能自己谷歌了),并且有着同样的设计缺陷:它是由一个被称为“蜂后”的外星人中央控制的——编剧假装不知道当前的主流人工智能都已经是“分布式”的了:无论其中哪个个体瘫痪了,分布式网络都不会整个瘫痪,而能够制造像太平洋那么大飞船的高级外星生命居然连这点都没搞清楚。
“人类准备了20年,外星人也是”,《卷土重来》的宣传口号这么说。
我想说,无论是人类,还是外星人,还是这部电影本身,都没有准备什么新鲜的东西。
实际上,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是它非常忠实于上一部电影,无论是宣传口号,还是叙事本身,都在小心翼翼地提醒观众20年前那部“原著”。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甚至把电影开头的三十分钟全部用来帮助人们回忆当年的剧情和角色。
不,我不是说这部电影“很乏味”或“不好看”。
而是说,如果你不奢望一部创意独特,或者像《三体》的粉丝们那样去寻找一部“道理上说得通”的硬性科幻片,而是把它当做一部傻傻的暑期档爆米花,它一样会给你带来快感,还可以让你愉快地吐槽。
《卷土重来》一如既往地体现着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好莱坞灾难片破坏王的标签,可以淋漓尽致地宣泄你的本能、激发你的快感。
相信我,哪怕只是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艘太平洋大小的飞船“匍匐”在地球表面,你的脚后跟也会产生一丝快感。
如果你喜欢《2012》那种全球性的灾难史诗,《卷土重来》大概可以算科幻级的灾难传说。
必须补充吐槽的是,与96年的那部电影相比,《卷土重来》一心追求飞船更大、破坏性更强、特效更先进、更华丽,却在很多方面“因大失小”。
把飞船造得大而无当的坏处是观众很难看清它的全貌,更别说舰桥、主控室和主动力源这些内部细节了,加之片中飞船的影像特效做得光线不足,整艘外形飞船显得形象模糊。
与大飞船相比,它吐出的那些小飞船个头太小、数量又太多,观众同样也没看清楚它们的样子。
外星生物方面,展示得比较清晰的只有“蜂后”:外形颇像“异形”,却不像异形那样特征鲜明,基本上算是“傻大个”,让人不解的是这类明显处于昆虫级别的外星人能造出那样高级的飞船?
当年的《独立日》除了展示宏大的灾难场景,还展现灾难下很多微小个人的遭遇,串联起丰富的人物细节。
《卷土重来》对普通人展现很少,只是简单地找来一校车的小学生,增添了一丝喜剧元素。
电影的主要人物是几个新生代偶像明星扮演的英雄主角,这更符合市场潮流,或许也是该片唯一与时俱进之处。
对中国观众而言,Angelababy、时常响起的普通话和某大牌互联网公司、大牌乳企的植入广告,或许还能带来一些电影以外的满足感。
警告:本来写个东西自娱自乐的,结果来秀智商下限的太多,那种觉得自己从本电影里领悟了宇宙奥秘人类终极问题导演的宏大布局的,那种得了狂犬病看到和自己观点不一就咬人的,请在家长的陪伴下有序离开,切记不要往下看!
不!
要!
往!
下!
看!
一、外星人作为一种可以制造覆盖六分之一地球表面母舰的物种,社会组织形式简直low的令人发指,竟然还和蜜蜂一样搞个蜂后,蜂后死了就嘛都不干了直接撤退?
人类总统死了分分钟换个新的继续战斗你们外星人不觉得脸红?
打什么地球!
回家采蜜和你更配哦!
二、你说你一外星人蜂后,你那么大一母舰你呆着不舒服?
小的给你去钻地核五分钟搞定的事你就不能挨家里等会?
非得出去玩玻璃球?
人钻地核的一线工人容易吗?
地核到手了那破玻璃球还能奈你何?
你一高级智慧生物蜂后你这个弯转不过来?
累死累活半天都白干了…三、你说你们一群高智慧的外星生物怎么就非得长那么丑?
(人类这种低智慧生物都知道整容好吗?
)怎么就非得长那么多手?
(我非常怀疑美国是不是抓到过这种外观的外星生物)你长那么多手你多拿几把枪好么?
为何还是只有一把?
你懒成这样你不输谁输?
四、这部剧是我见过的主(配)角光环最强的一部,连个配角都不舍得死,开飞机的那几个,好歹死一个让观众也能强迫自己带感情的观看啊(总统倒是死了俩but who cares)…那么厉害的母舰,那么密集的火力,人家不但丝毫没事还各种聊天耍帅,真是够了!
每回jack要尝试危险动作时都有人惊慌地告诉他那样飞船会着火,第一回压根没着第二回着了但是感觉飞船因此而更好开了,纯属恶意恐吓观众,差评!
五、这电影的出场角色真心多,而且个个雨露均沾戏份都相差无几,剧情线索也是繁杂无绪,整一个四不像,那个反抗领袖大义凌然背后插两把刀最后你用枪合适吗?
害我一直揣测高精尖武器是不是最后都不管用需要返璞归真手刃外星人,还有那个教授出来就为切个玻璃球然后穿着透明内裤招摇过市?
还有那几个小朋友什么来头镜头那么多原来最后只是看热闹的?
总的说来前面110分钟接踵摩肩各类人物逐一出场亮相的差不多了,最后十分钟导演这才放心滴让蜂后安心闭眼了…六、这电影看的给我气的恶向胆边生,一直在祈祷外星人你赶紧灭了地球吧不然过几年等我忘的差不多了他们又会整出一部三我又会在电影院里边看边悔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推荐一些我认为写的到位的影评作者:CydenyLau(来自豆瓣)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952309/作者:花式煎凯洛(来自豆瓣)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7950929/
独立日前一天, 去看一场卷土重来的抗日神剧《独立日:卷土重来》,深刻体会到伟大的神剧逻辑是不分种族,不分贵贱的。
必须伟大光荣正确,而且一直要这样,直到永远......简单来说,这部片子再一次印证了大投资电影的寡淡乏味逻辑:1)在个人视频设备大爆发的前提下,吸引大家进电影院的杀手锏就是场面了,所以投资必须大2)投资大到什么水平了呢?
经过多年的军备竞赛,已经达到了一家机构无法独立承担的程度, 大到要收回投资必须考虑全球票房的程度3)牵扯到各投资人的利益和全球市场的事情可是大事情,谁也得罪不起。
各方投资人,在真金白银面前都是保守的,他们起的作用和广电总局的那些审片老领导是一样的 :)于是,各种政治正确和利益体现纷纷被加入了120分钟里。
1)女总统, 女人也是可以当总统的嘛2)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决心最重要3)领导通常第一反应是不对的,专家才是最牛的4)非洲军阀部落也是好人5)中国人形象正面、漂亮。
个基地司令,一个美女战斗机飞行员6)基友,必须有基友!
7)英雄一家拯救世界8)主角群像,兼顾各种审美和种族倾向,雨露均沾,大家都别吵吵。
9)CP,CP, 凑也要凑出几对CP,中年,基友,少年,正常年轻人各一对,谈恋爱的观众们,你们满足了吧!
10)最后的最后,我们必须赢,虽然逻辑一塌糊涂,各种巧合和最后一分钟,最后秒钟,总之必须赢!
抗日神剧逻辑是无敌的!!!
当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一定还有很多妥协被巧妙的隐藏了起来,导致我的一双浊眼无法认清这残酷的现实。
但,无论如何,QQ和蒙牛的广告, 我还是看到了,你丫做的也太LOW太明显了!!!
哦,对了三星我是打给美工美工和美工的。
陪朋友去看的,连从没看过的二十年前的第一部也先预习了一下。
Angelababy的戏份很多呀,全场就她最漂亮!
那个长得像布拉德·皮特的帅哥也不错!
还有五星红旗和蒙牛的广告,月球基地的长官也是中国人,这是有多少中国赞助商⋯⋯前半部好好看,前奏剧情的铺垫、氛围的渲染,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神秘紧张恐怖,太平洋那么大的巨大战舰如疥癣般铺落地球的壮观场面,这些都很好看。
但最后,仍然是小强打不死的主角光环,敌人大BOSS小喽喽都智商堪忧、外强中干,这种片子看来是跳不出如此窠臼了。
1、《独立日2》就像我最初的那句评价一样--套路、都是套路!
完全是一部流水线上的标准好莱坞大片,起-承-转-反转-再反转-合,没有任何惊喜可言,及格没问题、良好达不到。
没有惊喜但也没有什么惊吓2、全剧确实在各种讨好天朝,虽然就像很多人吐槽的,蒋指挥官的“中文”,中国人听着简直太别扭了!
但一部好莱坞片子,居然出现多个中国(或亚裔)面孔,在一众英文对白里强行说中文,甚至还要“打国旗”!
大约也真是没sei了3、导演艾默里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非常重视幽默元素,如果开场10分钟,观众还没发笑,他就会很忐忑。
那么,我可以告诉艾大导演,你可以放心了,午夜场的观众们的确在前10分钟不多不少笑场了两次!
A、“QQ已下线”的时候;B、蒙牛月球牛奶的时候!
不过,全场也就笑过这两次!
4、观众的下意识反应是最真实的,这种全场哄笑的场面,充分说明了国产品牌在做“品牌植入”的时候是多么刷下限地low到尽!!!
外国品牌做不做植入?
当然做,任何一个有追车画面的好莱坞电影都是赤裸裸的植入!
好,你说车辆品牌高端、历史悠久,和咱天朝的新兴品牌比属于不正当竞争,那好,我举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
《变形金刚1》里,女分析员用一张卡copy了一段包含“冰人计划”的霸天虎入侵音频,然后装在化妆盒里带走去找黑胖子。
当时镜头给到很明显的“panasonic”,谁都知道,这是广告,是品牌植入,但是,丝毫不违和、不跳戏,这是剧情需要,甚至是关键剧情需要!
这就是既让你无形间接受了广告,又不影响剧情发展的好例子!
有理有力有节!
但假设一下,如果随后上级发现这件事,向国防部长报告的时候说的是:有个分析员用panasonic的存储卡copy了一段入侵音频balabala,你有什么感觉?
是不是恶心得像吃了苍蝇?!
如果是这样,那就是最差劲、最低级、最low的广告植入方式!
但很可惜,无论是伊利舒化奶、还是QQ、蒙牛,用的都是这种一定要“说出来”的low到极致的方式!
这也是他们和国际大品牌之间底蕴、见识和品味上的差别!
(尽管我个人非常讨厌小鬼子的品牌)5、所以说,天朝品牌不是不能做植入,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停留在最low的方式上,半点儿长进都没有,还不许人批评了?
别动不动就上升到“国产品牌”的高度上,这种“爱国贼”的论调最最可鄙!
更别说什么鬼子、棒子多么热爱自己本国品牌,就你们不爱国!
要知道,人家是把品质最好的东西留给本国国民的!
为什么买日本化妆品要去日本本土而非海外免税店、为什么高端日本食品基本只有日本本土能买到?
因为人家拿自己国民当人,所谓“最好的留国内、次一级的出口欧美、再次其他外国国家”,至于我大天朝,对不起,最差的一级才给你!
你要说小鬼子这么对待咱们是理所应当,但很多国产品牌同样是这么对待国人的!
联想电脑同样的配置在美国买比在中国买便宜!
同样出了问题,美国买的无条件换新,国内买的?
对不起,你自己想办法吧!
蒙牛、伊利这些,不止一次被曝光出口产品质量比国内销售的高N多!
就算发货到香港的都是如此!
外国品牌把你们当二等公民、三等公民,不好意思,这些国产品牌同样不拿你们当人!
就这样还上赶着拿热脸去贴冷屁股呐?
一个字总结,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6、关于AB,应该这么说:别人是来演戏的,AB是来拍广告硬照的!
她脸上有表情么?
她那叫演戏么?!
说死鱼眼都是好听的!
《机械姬》里的机器人都比她表情丰富、眼神有戏行吗!
做个我很讨厌的比较,我很烦李冰冰,很讨厌她出现在《变形金刚4》里,但真论演戏,科班出身的她还是甩了整容出身的AB无数条街!
AB这种,真是丢人丢到太平洋了!
7、最后总结一下:《独立日2》是部毫无惊喜、中规中矩的爆米花电影,打折的时候还是值得看,毕竟,就像我半夜说的,特效的灾难场面还是值回票价的!
其他的就算了,剧情各种bug,表演无力吐槽,大家就当看特效吧!
今天刚去看了这部电影,总的还行,剧情方面稍微有点问题,比如美国居然没有强夺非洲黑蜀黍的外星人基地,还有另一外星人与地球敌对外星人对抗了数千年来到月球的飞船居然被一发击落,还有白球星人都已经进化到没有实体,靠精神存在,居然还不如丑比外星人。
杨颖是一脸出戏,表情只有微笑,微笑外加面瘫。
大企鹅还有蒙牛也是强行植入,给的镜头也是醉了,一脸懵比然后是笑死我了。
当然,120分钟的电影情节还是相当饱满,参杂了点笑料也是可以得。
之前看评论说外星人水,智商低,其实这部电影并没有强行拉低外星人智商,好好看电影就会发现,外星人败得是有理有据的。
说水的可以去看看奥创啊,天启啊等等反派BOSS,至今都觉的漫威的反派BOSS是一部一部的都是水货
文/大湿兄拉片室
1996年,老湿我四年级,艾默里奇拍出这部惊世大作,当然,我只是在后来的租碟生涯中,才看到这部作品,大概初中的时候,这部电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张着大嘴看完的。
那时网络还没有普及,想看国外大片,只有租碟。
所以,我的科幻片启蒙作品,就是《终结者2》《独立日》《异形》这一类。
《独立日》这部电影,对后世科幻灾难题材类电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这部电影问世之前,好莱坞已经有多种外星人的形象。
比如异形、铁血战士、猿人星球、E.T等。
但只有这一部,把外星人直接放在地球上,轰轰烈烈搞破坏,炒鸡大的宇宙飞船,带来极强的观赏性和冲击力。
尤其是在1996年,电影特效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但即使放在现在看也依然不过时。
这部电影的卖座让好莱坞的制片人明白一个理念:场面要大、白宫要炸、摩天大楼也得炸、噼里啪啦什么都炸。
所以,这二十年来,白宫、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巴黎铁塔这些地标建筑被毁了无数回。
还有就是类似于《第九区》《洛杉矶之战》《天兆》这种外星人入侵的电影个个有名,因为观众总是对这类题材感兴趣不愁卖钱。
而且每一部这种题材的电影都会拿出来和《独立日》对比,已成此类电影的标杆。
正因为有了这个标杆,在老湿看来,《独立日2》完败于《独立日》。
老湿坚决承认第二部的特效好于第一部,毕竟过了20年,特效的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也承认,这也值得花钱买票去电影院一看,场面绝对值回票价。
但一部电影如果剧本出了问题,那整部电影都得出问题了。
20年前的第一部,在当时来说绝对新鲜大片此生从未见过。
20年后还这么写,剧本还不如第一部的话,被人吐槽也在所难免。
由于威尔史密斯没有参与第二部的演出,直接改变了第二部电影的剧情走向。
因为其中有不少第一部的演员回归,也有一些新演员的加入。
但估计这些演员所有人的片酬和号召力加一块,都不如威尔史密斯一个人。
所以,整部电影压根没有找到一个主角,人人都有戏,人人都有份儿,至于BABY,除了迎合中国市场别无它用。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电影中人物的塑造普遍都用道具、表情或者语言来表达。
当年威尔史密斯的叼雪茄镜头、总统的演讲至今都被奉为经典不无理由,反观第二部在这一点上非常单薄,有鼓舞人心的演讲镜头也让人有一种被猛插一下的不适感。
没有一个能撑的起电影的主角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看完以后完全记不住哪一个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电影口碑必定平庸。
另外一点就是入戏过慢,前半小时一直在铺垫,有种介绍人物出场的感觉。
远不及第一部的开头就是外星人入侵更能调动观众情绪。
特效方面有《后天》《2012》的既视感,老湿甚至有点怀疑艾默里奇是否江郎才尽,这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加了外星人元素的《2012》,对于艾默里奇来说,只是一次中规中矩的自我复制而已,毫无新意。
一部隔了20年的续集电影。
再多的期待,也只是情怀。
就好比,老湿又想起初中时期坐我前面那个扎着马尾的妹子,多么可爱,乖巧。
外星人入侵界的春晚,算是去补上二十年前的那张票。
开场的时候,外星飞船里的监视器再现第一部的场景,二十年前的总统战前动员,说出了“Today, we celebrate our independence day.",看到这个画面还是激动了一下。
当年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只认识"we"、”our“和”day“这三个单词,正在背”today“,但反复刷之下还是背住了这句话。
恍惚间,二十年前,作为初一少年初次见识大场面科幻片的激动心情似乎被唤醒了那么一下下。
当然,随后滚滚而来的槽点,就让电影剩下的部分在呵呵之中安然渡过。
糟点为什么这么多?
这大概跟春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当年的第一部,可以说是外星人入侵主题电影的一个高峰,特效的突破、风格的成熟、观众的懵b,鸡汤与鸡血同时兜头淋下,评价自然就非常高了。
就像春晚上,大家第一次见到陈佩斯说出“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了! ”大家可以笑得非常开心。
这种高峰,就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代表人类跨出的第一大步,留下的那第一个脚印。
转眼二十年过去,剧组再次筹到钱,想给这个脚印配上下一步的时候。
难题出现了:二十年过去,这个脚印旁边已经有了车辙,有了硬化路面,有了自动扶梯,但这个第二个脚印形状必须像第一个,而且步子还得像第一步那么大。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嘛。
于是,就像是骂声中坚持迈步向前几十年的春晚一样,最终端出了一碗糟点大杂烩。
当年第一部里,主角们拿着U盘给外星飞船拷病毒;到了第二部,差不多就直接给外星飞船装QQ了。
这个时候,只要呵呵就好了。
中间有一个分镜不错: “总统,外星飞船在大西洋上着陆了!
” 总统:“具体位置?
” “整个大西洋都是……” 大场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最后,实在忍不住吐个槽吧,他们差不多就是拿着枪打跑了2012啊!
【完】
距离独立日过去,已经20年了。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其实独立日电影可以算作少年时代的一种独特回忆,因为独立日正是我们正面开始接触好莱坞特效大片的时代。
比如那个一下毁灭一个城市的大炮,还有最后勇敢的驾驶员驾驶飞机相撞与敌人同归于尽。
某种程度上,算作一代人的集体潜意识。
就连《合金弹头2》后面那个飞向外星人飞碟出口的飞机,也是恶搞的这部电影。
可以说《独立日》这部电影,是第一次向所有的中国人展示好莱坞的特效电影是什么的范例之作。
所以对于那时的观众,其实是情怀满满的。
说说这片子的看点。
说到看点,没有威尔史密斯,还真的不算太多。
视觉特效其实是相当不错的,飞船覆盖地球的感觉确实呈现出来了。
Angelababy在里面确实担当了角色,而且还有感情戏,当然,普通话场景也非常多。
只是……只是……当里面少数几个华人用好莱坞编剧思路翻译过来普通话的时候,真的觉得有点尴尬。
不过好莱坞真的是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了,加入大量的普通话桥段。
感觉上比惊天魔盗团2还要多。
其他的就是情怀了,20年后的老总统比尔普尔曼,还有杰夫高布伦和他爸,原作众多人物都登场。
此外呢,情节上,不管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主题,都像极了原来的那部独立日。
所以,如果你想冲着情怀看的话,应该还是有不少看点的。
说说导演,导演还是二十年前的罗兰艾默里奇,其实我最喜欢的作品是他的《2012》,不过这是题外话。
说真的,在视觉上,这个片子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
各种特效都很棒。
不过,现在已经是20年后的2016年了,特效早已经不是我们观影的首选要素,甚至不是主要要素。
所以抛开视觉,和第一部对比一下,可以看到的是,主创还是尽量想要做出一个那个年代的故事,但实际上观众的心已经改变了。
明明都有啊,总统演讲,众人参军,惊险逃生,有人自我牺牲,全世界转危为安。
为什么看起来,就是和之前不一样了呢?
1996年的时候,计算机知识还并不是一种普及类的知识,人们对于外星人和外星社会的想象,也不会那么丰富。
所以呢,劫持外星人飞机,美国人和外星人早有接触,深入母舰放病毒,并且用计算机病毒瓦解外星人护盾,三天讲完的故事,独立日成为全世界独立日,渲染美国总统的战前动员演讲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前卫的想法。
而正是这种这种前卫,让人觉得剧本也极有新意而愿意看。
其实视觉震撼,说到底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那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就是《独立日》了)但是,如果用20年前的那种思路和梗,用到现在的观众身上,那么就还真的是有点老了。
现在的观众已经被诸多科幻片洗礼过,而且是互联网时代的人,他们会有一些出自直觉的问题自然问出来。
比如,外星人既然可以横扫许多星球,那么他们的作战技术为什么如此不发达?
以致于决定整个虫巢归属的王蜂,会如此随意暴露自己?
20年前,真的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看过的电影还少,我们只是注意特效,比较难想到这样的问题。
但看过许多战争片的观众,虽然不一定意识到,但是内心却会浮现出一点浅浅的怀疑:这里不太对吧……当然,这只是减了1分。
然后,为什么外星人可以进行星际旅行,却在信息技术上如此落后,以致于有主控电脑的飞船,可以不经过软件层面的改变就被地球人随意偷走驾驶?
二十年前这不是问题,但现在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用户权限的概念(因为要数用户名密码),也都知道计算机都联网。
所以这里又会出现一点:这里不太对吧……再扣一分。
好,然后到总统演讲了,总统讲的倒是挺对,但是,怎么感觉不是这时代的讲法了。
原来我们已经过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时代,现在打动我们的是个人主义的家长里短和人文关怀了。
于是心里又暗暗说:不太对吧……再扣一分。
于是扣着扣着,这些分就被扣得很低了。
对于主创团队来说,最关键的,是面对20年后的观众,仍然选择了和当年同样级别的梗。
比如当年的梗是1,现在可能是2。
但是20年后的观众,真正要看的可能是20,也可能根本不是数字,而是字母E,那么比起观众的期望来,这个2显然是不够的。
木鱼的完全主观评分导演 7剧本 6.5特效与技术其实不错 7新时代的老梗 5总评 6.4看不看都行QQ乱入月球基地,蒙牛大家最爱喝,各种普通话,感觉很熟悉,但是在这个背景下很出戏啊有没有话说……一旦接受这种设定……根本接受不了啊!
还有里面有对同性情侣啊!
<图片1>
二十年前的经典科幻大片《独立日》,当时看得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罗兰·艾默里奇敢为天下第一人在电影里炸掉美国白宫,他的特技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
无论是《明日之后》还是《2012》里面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还是里面宣扬的的主流美国价值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全世界的观众。
可惜,今年这部严重期待的《独立日2》却让我倍感失望。
尽管找回了不少当年的原班演员,但是当年那种恢宏壮观的气势和雄心壮志的激情早已不知去向。
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膨胀的商业气息,老气横秋的叙事口吻,令人厌倦的政治正确信息。
似乎只剩下可供人津津乐道的看家本领:特技。
不过,连白宫自由女神像基督耶稣像等等几乎全世界的地标都炸毁过的导演,还有什么特技值得我们惊奇的呢?
确实,在这部续集电影里,特技的比例远不如以往的震撼。
最后高潮戏有点像孩童游戏里的终极闯关,在我看来过于雕虫小技了。
主旋律得有点太老套了。还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爱国主义。福斯真的也是倾囊而出拼了。不大欣赏LIAM排位第一。老卡司重聚但是节奏和走向非常奇怪,加上第一部剧情也不咋地没什么带入感。给之前的设定增加了解释还挺新鲜的不过也没太大惊喜。明显一直拍下去的节奏啊
这个应该会去看,跟当时《黑衣人Ⅲ》类似,都是去补上第一部的票。
这电影最后的中心思想也太歪了吧?为了这个系列能继续挣(piàn)钱,居然抛出了:“谁让你入侵我们两次?俺们也要入侵你们!”这种冤冤相报的思想....同样是爆米花大片美队3最后关于“你杀了我爸爸我究竟要不要报仇”的两种不同选择则微妙的多
你们没来的这20年,大场面俺们见多了,你们这套路已经吓不到俺们了,好走不送。
Emmerich先生的妄想症,连美国人民自己都快看不下去了。
2016年的电影还照着20年前的套路拍,爱国主义扩充到爱人类主义(其实电影里人类约等于美国),群戏、剧本都还不如20年前,空中大战视效也是看烂了玩剩了的,这也好意思出来圈钱?QQ、蒙牛植入就不再吐槽了,Angelababy的戏份看上去全像是后期补拍的。剧情各种经不起推敲,看得真累。
引入一个有趣的设定却没有上升一个层次全靠情怀在称
二十年前老帮菜的情怀片,情节与老版异曲同工(很多地方其实几乎完全一样),致敬设定和星战7的模式都同出一辙。此类型片不能纠结情节,纠结表演细节,更不能纠结外星侵略者科技设定的弱智。影片的唯一意义在于大屏幕的视效与和老观众们重述“当年情”。在这两个关键点上可算马虎完成任务。
Angelababy太出戏,完全是一个硬广,剧情也老套。
槽点不少,但个人偏爱此类作品。只有一个问题,宇宙间有那么多行星那么多地核,为什么非要挖地球的?有那么与众不同吗?
其实就是把第一部又拍了一遍,天使宝贝儿是全片尴尬点所在。没想到最大的亮点是第一部神神叨叨的长毛科学家和他的基友,蝴蝶兰、没穿裤子和织毛衣哈哈哈,都好戳笑点。锤弟还是和基友的火花更多点。
【C】剧本烂的像程序脚本自动编写的,每一个角色的死都如此平淡毫无感染力,全片沉浸在一种自我陶醉的虚假感动里。后半段稍微好看点
美国总统以为自己是普京啊
如果少点明显的讨好和过硬的植入,我是愿意给四颗星的,三星半
剧本肯定是软件生成的,这也就算了,关键是爽也没爽到。预算镜头都在预告里。史上最难看空战,滤镜没加色彩没校正单一得连学生习作都不如。重点通通没抓到。笑点尴尬至极。动作场景就是射射射得跟智障一样。某女星面对亲人死亡露出的表情仿如“你踩到我脚了”。前总统帅√ 然整片烂泥扶不上墙。
不错不错算好看的~破坏大场面惊人~群戏模式和第一部相同,但没有像第一部那样特别突出类似威尔·史密斯那样的主角线~QQ和蒙牛植入~夏洛特·甘斯布演花瓶~Angelababy并非酱油~还有个特别像多兰的小鲜肉~其实这还是部用科幻外衣包裹的政治片:用刀如麻的军阀、女总统(提前祝贺希拉里?)、片名独立日等
硬广!硬广!硬广!重要的事说三遍
真是渣男款的电影啊~~~看起来像模像样,实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意。
你们说我期待了这么多年的续集一文不值大烂片,我说就算烂也要打4星,因为情怀在那摆着呢!
中国广告商们真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