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地》同隔壁《啥是佩奇》都是年底的宣传片,一个宣传电影,一个宣传支付宝。
俩片类型相似但却正好形成两个极端,《啥是佩奇》是一个显然由专业广告团队做主的片子,了解观众的需求,观众需求什么?
过年了,需要一点暖心的故事,《舌尖》即是如此。
而《七里地》作为文艺大导许鞍华导演的作品,半点许鞍华的影子都看不到,仅剩下了许鞍华平述日常的表现,内核反而像什么,像央视每逢过年记者们问老百姓的“你幸福吗?
”10分钟的片子主题空洞,动辄横跨70年祖孙三代人,但是五十年代的社会矛盾,刚刚恢复高考的社会矛盾只字不提,只好敷衍的说“福到了家就到了”这样的屁话空话。
《啥是佩奇》好在哪里?
就是丝毫没有遮掩农村的种种问题,空巢老人,城乡隔阂,乡村里标语横幅乱贴,普遍审美素质低下(美女主播主要消费群体),但在这里爷爷给孩子做的硬核佩奇那种对孩子的爱才显得弥足珍贵。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七里地》这片子就不会是许鞍华主导的,一看就是支付宝的某些高管的意志,他们的逻辑就是典型的傻逼甲方式的“字要大!
”看《七里地》不如听《七里香》
许鞍华导演的短片,短片虽短,几句台词却入耳入心。
福到了,家就到了。
家里有了你就是有了福。
中国人的幸福,永远不离一个家字,高兴的时候要回家,难过的时候要回家,除夕新年,多少人奔走在回家的路上。
七里地,从爷爷到孙辈,三代的传承。
新春将至,炎黄儿女一定要回家,须手写一个福,贴在了大门上。
贴上了福字,家就圆满。
欢迎回家。
回家真好。
三代人,回家路上困难重重,但还是归心似箭,三代人,从爷爷到孙女,写了同一个福字,福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福字是亲情的延续和传承。
所以我们要集五福,哈哈哈(每年春节,支付宝给全国人民的大游戏节目,虽然没多少钱,但好像也成了一个和春晚一样的每年都有的项目,本短片由支付宝赞助拍摄,播出2333)
中国人最讲究福文化,每当春节来临,福字红贴遍布大街小巷,门窗幕墙,以祈求福寿绵长的欢乐气氛,从影片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长辈对晚辈的希冀,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金士杰老师的表演自然、深沉,令人感动不已。
导演将三个时空的展示,有机的把三代人对爱的铭记和对福的思念渴望很好的诠释出来,让人感觉温暖的亲情充满银幕。
四海之大,有家就有福,有福就有家。
七里地是连接家和远方的地方。
家是梦想的起源地,也是我们情感的归属地。
一个福字牵线着你我他,身在远方漂泊的人们,不管多远,也要常回家看看。
七里地祖孙三代人来来回回走了很多次,以福传递着爱,传递着亲情。
自古以来过年贴福字,近几年大家都热衷于扫福集福,这些都是文化的传承。
马上就过年了,感触会更大,说的越来越想家了
“ 如果你爷爷能看到这个故事,该多好。
” 点映场放完,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
妈妈其实不认识金士杰老师,一直在问哪里请来的演员,这么像我爷爷。
我的爷爷叫曹瑞昌,到影片上映时,他已经去世一周年了。
这一年,爷爷奶奶相继离开。
今年春节,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不回东北老家过年。
总觉得故乡这个词,好像就这样真的离自己远去了。
可是又总觉得,有些割舍不断的,要把他写下来。
爷爷去世的葬礼上,我是全家哭的最少的。
可之后这一年的梦里,我总是时不时会梦到一些老家的过去,一条弯曲的小路,一场下个不停的大雪。
后来我回想,或许真正的感动并不是哭了出来,而是在心里埋下了什么吧。
即使当时并不曾察觉。
这不是一个靠煽情来催人泪下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靠创意来精彩反转的故事。
在成熟的编剧技巧面前,它显得稚嫩又笨拙。
因为它不过是我自己家的一段真实记录。
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会有幸被许鞍华导演选中,并从筹备到上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奇迹般的呈现了出来。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一个有些年头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件费力且不讨巧的事。
爷爷给我讲过无数闯关东路上的传奇,而我只选择了家门前的那条七里长的小路。
那条路上,并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什么富有戏剧化的转折。
不过是我们一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雪里,走在路上。
我把爷爷和爸爸的故事,尽可能真实的去还原我记忆里听来的样子。
爷爷为了生存来到这片土地,爸爸带着爷爷闯关东的勇气,去四海闯荡。
奶奶说,爷爷腿脚不好以后,没事就喜欢坐在电话前,每次铃声响起,好能早点接到。
可他又总是若无其事淡淡的说,“在外面好好努力,没事别老想家,别总打电话耽误工作。
” 感谢金老的精彩演出,把一个东北老头的倔强与深情,呈现的淋漓尽致。
而结尾他那句”福到了,家就到了“,则是爸爸看完整个故事,替爷爷补上的。
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思念着再也见不到的人。
而我自己的故事,则把他的孙子改成了孙女。
我想用一个女孩来完成传承的使命。
她从国外第一次回来东北的老家,拍摄一支有关自己家,也有关中国小镇新年的纪录片。
踏上了这条听爷爷和爸爸讲了千百遍的小路,踏上了自己的寻根之旅。
虽然也许最初,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寻找的是什么。
但随着路上发生的种种,她在不断地感受着这一切。
感受着自己血脉中,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就像我每次下了飞机,坐上那趟去往小镇的大巴,看着沿路苍茫荒凉的大地,浑身就会起满鸡皮疙瘩,甚至莫名其妙的就会掉下泪水。
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人与土地特别的情感吧。
而当春夏替爷爷贴上福字的时候,完成了爷爷的使命,也完成了一种传承。
七里地走过,她寻找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
我也悄悄的希望,她能替我,给爷爷有个交待吧。
那些爷爷对我的嘱咐与期盼,那些我总以为还有时间却终究只能剩下的遗憾,都希望在电影这个平行时空里,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在影片的呈现中做了许多删减。
但这段故事,依旧是我心中的一个寄托。
感谢许鞍华导演和支付宝客户,帮我了却了这桩心愿。
甚至还请来了我每次回老家路上,单曲循环《历历万乡》的作者陈粒,特意为此创作的主题曲。
感谢黄老师和佛海佛瑞的整个团队,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每一个来看我故事的观众。
原谅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并没有如你们期待的那样精彩;也不是一个好的广告人,在客户的作品里夹杂了太多自己的感情。
虽然写的时候就知道不是什么爆款,但能有些朋友看到,哪怕都是批评,也还是很知足和感恩了。
老家有个说法,老人去世,家里三年不能贴对子,贴福字。
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光秃秃的门口,心里不是滋味。
如果有机会,我多想亲手替爷爷贴上福字。
惜福。
唯一的一封家书
家,是我们永远的福地。
短短6分钟影片,动情讲述了祖孙三代人七里归家的故事,步行、马车、轿车,归家方式在改变,时代在发展,不变的是人们归家的执着和心中那份热腾腾的亲情。
一个福字寄托了三代人的情感,福之所至即为家。
人生旅途,谁人未经七里地回家之路?
家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和永恒的归途,常回家看看,与母亲谈谈生活琐事,与父亲聊聊人生规划,与兄弟姐妹嘘畅谈人生趣事。
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春节回家,把福带回家,这部短片讲述了几代人“福运”的传承,我老家也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家里挂上大大的福字,寓意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片中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唯一不变的是这份传承,将“福运”传承下去!
放眼望去,现在城市里的年味渐渐的谈了很多,反而没有农村热闹,说明传承不够,年轻人的眼球被很多新鲜事物吸引去了
作为短片电影来说叙事思路比较清晰,整个故事情节讲述的比较完整。
讲述三代人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最让我感触的一句话是有福的地方就是家,一张福字不仅仅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更有中国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印证。
同时七里地的片名也恰恰说明了农村孩子走出大山创造美好生活的艰辛,比较反映现实主题。。。。
三条时空线扩充短片信息量,并以“褔”这一符号为主题将线索串起;每条时空线的剧情又经过减法,截取了既自然又完整的片段;短小的体量和简练的剧作下,剧组选用了老青两代专业演员,并邀请专业团队创作主题曲,这都从制作上保证了影片的预期演出效果。
然而本片还值得一提的是,许鞍华凭借着自身一贯的洞察力,在这平实的影像和极简的文本中巧妙加入的颇为隐晦的作者性表达:47年爷爷闯关东占据的房子为何人遗弃;83年爷爷送父亲留洋求学叮嘱别老想着回去,而爷爷的妹妹已不见踪影;19年全家移民到了已经过中国春节的海外,也不再见到父亲的身影。
影片对这些留白只用一句话进行了颇为含糊的总结:“……我们三代人来来回回走了七十年。
七十年里,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和小事……”,但凝视着剧组在老家墙上“精心布置”的报纸头条,再回看片头和片尾爷爷略带神伤的情绪,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可以从中读出一些言外之意。
zfb广告这广告拍的......
金士杰是哪的口音啊?分分钟出戏。差不多百事可乐年货广告的水平。
有许鞍华、金士杰、春夏坐镇的短片,事实证明还真的不错,9分多钟的正片抛去片尾,8分钟的时间用三线讲述了一个横跨70年的家庭故事,出色的导演能力也带入了浓浓的人情味儿,“福”字的引入不突兀,也就让“扫福”这一个元素出现的顺理成章。
并不觉得比《啥是佩奇》好!
短篇应制文肯定非许导所长,她最好的作品要么依赖日常生活中以物的重复与差异打开的抒情空间,要么直接处理复杂的身份议题,对篇幅均有内在要求。影片本身很简单,补充一个时间布置背景(纯属瞎想,方便过度阐释):1947年是许鞍华出生于辽宁鞍山的那年,1983年则是动念想拍《客途秋恨》的那年。如果非要提“香港”的话,那她抽空了殖民史和再/反国族化,但PoV依然是海外华人的。引《客途秋恨》里母亲的一句话“日本菜太冷,还是靓汤好喝”,讲历史连续性没什么不对,我觉得ok。
许导交作业
支付宝春节宣传广告,除了扫福有点儿突兀外,还挺温馨的。1947、2019、1983,三个时间点的春节前,建立起家庭、回老家、走出去,到永远忘不了家的所在。冰天雪地的大东北,很有感觉。春夏很灵气,金士杰已经开始演爷爷了?!
好硬。这玩意儿完全没必要找许老太拍啊,不过让她挣点钱也好。
支付宝搞事情啊,一个贺岁短广都要配置这样的豪华阵容,但豪华之外,更多是气质上的契合,导演许鞍华对年代/家庭的影像捕捉实力,老戏骨金士杰和新生代影后春夏各自的独特魅力,用年味的“福”字串起三代人的生活,尽管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架构,也完全可以在这个年味愈浓的时期打动不少归乡人。它所传达的情感主题内核,也是我们过去和现在所期望的——家人相聚,那就是“福”。
说感人的人显然是有些误会,金士杰的演技和台词功底就是光让他坐那儿数数都能把人听哭,除了他之外,这广告简直傻到不行。要我说,大导演就得自诩艺术家,就得有些酸味,不能什么街边的杂耍也接,一来你耍得未必比街边的泼皮好,二来演砸了晚节不保。
编剧一般,广告片,选角太棒,片尾还是陈粒。
现在的品牌做广告都好大手笔,许鞍华、金士杰、春夏、黄海、陈粒这种卡司都可以召集起来。不过扫福这个行为本身就已经有了几年的群众基础和积累,这个时候再拍个这个短片,除了有钱任性好像也没别的解释了,而且金士杰硬说东北话确实是太违和了,他籍贯是内地没错,但是安徽啊。片子本身,好没有意思。
那些打五星的挺厉害的。能看出来那么多内容。
每年春节看到这种要回家过年团年德视频,都热泪盈眶因为回不去..
说实话,这片还真没有佩奇社会。佩奇里的老爷子表演起码有点力度,这片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人和人的联系因为时空与食物的距离变得疏远乃至于需要寻找。
十分钟的广告已经够长了,偏偏还想走心没走成,可惜了阵容,最打动人的还不如最后陈粒的主题曲
是许鞍华的风格以福字贯穿始终叙事流畅稳重不失为一部好的商业宣传片春夏+金士杰
3.5星,卡斯阵容很强大,但是故事太大,不到10分钟的短片,呈现出来的略显杂乱。加上隔壁那只猪拍得又好,反差大。
顾小白的剧本?问题就出在太短了。然后还总有很空洞的东西。这要是特别长。你看吧,为了填满那90分钟,就会有很多意味不明的情节,然后大家就开始了很多遐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