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部分可以全场(虽然上座率不高)哄堂大笑鼓掌,感人的部分也可以让人频频抹泪。
一对矛盾多多的父女因为身体互换不得不过上对方的生活从而彼此了解体谅,说俗套也新鲜,说新鲜也俗套。
而我作为观众,就愿意吃这一套。
本土化改编做得很好,两主演的卖力演出,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父女身体互换梗,这种题材总是很招人喜欢,毕竟设定有趣,通过互换,达到彼此的了解,并改变自己的固化生活。
结尾真实访谈太催泪
搞笑的部分可以全场(虽然上座率不高)哄堂大笑鼓掌,感人的部分也可以让人频频抹泪。
一对矛盾多多的父女因为身体互换不得不过上对方的生活从而彼此了解体谅,说俗套也新鲜,说新鲜也俗套。
而我作为观众,就愿意吃这一套。
本土化改编做得很好,两主演的卖力演出,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两代人的隔阂始于不能互相理解,一个想尽父亲的责任,一个觉得这样的爱是负担。
面对不同的环境和压力,再加上两代人世界观的差异,消弭隔阂,达成融洽关系谈何容易。
互换身体的剧情让父女俩真正进入彼此的生活和内心,感同身受彼此的喜怒哀乐,如此深刻的理解才能促成沟通。
亲情主题很暖心,感人。
人生中并没有容易扮演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负担和难言之隐,但千万不要让这份压力变成彼此的枷锁,就像电影里面的爸爸和女儿那样,非要到亲自体会了别人的人生之后,才知道自己对别人的藐视有多不应该。
父亲体会到了学生生涯的竞争力那一段其实挺真实的,现今社会的门槛和对孩子的眼光都放得太高了,无形中给了他们很大压力;同样的社会对中年男子的包容度也是很低的,打工阶级的常常要对上级唯命是从,不仅十八般武艺都要精通,甚至下跪都是家常便饭,这真的是很值得反思的一些情节,相当不错的影片。
不得不说,伊宰文这样的韩国电影常见面孔,应该算是演技一直在线的电影演员把。
无论韩国电影怎么样,但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在线的。
但是奈何这个片子真的很一般,喜剧效果很低,最多算个爆米花电影,看看就行了。
身份的互换,然后一连串的事情,然后父女和解了解各处的痛点,很俗套的故事情节,电影完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好在伊宰文演技还在,看的时候也不显得尴尬。
这个职能算是爆米花电影,6分不能在多了
一部家庭温馨情感剧,剧情温暖又不失搞笑的成分,轻松简单。
讲述了一场车祸使父女交换身体,不得不用对方的身体生活。
父亲在体验女儿上学的苦与乐,如考试成绩大退追女儿的男神。
女儿体会了父亲的职场不易如人际交往各种左右逢源。
就这样彼此在现实中遭遇各种不便的同时,也逐渐更深刻地理解对方,重新找回被遗忘的亲情。
虽然是老梗但是还是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深意很温情。
首先郑素敏是我的偶像 真的非常非常喜欢她 她主演的《今生第一次》贼好看 推荐大家去看看 还有《月刊家》这部也很好今年6月份发布了新剧《还魂》到现在还没机会看呢 不过过不久我就会看了 很快在这之前我想先看她拍的这部《爸爸是女儿》 据说这部剧是她和她爸爸互关身体 互相感受对方的生活 觉得挺有意思的 真的很想看看
标题是插曲和片尾曲的前两句歌词很巧妙,用作插曲的时候,是在女儿暗恋对象在唱片店向她表白时给她听的歌;到了片尾,看完整个父女灵魂变换的故事之后,又可以把歌词理解为父女之间的关系解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主要在于演员的倾情演绎全程的笑点被女儿附身状态的爸爸承包。
少女心的大叔,表情动作都很到位,性感妖娆的舞姿更是无人能及,反差之大多过女主。
爸爸附身的女儿也很注意各种细节,比如走路姿势。
片尾除了完满结局之外,还将主题略微扩展了一下,正片主要在讲父女之间互相不理解,因为互换身份而换了角度看对方,结尾则安排了父母之间的小争吵,寥寥几句,勾勒出两个群体(上班养家爸爸与全职家庭主妇妈妈)对彼此的认知和轻微不屑,然后顺水推舟让两人也互换了灵魂,哈哈
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
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
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
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
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
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
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
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
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
推及家人也是。
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
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
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
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
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
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
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
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
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
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
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
这里是肯定句。
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
我也是肯定句。
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
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
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
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
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
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
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
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
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
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
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
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
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
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
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
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
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
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
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
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
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
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
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
哈哈。
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
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
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
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
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
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
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
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
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
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
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
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
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
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
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
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
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
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
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
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
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
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
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
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
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
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
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
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
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
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
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
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
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
2017/8/15爸的女儿》--我和我的爸爸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
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
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
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
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
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
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
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
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
推及家人也是。
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
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
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
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
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
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
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
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
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
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
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
这里是肯定句。
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
我也是肯定句。
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
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
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
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
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
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
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
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
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
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
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
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
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
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
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
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
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
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
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
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
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
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
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
哈哈。
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
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
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
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
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
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
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
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
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
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
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
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
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
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
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
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
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
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
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
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
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
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
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
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
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
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
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
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
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
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
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
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
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
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
2017/8/15
一部充满家庭温馨情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父亲和女儿奇幻般的交换了身体,不得不使用对方的身体生活,在现实中遭遇各种不便的同时,也逐渐更深刻地理解对方,重新找回被遗忘的亲情的故事…………………!!!
挺好的一部轻喜剧电影,适合假期与小伙伴一起观看…………!
…!!!!
………充满了家庭的温暖!!!!!!!!!!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大部分都源自同理心的缺少,说白了就是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过度放大了自己的委屈和不易。
今天推荐的影片《爸爸是女儿》上映于2017年,片长115分钟,豆瓣评分7.1。
这种看到开头就能够想到结尾的影片,要想抓住观众,只能以剧情取胜,特别是一些轻喜剧,要有足够的笑点或是动人的故事做支撑。
否则就变的深度不够,笑点全无。
影片以一段家庭录像开始,年幼的女儿坐在父亲的肩头,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父女身上,其乐融融。
电视的这一头坐着人到中年的父亲,作为化妆品公司的科长,终日忙碌工作,对女儿关心不足,加上女儿到了青春期,父女俩的矛盾越来越严重,甚至连话都不愿意说了。
其实最开始可以看出,父亲一直都想和女儿好好谈谈,回到女儿小时候那样的亲密关系,主动找女儿说话,为女儿着想。
影片开始我们就能够看出父女俩的种种矛盾,爸爸觉得女儿学习不够努力,不能体会自己的辛苦,女儿觉得爸爸不理解自己,从两个人日常的相处中可以看出女儿对父亲的嫌弃,甚至在上学的路上都不愿意一起走。
就像罚跪一定会下雨,偷听一定会出声音一样,父女俩因为一场意外,互换了身体,父亲成了女儿,女儿成了父亲。
刚开始两个人适应的过程比较尴尬,为了怕被别人说是神经病,在面对妈妈和其他人时,决定保守秘密。
于是换了身体后的女儿把校服裙换成了裤子,走路开始外八,爸爸开始打扮自己,买喜欢的西装,斜背的小挂包也是挺萌的。
互换身体后,两个人开始越来越理解对方,说的话也越来越多,换身后的女儿突然发现,父亲的包用了好多年,父亲的脸上皱纹突然变得好多。
而换身后的父亲也开始理解女儿,学习很辛苦,有自己喜欢的男生真好。
当女儿陪着父亲和男生约会的时候,坐在公交车上的女儿看着父亲靠在喜欢男生的肩头,就好像自己喜欢的人真的被抢走了,也是通过这件事,女儿对父亲说出了时隔多年的谢谢。
换身称父亲的女儿成了化妆品公司的基层领导,处于对同龄人使用化妆品的了解,一改父亲原来在公司的处事方式,给父亲带来了麻烦,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转机。
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情节设定略显老套,但是很多桥段都比较搞笑,加上尹宰文和郑素敏的自然演绎,还是值得在放松的时候看一看的,顺便重新思考一下待人处世的方式。
影片最后,父女二人终于达成和解,互相理解了彼此的难处和不易,同时也更加珍惜彼此。
两星半。打发时间系列。剧情略俗,男女变身,不过是父女,引人换位思考的地方还是有的。
越到后面越发觉得多少有设计的痕迹,不太自然的感觉,其实就是想讲“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别自顾自己想法”的换位思考去想事情的道理嘛。不妨一看,轻轻松松的
原来当年朴XX拍无挑时客串的是这片啊
還不錯看!挺溫馨感人的!交換靈魂這種老掉牙的戲碼,但是跟自己女兒變身還是比較另類。
啊啊啊啊我喜欢这个电影
看过日剧版了,就觉得还行吧,有些小情节蛮可爱的。
比较适合山寨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都不如实际的互换直接有效。
交换身体的梗玩得不算少,这部算中规中矩吧。尽管细节有些老土保守平庸,并没有太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但是胜在两位演员还比较到位。郑素敏论演技的话,大概是中等,不过不失,但演员气质独特,发挥也稳定,就是老天爷赏饭吃。
6,靠互換身體理解對方的故事,一般
老爸(⊙o⊙)
叙事松散,人物、线索丢失,这是韩国电影的通病。翻拍的不行……
灵魂交换,互换身体这也算老梗了,电影电视剧都拍了多少版本了。可这梗交给韩国人拍,还是该笑的时候让你笑,该哭的时候让你哭,不做作,满真情实感的。家庭和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还好吧。
这个梗很有趣,女主演的很好。但是故事讲的有点磨叽,父女间的冲突设置太平,导致身份互换后的反差也比较沉闷。
2021.11.21 想看|2021.12.04 看了三分之一,一般,没有特别看下去的欲望,弃了
老套的片子
虽然剧情一般,但是演技很好啊。韩国电影真的是有一个很宽的篇幅,既能拍历史话题,也能拍搞笑喜剧,还有这种小温馨。来,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毫无新意的情节
温情韩国家庭片8879特别老套的故事讲了一个俗套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