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停顿 “我向我儿子承诺过,我将履行我的承诺。
”“我们刚刚收到预报,暴风雪正在融化。
”当两位科学家爬出帐篷,冰雪下的自由女神像依然耸立,可是却闻到了残破的气息;阳光下的曼哈顿城已经有些耀眼。
是的,冰川季过去了!
影片结束,脑子里依然回荡着这最后的画面。
当微弱的火光给绝望的父亲带来儿子生的希望时,当图书馆里孩子们疲惫的脸被火苗映红时,我们的心依然停顿。
总统在电视里总结这场灾难,人们在灾后回忆时带着激动伴着泪水,而我,思维依然停顿。
(一)科学家最先登场的正是他们。
可是,我却困惑不已。
这些为保护人类生态家园而奋斗的群体,为何是环境恶果最先的承受者?
是他们的研究工作不到位?
还是因为大自然要给予研究它的人以打击?
或者仅仅是我们的导演与科学家过意不去?
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些疑惑渐渐解。
科学是严谨的,精密的。
影片中的人类文明已经进展到能自由监测全球风云变化、各大洋水温变化的程度。
这些都是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努力的结果。
同时,电脑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已将人解放出来。
有这些不知疲倦,高效与很少出错的帮手在,科学家们可以自在的在一边支持自己的“曼联队”,可以睡到鼾声震天。
可是,为什么灾难却在这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中悄然来袭?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灾难降临的日期与科学家看足球赛无关。
是的,当权威的分析断然得到以副总统为首的强势力量阻拦时,当黑色的汽车尾气在公路上公然肆掠时,当“全球变暖”只是一个口头符号在世上存在时,我们知道灾难的来临是必然的。
而科学家们,如果说他们的责任,我想,应该是他们在政治强势面前力量太弱,在追求经济追求利润的现代社会里太有点超然。
如果他们新发明一项赚钱机器一定会很快一举成名并且名利双收,可是《后天》里的他们不是。
在这里,高的智商与渊博的知识是无法收到太多认可的,为了科学事业牺牲家庭忽视孩子也无法换来过多的称赞。
世界顶级的科学家的儿子,智商超群,可是在追女朋友时,会在还没上阵就输给一个家里有钱的公子哥儿。
这样的一个社会,科学家呼吁的环保、节能、减排、灾难意识只能是无力的呻吟。
而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切都太迟了。
(二)灾难中的人们 石头大的冰块将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砸得稀叭烂;摩天大厦、时尚名车、豪华别墅在飓风的临幸之间变成一堆垃圾;国际化的大都市,高素质的人们,智慧的现代人创造的无数的建筑在海啸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时,哀鸿遍野,呻吟片片。
闪电阵阵,雷声哀哀。
整个一死亡之城。
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人们以前的罪过是不合时宜的。
面对一幅浩劫全景图,我们也只能随着剧情的安排去寻找洪水肆掠过的角落里的故事,要看看灾难中的人们不是为了嘲笑人类之前的无知与愚蠢,不是为了批评他们的罪过,而是为了从一个个小人物身上去寻找战胜灾难的痕迹。
是的,在灾难面前,人们是真实的;而人们真实的本质里是美好的、善良的、智慧的与不屈不挠的,这也是人类成其为世界主宰的原因。
看,在巨浪前迎面而上只为救回自己心爱的人;冰天雪地里,父亲毅然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即使全身浸在冰凉的水中,也要给父母报平安,也要替同伴向家人报平安;若大一个图书馆,素不相识的人们共同努力互相取暖,虽然焦虑与恐慌犹在。
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火种,就能驱走一切严寒。
(三)我的思索无论如何,我只是坐在屏幕前;无论如何,我们的公路上汽车堵车还没到超过两个小时的长度;无论如何,那样的冰雪世界只存在童话般的梦境里。
电影只是虚构,会有夸张,以达到它的艺术效果。
但是,我却不能平静地在屏幕前待够两个小时。
在现在的社会,“全球变暖”四个字已经像“粮食危机”一样普及,各种会议各项研究数据每年都会频繁出现,人们的危机意识是有的。
可是,总的说来,这些概念还是有些遥远。
能源结构调整已经正在进行,新的能源与废气改造技术都在研究中,无疑前景是乐观的。
虽然我们在强调减少废气排放的指标上依然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经济全球化下的概念,可是我们应努力迫使国与国之间放下架子,不互相推卸责任,而是各国的科学家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商解决方法。
人类的明天无疑是光明的,但应建立在今天的各国之间,人们之间的互相担待之上。
而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这些人无法像科学家们一样研究出一项新成果去战胜各种灾难,也无法人人都成为政治权威去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人类大计中来。
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
我们多乘一次公共汽车,少开几天空调,少一点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举手之劳的小事,可是我们加起来就在干一件为全人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了。
人类的存在依赖地球的保护,可那么多贪婪无知的人却利用地球的资源谋取暴利,当下还活着的人,都该审视作为渺小人类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又不该做些什么。
环保不是简单的口号和作秀,我们每个人的点滴举动,就能改变地球,改变我们自己或是子子孙孙的命运。
影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父母对儿女的承诺,无论何种情况下,也要努力去兑现,即便再小的承诺,这对他们的人生观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才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
一诺千金不是随口说说的儿戏。
大自然发起怒来真的很可怕,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真的是好面小,好不堪一击,大自然只怕喘几口粗气人类就受不了了,所以爱护自然人人有责,这关系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要等真的后天来到了在后悔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只有把地球保护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会更好的延续下去,把人类文明发扬光大。
与其说,这是一部好莱坞高科技创造出来的科幻灾难大片,我更喜欢说它是一部在环境灾难背景之下的情感片。
相比于之前看过的很多灾难片中从开始一群人到最后一男一女拯救世界的固定模式,《后天》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一个突破,即在这部电影中,无论科学家Jack Hall还是他儿子Sam Hall抑或是其他的角色,他们都不是英雄,他们都没有拯救世界,从头到尾他们都只是在拯救自己、拯救朋友、拯救亲人,可正是这样,才让这部片子变得更加动人。
毕竟我们谁能真正感受到全世界被拯救的成就感呢?
但灾难中人们的坚强、朋友爱人受伤时的挺身而出、儿子遇险时不顾一切的北上救援,看到这些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作为一部灾难片,影片中的特技效果令人震撼。
《后天》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灾难片作品,也是很多人的灾难片启蒙电影。
我第一次看《后天》的时候是在初中的观影课上。
每次只能看四十五分钟,看了好几次才把一部电影看完了,但《后天》带给我的精神震撼,不亚于在我心里掀起一场八级地震。
影片讲的主要是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导致地球再次陷入了冰河世纪那样的灾难。
影片的叙述主要从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美国气候学家杰克与美国当局迂回周旋,想要让世界明白气候灾难即将来临。
另一条线是杰克的儿子山姆,他被困于曼哈顿的图书馆里。
一条线展现的是美国政府高层对于灾难的忽视,一条线展现的是普通人在自然灾害下的挣扎。
被困图书馆的一行人,只能靠着烧书来取暖。
很窘迫,很无奈,在人的生命安全被严重威胁的时候,尽管里面的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极为珍贵的藏书,都需要被揉成团塞进衣服里创造保温层,都需要被燃烧来取暖,都需要为生命让路。
电影里有一幕很有意思,美国人正因为灾难气候不断跨越边境逃生墨西哥,但电视上报道的却是墨西哥人不断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明明百姓的生命安全都没有办法保证,政客们却依然想维持社会的稳定,极具讽刺意味。
而所有灾难片都是这样,人命如草芥般一波接一波被收割。
灾难面前,人都像是大海里划水的一只蚂蚁,翻涌的几个泡沫就足以致命。
云雨冰雹直击大地,通往天际的龙卷风席卷城市,滔天的海水漫过自由女神像。
大自然的怒火和咆哮宛如神明的诅咒,诅咒不听告诫的人类,以生命为代价赎罪。
事实上,不管自然灾害怎么发生,气候怎么变化地球都在那里。
地球刚诞生之初,地表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
39亿年前,地表积存大量的水,慢慢组成海洋,地表温度降低,冷却到了70摄氏度。
7.5亿年前, 地球上剧烈的地质活动引发大量的火山喷发,短短数千年,地球温度骤降,跌至零下50摄氏度。
在6.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3000多米高的冰川覆盖。
6.35亿年前, 火山从冰层冲出,地球温度开始升高,冰层开始融化。
6500万年前, 小行星撞地球,地表温度升至275摄氏度。
4万年前,欧洲进入冰河世纪,2500米高的冰墙以每天30mm速度在整个北半球蔓延。
一万四千年前,冰河世纪结束,地球的气候逐渐变成今天这样。
不管气候怎么变,自然怎么变,地球是不会毁灭的,被毁灭的也只有人类。
而人类所要做的只是保护最适宜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仅此而已。
昨天的我们指望今天,今天的我们把希望留给明天,明天的我们看见冰封的自由女神像竟然在向我们挥手,到了后天,地球上就万籁俱寂,人踪悉灭了。
影片描述了当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时期时,全球气候反常,大水淹没纽约,日本天降冰雹,欧洲在海水中不复存在,还有龙卷风、海啸、暴风雪……大自然中几乎所有的灾难都在影片里一一登场,让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大自然肆虐发威带来的沉重打击和毁灭。
当这场灾难来临,美国南部的居民举国逃往墨西哥,总统为了全国避难,甚至承诺免除拉丁美洲所有国家的债务,而北部的居民已来不及逃离剧烈的低温突袭与死神逼近。
气象学家霍尔在与灾难搏斗的同时,奋不顾身前往营救被困的儿子。
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浓浓的父子深情,在影片中得到了体现。
正如影片导演像要告诉我们的:“人性的光芒是我们遇到灾难时的通天之梯,人性也包括我们对待生存环境的态度。
”《后天》的电影特效做得相当精致。
当日本的天空落下了拳头大的冰雹,行人惨死在冰林雹雨中,我们为之惊叹;当数股龙卷风袭入洛杉矶,楼房如图钉一样被拔去的时候,我们为之惊呼;当汹涌而来的海水淹没整座纽约城,一艘巨大的油轮顺水的开进大街小巷,我们为之惊呼;当纽约出现南极的冰川,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变成一只甜筒,我们被这样的特技所折服。
如此大气磅礴的制作,除了它的商业目的外,也达到了强有力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后天》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
不仅在它的画面制作上,也体现在它那提前为人类敲响的警钟上。
正如导演所说:“问题就是在于这样的事并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事真的会发生。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
今天我们享受着环境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如果明天我们肆意的破坏环境;那么后天就是末日浩劫!
看这部影片带给了我强大的视觉感觉,电影讲述的是在美国发生的一次灾难事件,气象学家霍尔教授曾在演讲中预言过世界将会遭遇一次灾难但是没有人相信,在未来的几天内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恶劣的天气状况,这使得在美国境内发生极端天气而且损伤惨重,更严重的是海平面的上升淹没了纽约市,而且气候急剧下降使得城市被冰雪覆盖。
通过这部电影让世界的人认识到不能随意的浪费资源,要保护地球,而且在危机关头也体现了人性之间的关爱。
真正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是好莱坞很少制作高质量电影的原因,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很糟糕。
无数的龙卷风袭击了一个西海岸城市,实际上人们乘坐直升机来近距离观察。
那是个聪明的主意。
建筑物冻结和崩溃,但外面的人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从费城到纽约的“步行”?
而且是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完成的。
我很喜欢他们的先见之明,在这些场合都能使用南极气象装备。
帐篷能抵御寒冷,但帝国大厦却不能??
打电话给当地的海军sto他们真的需要储存这些帐篷。
我还发现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通讯都没有受到影响,包括在冰水下的公用电话。
唯一失去通讯的当然是主角……啊,戏剧!!
我知道他们在图书馆,但你觉得他们可能会烧掉周围的木桌和椅子吗?看起来它们会比书烧得更热更久。
《后天》里难民们在图书馆里争辩要不要烧尼采的书、想竭力保护西方文明之里程碑的谷腾堡圣经时,这样的细节会让人肃然起敬。
高度文明不是苍白得只剩下高科技。
即便在最危难的时刻,我们仍然会想起某些永恒的人类文化母题,它们的价值超越了小情小爱,也超越了家国情怀,恐怕它们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
【表演很糟糕,导演很糟糕,铺垫特效的剧本糟糕得难以置信,特效一点也不特别。
它当然可以与哥斯拉2000和世界末日(......)相提并论它实际上让独立日看起来像一个伟大的时刻!
我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看一下这部片子的。
不是因为情节、制作、画面怎样,单单是因为它本身宣扬的主题。
05年的自然灾害突然变得多起来,总是让我很容易就想到这部片子。
去看一看,哪怕看过之后能对你有一个短期的影响,那也是好的。
保护我们的地球,一点一滴做起。
影片不同于纪录片的最大看点在于运用镜头述说故事,不能不佩服好莱坞导演讲故事的能力,即使是一部呈现灾难的影片,也让作品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以情节、事件寓教于乐。
影片的叙事方式仍然是好莱坞经典的线型叙事,有理有据、有因有果、合情合理、丝丝入扣。
影片开始,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
杰克博士在一次国际科学论坛上曾警告到场的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副总统采取预防行动,在演讲中他解释灾难会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两极冰盖融化,融化产生的大量淡水将使得水温、洋流和海水成分急速转变,从而引发全球气候的剧变,地球将再次进入冰川时代。
美国副总统是以发展经济和工业为第一目标的,在会上他质问杰克“灾难会在什么时候来到”,杰克无法给出具体的结论,只能回答“也许是半年,也许到了后天就会发生”。
但是美国副总统不但对杰克的研究结果大加驳斥,并且对他的建议不予以任何考虑。
就在这次集会刚刚结束后,有一位与杰克•霍尔博士相识的海洋科学家和他做了一次长谈,两人都认为海洋洋流与全球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那位老科学家急速赶回他设在高纬度地区的海洋监控站,就在他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异象就已经产生。
数个洋面监视器同时报警,并且很快全球的监视器都传来了报警。
海洋科学家与杰克通话,告诉他海洋的反应,最后向杰克提议,要预测现在的气候发展状况,只能使用杰克自己的分析系统,杰克很惊讶说他的系统是分析史前气候的,老科学家说,这就是现在唯一可用的系统。
杰克十分悲伤的和老科学家告别,研究所缺油断电,前往救援的直升飞机被“急冻”,老科学家和他的两个助手喝着他珍藏多年的最后一瓶威士忌,安详地等待死亡。
气候灾难在人们还没时间作出任何反应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大量的恶劣天气产生,政府只能以通常方式安抚群众。
杰克急于向政府汇报此事,但是遭到副总统的再次无理反对。
最终,杰克的上司私下里同意杰克使用主机资源进行分析,但是只给他48小时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他的责任很大,一方面是事情已经十分紧急了。
在48小时内,杰克与他的助手们用尽全力统计分析,终于得出了结论。
求见到白宫之后,杰克非常直接地急告总统现在只能宣布北纬4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总统非常震惊,一方面责备只顾经济而藐视环境的副总统,一边恳求杰克想想办法救救另一半民众。
杰克说,该线以北的民众只能尽量保暖,等待救援,别的再没有办法了,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允许40度以北的民众撤离。
有人怒斥杰克这是不负责任的建议,而杰克的上司告诉他们,杰克的儿子在纽约曼哈顿,那是北纬40度以北的地方,按照杰克的计划,他根本没有考虑自己儿子的生存希望。
最后总统决定立刻按照杰克的建议展开撤离计划,并且他保证自己是白宫最后一个撤离的人。
杰克•霍尔博士的儿子山姆(杰克•吉伦荷饰)正在纽约与自己心仪的女孩参加一个全国高中知识竞赛,从他们去的飞机上开始直到知识竞赛结束,气候一直在以很明显的速度变得恶劣起来。
他们在博物馆看到史前冰川时期被“急冻”的大型动物,竞赛后纽约就开始下暴雨。
他们和在纽约认识的新朋友一起回到家里,却有一种纽约已经不安全的直觉,在驱车前往费城接他们新朋友弟弟的路上,在纽约图书馆门前的路上堵车,随后海啸吞没了曼哈顿,连轮船都被冲到市内街道上。
他们躲在图书馆里。
所有通信讯号全部中断了,山姆冒险在正在被水淹没的一楼用有线电话与杰克通话,杰克告诉他躲在屋里,点燃一切可以用来取暖的东西,等待救援。
随后下起了大雪,海啸和暴雨造成的积水已经被冰冻了,他们努力地阻止那些准备冒险步行逃出去的人们,可是愿意听从他们的话留下来的人却微乎其微。
而那些步行踏雪逃了出去的人最终也都被冻死在外面。
杰克和他们的助手们是进行过极地作业的,他决定冒险前往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
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先是驱车然后步行,一名同伴英勇牺牲之后,杰克终于带着最后的一个重伤助手进入了曼哈顿城区。
而在同一时段,华盛顿也被雷暴和龙卷风袭击,场面十分宏大,基本上整个城市都覆灭了。
总统坚守着他的诺言,在他们最后一批离开的人登机后,飞机很快就在恶劣的天气下失事。
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除热带亚热带以外的所有地球表面,新的冰川时代开始了。
当镜头再次回到美国时,一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越境逃往墨西哥。
美国政府免除了墨西哥的全部债务,美国人终于进入那里的难民营。
影片末尾处已经继任总统的原副总统在大使馆改造的临时国务院中,向人民道歉,承认他奉行的政策是错误的,并且表示从今以后政府会彻底悔改。
......
做得好
凑合
这里有很多税法可以烧...
比2012好看太多。
我是有多喜欢末日焚书那段戏啊,晚上路过纽约公立图书馆的时候,本来还蔫着的神经,在听说那就是《后天》里烧书取暖的地方的时候,一下子就振奋了。
父亲的意图和他人牺牲意识是最大败笔
不待见这种。。。唉。。。
看完2012才看的,感觉弱多了。
灾难片就是没感觉
特效不服是不行的。
高中英语课看过的,对当时的我还是很震撼,美国人最讨厌了,总是用灾难面前的小人物真情来打动人
不错的灾难片
女神像又 跪了。。
灾难电影呀,每次看都知道是灾难,实在提不起兴趣
灾难,就让灾难来的彻底一点,非要用点人情味儿点缀什么呢?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 still will be angry to have wasted 2 hours of my life on this piece of shit.
7.6分,很难不拿来跟《流浪地球》比较。不是要黑《流浪地球》,《后天》也就比《流浪地球》略强,但它比后者早拍出十几年。《后天》在imdb上也就6.4分,可见美国观众的严格、谦虚。国产好电影自然要鼓励,但《流浪地球》在豆瓣上已经被捧杀,一群看科幻片十部都不到的人整天吹嘘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片,难道不害臊吗?就算国产科幻片还有进步空间,这一下也被《流浪地球》封顶了,导演们只要拍成《流浪地球》的水平就可以封神了。国产电影毁于自大、肤浅、小富即安。
补标
拖了好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