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影同时拥有喜剧、恐怖、悲剧色彩。
男主自认拥有与动物说话的能力,实际是因为童年时的悲惨经历导致他患有精神病,杀死自己患病母亲之后使男主看到奄奄一息的生物时会给它一刀痛快。
而男主家中的猫是他内心的恶精灵,狗是他心中的善精灵,宠物本不会说话,但病中的幻觉让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加上了一层童话的喜剧面纱。
喜剧:男主和动物的互动,病患中的他所看到的世界色彩是斑斓的,他原本住在一个肮脏不亢的房间,猫猫狗狗也不会说话,之后还有心爱的女孩的头颅放在冰箱,但因为病患中的男主停止吃药,看到的世界却是另一番景象,干净整洁的房间,会说话的猫猫狗狗,还有跟他聊天吃饭的女孩头颅。
在电影后面,三个女孩的头被放进冰箱,洁白的冰箱里是三个美丽干净画着妆的女孩的头,与其说恐怖倒不如说有一番病态的美。
恐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的要求下杀死自己的亲妈,此后一辈子在精神病中度过,原以为自己会与动物沟通,突然故事反正,一切都是假象,那种空虚感本是一种恐怖,之后误杀心爱的女孩碎尸收藏头颅,之后又为了不让她寂寞而故意接近另一个喜欢自己的女孩。
电影的剧本设置很精彩也很恐怖,不是因为血腥,而是那种病态的恐怖。
悲剧:这故事无疑是个悲剧,无论是对于男主还是几位女士,甚至于那死去的鹿,还有两只宠物猫狗。
男主是施害者,同时也是被害者,他的内心知道一切是不现实,但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让他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最终在火灾里的那一刻,他听从善,选择任由自己死去。
影片以不同的视角,明快敞亮地剖析出一个自闭、孤独、沉浸于幻想而无法自拔的精神病患者奇妙的内心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欲望下的罪恶化为阳光里的救赎,一切似乎合情合理,都可以用美好包容,活在幻想中第一次可以如此真实触及,以至于让自卑和丑恶在药不能停的日子里持续发酵腐败,坠入不能回头的末路。
影片中,变态杀人狂不是让人畏惧的,相反他却是值得同情的。
伊朗女导演玛嘉·莎塔琵,以一种喜剧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残忍的故事,发自病患内心的独白演绎,甜蜜、美好。
这种视角的代入感,巧妙地避开了杀戮带来的恐怖残忍,反而更加能体会到变态表述下的那份孤独。
结果是我们简直无法仇恨男主,反而怜悯起他的那份孤单带来的苦楚。
类型片的魅力就是如此,把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故事模式,换了角度切入,立刻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它仍然会让人感到熟悉,另一方面它却带领观众走向了有别以往的结局,并且在最终会被那份独特深深打动,亦或被狠狠地吓一跳。
其实,每一个人都无法逃离孤独,我们庆幸没有为此堕入深渊,却亦有一丝如同男主那样的冲动与共鸣,美好与丑恶,幻想与现实我们真能辨得清几何,这就是影片隐藏在喜剧之下的寒意。
重口味与小清新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前者非常的血腥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而后者却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
让人顿生怜惜之情。
两个特殊的属性同时也催生出来了不同的拍戏的艺术作品,然而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两个艺术作品能结合,那么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形?
别着急,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就是将这两个属性结合起来以后,催生出来的作品,本片名叫《血色孤语》。
其实单论片名我们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精髓,四个字中的前两个字已经说明了本片是一部犯罪作品,而后两个字则是说明了这个犯罪者之所以犯罪的诱因。
当然,这部电影虽然有着这样的内核,但是其中的故事却不是这样的简单直接。
否则哪里来的趣味呢。
既然上文说了要用小清新来包装一个重口味,那么本片毫无疑问就践行了这种包装,至于说怎么样包装,这种包装如何成为犯罪片的精髓?
我们一点点说。
《血色孤语》说的是一个物流公司的普通员工的生活状态,他一直以来都十分的孤僻,没有什么朋友的他只有一条狗和一只猫陪伴。
然而他没有朋友的原因却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精神状况堪忧。
由于童年时候的阴影太过于大而不能祛除。
因此,他一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仅靠着药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他最新喜欢做的日常就是跟自己的猫和狗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总是会发生在自己没有按时吃药的前提之下。
然而某一天,因为公司的一次活动,他结识了财务部的一个活泼的英国女孩,然而对于他的追求,这个女孩却并不喜欢,甚至于放他鸽子来进行委婉的拒绝,然而意外却发生了,最终由于机缘巧合,他失手杀死了这个女孩。
财务部的另一个女孩却很喜欢这个物流员,本来他想着继续着自己的罪恶的,谁知道在这个女孩真诚的安慰之下,他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当女孩意外的出现在他家门外,且洞穿了他的真实面目之后,悲剧没有能够幸免。
这是第二个受害者。
接下来第三个受害者依旧是遇害,而当这个物流员想要寻求自己的心理医生疏导的时候,她的医生不幸成为了准第四个受害者。
关键时候,警察接到报警彻底摧毁了这个魔窟。
故事也在这里戛然而止。
之所以说本片有意思,原因还是在于别具一格的结合手法,而并不是说这个犯罪性质的故事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本片的凶手毫无疑问是残忍的,因为残忍的犯罪手法以及变态的人格,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这样的影片会将整部电影的格调做得非常灰暗,甚至是阴冷。
然而本片是一个例外,仅凭这一点,本片的那种与众不同就凸显出来了。
原本只是黑暗的犯罪电影经过转化变成了一种粉色的,有趣的,带着某种喜剧色彩的故事片,我们的那种压抑感一下子就淡化了。
就如同片中我们所看到的男主角一样,当他没有吃药的时候,生活是一片积极向上的景象的。
然而当他吃了药以后,这种积极向上一下子就会被灰暗的色彩所笼罩。
本片的本质就显露无疑了。
而这种不吃药的行为,一定意义上就如同本片外表披上的这层粉色外衣一样。
本片所谈到的生活困境的本质是由于自己的精神疾病,然而更深层次的本质就是孤独。
因为孤独,所以男主一直都不愿意吃药来彻底的告别自己可以“说话”的猫和狗,也正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不吃药来维持自己家看上去的这种虚幻的干净整洁。
正是因为孤独,男主才愿意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勇敢地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
然而这一切都被吃药所毁掉了。
吃药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正常人,然而这种成为正常人之后的孤独会彻底地葬送他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向往。
这是吃药所不能解决的,也是本片的男主之所以一直都不愿意吃药的事实。
小时候的母亲离自己而去,长大后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交朋友。
然而对于每一个愿意给他伸出橄榄枝的人,他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这个解决一些“痛苦”。
当然,这种手法是非常血腥的。
然而这种观念却是从小根植于自己内心之中无法排解的。
但是很遗憾,没有人重视,却有人始终劝解他通过吃药来让自己更加正常,因此,惨剧接连发生。
本片用鲜艳的色彩淡化了黑暗的内核,但是本质上男主的苦闷依旧是无法排解的,我们如果仅仅寄希望用一种冰冷的手法来使得病患达到一个标准,而不是彻底的重视他悲剧的源头的话,惨剧并不会因为有前车之鉴而会终止发生。
施以爱和包容以及沟通,世界就少一些黑暗和冰冷。
……你好,
杰瑞在一家公司负责搬运工作,他患有精神疾病,他会和自己的猫狗聊天,需要定期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
在为公司年会做准备工作时,他认识了财务部的性感的女Fiona孩并喜欢上她。
而财务部的Lisa却对他很感兴趣。
他和自己的猫狗讨论问题时,猫总是扮演一个相对邪恶的角色。
他约Fiona去中国餐厅吃饭,Fiona采用婉转的方式电话留言拒绝了他,而他却没有看留言,独自在中餐厅等待整晚。
Fiona卡拉OK后,独自回到公司后发现自己的车无法发动。
又赶上大雨滂沱。
正好从中餐馆沮丧归来的杰瑞路过此处。
他们决定去一家快餐厅吃饭。
途中意外撞到一只麋鹿。
杰瑞听到麋鹿临终的痛苦,用刀杀死麋鹿。
但他的举动却吓坏了Fiona,Fiona仓惶逃跑,追逐过程中,杰瑞意外将Fiona杀死。
回家后他与猫狗交流,在自首和保密中纠结,最终选择了保守秘密,毁尸灭迹。
药物作用下的他,眼中的世界似乎是美好的,连Fiona的尸体都没有一丝血迹。
他回家后将女孩的尸体切分,放入储存盒。
并将Fiona的头颅放入冰箱。
心理医生劝说他药不能停,他在不同声音中选择了继续服药,但药物的结果却是醒来后,猫狗只是普通的猫狗,完全不会理睬他。
而房间内破败,恐怖。
这一切让他放弃服药,换来他自己眼中温暖的房间,猫狗相伴,还可以和冰箱中Fiona的头颅快乐的交流。
Lisa主动提出与杰瑞约会,杰瑞将Lisa带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妈妈就是在这里去世的,他的妈妈同样患有精神疾病,要送院治疗时,妈妈选择了自杀,但自己无力完成,于是妈妈将玻璃片交到杰瑞手上,杰瑞为妈妈结束了痛苦。
回到Lisa家中后,两人度过愉快的一夜。
杰瑞似乎也找到生活的快乐。
Lisa的为了给杰瑞一个惊喜,未经邀请来的杰瑞的住处。
又在两人被锁在屋外杰瑞从天台进屋时,自己自作主张用发卡打开房门。
悲剧开始,一番纠结后,杰瑞将Lisa杀死,切下来的头颅与Fiona作伴。
财务室的第三位女同事联系不到Lisa和Fiona后起疑,又发现了杰瑞当年的报导。
为了探寻真相,她也来到杰瑞的住所,当然是冰箱中又增加一个头颅。
几个案子下来后,杰瑞依然非常沮丧,他来到心理医生处,讲述了他的经历,心理医生害怕准备报警时,被他控制。
他向心理医生倾诉后,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又都不是。
每个人可以自己去控制这些负面的心理。
有所觉悟的杰瑞将心理医生带回家中,这时警方也来到现场,警方进入时,杰瑞准备从地下室出逃,警方救出心理医生后,杰瑞的房间尹煤气泄漏爆炸。
来到天堂后的杰瑞,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他的母亲和被他杀害的的女孩在那里快乐的迎接他的到来。
明快的色彩,欢快的音乐。
影片结束。
比较另类的影片,是叫黑色喜剧,还是叫粉色恐怖片。
一部理论上应该很可怕的电影被喜感化后真的很奇妙呢,可怜又可恨,可怕又可爱。
心理医生最后在生死关头说出了真心话,jerry都说,十年的心理治疗都没这十分钟有用,太讽刺了。
关于神经病的方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孤独倒是可说一二,可怜的jerry如果有人从小真心关怀应该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人怎么说还是社会的动物,内心再强大独立也需要陪伴,倾诉,发泄和理解,就算大家都狗屁不通。
片中揭示出jerry的心理疾病可能来自母亲的遗传,犯过错被指定心理治疗。
Jerry每次有心理变化时去心理医生分享心情,寻求答案。
可是治疗师只是例行公事的询问问题,让Jerry很无助。
最后以至于绑架心理医生,那段对白很精彩(不剧透)了。
心理问题应该是人人都会有的,但是当我们有困苦的时候,谁能真正的去帮助我们呢?
周围多数的人都选择了搪塞,回避,好吧,我们都是精神病。
今天看到最悲伤的一部电影。
吃药就会看到现实的房间,到处是血,肉块,猫和狗的粪便。
女孩的头颅不会张口说话,不会冲他露出朋友般的笑容。
猫先生和狗先生像寻常宠物那样保持沉默,不再给出建议,陪在他身边。
孤独的世界,疯狂的世界。
为了逃避孤独,在下水道里丢掉药片。
他是个好人,但他杀了很多人,如果不被制止,还会杀更多。
心理医生并没有帮助到他,没有将他从绝望边缘挽救回来,这是个平庸的心理医生吗?
可医生似乎做得已经算不错, 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剖析他是怎样作案的,这样的视角似乎有给罪犯开脱的嫌疑,但从这种视角出发的分析很少见,至少试图帮助一些观众体会一次“设身处地”为精神病人考虑。
当心理医生要求警察尽量不要伤害他,警察说只能优先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看到这里感到矛盾。
换在往常,每次看到杀人案以犯罪嫌疑人有精神问题做辩护,经常不加思考感到愤怒,“只要杀人就有罪,应该禁止拿精神疾病来减轻罪名”。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会忍不住想,用精神病来给罪犯要求减轻罪名,或许是合理的,他也想当一个好人,只是失败了,他病了。
或许他值得被给予第二次机会,重活一次的机会,至少不被判死刑的机会。
这么想的时候,又感到道德判断上的拉扯,受害人那一方能有谁来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当他的“正常”状态下,眼前所见的都是虚假,明亮整洁的房间是假的,有宝宝香味的头颅是假的,会说话的宠物是假的,然而他拥有的这些虚假,一旦剥离开,该怎样继续生活。
孤独,不被父母所爱,不被同事接纳,孤零零活在世间,说话最多的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即便死去也无人在意。
该怎样确认眼前的生活是真实,不是虚假。
只能祈祷自己的“正常”,和其他人一样。
《血色故孤语》(2014)剧照,来源:豆瓣这不是什么童年创伤的心理疾病,这是基因层面的。
我们都知道童年创伤会在成年以后表现到某些行为或心理上,这是对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理或精神层面的疾病都可以会归于童年创伤。
毫无疑问,Jerry是带着创伤长大的,而这层伤害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越来越痛。
但是Jerry在童年时期就已经病了,而他的母亲亦是如此。
基因层面的遗传是根本,而童年创伤与孤独是引子和影子。
他们诱发了疾病的开始,而在其后的过程中如影随行。
全篇最精彩的地方大概就在两处。
一是医生被绑架后,他们在野外时医生说的那段话,尤其是那句,【世上的孤独,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我们所有人都会有听到各种各样貌似从远处飘来的声音,或嫉妒,或愤世嫉俗,但是这些声音其实都来自与我们内心。
就像狗狗和猫说的,Jerry,你知道的,这些都不是实际的,这些其实都是你的想法。
所有人都会有负面的心理倾向,所有人都会想要沉沦,想要屈从于欲望,因为这是来自人类基因的原始本能。
嗜甜,嗜杀,性冲动,懒惰,钟情于短期目标等等,这些都是远古时代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决定的。
而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却远远地快于了人类基因的进化,我们的基因还没有适应这种改变。
所以,所有的负面心理倾向都不是我们的错,如果非要说是,那也是我们的原罪。
即使是天使,也有堕天使。
然而,即使如此,也并不表示我们就一定要顺从这些欲望,就一定要去赞同这些来自我们内心的黑暗想法。
世上的痛苦和孤独是无法彻底消除的,而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孤独与痛苦却格外地深刻,不想孤独却又无法融入群体。
就像每次有人来敲Jerry家门时,狗狗都是在叫唤着,侵入者!
侵入者!
侵入者!
为什么?
明明每天都在说着,他们人很好,我想和他们一起玩,我很孤独,我想和他们做朋友,不是吗?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他在害怕,因为没有人与他一样,他在害怕自己被抛弃,在害怕自己被伤害。
但是,人活在世上,又怎么可能确定自己不被他们伤害呢,不是吗?
而每个人,当然不会是一样的人,不是吗?
但是他渴望认同,渴望别人与自己有一样的感觉或行为,以此来得到一个信号,我,不是一个人,还有人与我一样。
而这样,能让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孤独。
就像第二个被杀的丽萨一样,因为她说,她也一样,她也会和她的猫猫说话,她也一样。
很细小,但是Jerry还是感受到了认同与融入群体的感觉。
然而其实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一直游离于群体之外,而已。
如果说,Jerry的矛盾心理是我们所有人的矛盾心理的放大,那么,我们每个人大概就是Jerry的缩小了。
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太过苛责,不要要求自己完全没有负面的情绪与想法,接受这一点。
有了想法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顺从,可以选择反驳,并用行动来说明『我真得没有坏掉』。
因为压抑和斥责自己的想法,只能导致反讽心理,只能让自己越是想要去做,想要去想。
而第二个精彩的地方大概就是片尾的Happy Song了。
最终,狗狗赢了,猫和狗狗都消失了,Jerry永远地留在了大火里,因为他不想再伤害任何人了。
他本来,也就不想伤害别人,真的。
2016-06-02
大部分时间我看手机时,总是发现时间显示的很规律,比如排列顺序为11:11/11:12/12:11/11:22…这让我觉得很困扰,老觉得自己有特异功能或者有外星人在我身边…最近没有特意去看时间感觉好多了。
并且从小学开始到现在,通常在走在路上时我会感到疑惑我怎么在这里,我不是应该在另一个地方吗,每一次这种感觉真实到就像行走中的我其实是我想象出来的,另一个空间的我才是真实的自己,但这种感觉通常不会持续超过一分钟,就在昨天下午遛狗时我又感受了一次。
我觉得我没病,虽然我成长在不幸福的家庭,拥有很糟糕的童年和青少年,拥有两个不像这个世界上正常的父母。
但我很努力的去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努力的让自己变成想象中开朗的样子,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Sunshine girl。
在心里我觉得谁也比不上狗狗们对我的重要性。
我没病,我只是很孤独。
短评超字备注好气啊!
本来看到lisa在旧宅能“抱持”住jerry的时候还松了一口气,哪知道和后面的alison一样千里送人头了。。。
而且jerry是知道的!
他还没有在the voices里烂得透透的,lisa给他送小饼干的时候他知道杀人痕迹是不能暴露的,虽然之前lisa还接住了他回忆手刃母亲时急转直下的情绪。
两人在卧室对峙的时候也能立马反应过来推倒试图逃走的lisa并杀人灭口,简直是时刻准备着呢!
和猫狗的自言自语中也说出来了,是自己在主动杀人,不是猫让他这么做的,即使这么想会让他好受很多。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而现实太难了,干脆就把药倒进水池,自此不去想也没那个能力好起来了。
至于Dr. Warren,jerry开了句嘲讽,10年的毛病生死关头10秒就能说通了,Warren显然并没有在以往的咨询室里为jerry建立一种安全稳定的关系,直到不可收拾了才声情并茂地讲出you are not alone,之前就是对着表勾勾画画例行公事,有没有吃药也控制不了全靠jerry自觉,赚得都是送命钱啊,最后命还是捡回来了,不知道以后她面对其他的来访者能不能走点心。。。
精神障碍者的世界....不可控
好诡异的片子。演技不错。
粉色是寂寞的颜色
【B-】烂尾片,看到安娜进屋我就在想这片怎么收尾,结果还是没能破陈出新,以最偷懒的类型片高潮结束了。雷诺兹越长越像凯奇。
血腥小清新,做的蛮细致,但完全不是我的菜,boring
寂寞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吓得我都不敢养猫养狗了。
失手第一次,拍得让人信服。后来,就不行了
这种片子很考验演员的观众缘,我不喜欢雷诺兹,是非常不喜欢.
荒诞?
2016.06.09也就是猫咪可爱一点,其他地方挺无聊的,可能是因为RR太木了吧,长着一张催眠的脸……
所以这算本色演咯,那么假装哈尔·乔丹真是难为你了……
我看过不少血腥的片子,对美国变态杀人式的恐怖也早已免疫,还非常喜欢看黑色幽默,最爱的角色是一个喜欢把人切块装袋的 serial killer,却不知道为什么对这部电影感到非常不适。
看后无感留脚印~
把一个杀人狂的故事讲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不容易。。。
又萌又孤独的电影完全适合b站弹幕
是给Ryan练演技用的吧 片尾演职名单同步的天堂歌舞……惊到我了
不太喜欢雷诺茨,长着一张委屈的脸,呆是呆,但并不感觉萌,且总是有一种强行搞笑的吃力感,但不得不承认这厮选片的技术不错,#爱情三选一#活埋#以及本片,都有可看性,可惜距离精彩还有一步之遥,本片以轻松的形式表现沉重的主题,鲜艳的亮色使得主角无望的生活更加颓丧,表现形式的趣味性要大于内涵
如果智商能驾驭分裂,那么精分一生也不错,至少不孤单
第二个死者,真是个好的教训案例啊,突然杀上门去送惊喜就算了,人都让你赶紧走了,还要自作聪明“进”屋去,死得不冤啊。
其实cult片也是可以商业化 这部是个例子 如果让小众独立导演拍 会如何 去年诡异电影节的开幕片 今天终于弥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