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人

Den 12. mann,不可能的逃亡(台),12th Man,The 12th Man,12-й человек

主演: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托马斯·古勒斯塔德,玛丽·布洛克胡斯,维加·霍尔,马丁·基弗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英语,挪威语,德语,萨米语年份:2017

《第十二个人》剧照

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2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3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4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5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6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3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4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5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6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7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8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19第十二个人 剧照 NO.20

《第十二个人》长篇影评

 1 ) 《第十二个人》自评

《第十二个人》自评如果看過SOE、OSS或SAS的逃生紀錄資料就不會對楊的逃亡艱辛感到扯淡或不解,更別提東歐森林兄弟某人在森林藏匿三十年。

重水破壞組和楊一樣也經歷了斷糧以及拖著病體求生的相似戰鬥歷程。

挪威人證明了自己也是勇士之後,不僅在總體戰上,也在SOE行動史上譜下屬於自己的一篇。

 2 ) 第十二个是铜像

2022.03.26

二战初期,德国纳粹侵入挪威,挪威从国王到平民都坚决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无奈国家太弱小,坚持了两个月后成为欧洲第一批战败国被德国占领。

与面对德国入侵只坚持了不到六个小时就投降的邻国丹麦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个时候的挪威人心里就别提有多憋屈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家被占领后的挪威人民内心没有屈服,他们需要一个英雄来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和纳粹做斗争。

在这种背景下,挪威人杨·巴斯路德近乎传奇的逃生经历,成为了挪威人的精神支柱和斗争的动力,最终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成为挪威人不屈民族的象征“因为德国人找不到你,人们颇受鼓舞”,“你为我们的希望注入新生命”。

杨的事迹极大的鼓舞了挪威民众抗击德国纳粹的决心和信心,也因此民众都主动伸出援手来帮助他,正像马吕斯所说“现在就是展示我们是谁的时候”。

在北欧那种极寒的天气里,杨·巴斯路德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严酷考验,游过零度以下的峡湾,被德国飞机追杀,遭遇雪崩,患上雪盲症,割掉得了坏疽的脚趾,暴风雪被埋靠雪水存活四天……,他凭借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意志力硬是撑了下来。

59天的逃亡,洞穴里坚持17天后,准备穿越边境线时的杨已经瘦的皮包骨,自己都认为还能活着是个奇迹。

挪威盖世太保头库尔特·斯特奇中校是个做事及其执着认真的人,正是凭借这份“较真”劲,受到希特勒的赏识,官运亨通。

为了确认人在零度以下的海水中坚持20分钟后还能否行走,他先是用战俘测试,后自己亲自下海测试。

不过这次算他点背,几次和杨插肩而过,最险的一次他居然还一边风趣的和杨开玩笑一边递给杨掉在地上的帽子。

在古娟家的草棚里,差一点就发现了杨,关键时刻受干扰,他胸前佩戴的最珍贵纳粹金质党员勋章被刮掉在草堆里,让他又一次错过立功受奖的机会。

用驯鹿过境是个胜算很大的险招,偏偏百密一疏,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好在驯鹿迷途知返,最后一刻杨拼死一搏,在德军士兵目瞪口呆的狂呼乱叫和拼命射击之下,让驯鹿把他顺利的带过边境线。

 3 ) 值得珍藏的二战片

自由是人类灵魂最本能的渴望,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有梦想!

活着才有自由,活着才有可能!

希望世界和平,世间再无战争,战争的残酷,泯灭不了人性,电影传达了坚持可贵的信念人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和磨难(只要不是致命性的打击),假以时日都能恢复如初,甚至会变得更加优秀,因为那些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加强大。

 4 ) 零度之下的火焰

又是一部基本没有尿点的片子,片头就带入节奏,巧妙地将铺垫性情节放入影片后面主人公昏迷回忆之中,又能达到前后呼应。

整个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开头就明确了结果,在不必刻意制造结论性悬疑的基础上,大胆去渲染过程的惨烈。

真实的事件,却可以在细节上处理得更引人入胜,如每次都与德国兵的近距离接触,河边,老妇屋边,甚至与军官的两次擦肩而过,汽车边和屋顶,包括最后边境马上就要被抓住的距离,追逐戏中的近,本身就会形成一种紧张情绪。

另外,影片很到位地将每次身体受到摧残后意识流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游过极寒水面的视觉模糊,反应变慢,雪崩后的压迫感,之后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小屋中一次又一次梦魇,总也醒不来的感觉,石缝中又是真幻交织的感觉。

最精彩的是最终跨越边境线时,第一视角对穿越和远离木桩时心理释放的感觉,畅快淋漓。

另外,影片还对肉体的摧残细致刻画,显现出英雄的生猛,割脚趾的桥段让人头皮发麻,堪比关公了。

再深层剖析,看过影片后会对人生有所感悟。

当你觉得翻过一座山,就要到你想去的地方的时候,你发现眼前又是一条大河,当你好不容易游过这条河,河对面却又是一片森林,最后在一片白雪皑皑之中,没准自己也就会忘了究竟要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影片里主角开始的任务是要破坏敌方的一个战略据点,但是随着事态的变化,他的任务变成了顽强地生存下去,并能成功逃脱敌人的控制。

而一个人再生猛,也少不了其他人的帮助,当他的任务变为一个神话,并形成众人共同的理想时,任务本身的精神力量得到升华。

特别是影片中一位陌路老人对德国人关于化雪的交流,以及默默说出应快点把人送出去的桥段,让人充分感受到这种共同盼望奇迹出现的精神感染力。

从一个具体的敌后破坏任务,变成了一个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感染性任务,这与中国道的思想有共鸣之处,福兮祸所依。

 5 ) 冰冷又血腥,十二个人只活了他一个!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最近,小探突然发现,北欧战争片拍的很牛逼啊!

像17年芬兰电影《无名战士》,豆瓣评分7.7,IMDB高达8.1。

这部片子通过芬兰军队一个排普通士兵的视角,完整再现了芬兰二战时抗击苏联、德国侵略的历史。

这是一部真正的群像电影,在长达三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一名真正的主角,观众甚至记不住角色的面孔和名字。

但他们每个人鲜活的生命、独特的性格却永远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这让人深刻感到“生命之可贵,但于战争只是一个统计数字”的残酷事实。

小探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是这一部,17年挪威电影。

第十二个人Den 12. mann

该片豆瓣评分7.8,IMDB评分7.6。

如果说《无名战士》是从群像的角度去拍战争,那《第十二个人》就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战争。

这两部片子的共同点是——冷!

这种冷首先是一种情绪基调上的冷。

引用豆瓣网友的评价:比北欧冬天更冷的是北欧的电影,冷静、克制、不煽情、不示弱。

同时也是拍摄风格、故事情节上的冷。

《无名战士》的冷,体现在色调、配乐和氛围上。

而《第十二个人》则是一种让你感同身受的冷。

首先来感受下电影中挪威的自然环境:白雪皑皑的山峰、没过膝盖的积雪、鬼魅的北极光......

然后了解下主角的遭遇:浸冰水、遇雪崩、拖着伤腿在冰天雪地里跋涉、坐个雪橇还不幸翻车......

所以有人评价这部片子为二战版的《荒野猎人》。

确实,主角被虐千百遍的套路有点像。

那《第十二个人》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大致概括一下:二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

结果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没错,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平心而论,小探觉得它比《荒野猎人》要好,主要原因如下:《荒野猎人》中小李子强大的求生意志来自他想要复仇的决心。

而《第十二个人》中,男主在纳粹的重重围捕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幸存下来是因为心怀希望,以及一路得到挪威群众的无私帮助。

注:以下剧透较多,方便没时间看电影的小伙伴欣赏电影一开始,男主扬的受虐历程就跟着开始了。

他和队友乘坐的小船在离海岸不远处遭到德军袭击,一群人匆匆忙忙炸毁资料,跳海逃生。

他们刚从冰冷的海水里挣扎着上岸,就被在岸边守株待兔的德军逮了个正着。

只有扬做了落网之鱼。

但不幸的是,跳海时他丢了一只鞋子,逃跑的过程中又被德军打穿了脚丫。

夜幕降临,德军为了寻找他发射了很多颗燃烧弹,点亮了港湾的整片区域。

扬被逼的跳进零度以下的海水中逃生。

德军其实已经认定他活不下来了,但偏偏指挥官是个将德国人的严谨发挥到极致的人。

有多严谨呢?

为了验证扬在零度以下的海湾中能否生存,他亲自拿着秒表、站到冰水中去计算时间。

果然坚持不了一分钟。

但让他不爽的是,竟然找不到扬的尸体。

扬确实浸着冰水游过了港湾,他挂着一身冰,哆哆嗦嗦的向海边划船的情侣求助。

这仅仅是他劫难的开始,孤军奋战的扬打算翻山越岭,逃往中立国瑞典。

而德国指挥官下决心要捉住他,在沿途设置了重重关卡。

他把这场追逐看作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

这之后有好几次,他都差点将扬逼入险境。

但每一次,扬都靠着绝佳的运气,及时得到了沿途居民的帮助,挺了过来。

帮助他的居民有八旬的老太太,有拥有可爱小萝莉的一家人,有温柔善良的挪威妹子,也有“战斗民族”式的彪形大汉......

电影的后半段,扬遭遇雪崩,再次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

浑身是伤的他彻底被放倒了,可以说后半段,他基本上是躺着演的。

(从雪崩中幸存的男主)但当地的民众并没有放弃他。

他们冒着被枪毙的危险收留了重伤的扬。

他们利用智慧,在纳粹频繁的搜查下一次次转移他。

(当地居民巧妙的将转移扬的雪橇变为小船的一部分)他们将扬藏在偏僻的小屋里、雪山石块下、山洞里,然后轮番上阵,在德军眼皮底下给扬送饭.....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将扬看成了某种希望。

彼时的挪威正处于纳粹铁蹄的践踏下。

但正如电影中的台词——德国人无法战胜北极光,挪威人并没有放弃反抗的精神。

而扬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

而扬虽然得到了沿途居民的帮助,但他能够幸存,靠的也是超乎常人的意志。

他要忍耐的不只是伤痛,还有孤独与恐惧的漫长折磨。

扬其实并不算勇敢,藏身湖边小屋时,他一次次梦到自己被德军发现,精神游走在崩溃的边缘。

当他短暂的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打伤的脚趾已经变黑了。

于是他独自完成了截肢手术。

(做完手术的男主晕了过去)面对绝境,扬始终是乐观的。

他调侃自己居身的小屋是“大酒店”,举起一粒雪花说这是自己”一天的食物“。

但有时精神上的孤独比身体上的痛苦更能消磨人的意志。

每次被转移到一个新地方,扬就要独自度过二三十天。

时间越长,他觉得自己能幸存的希望就越小,整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变的绝望起来。

为了鼓励他,当地的居民集合了珍贵的食材,在国庆节那天给扬做了一块小蛋糕。

他们想让扬知道,所有人都与他同在。

是同胞的支持延续了扬”心中的火焰“。

最终,当漫长的冬天结束时,挪威人再次利用智慧、借助自然的力量,成功将扬送过了挪威-瑞典的边境线。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平淡”,认为它可以再拍的惊心动魄一点。

确实,全篇和敌人正面交锋的场景只有一处。

在我们看来,一个“逃亡”的故事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但挪威人却愿意将这“第十二个人”奉为英雄。

在他们看来,生命才是最可贵的东西。

电影中一个让小探印象深刻的情节是:扬的队友被抓获,其中最年轻的小伙子一点也不勇敢、害怕的不得了。

只有他,在被枪决的一刻保持了跪立的姿势,仿佛在留恋自己的生命,不愿意离去。

这种“人本”精神始终贯穿于北欧的战争电影中。

(截图来自挪威电影《国王的选择》,34个公民的性命,促使挪威国王下定决心,对德宣战。

)本片中,扬是否存活,于战争结果并无太大影响,但挪威民众还是甘愿冒着风险去帮助他。

这种信念,就好像将《辛德勒的名单》中那句非常经典的台词“救一人即是救全世界”,反过来的实践,即:倾世人之力救一人!

最后用扬说的一句话结束吧,“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那些让他活着的人才是英雄!

 6 ) (第十二个人),死里逃生,

这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所以开头就坦言,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的十二人中只有男主一人逃脱,其他十一人全部被抓,由男主断断续续的讲述,得知此过程的艰难,很感人的故事情节,队友们为了能完成任务,所做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男主在逃亡过程中,几次在死之边缘逃脱的惊险场面,都很让人触动,真是九死一生。

影片把男主逃生时的过程,和身体己及心理的挣扎刻画的很到位,很不错的电影。

 7 ) 战争结束了

看完很让人折服,第十二个人是奇迹。

经历了刺骨的海水,一次雪崩,还有在了无人迹的雪山上呆了十天没有动一下,这还活下来了。

影中有一段是他从雪崩里爬出来,那个手指甲直接掉了,当爬到太阳底下时浑身散发的生气太感人了。

最后的他抓着绳子紧紧不放,一直没有松手我觉得是他已经战胜了所有任何一切。

他紧紧握住了自己的生命,他活下来是有原因的

 8 ) 《第十二个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北欧的电影一向有些拖拉。

这部片子前半小时也是,后半部分还是继续拖拉。

但是,千万要坚持看完,这是一部极其难得的好作品。

犹如北国静谧风光,千里冰封,但冰雪之下是汹涌地热和岩浆。

又如肃立沉雄,但炽热无畏。

影片中随便一个镜头都是绝美的画面,金色的阳光移过每一片雪坡,风雪过后每一滴水珠从银装素裹灌木上滴落,但绝非刻意摆拍,而是风光如此。

只有看完,才会领略到北欧人自古勇敢、自尊的传承。

没有火爆的战争,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但让你难以忘怀,这里的每个人,每座山峰,每条河流,每片大洋。

所以,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

这里就列出主人公在极其虚弱地躺在山洞里,各个本地居民冒死携食品进山的片段。

这一段一如既往地内敛克制,没有刻意营造紧张,各个人物表情也是冷静自持,但就是让人感到震撼。

有一直帮助主人公的年轻人马吕斯。

携带食物进山。

有男孩携带一罐食物穿越德军岗哨。

进山后,男孩将罐子放在指定岩石上。

一位少年接力提走。

有普通妇女

有人喂饼

有人带来热汤

讨论如何逃亡

主人公幻觉见到了以前的一位小姑娘。

她给他画过去瑞典的地图。

全片最震撼的场面则是主人公在成百上千的驯鹿群中冲向瑞典边界。

这些普普通通的挪威平民以全家性命相搏,营救的人并非重要人士,任务也非决定战争关键。

他们就是要把主人公安全送到瑞典,以表达自己对这场艰苦的战争的态度,对敌人的决心。

所以,影片最后,获救的主人公在英国负责训练新兵。

面对年轻稚嫩的新兵脸庞,饱经风霜的主人公以必胜的信念地说道:听好了,别害怕。

我们必须制止这种疯狂。

 9 ) 二战题材老片新拍之一 Ni liv 九死一生(1957)

Ni liv 九死一生(1957)片名:Ni liv 九条命/九死一生(1957)导演: 阿尔内·斯库恩制片人:阿尔内·斯库恩编剧:阿尔内·斯库恩 /达维·豪沃思日期:1957年11月11日 制片国家/地区: 挪威语言: 挪威语上映日期: 1957-10-03(挪威)片长: 96 分钟类型: 动作 / 传记 / 冒险IMDb链接:https://www.imdb.com/title/tt0050762/IMDb评分:7.4主演:杰克·菲德尔斯塔德...... 扬·巴尔斯鲁德亨宁 摩恩....... 艾格尼丝阿尔夫 麦尔兰德....... 马丁约阿希姆·霍尔斯特-延森......... 爷爷莉迪亚·奥普莲.............. 助产士 爱德华·德拉布勒 ...... 学校教师斯韦勒 汉森........学校教师 罗尔夫·索德............... 西古德·埃斯克兰奥塔尔.威克伦德.......... 亨里克奥拉夫 诺德罗 ............ 康拉德 阿尔夫·拉姆索伊......... 伊瓦雪橇手延斯·博林 ..........阿尔弗雷德雪橇车手佩尔 布朗肯 .......奥勒 雪橇车手格蕾特 诺德罗.........速记员利勒比尔 诺德鲁姆.......... 护士剧情简介:Nine Lives(挪威语: Ni Liv)是一部关于扬·巴尔斯鲁德的1957年挪威电影,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抵抗运动的成员。

1943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破坏计划摧毁德国飞机塔楼的行动。

当他和他的士兵们寻求一个值得信赖的抵抗联系,意外地与一个背叛他们的挪奸接触时,这个任务受到了损害,结果11人被捕,第12人扬·巴尔斯鲁德得以逃脱,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躲过了德军的追捕,这些公民设法将巴尔斯鲁德移到瑞典边境附近,但被迫将他留在雪洞中大约两个星期,然后他们返回并将他送到驯鹿牧民那里,最终将他带到边境安全,从挪威北部海岸逃到了中立国瑞典。

第十二个人(2017)此片系老片新拍《第十二个人》/Den12.mann/12th Man/12-й человек导演:哈拉德 兹沃特编剧:托雷·豪格和阿斯特丽德 卡尔森 斯科特根据扬·巴尔斯鲁德拯救他的人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音乐:克里斯托夫贝克 摄影:盖尔 哈雷 安德烈亚森编辑:延斯 克里斯蒂安 福德斯塔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5日产地:挪威类别:剧情/历史/战争语言:挪威语上映日期:2017-12-25(挪威)IMDb评分:7.6/片长:135 分钟主演演员:托马斯·古列斯塔德 ..............扬·巴尔斯鲁德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党卫军少校 库尔特 斯塔格玛丽 布洛克胡斯 ........... 古德伦 格隆诺沃尔玛兹·斯约格尔·佩特森 ....... 马吕斯 格隆诺沃尔肯 伊恩·奥尔森 ........... 尼尔斯·尼戈·尼尔森朱莉娅 贝奇 - 维格 ........ 汉娜 格隆诺沃尔马丁·基弗...........瓦尔特 文德斯特隆 彼得 斯坦索·蒙奇 ........阿斯拉克·沃斯沃尔玛丽亚·格拉齐亚·迪 梅奥............ 安娜·彼得森埃里克 里斯霍姆 维勒 ........... 佩尔·布林德海姆哈孔·索斯特森·尼尔森.......... 埃里克 莱西特托尔尼 格哈德 阿安德拉.....斯韦勒 奥德克韦海伦亚历山大·兹瓦特 ...... 斯苏尔·卢德维森 特罗瓦阿格 奥勒 维克多 科拉尔...... 马格努斯·约翰·克瓦尔维克哈孔·斯梅比 ...........哈拉尔德·彼得 拉特维克阿克塞尔 巴罗 奥森 ..........弗里斯乔尔·迈耶 豪格兰德埃里克·迪恩斯 ........... 比约恩·诺曼·博尔斯塔德丹尼尔·弗里克斯塔德........... 加布里埃 萨尔瓦森肯尼斯·阿克兰·伯格........... 阿尔弗雷德 A·维克西格德 科尼利厄斯 拉基伊德 ..... 英格瓦尔德·彼得森艾吉 彼得森 ........... 拉格茜尔·汉森剧情概要:第12人电影讲述了扬·巴尔斯鲁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逃离纳粹的戏剧性故事。

二战中关于杨·巴尔斯鲁兹的真实故事, 他是1943年从英国派往纳粹占领的挪威北部的12个破坏者之一。

在他们的船被德国人击沉后, 杨继续在寒冷的气温下躲避并游过峡湾,逃到最近的岛屿。

当地人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向中立的瑞典奔走。

然而, 恶劣的天气状况可能比纳粹巡逻队成为更大的敌人。

(二战电影馆)

 10 ) 《第十二个人》:每个国家都需要英雄、传奇乃至神迹

主旋律电影我们有,好莱坞必须有,丹麦也有,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制作过属于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因为,每个国家都需要英雄、传奇乃至神迹!

英雄、传奇乃至神迹往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立足之本。

这是一个大多数人“躲避崇高”的时代,但主流社会在价值输出时却必须“坚守崇高”,这样国家或民族才不至于“崩溃”。

因此,几乎每个国家都会用电影讲述自己的英雄故事。

不同的是,有些讲述者把故事讲得过于直白,成了假大空的说教;有些讲述者把故事讲得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如何宣传自己国家的英雄、传奇乃至神迹,是有技巧的,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第十二个人》是挪威的主旋律电影,是挪威的英雄故事,是挪威的历史传奇,甚至是挪威的“神迹”。

扬·巴斯路德的故事之于挪威,犹如岳飞、文天祥等的故事之于中华民族。

《第十二个人》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中的核心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影片中,事件本身大体还原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也比较精准,而帮助过扬·巴斯路德的马吕斯·戈冯、古娟、艾嘉尼特等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中,古娟可能爱上了扬·巴斯路德,苦等他二十年无果后才结婚的。

和一般的二战片不同,该片的核心叙事不是战斗,而是逃亡。

而且,不是敦刻尔克那样的战略性“大逃亡”,而是一个人的逃亡。

在冰天雪地中逃亡,在疯狂搜捕中逃亡,前半段是个人生命力与意志力的体现,后半段则上升到一个民族凝聚力和不屈精神的体现。

逃亡成功,是扬·巴斯路德的个人的胜利,是所有帮助过他的挪威人的胜利,从而激励了整个挪威民族的斗争精神——扬·巴斯路德实际成了挪威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扬·巴斯路德在挪威家喻户晓,但他并未因此自我膨胀,他至死都是一个谦逊的英雄。

他一直强调,那些帮助他逃亡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1988年,扬·巴斯路德去世,遵照他的遗愿,他被葬于曼德伦——他的逃亡之地——他希望和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永远在一起。

扬·巴斯路德的故事在挪威传颂极广,导演哈罗德·兹瓦特在童年时代便知道这个故事。

哈罗德·兹瓦特回忆,他小时候在雪地里玩耍时,也会想,扬·巴斯路德当年在冰天雪地中经历了怎样的险境?

可见,这个故事在挪威是深入人心的。

十二人的小分队潜入德军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执行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

因为叛徒的告密,小分队对德军设施的破坏并没有成功,并遭受了德军火力全开的攻击。

最终,小分队中的十一人牺牲。

第十二个人,也就是扬·巴斯路德,他的终极任务也变更为逃亡并带回秘密文件。

扬·巴斯路德不过是一个人,他的逃亡,象征意义是远大于现实意义的——他是突破德军追捕与封锁的英雄,他极大打击了德军的气焰,所谓“灭敌人之志气”是也。

北欧是极寒之地,扬·巴斯路德逃亡的时候(四、五月份),虽然不是最冷的时候,但他在负伤的情况下,不要说逃亡,正常穿过雪山,都极有可能丧命。

他最终能够活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的逃亡,绝对称得上是极限逃亡。

其实,他不是一个人在逃亡,没有渔夫、农民、店主等挪威老百姓的帮助,他是不可能逃亡成功的,早就命丧雪山了。

这也是这个故事的伟大之处,它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群众英雄主义”,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主义”。

难能可贵的是,扬·巴斯路德一直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努力让“传奇”归于人民,而不是他个人。

所有的传奇故事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渲染,《第十二个人》当然也不例外。

毋庸置疑,扬·巴斯路德的成功逃亡是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本身并没有那么强的戏剧性,是编剧和导演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戏剧化了。

影片中出现的几次“最后一分钟营救”,都有着明显的好莱坞“套路”,真实性是要大打折扣的。

为了凸显故事的戏剧性,导演哈罗德·兹瓦特“引入”了盖世太保军官库尔特·斯特奇这个大反派。

作为纳粹的嗅觉特别灵敏的“鹰犬”,库尔特·斯特奇的各种“助攻”,大大加强了扬·巴斯路德逃亡途中的惊险色彩。

现实中,库尔特·斯特奇也是存在的(他因战争罪在1947年被执行死刑),但他只是德国在当地驻军头目,并没有在追捕扬·巴斯路德的过程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其实,导演哈罗德·兹瓦特的好莱坞式的渲染有点过头了,在带给观众惊险、刺激的感受的同时,也削弱了故事的可信度。

我认为,扬·巴斯路德是如此谦逊的英雄,赋以他身上过多的戏剧色彩,可能是违背他本人的意愿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英雄、传奇乃至神迹,扬·巴斯路德当然是值得称颂的英雄,他的故事也是值得讲述的传奇,但发生在他身上的“神迹”,其实不必那么多。

2018年10月13日,电影《第十二个人》获得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传媒荣誉最佳故事片。

很明显,这是一部与当下我国主流价值观高度吻合的一部影片。

它有一些缺点,但值得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学习的地方仍然很多。

《第十二个人》短评

活着真不容易啊,这位战士命真大

5分钟前
  • dac
  • 还行

看在它制作精良男主角又酷似消瘦长脸版伊美的份上手松一点。本质上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而注定电影本身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弘扬本国人民聪明勇敢坚韧不屈团结友爱的抗敌精神,刻画纳粹头目险恶愚蠢狼子野心,某种程度上主人公的苦难和危机的时刻被浪漫化和戏剧化了,逃亡的过程也使得勤劳勇敢的人民都成为了英雄,最终又回到一切为了挪威的爱国主义口号上来。

7分钟前
  • Dear deer
  • 还行

这种狗屁电影哪来的高分?

8分钟前
  • 如果
  • 很差

前半小时德国军官折磨囚犯与主角和当地人过多交流的情节,不知所云,浪费时间,拖沓。中期轰炸机扫射雪地上主角甚至引起雪崩的情节,没头没脑,不合常理,十分奇幻。全片以堆砌残忍镜头为乐,恶心观众。

10分钟前
  • 郑承武
  • 很差

7.5/10 分。初看,蓝光。张弛有度。主角好像汤姆·希德勒斯顿。。。特别是他刮了胡子后。。。

11分钟前
  • Lonely
  • 推荐

还不错吧,说是真事改编还是感觉不可思议。还是一只有责任的羊给力啊!~~

15分钟前
  • Archon
  • 还行

如果看過SOE、OSS或SAS的逃生紀錄資料就不會對楊的逃亡艱辛感到扯淡或不解,更別提東歐森林兄弟某人在森林藏匿三十年。重水破壞組和楊一樣也經歷了斷糧以及拖著病體求生的相似戰鬥歷程。挪威人證明了自己也是勇士之後,不僅在總體戰上,也在SOE行動史上譜下屬於自己的一篇。

19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猎杀风河谷》解释了前段,结尾字幕解释了中后段。

21分钟前
  • 嵬峯
  • 较差

2019254 百丽宫陆家嘴中心。三星半,拍得太惨,但兹瓦特还是有两把刷子,小木屋里的N层梦境够惊悚也走入了主角的内心。

22分钟前
  • NeonBible
  • 还行

习作水平

27分钟前
  • 雨雨葱葱
  • 较差

3.5星,节奏很好,战争中真是每一个人都是一篇故事啊

28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还行

相较于东线战场的残酷度,这边还是要好很多的。。。庇护过主角的人也能活下来。看了几分钟觉得盖世太保很像乔,查了一下真是他,性感的男人。

30分钟前
  • Echo·1900
  • 推荐

扣人心弦,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31分钟前
  • mayu2862
  • 力荐

带着真实事件先入为主的观点去看的,挺有代入感,剧情紧凑,演员表现不俗。

32分钟前
  • 看不见
  • 还行

信念支撑“活着”

34分钟前
  • 蚊子
  • 较差

三星半,战争题材永远的重心体现还是人性,再多的战争情节和动作场面都是在衬托,当然在真人真事的前提下,似乎有些东西都可以很容易的被原谅。

37分钟前
  • 对你爱不完
  • 还行

三星给风景 剩下的一切扣一星

42分钟前
  • 蒲苇韧如丝
  • 很差

特殊的时期需要英雄故事。扬求生欲极强,是超越自我的英雄。所有帮助过他的普通民众,更是无名的英雄。(P.S.一件任务没完成,死里逃生回国就升官,怎么都打不死怎么都抓不住,碰到的都是好人,如此神剧,如此无语。

46分钟前
  • fairyta
  • 较差

二战有讲不完的故事,就像抗战一样,层出不穷的英雄,虽结局是徒劳无功但气概不输。服化造可圈可点,

48分钟前
  • 开心快乐每一天
  • 推荐

挪威人是懂神剧的。

52分钟前
  • 笑红尘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