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充满了蒂姆伯顿的fantasy,但是少了黑暗哥特的阴郁,画面明亮绚丽,巧克力工厂颇似一个游乐园,冒险又有趣。
威利旺卡为了挑选巧克力工厂的继承人,通过在销售的巧克力中放了五张金纸找到五个小朋友。
但是一开始就着力讲述了小查理的家庭生活--贫困却一家人其乐融融,而其他四位小朋友则都有缺点:贪吃、被溺爱、任性,所以结局没有什么意外,查理赢得了工厂,而威利旺卡赢得了亲情。
其实,旺卡是第六个孩子--一直生活在童年的阴影里无法长大,由于牙医父亲禁止他吃糖果,旺卡只能戴着一个头盔,只能在炉子边找到一颗没被烧掉的巧克力偷吃,然后一步步编织他的糖果梦。
旺卡每次想说parents或son时都无法说出,每次触碰到儿时记忆时都略带慌张地否认说不记得。
德普把这一人物演得信手拈来,怪怪的又很纯真,我又一次被他萌了。
加勒比海盗让约翰尼德普大红,巧克力工厂却让我彻底爱上这个人,或者说,爱上威利王卡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是整部影片唯一的亮点。
查理和他那乱七八糟的一大家子让我除了不舒服之外再没有别的感觉了。
在查理身上我没看到什么优良的品质,反而觉得这孩子早熟的厉害,一点童心都没有,甚至还不如其他几个夸张的反面典型。
相比之下,威利王卡才是那个一直停留在童年的孩子。
童年的阴影和感情伤口造就了他随性而为又神经质的个性。
追求梦想,拒绝成长,脱世离俗,真想像他一样活。
威利王卡是个天才,于是他是孤独的。
结尾安慰性地让父子言归于好,忘不了他和父亲相拥时孩子般清澈的眼神。
很无奈他跟查理一家搅在一起了,很无奈将来查理要继承工厂,好吧,谁叫这是个童话……
(不喜勿入!!!
)偶然从维基百科上看到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列明了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的小说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原著及两个电影版本(1971年电影版本《欢乐糖果屋》、2005年电影版本《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相异。
感兴趣故摘录了大部分,同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瞅两眼。
不喜者勿入,现在赶紧闪人还来得及!
(把资料重新归纳梳理了一下,更方便挑选着了解。
)●人物及关系【查理的所在地】原著:没有清楚说明,但因作者之故被猜测为英国,故事的不同版本亦称查理拾到五十便士。
但北美版本的故事则说查理拾到一元纸币,指出查理的所在地于美国或加拿大。
1971年电影版本:不明。
查理、毕奇太太、祖父阿祖及旺卡有美国口音,查理的老师、糖果店持有人却有英国口音。
电影拍摄于慕尼黑,借此制造一个梦幻的地方。
2005年电影版本:没有清楚说明,但被猜测为英国,大部分角色都拥英国口音(虽然威利•旺卡有美国口音),查理以十英磅纸币购买巧克力;但两名分别拥英国口音及美国口音的人出价50及500元及向查理换取幸运金卡。
电影制作商说地点含糊不清是因为原著没有说明。
【查理的父亲】原著:于帽螺钉工厂关闭后失业。
1971年电影版本:已殁。
2005年电影版本:因为工厂机器化失业,其后找到一份维修机器的新工作。
【查理的祖父母】原著:祖与约瑟芬是查理的祖父母,而乔治与乔治娜是外祖父母。
他们二十年来没有离开床上。
乔治与约瑟芬比较悲观,乔冶娜则很乐观。
除祖外,其他三人于结局也不愿意离开睡床。
1971年电影版本:祖与约瑟芬是查理的外祖父母,而乔治与乔治娜是祖父母。
他们二十年来没有离开床上,但祖父阿祖说当他重拾力气后会协助他人离开。
2005年电影版本:因毕奇先生称乔治为“Pop”,故推论祖与约瑟芬是查理的外祖父母,而乔治与乔治娜是祖父母。
祖与约瑟芬逾15年没有离开床上,乔治较爱抱怨,而乔治娜有失智症。
四人于结局已离开了睡床。
【祖父母的年龄】原著:四人均超过90岁,而祖是96岁半。
然而于续集,其余三人的年龄均少于90岁:约瑟芬是80岁零3个月、乔治是81岁、乔治娜是78岁。
1971年电影版本:没有提及。
2005年电影版本:祖说他们合计共381岁。
【查理祖父与旺卡的关系】原著:略略知道旺卡的故事。
1971年电影版本:略略知道旺卡的故事。
2005年电影版本:曾于几年前工厂未关闭时为旺卡工作。
【查理祖父的故事】原著:他告诉查理有关旺卡制造糖果的故事及为印度王子兴建城堡的事迹,翌晚告诉他有关工厂间谍的事情。
1971年电影版本:只告诉查理旺卡失败的过去。
2005年电影版本:在晚饭时告诉查理有关旺卡制造糖果的故事、为印度王子兴建城堡的事迹、结束工厂及重开后工人之谜。
【威利•旺卡的竞争对手Arthur Slugworth】原著:在初段被提及。
1971年电影版本:被祖父阿祖形容为最坏的间谍。
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的糖果在糖果店有售。
其中一名威利•旺卡的职员曾假扮Arthur Slugworth以10000元要求获得幸运金卡的小孩偷取“吃不完的大块硬糖”秘方。
Arthur Slugworth是片中最主要的反派角色。
2005年电影版本:在街上售买糖果气球,后来没有再被提及。
【随行参观的家长】查理由祖父阿祖陪伴,其余四人由父母二人陪伴。
1971年电影版本:查理:祖父阿祖/奥古斯塔斯:母亲/麦克:母亲/维鲁卡:父亲/维奥莉特:父亲。
2005年电影版本:查理:祖父阿祖/奥古斯塔斯:母亲/麦克:父亲/维鲁卡:父亲/维奥莉特:母亲。
【四个坏孩子与查理的关系】原著:有提及。
1971年电影版本:奥古斯塔斯友善地把签合约的笔给了查理。
查理曾尝试以巨大的棒棒糖拯救巧克力河中的奥古斯塔斯。
当只剩下他时,他很关心其他小孩的安全。
维鲁卡与查理一起评论旺卡的怪异个性。
当维奥莉特在吃实验中的口香糖时,查理曾与她说话。
2005年电影版本:维奥莉特说查理是失败者。
奥古斯塔斯以拿走巧克力来嘲弄查理。
麦克与维鲁卡是四个孩子中对查理较好的。
————————————————————————————————————————●奇物【吃不完的“大糖球”】原著:像绿色的弹珠,曾被提及。
1971年电影版本:以不同颜色的星造成,Slugworth愿意付出高额金钱得到一个样本。
旺卡给了每位小孩一颗大块硬糖,并要求他们遵守约定 — 不能把它交给别人。
查理偷取饮料被取消资格后,他把糖果交还给旺卡,并拒绝Slugworth的交易。
这被旺卡认为是诚实的举动,愿意让查理继承工厂。
2005年电影版本:像红、黄、绿、蓝色的滚珠,被提及。
【奶油糖果】原著:当他们通过走廊时被提及,旺卡说奶油糖果配上碳酸水是隆巴小矮人的最爱。
1971年电影版本:索尔特先生在发明室要求旺卡介绍,旺卡说“糖果是上等的,但烈酒是迅速的。
” 2005年电影版本:没有提及。
【巧克力鸟】原著:祖父阿祖形容旺卡制造的小鸟蛋会在食用人口中变小,然后一只含糖的小鸟将破蛋而出。
1971年电影版本:有巨型的鹅下金色的巧克力蛋。
2005年电影版本:在祖父阿祖的回忆中,旺卡给了他一颗巧克力蛋,后来在口中变为一只小鸟。
【爆炸糖果】原著:在大玻璃升降机的其中一个按钮上被提及。
1971年电影版本:麦克在发明室尝了一片,然后被爆破力击到数个锅跟壶中。
旺卡说糖果的效力仍然太微弱。
2005年电影版本:没有提及,但在大玻璃升降机中看到一间糖果战争游戏室,内里有大炮发射的爆炸糖果。
【起泡沫的上升饮料】原著:提及,更有隆巴小矮人浮在半空中。
1971年电影版本:查理与祖父偷取了这种饮料,旺卡说他们因此失去一辈子份量的巧克力。
2005年电影版本:没有提及,但大玻璃升降机中有关于这饮品房间的按钮。
【参观工厂时乘坐的船只】原著:是一艘粉红色中空的维京船只。
船速很快,沿路看见很多道门。
旺卡兴奋得吟了一首以“There's no earthly way of knowing which direction they are going!”为开端的诗。
他更拿了一些杯装的巧克力给查理与祖父阿祖。
1971年电影版本:是一艘蓝白色用外轮航行的船,名为“Wonkatania”。
航程中经过一些掠过怪异图案的迷幻色墙壁。
每个人也十分害怕,直到他们到达了发明室。
旺卡拿了一颗糖果给有晕船症的提文太太。
2005年电影版本:与原著大致相同,但旺卡对航程只说了“There's no knowing where they're going”。
旺卡以杓舀取一些巧克力浆给查理与他的祖父。
【火炉焚化炉】原著:焚化炉是隔天点燃,而维鲁卡与父母掉进去那一天刚好是不点燃的日子。
1971年版本:焚化炉是隔天点燃,旺卡像不知道那天会否点燃。
2005年版本:焚化炉是只在星期二点燃,虽然当天正是星期二,但火炉却坏了。
【大玻璃升降机】原著:外型像平常的升降机,却全以玻璃制成。
它把观赏团送到电视室,后来把他们带到查理的家。
1971年电影版本:外型像未来化多功能的泡泡,不是全以玻璃制成。
它只能容纳三至四人,名为“Wonkavator”。
2005年电影版本:外型像平常的升降机,却全以玻璃制成。
它把观赏团送到电视室,后来把他们带到查理的家。
旺卡曾因忘记开门而两度撞上大玻璃升降机。
————————————————————————————————————————●细节及场景【开端】原著:介绍了毕奇一家。
1971年电影版本:介绍了巧克力的制法。
2005年电影版本:威利•旺卡在制造巧克力,及放了五张幸运金卡到其中五块会被送到世界各地的旺卡巧克力中。
【公布比赛的方法】原著:旺卡把信件寄到报纸上刊登。
1971年电影版本:小孩从收音机和电视中得知。
2005年电影版本:旺卡派了邮差把告示张贴于街灯柱上。
【参观巧克力工厂的日期】原著:1964年2月1日,星期六。
1971年电影版本:1970年10月1日,星期六。
2005年电影版本:2005年2月1日,星期二。
【查理的生日礼物】原著:他希望与家人分享,但他们拒绝。
1971年电影版本:与原著相同。
2005年电影版本:他希望与家人分享,他们拒绝,但后来接受。
查理亦在生日前一夜拆开他的礼物。
【假幸运金奖券】原著:一名俄国女人Charlotte Russe声称她拥有第二张幸运金卡,后来证实那是伪造的。
1971年电影版本:巴拉圭的Alberto Minoleta(马丁•鲍曼的化名)声称她拥有第五张幸运金卡,后来证实那是伪造的。
2005年电影版本:查理听到别人谈论第五张幸运金卡在俄国被发现,后来报纸报告该金卡是伪造的。
【查理祖父的巧克力】原著:祖父阿祖给予查理他的私房钱去买旺卡巧克力,他们在争论该由谁和从那一角拆开包装纸。
当发现没有幸运金卡后,他们纷纷笑了出来。
1971年电影版本:祖父阿祖给予查理他的烟草钱去买旺卡巧克力,他们在争论该由谁和从那一角拆开包装纸。
当发现没有幸运金卡后,查理说“I bet the gold makes the chocolate taste terrible.” 2005年电影版本:祖父阿祖给予查理他的私房钱去买旺卡巧克力,祖父问该从那一端拆开包装纸,查理建议像撕开邦迪般拆开。
当发现没有幸运金卡后,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查理的幸运金奖券】原著:查理得到一片旺卡巧克力作生日礼物,当中没有幸运金卡。
祖父阿祖给了10美分查理去买另外一片,也没有幸运金卡。
查理在街上捡到钱,买了一条巧克力棒,没有幸运金卡;他再买了另一条,终发现了幸运金卡。
1971年电影版本:查理得到巧克力蛋糕作生日礼物,当中没有幸运金卡。
祖父阿祖给了查理他的烟草钱去买巧克力棒,也没有幸运金卡。
查理在街上捡到钱,于标的商店买了一条巧克力棒,没有幸运金卡;他再为祖父阿祖买了一条,终发现了幸运金卡。
2005年电影版本:查理在生日前夕得到巧克力作礼物,当中没有幸运金卡。
祖父阿祖给了查理他的私房钱去买另外一片巧克力,也没有幸运金卡。
查理在街上捡到钱,买了一片巧克力,发现了幸运金卡。
旁边的人希望向查理买下金卡,查理欲出售,但被店主(和乔治祖父)阻止。
【查理祖父离开床上】原著:当看见幸运金卡时,祖父阿祖从床上跳起,并大喊“Yipee!
” 1971年电影版本:当查理说他希望与祖父阿祖同行,他缓慢地离开睡床,蹒跚了数步,然后开始唱“(I've Got a) Golden Ticket”一曲。
2005年电影版本:当看见幸运金卡时,祖父阿祖从床上跳起,大喊“Yipee!
”并开始跳舞。
【奥古斯塔斯的命运】原著:被困在输送管中而阻止巧克力被送到房间。
他的父亲纳闷为何输送管能容下奥古塔斯,后来奥古塔斯像火箭般被升起。
被挤出输送管后奥古塔斯变得瘦削。
1971年电影版本:被困在输送管中而阻止巧克力被送到房间。
威利•旺卡告诉各人奥古塔斯将因压力而被升起。
奥古塔斯的最终命运不明。
2005年电影版本:被困在输送管中而令输送管渗漏出巧克力。
奥古塔斯被升起,但再次塞在输送管的顶部。
隆巴小矮人的歌曲响起,在歌曲末段,他再度被升起。
奥古塔斯被挤出输送管后稍稍变得瘦削,并全身布满巧克力。
【四个坏孩子离开工厂的情形】原著:所有人都活着离开。
除维鲁卡外,其他的家人也没有在该插图中出现,但被描述说与孩子一起。
1971年电影版本:没有提及,但旺卡向查理保证他们会像以前一样。
2005年电影版本:所有人都活着离开。
【结局】原著:旺卡接了毕奇一家到大玻璃升降机,并上升到太空中,为续集布下引子。
1971年电影版本:旺卡为查理与祖父阿祖偷取饮料感到愤怒,查理把吃不完的大块硬糖交还给旺卡,证明他还是一个纯真的小孩。
旺卡在升降机内说查理会得到他的工厂。
2005年电影版本:旺卡说查理必须离开家人,查理拒绝了旺卡,但最后亦协助他与父亲重聚。
————————————————————————————————————————◎废话:从豆瓣的05版电影页面上看到有很多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同志们,说烂片、假之类或是很讨厌Freddie(私心链接: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7692939/)表演甚至查理这个角色的大有人在。
我很想问你们有过童年吗?
我这话问的就是废话,谁没有过童年?
所以没有必要每个人长大之后都要跳出来对儿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这样的童话故事圈圈叉叉一番,才显得您有知识有文化、不幼稚吧!
童年之于你们已太过遥远?
那有人拍这样一部儿童电影您就当净化一下心灵,或者您本来就不屑但是再没人拿枪指着您的情况下您都看了就干脆图一个乐儿不好吗?
抑或你们的童年是不是有什么阴影啊?
如果真的有请释怀吧,别人欺负你你不能记一辈子。
开篇已经说过不喜勿入了,所以就算您真反对我的看法应该也没有发言权了。
◎附:《欢乐糖果屋》在维基百科(1971):http://en.wikipedia.org/wiki/Willy_Wonka_%26_the_Chocolate_Factory在豆瓣(1973):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3209/【下载RF放评论里,建议说新版不好的同学自己看看旧版对比一下吧。
】原著在豆瓣: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46883/
{图文}:http://www.bighead.cn/?p=154 Willy Wonka, Willy Wonka, The amazing chocolatier; Willy Wonka, Willy Wonka, Everybody give a cheer! 几天前看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竟然有些喜欢上这支很热闹的儿歌。
它很像是街上那种会前后摇摆的电动木马,丢一枚硬币就会高兴地唱起来,要得不多,然而一定能愉悦你。
Tim Burton(蒂姆·伯顿)的电影也是这样,不动声色,却很容易就能让你心满意足。
查理家住在一栋违反力学原理的破房子里。
四个爷爷奶奶终日卧床,并且,是在同一张床上;并且,这张床同时还是查理家的餐桌。
他们每天喝着卷心菜汤(乔治爷爷说他们似乎“永远在吃卷心菜”),看一台小小的电视,在风雪夜等查理的父亲——一个牙膏厂工人——回来……行了,贫穷、逼仄、爱、鬼天气,已经足够Tim Burton开始他的温情脉脉。
我一个人窝在沙发里,暗地里却早早戒备,希望自己不要被轻易俘虏。
可是我也知道,等到这一切都铺垫完毕,你以为你还能从Burton手中逃跑么。
全世界的小孩都希望能得到Willy Wonka藏在某五块巧克力里的邀请券,可是只有在生日的时候,查理才能得到一块巧克力。
为了能让他有机会实现愿望,查理的爸妈提前一个星期把Wonka巧克力给他买了回来。
查理不太敢拆,害怕所有人的愿望都破灭,爷爷却反倒像个小孩子一样不耐烦起来:“我们四个加起来已经有381岁了,不能再等了。
”所有人都屏着呼吸,满眼期待地看查理拆巧克力,整个屋子里都是希望、憧憬和忐忑不安,我则终于招架不住,老鼻子突然一酸。
也许人只有在某个时刻,才会对某种情结特别没有抵抗力,后来我再看的时候,已经可以很平静了。
我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我只知道,当时我就是那么一酸,廉价的同情心便夺眶而出,还他妈老泪纵横起来。
查理的奶奶分享这块没有中奖的巧克力时,深深地嗅了一下,然后一声幸福的叹息。
外面刮着寒风,飘着大雪,可是屋子里灯光温柔,内心安详,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比这个破败的小房子温暖呢。
所有在这个小房子里的故事都是我最喜欢的,清苦然而满足,窘迫却又幸福。
折磨了查理和我们半个小时之后,Tim Burton终于让他如愿以偿,也终于让Johnny Depp(强尼·戴普)粉墨登场。
略带神经质的Johnny Depp,古怪孤僻,又有着好玩的孩子气(开头那支歌便是他编来赞美自己的)。
他全然没有每个“大人”所有的那种“老成持重”和对小孩们居高临下的“爱”,他从一开始便忙着跟小孩们一般见识,什么都要跟他们争个长短。
他甚至讥笑那些七八岁的小孩,“你们怎么这么矮啊,哈哈。
” “可我们还是孩子啊。
”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这么矮过。
” “你有。
” “没有。
因为我总是戴着帽子。
嘿嘿。
” 他越是这么跟小孩儿较真,越是让他们气呼呼的,就越显得他的真诚。
他是真把小孩们当成可以平等说话的人啊。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简单到许多朋友说这部电影“空洞教条,为了说教而说教。
” 没错,在这部的确很简单的电影里,唯一曲折的便是查理得到邀请券的过程,并且,事实上我们知道他肯定能得到。
Tim Burton没有再在别的什么地方故弄玄虚,他把整个工厂布置得童话一样,在每个孩子出局之后插入一段热闹浅白的歌舞,他就是要告诉你,间谍在卖Willy Wonka的秘方了(交易的时候,信封上赫然写着“秘方”两个字,哈哈);就是要告诉你,贪婪、虚荣、自负都是坏的品质;就是要告诉你,现在该轮到惩罚谁了;就是要告诉你,查理肯定会得到巧克力工厂;他就是要告诉你,家庭比什么都重要。
他不拐弯抹角,而我体会到了。
这就够了。
所以,你可以放心地让你的孩子们(假如有,甚至假如有“们”的话)一个人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让Tim Burton和Johnny Depp,那两个看上去怪怪的家伙(然而事实上他们都很可爱),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一些他们可能需要知道的东西。
我热爱查理那个爱脱线的乔治奶奶。
大家都在说Willy Wonka的时候,她突然声称她爱吃葡萄;Willy Wonka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她说他身上有花生的味道,但是,她喜欢。
(Wonka说她身上有……有老人和香皂的味道,不过他也喜欢。
哈哈)。
她让我想起来《Joey》里面那个同样说话脱线的经纪人,总能冒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台词。
我热爱那个把私房钱给查理去买巧克力的爷爷。
他在看到查理手中的金色邀请券后,忽地跳下床,手舞足蹈的样子真让人开心。
我还热爱乔治爷爷。
在查理想用邀请券换一些钱来补贴家用的时候,他对查理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钱,每天都在印,但是邀请券,全世界只有五张,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只有笨蛋才会拿去换钱。
你是吗?
我还热爱查理。
尽管他显得有些太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但是他用牙膏盖做的巧克力工厂那么壮观,他问的每一个问题都直指Wonka内心深处,让他想起第一次吃糖果,想起他的父亲。
我还热爱那些小小的惩罚和爱吃可可豆的巴伦比人的舞蹈。
那些小孩去接受惩罚的时候并不慌张,他们的父母也不够害怕。
许多人认为显得太假,可是我觉得,在这样的电影里,不需要绝望的表情和恐惧的表演,不需要吓唬到小孩们,只要让他们知道已经受到惩罚,就好了。
唯一让我觉得不好的事情是,Tim Burton是这样一个骄傲的人,这样痛恨坏的品质,以致太过丑化除了查理之外的四个小孩。
我有些担心,那些有点胖而贪吃的孩子、那些正在被娇宠过度的孩子和那些有点虚荣的孩子,会因此自卑,或者被同伴们取笑。
看完的那夜,实在受不了查理们咬下巧克力时候的“嘎嘣”一声脆响,连夜裸奔出去买了几大块 Dove。
吃了一脸,然后开始期待《僵尸新娘》(Corpse Bride)。
电影讲述的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的旺卡先生,为了寻找继承人,在他所生产的巧克力里分别放入了五张金奖券,凡是得到金奖券的小朋友就可以免费参观她的工厂。
于是,奥古塔斯?
格卢普、紫罗兰?
博雷加德、维露卡?
索尔德、迈克?
蒂维和查理五位幸运的小朋友来到了他的工厂。
但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查理以外的四个小朋友却因为贪婪、自大、娇横,不听劝等原因而出了事,最终被淘汰出局。
后来,查理帮威利旺卡找回了亲情,所以威利旺卡把工厂送给他,从此,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整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娇横的维露卡?
索尔德,因为从小被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她的性格十分霸道。
明明家里的宠物已经多得都能够开动物园了,她还硬要爸爸帮她买一只威利旺卡工厂中受过取果仁训练的松鼠。
明知旺卡先生不肯卖,并且一旦碰到松鼠手中的坚果,它们便会抓狂,她还是不顾旺卡先生和父亲的劝阻,执意要去抓松鼠,结果,她和她的爸爸都被扔进垃圾堆。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娇横的小孩呢?
是家长!
是家长天天惯着,时时溺爱着,培养出来的。
维露卡之所以会如此蛮横无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父母没能培养她正确的人生态度。
而影片中另一个小孩查理就不同了,虽然他家境贫穷,但他的家长从小就对他进行良好的教育,教他要善良,教他要知足,所以最后他成功了。
看着维露卡的父母对她的态度,想想现在的孩子,个个都生活在幸福富裕的家庭里,家长都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我有一位同学,他家境富裕,他的家长把他当成“皇上”伺候着,对他几乎有求必应,天天溺爱着,放任着。
渐渐地,他恃宠而骄,慢慢的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同学变成了一个令人非常讨厌的小混混,同学们对他也开始敬而远之。
父母这种爱的方式是对的吗?
是在为孩子好吗?
有一个词叫物极必反,父母过分的宠爱孩子,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更快地走向悲剧的深渊。
醒醒吧!
亲爱的家长们!
别再过分溺爱孩子了,请教会她们善良、谦卑、知足的品质!
别让她们像维露卡一样掉入垃圾堆里!
周末重温了一遍。
小时候的记忆就是觉得巧克力工厂里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好神奇啊……科学技术以后真的能创造出这些东西吗?
这一遍看又思考了更多。
查理这个孩子,作为正面典型,看起来太成熟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他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点孩子气的任性,没有不恰当的举动。
(除了捡钱的话)所以他走到了最后。
而其他的小孩,或许贪婪,或许任性,或许娇纵,或许目中无人,其实也并不是很严重的缺点,但都遭到了惩罚。
主人公威利旺卡,也是个十足的怪咖。
对坏小孩的故意捉弄乐在其中。
而孩子们似乎并不害怕,家长们也并不愤怒。
是很浅显易懂的说教呢。
要做善良可爱的孩子,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但蒂姆波顿拍出了暗黑风。
主人公也阴阳怪气的,我一直无法把他和杰克船长联系在一起……有些恐怖hhh撇开这些,重温看巧克力工厂里各种伟大的发明,虽然特效画面已经没有震撼力,但创意还是让人惊叹。
试问哪个小孩不想要这样一座巧克力工厂呢。
这是一段带有魔幻色彩的奇妙旅程,通过五个孩子来到巧克力工厂的参观,其不仅以丰富离奇的制作过程引人入胜,也将金钱与功利的恶面巧妙展现而出,而在最后属于爱与家庭的纯真是电影温馨暖人的终点。
四个贪婪不懂感恩的孩子,永远不会知道金钱和功利心能够得到进入这座乐园的金色门票,却不能买来糖果给人单纯的快乐和美味。
这座乐园中最高塔楼的钥匙,是查理那颗纯真、体谅和谦虚的心。
这部影片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一场视觉盛宴。
特别幸运的查理,虽然贫穷,但是并没有大多数贫穷家庭里的争吵撕扯怨愤,长辈竭尽所能给孩子一些好的东西,尊重爱护孩子,父母之间又很相爱。
几乎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贫苦家庭里的场景。
海伦娜演给孩子带回巧克力,一开始甚至没台词,是丈夫在说话,但是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很到位,又兴奋期盼又想哭还有点局促,完全不会变成尴尬的背景板。
原来好的演员真的能把一个有限的角色处理得丰满起来。
忽略现实里德普那一堆乱七八糟的烂事,这个电影里他真的很漂亮。
泥塑的心蠢蠢欲动。
两个小女孩都很漂亮。
维鲁卡的父亲为了救女儿往垃圾通道里走的时候威利旺卡一秒笑容消失,别人的父爱刺痛他。
威利旺卡的父亲真是很熟悉的一款家长,他应该来我们东亚,就不会受到这么多谴责了,我们这里这种家长多的是。
威利旺卡最后真的和父亲和解了吗,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虐待孩子还要说“都是为了你好”,父母都是有苦衷的,最后欢天喜地来个合家欢结局。
查理当然不会理解威利旺卡的创伤,他一直被正常的爱着,就以为世界上其他的父母也和他的父母一样,所以他催促威利旺卡理解父亲。
但他只是个孩子,你能多要求什么呢。
爱,有的,威利旺卡的父亲并不是完全不在意儿子,他收藏儿子每一个见报的好消息,但他确实让他的儿子非常痛苦,痛苦到说不出父母两个字,痛苦到性格都扭曲。
爱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并施加在孩子身上,和不爱也并没有区别。
Edward Scissorhands、Big Fish、Nightmare Before X'mas、Sleepy Hollow、Planet of the Apes...不知不觉我也看了这么多Tim Burton导演的戏,而且可以说喜欢甚至会刻意去收集他导的片子。
当然,这要归功于他的风格:剧本和摄影都相当容易给人深刻印象,神秘奇幻带点黑色的精致更是能够打动观众的心,戏里作为主调的温情更是让人在看完戏有种被抚慰的感觉。
虽然可能是错觉。
但是作为一个在珠三角出生长大的孩子,我想要说的,是感谢TVB Pearl的明珠930,是这个电视台让我认识了Tim Burton,原因就是每当万圣节和圣诞节到来,这个电视台可以通用播出Nightmare Before X'Mas。
我已经不记得当初在电视看过多少遍这部戏了,就是一再的重播才更火上浇油地让我爱上它,然后知道它的导演叫做Tim Burton。
还有Wishper of the Heart梦幻街少女,最初知道、喜欢上宫崎骏就是因为它。
这也是明珠台在每年六一来临之际就会播放的电影。
哦,当然还有龙猫。
看了几年明珠台重播的动画后,不自觉就喜欢上这个日本人了。
想想其实觉得自己可悲,被一个电视台左右了自己的许多喜好。
放大来看,我们所自以为的个性和特别都是被别人主导指引的,除非我们不看不听的长大然后导演一部电影,那才叫原创呢。
老实说,其实我不是很明白这部片子想表达什么。
歌颂亲情?
鄙视金钱?
讴歌童话?
践踏现实?
主题,或者说我所看到的,不是很清楚。
唯有Johnny Depp仍给我带来惊喜,那些神经质的笑声。
虽然知道Charlie一定会拿到那张golden ticket,我还是小小地为他紧张了一把。
提前的生日礼物,没有。
爷爷的私房钱,没有。
最后用捡到的钱买了一块巧克力,赫然金光闪耀。
店老板的惊喜和善良,让我忍俊不已。
Charlie真的是一个少见的乖小孩,至少于现代而言。
他孝敬父母和老人。
他从来没有对“永远的卷心菜”发出怨言。
他易于满足,爸爸带回家的几个牙膏壳就能让他眼睛发亮。
“这正是我要的!
”他欢呼着,真诚的笑容。
他想去梦寐以求的巧克力工厂,却更担心家中的经济状况。
他总是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他得知prize是那家精巧精致的巧克力工厂时,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但最后他因为不能跟家人团聚而放弃了,语气坚定。
他陪Willy Wonka去找爸爸,他要帮他解开心结。
他说"Usually they're just trying to protect you because they love you."爱是深沉,只是我们还年幼无知。
其实最温馨的场面是那四位加起来381岁的老人。
他们温和的笑容将我彻底打败。
他们安慰着Charlie,列数其他小孩的恶状。
我热爱这种毫无立场的偏心,感觉特别温暖。
另外四个小孩则纯粹是为了给Charlie当绿叶的。
一个个恶形恶状,从一出场就让人觉得厌恶。
不过他们都接连受到了惩罚,虽然像儿戏多点。
不过本来就是童话,我们也不需要太过较真。
。。。无语的结尾。。。
说它还行是因为当初我对此怀有太大的俄期待了 其实这样对评价一部片子很不公平 如果我不是对德普那么喜欢不时那么期待 那么就可能是推荐了
魔幻和想象力的旅程 Depp的又一突破造型
四个坏孩子的惩罚之旅,简直半部儿童恐怖片。裹满五彩缤纷糖果的世界,洋溢着Tim Burton一向古怪诡异、奇趣横生的风格,像是Tim Burton和Wes Anderson合拍的电影。Noah Taylor叔叔越看越可爱越喜欢!Johnny Depp的Willy Wonka俏皮怪异,鬼马可爱,看着看着竟有几分像男版“天使爱美丽”。可垂直可水平可任意方向平移的玻璃电梯不正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电梯吗??!情节极其牵强附会,缺乏惊喜可言,四个孩子莫名其妙逐个受罚,每次奥伯伦伯人出来载歌载舞都充斥着乏味做作的机械化形式化,不过最后一段摇滚表演是模仿Queen的吗!找回失落的家庭与温馨亲情,life had never been better.
大大的失望了。我觉得好幼稚,好无聊啊
以前看觉得主角那个小男孩儿好平庸啊一点也不可爱,刚又看了一遍,忽然感觉呵呵其实也蛮可爱的呵呵呵.....
无论多大还是喜欢这种充满神奇的故事。
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蒂姆·波顿的奇幻想象力和强尼·德普的百变可塑性。
看了电影只更加确信了一点,小孩不能宠。只要对她说“不”,她的性格就不会从这个角度沦陷。其它的么,真的没看到合胃口的片段。大家都演得怪怪的。既然是2005年的电影,可能已经商业味太重不会再有经典童话了吧。虽然是有"don't make any sense"的感觉,但是火烧木偶之类的难道也适合孩子看吗,不认同
估么谁小时候都想拥有这么一个能生产吃也吃不完糖果的工厂。
小时候常看的一本书,经常浮想联翩,那种宏伟的场景电影没有拍出来,johny成了一个creepy的怪老头
甜美的人生莫过于此。亲情是美好的东西,望能久久拥有。
太适合带熊孩子去看了,巧克力包裹的都是说教,乖宝宝才能走到最后有糖吃。
没办法,就是对魔幻不来电.而且此片说教味过重
你会辩护说是给小盆友看的,我就在这不骂你了。
真的很差,开局以为会出现不一样的剧情,真的毫无新意也无创意和亮点,德普故作姿态的演技,假惺惺的夸张,也没看到和他父亲什么温情,查理一家倒是很温情,四个老人都对查理很有爱,查理也很爱家人,但是拍的真的很逊,低分吧!
Deep Roy让我感到身体不适。
幸福就是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你的家人都健康快乐的生活在你身边,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
蒂姆·伯顿的片子再怎么童话,也还是充满了黑暗色调。但是结尾部分对于亲情的回归也算是他最直白的一次了吧。反正我是看哭了,当查理翻阅willy爸爸的剪报时。
觉得好恶心。。。难怪我不喜欢吃甜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