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类型电影别太苛刻,我相信看了的朋友也都是喜欢摇滚乐,这类电影其实本来就少,因为受众人群小,要考虑观影率,所以很多导演不敢轻易去碰触这类题材,但本片能坚持拍完了,要予以鼓励,尽管情节上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电影,要分两个时间线,还要把人物发展,悲欢离合,大喜大悲都交代清楚不容易,只要大家能看懂,我认为就成功了。
有朋友说演员颜值问题,我就想问,你以为看偶像剧呢??
看颜值你来看摇滚电影干嘛??
毕竟剧中是要以一个乐队的形式存在,在一些现场的情节中,要有娴熟的配合,临时东拼西凑出一个乐队太不实际,只能找一个已经成型的乐队来演,主演在青年和中年的外貌还是有一点点相似的。
很多朋友都说剧情中有很多真实的摇滚人物真实经历的缩影,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那一辈摇滚人是标杆,在大多摇滚乐迷心中是熟知的,是值得纪念的,本片借用一些情节,我相信也是向真实人物致敬,而且也不是完全照搬,也不是借用的同一个真实人物,是把几个乐队或人物的经历穿插在一起,也是衬托出了摇滚在最初的意识形态到最后走入社会后要经历的转折,聚散离合,要面对种种现实的残酷一面,生活压力一面,在成名后失去初心,奋斗目标出现分歧等,其实剧情还是很让人纠结的,纠结也是必要的,摇滚这条路本身就不可能顺利,能把摇滚路上各种坎坷拍出来,也是摇滚电影所必须要做到的。
剧情其实也是有些交代的不够透彻,比如当年解散之后,每个人都是以一个什么状态活到中年的,还有那个吉他手怎么就那么倒霉?
(影射谁就不用说了)后来在音乐节,闺女说要听他唱歌,我以为闺女又集结起了当年的几个队友,后来一想,不成,吉他手都不存在了!
其实也不能交代这么清楚,就是要让人有想象空间,现在好像电影都要这样拍。
有缺憾的剧情才更能让人去回味。
还有这片名,英雄??
什么意思?
谁是??
我给的4星,其实我自己也觉得勉强,但是要鼓励,全是一片骂声,以后谁还拍这类电影,电影应该是越拍越好,循序渐进吧,先写这么些吧,也不一定就正当,仅代表我自己想法吧
文/满囤儿虽然形式上是故事片,但《摇滚英雄》的精神内核其实是一部纪录片。
我们可以把本片看作是主创们“穿越”回了中国摇滚的起源年代,组建了一只叫“梦乐团”的正统摇滚乐队,然后这个乐队随着中国的摇滚乐历程相应地成长、辉煌、挫折、崩塌。
镜头对“梦乐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年的经历和整个摇滚年代都进行了忠实的记录,然后得以成就此片。
于是,本片可以归类为伪纪录片,一种以穿越为手段的伪纪录片。
虽然本片的编剧&导演谭华有文艺片《夏至》和商业片《大人物》这么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但是他在电影圈里的这个名字,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还是赶不上他在音乐圈里的另外一个名字左小岸。
他的第一张个人创作专辑《左小岸的冬春夏秋》,囊括了中国金唱片奖、中国音乐流行榜等多项音乐大奖。
可以说,和高晓松、卢庚戌类似,他也是一个有着音乐梦想和才华的电影人。
他拍摄以摇滚为题材的电影,必然会带着一些切身的感触,必然会带着对摇滚年代的个人记忆如果当年组一个乐队,其后的发展一定会是这个这个样子吧。
相信大部分观众跟我一样,虽然经历过摇滚年代,但是关于摇滚圈的那些逸闻,基本上还得靠听别人讲。
如何把连张北、迷笛、草莓都不去的观众,转变为本片的观众呢?
导演用了两个手法,一个是如上所说的纪录片形式,让每个观众都随着“梦乐团”亲历那个摇滚年代。
另一个是做了一条以爱情为扣的悬疑线。
刘雅瑟饰演的少女闯入了成年武为(秦昊 饰)的生活中,牵出了圈外人最喜欢八卦的摇滚圈爱之谜团。
写爱情,为的是吸引一些摇滚圈外的人来贡献票房;写经历,才是为了个人的表达。
本片在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上荣获年度新锐导演、女演员、录音师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可见圈内人对本片的真挚动人、准确深刻,颇为认可。
的确,本片中不能主人公“梦乐团”是真正的摇滚乐手饰演,连其中偶尔出现的其他乐手也都是逃跑计划、瘦人乐队等音乐圈内的人来客串。
并且,当影片中出现演出段落的时候,导演就会把影视拍摄手法转变为舞台拍摄手法,将电影效果,转换成了现场直播。
一首首澎湃的歌曲,震撼的现场效果,让观众有当年看MJ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的那种“在现场”感。
《摇滚英雄》特别珍贵的一点,在于其是迄今为止,对内地摇滚年代相较而言最完整的记录,并且是以第一视角来进行的记录,达到了客观可信。
武为最后的衰落,是整个内地摇滚圈的一个伤疤。
本片算是少有的鼓足勇气揭开伤疤的作品。
联想到现在汪峰抢头条、窦唯坐地铁的现状,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内地摇滚,的确经历了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正在经历英雄迟暮的尴尬。
但是后一辈摇滚人已经做好准备,在记录前辈的同时,摆明了自己不灭的摇滚火焰。
有人说《摇滚英雄》只有摇滚,没有英雄,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英雄,80初人的英雄情结是一把吉他闯天下的摇滚歌手,而今那个时代远去了,摇滚情怀也似乎随之淡了。
就像《老炮儿》里冯小刚饰演的当年走街串巷把自己当老大的钢炮们,都成了逐渐老去的小市民。
这片子很真实,讲的是一种摇滚精神,无关乎岁月的变更,青春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曾经都奋不顾身的疯狂过!
不过说起现在的摇滚乐我并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上世纪90年代那批摇滚歌手的音乐,喜欢beyond这类的音乐人,这部《摇滚英雄》确实是一部不错的摇滚老炮的青春记忆影片。
个人主观:这是以消费崔健,窦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张炬为主的电影,纹树的纹身 摄影师 为高原, 王菲就是那个拿拨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视天后 ,就连2014年的女主角因为他的音乐所以才喜欢上了摇滚可以看做是姜昕,乐队里的吉他手最后骑车死了,难道不是映射张炬?
这电影看到了很多别人的影子,剧情烂的掉渣,抱吉他去轨道上练歌,难道是因为窦唯黑梦专辑的封面?
这天真烂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轨道噪音大,谁会去那练吉他,然后摆个造型开始扫弦,我虎躯一震开始怀疑这是偶像剧?
但男女主角真他吗的太难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辫子,不过狗尾巴草和麻花辫确实是90年代大陆青春电影典型的标志,之后偶遇到的两个主女角像站街女,为突出乐队的勤苦所以选择抗麻包吃不起饭抢方便面,傻帽的台词换成傻逼更好点吧?
连毒品都没,电影怕被和谐吗?
难道中国摇滚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戏果?
真不知道你拍中国摇滚是为什么?
是为了精神,还是想证明中国摇滚没有精神,那么你已经告诉全国观众了,这简直是部黑中国摇滚的电影,麻烦导演先去看看中国摇滚记录片再拍摄,不伦不类的电影,真是黑了个梦嘞。
第一次评论,语句不太顺。
但看过片子的你应该懂得。
个人主观:这是以消费崔健,窦唯和王菲 高原 姜昕 张炬为主的电影,纹树的纹身 摄影师 为高原, 王菲就是那个拿拨片的女主角 香港影视天后 ,就连2014年的女主角因为他的音乐所以才喜欢上了摇滚可以看做是姜昕,乐队里的吉他手最后骑车死了,难道不是映射张炬?
这电影看到了很多别人的影子,剧情烂的掉渣,抱吉他去轨道上练歌,难道是因为窦唯黑梦专辑的封面?
这天真烂漫的偶遇也太超前,轨道噪音大,谁会去那练吉他,然后摆个造型开始扫弦,我虎躯一震开始怀疑这是偶像剧?
但男女主角真他吗的太难看了,1994年 姑娘不一定非要扎麻花辫子,不过狗尾巴草和麻花辫确实是90年代大陆青春电影典型的标志,之后偶遇到的两个主女角像站街女,为突出乐队的勤苦所以选择抗麻包吃不起饭抢方便面,傻帽的台词换成傻逼更好点吧?
连毒品都没,电影怕被和谐吗?
难道中国摇滚就是打炮 打架 吹牛逼 戏果?
真不知道你拍中国摇滚是为什么?
是为了精神,还是想证明中国摇滚没有精神,那么你已经告诉全国观众了,这简直是部黑中国摇滚的电影,麻烦导演先去看看中国摇滚记录片再拍摄,不伦不类的电影,真是黑了个梦嘞。
第一次评论,语句不太顺。
但看过片子的你应该懂得。
先说说影片的几个槽点吧。。。
1.男主角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长相差距也太大了吧。
怎么20年后帅了那么多,都说弹吉他的男生很帅,但是也不是这种帅法吧。
2.我觉得主唱很明显不太会唱歌啊,他唱歌的嗓音明显是在用嗓子唱,并且不会用气,高音全部都没爆发出来,作为拍大电影的,你们好歹你找个唱歌好点的,酒吧里一抓一堆啊。
3.中年大叔只是从侧面说他是昔日的rock star,可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安排他秀一下自己的才华。
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比如突然间抱着吉他冲上台去和乐手们即兴一下之类的的,我估计秦昊是不会吉他不会唱歌吧。。。
但是话说回来亮点也是有的。
最主要就是难得导演找的乐队成员真的是搞乐队的,相对于《重返二十岁》鹿晗在那里假弹,电影里的乐队确实是在真弹。
而且底下的群演们,很专业,一看就是真正的爱听摇滚的。
其实摇滚这东西真的说不好,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真正会弹吉他的,举手投足就感觉是随着音乐律动在摇晃身体,给人一种代入感,而假的演员就是投不进去。。。
其实觉得影片再二十年前的部分拍的真的挺好的,既映射了中国摇滚圈的真实故事,又能引起青春共鸣。
而现实部分太扯淡了。。。
哪里摇滚了。。。
哪里英雄了。。
是不是从侧面告诉我们摇滚英雄们只存在二十年前。。。
自《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影片在影院百映不衰,而且部部都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票房喜人,《摇滚英雄》是一部有关摇滚人的青春影片,摇滚乐盛行于90年代,崔健、窦唯、唐朝是那个年代摇滚乐的杰出代表,秦昊饰演的武为,曾经的摇滚小青年组乐队、出唱片、成为那时喜爱摇滚的年轻偶像。
然而随着摇滚乐的逐渐没落,大批的摇滚音乐人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他们的摇滚青春仍然值得追忆,每每聆听照样心潮澎湃。
《摇滚英雄》的剧情很简单,一个摇滚歌手武为与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曾经的摇滚青年,放荡不羁因为摇滚乐而结识两个女人,为了心中那个摇滚的梦想,追随与舍弃、执着与失去使人纠结,让梦想迷茫。
摇滚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革命,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因此像崔健这样的摇滚乐领导者被视为那个时代的偶像,它所具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音乐本身。
青春是不羁的,追忆青春是感慨的,摇滚青春更是如此。
因为青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命的动力所在。
青春是天边划过的流星,短暂而华丽;青春易逝,唯一怀念。
而青春的源动力里更有着爱情和梦想,正如影片中所说的几位主人公年少时的追求与向往,爱情与梦想,鼓舞着他们在放声歌唱中,奔向人生的未来旅途。
尽管,在追寻与追求的过程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伤痛,但留给每个人的记忆是永恒的是美丽的。
《摇滚英雄》里当然有那个时代的摇滚爱情,90年代爱情也一样有欢笑有泪水当然也有遗憾,这可能与80后、90后在面对爱情观念方面出现的差距。
武为爱李爱,却处处表现出“爱在心头口难开”的处境中,而最终却于另外的女人有了女儿。
而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爱就是要大声说出来”这就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
无疑,电影对于青春来说是一种激情;摇滚对于时代来说,是一种释放;英雄对于人生来说是一张个性的张扬。
在人生中,青春岁月是最难以忘怀的,而且在这期间所经历的事,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时光,比如恋爱、比如事业、比如一段情、比如某句话,都会深深地印在心灵的轨迹中。
青春逝去,暮然回首,了一惆怅,摇滚激情,心潮澎湃。
从《致青春》到《左耳》再到《摇滚英雄》今年的中国影市,关于青春的影片很多,其共性就是让观影者透过各类“青春”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到了那个年轻一代的成长历程。
他们经历过青涩年华带来的激情;经历过残酷社会的风吹雨打;经历过理想破灭的失落;经历过勇往直前的拼搏,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其实《摇滚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今年青春题材电影的一个总结,也唤起一代人对青春的回顾。
摇滚在音乐爱好者鄙视食物链上绝对是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一边自恃清高地鄙视通俗流行乐,一边又被更加清高的古典乐爱好者坚定不移的地鄙视着。
就我自己的音乐喜好来讲,如果有人一副高潮脸的向我推荐爱呀爱呀爱不完一类的流行乐,本鱼一定会捂着胸口,腾出另外一只颤抖的双手指着那人说,“你…究竟…懂不懂…什么才是人类星河中璀璨的…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神财富?!
”但是摇滚乐不一样。
在20多岁的年龄,柴老爷子,莫扎扎,瓦小纳,请恕我依然对摇滚保有一腔热滚滚火辣辣的狗血,哦不热血。
但是我今天不是想说这个。
今天早上包场看了个早场电影——《摇滚英雄》——用我能想到的最最舒服的姿势。
整场举着双手摇头晃脑尖叫吹口哨真一个没落下,这也缓解了电影手持摄影给我造成的恶心头晕心悸乏力…妈的,看完整个人就不好了。
我开始想到一些人。
一些,为了所谓的青春,所谓的疯狂,把鲜嫩欲滴的生命献给骨肉皮事业的姑娘们。
Groupie骨肉皮(果儿)是一群追求和明星(可以是影星,歌星,作家等)发生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是肉体,少数情况为精神上的)的人(一般为追星族)的总称。
外界对于骨肉皮这个群体的判断一般是,没脑子,不检点,幼稚又淫乱,荷包紧但是裤带松。
总之评价和失足差不多。
但是本鱼认为,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
事实上,果儿们通常都会有的共同特点是,天真,单纯,敢爱敢恨,重精神不重物质,爱一个人必须往死里爱。
不过,没脑子倒是真的。
这么说来,果儿群体里面应该有很多都是双鱼座。
以前一初中同学,从那会儿开始就是很多摇滚乐队的乐迷,涅槃枪花这些个乐队就是我从她那里听说的。
我就记得她给我聊这些时候眼里快要溢出来的火彩。
内心叛逆,但是人本身可单纯可温暖了,笑容明媚的如同秋日西斜的暖阳,绝壁一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妹砸。
你说这得有多拧巴。
如果没有趟这浑水,估计能明媚到现在。
但是哪儿能啊?
这辈子可就青春一次呢,青春=叛逆=做点爹妈老师不让做的,脑子里这个计算题一做就踏上了果儿的不归路。
你要问了,然后呢?
抱歉,我所知道的不多。
只知道这姑娘从高中以后就变了个人,有了一些经历,眼里的秋水变成了死水。
我宁愿相信她只是硬拗出来的,内心依然小女孩,依然对周遭的世界充满善意,依然保持对万物的热情,依然相信爱情。
但愿那些美好善良的姑娘,在花样作死的道路上趟了一阵还能找到回家的路。
希望果儿姑娘们能在25岁之前把想尝的尝遍,25岁之后请干正事,为的是30岁的时候有饭吃有衣服穿,有资本去体验之后的年岁阶段更多更丰沛的美好事物。
至于乐手们,30岁都还没弄出的动静儿来,依然靠做梦和睡姑娘来意淫自己的青春的人,就让他们玩儿蛋去吧。
文/晚唐胭脂前些天在电影学院的标放看了个片儿,华语青年影像展的展映作品之一,电影《摇滚英雄》。
它对我来说,完全是一部粉丝电影。
那天放完片,第一个举手提问的大叔说:“导演,我是74年的,窦唯的粉丝,看了你的电影很生气……但是,这是个摇滚的电影。
” 双鱼座的导演左小岸先生态度谦和,先鞠了一躬,慢慢的回答:“首先对不起……但这不是谁的传记电影,只是创作时采访了很多亲历者,所以有很多细节很真实,但愿望很善良,只是为了让更多人相信摇滚青春很美好……”。
和这位提问的先生不一样,看了这部疑似映射了王菲、窦唯恋情的青春故事片,我很感动。
双鱼座的我是王菲的死忠,从高一开始,我就偷偷攒零花钱买王菲的新专辑磁带,在周末班会上跟另一个喜欢古典音乐的学霸男生据理力争,说流行歌没什么不好的,你听听王菲就知道了。
到大学跟寝室的小妞儿们煲耳机,一张盗版MP3还互相借来借去,非典那年用她的《暗涌》写了第一个MV的剧本,结果自己溜回家,坑死了拍这个MV的室友。
再然后上讲台教书,在王菲和李亚鹏离婚的第二周,在电视文艺的课堂上大讲特讲王菲历年的作品。
看得起这位姐姐的演唱会,也是攒了半年的积蓄,才买了两张门票,邀请青梅竹马的那个男生,一同前往。
对《摇滚英雄》来说,你可能是窦唯的粉丝,可能是王菲的粉丝,可能是逃跑计划的粉丝,可能是崔健的粉丝,但在那场展映中,有几个人和我一样,是导演的粉丝呢?
细细想来,与左小岸先生,大概近十五年,有那么几次有趣的偶遇:1.2002年春刚刚考入广播学院的我,去给来武汉招生的老师帮忙。
碰到当时还在读硕士的左小岸,他话不多,只是听另一个美女老师说,这位学戏剧戏曲学的师哥,歌唱得不错。
2.2003年夏被同学拽进班主任王宝民老师的剧组,一个号称中国学历最高的35mm胶片剧组,在内蒙五原县猫了一个暑假。
左小岸先生已经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当时的顶头上司,制片主任加副导演。
那个片子叫《葵花朵朵》,我们都写了一些飘散在风中的诗,也寻不着下落。
后来,他送了一张CD给我,叫《左小岸的冬春夏秋》,那个时候我还没到过巴黎,从浅绿的封皮里,和淡淡的吟唱中,只看到丝丝愁绪。
3.2010年秋在偶然回京的一个假期,去同学家的路上,和正在过马路的左小岸夫妻擦肩而过。
听说他的第一部电影《夏至》早已经拍完了,在筹备自己的又一个片子。
4.2014年冬病中无心学习,加上写不出论文苦闷至极,便独自跑去玉渊潭玩儿,顺便蹭了蹭今年华语青年影像展的开幕式。
没有想到,一个染着黄头发的导演,一个执教近十年的大学老师,还挤在一群20多岁的电影学院学生里,略带羞涩又非常坚定的说:“我叫谭华,拍电影十年。
”于是,就有了电影学院的那场观影。
北京深秋的初寒夜,快十一点了,我们一撮人看完片激动地挤在电影学院校门口,遇到因为腼腆没有上台面对观众的乐队主演和摄影师,聊得恨不得有个乌冬面的小摊出现在面前,可以逗留得再久一点。
那么,如果我不是导演谭华老师的脑残粉,这个片子我会去看吗?
看完会打多少分呢?
幸运的是世界上真的没有上述如果。
这个片子让我受到莫大的鼓舞,给了我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博士生继续坚持做电影的勇气。
拜托,左小岸先生,我尊敬的谭华老师,您作为一个教制片的老师,一个人把编剧、导演、剪辑、作词作曲演唱、配音这些事儿都干了,还给不给我们这些学生留活路了?!
还有您那位思思美女夫人,怎么做到用那么少的钱拿到崔健《花房姑娘》版权呢呢呢?
这得是多么厉害的制片成绩啊!
《摇滚英雄》里面,你将会看到一个可爱倔强又悲情执拗的70后大叔,在回顾自己青春的同时,又被另一个乖巧耍宝的90后小萝莉俘获的故事。
90年代和2014年当下的时空交织,叙事的娴熟,用任何一位已知的叙事大牛的风格来形容《摇滚英雄》,都是对这部电影的侮辱。
好像“无招胜有招”的武林高手,将一切的爱与恨,都根植其中,撕扯开来,又弥漫开来,最后新鲜奉上。
很久没有看到国产电影中,有把音乐玩得这么轻松的了。
跟《北京乐与路》、《如果爱》都完全不同,作为一部投资不过一千万的小成本院线作品,我想他们已经贡献了全部的心血、诚意和善良。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蓝色骨头》完全不同,这是一部摇滚电影,充斥着当下的青春躁动,沸腾着年轻热血。
所以,不要再纠结王菲和窦唯的过往,还相信青春还怀揣梦想的你,在《摇滚英雄》即将面市的时候,难道会掏出不到一杯星巴克的钱,约你的哪一位,买好最划算的团购,走进离你最近的电影院,去看看左小岸先生的片,倾听和自己成长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摇滚青春梦?
虽说是不世出的天才窦唯与三个女人姜昕王菲高原的模板,从电影角度,年轻的武为颜值确实不忍直视…,剧情仓促混乱,可能很多知道那个年代中国摇滚故事的,都会有种以窦唯代入感来看待这部电影。
但毕竟是电影,也别太认真,看看就好…,总比拍不出来,审不过去,比没有强 !
才子最注重的是精神世界的共鸣,他们和人间俗物毫无瓜葛,也绝不可能向世俗妥协。
对于这样天才来说,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坟墓,但一定是他的坟墓!
诞生于摇滚的爱情故事数不胜数,但她们大都以失败告终,成为了悲剧…!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0803A06AQ8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看的不是情节不是俗套,听歌,回忆,青春
我好仁慈,竟然没打一星
喜欢秦昊和瑟瑟的线
支持谭老师
主角没有魔岩三杰的才华,却患上了一样“病”。青年时期长的太丑,没气质。这些都让故事立不住脚,尴尬点太多。李梦和秦昊是亮点, 也是买票的原因。
海报惨不忍睹。。
2016-01-13看过 无影评2018-08-06修改这什么片子,为什么我看过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被刘雅瑟所饰演的女主角春晓这个角色的魅力打动了……前两年我看她在赵薇导演的电影《致青春》里演朱小北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女孩一定是个好演员,期待她更多的好作品!👍👍👍
八卦,继续八
说真的,看过西方的摇滚传记像《大门》、《天鹅绒金矿》之类的,再看这个就很没劲了好土。还有这个是抄韩国女儿跟父亲的那个片吧。在中国,你要真正反叛点什么,当个摇滚歌手能顶什么用,还不是嬉耍小丑和男宠。那得像周克华当个杀人犯才管用。当不了就别逼逼了,好好做人吧。
为了秦昊和刘雅瑟看的,电影蛮无聊的。年轻时候的武为呆得要死根本一点都不帅/60
幼稚
秦昊,是个演员,起码业务过硬!
多么恶俗的想象力 现实远比故事精彩
这是一部摇滚青春片,关于摇滚歌手武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秦昊演的确实牛逼。感觉讲的是现在窦唯他们那老一代的摇滚英雄的生活。
导演水平不高,CUT勉强能看,原型据说是窦唯,但把人家刻画得太愤青了,以为来的是迷妹,谁知是亲闺女,妹子也是蛮可爱的,戏里的秦昊又酷又丧,特写各种帅之余还有肉体,虽说电影不咋样但却很合适粉丝食用
对摇滚的侮辱,映射了国人对摇滚的所谓理解。摇滚是很英雄主义,却不可能为无知妄为的人买单。
就单纯想问吐惨乐队演员颜值的人,是不是都是傻逼啊…难道不是秦昊是唯一那个违和的??跟长江图一样违和但可以勉强接受的那种
主角狗丑的
拍的是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五星的片子,硬要加后面的种种废情节,就是这几位明星的加入,破坏了整部片子;只要那个乐队就好,就能撑起整步片子,我们愿意为摇滚买单;电影中的演出已经燃爆我内行人都明白,这是那十年某个超牛乐队,我只要摇滚,不想目睹后来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