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秋田谷典昭
主演:武内骏辅,佐伯伊织,上田瞳,白石晴香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5
简介:极度社恐的勇者托托虽实力超群,却因无法组队而在初始城镇浑噩度日。某天突然收到三位美少女——希艾尔、阿内莫内、戈尔的入队邀请!正当他为夙愿得偿而斗志昂扬时,却发现她们竟满脑子盘算着如何"暗杀"这位勇者?!本作讲述对女性毫无抵抗力、稍有心跳就会昏厥的终极社恐勇者,与各怀目的瞄准勇者性命的三人组,共同演绎的反向后宫死亡..详细 >
From bored to triggered…
😳 很难说好不好看 同事推荐来看,我一会儿感觉是想害我,一会儿感觉又给上了心脏起搏器。所谓欧洲人逃离现实的地方与奇观是另一个世界的日常现实……体验一下什么是战争来了谁也别想逃
#Cannes主競賽 4.5 接近終點前,徹底忘了出發的目的。
好看
极端的地理环境和视听氛围几乎只是为最后的重头戏构建的,最终贡献了两种形态的奇观——拉长的审判和瞬间的湮灭。 05.22 Cannes2025 Arcades
最后半个钟头实在太煎熬了,生理性不适
宗教意味太浓,但也又一次印证了我对死亡的看法:不要试图寻找它,因为它就在身边。
不至于
w/David, 吓我好几跳。以及深刻意识到我是真的不喜欢电子乐。
真的没时间陪导演胡闹了。是那种小组作业拍到最后没有经费没有思路索性让所有人去死,浪费时间!
必须承认是真正属于电影节、属于未来的新电影,但它太过模糊、抽象、语焉不详,以至于人物际遇从未有过身不由己之感而更像是拉克谢手下的提线木偶。随意玩弄人物命运的并非上帝而是导演本人,于是一切关于自由、无意义的探讨与诘问都显得在自娱自乐。本期待着五雷轰顶,但除了视听的刺激之外竟然有些萎靡。250522@Arcades
NZIFF3.5/5绝非善类的视听体验,配乐出色,特殊胶片(16毫米?)带来的粗砺质感有意想不到的代入。上次在电影院看到无法直视是去年这个时候的《某种物质》。随着一次次爆炸和死亡中寻找寻找意义/彻底堕入虚无的处理可能有些老套,符号化处理十分直接,缺乏想象力。几乎所有表达都不加修饰,片中对死亡的定义太模糊,肉体/精神死亡没玩明白。好在导演的叙事能力极强,没让片子成为靠爆炸唤醒观众的催眠片。最后0.5分加给全世界对战争的厌恶与批判。毁灭人类的终将是各种形式的战争吧。
Qu'est-ce que ça veut dire ?
一些卓有建树的生态理念让它绝无法被概括为平庸之作,当电子乐笼罩山谷的时候,所有的悬崖峭壁一同化作宏伟的乐器,而人类只是其振荡的穴窍中狂欢的寄生虫。于是音乐消逝,这件乐器便开始它的“自洁”功能,湮灭无法超脱的虫子。在摩洛哥的一百万种死法,如果今年不再有《某种物质》那般极致的电影,那它就牢牢占据了主竞赛“怪电影”的位置。于我而言,导演在玩弄死亡的概念,却缺少对严肃意义的固定。那些地雷是信号弹,更是障眼法
有史以来最high的奇观电影。疯狂沉迷,极度放纵,毁灭、破灭、覆灭。与精神的幻痛暴力绝缘,让肉体纷飞吧,天堂地狱本就是通途。
SFF2025。以一群外来白人的视角切入,展现了当地战争的荒谬与残酷。前3/4细腻塑造人物,后1/4突然开始炸裂(字面意思),冲击力十足。沙漠电音的段落极具新意。
戛纳No.07|(有剧透)正如片中摇动地板的鼓点一样,拉克谢展现出了惊人的节奏把控能力。开片便以电子乐轰鸣和“麦克斯”式的沙漠朋克团体确立全片风格。而当观众自认为已经明晰电影走向,整个故事似乎又将落入“一群可爱边缘人的公路之旅”这样的俗套之时,又用一声巨响直接完成电影基调的转换。而随后出人意料的巨响再次出现,影片节奏出现第三次变换,“天堂到地狱”之路的概念自此构建完成,影片也随即出现象征无尽延续的火车,影片在此结束而旅途无法结束。放在去年可以直接颁奖了
字面上的《炸裂》,无法用之前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形容
Interesting concept, but I don’t buy it. 这片子太雄性了,刺激点就是那个又细又薄又脆弱的“sirat”,大概是导演cum的时候想出来的。 人固有一死,这么high的仪式也没能掩盖它的浅薄。PS本片癫痫症患者不友好,谨慎观看。
喜欢这种缓慢而留白很多的疯感,坐在音响旁边更沉浸了,也是会让人想跳舞的电影。(印象中是第一次遇到放映技术问题,演员对话的声音突然没了,但背景音还有)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From bored to triggered…
😳 很难说好不好看 同事推荐来看,我一会儿感觉是想害我,一会儿感觉又给上了心脏起搏器。所谓欧洲人逃离现实的地方与奇观是另一个世界的日常现实……体验一下什么是战争来了谁也别想逃
#Cannes主競賽 4.5 接近終點前,徹底忘了出發的目的。
好看
极端的地理环境和视听氛围几乎只是为最后的重头戏构建的,最终贡献了两种形态的奇观——拉长的审判和瞬间的湮灭。 05.22 Cannes2025 Arcades
最后半个钟头实在太煎熬了,生理性不适
宗教意味太浓,但也又一次印证了我对死亡的看法:不要试图寻找它,因为它就在身边。
不至于
w/David, 吓我好几跳。以及深刻意识到我是真的不喜欢电子乐。
真的没时间陪导演胡闹了。是那种小组作业拍到最后没有经费没有思路索性让所有人去死,浪费时间!
必须承认是真正属于电影节、属于未来的新电影,但它太过模糊、抽象、语焉不详,以至于人物际遇从未有过身不由己之感而更像是拉克谢手下的提线木偶。随意玩弄人物命运的并非上帝而是导演本人,于是一切关于自由、无意义的探讨与诘问都显得在自娱自乐。本期待着五雷轰顶,但除了视听的刺激之外竟然有些萎靡。250522@Arcades
NZIFF3.5/5绝非善类的视听体验,配乐出色,特殊胶片(16毫米?)带来的粗砺质感有意想不到的代入。上次在电影院看到无法直视是去年这个时候的《某种物质》。随着一次次爆炸和死亡中寻找寻找意义/彻底堕入虚无的处理可能有些老套,符号化处理十分直接,缺乏想象力。几乎所有表达都不加修饰,片中对死亡的定义太模糊,肉体/精神死亡没玩明白。好在导演的叙事能力极强,没让片子成为靠爆炸唤醒观众的催眠片。最后0.5分加给全世界对战争的厌恶与批判。毁灭人类的终将是各种形式的战争吧。
Qu'est-ce que ça veut dire ?
一些卓有建树的生态理念让它绝无法被概括为平庸之作,当电子乐笼罩山谷的时候,所有的悬崖峭壁一同化作宏伟的乐器,而人类只是其振荡的穴窍中狂欢的寄生虫。于是音乐消逝,这件乐器便开始它的“自洁”功能,湮灭无法超脱的虫子。在摩洛哥的一百万种死法,如果今年不再有《某种物质》那般极致的电影,那它就牢牢占据了主竞赛“怪电影”的位置。于我而言,导演在玩弄死亡的概念,却缺少对严肃意义的固定。那些地雷是信号弹,更是障眼法
有史以来最high的奇观电影。疯狂沉迷,极度放纵,毁灭、破灭、覆灭。与精神的幻痛暴力绝缘,让肉体纷飞吧,天堂地狱本就是通途。
SFF2025。以一群外来白人的视角切入,展现了当地战争的荒谬与残酷。前3/4细腻塑造人物,后1/4突然开始炸裂(字面意思),冲击力十足。沙漠电音的段落极具新意。
戛纳No.07|(有剧透)正如片中摇动地板的鼓点一样,拉克谢展现出了惊人的节奏把控能力。开片便以电子乐轰鸣和“麦克斯”式的沙漠朋克团体确立全片风格。而当观众自认为已经明晰电影走向,整个故事似乎又将落入“一群可爱边缘人的公路之旅”这样的俗套之时,又用一声巨响直接完成电影基调的转换。而随后出人意料的巨响再次出现,影片节奏出现第三次变换,“天堂到地狱”之路的概念自此构建完成,影片也随即出现象征无尽延续的火车,影片在此结束而旅途无法结束。放在去年可以直接颁奖了
字面上的《炸裂》,无法用之前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形容
Interesting concept, but I don’t buy it. 这片子太雄性了,刺激点就是那个又细又薄又脆弱的“sirat”,大概是导演cum的时候想出来的。 人固有一死,这么high的仪式也没能掩盖它的浅薄。PS本片癫痫症患者不友好,谨慎观看。
喜欢这种缓慢而留白很多的疯感,坐在音响旁边更沉浸了,也是会让人想跳舞的电影。(印象中是第一次遇到放映技术问题,演员对话的声音突然没了,但背景音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