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豆是一部绵延了几十年的英式喜剧。
之所以要在喜剧前面加上“英式”,是因为你会发现各个国家幽默的风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我们最熟悉的三个国家的幽默风格。
美国以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它的幽默风格是语言性的,强大的编剧是保证一部喜剧成为上乘之作的重要环节。
中国我们常见的系列喜剧包括《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爱情公寓》等等,其引发笑点的地方往往是有突出和夸张表现的地方,换言之,表现力是中国式喜剧的重要环节。
再来看看《憨豆特工》里所展现的英式幽默,其幽默是化于无形的,所抓住人心的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活中的“漏拍”,及其引发的最正常又最不正常的一系列后果,让观众觉得这一切幽默的行为正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因而是最平实贴近观众的幽默。
这往往出自于英式礼仪和英式傲慢,连幽默都不愿意明显的表现出“逗你玩儿”的姿态,而是依然一本正经的生活,让观者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寻常的乐趣。
当巨幕拉开,憨豆出场,巨幕又卸下,憨豆要离场,在被特工行动的刺激与责任所惊喜之余,我也惊叹于其背后所展现出的英国社会的发展程度,特别是当职业已经不被当做个人社会价值的衡量标准,而是认可每个人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平凡有趣的生活和工作,其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平和与自在的样貌。
看看憨豆,他是英国首相的直接特工,一个人承担全英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他应当拥有高于一般人的荣誉和地位。
不过憨豆依然选择在小学里,带给学生们新鲜的知识,享受他们的纯真与快乐。
而这一切的选择在电影里没有受到上至首相,下至校长同僚的丝毫质疑,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英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已经脱离了人们需要用职业去赚取和炫耀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阶段了呢?
憨豆依然是那个憨豆,给我们带来新鲜的英式幽默,剧院里时常响起的哈哈大笑印证着“幽默无国界”的信条,我们透过憨豆的一言一行,也在小小的屏幕里看到了来自大洋另一端国度的生活样态,这不愧是一次有趣又有料的“影视大餐”!
作为一名看过憨豆系列却并未为憨豆系列写过评论的人,我深感有必要为它而评论些东西,毕竟在这个神奇的肺炎假期,每个信息都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和1.2一样,本剧一样有美女,出色的助手,豪车和各种奇幻的道具,当然还有各种不着调坑队友和好命的憨豆先生。
憨豆先生作为一名理学博士,居然能出色的改行演出了一名多数靠肢体搞笑的傻子(这倒也使他的作品跨越国界),他的演出方式承接卓别林,充满着表现力,正因如此,才使得本系列充满着生命力。
和较为失败的第二部不一样,第三部吸取教训,不再让憨豆先生掺进那些低俗的段子和充满争议性的包袱中,憨豆先生化身退休的支教麻辣教师,让衰老的豆先生得到孩子的映衬,充满生机和活力。
随着剧情的展开,英格力士特工不出意外的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搞砸事情了,这次不能像第一部那样随便去搞怪了,毕竟大家看惯了豆先生,又不能像第二部那样去随便吸取“东方的智慧”,毕竟本剧还是要照顾票房的。
于是他们瞄准了人与人工智能的冲突,英格力士用简单的豪车和手枪去对抗美女和有豪华装备的对手,英格力士先是阴差阳错定位了信息库位置,又阴差阳错完成了训练并摆脱了高科技鬼才的追捕,最后在没有首相的情况下运用潜射导弹摧毁了信息库并用中世纪盔甲擒住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超现实主义?
暗示这一切不过是在搞笑?
)最终和前一季一样,英格力士功成名就回归去做老师为英格兰培养新的特工(不去修炼了?
)也许去准备下一次疯狂解构007系列的计划了……正如每个男人的梦想一样,豪车座驾美人相伴,孤胆英雄拯救世界,谈笑间潇洒走一回,生如夏花,死若秋叶,正如三国中的吕布和现代的007,日本传说中的宫本武藏和英国的罗宾汉已经希腊神话中的奥底修斯,最好如同蝙蝠侠,各种钞能力横扫一切。
然而事实上你并不能所向无敌,正如你想做田单,事实上确成了房琯,你想做韩信,事实上确成了马谡,詹姆斯邦德到了别的地方也会水土不服变成凌凌漆,所有的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内核和积极的期待正如英格力士一片为国赤忱的内心和他到处犯错却总有好运的神奇本领互相排斥一样,我们也因此对这个系列充满了喜爱。
整片看下来,印象深的有反差喜剧的憨豆,红色的阿斯顿马丁老爷车,身材火辣的美女特工。
背景其实挺大的,大体就是英国人自嘲一些玩梗,但也都在欧美大陆。
讲讲笑点,有很多是提前铺设的坑,与后来的事件形成对应。
只不过坑设计的有点僵硬,比如车子没油的桥段,提前的直述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也就降低了笑点碰撞时的预期,显得相对没那么搞笑。
但即使你在注意到了,会猜测后来可能出现的喜剧效果,但这部片子还是能给予一些意想不到的点。
同时在笑点上,除了会引起注意的桥段外,也有很多很自然的笑点,我就是被跳船的桥段吸引过来的。
成人更多看到的是自嘲与反思,孩子或者没那么多心思的人没有太多预想也许反而能在片子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憨豆也还是那个憨豆。
憨豆 老爷车 美女特工这三者结合是我印象中比较突出的地方,好过于可能会让我思考的互联网问题,英国人的玩梗和其他的东西。
看这片子本就图一乐呵。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没有憨豆先生,整部电影就撑不起来了)《憨豆特工3》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笑点。
而且从搞笑来说,这一部喜剧片应该可以加入一些让人感动的环节,使人在搞笑和感动的情绪上来回切换。
虽然电影比较好看,但是我也觉得这是一部剧情粗糙的电影,如果没有憨豆先生就撑不起整个电影。
并且剧情的发展几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再说这部电影为了达到喜剧效果,所有的人物都有一种脱离正常人智商的感觉,让人感觉低龄。
但为什么这部电影观看的人这么多,评分确这么低呢?
相信是因为憨豆先生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的魅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和认可的,不管怎么样,肯定会去捧场,如果换成其他人主演,这部电影就没这么多人了来看了,这就是人数这么多的原因。
评分低的话应该是因为电影本身剧情不好的原因。
缺点说完了,再来说说笑点。
电影中的憨豆先生的狗屎运可谓是发辉到了极致,不管是坏事情都能做成好事情。
比如:明明说过不能在黑潜艇旁边打电话,课憨豆先生,却偏偏要在旁边打电话,最后,输入电话号码的时候,还非常“幸运”的输对了导弹的发射号码,让导弹发射,甚至还完美命中了敌人的船,阻止了全世界的互联网消失。
整部电影讲了在英国召开首届G12峰会的前夕,军情七处的网络遭到黑客攻击,所有外勤特工的身份被悉数曝光。
为了抓住罪犯,只能从已经退休的特工里找出一个人来担当重任。
经过一番筛选后,留给军情七处的唯一选择就是已经改行当老师的强尼 。
重新出山的乔尼带着跟班大宝鲍夫 来到法国蔚蓝海岸寻找线索,发现美国科技巨头杰森有重大嫌疑,还邂逅了一位神秘的俄罗斯女郎奥菲莉亚 。
然而首相不 完全不相信他的话,于是,乔尼只能又一次以身犯险,靠他的笨拙来拯救世界。
憨豆老了。
这是一句吐槽,也是一句感慨。
而且,就是剧情了,我认为这是一部剧情粗糙的电影,并且在电影中的人物让人感觉低龄化。
为了喜剧的效果,整个电影中的人物都给人一种脱离了正常人的智商的感觉,并且在这一整个剧情的发展都没有任何的连接。
这也不止是这部电影出现的问题,大部分的电影都差不多给人这样的感受。
而能拯救这部电影的可能也只是憨豆先生了,如果没有他的演出,估计应该会撑不起来。
他的魅力是大家都认可的,因为是他主演的电影,所以不管是怎样的剧本,都会去捧场。
如果换一个人来演憨豆的话,那么效果也不会有这么好,原本长相就自带喜感的它,再加上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表情,都是这部电影中的亮点。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让这部剧剧本的缺点也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1. 闲来无趣,在视频APP随便翻找的一个电影,因为早年实在是太喜欢“豆子先生”了,所以也算支持他一下。
电影属于高水准的“爆米花电影”,也能看出导演的一点点野心:渴望用“英式传统”与“高科美帝”相碰撞,并且希望“传统”能够战胜“科技”。
2. 豆子先生一登场,可是把我吓了一跳:岁月真是不饶人啊!
好在剧情设定也本身就是个退役特工,并未安排他表演什么危险动作,大多都是简单的面部和肢体搞笑。
3. 俄国美女间谍的存在感有点弱了,看完之后最先回忆起的女性角色反倒是舰艇舰长,哦,我果然是个理科生!
4. 尽管电影里铠甲挡住了3D手枪的子弹,钢剑斩断了最新的手机,旧潜艇击毁了载着现代服务器的游轮。
可是那终究只是电影,在现实中,古老的方法和事物真有可能击败新时代的科技吗?
那些追赶不上时代的人们真有可能获胜吗?
5. 好想回到九十年代,豆子先生的全胜年代,科技匮乏的九十年代,我那充满遗憾和不舍的童年。
影片依旧是憨豆先生无厘头的搞笑形式,有点像是喜剧风格的007,香车、美女、高科技框架下做的一部有创意的喜剧,本片的搞笑部分开场时的炸弹笔误灭全体老特工,中段的约翰尼误烧餐厅,VR演练搅乱大街,话筒对讲下达发射命令,都是非常具有罗温特色的场面调度,尽管不新,但足以致笑。
但是其实这类电影很多类似的,在我看来只能给情感分和表演分
电影名称:《憨豆特工3》观影时间:2021年6月27日憨豆特工这个系列的电影,我好像只看过第一部的样子,是一部闲暇之余逗人一笑的电影,总体来说还是非常的不错,憨豆先生的出演也是非常的好看,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憨豆先生的话变多了?
我在看弹幕的时候,就感觉到大部分人对这一稍微的改动略微有些反感,但是我却觉得意外的可以接受,反而因为憨豆先生的话稍微多了觉得更加的贴合人物的形象吧,毕竟憨豆先生在这部电影里面一开始的设定是退休之后进入到了一所学校当了人民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来说的话,怎么可能没有说话的能力呢,所以这个设定也是非常的合理。
全剧中充满着英国的英式幽默风味,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英国现状:各项的东西已经大大的落后于现在大部分的科技状况,非常的容易让人入侵,虽然电影这么说,当然实际上不太可能,但实际上还是有点反映的,比如交通系统啊等等。
这也给予了我们一个思考,当一个城市的规划到一定的程度上之后,到底是要怎样才能够以旧革新,如何源源不断的更新换代跟上现在日新月异发展的科学速度呢?
经济不一定跟的上科学的发展速度,城市建设更不可能随时的将一栋楼拆了之后换新的,复杂的利益关系掺杂之下,使得英国成为了现在这样的情况。
那么我们国家遇到这种旧城区的情况又该如何去做呢?
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挺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我是一名地理教师,和憨豆特工的非特工生活是一致的。
说不定,我也会在某一天都到来自军情七处的召集令呢,哈哈哈哈
现在我把我的同事English的地理教学智慧一一揭示。
电影一开头,就是English先生带领孩子进行野外探险。
除了方向、设置陷阱、体能培养等等之外,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思想符合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而且这种野外探险,从后面的电影来看,孩子们是十分喜欢的,表现在当English先生出去拯救世界的时候,孩子们自己在学校训练隐藏的技能。
你看,这个隐藏还有地理的火山模型呢。
这个板书,我觉得是个亮点。
很清楚,结构也很合理。
主要在讲夜半球和昼半球。
教学基本功一流,三板基本功棒棒哒:☆☆☆☆☆
里面,还有English先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VR体验。
说明English先生的教学手段先进。
不过,从表情看,English先生一开始并不是十分认同。
但是随着自己的深入体验,逐渐认同并接受了现代信息技术。
你看,这表情。
你看,这口气。
已经很有专家的感觉了。
也表现出教师普遍的一种状况,对新技术从不接受到逐渐的认同。
看在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见下图,只能给技术使用:☆☆☆☆
而且,你看,一个地理教师,能够叫得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
学生们也很喜欢他。
说明,我们English先生的师生关系十分和谐:☆☆☆☆☆。
当然,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句,这所学校的地理教研组是十分强大的。
因为,看下图,English先生出去执行任务了,依然还有老师来上地理课,而且板书还是那么漂亮,牛轭湖的演化清清楚楚。
为这所学校优秀的地理教研组点赞,我估计哦,English先生大概是教研组长,要么是特级教师或者正高级教师吧。
哈哈哈哈。
说明,English先生的课程领导力一级棒,充分带领学校其他地理教师一同前进:☆☆☆☆☆
憨豆向来就是这么一个“英国形象”,他是英国浓浓保守主义国家性的拟人化。
英国本位的影视形象不止憨豆,不过憨豆是一个经典常青树。
但或许已经有人发现,憨豆代表的英国情感,已经从一种“你强任你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自嘲中的优越感,逐渐变成了一种自渎取宠式的恐慌心态。
这种恐慌集中投射在影片中歇斯底里的蠢货女首相(当然映射的是特蕾莎·梅)身上,放大了对英国彻底失去“发达”和“进步”的脚步的DIGNITY的忧虑。
而憨豆在影片中表现得毫无办法,必须以非常牵强、硬拗的喜剧巧合,才能硬生造一个团圆结局出来,才不会颜面尽失。
但这一颜面,被影片中那艘老旧潜艇和老古板的女舰长又是自嘲一番后,实际上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在这个憨豆形象的内核,是反全球化,而反全球化的实质,则是害怕新贵国家将会借着全球化,占领新一轮技术和商业革命的高地,建立新的秩序和霸权,将英国自己的话语权稀释至无。
英国害怕自己老派的商业金融霸权,会让位给新的技术金融霸权。
它的头号假想敌,在影片树立的反派上,已经很明白了,就是美国。
英国对待美国,以前是又爱又恨,须臾间开始变得又怕又恨了。
因为权力结构开始变得压倒性倾斜了。
当英国在欧盟中,英国人有一种能够与美国隔岸抗衡的自我良好,这大都源于欧盟给予的政治后盾但英国人并不自知。
而当他们“不知好歹”要脱欧后,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一瞬间发现自己的实力早已不足以夹在两个强权之间,像18世纪的自己那样,用游刃有余的外交手段自由快乐地操纵世界政治了。
一,它早已当年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二,他面对的早不是逊于自己的几个欧陆强权,而是远非一个体量的一个美国和一块瘦死骆驼比马大的欧盟。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人的恐慌就被割裂为影片中的两个面向,其一,就像憨豆一样,顽固地守旧,鄙视互联网,鄙视智能手机,鄙视AI技术,鄙视纯电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憨豆并不是反技术主义者,他反对最前沿的信息科技智能科技,但是却决不反对上一代的工业科技机械科技,我们看到他痴迷的是上个世代技术序列最前沿的“奇淫巧技”,高级手枪、爆炸物软糖、钢笔炸弹、大马力肌肉车……这些足以证明憨豆并不讨厌现代化和工业革命,他只是讨厌不被自己掌控的现代化和工业革命,而已——其二,就像片中的英国女首相一样,又不得不歇斯底里地渴望、需要他们鄙视的那些东西,即使会有因此成为附庸的不甘。
在这样的割裂下,这部电影注定会变得很膈应,很难达到一出真正意义喜剧的效果——自我承认和自我调侃的释怀,反而是获得了自欺欺人的效果——憨豆凭借着中世纪的盔甲和砖头手机——索性就让它更倒退一点好了——打败了阴谋家手中最先进的科学科技,功成身退,抱得美人归。
有趣的是,还有一部和这部《憨豆特工3》相似而对位的英国电影,叫《王牌特工》。
同样的类型,但后者显然要积极向上得多。
在底子里,《王牌特工》里的特工真正把英国人的文化性格和各种奇形怪状到极致的未来科技融合起来,勇敢拥抱了进步与未来,主导了世界的命运。
它更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也因此具有了一部好电影的潜质。
而电影上映的那年,正好是英镑坚挺,欧盟危机重重的时候。
到了一两年后的《王牌特工2》,英国人莫名其妙地开始变得不那么自信了,我们好特工的接班人一开始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投奔了美国老叔。
不过还好,通过缔结坚实的英美同盟,在大亲戚的帮助下总还能重拾江山,狐假虎威。
没想到那么快,到了今天的《憨豆特工》,英国人的心态简直就一泻千里了。
一边歇斯底里,一边皇帝新衣。
我想这其后的现实,大抵是此一时彼一时,日不落帝国彻底丧失了自知之明,非要脱欧,真把自己玩脱了。
玩脱的结果,大抵是像影片中揭示的那样,在作茧自缚的自我孤立后,要么更加彻底地接受某个强权的盘剥和宰制,要么是像个傻瓜一样反对这一命运,并相信傻瓜才会相信的他们的反对会获得成功。
这样子,它也算是当下一则合格的政治寓言了。
看到一半已经快没脸看下去了…但又想看完…不得不服后面还有这种操作…😂
2.5
2.5。让Bough回归挺好的、但演反派这位是哪找来的关系户?生硬背书一样的念白让他不像诡计多端的科技新贵、像不怎么伶俐的二愣子…
笑点正好,超出意外多给一星。憨豆那张脸好像不老一样
没有人不喜欢喜剧,喜剧也是最难的。今天本片国内上映,这个系列第一部是03年,第二部是11年。如果拿这三部对比一下,《憨豆特工1》和《憨豆特工2》都有创新的笑点,本片就差了很多,虽然尝试结合时代,比如VR、数据……但太皮毛了。这三部里我最喜欢《憨豆特工2》,作为喜剧,比其他两部更炫酷一点。本片虽然差了么点意思,但我依然喜欢。喜欢这个系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作为喜剧,从来不拿性或者成年人那点东西开玩笑,卖萌但不卖丑卖蠢,卖尴尬但不卖恶心。所以非常适合未成年人看,也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夹杂在其中的一点点调侃和讽刺,小孩子和大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乐趣吧。打分:7.2分。
居然感觉比同类型的《王牌特工2》好,有几场戏设计得很有创意,憨豆跳舞那段会让人联想到《东成西就》里的梁朝伟,作为动作喜剧已经算用心的了。
艾金森的约翰尼英格兰是披着着英国特工外衣的法国乌龙探长,距离粉红豹要大大近过占士邦。感情用事却蒙中善恶,误打误撞倒终成正果,盔甲、落水、男下属搭档,甚至到本集片名“再出击”,几乎都取自彼得塞勒斯那套经典系列,但改造的不甚理想,反倒存在“脱粉”迹象的教书藏人与虚拟现实两个桥段让人眼前一亮。说明,即使这次主题摊上回归传统,创作仍需力求出新。
〈补标〉
笑不出来
【5.0/10】
遗憾的是大部分搞笑的点都设置得太明显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故事要往那个方向发展,很尴尬。
【荷兰9月22日观影打卡】可以料想这种英式喜剧必然是两极化,喜欢的像我一样觉得Row从眼皮到脚尖全是戏,“睡你麻痹起来嗨”那场完全能体现出他的敬业和专业;不喜欢的估计全程会犯尴尬癌吧,毕竟英式幽默和美式幽默截然不同。Anyway, I'm not sure I ever met a men quite like you. No, I haven't!!!!!
怀念的老味道很美味
如同电影中设定的身份退役特工一样,憨豆先生也早该到了退休的年纪。老派复古都不能成为影片无聊低幼的借口,跟不上时代注定要被淘汰啊!
啊哈哈哈哈不得不爱英国人的自嘲惹
看不下去了
记得小时候常看憨豆先生的情景,喜剧尽管道具简谱,但依然被逗得哈哈大笑,对他那双鼓鼓的大眼睛和丰富的表情印象尤为深刻。如今憨豆特工系列的电影场面大了很多,鲍金森也在努力的演,但味道中已经淡了好多。这里的憨豆特工犹如堂吉诃德一般,固执坚持着大英帝国的稀薄的脸面,而他的下属就像桑丘一样傻傻地顺从娇惯着他。
女主角挺漂亮的,其余毫无精彩之处,老掉牙的笑话还能重复一遍又一遍可真是个笑话。适合低龄人群观看,例如初高中生。
科幻谍战片已经乏味和落伍到无人问津了,它的戏仿之作还能好到哪去呢?
第一部四星,第二部三星,第三部两星,这个系列真的在探索无趣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乏味程度不逊于老版的几部007,最可怕的还是罗温的幽默感在成倍地锐减,我真的不如多重温一下《黑爵士》系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