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我是昨天在中央六看的,当时已经演了一半,我向来对大陆所谓的大片很反感,除了非诚勿扰1、2,但这部影片个人还是比较欣赏的,就是因为没有做作和废话。
大陆的影片很气人,往往是一个人要死了,还有很多废话,恨不得死一集,枪瞄准了对方却不开,叽里呱啦的废话一通,结果被别人跑掉了,无聊死。
遍地狼烟却没有这样,何润东在宋佳被绑架时,对日本兵说:你再碰她一下我就打死你,结果那人一动他立马被变成番茄打死了,很干脆,我觉得这是内地片里很难能可贵的。
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始终拍不出国际范儿,终结者1990年的电影,现在看起来还是比我们国家科幻片强几百倍,怎么就拍不出那样的效果呢,是不是没有想象力,也没有技术啊,愁死我了。
总之感谢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希望。
江城子 看过《遍地狼烟》的人都知道,它在同类型影片中,存在的价值不是抗战片、不是言情片,而是请来一帮有知名度的演员把三流抗战电视剧搬上了大屏幕。
何润东、梁家辉、陈司翰的加盟,而且不带重新配音的演出,将三个港台腔的蹩脚普通话放在了1930年代的江南小镇,小宋佳极有ZARA特征的着装风格,以及那美艳得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茶楼,只能让观众在开场的半小时就把电影视为风格紊乱的“穿越片”——除了它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多重镜头的灵活使用,以及电影后半段真人对垒式的枪战比较精彩而外,床戏、台词的互文等小把式就像没有正餐的开胃小菜,吃再多也难掩失落。
演员没有表现出人物和时代的契合感。
三十年代的江南,何润东扮演的农村孩子阴差阳错之下变成了狙击手,但他无论从外形还是精气神都与军人沾不上边:无法站得笔挺的身体穿着再正规的军装都像是偷来的;奶油且没有军旅生活底蕴的表情,说什么都像是带着哭腔在撒娇;最主要是一口台湾腔,怎么听怎么别扭。
梁家辉扮演的排长口音是极烂的香港普通话,幸好枪战时表现出少许硬汉的气质,与军人的人物形象占了个边;陈司翰借着姐姐陈慧琳的光环出道多年,这次在电影中扮演的狙击手长脸白牙,怎么看怎么像上海摊的富家公子。
再加上他仅有的几句台词中还不忘说些荤笑话,这个人物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寡淡如水又没劲万分。
在《闯关东》、《好奇害死猫》等影视作品中大红大紫的小宋佳,遇到了她演艺生涯中的尴尬,要在情节和人物都撑不起来的情况下,极力表现少妇的风韵和欲望——好像她在剧中最大的功能,就是勾引何润东上床。
不过说到此处,如果由邱淑贞、舒淇等“晶女郎”来扮演风韵少妇,可能电影会香艳得多。
台词娱乐性大过内涵。
《遍地狼烟》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台词会反复运用,比如“英名就是浮云”、“好茶慢慢品”、“子弹如积蓄,省着花”等台词,反复运用达三、四次,有些运用相当隐喻。
比如,小宋佳在与何润东云雨前告诉他,“好茶慢慢品”;等第二天他们携手走出茶楼时,旁边的人议论:“终于出来了”,另一人接话“好茶慢慢品嘛”。
在上战场前开了一个三俗的玩笑。
台词的浅俗实则反映编剧和导演的道行和着力点,是否真的达到了电影所应该有的深度?
《遍地狼烟》肯定没有。
它借着抗战背景,来一场酝酿已久的贴身肉搏,估计这才是电影最想说的故事。
无奈它又不敢往前跨一步拍成情色片,只好在这假正经真“三俗”的进退维谷中放一把狼烟。
不过,还真把观众给弄糊涂了。
只要是外国的,那评分,肯定是会上去的。
国内的呢,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的,你这不是看电影,你这是来受罪的啊!
真是难为你们了,受罪受完了,还要慢慢来剖析这痛苦是怎么的痛,这垃圾是怎么怎么的有特色。
还得和这比比,和那比比。
你这哪是在做影评啊,你这是在百货市场里到处溜达,东挑西捡,还不一定买的家庭主妇啊!
MA的,看着影评就想骂人了,看电影看电影,难道你看着每部电影都要,边看边和这比和那比,要不要你和你亲爱的,做爱的时候也边做边做比较啊?
啊,你这JJ不够硬啊,不够长啊,CHA的也不够深,都没有某某给力……看电影都不专心的看,你还看个毛电影啊!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自觉的想起了去年的《喋血孤城》,这两部抗日题材的战争电影开始少了一些革命的盲目崇拜,多了点人性,算是一点进步。
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剪辑做的比较好,整个故事基本不拖泥带水,特别是战斗情节,基本上除了最后一部分日本少佐的废话太多外,整部电影特别是战斗部分的节奏控制的很好。
可是这部电影也有很大的硬伤,首先,是国产电影里的通病,爱情戏太多,当然作为一部商业片没有要兼顾其商业性,但是国产电影一味增加柔情戏的结果就是减弱战争电影的故事性,无论是国内的《集结号》还是经典的《拯救大兵瑞恩》或是《黑鹰坠落》要吗没有爱情戏或者爱情戏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像《喋血孤城》和《遍地狼烟》大量的爱情场景只会减弱电影的故事性。
其次,国内电影导演在拍摄电影时,至少要到网上查查资料。
《喋血孤城》过程最后突围时国军手里的M1卡宾枪竟能三连发。
到了《遍地狼烟》里,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日军少佐手里的步枪是美制半自动步枪(细心的话我们也会发现这支枪是王宝强在《集结号》和《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用过的)其实半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比较差,直到现在也有很多国家的军队使用手动枪栓的狙击枪而非半自动狙击枪,并且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根部没有装备半制动步枪。
电影中也出现了日军手持冲锋枪的镜头,但是二战中日本只有一种百式冲锋枪,并且只装备过太平洋战区的日军,在中国大陆作战的日军根本没有装备过冲锋枪。
这是一部水平尚可的战争,国产电影虽然嘴上天天骂,但心里还会希望它好,至少看这部电影时还坚持看到结局。
提起讲述神枪手传奇的电影,脑海里马上就会想到一些好莱坞大片,如《兵临城下》、《生死狙击》,就连香港也有《猛龙》、《神枪手》等片,唯独中国大陆缺少这一题材的电影。
如今这部《遍地狼烟》上映后应该就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了。
相信大多数电影迷都是伴随着电视里一直反复播放的主旋律战争电影长大的,此类电影大多是歌颂我共产党军人如何骁勇善战、视死如归的。
可是《遍地狼烟》却很另类,它的主人公牧良逢竟然是一名国军军官。
电影里对共产党部队没有任何赞场,只是出现了一支由几个人组成的游击队而已,其作用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打打酱油。
反倒是牧良逢与战友弟兄对抗战起到了巨大作用:跨省铲除汉奸、在日军基地安放炸弹……。
在本片之前,国军以正面形象出现电影印象中似乎只有《血战台儿庄》了。
难得表扬一次广电总局,这样的题材要是放在几年前能不能上映还真是个问题。
《遍地狼烟》的演员选角也很有意思,何润东、梁家辉、何晟铭分别用各自不标准的普通话念着台词,听起来既别扭又好笑。
而且每个人的性格也各有特点,梁家辉饰演的排长说话虽粗鲁,但通俗易懂;何晟铭饰演的小伍,自称是复旦毕业,一口文艺腔,看来喝过墨水的人果真不一样。
何润东饰演的牧良逢绝对是“拿来主义”的忠实拥趸,这边刚听别人说过一句有趣的话,那边就马上用在自己身上了。
起初以为《遍地狼烟》是大陆导演执导的,观影时感觉电影与以往大陆战争片的风格又有所差别。
后来查了查资料,发现胡大为导演原来是香港人,真是怪不得呢。
希望大陆导演能来看看这部电影,学习下体制外导演是如何拍出这样一部令人叫好的战争片的。
最后真心祝愿《遍地狼烟》票房大卖。
谁有完整版本的啊,网上都是95分钟的版本,好多片段删减了的,跪求,a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哦哦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噢哦哦哦。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看到何用一把别人的枪干掉两个狙击手的时候,我心里生起了悔意,为什么国产这么好的一部片子被我漏了这么多年!
但从何和老板娘的感情升温开始,整个调调又给变了。
好了,一句话,剧情略显拖沓。
感情线作为主线毁了整部剧,它不够强烈到可以拖起整个剧情…大反派如果拿来作为全片主线推动剧情,感情戏轻描淡写些,我愿意给五分。
说实话抛开历史的背景不谈,我实在不知道正反两派的恩怨情仇是怎么来的…突然就要强强对决了还有,从19年回望此片,我感觉彭于晏更适合这个角色从最近几部片子来看正义带点坏,不按套路出牌,青年的热血他都有
导演你一点军事常识也没有,漏洞百出。
你自己不懂,就不能找个懂的教教你?
你这种水平就不要拍战争题材了,建议去拍毛片吧,一定有用武之地。
这部影片不要说在电影院看,就是在网上看都浪费时间,该片以无敌弱智的台词,突兀的情节,想到哪里拍到哪里的突发奇想,让人叹为观止,因此我认为,2011最傻影片非遍地狼烟莫属,在它的光辉照耀下,其他所有弱智影片都显得不再刺眼了。
最准确的评价是:拍动作场面时,导演是普通青年;拍床戏时,导演是文艺青年;说台词时,导演是傻B青年。
因为想看狙击手的片子才开始看这电影的,总体来说不咋样,平平淡淡的一部电影,剧情上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观看的细节,电影的情节定位也很怪异,跟特么国产电视剧差不太多,说的日本人都跟傻子一样,我知道大家都是仇恨日本人的,但是也不能不尊重事实吧。
我的一些感受:(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写到一起好了,不分开了)1、宋佳演的这个柳姐很有味道,衣服搭配非常好,名字也起的很好,身材也很不错,欲说还休的表情真让人看的有些痴迷了,虽说这部电影并不出奇,可是宋佳演的这个柳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有女友如此,夫复何求?
哈哈,YY一下,莫怪。
2、开场一段移动的狙击步枪的对决还是可以的,移动状态下的瞄点相当考验持枪人的技术和稳定性,紧张的状态下还可以直接瞄的可能性不太大,只能说瞄估打,基本上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盲镜了,不看镜头,凭借着自身对弹道的感觉,对目标进行射击,看的还是很刺激的。
3、日本少佐之死,应该是大都电影中最后大Boss的通病,感觉对手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或战斗力比自己弱的时候,就开始回忆,叙旧,反正就是BB个半天,给对手可以有一个可以反击干掉自己的机会,不然就不好演成好人最终获胜的情况了,所以当小牧看到炸弹的时候,当少佐开始BB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少佐要嗝屁了,果不其然。。
4、日本少佐之死,面对孩子的时候没有开枪,结果因为这个孩子送给了小牧的子弹,导致了最后的少佐的死,我只想说这是作死,记得美国拍摄过一个电影,好像是在伊拉克,有新去的士兵因为无法逾越自己心理的障碍,没有对孩子开枪,结果那孩子身上绑满了炸药,直接炸掉了他的几个队友。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没有人可以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因为一点点的小失误就有可能为自己之后需要付出鲜血,甚至生命而承担代价。
善念需要有,但是在战场上不适用,孩子是可怜的,因为他们单纯的心灵可以被任何人,注意是任何人描绘成他们想让孩子成为的角色,不分好坏。
当然这部电影中我肯定要站在正义的一方,所以因为少佐没有开枪,而导致的他自己的死是活该的,科科。
5、小伍,好羡慕这个奇葩啊,他充分的让我相信了一句话,不想当老师的狙击手肯定说不好日语。
为了老师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有理想的去追寻一下目标而不停息是最好的状态,我们好多的人都在迷茫的状态下游荡,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
漂泊的船只看不到终点,人啊,有个梦想,然后为之奋斗还是很不错的。
雷人得很
开头好棒 比一般狗血国产片好看多了
半颗给曹操半颗给宋小佳其余均为狗B~黑味够~
在广州首映礼看到了<遍地狼烟>作为女性的我本来对这类题材的电影兴趣不大,但在导演和各演员的演绎之下,发现这部电影不像以往的同类片子,许多爆笑场面,经典台词,天真可爱的牧良逢令在场观众笑声不断,战争场面相当震撼,有好几次还被那震撼度吓到了!激情戏也看得热水沸腾,不像以前的这类片都是羞涩保守沉
后半部分拖分
台词也太雷了吧 炸的我外焦里嫩
枪战片能偶尔让女人走开一小会么?就一小会儿行么?行么?
情节生搬硬套,台词雷人。武器设定上,日本陆军哪来那么多百式冲锋枪?
何润东演姐弟恋还蛮像的~何晟铭的配角亮点多多啊~连死都死得这么萌~就是片子里各种台湾腔、香港腔的让人感觉怪怪的~
太做作了,为了拍而拍,没有感情
不能请配音演员么。。。GD的造型。。。OMG~
美好的感觉
圣诞节翻煮烂片~~第一弹~~哪个2B青年写的台词啊~~诸如茶馆老板娘和男主的一段床戏 说道 像茶一样,慢慢品尝~~
猛子说:"感情是最没有杀伤力的子弹。"但是反观柳烟之于牧良逢、凌子之于正也,却处处说明最具杀伤力的是感情。
先问一下,此前大陆院线有上过正面描写国民党军人的电影吗?这个片子不卖的话,跟片名有点关系,没起好。整体而言是部结合了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与二逼青年的电影。文艺腔台词,虽有给观影过程带来跳戏感,但是它由始至终地执行了下来。几场巷战恶斗,拍得有模有样,节奏、蒙太奇、配乐,都还算可以。
小孩过家家呢?什么乱七八糟的
看到小牧回到家看到爷爷傻笑的时候就别再继续往下了!
“你太多废话了……
前30分钟枪战戏精彩,剪辑出色(胡大为不愧是剪过《英雄本色》),进度把握不错,中段开始迷离,继而烂尾,为市场搞姐弟激情真是毁了影片,台词有点雷,整体来看,电影可以一看,特别是前30分钟看到了久违的90年代港产枪战片的凌厉风格和兄弟豪情,如保持此风格,佳片一部,可惜了
看完点映。整个故事叙事动力不足,情节的推进不符合逻辑;人物性格表现为标签式的性格,没有立体感;导演用了很多诸如“浮云”“你懂得”此类流行语,观众的笑声更多的是嘲笑而不是欢笑;枪战与爱情类型的结合那么的牵强,让人产生不了一丝感动和激动。胡大为作为吴宇森御用剪辑师,确实没有编剧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