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财政大权为引子,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价值。
尽管众所周知,日本相当数量的女性,婚后就做了家庭主妇,而且据说日本的相关法律制度等对家庭主妇的保护也比较完善,但毕竟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再禁锢在家庭里,妈妈看到作为职业女强人的小姑,看到结婚后也不曾放弃护士工作的弟妹,看到奶奶一直不曾放弃过文学兴趣并去参加文学班,也看到身边许多作为家庭主妇的朋友也选择出门工作。
年轻时热爱的弗拉明戈舞,是一种隐喻,象征了妈妈心中压抑已久的热情,因为家中被盗而丈夫不理解,终于爆发了。
妈妈只感到屈辱,自己就像一个只会要钱的废物,自己整日里操劳那么大一个房子(房子太大,家里也没有帮佣,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可丈夫并不理解自己的辛劳。
妈妈离家出走了,家里立马乱套,奶奶卧病帮不上忙,爷爷也是个家务废柴,还得找来他的老年朋友帮忙,偏偏他的医生老朋友同样笨拙的活像只鸭子,得多亏了他们熟悉的老板娘加代在,不然我估计他们能把房子给拆了。
结果也不出所料,爷爷忘了关炉灶,差点引发大火。
我在这儿看了,只觉得日本男人被伺候的太好了,十指不沾阳春水。
两个儿子也正处在伤春悲秋的青春期,除了哭哭啼啼实在看不出来有啥屁用。
家里姑姑和叔叔也是各自有一堆家事儿,姑姑姑父要忙着工作,叔叔婶婶又得操心着他们老年痴呆的外婆。
整个一鸡飞狗跳。
而这边妈妈回到了故乡,走在乡间幽静的小道上,和昔日的朋友聊天聚会。
估计对于妈妈来说,她的少女时代才是最轻松的。
当然,故乡也不是世外桃源,斩不开与尘世的牵绊,毕竟就算是妈妈那个看起来最豁达开朗的朋友也得操心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其实女性出走的话题几百年来都长盛不衰,比如百年前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引进中国时引发的轰动。
而回到三部曲中,离家出走是有先例的,第一部中奶奶提出的离婚,其实也是离家出走,其实奶奶就是步入老年的妈妈,对爷爷是耐着性子包容,一直隐忍到了老年。
所以奶奶对于儿媳妇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忧心忡忡的说过如果是在自己的年纪可能忍下去,但是显然在目前儿媳的年纪里是忍不了的。
影片里的爸爸显然是个顽固刻薄的事业狂,开口就得罪人,但其实他不过是一个年轻些的爷爷,那些特征放在爷爷身上,人们只会觉得这个老顽固也挺可爱,可是放在正值壮年的爸爸身上,就只觉得讨嫌。
所以说人到中年往往是也是个人厌狗嫌的时候,上司嫌弃你,配偶嫌弃你,孩子嫌弃你。
但最终爸爸还是追妈妈去了,当他们相遇后,尽管一开始开口有些困难,可是后来爸爸脸上却露出了极能打动人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温暖。
那一刻他们就像是年轻时初遇的年轻男女一般羞涩浪漫。
应该说日本的家庭观念生活等方面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但还是有自己的特点的,影片里面的主角一家动不动开家庭会议,我是有点受不了的。
还有这互相之间说话,动不动鞠躬点头,斯密马赛,我也有点起鸡皮疙瘩。
女性的地位在日本自古以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评价角度只在于她们是不是一位好妻子,一位慈爱的母亲,很少从社会职业的角度来看待女性,因此相比于中国女性在社会中日渐提升的地位以及自由度来说,日本女性的地位仍然在艰难中生存。
这与日本的历史以及女性对家庭经济的贡献有关,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女性在经济基础方面的薄弱,久而久之整个社会便形成了女性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的社会观念,而不是去为生活奔波打拼,虽然顾全了整个家庭的幸福与繁荣,但对于女性自身的社会价值来说却是不利的,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地位自然也就低下了。
影片讲述了史枝作为一个家庭妇女,为整个家庭、为孩子、为丈夫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辛劳与青春,但经济大权始终没有掌握在她的手中,每个月向丈夫伸手要家用委实很憋屈,明明自己的辛苦与丈夫不相上下,要个家庭生活开销都是这样小心翼翼,这不仅仅是日本女性的现状,包括在中国的许多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男性以及社会没有意识到妇女在家庭中的付出,家庭工作也是不亚于社会工作的一种付出,但社会认为家庭工作很轻松,没有在外工作那么辛苦,事实上家庭工作繁琐又辛苦,要把各个方面整理的井井有条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劳累与辛勤付出却没有换来社会对于其地位的认可。
虽然场景在诙谐幽默中进行,也不会使观众觉得压抑,甚至小偷偷走史枝私房钱那一段也是诙谐幽默没有紧张的情景,史枝与丈夫的矛盾不是仅仅因为这次丢失四十万日元,更在于史枝的付出没有得到丈夫的感恩与认可,家庭生活让自己放弃了最喜欢的舞蹈,她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用在了家庭中,却没有得到家庭经济支柱的认可,这才是矛盾的根本点。
但影片最后也没有呈现出解决史枝与幸之助的矛盾,虽然呈现出了温情的结尾,幸之助也第一次说出了自己离不开史枝,史枝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确证,但她仍然没有去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没有进入社会,还是回到了原点,也许她终于对现状做出了妥协,这是整个日本社会压在妇女身上的重担,日本女性从小就接受着妇女的价值就在于对于家庭的价值,所以她们没哟改变的意识,因为周围女性都是一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她们不会想到去反抗,文化的熏陶让她们认可了社会赋予她们的价值观念,但如果她们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对日本本土对于女性的念就难以接受,世界是发展进步的,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地位会逐渐走向平等的地位,只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兜兜转转的,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也拍到了第三部。
不同于《少年时代》中林克莱特的成长絮语,也有别于是枝裕和的情绪化家庭表达。
山田洋次的家族之苦系列一直是日本描写家庭的电影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在幽默真实的一大家子的相处日常中,山田勤勤恳恳的在担当着当代小津的角色。
予以传统日本家庭现代化的表达。
前两部的家族之苦我都是很喜欢的,有笑有泪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配以成熟但不刻意的场面调度,一切都与影片基调契合的刚刚好。
而这一部不同,虽然什么都没变,但是这次描写的全职家庭妇女的挣扎与妥协让我,一个坚实的女权主义者,对家庭主妇的身份有所释然。
当结束了对家族之苦3沉浸度非常高的观影后,我对着豆瓣介绍怔忪了片刻,却在无意间看到它的小标题:“蔷薇样的妻子”。
依稀记得这是与河濑直美的处女座相似的名字。
蔷薇、蔷薇,我的妻子似蔷薇。
就在蔷薇下面相隔几行字的地方,青春的夏川结衣用梨涡编织的笑容,被我带入了在地铁中初遇幸之助的那亦羞亦喜的史枝,忽然就很感动。
不得不承认,在本部之前史枝一直是我有所忽略的角色,奶奶初来乍到就抛出一纸离婚协议,大姐强势的处事原则,苍井优养眼的舒适感,都让史枝的角色显得有些暗淡,就像她本身家庭主妇的地位一样,在被强调前一直都是不受人瞩目的默默重要着。
大概没有人能想到在史枝些许无趣的家务的背后,弗朗明戈舞兀自明艳着。
有一天她感受到了那股力量,便踩上自行车出发了。
在路上本身就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就像在马路上跳着弗朗明戈舞一样,是一件很私人但很浪漫的事情。
我想她久未体会到那样颊发飞扬的感觉了。
史枝的离家出走的情绪内核就是那曲弗朗明戈舞,再激烈的争吵都只是表面的形式性刺激。
弗朗明戈舞这个原产于热情西班牙的舞种本身要表现的就是一种挣扎感,史枝跳起来虽更多了几分坚毅和解脱。
但仍然在表达着自己的挣扎。
我想每个尽职尽责的主妇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对生活有所惋惜,虽然每个人都只能选择一条路,但她们所见的风景总是单调了些。
她的出走与其说是对丈夫不理解的生气,不如说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挣扎,在家庭主妇有限的圈子里,若连自己的丈夫都不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自己又谈何认同呢?
史枝回到老家后与之前朋友的团聚是我最感动的片段,那是对过往的自我的寻找,在这样的寻寻觅觅中史枝是在慢慢释然的,当她看着朋友的孩子留下泪水时,我想她找到了自己最在乎的东西,家庭、孩子、丈夫。
史枝是个非常传统常见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温柔贤惠,或许不同的是比平常的妇女更美些。
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家庭妇女形象的自我救赎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最接地气而创造性的女权主义的表达。
《跨越栅栏》的过分隐喻让这种自我救赎显得有些做作、《下妻物语》中洛丽塔女孩的自我寻找太过流于表面,而山田洋次镜头下找回自我的女性,平平淡淡的,饱含着日式风情,也就那样浅浅的感动震撼了你。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称之为有女权主义精神内涵的电影不太合适,因为史枝最后仍然是以自我妥协的姿态回到了家中,幸之助所做的只是开了两小时车,送了个围巾罢了。
但正如先前所述,史枝并不是对丈夫本身有多少不满,不然为何已经平静相处了这么多年?
史枝的出走更多的是对自我的一次反叛,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一次重新寻找,当她发现自己最在乎的就是家庭时,这无疑是一次女权意义上的自我发现,《末路狂花》那样的肆意固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自我找寻后的平淡回归,来的更让人触动。
My wife, be a rose. 蔷薇蔷薇,愿你永远明艳如弗朗明戈之舞。
这部着重探讨的是中年夫妻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主妇的社会价值问题。
大嫂和大哥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主线,但是隐隐中二姐和二姐夫的夫妻感情关系线也进行了展开。
大嫂和二姐是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勤勤恳恳辛劳的主妇,一个则是雷厉风行的职场女强人。
大嫂困于每日的家务中,尽管婆婆、小叔子等家人非常认可和感激她的贡献,但是丈夫从没有给予她这种认可,这对妻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她从未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
电影中大嫂的弗朗明哥的舞蹈梦,是她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渴望一个风采照人的自己。
而二姐和二姐夫是典型的女强男弱,二姐夫在家中是被轻视的存在,比如想要拥抱女儿妻子却被推开,被说白痴等。
所以二姐夫很能从同为外人的角度理解大嫂。
三对儿女中要数小儿子的夫妻感情比较平等和睦,但是从小儿子找姐姐借钱给父母回家扫墓来看,经济问题会是二者之间一个大问题,调音师虽是一个高大上职业,但是收入不稳定,影片结尾小儿媳妇还怀孕了,看来第四部可能就要从小儿子入手展开了。
三部看完了。
第三部和第一部有点相似:不和谐的音符也是家庭的一部分,只要团结以及互相的包容,依旧能幸福美满不过也揭露了日本的一个现象,男权社会下美满的家庭需建立在妻子温柔贤良、包容丈夫缺点的基础上,虽说老爷子最后改掉了随地乱扔的臭毛病,幸之助追回了妻子,但是奶奶依旧要忍受老爷子的挖苦讥讽,妻子还是没能学成弗朗明戈舞。
不知道是导演有意要揭露这样的日本家庭现状,还是无意中流露出来这些。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不得不忍受琐碎和牺牲掉一部分自我。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第二部。
原本只是想阻止父亲驾车,但却意外的遭遇父亲朋友死亡的事件。
那样的人悄无声息的死去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导演始终对生命都有一份尊重,小儿子和妻子去他的屋子,邻居的对他的评价让人觉得温暖,众人相送的葬礼更让人感受到日本人对死亡的仪式感。
原来,人在世上一遭,无论活的多么渺小,还是有很多人惦念的。
葬礼结束,生活依旧继续。
这段评论写得很好,结尾有韵律感,我把它改成了歌词,题目是《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评论原文(作者西楼尘):屋里住久了容易变成笼中鸟,可房屋久无人住便会垮塌。
曾经站台重逢,最关心你的身体状况;如今听到你做家务打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辛劳。
小偷偷走的不过是婚姻里的那一点信任,外卖送来的却是家庭中的那一份羁绊。
瞄一眼扔捧花的新娘,她可想过日后生活谁来打理谁来管账,谁负责拧干衣服,谁跟谁合葬。
我改写的歌词:屋子住久了好像囚鸟 闲置久了却会倒你曾扶着我才没有摔倒 如今却只想到自己的辛劳过往的呵护温暖与怀抱 究竟被谁偷盗我的默默付出 在你眼里已经微不足道我曾是那个捧着鲜花的新娘 对未来充满美丽的幻想可是它们全都变成谁应该拧干衣裳 谁应该管账 经过春秋冬夏 我想知道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是否一切都已云散烟消
这部我好像不太能接受……要说本来觉得家族系列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让你在前半部讨厌的角色在后半部变得喜欢。
同时边笑边哭还要一边赞叹90岁的导演为什么能在传统和现代中保持绝妙的平衡,更能让人笑对家族之苦。
但是这一部不行。
以至于我都怀疑自己看的状态不对…是不是应该重新再看一遍…不光对讨厌的人从头讨厌到尾,这次的“家族”议题也完全没有说服我。
完全没Get到大嫂为什么会回来,触动的点在哪里?
大嫂在家干一辈子活被恶言相向,大哥去接一接就愿意回来了?
大哥反省了吗,完全没看出来嘛!
倒是这次家里其他人都挺好,包括爸爸,从第二部后面开始爸爸好像就变可爱了,没那么顽固了。
这部我更是做了一个月的准备,结果又没哭出来,搞啥啊…
系列第三部,保持了一贯水准。
猪猪字幕组已出。
导演:10山田洋次:《寅次郎的故事》系列,《黄昏的清兵卫》,《母亲》,《武士的一分》,《幸福的黄手帕》1931年生人,好作品太多了,如果能从头到尾把他的电影都看一遍,对日本社会和电影史的理解会更深刻吧编剧:10山田洋次:《钓鱼迷日记》系列,《弟弟》,《学校》,《东京家族》,《母亲》其实很多作品都是自编自导。
平松惠美子:《向日葵与幼犬的7天》,《小小的家》,《家族之苦》系列,《东京家族》,《武士的一分》和导演合作过很多次了。
演员阵容:10
桥爪功:初见是田村正和的《怕老婆俱乐部》,然后记住了他,在很多剧中都客串过。
吉行和子:35年生人,《东京家族》和《家族之苦》系列才认识她。
西村雅彦:《古畑任三郎》中初见,今泉的角色太讨喜了,日剧熟脸。
夏川结衣:正在上的《中学圣日记》中有出演,个人因为《不能结婚的男人》而喜欢上的。
林家正蔵:九代目林家正蔵,落语家。
中岛朋子:初见《北国之恋》,神剧。
妻夫木聪:不用吹。
我在《魔幻时刻》时才记住了他,然后去翻了各种老物,在《五个扑水的少年》里被宏爷的造型吓到了。
苍井优:《花与爱丽丝》里记住的,不用吹。
摄影/视觉效果/服装:10
架子上的养乐多燕子+田宫喷罐
拍成风光片也没问题。
固定机位,利用隔门将场景简洁化了,并将史枝的影子投在隔门上。
个人很喜欢这个处理,虚实的对比让我想到了俄耳甫斯 和 伊邪那岐命,两位著名的寻妻者。
音乐/歌曲:10音乐是 久石让 ,不用吹。
总分:50/50这是仅仅本人的打分。
和前两部一样,故事很套路,因为世间夫妇的吵架大致都如此吧。
『めし(飯)』是林芙美子的遗作,大概完成了2/3。
以51年的大阪为舞台,讲述了工薪家庭夫妇的平凡生活。
有电影版,女主演是原節子,《我们无法成为野兽》里老板桌上的照片是她,我的初见是《晚春》。
电影版的监修是川端康成,恩,就是你所想的那个川端康成。
女婿是2里面喜欢上瓷器的,这次就已经买了。
亲姐姐,东西往弟弟身上放总没错。
家族里存在感最弱的外甥女,每次出场时间最少。
但是能抱到妻夫木聪,真是赚到了。
笹野桑算是日剧熟脸,在1里客串了门卫,这次是个小偷。
女儿对父亲藏东西的地点,比儿媳妇更清楚,哈哈哈。
演员自身的梗。
文鸟是她唯一的心灵安慰,所以离家出走的时候也带着它(怕其他人养不好)。
导演又夹带私货了,《寅次郎的故事》的碟片。
当时阿姨说小镇的时候我有些疑惑,因为走廊望出去就是树啊。
然后接到这个镜头时我下巴掉了,这个庭院太豪华了吧,而且有水井啊!!
算是大户人家吧。
演歌手德永优树再次出场,前段时间被他演歌版的《Lemon》刷屏了。
笑福亭鹤瓶在1里是医生,这次当司机。
年轻时的夏川姐姐。
家境好,有教养,居然被今泉拿下,我表示怀疑,哈哈哈哈。
这鳗鱼饭真的是吊人胃口啊。
这笑脸,下一部内容已给出提示,一起期待吧。
1.感谢所有字幕组。
2.文中仅个人观点。
3.请点赞,请评论,请转发,请关注,请收藏。
文| 淹然山田洋次说过,一辈子不想拍鲜血淋漓的暴力场景。
但这不意味着,导演想要逃避现实。
就拿『家族之苦』系列来说,第二部以周造老友的突然去世,呈现了「无缘社会」的景观。
到了第三部,史枝作为切片,用来探讨家庭主妇的价值问题——这当然不是新问题,近年来日本大量影视作品咬住这个问题不放,这其中最精彩的表述,大概要数编剧坂元裕二创作的『问题餐厅』。
是的,年迈的山田,依旧充满着要和这个时代短兵相接的欲望。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选择记取山田的温情脉脉,错失了一个更锋锐的山田。
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小津安二郎与是枝裕和身上。
小津、山田、是枝,三人的家庭片,给大众留下的印象,似乎都是静水深流。
但小津与是枝,很多时候讲述的可都是一个个令人沮丧的、家族崩溃的故事呀。
或许是悠缓的镜语,造成了这样的错觉,以至于遮蔽了小津与是枝的悲观主义内核。
当然,山田的家庭片,远比小津与是枝,和煦许多。
『家族之苦』系列,顽强地展露着这样一种家族观念,那就是「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整整齐齐」,而每一次,影片都以家族和解收束。
看看小津的『东京物语』,是枝的『比海更深』,家族崩溃都是不可挽回的终点。
但仔细细想,山田的『家族之苦』系列,真的那么昂扬向上么?
最新的『家族之苦3』,重蹈了第一部的婚姻危机,重心落在了幸之助与史枝夫妇身上。
因为家里遭了小偷,史枝偷藏私房钱的秘密暴露。
在幸之助刺耳的数落下,史枝离家出走。
影片伊始,作为全职主妇的史枝,就向家人透露出了自己的内心隐秘:想出去上班,想去舞蹈教室学习弗拉明戈舞。
但史枝在片尾并没有像观众期待的那样,走进舞蹈教室练习,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未曾向丈夫开口提过。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暗示史枝处境的重要意象——笼中鸟。
这只史枝饲养的小鸟,总是乖乖地环绕在主人身边,这是一只永远不会逃离这个家、回归青空的小鸟。
史枝也是这样,哪怕丈夫说出再难听的话(比如「你在家里打盹的时候,我可是在拼命工作啊!
」),她也一定会回归这个家庭。
『家族之苦』塑造的这个家族,充满着一种顽固的大男子主义,从周造到幸之助,父子俩的傲慢与自私如基因般,顽固地刻写在血缘里。
所以,只有周造的妻子富子最能体会史枝的苦楚,史枝的命运几乎就是对富子的一次轮回。
这个家族,充满着妥协,女人对男人的妥协——富子向周造的妥协、史枝向幸之助的妥协。
这样的妥协哲学,还是不可避免地展露着一种晦暗。
因为,有温度的妥协,基于彼此的尊重与理解,而在「家族之苦」里,更多的是妻子这方,单向度的委屈,以及丈夫不甘心的服软。
这个角度看,『家族之苦』系列,最厉害的一个地方,其实是对那些细碎的生活细节的敏锐提取,而这些细节往往揭示着生活的暗面。
回到这部『家族之苦3』,因为母亲的出走,儿子生出了这样的沉重困惑:父母真的相爱吗?
——这种困惑,大概发生在很多目击父母激烈冲突的儿女身上。
又比如,成子记挂哥哥幸之助的家庭矛盾,却又被幸之助嗔怪多管闲事。
事实上,直到幸之助跑去妻子家乡去接妻子,幸之助没有一丁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接回妻子后,他也没有向妻子这么些年来为这个家庭的重大付出,表达郑重的感谢。
这是东方家庭特有的含蓄么?
相比之下,庄太与宪子这对小夫妻的相处,才是真正的温柔,永远充满互相的体谅。
想想看,大概『幸福的黄手帕』里的勇作与光枝,与周造和富子,是同辈人吧。
周造对富子的轻慢,难道需要解释为旧时代对个体造成的坏影响么?
所以,从『家族之苦1』到『家族之苦3』,山田清晰地向我们展现着这个家族的裂痕,这些裂痕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愈合,它们只是被假装缝补,甚至因为轻快的调性,裂痕被遗忘。
如果说,家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是非黑白,但庄太与宪子的存在,又显然是对周造、幸之助的巨大反讽。
山田将庄太与宪子立为一种理想状态,而周造、幸之助折射着暗冷的现实,从来歌颂光亮的山田,是站在庄太与宪子这方的吧。
回头看『家族之苦1』,周造与富子的和解,解决得其实非常轻巧,『家族之苦3』中幸之助与史枝的和好也是。
如果不是山田的剧作功力有所不逮,那么,山田要昭示的,就是这个家族其实在裂痕中前行。
吊诡的是,人们却只见温情,不见残酷。
就像『家族之苦』中的这个「苦」(つらい),本来充满着复杂性,但人们却更愿意做减法,只看到其中的那种轻快的自我调笑。
原载『北京青年报』
来归纳一下史枝的生活:一早起来做早饭给孩子和老公吃;送孩子上学、老公上班、爸爸妈妈外出活动;其他家人在外面都有朋友、交际圈子,而史枝一个人在家整理家务,一个人吃饭;在家二十年如一日地整理家务,看到充满活力的多拉明戈舞蹈,难免会想也尝试一下。
史枝如此的日常,支撑起幸之助安心地工作,支撑起一家人健康幸福的生活节奏。
妈妈的这些默默付出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当她不在,一家人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了才知道史枝的重要性。
当幸之助听到了史枝的私房钱被偷,她很惭愧的把所有事实都说出来了,但幸之助更关心的是钱,忽视了妹妹的关心,忽视了史枝的感受。
史枝过来委婉道歉,幸之助只顾自己生气,诉说着自己的不容易,然后抛下她去洗澡,她只好一个人默默地哭;这个时候,两个孩子回来了,完全不知道爸妈的事情,开心于带回来的礼物,催妈妈做饭。
史枝一边抹眼泪一边起身继续照顾家人。
这一幕看得很伤心。
两个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感同深受也是不存在的,年轻的时候有精力花在对方身上,照顾对方的感受;结婚、进入中年之后,渐渐习惯了对方,行为更容易伤害对方而不知。
中年矛盾的解决,要多退一步,互相照顾到对方的感受,理解、沟通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人生中能有个理解自己、互相照顾前行的人就很幸福,要懂得珍惜呀。
锡类最无聊的一部,日式家庭主妇的探讨太浅表了
上年纪的男人难改变,但愿嫂子自己有所改变,比如出门打打零工什么的(私心想一睹夏川结衣美魔女的风采,现在看来希望渺茫。。。小偷与司机的彩蛋不戳
就是讲的家庭主妇的重要性。
看来“家族之苦”会超过“学校”,成为寅次郎之后的第二系列,前提当然是这场人生比赛中,即将90岁的山田老人,还是80岁的吉行和子、桥爪功,发福欧巴桑的夏川结衣都可以继续走下去。山田维护的传统家庭价值,对家庭主妇出走的回归,东京屋檐下的日常喜忧,都与这个时代的其他导演,太不一样。
这集的情节好老套哦。不过为一家人终于整整齐齐的开心地吃上了上等的鳗鱼饭感到开心。
这些鸡毛蒜皮的苦恼太有趣了,因为总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山田洋次老爷爷一定不要放弃这个系列。
延续之前两集的温馨,日本女人真的很好呢。日本老男人对老婆的私房钱真的那么看重么?手机钱包私房钱,呵呵
这不得跟寅次郎一样拍他个50部哦
丈夫需要妻子,是需要她的工具性还是需要那份爱与思念呢?没有爱的夫妇还是夫妻吗?电影碍于篇幅浅尝辄止,后半部分情节的推进还是太仓促了。
当第一位女主人开始“豁达”,开始寻找人生意义时第二位女主人开始陷入“泥沼”原谅的真轻易结尾的新生命仿佛是个轮回
老年爱情,过往故事什么的还是好拍,一涉及到中生代一下就不好笑了。
呵呵 又回去了
第一次看这个系列。很传统的日式家庭观,父权结构根深蒂固(尽管也有女强男弱的家庭样本),让我不太能产生认同。尤其母亲角色,最终她的工作与弗拉明戈舞之梦也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无人再提起,就那样静静湮没了),仍要回归家庭,妥协给无法自立的男人们;奶奶富子的角色更让人觉得感慨,或许山田洋次更适合生活在过去。抛去价值观,也只是一出颇说教的家庭小品,家庭主妇的缺席让家庭失控,这种设定亮点缺缺,或许这系列作品不应抽离来看,需当做连续剧来观赏。6855
玩不出花 就算了吧 唯一值得高兴的就是终于吃上鳗鱼饭了
隔靴搔痒
史枝的好故事没讲好
就这?鳗鱼饭两星
与前作一脉相承,依旧是取材于相当具有普适性的社会问题,继系列首部聚焦说的是「老年离婚」,再到续集探讨的「无缘社会」之后,而到了第三部则比起前两集又多了一层性别平权意识,将视角对准了家庭中被忽视的「绝望主妇」。山田导演对于此类题材的掌控和调度依旧娴熟,不过剧情就有些俗套了。按照结尾的预告,下一部应该是要关注年轻一代育儿的问题了。
一如前作一般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影。反映了些许真实日本家庭内会出现的现实问题,但还是带着一抹温柔的装饰。
这个系列大概也就这样了,现在尬的像大陆电视剧,无聊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