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声音
Golden Voices,Kolot Reka
导演:叶夫根尼·鲁曼
主演:玛丽亚·贝尔金,弗拉基米尔·弗里德曼,伊夫林·哈格尔,乌里·克劳兹纳,伊丽莎白·孔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语言:俄语,希伯来语年份:2019
简介:数十年来,维克多和莱雅·弗仑克尔都是苏联电影配音的黄金搭档。所有进入苏联银幕的西方电影都是由他们配音的。1990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就像成千上万的苏联犹太人一样,弗伦克尔一家决定移居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不需要会说俄语的配音艺术家。在以色列的头几个月里,维克多和莱雅试图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工作,但没想到引发了一些意想不..详细 >
“不能因为你们出生在苏联,就只能看画质垃圾的(盗版)电影吧” 立即鼓掌!很可爱的片,而且涉及的点好多,提到了不少九十年代的电影。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为什么已经六七十岁了,仍然宁可逃到以色列这样语言不通还要遭受萨达姆空袭的国家也不留在(解体后)的苏联呢?你就想吧
从苏联移民以色列后,对维克托和拉娜而言,「新环境」既是需要重新寻找的新工作环境,也是婚姻关系的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新移民身份这一变化。三重新环境的交织,新与旧的落差,各自的对未来构想的差异,构成了维克托与拉娜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工作中或婚姻中,拉娜似乎是更快意识到新变化,也更能适应新环境的那个人。相较之下,维克托无视妻子拉娜的情感和性需求,转头却想拨打色情电话以求慰藉,不得不说相当讽刺。而拉娜与色情电话客户的精神出轨经历,一方面是对二人中年婚姻危机的展现,另一方面也是移民身份认同的类比。我不那么认同结尾,一场空袭将危如累卵的婚姻勉强弥合,就像《倾城之恋》永远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之间留下一个问号。正如那个自始至终都没有修好的开关。(我也爱费里尼!
以色列片,海湾战争背景下俄裔犹太夫妇移民以色列后的种种。费里尼是亮点:对八部半、月吟的执着,还有“我是来看费里尼,不是来看你”……啊,还能给个机会求票吗?
哪怕是苏联观众,也本应有权看xxxx /天山
# 2022 以色列电影周以色列展最喜欢的一部,太爱这类影迷情结的电影。后冷战的局势动荡外部环境下,不断剥离审查与曾经意识形态高压的禁锢后,个人情感的纠结与走向。近期看的两段被触动到的场景都和致敬费里尼有关。
10thBJIFF“电影万岁”,情怀真是个好东西。如同男女主的声音,电影的声效真的棒,庆祝找到工作的晚餐时的背景歌曲真好听。爱情的片段还是有的套路,可以做得更好的。人家苏联有这么好的配音演员,我们的国配呢???一次又一次将我从CCTV6劝退。p. s. 男主长得还真有点像道格拉斯。
苏联犹太夫妇移民以色列的故事,寻找新工作、开始新生活。在萨达姆投放化学武器威胁的大环境中,夫妇俩为了生活而苦寻新工作、共同走过了几十年严酷的生活环境,如何在新世界携手前行。电影缓缓道来,还有各种有趣的细节:当年苏联电影的色情审查和现在的色情电话,还有大家都爱的费里尼。#北影节# #BJIFF#
整部电影最经典的两句对白分别是“我来这里是为了费里尼,不是你”以及“不能因为你们出生在苏联,就只能看盗版电影吧”
20200822BIBF第一场,今年开了个好头,轻松愉快,这对在语言不通的新国家初来乍到的固执又不善表达的大爷与渴求丈夫理解与关爱的大妈,真的是太可爱了。
对维克多来说,色情是审查制度的另一面;对拉雅,色情则意味着独立人格。
#3.5 感觉自己就像和女主打电话的小老头,抱着预期的战战兢兢,整个过程享受着得到的欢愉和有趣,但在最后的时候,又被拉出,然后愣在被强吻后无法说明的情绪里。
吹毛求疵地讲,结构上其实收尾有点问题,但瑕不掩瑜,迷影版《再见列宁》的后冷战喜剧佳作。再说,费里尼的影迷怎么能不打五星呢?
本来就是技法上乏善可陈 剧作上一路狗熊掰棒子的平均水准之下的作品 还弄得自我感动 带入男主原谅套餐 怪不得喜欢费里尼呢 月吟或者八部半可也没这么不要脸
哪怕是苏联观众,也不应该只能看画质垃圾的盗版电影!这部真的是意外之喜,能有北影节真好。
还是那个能认出你声音的人值得。(从华星出来推车过街天桥,下去时忍不住骑上滑梯,literally开心到飞起,然后就看到骑行罚款20元的告示……)
很爱这种欧式幽默,一张一合特别会讲故事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拉雅第一次接电话, 从景别纷杂的紧张慌乱过渡到长镜缓推, 鼓起勇气, 做好准备, 成竹在胸。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古典的, 虽然我根本不知古典为何物。铺排流畅通达, 情绪很淡然, 音乐也节制, 不会疯狂煽情, 包括步出影院的结尾也是戛然而止地切掉。很多东西没有实现, 譬如始终没要孩子, 庆祝上岗的舞蹈, 因对线而暗生的情愫, 防空警报中烧坏的「费里尼」……以及不是却又有点像麦高芬的开关的意义。
有趣有心有情怀,费里尼迷弟怎么可能不浪漫,讽刺审查制度的苏联笑话在座的都笑喷了
#2020北影节,短小精悍的喜剧,但的确两位配音演员都好赞,尤其是女演员的电话,我都感觉要那啥了。。。有句吐槽老大哥的台词极其经典,全场爆笑➕鼓掌
挺有趣的,小温馨的冷门电影,走的后时代变迁后人的命运转变。以配音演员为契入点,中间加了些小迷影,迷的还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费里尼。夫妻两人因生活所迫而干起了自己从来都想都不敢想的工作,艺术与现实,与生存的矛盾与纠结,以此产生的荒诞感和苦涩感有些味道的,有着自己的细腻。可惜没有深入下去,转成了女性觉醒找寻自己,和夫妻床头架床尾和的温馨局码。虽然也很温情,但情感的深度和表现的精巧就下来了,那段电话两头的人以各自的方式相见的情节,其实不用挑明掉,点到为止留有余味,双方各自留有念想结束,喜就是悲的感觉就出来了,可惜一挑明一吻虽然应了独立觉醒的景,但层次就下降了,其次丈夫的孤光还是显得度数不够,与妻子的和解还是简单模式了。片子对当时以色列局势的表现,并没有非左则右,而是用调侃的方式,挺有冷冷的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