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看鬼片。
現在流行的大多數鬼片也都基本看過了。
但是近期的鬼片越來越沒法讓我提起興趣。
美國鬼片一直是惡心為主,多年沒有啥大變化。
翻拍的幾部日本經典鬼片也都很不成功。
日本鬼片的輝煌時刻已經過去。
韓國鬼片風行了幾年慢慢也不行了。
尤其是近期的鬼片節奏緩慢。
拖沓的讓人沒有耐心看下去……(貌似沒有能看的了)。
也不是,最近發現兩部泰國鬼片很不錯,《鬼宿舍》和《鬼把戲》。
推薦看一下。
這兩部電影完全推翻了我對泰國電影的壞印象。
似乎扯遠了。
一個十分無聊的夜晚花了近四個小時的時間把06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看了一遍。
發現原來頒獎典禮也可以這么好看。
而《詭絲》這部電影就是從那里面得知的。
從同學那里找來這部片子是沒有字幕的。
所以第一次看不是很懂,但由于看了金馬獎里的介紹和一些網上的介紹大概還是有個了解。
不明白為啥非要日語漢語混著來。
反重力小組里那些人一會是國語一會是日語。
感覺還真分裂TAT。。。
后來從網上下到了字幕,又認真的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還是很感動。
尤其是最后啟東的媽媽成為鬼后還是不愿意來開。
而是拿起一顆雞蛋放在鍋里才離去。
最后那一段實在是感人感人感人啊。
整個電影從頭至尾都沒有特別讓人覺得緊張的地方。
所以每次給同學介紹的時候我都不知道用什么類型來形容這部電影。
說是鬼片也覺得不是講鬼的。
所以總是很困惑。
《詭絲》的主題應該是關于愛與恨、生與死的。
小男孩的母親親手掐死自己兒子的時候真的讓人心里揪的難受。
那個演員演的真的夠好。
把那種痛苦的心情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來了。
倒是林嘉欣的絕色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從頭至尾都是很平淡。
當然這也跟角色的設置有關。
大S演的夠好,比演流星花園的衫菜時成熟了很多。
也比《疑神疑鬼》也有進步。
只是感覺她在戲里的戲份不夠,死的太早了。
感覺連個配角都算不上。
而看關于電影介紹里提到的她和洼冢洋介的床戲也沒有看到。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版本不全。
張震的表現沒有很突出的地方但是有他出現,感覺會不一樣。
電影里的主線是那個鏈接生與死的絲,但是我覺得對絲的處理不是很成功。
尤其是小孩走路的時腳后跟上的絲感覺像地上又什么粘呼呼的東西粘到了。
而本部電影出彩的地方就是那些想象出來的畫面,比如小孩拿蘋果、大S的絕色被啟東拖走的時候靈與肉分離。
十分精彩。
總之這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不會令人覺得無趣或失望。
只是你不要把它當作鬼片來看。
這是一部充滿這里與想象的電影。
看過之后除了感動你還應該快樂一些。
《诡丝》,听起来一定是有道诡异的丝。
不过导演苏照彬将这道丝定义为,因爱而存在的生命之线。
看恐怖片不是为了自己吓自己,生与死的问题常常能反射出人的世界的无知和愚昧。
不过苏导显然常常善于表达一个主题,那就是强大的爱和信仰可以穿越生死或改变世界,这种力量甚至是危险的或者可怕的,爱的主题有如《三更》和《诡丝》,关于信仰的例如《双瞳》。
整部电影下来,再回忆的时候印象里犹如一部默片,对白都是苍白的,神情才是深刻的。
张震和林嘉欣就是再次把闷骚发挥到了极致。
张震饰演的叶起东,甚至可以读懂鬼的唇语,却不能在人的世界里下一个决定。
嘉欣扮演的起东女友安静温柔,连表白也只是在转身的瞬间用唇语说给他看。
主角们都是郁郁地、沉默地、神秘地,包括叶起东、起东女友,还有三只鬼。
最难忘的情节,起东在经历了生死以后,得知母亲去世,第二天早晨,看到妈妈坐在对面的椅子上(一般人的鬼魂在离开人体以后很快消失),那时候他对于鬼魂不死的原因,推测是来源于强烈的恨。
“你是因为怪我,所以不走吗?
”他问。
鬼魂不说话,轻轻站起来,走到炉子旁边,给儿子最后做了一次白水煮蛋。
起东妈妈用自己的鬼魂给了儿子一直在找的答案,然后鬼无可避免地魂飞魄散,剩下人开始失声痛哭。
之后便常常想起张震的神情,矛盾、落寞、孤独、执拗;还有嘉欣的回眸,信任、坚定、温柔、安静。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科学与灵异似乎是两种对立面,一边是真理的严谨,一边是迷信的无知,然而《诡丝》竟能出乎意料地将二者结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死后一部分能量会被转化。
幽灵其实就是人死后积聚而成的部分电磁能量,通过科学手段(影片中虚构的孟结海绵)可将其捕获。
”“肉眼喷洒了液态孟结海绵制成的眼药水后,就可以观察到幽灵的存在。
”新鲜大胆的构思。
灵魂,这个古往今来捉摸不透的东西竟能在《诡丝》中以如此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是我没想到的。
当看到张震拉着大S的尸首,后者灵魂出窍的场景时,荧幕前的你我相信都会瞠目结舌吧。
我一边想象自己使用孟结海绵眼药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一边恨不得马上去知乎上怒答“普通人获得阴阳眼是种怎样的感受”。
在华丽系(滥用跳吓、群魔乱舞、血浆飞溅)恐怖片已沦为主流的现在,台湾恐怖片拘谨、朴素,却又总能够另辟蹊径交出一份特别的答卷。
很多日系推理小说都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的细节上提前交代结果,再在之后的故事中抖出原因,这需要读者一点点适应,如:我与A君初识,了解其是某知名财阀,却发现他从来不戴手表,更厌恶系领带。
所有这些怪异细节,在我知道他是一个靠犯罪敛财的前科者后,才恍然大悟。
因为他坐过牢,所以讨厌戴手铐的感觉。
因为日本死刑是绞刑,所以在他看来,系领带是自己犯罪败露、将走向绞刑台的不祥之举。
——我理解这种叙事方式为“细节上的小悬疑”:前面发生的事件,到后面去寻找答案。
就像契科夫说的: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它在第三幕一定会响。
刻意交代的小细节在最后都会发挥作用。
这点在《诡丝》中也得到了不少的运用:·影片一开始桥本便以瘸腿形象示人·桥本一直强调自己不怕死·困在民房里的小鬼用唇语说“要下雨了”,随后闪过病床画面·桥本和署长谈话后都会狠狠地按一下计数器·起东女友在其母亲病榻前说:“女人之间的对话,有时不需要开口的”·小鬼从居民楼游荡至教学楼的一系列行为·小鬼在教学楼下的长凳上说“妈妈,萱草花开了”……如此伏笔的运用,加之日本演员江口洋介的加入,使得《诡丝》也带有一丝不寻常的日式画风。
相较平铺直叙一条筋瞎掰的国产恐怖片,《诡丝》的剧情构思真的足够甩其好几条街了。
不过《诡丝》虽然是恐怖片,但其内核依然是家庭之爱——关于母子之爱的故事,既包括小鬼母子,也包括起东母子。
虽略显俗套,但好在回归温情,留下温馨。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喜怒哀乐的世俗纠缠,就算变做鬼,也免不了受到前世亲情的羁绊。
人也好、鬼也好,甚至神也好,总有属于各自的烦恼,在这个核心主题下,都可以编织出源源不断的作品。
虽然这些假设向来都无法证实与考究。
《诡丝》在我看来并不感到恐怖,但还是一部值得细品的台片佳作。
对于华语电影一直比较期待,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了,可惜下了好几个版本都是没有字幕的,对于这部掺杂日语的片子,光靠镜头语言实在很难理解.虽然市场反响不是很大,但是片子整体感觉还是不错.张震的出场比较帅,开场时就在最后一秒钟凭着未发出的唇语救出人质击毙凶徒的警察.大S可惜了,花瓶一样,开场没多久就因为欲望被鬼钻了空子,被害.演员阵容很有意思,台湾导演戴立忍,摄影大师黄岳泰,都有出场,算捧场吧.三个感触的情节1-身患怪病的儿子被妈妈掐死,临死前没有恨,没有惊慌,有的只是满脸的安详,解脱,有的只是"谢谢你,妈妈",在死后还一直守护着妈妈2-信任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大S因为不信任张震,没能躲开鬼的攻击,林嘉欣就因为绝对信任,保全了生命.3-张震以为妈妈鬼魂长久的不散只是因为无法原谅他的强行滞留,而事实上,她介怀的仅仅是她未能在最后的那个早晨,没能给孩子做完最后的一顿早餐而已。
两句感触的台词:一条关于爱情,林嘉欣说:我很喜欢你,但是你不快乐一条关于亲情,张震说:想要活着,想要过得快乐想要人生可以改变想要每天早上可以再去看你
我从来不看恐怖片。
因为觉得,只有心灵空虚,追求心灵刺激的人,才会去选择这么无聊的节目。
今年年初却无意中被朋友硬拉着看了一部台湾的《诡丝》。
张震我觉得是有款有型的,何况还有江口兄,所以也就壮了壮胆,看吧。
没有想到过,导演会安排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来演这么令人胆寒的一个鬼。
苍白的面容,失神的双眼,仿佛漫无目的的游走,冥冥中又似乎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牵引。
谁想要扯断那根线,谁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一旦招惹到了,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尽力摆脱,他都象一个怎么甩也甩不掉的牛皮糖一样,粘牢了你!
更恐怖的,是他盯死了你!
你无处可逃……有一种极端去叙述另一种极端,这是《诡丝》想要讲述的故事。
因为母子间的爱,让母亲为了不再让儿子受到欺负和歧视,武断的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她以为,这样儿子就可以快乐了。
而儿子,因为对母亲的信任和爱,也让他久久不能释怀。
正是那种彼此相依,密不可分的关系,导致他们一致对外界的排斥,不管是友善的关心还是贪婪的利用,他们都选择了杀戮来解决。
所以,为了追求名利的大S会被小男孩掐死,那种被放大的人形,反映出人内心的无限恐惧和失措。
生命,就是这么简单,也易流逝。
而江口洋介,那种掌握神秘能量、操控一切的野心,让自己陷入疯狂的境地,这是一种可悲、可怕的人类欲望。
最终会导致灭亡。
他的死,的确不足惜。
因为,到死,他都不会明白,那种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死亡,而是爱。
片中积极、真诚的代表--张震,正是因一份对母亲的爱,对女友的爱,让他最终逃过了一劫。
感化了那对惊恐、暴力的母子。
那颗被捏瘫的心,在那只小手的揉捏下,重新跳动起来。
母子终于平静下来,久别的重逢让彼此更加珍惜。
而张震也打开久久的心结,安详平静的送走了母亲。
生活恢复了阳光,详和,世界和平。
只要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珍惜身边的爱,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贪婪和欲望,那就没有什么值得害怕和恐怖。
那致命的诡丝,原来是血浓于水,能够抵挡一切侵略的爱。
没怎么看过恐怖片,但这部我觉得比起那些血淋淋或者邋遢不堪的视觉冲击要高段得多。
人往往不能战胜的,是内心的恐惧。
是自己内心住着的贪婪、欲望、冷漠和野心。
那都是,心中的鬼。
最后说一下,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
江口洋介抛弃帅哥形象,展现成熟古怪男人面目,大S倒是十足的本色演出,林嘉欣玉女依旧,张震戏份最多,也是实至名归。
台湾电影,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比较好的。
如同韩国电影,和当地的电视剧南辕北辙。
爱是魂灵持久的根源,而不是恨。
小孩子的爱更存粹,力量更大,保护妈妈,一直到最后团聚。
男主的妈妈一直记着没有煮完那个鸡蛋,直到魂灵完全心愿,才离开。
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把人碰到的道德困境展现 :鬼妈妈不忍孩子的痛苦,只好自己下手结束他的生命;男主连医生的建议都不听,执意挽救母亲的生命,可是却也让她痛苦不堪。
很多时候我们想两全其美,可是常常会出现无论怎样做,都会不满意,别说两美,一美都不行,只是选择一个不那么差的结果。
“你不快乐”,林嘉欣也是如此,生活大多时候如此,我们拼搏,只为了能摆脱它。
之前有在朋友家看过这个片子。
没有看到开头,只是从大S将那个孩子藏在口袋里开始看起。
但还是很有感触的。
当天由于在朋友家,泪湿眼角却不肯让它掉下来,省得他们取笑我爱哭。
呵呵。
今天下了《诡丝》,从头看起。
我看着那个孩子寂寞的自言自语。
“下雨了”“妈妈,萱草花开了。
”心口紧缩,觉得心疼。
那样小的一个孩子,光着脚,走在路上。
不能不心疼的。
记得跟踪他的起东看到孩子坐在家长接送区,他说,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来接他了。
这句话,勾起我对这个孩子的怜惜。
也许,女孩子天生就有母性,所以对这个孩子,我格外心疼。
当我终于知道他那么小就被人歧视,被人看不起,甚至自卑到自杀的地步,我就在想,原来他一直都活得那么辛苦。
一直都那么绝望的活着。
以致于当他的母亲亲手掐死他之前,他会道谢。
记得师傅说,其实他妈妈是很爱他的。
是了,当我听到一个母亲在亲手结束孩子的生命,声嘶力竭的大哭时,我无法不动容。
我能体会那是怎样一种彻骨的痛。
这部电影,从一开头,就已经注定悲伤。
一个孩子的父亲被打死,而女孩还躲在保险箱里大声的要父亲说出最后一个密码。
可是她的父亲再也无法开口。
当警察打开保险箱,我看到女孩愤怒悲伤的眼神。
整部电影似乎都在围绕着孩子。
也许只有孩子能让人为之动容。
也只有孩子的愤怒绝望才能摧毁整个世界。
而这部电影里最温柔的一抹风景便是林嘉欣了。
她就那样安静简单的在一家小小的花店里经营着自己的爱情。
她爱起东,爱那个冷静到让人窒息的男人。
有时我在想,那叶起东是不是没有爱过她??
但是如果他不爱,为何又要救她?
只因为是做警察的职责么?
也许他不是不爱,男人的爱,多少带着沉默。
他未必要把感情挂在嘴边。
但是他确定自己是爱她的。
而她只不过比他爱的要多。
因为爱他,因为信任,她甚至听他的话,即使听到枪声就在身后响起,依然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只是在惊慌失措的时候,无助的叫着他的名字。
是了,这样一个女子,他怎能不爱呢?
很庆幸,她还活着,很庆幸,他们可以一起经历生死。
那么,他们可以更坚定的牵着彼此的手,不放开。
至于叶起东,我刚开始在同学家看《诡丝》的时候差点笑出来。
这不是雪村么??
因了这张脸,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添加不少喜剧色彩,至少刚开始看到他的脸,我是这样认为。
但是后来我发现,张震有一张冷峻坚毅的脸,他不是雪村那把农民脸。
他的阴郁,他的悲伤,似乎是家维欲罢不能的主要原因。
一个女人,很可能因为心疼一个男人而爱上他。
我一直认为,在这样的爱里,谁先心疼,谁就输了。
但是我发现其实我错了,也许他也一样心疼她,爱她,不然他不会把自己的母亲在临终之际托付给她。
那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爱,只是他知道自己将无法和她私守到老。
不是不遗憾的吧。
他无法陪她走完一生,惟有将亲人托付给她才能表达他对她的信任,以及对她的爱。
他肯亏欠她,因为他可以用下辈子来还。
这样的爱,沉默但比一般的爱情更具感染力。
当我看到在地铁里,那个孩子和他的妈妈终于可以在一起,当我看到起东在弥留之际还在想着家维,不能不感动的。
他们都可以在一起,我想这样的结局,是让人欣慰的。
真的很想告诉所有认识的朋友,珍惜拥有,怜取眼前人。
我们其实拥有的还有很多,很多。
恐怖片这东西,越看越怕,越怕越想看。
今年看的恐怖片不算少了,每次看完都想以后再也不看恐怖片了,结果新的片子出来还是忍不住想看。
今年看过的所有恐怖片中,我认为本片是最出色的,它既不是欧美式的特技恶心片,也不是日本式的纯粹骇人的恐怖片,而是有恐怖但也有情感的中国式恐怖片。
说起台湾电影,最近的记忆就是“双瞳”了,很巧,也是恐怖片,也很好看。
看完了本片,隐约觉得两部片子会有联系,因为主题相似。
一查,果然,本片的导演苏照彬是“双瞳”和“三更”的编剧,本片是他自编自导。
应该说,剧本是很出色的,人类的恐惧来源于未知,当未知就在你身边的时候,恐怖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当然,故事的逻辑性还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毕竟那是未知的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合理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上面,谁知道那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何况,本片的真谛不是说鬼有多恐怖,而是在探讨安乐死的意义。
以爱她的名义,让她痛苦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还是在爱的名义下,让她安静的死去,永远的摆脱痛苦?
或许导演也无法给出答案,只是通过片中的两个母亲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结果如何,母子亲情之爱是永恒的。
本片的演员整容也很强大。
虽然看之前知道有江口洋介,但乍看之下还是没认出来,满脸的胡茬子,写满了沧桑,一个心理失衡的博士形象。
大S穿职业装很性感呀,身材也很好的说,可惜挂的太早了。
张震绝对是帅哥,气质非同一般,我看好他成为梁朝伟的后继者。
常有人说起梦见故去的亲人,是真的有鬼,还是对亲人的思念使然?
在非洲很无聊,甚至可以无聊到电影都没兴趣看。
在以快进的速度看了几个垃圾片以后,看到了《诡丝》,原以为是外语片或侦破片,原来是台湾的恐怖片。
屋里突然一片黑暗,只有13岁的小鬼慢慢出现在影片中,蹲着,站起,踱步,因无法出门焦躁不安,犹如我们在这儿过假期的情形;想接着看,可一个人在没电的屋子里看心里有点儿不踏实,于是喊人,没法看电视的老李和阿不过来了。
影片继续。
16岁的小阿不瘦骨嶙峋,与片中小鬼可有一比,他在我稍加解说的情况下,看懂了这部中文电影,鬼抓人的时候,他就赶紧转过身,紧缩一团,和小鬼蜷缩的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他是黑漆漆的,小鬼是白惨惨的。
算是近些年看的比较好的恐怖片了,剧本很好,主旨也难得的向上鬼片的外衣下说的却是母子情深(鬼母子和叶起东母子);演员也够大牌,可惜除了张震大出风采之外,其他如林嘉欣、大S徐熙媛都做了花瓶,江口洋介的表演也乏善可陈,好在恐怖片的氛围可以让我们在观影的时候不计较这些。
起因是科学小组发明了“孟结海绵”,其功能之一是可以发现鬼的时候困住鬼,组长黄三太(江口洋介饰)领着小组抓住了小鬼,为查小鬼如何阴魂不散,他们找来了母亲奄奄一息的叶起东(张震饰)。
故事就在查的过程中展开,不忍病辱的小鬼跳楼自杀未遂,母亲忍痛掐死了他以遂儿愿,鬼儿子却救了地震中的母亲并天天照看,直到母亲最终死去;叶起东也天天照看病床上的母亲,为此一直不敢向相互深爱的家维(林嘉欣饰)表白,他还拒绝了母亲想安乐死的想法。
鬼儿子因为母亲杀人,鬼妈妈因为要从黄三太那里要回儿子而杀人;被杀者都因为接触到了小鬼留下的丝样的东西,黄三太因为自己想自杀后成为鬼,害了爱着他的助手(大S饰),也害了小组成员。
叶起东因为爱,救了女友和他自己,并最终明白了“也许,怀着恨意而死,并不是一种解脱。
小孩子灵魂不散的原因,不是恨,也不是因为他埋在那片萱草花田,而是他与母亲之间的爱。
”这是个适合情侣一起看也适合一家人看的恐怖片(孩子太小了还是不要看好了),如果掀掉恐怖的外衣,那么,看到的是脉脉温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诡丝,自是从此而来吧。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别人推荐的,里面的一些捉鬼的手法很有趣啊,那个不能跟鬼对视的设定很有意思,里面那对母子的戏还是很感动人的。
张震也超帅,跟小鬼对视的那场戏看得人很紧张,还有对女朋友开枪那里。
后面还以为张震必死了,幸好母子相遇放过了他。
没想到s演的是坏人哈哈。
总体来说是部很不错的恐怖片。
有点奇怪的恐怖片
我很喜欢你,可是你不快乐。 ★★★☆
你读到了母亲的爱,却也读到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应该不会留下阴影的恐怖片....
看的早了,忘了不少
鬼片,我一向不看,但这部汇集了这么多的大明星,显然就多了一星荣耀。虽然还是有剧情BUG,但总体来说,还算比较温情的鬼片。江口洋介变了很多~~竟然有点像斗鱼里的阿豹
戴立忍,张震傻傻分不清。看到大S,张钧蜜,陈柏霖居然跑了个龙套就成为被鬼杀了的对象。不得不感叹他们演受害者的时候难道都没有红吗?
爆笑,从牛肉面面里钻出个鬼就尼玛离谱。这剧本有的地方不错,但是大部分地方是真的离谱,这对鬼母子直接心内科就业得了。说好的反重力呢?
………………大S的演技……去死吧!
只可惜特效一般,拍得挺不错,支持台湾电影。
没什么意思
港台难得好看的恐怖片
恐怖+搞笑+感人
不及格
这个鬼根本就是个ET嘛
我真的执着不起来
……
想要活着,想要每天过得快乐,想要人生可以改变,想要每天早上再去看你----
看恐怖片的瘾大概几个月发一次。发了就不可收拾。像痒痒必须挠到。还好有琼妹儿呼应我。我的朋友里看恐怖片面不改色的就只有她了。于是昨天深夜,咱们一起看了这部片子。中途她抱怨我把她的手握痛了,囧……片子其实一般。
补标。只记得大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