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这部电视剧是在上《司法制度概论》这门课的课堂上。
老师说,平常推荐的书你们不一定看,这次推荐一部电视剧,《营盘镇警事》,没事看看,对调解制度会有另一番了解。
假期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便开始看这部电视剧。
我很惊讶,一部关于警察的片子也能拍得如此之好。
关于真实性,他人已有论述,我就不在多说。
这里特别提及这部电视剧里的那些好台词。
脱了这身警服,咱是老百姓,穿上它,咱还是老百姓。
范党育做的很好,时刻记得这句话。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细节。
范党育和潘大兴去找倔老头的时候,倔老头说,我不认识穿警服的人,范党育一看没戏,就和潘大兴骑着自行车回去了,换了身普通装,骑着自行车又去了。
现在还有哪个警察能忍受这样不被人甩的事,更别提换一个更好的态度去了事了。
现在的警察,都记得自己是个警察,不记得自己是老百姓了。
他们享受这高人一等的感觉,不肯屈尊啊!
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警于案发之前,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察于案发之后,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不稳定因素,为什么有那么多大案发生?
就在于,现在的警察,大都只知道察而不知道警,坐等纠纷事件发生,而不是在纠纷事件发生之前,就想办法化解。
剧里像上面的精彩台词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大家看了,自会有其他台词撬动你的神经。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范党育的了事能力,镇上的人都称他为大了。
我看过之后,也深表佩服。
说白了,他平易近人,又懂人心,明白事情,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直陈利害,由你选择。
这种艺术,需要慢慢揣摩,多加实践,不是轻易能做到的。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受不了平淡,喜欢美国大片中打打杀杀,悬疑刺激的,那么这个片子不适合你。
这是一个真实中带有真理的故事。
真人真事,这是另一个感动我们的因素。
很少看关于民警的电视剧,这应该是第一部。
因为主演是张嘉译(还有他生活中的妻子张海燕),所以才看的,看完之后的感觉是感动,无以复加。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不排除中国有许许多多范党育这样的好警察,而实际上这部电视剧也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虽然我很少和警察打交道(这并不说明我是个好人),但从我接触过的大多只会打一次交道的警察来看,基本上是一副机关干部极不耐烦的嘴脸,或一脸怨妇相的年轻人,看见你就像看见仇人,或一副高高在上姿态的中年人,看都不看你一眼,真的是目空一起。
我很理解这部电视剧为何这么火,因为渴望,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遇到一个能真心实意为自己服务的警察,刑警我没接触过,没有资格评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纳税人在用自己的钱养着一大批把自己当仇人看待的民警,他们提供的不是服务,而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加剧着警民关系的恶化。
当你看完这部剧,再去派出所办手续,我想心中会是更大的落差吧,毕竟不是每个警察心中都装着百姓。
剧中的很多细节让我感动,一个简单的例子 :何雨桐上班迟到一个小时,来办户籍证明的人聚集了很多,当何雨桐来到派出所后,范所发了很大的火并要求何雨桐做全所检查,何雨桐满怀委屈的开始为大家办理手续时,高宇成也为何雨桐不平,询问缘由,范所领着他来到办理户籍证明的地方, 询问了好几个来开证明的人,有的人天不亮就往这里赶,媳妇还在家坐月子,有的人是普通工人,一月几百块的工资,这么一耽搁本来就不多的工资肯定会因此减少,我想大多数人看到这一幕都会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因为感同身受,心里装着百姓,才懂得一个小时对于一个警察的意义非凡。
对于一个职业无所谓干的好坏,关键只在两个字:热爱,干警察这一行,就是为百姓服务,心中就得装着百姓,不用时时刻刻,至少八小时以内,如果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的为百姓服务,还能指望脱了这身警服再来除暴安良不成。
由马进执导,张嘉益领衔主演的公安题材大戏《营盘镇警事》剧中,张嘉益饰演的派出所所长范党育扎根基层,用真心真情为人民服务,感动了许多观众。
实际上,这一角色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他就是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所长、二级英雄模范——范党育。
范党育(1964年9月10日—2008年5月11日),大营镇范堤村人,生前为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公安局大营派出所教导员,二级警督警衔。
范党育于1982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1982年12月至1992年5月在大营派出所工作,于198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7月至2003年12月,范党育任枣强县公安局大营派出所所长,2004年12月任枣强县公安局大营镇派出所教导员。
在电视剧《营盘镇警事》中,范党育总是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调节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
据范党育生前的战友介绍,正如剧中所演绎的一样,范党育在群众中口碑极好,被百姓们尊称为“范大了”。
“大了”在方言中就是指有见识、有威望、有人缘、热心肠、乐于助人,而范党育同志这一‘范大了’的外号要比他的大名知名度还要高,可见他到底为百姓“了”了多少事!
“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化解老百姓的各种纠纷当成工作的第一要务。
”范党育从警26年如一日,长期工作在农村派出所,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而电视剧最终,范党育也在新办公大楼建成喜气洋洋之际,突发心脏病突发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营盘镇警事》以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公安英烈范党育的一生,带观众们感受范党育为警为公、执法为民、心系群众的精神,带给观众们无限的感动。
今晚,敬请继续锁定青海卫视《营盘镇警事》。
看完之后,忍不住热泪盈眶,电视剧拍得很好,演员对角色的演绎也非常到位。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范党育那句“我脱下警服是老百姓,穿上警服还是老百姓”,他诠释了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心系老百姓,融入老百姓,为了警察的事业废寝忘食,不辞辛苦。
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令人钦佩。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不仅仅是做到打击犯罪,更要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而不是一味采取强制措施,警察警察,警在前,察在后。
范党育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我将终身受益。
最后,向我敬佩的同行们致敬,我将以你们为榜样,无愧于心,无愧于理想,无愧于头顶的警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看了KK的微博,说这个电视剧可能暗示了今年的考研题目,所以我特意看了这样一部电视剧。
为了迎接十八大而拍的,能有多好看呢,我已经做足了最坏的打算。
没想到一看就撒不了手昨天下午,手机数据被我不小心永久删除,导致系统错误,一直在找数据,得两三个小时呢,就一遍看这部电视剧一遍找数据,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结果一看就上瘾了,到看完,也就24小时吧。
很吸引人的电视剧,范党育是一名派出所所长,成天张家长李家短的给人调解问题,在外人看来,真的一点都不想个所长,还是不识抬举的所长。
他会为了为村里人证婚,而忽略来调查的县里干部;他会把在北京做国际服装生意的兄弟拐回村里当支书;他会把自己的工资贴在所里的伙食费里;他会死皮赖脸的去讨村里讨所里讨同事的福利,从来不想自己……里面家长里短的讲得都是老百姓的事,都很真实,包括里面和同事之间的矛盾,和人相处,调节矛盾的细节,都很生动,包括和赵光明一起共事,赵光明的碰钉子,想调走他都是很符合人性的,包括最疼爱的徒弟在投票大会上没有投他一票,自己不认为有问题,在严打和从群众出发这样的矛盾中,我们都看得到自己曾经考虑过的问题没有真正的贴近生活,写不出这么真实的剧本!
我昨天就和同学说,这真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不比TVB的警匪剧差!
可是就是这主人翁太好了,好了有点假!
好的觉得这部电视剧的政治色彩很浓!
迎接十八大嘛,可以理解,所以就当电视剧看得了!
直到昨晚,剧里有个地方没有叫他“大了”或者“党育”而是叫的“范党育”,突然我觉得这名字怎么有点熟悉呢,不会真的有这个人吧!?
马上一百度,真有这人!
营盘镇警事就是根据他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立马我就觉得感觉不一样了。
看到党育没有陪儿子出去游玩,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因为工作抛弃他们母子,我心里是恨他的。
恨他为什么对别人那么好,对自己的妻子却那么残忍呢?
还是要做一个人人敬佩的警察就必须要牺牲家庭呢?
曾经有人说过,不爱家的人,怎么可能爱国?
可是这个是个反面例子。
我想没有人会说党育不爱国,可是,他为家里的付出真的太少太少。
一个好的警察,就不能两全其美吗?
看到党育最后心肌梗死,他才44岁啊!
看到这里,哭是一定的,可是哭之余,我很好奇,导演拍这样一部电视剧的目的,是宣传他是好警察,让所有的警察都像他学习呢,还是说,宣传好人是没有好报的?
我想,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警察真好,为什么我身边就没有这样的警察呢?
如果我的亲人要去当警察,我会让他像范党育这样,这么“傻”吗?
这样的好人,是我们追赶不上的,只能仰望……
1、两种不同的理念:赵秉承的是普遍主义的法治观,范则在公正尽职的前提下带有了特殊主义的传统人治观念。
2、人治需要法治的节制,但法治也太需要“人治”的温润。
3、一个好的警察,就不能两全其美吗?
4、平凡的岗位干平凡的事,只要做好了点点滴滴的小事,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关心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这也是一种社会价值,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5、也许生活不必如此地轰轰烈烈,平淡的执着未尝不可,“因为执着的本身也是对希望的不懈追求!
”
大了太累了。
他把张家长李家短都当做自己的事惦记在心上,劝完东家和又忙着解西家的愁,但他能给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太少。
感人的事迹很多,但约觉着他太累了,如果作为一个好警察就得牺牲自己的家庭生活就得不顾一切拼在工作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当看到大了与局长职位失之交臂时,心里不禁为大了感到惋惜,如果他能当上局长甚至更高位,是否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大了们,是否能够告别劳神费力的单兵作战,实现集体化规模作用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大了就不会那么累了。
庆幸大了有个好妻子,能够体谅他。
这样的好妻子并不是每个大了都能拥有,片中的大了不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让儿子感到失望。
如果有更多的人为大了分担点,也许这个家庭会更幸福更温馨,而累倒的大了却成为这个家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片中的大了也经历了匿名信举报和录音笔事件的波折。
一心一意为民解忧的大了,也难免成为了一些人中伤的靶子。
希望每个大了都能有范党育这样的好运化险为夷。
如果有更好的社会道德氛围或许大了们可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猜疑和打击,能够做更多的好事。
大了太累了,最后不得不被迫“休息”,这何尝不是一种透支。
别让大了们太累了,别让他们累趴了,别让还未燎原的星火过早的熄灭了。
2013.8.19
首先我本人就很喜欢张嘉译,他塑造的男人,是最男人的!
同样,在“营盘镇警事”中,依旧就是个沉默、成熟、正义、智慧、幽默、敢作敢为、好丈夫,纯爷们儿!
此电视剧,也非常感人!
故事以河北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所长范党育为原型,贴近老百姓生活。
枣强与南宫交界,以前有“金南宫银枣强”的说法,我是南宫人,也多次回家路过大营,所以对这个剧很有兴趣,很多画面也是在大营拍摄的,看上去很熟悉很亲切。
遗憾的是虽离得很近,但我们那的派出所所长却很少进村,至少我在农村生活的小二十年里没见过,他们更像是官老爷呆在乡里的办公室里,求他们办事也不容易,跟范党育同志比差太多了。
张嘉译演的很不错,既有能“了事”的平和,又有片警的小架子,比较真实,提起他我想起了他参演过的另一个电影《平原枪声》,同样的取材于河北枣强的一个故事,也算是跟枣强有缘吧。
另一点感触:范党育生前作为一个“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居然在派出所合并的时候没当上一把手,不得不让人想到些什么。。。
片子整体节奏很好,全体演员演技到位,很多情节非常真实,看得出来编剧功底很棒。
看完后一百度发现“范党育”真有其人。
最后一集范党育突发心脏病去世,开始煽情,当然这是国产剧的习惯套路,除此之外,其他部分还是很优秀的,用事实和细节讲话,没有什么煽情部分。
作为派出所所长,他不仅向下要处理老百姓和下级的那些细碎的琐事——帮助大柱子、岭子、服刑人员的孩子;及时拉回江水;劝解老倔胡、酒魔子;协调梁家叔侄关系,也要协调同级和上级的一些大事,比如请天民回来当村支书,帮村里筹款修路,找陆书记要钱支持派出所工作,多次和分局长赵光明力争改变工作方式,协调分局盖新大楼等等。
他的特长就是,抓住对方心理,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尽量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为人可靠,和群众关系处理的很好,很多次为办案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这也是走群众路线的最好例子。
这是他的优点,但往往优点的另一面就是缺点。
所以连他一手栽培的高宇成也反对他当局长,觉得他婆婆妈妈,没法体现警察的严厉打击。
说实话,党育这样的警察令人尊敬,但是他的这种工作风格难以复制,推广的可能性极小;第二他没有培养出和他一样的人才,他的手下都尊敬他信赖他,但没有人和他一样细致地做群众工作。
他变成了一个特例,且结局并不美好。
我不觉得一个眼中没有自己,没有家人的人是值得效仿的。
我们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活下去,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他才44岁,离退休还有16年就早早离去,那他的家人呢,孩子呢?
不也变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我希望能出现更多“范党育”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体制成建制的出现,他的工作方法能得到更好的推广,而不仅仅只是陷于片刻的感动。
好人不长命!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
时不时得给自己吹吹红风。。。主旋律也能出精品,现在越来越喜欢接地气的作品了!
好喜欢这部剧,主要是接地气,看了很多警匪剧,这种家长里短的警察片还是很少。张嘉译演得好,故事感人。
真实。
很好,很真实,张嘉译,郭京飞都演得好
张嘉译演技不是一般的好,很真实,假如你和雪豹里的文章比较一下,我更赞赏张嘉译塑造了一个真实的大写的“人”,男人不是用来耍酷的
蛮接地气的电视剧。
好多不合理的
挺质朴的警察故事,比较接地气,这么好的警察真的是少,应该发掘这样的人啊
大了大了~
非常写实地描画了北方城市的人文场景,很有亲切感
好剧…
还可以,剧本,演员挺好
假 就当科幻片看吧
很贴近生活
太主旋律,内容还不错。
夫妻档,不错。
还不错
要是早两年半看这剧我就不是现在这样了,警察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