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爱情片融入了文艺片的元素,不仅故事挺烂而且连好看的图片也都没得看(但其实有些镜头拍的很不错,感觉安徽也挺好看的刚开始还挺尴尬到了后来加入了很多沉默和空镜(人物又不说话,可能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沉痛,但是很难带入,时间还是太短了感觉不仅有女性凝视(女主角就像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虽然漂亮但是漂亮的又很诡异)还有男性凝视(不知道男演员在干嘛...)三皮到底为了啥存在???
但是关键是,到了大四揭露真相的时候,我开始明白导演前面为啥那样拍了,从那一刻开始我终于知道导演想讲啥了,有一种终于恍然大悟的清醒快乐感,但是未免把中年男人的形象刻画的太过分了一点?
用不同的滤镜和色彩表现女性因为前面实在不知道这些主角要干什么,所以好困。
对比一下就希望知道,其实就算是文艺片,也希望有带入感。
不然真的很难投入。
配乐挺好的 《野花》和 《我想你了》国内合作片外商承包的太多啦小镇青年的社交:学校,餐馆(还以为是杨德昌),偷汽油打架(非法,1995年改革开放对于内陆城市的影响),烧船,死人,分崩离析+重聚。
这些就好像是青春段落的拼接,太蒙太奇了太破碎了。
不过好像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样飘来飘起,每天什么也不想干。
看完了,过来写个回答。
可能有点晚,没关系,说说心里话这部电影我没去影院看,因为上映前透露的剧情和预告没有吸引到我。
我有预感,这会是部很闷很闷的片。
果然,中途有好几个瞬间我都看了看进度条。
我不抵触文艺闷片,相反,我热衷于在文艺闷片那些对节奏有损害的镜头里试图去理解:导演想说什么。
只是,我觉得我从里理解到的有点肤浅。
老一套的缅怀放荡不羁的青春,大量无意义的一起坐着放空镜头。
如果这就是导演想缅怀的青春的话,恕我不奉陪。
这几个男角色的塑造让我无法理解。
听说电影推迟了好几年才上映,这几个男角色确实有点太老一套了。
在致青春那会上映,我有可能会买账。
现在不行,现在让我尴尬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缺陷叭,通过时间前后和冬冬失踪的事件,来撕开多年后众人的心。
如果能把前面各位角色做的再丰满些就好了,铺垫没铺好,自然结尾的直面内心不能打动到我。
当然也有优点,配乐和摄影。
这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结尾李冬冬去拍写真,拍完拿着钱数钱的时候。
她轻微的笑了一下,对,她笑了。
前面三皮说她从来没笑过,拿到钱后她笑了。
然后她一转头,镜头从她的红唇转到她的脸。
配上背景乐,真美。
不光是好看,还有那份感情的纯粹。
画面再转黑,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思考和怀念。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对李冬冬的塑造是成功的和多年后众人在现实里的苟且相比,她应该在那个时候死去。
她太纯粹了希望你我都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
24岁的李现,跟《抵达之谜》一样迷茫,天赋演员有没有?
章子怡我觉得是。
运气好的演员有没有,有,第一部大荧幕就很幸运碰到成熟型导演,以及在过程中挖掘到演员特质,而个人特质碰上符合个人特色的角色,就很幸运,我觉得王宝强就是。
但可惜李现不是,24岁的李现还要接广告模特养活自己。
想让人看到他,他就必须上,他没得选择。
故事拖沓,情节平白直铺,尴尬的情绪爆点,以及过于大的年龄跨度,作为粉丝我不能无脑吹,李现也不是听不了声音的,单独去看每场戏其实还不错对于24岁的李现演技我打75fen,及格偏上,但放在整个电影,没有立起来的导演框架,让演员的表现也大打折扣。
真正去看了电影的其实都知道主要责任在谁,但需要埋怨吗?
并不!
我想李现应该是感恩的,我也是,我个人觉得恰恰这样,专业的人反而看到了李现的可能性,24岁的年纪,演出10几年的年龄跨度那是吹,但少年的张扬莽撞,成熟的疲惫颓废,情绪的爆发,从迷茫到释然,你可以看到他的用心,对演戏的热情。
当我读到标题时,对于一部类型是文艺、爱情的影评,我一时无法理解标题的含义。
但实际上看完整部影片之后,再去读标题会发现,标题更像是一个简明扼要的倒叙,影片从内容上去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以三皮为旁白,在几个时间的点去讲述剧情,也从某种意义上暗示了,三皮在影片中实际上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甚至于之后的转学,也正是表明了旁观者的身份,而他作为故事的旁白,导致他进入主线的,除了四人的兄弟情、同窗情以外,更重要的是到后期三皮对大四失手杀人保持了行为上的沉默,这件事将三皮卷入了进来,也因此,三皮讲述的语气是沉重的。
赵小龙、方圆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追求真理、不屈不挠、但也偏向情绪化,而后者的名字似乎更隐喻了其人生的转变,从不羁的技校学生,到后来的事业有成,他是曾经是个感情用事的人,而最后却变成了一个理性派。
只有大四,真正的凶手,却又是个受害者,对于这件事,他的责任毋庸置疑,他的恶意揣测,导致了最终过失杀死了李冬冬,也因为这件事,痛楚,悔恨,恐惧,盘踞于他的潜意识之中,但他也让时间的灰尘掩埋了这个真相,在最后平稳度日。
四人复杂纵然有着的关系、多变的心理,但殊途同归,他们都在某段时间里妥协,人生的反复无常足以抹平年轻的冲动,四人虽然抵达了新的伪善的、豁然的成人世界,但是否又抵达了内心那个不愿妥协,追求真实的世界中去呢?
从拍摄的手法而言,这部片子在留白和默片两个地方做的较为优秀,因为对于整个风格来说,一场九十年代的叛逆少年的痛苦的成长之旅,用沉默来抒发内心的迷失、恍惚是贴切的,几处声音的静默,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当事人逃避现实的心理,在车上武忠对方圆的质问,将他从另一个世界拉到了不得不面对支离破碎的兄弟情谊上来,他的大脑用一片空白来逃避这段事实,而片末的大四在推开门后,那一份面对自己失手杀人的真相,和说出真相后兄弟的责问,恼怒,失望,另大四又回到了砸完歌舞厅之后的那个状态,他懊悔,绝望,内心如同行走在沙漠之中,探寻着遥不可及的彼岸——解脱的彼岸。
另外最后小龙用脑海去臆想了一幅画面,最终选择了让小龙离开,也就是这一刻,小龙才真正地释然,一合居里大四的撞玻璃、方圆的质问责备、三皮的逃避沉默,似乎也正是小龙最后内心的挣扎,当小龙流下眼泪的时候,也就暗示了一切都已经任由时间去掩埋,那个谜底,永远都不会被方圆知道,也永远都会像李冬冬一样沉入深海之中。
最后李冬冬的画面,也打破了观众的幻想,这份幻想,或许也是我们在看到李冬冬手持很多现金,却又穿着性感时产生的惯性思维,这份谜底,也在最后展示给了观众,同时也回应了片名。
而最终的四人闲谈、说到方圆的演员董博睿的真名,也算是一个彩蛋。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整部影片虽然故事紧凑,衔接较好,但是在中心焦点的问题上,似乎又有一些散漫,例如主人公的界限不明、配角的故事贡献程度不一等等,本应该由四兄弟为焦点的故事,在中后期出现了焦点分散的情况,以及大四的女朋友在故事中,仅仅是完成了这个故事的主线任务,从洒脱不羁到温文尔雅的蜕变,有一些刻意点题或者说是有意保持整体结构完整的现象。
另外转折点我认为有些滞后,在大四说出人是他失手杀的那一刻,才掀起了最后一阵引起蜕变的波澜,虽然片子在中期四人开始寻找李冬冬的时候就已经冥冥中产生了分歧与争执,但有些隐秘,真正点醒标题的是大四说出真相那一刻,因此这个点应该用更合适的方法去做适当的提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期产生分歧的暗线也正是为了过渡到后期的方法,另影片合情合理,有一些欧亨利式结尾的感觉,尤其是大四砸夜店时的疑惑,也在最后揭开,使得影片跌宕起伏又在情理之中。
较好的一点是从开头到结尾,时代的转变并不是很突兀,开头奠定的九十年代风格,那个昏沉的港口城市,有人靠着卖鱼、维修贴补家用,有人靠着偷税漏税,买卖汽油瞒天过海,这些碎片化的日常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市井之中,也侧面反映了人心、命运和世界的多样。
总的来说,演员的演技与导演的选题也较为契合,虽然有一些较为突兀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故事的剧情轮转、时间推进,以及对于一些拍摄手法的把控,确实是恰到好处,内容上也已经敲开了灵魂层面的大门,但是对于灵魂与内心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更加新颖一些,过失杀人这一个“敲门砖”难免有些陈词滥调的感觉,所以《抵达之谜》这部影片,需要增加观众思考的成本,来加深思考的深度,但仍然是一部值得一看,引起思考的影片。
谁都想忘记自己最不光彩的日子。
医生,老板,这些都是体面的成年人的标签。
不要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提起那一段逃课,打架,犯浑的混混日子。
可是自己做混蛋,却阴差阳错送了别人的命。
如果不偷油,不挨打,冬冬为什么要去赚钱?
如果大四不知道小美陪酒,是不是这股邪火就不会以义气为名发泄给冬冬?
谁都有错,但是十几年不相见,他们都想忘了这事,忘了混蛋的日子,忘了做错的一切。
小龙不想忘。
他想让所有人付出代价。
可是他们是兄弟,至少曾经是。
所以他放大四下车了。
也许他也终于妥协了吧,也许没有。
我觉得故事讲的还可以,没什么硬伤,也不硬坳悬疑设定,给我好感的是剧情不狗血不套路,是在认认真真还原一段记忆里真实发生的事一样。
有些违和的是多年后几个人没有演出人到中年的感觉,没有年龄感。
演员方面男生都不算一眼帅哥,颜值都合格,女演员很漂亮!
气质很独特!
尤其在回忆的滤镜里太美了!
唱野花那段也很有氛围。
演技方面几个人演技都可以,还蛮自然的,不尴尬,个人觉得比现在一些电视剧和电影里一些人演的好太多,几个人身上能看到钻研的诚意这很不错了服化道方面没什么错处主题曲也很好听。
有人看完说镜头很晃头晕,我是坐在后排最中间的位置,倒没有一点晕的感觉。
说说印象比较深的几处吧。
方圆摞轮胎,那是一个长镜头,冗长又压抑,相信很多人看的莫名其妙又不耐烦,凌乱淋雨的轮胎脏污沉重,方圆一口气都摞完了,最后一个却轻轻一推便歪歪扭扭地扑倒在马路中间泥坑里,就像方圆此刻的心境沉重灰暗中仍隐藏着叛逆和躁动,在不得不认定的冬冬离去的阴霾之下怀着一丝丝侥幸和隐隐的期盼。
关于野花这首歌,真的蛮好听,有人觉得那时的柔光镜头很假,我却觉得很温馨,烛光营造的特殊氛围和效果谁都不能否认,否则就没有那么多的烛光晚餐催化的情感升华了,中国古人便知道灯下赏美人的好处,烛光下冬冬非常漂亮,在场的至少三个男孩子心动了,冬冬就像顽强倔强生长和盛开的野花一样,她不温润也不娇气做作,细腻善良又仗义,艳丽又肆意绽放着。
优秀的编剧,就是要亲手制造出最美好的东西然后在观众面前活生生毁掉它。
很好,我惋惜而心痛了。
关于小龙和他父亲的对手戏,同样在灰暗压抑的色调里,连句很好的台词都没有,感情表达却一点也不逊色,艰苦的营生环境,两个人表情的转换,貌似粗糙实则谨慎细致的伤口处理,还有最后那一声恨铁不成钢的嘶鸣,小龙还是迈步走了,背后是父亲深沉的含蓄的爱,迎面却也是冬冬以拥抱抒发的直白的心疼怜爱,这一小段是爱的故事。
日本酒家里,几个人争执撕扯自伤自残的情景,是小龙脑子里的推断,新奇但也符合常理,我们在做出选择,甚至迈出长久以来一直期待执意坚持的道路时总会脑补后面的结果,来之前小龙根本不愿意脑补这段,他只怀着恨意勉强见一面,可是那副挂历和他们无所谓的态度激怒了他,他们都轻松揭过了,各自生活的很好,凭什么?
他赌气去找那个爽约的杀人凶手,而坐在雨夜车子里的大四也仿佛预知结果一样像个被押赴刑场的死刑犯僵直又绝望,大四是直接凶手,他们几个、他自己难道就是无辜的吗?
从决定偷窃开始,便是一步错步步错!
小龙愤怒悔恨烧焦心窝,真正的当面对峙公开屠戮他下的去狠手吗?
很多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也像小龙一样在激愤不平里最终选择了放过和妥协么。。。。。
这部剧想表达什么?
想表达很多,总结起来就是那个年代带给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经历和感悟,是一种带给稍微有一些年龄的观众回忆青春的磕磕绊绊的引子。
他们经历相似情感想通。
但是也不可否认青春的坎坷不独是那一群同导演一代的人的遭遇,每一个成长起来的挺拔树苗没有经历社会现实带来的不甘不平和遗憾疼痛呢,很多时候大家最后还不是静悄悄平静的承受了,没有去报复变态的上级同事、劈腿花心的另一半、对自己不闻不问的父母亲人、糟心讨厌的邻居…也放过了无知犯错的自己,错失绝佳机缘悔恨难当的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自己…这是一块鹅卵石的故事,是放过自己的故事。
今天看的这部电影,名字叫做《抵达之谜》。
初看题目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抵达之谜”,抵达什么地方?
又有什么谜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我们都不知道,但是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抵达之谜。
” 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的长江边的小城市里面,赵小龙遇上了心爱的女孩儿李冬冬(ps插句话:我觉得李冬冬好美哦!
),赵小龙其实挺喜欢李冬冬的,但是赵小龙不敢表白,两个人眉来眼去,可就是不敢要走出下一步。
李冬冬也喜欢赵小龙,李冬冬要去参加比赛,于是李冬冬就去找赵小龙,两个人在鱼摊打了一个赌。
打赌的时候,李冬冬说:“你说这条鱼有没有鱼籽?
” 杀鱼经验丰富的赵小龙说:“当然没有鱼籽。
” 李冬冬说:“我们来打赌吧,输的人要答应另外一个人一件事。
” 然后赵小龙就说:“我赌这条鱼没有鱼籽。
”李冬冬赢得了比赛,要答应冬冬一件事,可他偏偏讲起了不合时宜的兄弟义气,居然带着另外三个人一起赴约。
这位兄弟....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反骨叛逆的男孩赵小龙遇上心爱女孩冬冬及其好友小梅后,随着初心萌动,与几位好友:方圆、大四、三皮、武义走过肆意张扬的青春时光,这段青春随着冬冬的失踪戛然而止,几个人不说是反目成仇,但是也互不联系了。
“李冬冬,我很想你,你那么那么迷人” 李冬冬失踪了之后,赵小龙一直一直都在寻找她,只不过可惜了,那样美好的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人海之中,杳无音讯。
后来方圆再去寻找李冬冬的时候,偶然之间碰到了路边有人在往江里面丢死去的猪娃。
其实这个时候,方圆就已经开始在胡思乱想了,方圆觉得李冬冬应该也已经消失在了大江里面,失去了性命。
因为兄弟四个人偷了别人的油去卖钱,结果不仅仅没卖多少钱,还被油的主人给盯上了。
人家让他们兄弟四个赔偿比卖油更多的钱,兄弟四个人还不起钱。
李冬冬去帮助他们拍挂历照片(虽然这个照片在我们这个年代其实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但是李冬冬在拍摄了照片拿到了钱之后,就去找武义,想要把钱给还上。
而武义根本就不想要还钱,武义只想要怂恿兄弟四个人去烧掉他哥哥的船。
武义看起来是靠着他哥哥,但是其实武义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因为烧船的时候,武义根本就没有动手...他只是在旁边递着火把,然后说着鼓励大家的话。
李冬冬失踪了,赵小龙一直一直都在寻找着她,因为李冬冬是赵小龙生命里面的光,没有了李冬冬,赵小龙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生活下去了。
赵小龙一直一直怀着李冬冬没有死去的希望,寻找着。
对于赵小龙来说,李冬冬就是赵小龙生命之中的希望。
“李冬冬:即使离去,我也依然很爱你” 看到了最后,我才明白了整个故事的脉络。
大四以为李冬冬水性杨花,表面上看和方圆在一起了,实际上又是喜欢赵小龙,最后还和武义不清不楚...出于兄弟义气,大四气得不能行,觉得说怎么一个女人可以这个样子呢?
于是大四把李冬冬推下了江,但是其实他是不小心推下去的。
等到大四反应过来了之后,李冬冬已经掉下了水。
等到了故事的最后,我才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做“抵达之谜?
”原来是因为等到了赵小龙兄弟四个人重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小龙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被方圆阻止了。
方圆说:“没必要再纠结一个结果了,事情已经过去了。
” 可是当时,在小龙的内心深处,还是没办法走过这样残酷的事实。
小龙想要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当年的事实真相,可是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只是没有明面上提出来而已。
最后的最后,小龙接上了大四之后,还是对生活妥协了。
小龙把车子停在了路边,对大四说:“算了,没必要了。
” 因为说出来的话也不过是兄弟反目,大家大打出手,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又何必呢?
这就是赵小龙所谓的“抵达之谜...”抵达终点之后,赵小龙觉得其实没有必要在纠结一个结果了,没有必要再知道结局了,没有必要大家再闹得并不愉快、 可是赵小龙又开始迷惑:“这样真的对吗?
” 我觉得现哥真的看起来好刚哦,不管是现哥杀鱼的动作还是现哥咬手上死皮的动作都很帅气,真的让我觉得眼前一亮;这个动作真的是细节好评哦。
总之呢,就是很青春的一部电影呗。
那段青春,那段记忆,一去不复返了!
老去的是时光,失去的是青春,留下的是记忆!
年少的青春做过对的错的,终究过去!
一起长大,一起成长,一起犯错,有执着,有错误,有叛逆,有不甘!
那些都是属于青春年少时的轻狂记忆!
懵懂的青春,懵懂的爱情,美好而且追忆!
有遗憾,有向往,所有的记忆犹如昨天,又如很远的过去!
那些属于生命中的记忆里,爱!
唯一会让你流泪,心痛,犯错!
失去会痛,遗失会痛,错过会痛!
青春就如一首永恒的歌曲,它会在你记忆的深处,时而出现,时而忘却!
就是属于那些年,那些人,那些哥们,那些义气,那些过往,人们依然怀念,也留恋!
中规中矩的隐秘的角落式故事情节展现,并没在情节里找到那束光,但有些细节和场景设置蛮有趣。
影片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长江边的小城里,赵小龙遇上心爱的女孩冬冬与其好友小梅之后,与方圆、大四、三皮、武义走过肆意张扬的青春时光。
这段青春最终因为冬冬的失踪戛然而止,十几年后,当兄弟们都面目全非的走向中年时,只有小龙还固执地要为下落不明的冬冬讨个说法。
聚会上,步入中年的他们回忆往昔,小龙却突然逼迫大四说出冬冬“失踪”的真相,被尘封的“真相”使他们永远无法抵达自己的内心…… 前三分之二的感受:人性千人千面难以分说。
影片最后交代冬冬为了帮助他们几个还偷汽油的钱去拍广告,拿到报酬之后找武义帮忙阻止赵小龙方圆他们烧油船报复,但武义因为想要报复亲哥的私心把冬冬关在了船上。
稍后赶着去参与烧油船行动的大四和三皮看到了冬冬和武义进船门的瞬间,知道方圆和赵小龙都喜欢冬冬的大四以为冬冬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去“捉奸”,打开门发现只有冬冬一个人在船舱(此时武义已经把冬冬反关在房间里去另一边教唆烧油船去了),冬冬夺门而出却听到大四说她不要脸,二人推搡之间冬冬失足落水,三皮抓起大四的手就跑了。
不知道能说是谁的错,武义以为关起来会没事而且想顺利烧掉哥哥的船报复哥哥;大四以为冬冬水性杨花伤害自己兄弟才气愤去“捉奸”;三皮遇事是隐瞒和逃离…四人对待冬冬失踪的态度各不相同,赵小龙执意要找个答案、方圆也找过但是没多久就放弃了、大四则是胆怯与无措、三皮退却,四人不同的态度也预示着不同的人生走向。
方圆忘掉了这件事,做汽车维修美容小有所成;三皮去上海读医科之后成了同济的主治医师;大四砸了夜总会之后进了一段拘留所后面和小梅结婚;赵小龙在船上找了营生找线索找人… 有人寻找真相有人不去触碰,千人千面讲的也无非“人性”二字,说不清道不明。
后三分之一最大的感受是:妥协是成年人最大的无奈。
昔年好友中年再次相聚礼貌寒暄,席间赵小龙还不忘递上自己的名片说如果有需要玻璃可以照顾下生意。
场景设置很有意思:高冷的日料店,格调高了也不会有蒸腾的热气了,再也不只是当时围坐在桌边吃火锅喝啤酒的我们了,还有了生活。
赵小龙逼迫大四说出冬冬“失踪”的真相,宴会上四个朋友彻底撕破脸。
镜头反转原来这一幕只是赵小龙的幻想,他去大四家里找到大四逼大四赴宴对峙,结果车行至半路却让大四回去了,可以说冬冬落水是大四促使,但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赵小龙最终选择放过了大四,却依旧找不到自己。
这里的场景设置很有意思,看时间应该是晚高峰,但是反向车道却很空阔,主人公所在这一条却很拥堵,排队等红灯,偶有发呆间隙被后车鸣笛催促。
长长的车队排列像是赵小龙的人生,无法掉头,无法超车没找到答案也改变不了过去,终是处在了生活的洪流中。
片尾有一段话:“这几年,脑子里总是闪着江边的芦苇,毛茸茸的,摇摆不定,像个叛徒。
”这句话其实是小龙内心真实的写照,人至中年,没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决定不再执着于那个真相,放下之后又是迷茫而无所适从,何谈抵达。
以上。
其实过了半个多月回头看,觉得整部片子就是导演的个人表达,是他对自己青春遗憾的追偿。
不过恰好,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去看看24岁的李现,透过镜头,去看看你的年少时光。
本片打分4星,有1星给配角,有1星给女主,都太可惜了,每一个都非常棒,戏都很好。
没出来太可惜了,女主不愧是被国师挑中出演过金陵十三钗的,太美了。
有1星是给24岁的闹哥的,他的第一部男主片,并且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拍的,鼓励分,我是粉丝我乐意(*^^*)。
还有1星是给摄像的,很多个镜头都很美,女主最后那个回眸定格,我简直要哭出来。
———————————————————从来没有哪个演员让我有过为了一部不知口碑的片子奔波千里的想法,直到遇到李现。
2019年11月23日,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最后一场展映,我与两位同我一样不远万里来到厦门的小姐姐一起,看完了24岁的李现的出演。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闹总第一部男主片,虽然他比河神、小亲热都来的都迟。
24岁的现哥,刚刚出校门没几天,正是他生活最为窘迫的年月,需要不停的拍广告来维持他在北京的开销。
缺乏表演经验与生活经历,还做不到现在这样随意转换自己的气质。
身上还是很明显的带着良好的家庭教养留下的明媚底色,对于活在底层,被生活磋磨的人物的把握有些地方是不太贴的。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天生该吃演员饭。
影片节奏相对缓慢,宋文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前半段的铺垫更像是一种对于他自己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思索。
实话实说,有点散乱。
在影片进入高潮之后,渔船上闹总的特写一出,我和小伙伴第一时间看了眼对方,然后低声感叹,戏出来了。
一个眼神而已,温和外表下比谁都狠厉的年轻人一下子就活了过来,如果说前一节的小龙是脸谱化的小镇青年形象,那这里开始整个人物就丰满立体了起来。
看守所的戏是整个片子情绪急转的地方,现哥的哭戏,我既要夸又要骂。
本片两段哭戏我不得不夸,第一段,看守所的前半段,从瞳孔的放大,到不可置信,到眼泪滴下,整个情绪非常连贯,并且能带人入戏,你能体会到小龙当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
然后,导演切了哥一个特写,对,就是海报上那个丑的惊天动地的哭脸,哎哟我的妈呀,整个电影院的粉丝都没能憋得住,全部笑了。
哥呀,真的不是拍不好哭戏,而是哭的不美啊,前半截的哭戏真的好,这里真的丑,李now,罚你自己对镜垂泪800次,一定要改掉这不顾形象的哭相好吗!!!
第二段不得不夸的哭戏是临近结尾,小龙放走旧日好友之后的哭戏,车内密闭的环境,想要追究却不得不放弃的苦闷,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无奈,心里永远放不下的结,备受磋磨的中年人的无望与自我和解,都在顺着脸颊的那行泪里。
不做大表情,就是好同志。
片子的剪辑,过于意识流。
阿粉与我的共识,先给结局,再来悬疑,或者连续两个反转,效果会好更多。
现在的版本,第二个反转事实上是没有扣响的,情绪顶了上去,但是没有到位,整体戛然而止,有种悬在半空中空落落的感觉。
观影体验上来讲,并不是很好。
也许也是我们的阅片量和理解力还不到位吧。
在臆想画面中,争吵的戏份,大段对白,现哥的台词介于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听起来挺生硬的,确实需要再进步,不过这是24岁的李现嘛,我能理解。
整部片子,镜头很美,尤其是女主最后的特写。
演员很棒,每一个都演技在线,我们都在感叹这些人没能出的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24岁的李现与他的小伙伴们值得,宋文,不值得。
最后,大银幕上见到他的脸,不同于中国机长短短的几分钟,而是有大量特写的时候,速效救心丸请准备好,真的,真的,真的,太帅了!
作为一个影痴我不怕踩雷,我寻思着这片上了5分至少总有那么几个点值得这5分吧。但是当我看完我发现我完全错了,错的很彻底,我竟然找不到任何点能证明这片子值5分,找不到任何一个喜欢的逞强理由。无论是剧情,演技,台词等,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优秀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灾难级的烂。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0分的片子。
最后结尾三个大问号
尴尬无比的作者电影,完全是因为李现撑完了这部片。原本最多二星,因为李现多一星
观影会免费看的,还是挺喜欢这种调调的电影。没大家说得那么差吧。还是不要轻易炒流量的方式来看文艺片,可惜了。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如果李现没有爆红,这片子评价不会那么差,当然也没那么多人看。But有一说一,李现的表演最差。
#BJIFF09#2.5。就像是非要这些年轻人演中年人,导演在一个假定的没有真实经历又跨越年代的故事里,不知道如何收尾,中间也还有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连故事,是个谜。自己用“尴尬”俩个字结尾,算是自嘲吧。
今天刚刚看完,虽然开头剪辑有点碎,但是整个故事还是交代清楚了。每个人物的心理,争斗,都很饱满很有趣。赵小龙是电影里最纯粹的人,一直执着坚守着自己相信的道理,和这个复杂的社会,不讲理的人斗争着,很喜欢这个角色。李现五年前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真诚,爆发戏很能带动我的情感。
看了前面,对这个故事不感冒,直接看结尾不行再扒拉一下中间,还是猜不透就弃了
疫情后第一部电影竟然能难看成这样,哀哉哦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如果不删减的有点儿断续的话,很好看。我一直都不知道,为什么赵小龙会一直想要寻找冬冬,即便多年以后,兄弟相聚,却还是不过冬冬二字。扯项链的细节,联想到开头蹦迪拍腿的细节,我觉着,冬冬和赵小龙,至少,比那时候还要更前认识,还要更早的在一起。我一直看到,赵小龙眼里对冬冬喜欢的沉静,以为是内敛的喜欢与爱,可能,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上的爱。这样的想法只是我们的私以为……不是爱得深沉,怎么会一直不停的寻找那一段所谓青春的留恋?爱,这一词很是沉重,爱,请大家用心体会。这部电影,我可能得二刷三刷才能理解更加透彻 。2020.8.1凌晨12.41写
2018 BIFF 三星半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讲成长的电影,看的时候总觉得节奏可以再快一点,但听完导演的解说可以理解导演就是想把成长漫长的过程表现出来。漫长的过程中,无法抵抗谎言变得痛苦不堪,无心之过变成恶意,就算时间过去,有谁能真正面对自己剖析自己?
十年前玩QQ飞车起了网名叫谜底揭晓,现在看到抵达之谜总是可以联想起来,莫名有种亲近感,非常吸引我,其次冲着主演李现和顾璇去的,李现不用说了超级大帅哥!!!顾璇也太美了!!异域的很有吸引力!剧情看之前大致了解过,觉得现哥演的给我惊喜,表达出了小龙的打破砂锅时的执拗和打破砂锅问出的答案自己又不敢面对的迷惘。最后,23岁的我看了李现23岁演的电影,感觉很荣幸。
李现是真不适合演混混。。
2.5分。北影节上看的,这个唯一一个没人鼓掌的片子。个人觉得影节选这个片子完全就是给导演面子吧。PS.映后才知道三皮和大四俩演员就坐我前面,其中一人一直玩手机,屏幕又特亮。我差点踢他椅子提醒他😂自己的片子就不能好好看嘛
一个姑娘的出现与消失像是在平静湖面扔进的那颗石子,在他们几个兄弟之间起了微妙的涟漪。大家彼此间开始拥有了秘密,渐渐的友谊也分崩离析。导演想要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诉这些青春故事,但每一个视角罗列都似乎有些乏味。烧船那段那肆意的火就像青春一样炙热激烈,却也在燃尽之后人生进入了悲哀,每个人的秘密都开始扯开。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影片的最后停在赵小龙留下的那行泪和东东拍完写真后数着钱时的低头微笑,那留给观众的可能会有更多的余味。
学不好娄烨的话就别拍了,真的
什么烂东西浪费我六张飞…别污蔑小镇青年,干个屁,连皮囊都难看,女的也难看到不行,简直一文不值。装逼不成且油腻。
首映日从外海出差回来直奔影院看完,散场一看,连我3个观众。我是去看了一场电影吗?不,我是去看了一场李现而已。至于电影,像是命题习作,老师规定要体现青春、懵懂三角恋情、友情与爱情、悬疑之类的主题和倒序插叙等表现手法。学生给交了一作业。呵呵。
李现也拯救不了这尴尬的电影,可惜
推荐《抵达之谜》虽然不是速食商业片,而是很小众的情怀,里面呈现了五年前的青涩,但推荐大家去看,纵然电影不是那么完美无缺,但我很喜欢不那么成熟的作品,欣赏不那么圆滑的演技。看小龙纯粹的青春、青涩的年代和倔强的执着,这些美好的肆意的记忆,寻找青春未抵达的地方。看岁月一晃而过,命运在不经意间被时间的洪流冲刷,我们总是需要有些什么东西支撑我们,需要保留深处的那份纯真和野性的灵魂。不带粉丝滤镜的说,李现真的是电影脸。看完后,我真的想说:现哥,我对你的爱也已经抵达!期待你接下来的三部电影!
一部俗片。可能原本构思不错,想表现记忆中青春似虚似实幻影。但结果是故事结构混乱,情感流于表面化。服化道分分钟让人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