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上线,看到了超豪华的演出阵容,一共98分钟的电影内容,看到4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
举例说明:一、就不能用原声吗?
是周一围是声音不好听啊还是王劲松的声音不够磁性,为什么非得配音啊,要知道这得有多难受,可能有口音差异要统一普通话,可以没问题。
看下一条二、大学生同寝室,看了一下学校的环境相当相当不错,剧情看起来是双人寝,没有上下铺,应该不会很便宜,何况同屋住的是一位开着玛莎拉蒂的。
然后被人追债逼到死,逼到去卖淫,我想2万块钱对于这种住宿档次的学生不能说是信手拈来,也没有那么棘手吧。
一个屋就俩人,何况开玛莎的还可以帮受害者占座,可以足够说明关系够硬,即使受害者碍于颜面,又不是不还。
三、两位警官一男一女去宿舍了解情况的时候,女警官拿出一副线手套,还特意给了个特写意思是告诉我们她戴手套了吗?
一次性胶皮手套很贵吗?
很震惊,那玩意是不会留下指纹,但是也会留下DNA,回头让男警官看那件白衣服,男警官手套也不带直接上去摸。
严谨啊!!
能不能严谨一点细节一点啊。
四、按照达叔还在世拍的这部电影来算,应该至少是2021年之前,再按照智能手机来看,假定时间在2018左右我们都没有阳的时候,又是招商又是开发区又是特别先进的城市,追债还有泼红油漆啊?
古惑仔都不用的套路了啊,最后还纵火。
看到这一幕脑海里瞬间响起乱世巨星的旋律。
五、秦海璐组织开会,开红酒植入广告就不提了,高层大楼里居然会议室可以吸烟,也是神了。
作为话事人一姐,被人叫了娘们之后用烟灰缸砸了一下不老实小弟的头,就一下,然后小弟居然还能反抗,这又不是弹了个脑瓜崩,要么别砸,过去掌嘴,要砸的话他就没办法再起来,否则一姐说话哪里还有威信可言。
六、紧接着是王迅被杀的桥段,一行人去到了王迅家门口,很明显听到了玻璃或者玻璃器皿打碎的声音,只是看了一眼,就不管了。
然后警察敲窗入户,高喊一嗓子有人!
此时按照常理也是安静的摸过去啊,擒住了再喊支援啊,不管离多远都喊啊,谁傻啊明知暴露了还不跑?
然后到天亮之后也没交代那一声破碎到底是什么意思。
七、人人口中的大哥出狱,给多少钱什么的不重要了,蹲了15年,蹲之前就是有枪有头有脸有地盘, 放出来了没变老,还帅了,精神焕发,然后来个人说要跟他,大哥问:有什么本事,小弟拿头碎了个酒瓶子,大哥说好收了,收之前大哥不考察考察吗?
不怀疑怀疑吗?
当初怎么进去的心里还没有个数一点也不准备防备啊。
古天乐想打入梁家辉的犯罪团伙做卧底,梁家辉用尽了手段测试,测谎仪化学药剂测谎美人计,老底翻了个底朝天。
上边这位蹲了15年的大哥蹲傻了啊,防备都不防的啊,碎个酒瓶子就收。
就写到这吧,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么多大咖的加盟,这么多绝对的戏骨,结果变成了这样,就连2倍速3倍速都不想再看下去了,竟然还能突破好几个亿。
当初以为霸王别姬是距离奥斯卡最近最遗憾的一次,未曾想,那已经是巅峰。
我们距离奥斯卡真的越来越远。
对于《扫黑行动》光是看到我海璐姐就已经是非常的喜欢了吧?
秦海璐的这种演技是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的害怕。
你以为我海璐姐是大佬背后的女人,其实她自己就是大佬,这种人物本身和所塑造的角色给人带来的反差感,感觉这种又强又很的女性角色形象,也就只有她能够狠狠的拿捏住。
不止秦海璐这样的实力派演员,还有更多的王牌港台明星,强大的阵容只会让观影效果变得更加的过瘾,强烈的代入感也是让人精神紧绷。
对于喜欢看警匪侦探类型的影迷们,这一次还有更多的剧情反转,在影片当中,隐藏于身后的大boss究竟是谁?
从影片的刚开始到最后都让人觉得环环相扣,无论是细节还是剧情的处理,都有强烈的代入感,严谨的逻辑也不会让人在观影的过程当中觉得出戏,总而言之,就是可以永远相信这群老戏骨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技!
这部影片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这种跌宕起伏的剧情当中呢,光是在演员当中的一个表情细节当中,就让人感受到了毛骨悚然的氛围,把这种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坚守和不为邪恶的勇敢都表现得非常的好,在这一类的主题当中,让人觉得百看不厌,甚至还能够有更多突出的精彩剧情,更是让人觉得回味无穷了,非常感谢各位实力派演员能够给我们呈现这样一部有内容又行引人深思,联系生活实际的影片。
《扫黑行动》这是一部有演技无剧情尴尬的电影,众多实力派明星,却因故事庸俗化、扁平化,导致本因该惊心动魄的正邪对决,变得弱智、潦草,毫无意义,一部假的不能再假的电影。
正义与邪恶本就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如果真的那么绝对化,人类文明就早已灭绝了。
观后感:潦草的剧情、尴尬的剧本。
如此熟悉的烂片味道,原来是《反贪风暴》系列烂片的导演林德禄。
林德禄整的明白啊,这官方的大活都给他,看来是很有门路啊。
这些正能量命题作文都是公家拨款的。
可想而知,随便花,随便造,不管电影多么烂,只要能开出发票来,就有人报销。
不敢想象,这么多年《反贪风暴》的电影拍下来,他们搂了多少钱。
到了这个阶段,换了一个题材继续搞,我相信,更可以搂钱了。
也许还会有2那。
不同之处在于,这一部里多了很多很多的内地演员。
这说明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这些是我瞎想编造的故事,与本片无关,是我瞎猜瞎说的,在此声明,纯熟虚构,如有雷同纯熟巧合,说错概不负责。
有没有一种可能,林德禄带着香港团队搂了《反贪风暴》3个季度电影的钱。
然后大陆派一看,这个钱这么好挣,打着港片的旗号,发票啥的过几层手续,辗转好几个地方。
最后没人管那。
那咱们胳膊粗,门子硬,咱们也分一杯羹吧。
于是以加钱居士为首的哥们姐们们团结了起来,你林德禄的壳子还是要盖着的。
但是大家都是明星,各种片酬高报自不必说。
以及电影所有的财务,制片层面的费用,每个环节,大家都敞开了搂了一把。
用我那个长影美术老师的话说: “谁不拿谁是傻13。
”于是,在此基础上,一部公费出资的烂片又诞生了。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大家可了劲的耍,演好演坏一条过。
没有再幸福的日子了。
连小配角,也都是明星配置。
精神病的许三多班长和配角警察的刀哥都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
话说刀哥唐小龙原来是警察,怪不得高启强失败了。
最后,我非常愤慨的总结一句话,送给林德禄导演,再有这好活,能不能带我一个?
全程配音出戏,这都什么年代了?
还有这种一眼看上去就是坏人的坏人?
暴力催收你是看不起谁呢?
人死了你居然先去查公司董事长?
你跟黑道合作了15年居然一句话就想一刀两断?
对方拿出你俩交易的录音,你那一脸吃惊是怎么演出来的?
不拿出把柄才应该吃惊吧。
我想说的是一个电影毁了一群好演员啊。
如题免费的票我都觉得看亏了是怎么回事?
来搞笑的吗?
看这个电影我一度以为是网剧预告片啊!
也不知道是剪辑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看着晃眼睛啊!
太奇怪了啊!
虽然我不是专业剪辑,也不是导演,但是这种水准我应该也可以吧…真的是明星多了不能看啊!
整体就像个大型预告片,节奏快的像短剧。
当然了,不是有松有驰,是一直突突突。
什么鬼啊?
这难道是院线水准?
当电影院成为新学校写在前面终于解封,我撒丫子就往电影院跑。
可悲的是,唯一想看的纪录片排片少得可怜,为了度过漫长的下午茶时光,我万般无奈,权衡了一下爱情片还是主旋律。
好吧,还是来扫黑吧。
买票之前,妈妈转发了这部电影的海报给我。
说让我去试试毒,先看这个。
我查了查,是香港导演林德禄的片子。
我没记错的话,他是反贪专业户。
让他拍大陆扫黑除恶行动,语言是一个问题,情节本土化是另一个问题。
果不其然,硬伤问题很大,而小问题不断。
首先是剧情,虽然说一锅冷饭能炒出什么花头呢。
但是也许我们能不能换个切入点,换个人物形象呢。
脸谱化的人物,坏人写在脸上。
司空见惯的剧情,莫名其妙的感情。
而真正奇怪的是,这部板正的电影放映过程中,不时传来观众的爆笑、憨笑和嘲笑。
也许让他们再选一次,绝大多数情侣会去看爱情片,绝大多数老年人会去刷抖音短剧。
先抛开视听语言,这也许对这部影片来说太苛刻了。
那换个角度来说,电影首先不是让观众理解吗。
支离破碎的剧情,拼拼凑凑一个质感不及网剧的电影。
99分钟给观众上了一课,但也许有人觉得划算,因为这看起来像五十六集连续剧的合集。
同样的,全片质感粗糙。
没有一个人的话对的上嘴型,有一刹那我感觉自己在看译制片,可台词铮铮铁骨地诉说着中国力量。
技术层面,也夸张地出现了跳帧和卡顿的情况。
我感到触目惊心和心惊肉跳,这感觉好像回到了校园,在导师的责骂下观看师哥师姐失败的毕设短片。
我总感觉,大众审美在提升,而中国电影在倒退。
也许是大环境导致的,电影院已经成为了新学校。
主旋律成为了我们的类型片和特色片。
电影工业也衍生出新的公式: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制作+三流的剧本。
看电影成为了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我们要传递正常的价值观,但我们一定要舍弃视听艺术吗。
相比同类题材,扫黑有很不错的电视剧《扫黑风暴》,有还可以的电影《扫黑·决战》。
我想,艺术作品可以成为载体,也可以成为内容。
如果只是片面地输出,我们完全没必要去电影院。
这样的短片,大学思政老师和军事理论老师硬盘里满满当当。
看电影前,我瞄了眼我相册存的电影票根。
在杭州,我可以狂妄地看一天电影。
而从前的我们,会纠结好片子看不过来。
现在的我们,只会纠结哪一部不那么烂一点。
票价高了,技术发达了。
可是那份被艺术震慑,被声画洗礼的感受再也无处可寻了。
这种题材的主角为什么一定要有父亲被害死这个情节?
声话不同步我就不说了,为什么现代电影还tm有会轻功的刺客?
是刺客联盟出中国题材了吗?
最后那个老外花200请的吗?
反派亡命天涯的时候还要互相对视一眼,可真是用情至深,那一眼简直是一眼万年,整的我以为张智霖演的那个教授是去拯救世界呢,看到最后已经不生气了,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了,或许最近真的钱多了,买了下午三点的票,寻思看完吃个饭,电影完事竟然不饿了,太神奇了!
今天除了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消费节之外,也是电影《扫黑行动》上映的日子。
对这部电影,自打看了官方出品的预告片之后,就充满了期待。
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源自于该片的演员阵容及制作班底。
这部片子可以说是一部老戏骨云集的影片。
主要演员有周一围,秦海璐,王劲松,张智霖,曾志伟等等,可以说是众星云集,璀璨的不得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已故香港著名演员吴孟达也参演了这部电影,而且这是他生前最后一部影片,算得上是他的遗作了。
该片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反贪风暴2》和《反贪风暴4》的林德禄,对林导而言,警匪题材的影片驾轻就熟,而对于观众来说,《扫黑行动》具有香港警匪片的内核,总而言之就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此电影的另一个亮点是错综复杂的案情结构。
故事从一场离奇的坠楼案件开始,顺藤摸瓜的揭开了那些离奇的案中案局中局。
无论是企业家夫妻,经济学教授,都被卷入这个复杂无比的案件中。
双十一,除了等快递,我还在等今晚的首映礼。
就我个人而言,在看这类侦探剧的时候,就最享受破案的过程了,全程都跟着剧情一起走,《扫黑行动》这种真实的还原了案件侦破过程当中的困难,就连细节都觉得特别的真实,每个人物的身份都是经得起细细的推敲,在逻辑推理上面也都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对剧情内容有很高要求的影迷来说,这部剧就挑不出任何关于内容上面的问题。
更何况是这种实力派老戏骨的演员阵容,观看效果变得更好的,呼之欲出的紧张感都让人屏住了呼吸。
可能就是因为剧情太过于吸引人,以至于在电影结束的时候都还有点儿意犹未尽,甚至还觉得太短了。
从故事一开始的异常简单,坠楼案逐步让地产更大的金融案件浮出水面,这种故事情节就看得越来越得劲儿,当看到达叔所饰演的这个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为了生活无奈选择进行贷款,但最后却遭到了暴力催债的这种行为,是让人觉得又心疼又很无可奈何,可是就算我们每个人都像达叔一样,是最底层最平凡的人,但也不可能像任何不公平的事情屈服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当去守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部影片当中,有很多火爆的场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次让心提到嗓子眼儿,还好最后的结局不会让人太过于失望,毕竟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始终相信,在我们的身后有一群坚守着正义,为我们保驾护航,让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能找到一曙光温暖的光亮。
喜欢那个秦演员的扮相
对不起我感觉好好看
给个支持吧
铁子们周彤怎么可以把那件蓝白色的花衬衣穿的那好看,她不会吃好看长大的吧。
难看,配音配的奇奇怪怪,台词生硬无聊,剪辑非常混乱。情节毫无紧张感,根本没有破案的具体过程,每一个反派都像弱智,其中一个女反派竟然会轻功诶!轻功!近期扫黑主题的作品还是看孙红雷那个电视剧扫黑风暴吧,至少能看下去。
还可以
还算正面
节奏会有一些小快,能接受,看到达叔,挺意外,也挺惊喜的。
二流的阵容,三流的剧情
不算特别难看,也不算特别优秀的作品普普通通的,但是很有正能量。
能编出一波三折,编剧还行,汇聚老戏骨也值得看,可以了!
她很热爱生活,肯定不会自杀的?这tm谁写的台词啊?
剧情有,演技在,配音不太行,用原音就好了
剧情推进很快,人物塑造不够,后面的打戏不错
看到达叔的遗作有点感叹,曾经喜欢的明星一个个离去了
这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世界,我最喜欢看你们气急败坏的样子
一部与电视剧水平相当的电影。
相当正能量的电影,还有super 喜剧演员。你以为的boss 不是真正的boss ,想想还真是有意思。双十一新作,值得一看。
上一部找了王千源来讲网络诈骗(《猎屠》),这一部找了周一围来讲套路贷,公安部也算是苦口婆心了,堪比TVB的《廉政行动》了。这一部的阵容甚至比《猎屠》更夸张,能叫出名字的演员都有二三十个。张兵这段复仇戏码真的是用来搞笑的。最后这波全员坏蛋也算是又把故事变得更复杂了,很可惜1个半小时要讲这么多东西太难了,这还不如拍成电视剧呢。
烂到没根了。还好是电视端签到送的会员看的电影,但是也觉得非常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