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种类

Kinds of Kindness,怜悯的种类(港/台),善种,并且,AND‎

主演:艾玛·斯通,杰西·普莱蒙,威廉·达福,玛格丽特·库里,周洪,乔·阿尔文,马莫多·阿西,亨特·莎弗,默拉·贝努瓦,苏珊·艾尔,克莉丝朵·阿莱恩·钱伯斯,比比·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美国,希腊语言:英语年份:2024

《善良的种类》剧照

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2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3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4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5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6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3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4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5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6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7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8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19善良的种类 剧照 NO.20

《善良的种类》剧情介绍

善良的种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由三段寓言故事组成,分别讲述:一个没有选择权的男人(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试图掌控自己的人生;一名警察(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惊见失踪已久的妻子(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突然回归,但性格似乎截然不同;一位女士(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决心找到一位有特殊能力的人,相信此人注定成为伟大的精神领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明日传奇第六季打鬼王黑暗扫描仪一路同行木乃伊战士美国恐怖故事第九季继承之战第三季地狱少女二笼一个赌波的传说燃烧的石头我们的爱总是只有10厘米。天堂镇警局第二季极道大战争绞肉机复活人古战场传奇第三季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女人莲心清道夫第二季格林第三季接触西葫芦的生活魔幻灰姑娘火力少年王2星际精灵蓝多多疾风回旋曲对立面你的儿子川之光西行纪之再见悟空险峰

《善良的种类》长篇影评

 1 ) 乌鸦坐飞机,地狱猫摧毁停车场!

聊聊第二个故事,RMF开飞机🚁妻子带回珍贵的材料代表她学术有所收获,事业有成;主动要求同房swing代表开始主动并具有破坏性;脚变大代表她身材走形;忘记他最爱的歌代表不再以他的需求为先。

所以男人冷暴力加pua,甚至热暴力开始打人,要求对方献祭自己,通过这样的手段把她刚刚新生的自我杀死,当妻子被pua到杀死自己的时候,那个“合格”的女人就回来了。

妻子做的梦完全就是“男人吃肉,让女人吃甜食,男人豢养女人,但女人知道自己是宠物狗一样的存在,失权让她们开始自我驯化”这种女权主义陈词滥调的具象化。

但也有点意思。

喜欢那些阴暗冷峻的配乐。

 2 ) 谁是RMF?人类为了得到爱和认同可以做得多绝?

今天独立日,开车一个半小时去附近的town看了【善良的种类】。

结果今天买票进来看这部电影的就我一个观众。

也是包场了。

其实最开始有一个白人老奶奶和我一起看的,但是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这个老奶奶就离场了。

我很奇怪她为何在那个时候离场,我记得那个时候艾玛斯通还没有切下她的大拇指。

和Lanthimos的前作一样,【善良的种类】也很奇怪,讲了三个很奇怪的故事:1】William Dafoe演的老板让Jesse Plemons去杀人,杀的人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的人物,叫RMF。

但是Plemons手软,下不去手,Dafoe就说,那你离开吧。

Plemons想要离开吗?

或许,毕竟Dafoe控制欲很强,连Plemons一天吃啥都得规定。

但是离开了Dafoe的Plemons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连自己要吃什么都不知道。

我听的podcast说,Plemons演的这个人好像那种想要从流媒体时代回到cable时代的人,毕竟,freedom is not free。

如何运用freedom是需要练习和成长的。

但是Plemons拒绝成长,最后做了很绝的事情回到了Dafoe身边。

2】Plemons演一个警察,他的老婆Emma stone是个海上探险家,因为之前遇到了风暴然后失踪了差不多一年了。

然后Stone被找到了。

接stone回来的飞行员正好是RMF。

然后Stone回了家以后口味变了,脚也变大了,生活习性变化很大,Plemons得出结论:这个被找到的女人不是他老婆。

然后Plemons就开始精神虐待Stone:你能为我付出多少来证明你是我老婆?

然后Stone做了很绝的事情赢回了Plemons的爱。

3】Emma stone和Jesse Plemons两人是邪教成员,他们在寻找一个让人起死回生的弥赛亚(李桑·阿尔-盖布~~~沙丘乱入)。

Stone这个人是抛夫弃女入的邪教,所以她出门的时候会去看自己的老公和小孩。

然后有一次正好被她老公Joe Alwyn和女儿撞见。

Alwyn就邀请Stone来家里,然后做了很不道德的事情,给Stone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Stone也因为违反了邪教的规定而被逐出邪教。

就人生低谷,Stone遇到了那个弥赛亚,然后对这个弥赛亚做了很不道德事情(就和Alwyn对Stone做得事情一模一样)。

这个弥赛亚复活了RMF。

Stone高兴得半场开香槟,开心得在停车场跳舞。

然而人生就是很忌讳半场开香槟啊,所以故事的结局也挺惨烈的。

上图是自认为可以再次获得邪教认可的stone在狂舞。

所以RMF在这个故事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啊。

这三个故事在我看来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不要为了某个人的认可/爱/赞同去做突破底线的事情……

 3 ) “精神控制”的三种异变层次

对这部电影有种莫名其妙的喜欢。

是邪典电影里又通俗得格外清爽,是寓言故事又不止于符号堆砌。

三个单元像是三个各自独立的字谜,透过迷离、参差、神经质的故事表面,在不断更替重组的演员和一个线索般的人物“RMF”身上,隐约能感到主题间细若游丝的联系,即“精神控制”的三种异变层次。

第一个故事中,老板对普通职员施加精神控制,让他完全匍匐于自己的指令,甚至是去制造一场故意杀人的车祸。

第二个故事中,有被迫害妄想的丈夫对失踪归来的妻子疑神疑鬼,同样是种精神控制,让她自愿切了手指、挖了肝脏。

第三个故事中,人们被邪教精神控制,痴迷于教派仪式和寻找让人死而复生的超能力者。

RMF在第一个故事中被杀,在最后一个故事中复活,成为联结三个故事的生命媒介。

这些符号本身负载着强大的叙事功能,不需要过度解析,便可以构成自由而多变的阐释空间,只是将结果和联系摆在桌面,观众就会不由自主地循着表象推因,这是一种奇特的叙述魔力。

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模式全都是非常规的,经受的外力驱动也几乎是超现实的,观众在看似癫狂的飞行体验中,会感受到一种悄然落地的眩晕,因为暗中串联起来的底层逻辑,正在让那些破碎的事件变得顺理成章,这是叙事技巧足够成熟的导演才能玩出的花活。

看完这部电影,我反而有些理解了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可怜的东西》。

当时把它视为一部观念电影,觉得它的女性主义表达实在糟糕。

现在想来,导演可能并不在乎电影里的观念是否得当、是否深刻。

从这部电影里多少能看出导演对这个世界的负面理解,爱约等于龌龊,理想约等于偏执,自由约等于妄想,关系约等于威胁,现代社会的文明体验注定危机四伏,邪典电影就是盛放导演心境的最好的容器。

 4 ) 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也可以看得很开心

虽说我极其讨厌兰斯莫斯之前获得威尼斯金狮奖的作品《可怜的东西》,但是今天看完了这一部入围了今年戛纳主竞赛的《善良的种类》后却还觉得挺喜欢的,三段分节的故事,三段由相同的演员演绎的不同的寓言,全片仅由一个叫做“R.M.F”的配角作为线索给串联起来,用现代主义的抽象故事剖析了人在社会里的受控,情感冲突以及寻找认同感。

不过影片仍旧称不上优秀,兰斯莫斯式的尴尬幽默,毫无意义的台词还有尽可能剥离现实舞台的剧作方式都使影片在某些时候略显疲惫,观感下降最为严重的就是第三段故事,拖沓,无聊,不过好在最后的反讽做得还不错。

兰斯莫斯这位希腊导演的影片给人的感觉总像是在一家高档餐厅里吃快餐,你看不懂便是“高深”,哪怕这种高深有时是用胡言乱语来构成的,但是好在这部对准电影节的影片不像是去年对准奥斯卡的那部《可怜的东西》一样极其西方“圣母”地去讨论社会议题,也没有很做作的走自以为是的“女性视角”,简简单单的完成了一部很干巴的“兰斯莫斯电影”,似乎这样也不错。

 5 ) 本能般的思维囚笼

看似善良的心态做着最邪恶的行径。

动机上的善与结果上的恶,是一种反讽。

教主等人提供的善意,其实只是把暴力与操控,用善意的糖衣包装起来罢了。

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恶劣行为能够巧妙地被合理化、正当化?

试想一下,为什么邪教有吸引力?

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虚假的友善、平等、仁爱社区。

片头Sweet Dreams 的歌词:有些人想要利用你,有些人想要被利用。

有些人想要虐待你,有些人想要被虐待。

人人都都在找寻什么……罗伯特习惯了依附他人,早就丧失自己独立身份的人。

服从成为其本性的一部分,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为了获得接纳,可以走向怎样的极端;而当“被爱/控制”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法则,空洞的提线木偶反而才是最合理的人物状态。

丹尼尔栽赃说她主动给他吃手指头,是在反过来尽力把她描绘成恐怖的怪物(恶人先告状)。

这样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呢?

第三章的立意,反思个人寻求集体认同的焦虑,以小喻大,抨击社会范围的约定俗成、道德信仰的可笑之处。

思维定式是可以转换为某种本能的。

这种思维的牢笼,就来源于各式各样的权力关系中。

片中任何角色都没有任何检视人生的尝试,因此会被本能般的思维囚笼牢牢控制。

卡夫卡《变形计》,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从思维上逐渐接受“自己是甲虫”的自我去值了。

 6 ) 自己的一点揣测

kindness n.1.the quality of being warmhearted and considerate and humane and sympathetic2.tendency to be kind and forgiving第一段里的kindness说的是BT老板的BT善意;第二段里的kindness毫无疑问是老婆liz,明知自己的老公精神失常,不惜自残也要满足他一切的要求;第三段里的kindness比较好猜,就是女兽医的妹妹,为了成就自己的姐姐成为“女神”,不惜自杀也要符合寓言里“女神的双胞胎妹妹已死”的暗示把三段故事串起来的就是那个rmf司机,第一段里被撞死,第三段里被女神复活。

不过没看出来第二段里他的角色。

 7 ) self

1.每個故事都那麽荒誕,但敘事卻很流暢⋯⋯感覺到某種合理性而不無聊⋯⋯2.第一個故事,從脫離控制,到渴望回到被控制,最後回到的時候,我居然覺得回到一種安全感⋯⋯可能是一切都太失控了⋯⋯脫離控制後⋯⋯一切都被higher people主宰毫無還手之力⋯⋯還不如回到孫子狀態被他dominant呢⋯⋯那種乖感反正也習慣了⋯⋯2.第二個故事,我覺得有點混亂⋯⋯我需要消化⋯⋯最後那個是表現男主信念的真實嗎⋯⋯which假的死了真的就回來了?

anyway⋯⋯第二個故事我覺得我有點暈⋯⋯分不清真真假假⋯⋯3.第三個故事⋯⋯撲面而來的邪教感⋯⋯真的有點恐怖⋯⋯and前夫哥真的好帥⋯⋯還需要下藥嗎🥲🥲理解TS那幾年的快樂了⋯⋯and Margret好適合金髮喔🥲ruth超美⋯⋯只是最後死了好莫名奇妙⋯⋯有點替她感到可憐⋯⋯完全是妹妹和Emily的一廂情願決定了她的死活欸⋯⋯4.音樂非常刻意不規律不和諧 但出現的時間都好好推進節奏 gooood5.然後,有很多前後呼應的東西,like第三個故事的susan uncontanminated vs emily contanminated,兩個leader的眼淚vsruth最後死前掉下的眼淚⋯⋯都很有feel⋯⋯

 8 ) 人是一种寻找主子的动物

兰西莫斯也许是近些年来口碑最两极分化的导演之一。

就拿“尴尬幽默”来说吧,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舞蹈、五音不全的歌唱、稀奇古怪的台词、毫无感情的棒读,喜欢的看得乐开了花,不喜欢的只觉得手法低劣。

这其后暗含着兰西莫斯对“人”的一种观察和看法,而喜欢他作品的一个前提,也许就是和他持有这种相似的观念,具体是什么,我先卖个关子,在后面段落再展开。

这部紧随《可怜的东西》上映的新作《善良的种类》,影评人纷纷评价早期兰西莫斯(《狗牙》《龙虾》)又回来了。

的确,他与老搭档 艾浮堤米思·菲利普 重新合作,抛开《宠儿》《可怜的东西》华丽的服化道,回到冷冽、生硬、干巴巴的风格,故事也愈发怪诞。

在这种情境下,《善种》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这些故事在可怕可笑的猎奇重口之余,能否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我的答案是:能。

(前排提醒:本篇影评包含深度解读和剧透,没看的小伙伴们注意咯。

)怜之三章乍一看,《善良的种类》像是兰西莫斯的《低俗小说》。

一部电影由三个故事串成,每个故事中又有相同的演员出现。

但《善种》本质上又和《低俗》大相径庭:后者是同一个宇宙的不同角色,在各自的故事里串场,前者则更像多重宇宙,同样的面庞饰演不同的角色。

只有一个神秘兮兮的RMF大叔,作为同一个角色贯穿全片,甚至小标题也是他。

他的作用像《十诫》里的那个神秘男人,一句台词没有,却又反复出现。

他像是一个黏合剂,把故事粘在一起,时刻提醒观众故事之间的相似处。

这三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角色中,有一方处于主导掌控权,另一方则拼命地满足前者的要求和欲望。

也就是说,它们有着共同的主题:控制与迎合。

同时,这些故事充满了卡夫卡式的荒谬感,角色们被他们古怪的思维牢笼死死框住,做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而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

事实上,这个主题就隐含在开头的经典名曲 Sweet Dreams 的歌词里。

有些人想要利用你,有些人想要被利用。

有些人想要虐待你,有些人想要被虐待。

人人都都在找寻什么。

看完三个故事后,你会对这首歌产生新的理解。

故事一:RMF之死罗伯特是个表面上幸福美满的男人。

他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可是十年来他隐藏着一个秘密:他生活的一切,从三餐吃什么到什么时候吃,再到婚姻、房与车,都是他的上司雷蒙德安排的。

这回雷蒙德指派他去刻意营造一起撞车事件,目的是把对面的司机(即RMF)杀死。

这越过了罗伯特的道德底线,他不得不告诉上司做不到。

于是,上司立刻跟他断绝关系。

须臾间,罗伯特的生活分崩离析……这个故事很好地打下了影片的基调,将观众引入这个貌似自洽实则无理的世界。

有些人物动机被刻意模糊,比如老板为什么要杀那个人,甚至还提前给了他一笔钱,使得他心甘情愿被杀两次?

为什么罗伯特这个成年人,多年来从不自省其生活的本质,仅仅是出于对老板的“爱”吗?

这就像卡夫卡《审判》中,法庭逮捕K也从不给出任何理由,抑或是《城堡》的K也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非得和城堡死磕到底。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已经深深地成为了不合理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也只得一道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找寻他们的“理”。

罗伯特自始自终都在讨取老板欢心的道路上,无论老板给出什么指示都全盘接受(除了谋杀)。

(诚然,他偶尔有些自我辩解的时刻,只是转瞬即逝,被屈服替代)可是,当老板“抛弃”他,本应赋予了他全部的自由,而罗伯特也将真相告诉妻子后,他却没有任何新生的可能——妻子离开他,“跳槽”找新老板不要他,甚至自己连饭都不会吃了(自从倒掉炒蛋后,他就依靠汉堡包和外卖度日)。

可以看出,罗伯特是个习惯了依附他人,而早就丧失自己独立身份的人。

罗伯特约新老板交谈的情节也耐人寻味:表面上他需要一份新工作,实际上何尝不是找寻“新主子”呢。

他渴望被控制,需要被控制,不被控就无法生存下去。

这正是常说的“奴性”之体现。

讽刺的是,当罗伯特发现老板轻而易举就找了个替代品的时候,他却毫无意识到自己作为“工具人”的价值之卑微(就像他对撞车的担忧不是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是目标的,看来他对自己的死活无所谓),反而被激起争强好胜心,主动将RMF几倍地残忍杀害(从“意外”撞车的指标,到蓄意碾压的超标),终于重又投入老板怀抱。

没错,本当是出现人物弧光转机的时刻,他变本加厉去冲KPI了,终于崩坏自己的原则,堕落到曲意逢迎的地步。

这实在是充满了导演对人性的灰暗态度,他拒绝任何觉悟和进步的可能。

就像《判决》里的儿子一样,父亲一声怒喝,他就如离弦的箭一样,翻身跃江了。

服从成为其本性的一部分,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个章节的故事是最平铺直叙与简单易懂的,因此观众普遍更喜爱一点。

放在开头,也很适合带观众进入感觉。

后面的故事,虽然没有这么简单利落,却也有自身的长处所在。

故事二:RMF在飞这个小标题不禁让人感慨:导演真的是懂放飞自我的。

从上一章节的公司上下属关系,到本章节的夫妻关系,视角上自服从者视角,转换为操控者视角,也就是更进一步,阐述了权力关系的多面性。

丹尼尔是一名警察,他的妻子丽兹日前在科考行动中遇海难而失踪。

念妻甚深的他开始接到诡异的电话,只有电流声而无人应答。

不久,被救起的妻子终于返回,丹尼尔却对她的种种反常举动产生怀疑——从吃下以前不吃的巧克力蛋糕,到塞不进鞋子的脚,再到制服play,这些都让他感到判若两人。

他逐渐相信,归来的妻子是个露出马脚的替身。

于是,丹尼尔开始拒绝丽兹的喂食,直到他终于向妻子提出匪夷所思的要求……本篇故事相较于第一篇,最大的特点就是模棱两可性(ambiguity)。

由于跟随的是不可靠的丹尼尔视角,我们自始自终不确定丽兹到底是不是替身——尽管最后出现了“真身”,这一幕又显得格外超现实,是真是假孰能辨?

而丹尼尔那些怀疑线索,始终游走在“小题大做”和“确有其事”的界限中。

这正是叙事的狡黠之处:正因为妻子的身份被模糊了,我们对丹尼尔的认同度也是浮动的。

当丽兹尝试很有耐心地哄丹尼尔,又说自己怀孕了,却被丹尼尔冷暴力相待的时候,如果我们认为丽兹是个隐含恶意的替身,还会同情她吗?

诚然,丹尼尔的表现是个十足的混蛋,可是“替身”的设定却给予他行为暧昧的合理化,不论是拒绝进食还是驱妻出门。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恶劣行为能够巧妙地被合理化、正当化?

故事的解读和思考空间,显然比第一篇更大了。

整个故事像是对爱情关系中权力不对等的黑暗寓言。

如果有一方过于强势,而另一方一再无底线退让、满足其要求,那么强势方终于会“吃掉”弱势那一方。

最可怕的是,退让方盲目的容忍,往往是不自知的。

丽兹老爸骂丹尼尔是怪物的时候,丽兹当即扇了他一巴掌,并且讲了她荒岛的一段经历来说明夫妻二人间的爱。

甚至于在护士问她身体遭受的暴力时,她积极地为丹尼尔辩护,还掺杂着自我指责。

(正如丹尼尔不会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死活一样,是一种自我降值)可怕的是,她的场景与丹尼尔对医生撒谎形成对照,丹尼尔栽赃说她主动给他吃手指头,是在反过来尽力把她描绘成恐怖的怪物(恶人先告状)。

这样的情境,是不是很熟悉呢?

而丹尼尔变得如此恶毒的原因,影片其实也给出不少伏笔。

譬如,早在妻子回归前,丹尼尔对着一个嫌犯思念妻子,也许是暗示他思念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她的外在“形象”。

只要真人半点不合他的理想形象,他就疑神疑鬼;他并不容忍对方作为一个人所必然经历的变化(有什么比荒岛求生更令人脱胎换骨呢)。

“士别三日,非吴下阿蒙”,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也无法接受。

最后梦幻般回归的真身,象征着他沉溺于自身幻想的终极堕落。

当实实在在的“人”顺从第地死去,他也就迎来了虚假的“形象”的怀抱。

聚餐时候他说自己爱吃生肉,和后面突然舔舐/咬别人伤口的迷惑行为,也在铺垫“吃人”的惊人之举。

顺便解释一下,本章标题的“在飞”指的是飞直升机。

(RMF is flying [a helicopter])RMF是那个飞行员……故事三:RMF吃三明治标题意外符合毫无意义的Gen Z幽默*呢(笑)也许不是意外……最后一章的结构要比前两章更复杂,并非简单的单线叙事。

由于时长问题,观众在这个时候更为疲乏,观感容易显著下降。

然而,从整体结构来说,这一章节却是对前两章的补充与完善,从人与人的关系,上升到人与集体、社会、身份认同的关系。

这个野心,从邪教的设定就能体会出来。

艾米莉和安德鲁是某邪教的成员,他们的任务是寻找一个能让人起死回生的救世主。

这个邪教有非常特别的教条:成员必须保持高度纯洁,而纯洁与水分、体液息息相关。

因此,他们只能饮用含有教主眼泪的圣水(成员门都会随身携带水桶和保温杯),又不能吃鱼。

一种非常严苛的判决制度是高温桑拿——其中一位教主只要舔一下沁出的汗液,就能知道成员有无“被污染”。

在找寻救世主的过程中,还引入另一条线:艾米莉的家庭线。

她有一个(前?

)丈夫和女儿,她为教义放弃家庭的同时又十分舍不得女儿,经常偷偷跑进家里送她礼物。

(注意她在女儿房间“播撒圣水”的动作,便是信仰对她行为影响的延伸)因此,她处于一种非常割裂的地步。

这个情节便补充了前两篇不触及的内核:角色受制于权力关系的原因。

也就是说,角色的背景与动机。

艾米莉急于被邪教接纳,一方面体现在对任务的执着,另一方面也在于从她对丈夫的态度。

丈夫三番五次寻她,而她一直处于一种冷漠、回避的状态,侧面反映家庭生活并不美好。

而丈夫的迷奸情节则证实这个伏笔——正如故事二,她的婚姻关系也充满了暴力与操控,所以她不堪忍受,逃脱出来,希望融入另一个社群单元。

可悲的是,邪教当然不是正确的选择。

试想一下,为什么邪教有吸引力?

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虚假的友善、平等、仁爱社区(所有人不分男女,贴嘴礼大概就暗示了平等的许诺),针对着艾米莉这样迷失的人。

教主等人提供的善意,其实只是把暴力与操控,用善意的糖衣包装起来罢了。

艾米莉和教主上床,教主暴露其丑陋得可笑的躯体,其实就揭穿了这种善意的真相,不过是情感操纵下的骗财骗色罢了。

丈夫跟踪艾米莉,编造女儿腿部受伤的蹩脚谎言,却又准确无比地拿捏住艾米莉的软肋。

无论在丈夫,还是教主看来,艾米莉都只是一种可剥削的性资源,他们所主宰的环境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回到寻找“救世主”线。

本故事中,与艾米莉形成直接照应的是蕾贝卡。

她像个编写好对话的NPC一样主动找到艾米莉,告诉她自己的胞妹就是她要找的人(毫无缘由的出现,充满简单陈述句的独白,这段真是兰味十足)。

而种种条件中最困难的一条——双胞胎其中一人必须死,她竟然能够毫无压力地接受,“慨然赴死”,有种舍身取义的味道。

结果呢?

胞妹被艾米莉以卑劣手段绑架,事成后又被艾米莉的糟糕驾驶习惯给杀了。

同理,艾米莉说是要找救世主,最后在急切回归社会认同的心理下,诉诸绑架,也是一种堕化。

她们都相信大义(用“起死回生”简单表述),也都不择手段。

这种动机上的善与结果上的恶,又是一种反讽。

而对救世主的筛选也引人深思:满足的条件和内在品行毫无关联,全部集中在外在上,如面孔、胸围、身高、体重……最后兽医昏迷不醒,也是一种巧思。

她有没有意识并不重要,只要符合条件有神力就行了。

如此看来,所谓“救世主”也不过是一个不需要灵魂的工具人。

最后死去的就是主流出的眼泪,大概是嘲讽一把:“教主的眼泪”能有“救世主的眼泪”值钱嘛,却在这里白白浪费了。

其实,眼泪就是眼泪,人人都能流,只是权威们赋予其至高圣洁含义,像第一章的坏球拍一样,就因为是雷蒙德送的,两口子对其如数家珍,何尝不是另一种被外界赋予意义的圣物。

这就是为什么偷走球拍的罗伯特看起来尤其可笑,也暗示了他的结局。

谁谁谁用过的,谁谁谁穿过的,谁谁谁死的时候戴的……都一样。

如此看来,第三章的立意上升到反思个人寻求集体认同的焦虑,以小喻大,乃至抨击社会范围的约定俗成、道德信仰的可笑之处,怪不得要放在最后。

人即动物,动物即人综上所述,《善良的种类》并非毫无逻辑的扯淡,而是有着层层递进内在逻辑,以荒谬喻现实的深刻寓言。

兰西莫斯独到的黑色幽默,与弹无虚发的视听掌控,使影片不仅悬念十足,更时刻传达着不安的暗流汹涌,直至触目惊心的戏码上演,鸡皮疙瘩未绝,又现啼笑皆非之景。

可笑、可怕、可叹,集于一片,势必分化观众。

不论如何,《善良的种类》呈现的,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观影经验。

问题来了:善良到底是什么?

首先,这个标题绝对充满反讽,因为贯穿全片的基调并非善良,而是残忍。

“种类”暗示了善意可以借由不同的形式出现,倒是一种滑稽的扭曲,就好像许多爸妈天天念叨着的“为你好”,很多时候也是拿善良当借口,掩盖自私心理而已。

(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论迹不论心的评判,要看对当事人造成什么客观影响)如此看来,影片中确实充斥种种扭曲的善意:故事一罗伯特表忠心的善意,故事二丽兹无底线的善意,故事三教主和丈夫的伪善、艾米莉与蕾贝卡由救世情节而生的善意……真正的善意却三番五次得到了操弄。

我们看到,故事一的罗伯特,反复使出蓄意自残的技俩,尔后成功骗取丽塔的同情心和好意;故事二的丹尼尔,则是依着丽兹泛滥的善意,把她逼上死路;故事三的丈夫编造谎言诱奸艾米莉,而艾米莉又用丈夫的招式对付兽医,又是流浪狗又是送礼,直到图穷匕见,用暴力手段麻醉对方。

可怖的是,这些技俩甚至呈现出一种传染性,比如罗伯特的技俩,当时就是靠这个套路妻子欢心的,从而屡试不爽,艾米莉亦如此。

回收一下开头卖的关子。

丽兹在第二章讲的那个《格列佛游记》式的故事,某种程度上透露出导演对人的看法:人如动物,动物如人。

这与第二章末尾的狗狗飙车蒙太奇呼应,也符合《狗牙》中学狗叫的儿女、《龙虾》把人变动物的社会这些设定。

在我看来,兰西莫斯对人的动物性有相当敏锐的看法,他很喜欢把人比作动物,或者任何非人化的生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角色经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无论是尬舞还是机器人一样棒读,本质上是对社会礼仪的反叛和挑衅。

回想一下,狗狗做的事情,不就是影片中其他人类角色做过的事情吗?

飙车(故事三的艾米莉)、上吊(故事二的丽兹/故事三的蕾贝卡)、路面上错位的被撞死的人(故事一的RMF)。

被驯化的狗需要主子,被驯化的人何尝不是这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种》是《狗牙》命题的延续。

动物按照本能行事,而人类也是如此,却也更复杂得多,并非局限于吃喝拉撒这些原始欲望。

兰西莫斯也许想说,思维定式是可以转换为某种本能的。

这种思维的牢笼,就来源于各式各样的权力关系中。

丽兹说岛上的人变成了动物,而变成人的狗都善待人类,顿顿提供丰盛的食物(特别是巧克力),没有控制,没有虐待。

这正是对控制关系的一种美好想象,也是全片各个角色荒谬之处的秘密所在。

有了一个主子,他们才会心安,为了讨得主子欢心,他们摇首乞尾、无恶不作。

这也符合兰西莫斯一贯的主题,如《圣鹿之死》中,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父亲,儿子、女儿和妻子都通过顺依、奉承的方式,企图救自己一命。

在地面爬行的儿女和躺于床上了无生气的妻子,都是视觉上的直观表现;又或是《狗牙》的女儿用舔舐讨好父亲,也不难联想到“跪舔”这一流行词。

苏格拉底说,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本片中任何角色都没有任何检视人生的尝试,因此会被本能般的思维囚笼牢牢控制,正如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似乎从思维上也逐渐接受“自己是虫豸”的自我去值了。

自然,他也看不到家人对他的冷漠麻木,反而在感激涕零中死去,真是莫大的讽刺。

本片中看起来很扯淡的随机情节,比如故事一关于甲虫的谈话,故事二唐突出现的卧室视频,故事三笼子里的鸟,似乎也隐约从“人如动物”逻辑中浮现出意义来:甲虫暗喻寄生关系;卧室视频将思念与性欲并置,暗示“高级”情感和原始本能并无两样;笼子里的鸟不太隐晦地指向权力关系对人的囚禁……当然,也不排除为猎奇而猎奇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狗牙》出现的烫手指、剪娃娃,已经是这种倾向出现的源头。

还有人会说,只是符号堆砌罢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这个我无从辩驳,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而言,解读与思考的过程中还是乐趣无穷的。

看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带来怎样相反的结论呢。

(本影评的标题“人是一种寻找主子的动物”,来源于油管的一则对本片的哲学分析,主持人提到这句话来自于拉康理论,我浅搜索下又查到它是康德的名言。

由于这句话非常切合影片主题,我很赞同主持人的观点,于是把它用作标题,只是对拉康和康德等哲学大家的理论,实际上不甚了解,还是欢迎学富五车的友邻们一同来探讨。

)注释:*Gen Z 幽默:一个随机的毫无意义的字词,一个意味不明的声音,乃至一个字母,就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的某种幽默。

具体例子:“Weedeater” "Perchance" "E" "钢管落地声" “突然站起的老虎”. 它有个老前辈叫“达达主义”,不过达达是有的放矢的,它的无理无逻辑针对理性的局限性,特别是理性与战争的关系。

 9 ) 间离代替移情的Mindfuck

兰迪莫斯的强烈荒诞叙事建构,用间离代替移情,逼迫观众思考的的Mindfuck式个人风格,在这部《善良的种类》中又达到了一个高峰。

借助更讲究的美术和制作,优秀的演员卡司,兰斯莫斯为自己的作品拓宽了抵达更多观众的路径。

然而,文本和表达的僵硬是一如既往的。

他只能在一个抽离的极端提纯的环境里,才能完成表达。

并要用并无必要的视觉暴力和软色情的华丽外衣,以包装文本的粗糙与生硬。

这种表达尽管是有其启发意义的,但每每总让人感觉"何至于此"。

这种用力过猛和石头姐的表演倒是相得益彰,难怪他俩心心相惜得合作了五部片子了呢。

《善良的种类》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群体之依存共生关系。

工作,婚姻,子女,宗教,朋友,阶级等等社会关系,无不产生对个体的挟制。

控制与服从,无所不在。

西方近现代哲学肯定了个人的理性独立,但人类仍免不了主动牺牲自我,通过得到社会关系中的某种从属地位而获得安全感。

最后,兰斯莫斯当然没给出解决方案,或是温情的慰藉。

他总是像上帝一样,一脸鄙夷得对可怜的人类背过了身去。

说他存心恶心人有点太过,但说一句"不负责任"是没啥问题的。

总得来说,本片的文本,形式和内核是统一自洽的,制作精良,片子就技术来说是个中上水准。

比《可怜的东西》更自洽流畅。

导演应该是演绎卡夫卡的最佳人选。

 10 ) 这种中产市民寓言,有比鲁本好到哪里去吗

第一个是中产对自己高度可替代性的身份危机,第二个通过意外事件套皮隐喻夫妻关系的有毒性别差异(btw这种类型故事不是希区柯克在58年的迷魂记已经讲过了,24年还要又拍一遍嘛?

),第三个直接就是邪教徒生活实录了。

而且剧作模式很重复啊,都是主角的生活在“太诡异了”和“这就是现代生活的重复麻木”中有点不明,但最后造成主角一个巨大的非理性冲动,然后发生了点什么不幸的猎奇元素,反而凸显整部电影无聊了,虽然兰斯莫斯也没什么特别怼着拍之类的行为,但就有种看了“呃…😪”的感觉,尤其裸露纯属为了裸而裸吧。

而且我有点想问,中产寓言、嘲讽中产行为,现在不是中产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吗…不过声音设计真的蛮用心,一直觉得加个混响不是很难的工作,为什么这么多其他电影无法做到的样子,善种成本15M在电影里面已经是独立电影级别了吧。。。

(前面还看了《宠儿》,演员在兰斯莫斯电影里有点被他摆弄但又很有表演空间给我的感觉好奇怪,上一秒好像孤立无依下一秒氛围就变成“我可以非常trolling”,可能这也是一种间离…..

《善良的种类》短评

确实理解不了,感觉咱去翻拍可能会更“疯”。三个故事可以拍三次哦。

5分钟前
  • 小飞侠
  • 较差

三个故事,最后一个有点难懂但是其他的都很精彩

9分钟前
  • ericxu
  • 力荐

2.5星。看了下作品序列,导演这是终于可以纯粹做自己了,近年来这样的片子多起来了。这部是看的时候,看完以后,都觉得没意思。剪成三集不必负责的短视频肯定吸人眼球。

11分钟前
  • 古鲁
  • 还行

第一段印象深刻,库布里克感强烈。

14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我努力看完了,仁至义尽。

19分钟前
  • zoe
  • 较差

人在极度无语的时候是会笑一下的。

24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很差

企业、家庭、宗教?“控制”和“善良”?权力?SM?一头雾水中查询串联三个故事的思绪,还是蛮有趣。

27分钟前
  • Mr.mekey
  • 推荐

RMF is rating.

28分钟前
  • Magus
  • 力荐

整个电影真的像是大家拍完《可怜的东西》意犹未尽又随手拍了几个短篇一样,放飞自我,脑洞大开,应该叫“邪恶的种类”才对。

32分钟前
  • 四处游荡的Lily
  • 推荐

直抒胸臆:兰斯莫斯滚出地球。舍得把用在女演员身上的暴力分一半给男的吗?艾玛斯通还老跟着瞎起哄,这也都不说了。这回最令我震惊的是对特型演员的残忍。

33分钟前
  • LAIKA
  • 很差

人家都在玩解构了,我们还在抓着剧情不放。

34分钟前
  • 顶级孜然烤羊肉
  • 力荐

真的很邪性,蛮好看的

36分钟前
  • 阿鲁的恐怖梦境
  • 力荐

B+. 像经历了三小时的电影SM。用极大尺度、突如其来、五花八门的暴力、血腥和裸露折磨自己的演员和观众,最后达到近乎生理性的挑衅。但残忍在兰斯莫斯的平行世界里是种自洽的逻辑。三段逐渐荒诞的故事从职场、家庭和更广泛的社群维度,展现人为了获得接纳,可以走向怎样的极端;而当“被爱/控制”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法则,空洞的提线木偶反而才是最合理的人物状态。视听调度的丰富程度对于近三小时的片长或许略显欠缺,故事内部的横跳也并非全然奏效,但兰斯莫斯对“变态的种类”的设想,足以让观众吃惊到最后一秒。2024.5.17 Debussy

39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好恶心 看的要吐了 永久拉黑兰斯莫斯🤮

44分钟前
  • momo
  • 很差

人一旦習慣有主子 就失去了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46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兰斯莫斯纯粹是来恶心人的。同一批演员,不同故事角色,越看到后面越混乱。

49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还是先剪到120分钟左右再说吧……(虽然很不想说这句话)此片不应该得到任何奖项。

54分钟前
  • 下落不明
  • 很差

被限制在封闭的世界观里,很难看出除了要完成一个精巧的剧作任务外的表达;视听这次也较为套路化,本身风格的华美很快疲劳了

58分钟前
  • lOoK At mE
  • 推荐

一点都不怀疑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1小时前
  • Ada的B计划
  • 很差

Duh Fuh

1小时前
  • Pi1grim Ric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