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在英格兰约克郡布拉福德西北部的偏远小镇,霍沃斯镇的高处,一幢两层的石头房子里,传来一阵阵孩子们的尖叫吵闹声,三个长发披肩的女孩和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在楼梯上打闹对峙着,她们以棍当剑不停挥舞,嘴里还念念有词,好像在扮演什么重要人物。
她们就是英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和她们的弟弟。
在她们漫长而寂寞的童年时光里,除了读书,编写传奇故事是她们唯一也是最乐此不疲的消遣,那是只属于她们的神秘世界。
然而童年的欢乐总是稍纵即逝,生活的艰难随着成长逐渐成为生命的主题。
她们生长在一个贫穷的牧师之家,母亲早逝,唯一的弟弟作为家庭的骄傲和希望,却因为陷入一段婚外情不能自拔,最终染上酗酒的恶习,终日除了向年迈眼瞎的父亲要钱,还是要钱。
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无尽的折磨和痛苦。
勃朗特三姐妹眼看着家中发生的一切,困苦不堪,却因为是女人,而无能为力,因为在19世纪的英国,女性没有继承权,她们只能依靠丈夫或兄弟,而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前提是她们的丈夫或兄弟足够有钱和通情达理(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
勃朗特三姐妹并未向冷酷的现实低头,她们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即使机会并不多。
她们和当时大多数有文化的女性一样去做家庭教师,却屡遭歧视,得不到尊重;她们曾试图开办一个学校,也以失败告终。
在失意,窘迫的生活里,难得闲瑕时,三姐妹坐在客厅的长餐桌旁写作,让思想的野马在笔尖纵情驰骋,让情感的波涛于纸上肆意翻滚,让疲倦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和休息。
勃朗特三姐妹将她们的爱与恨,屈辱与尊严,渴望与梦想,全部倾注在她们的诗和小说里。
夏洛蒂曾把自己的诗作寄给当时的著名诗人骚塞,却得到一顿训斥,说她“没有写诗的天赋,文学不是女人所该从事的事情”。
夏洛蒂忿忿不平的对妹妹说:“为什么女人和男人那么不一样呢?
我从未觉得自己不如男人聪明,为什么我们的机会就那么少呢?
我们下定决心的事一定能做到,可就是没机会。
为什么我们女人总是被当做小孩子一样,要么就是当透明人,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夏洛蒂发出的对父权社会的质问在今天依然适用。
倔强的夏洛蒂并未就此止步,因为,上帝给了她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才华。
正如,安妮.勃朗特所说“写作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满活力,如果写作让你感到快乐,那就应该继续”“写作,我们靠脑力生活,这是我们一生的成就”。
在夏洛蒂的主导下,三姐妹费尽周折先出版了一本三人的诗作合集。
接着,终于出版了各自的小说,(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简爱)。
然而,在那个女性被歧视的时代,为了使作品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为了保护自己,她们只能将自己隐于书后,用三个中性的化名出版自己的作品。
而当她们不得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却遭到质疑时,夏洛蒂.勃朗特怒目圆睁,用坚定有力的语气反问到“你为什么会怀疑我,是因为我的身材,性别还是身高?
”仿若简.爱从书中走出来一般,强大的气场让出版商瞬间明白了眼前这个矮小的女子正是(简爱)的真正作者。
那一刻屏幕内外的我们一样激动不己。
夏洛蒂.勃朗特就像简.爱那样,热烈,坚强,倔强,充满野心,是三姐妹中的老大,最小的安妮.勃朗特则温柔,娴静,善解人意。
而我喜欢的是艾米莉.勃朗特。
瘦瘦高高的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朴实无华,勤劳诚恳,洗衣,做饭,操持着全家的家务。
对不争气的弟弟,表面上恨铁不成钢,内心却非常怜惜,电影中有两个场面非常令人动容。
一次是晚上弟弟喝酒回来,两人并排坐在栅栏上对着月亮呼喊,仿佛回到了儿时,兄妹之情自然流露;一次是三姐妹与醉酒的弟弟擦肩而过,却装作没看见,只有艾米莉返回去扶住了几乎无法行走的弟弟。
艾米莉就是这样,外表高冷,内心感情强烈而丰富,她最喜欢带着她的大狗在离家不远的荒原散步,那杂乱而充满生命力的野草,那无羁而凛冽的西风,在这片广阔的自由天地里,在这只属于她自己的空间和时间里,远离俗世的纷扰,尽情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让灵魂从身体释放自由飞舞,让思绪绵延万里随意到达,这时,她一定会得到片刻的安慰,灵感也定如泉水般涌来,源源不断。
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艾米莉的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中找到。
这部有着奇异想像力,充满激情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简爱)。
其实,艾米莉的诗歌也精彩绝伦,只不过这部小说的光辉掩盖了她诗歌的价值。
勃朗特三姐妹的这些作品,都是在她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完成的。
世人惊讶她们卓越的才华,连老天都妒忌。
1848年,艾米莉在弟弟的葬礼上染上风寒,由于过于悲痛她拒绝任何冶疗,三个月后死于肺结核,年仅30岁,第二年,安妮因为肺结核离世,年仅29岁,夏洛蒂也仅仅多活了6年,因病逝于1955年。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一天,在英格兰霍华斯镇山区的天空上,出现了三个太阳,在那荒凉萧肃的荒原上矗立着勃朗特三姐妹。
她们抬头望向天空,朴素,美丽的蓬蓬裙,清丽,坚毅的面容,柔弱却挺拔的身躯,这三个平凡又伟大的女性,就是那三个太阳,她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她们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让人敬佩,无与伦比的才智让人叹服,短暂而又艰辛的生命让人唏嘘,她们留下的作品让世人久久回味……人们早己铭记她们的名字,隐于书后的是她们永恒的美丽灵魂,在每一位读者阅读她们的作品时,再爱一次,再恨一次,再活一次。
这就是(隐于书后),2016年BBC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拍摄的电影。
影片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仅在开头和结尾用了两个超现实的镜头。
但我还是被深深吸引和感动,被英格兰乡间那美丽的景色,被那高贵,忧雅而不屈的灵魂,被那无形的,蓬勃的,强大的生命力击中,而泪流满面!
想起初中时期在学校礼堂和教室看的《简爱》和《呼啸山庄》,从没有去探究过作者的生平。
“石楠花海在它的吹拂下似波涛翻涌,子夜、月光伴着闪闪繁星,黑暗与荣耀欣然相汇。
大地升空、天庭陨落,将人的灵性从阴郁的地牢解放,冲破枷锁、逃出桎梏。
”艾米莉没有经历过爱情,一生都在故土创作,但她笔下有着最激烈的感情。
文学总是像由悲苦而生的,荒野上开不出玫瑰,有的是女性主义的觉醒。
At the beginning of movie, the young Bronte sisters and their brother Branwell were playing game in an empty palace with bright flames jumping on their heads. They caught dolls in hand, named them with joyful face. Branwell promised his sisters and those dolls that he would take care of them all his life, saying that one day they would all become kings. the Brontes hold up dolls overhead and flames on their heads rose upper. In my opinion, the first 80 seconds are the seeds of whole movie’s clue, it put Branwell in an important place. Although the movie is about Bronte sisters, the director focused on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Branwell’s life. The clue of the whole movie 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Branwell and his three sisters in how to tap their writing talents. To most people, Branwell is only a vague shadow behind his sisters, or even doesn’t know there is such a person. However, it was Branwell who pushed the Bronte sisters to write. The flames above their heads are their inspiration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the dolls in their hands are the symbols of their stories. They started out with the same talent, but ended up with very different results. The narrator of this segment is Charlotte’s poem We wove a web. We wove a web in childhood A web of sunny air We dug a spring in infancy Of water pure and fair We sowed in youth a mustard seed We cut an almond rod We are now grown up to riper age Are they withered in the sod Are they blighted failed and faded Are they mouldered back to clay For life is darkly shaded And Its joys fleet fast awayThis poem implies that literary talent of them in their childhood will grow up or blight in the future. Branwell had better writing conditions than her sisters, failed to make good use of her writing ability and indulged in alcohol, thus losing the flame of literature. Unable to count on their elderly father and alcoholic brother, the Bronte sisters had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amily by themselves. Inspired by Branwell’s words, Charlotte worked out a plan: to publish a collection of poems written by the three sisters and then publish novels. They succeeded and made a lot of money.The end of the film echoes the beginning. The palace where they played together appeared again. The Bronte sisters were sitting at the table, Branwell hold a doll in his hand, but only the fire on his head had gone out. Then camera montage shows Branwell dying of illness. In the wilderness, the Bronte sisters walked together, and the dazzling rainbow rose, symbolizing the light of their efforts. Three suns hanging in the sky symbolize that the Bronte sisters are the three sun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ir literary will keep burning and guide future generations on the sky.
#推遍电影#《隐于书后 To Walk Invisible: The Bronte Sisters》BBC 2016年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而拍的电视电影。
一堆演技很赞的n线演员演绎了勃朗特姐妹的故事,电影里每张脸都似曾相识。
题目奠定了整部片子的基调:在充满歧视的年代,她们被迫隐于书后,但最终不会被遗忘。
@猫鱼列传
在微博看到夏洛特见书商的片段,就找了电影看。
见书商之后应该有见粉丝的大场面啊,结果避开了……拍的英国乡村田园风光很好看,三姐妹在草地上晒太阳的图片简直像油画,隐约可见19世纪工业革命对当时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至于大篇幅讲述的弟弟,我觉得很合理,很有必要。
当时情况下,父亲老迈,弟弟本应该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未婚姐姐们的支撑,事实与之相反。
他沉溺于与和有夫之妇的感情里,酗酒放纵。
指望不上,姐妹们不得不靠自己寻求新出路。
弟弟的身体状况一塌糊涂,需要靠家里照顾生活,最终因病去世。
他的生命状态影响了三姐妹的一生,他去世之后3个月、8个月,艾米丽和安妮就相继去世了……痛苦磨砺她们和她们的作品,可是更折损了她们的生命。
对人物的刻画感觉还是浅了,心理也少,自己家庭内部的讲得多,只截取了出作品那几年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是我一直渴望拥有的女性的独立,勇气与才华。
三姐妹无疑是勇敢的,但不是一腔顾勇,而是理性的,有策略的,当时的社会对女性写书写诗是反对的,她们将自己的才华隐于书后,为自己创造了一份公平,隐忍到合适的时机再将其展露。
人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能放弃学习,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得来了,所谓的才华都是背后一步一步积累,一步一步的勇敢尝试,一个人所做的所有努力可以不被人知晓,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
你现在渴望所有的努力被人知晓只不过是想在失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在任何条件下都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事未必是对的,面对一些不理解何必正面抨击,没有人生来便是坦途,路上的石头都是要靠自己扔的,我无处次的再想我与人针锋相对最后得到的是什么,人越长大变越要收起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脾气。
人如果不迈出第一步是永远无法朝前走的,不要去质疑自己所做的事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上天你不会让你偶然的去做一件事,不要去担心一些可能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当有人给你向前走一步的理由的时候你要朝前走十步,后果之类的即使发生了也要去承担,生死之外无大事。
如果自己不努力,自己放纵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没有用的,从来没有偏得的东西,你一直想实现的,一直想要的轻而易举的就会被人拿走,没有人会因为你的难过,你的停滞便将这些留给你,只能是越拿越多,你只能带着悔恨惊讶的仰望别人的成就。
失败一定是会必然发生的,别人就是比你强,别人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同你承担同样的结果,你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去束缚任何人,能做的只是不拖后腿,只是不断的进行武装,只能去追赶别人。
你可以有主见,你可以有勇气,你可以有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你不能通过载体显现出来便一文不值,是被沙子埋起来的,只有被别人挖掘出来了才是真正有用,自己挖自己埋起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大概也只是对你觉得它有价值吧。
爱情不会困住任何人,太多的替代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迷茫的时候便一个一个的试,爱情在人生中可以是雪中送炭,更可以是笑里藏刀,你所想的,所感受的都能对它们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情是世界上存在的东西,正常的血肉之躯都是割弃不断的,又何必强求自己,毒树之果也未必不可尝。
三姐妹的寿命都太短,但行尸走肉活再久又有什么用?
当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顺其自然的尘归尘土归土也也未尝不可,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真的是与生俱来的,愿能够早日用勇气独立才华充斥人生。
并不是什么系统的分析、高深的见解。
不过是看完电影之后的一些呓语,短评写不下而已。
You Brilliant Sun!BBC的功力的确不凡,非常美。
三姐妹,夏洛蒂是主心骨,有主见并坚持,简直像用bully来称赞她,有才华有追求有行动。
然而Emliy更吸引我。
她如此热情不羁,偏偏最柔骨多情的也是她。
对布兰威尔最恨铁不成钢,说要打回去的是她,最后陪在他身边,用女性温情抚慰他的也是她。
看完最大的感想是,女性的美,最有魅力的仍是来自于才华与奋斗。
另,三姐妹都如此深深地爱着弟弟,现代一些研究中还认为《呼啸山庄》可能是布兰威尔写的。
总之,完全的真相已经无迹可寻,谁知道呢。
也许布兰威尔也是真的拥有才华的。
另一个感想是,爱情,太可怕了,完全能摧毁一个人。
其实这种热爱,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这种极端的感情都是一种天赋。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希望命运能厚待我一些,让我能有如此深厚强烈的感情,而不致毁灭。
这部影片2016年12月发行,正是夏洛蒂出生之后200周年,恰逢16年《英语世界》04期出了勃朗特姐妹特辑,也算是有缘分了。
第一次接触《简·爱》是初二,懵懵懂懂,乳臭未干,不懂简的珍贵与坚强,后来间接了解那个时代女人地位的低微,才觉出追求自我的简的可贵。
敢于发声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如此美丽。
情感的共鸣是需要文化背景做支撑的。
《维莱特》中约翰医生的原型,出版商乔治史密斯在剧中一掠而过,灿阳般的温暖体贴加上俊秀的外表,如果是由他来展开故事,《成为勃朗特》爱恋不得善终,大兄弟勃兰威尔就不会喧宾夺主了吧。
在剧里,勃兰威尔成了朵乌云,带走家庭的温馨欢乐,带走两个太阳,让大姐夏绿蒂再度孤身一人。
二人的对立感刻画得生硬,二妹艾米丽也是如此。
夏绿蒂鄙视弟弟的不成器,她的小说歌颂爱情的伟大违背教条伦理,怎么可能做不到对弟弟多一份宽容?编剧兼顾不了三姐妹各有特色,将夏绿蒂一抹而平,她的勇气野心盖住了才气文思,硬得像石头。
艾米丽激扬热烈,担当家中劳作之余创作硕果颇丰,矛盾的是,她抗拒踏出家门接受认可和非难,执拗地短暂脱离上伦敦的队伍。
她与兄弟狼嚎于田野,关怀和扶持扶不上墙的兄弟,激情细腻在她身上都得到很出色的展现,平静的生活里只有诗歌创作是她反叛精神的宣泄口,她愿生活平淡如昨,田野荒原是她的土壤,栖息着她的灵魂。
夏绿蒂的诗作生涯可以说是以妹妹们的悼诗为终,祈祷上苍佑二人安息,如今孤独一人的悲苦,只她来受。
从小,勃朗特姐弟在文学上就具备了过人的天赋。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Branwell被全家人寄予了厚望,三个姐妹和父亲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供他学习艺术和文学写作。
可是Branwell浪费了自己的才华,他哪份工作都做不长,还和雇主的妻子偷情被赶了出来。
面对家人质疑的目光,恼羞成怒的Branwell象孩子一样大吵大闹。
而老父亲,总是选择原谅他,纵容他的不求上进。
很快,他的行为越来越变本加厉。
住在英国北部约克郡霍沃思的勃朗特一家本不富裕,因为疾病还失去了母亲和两个妹妹,好不容易凑了三十便士供Branwell去伦敦求学,他却在路上买了酒喝。
回到家,他谎称被打劫了,因为伦敦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不熟悉,走错了路于是又糊里糊涂的被枪光了所有的钱,只能折返回家。
在家人的盘问下,他甚至记不清劫匪有几个人,最后依旧通过发一通脾气来掩盖真相,全家人都对他失望透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情绪和行为都没有达到成年人该有的成熟度,Branwell身上体现的是一种叫“彼得潘综合症”的情况。
他认为,家中三个姐姐以及老父亲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还觉得家庭让他压抑难受,和朋友诉苦一分钟也待不下去。
所以,他自然无法承担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的责任,最后为了逃避这种责任带来的重压而去酗酒,欠了一屁股的债。
他总是理想化自己早年的才华,无法接受现实中的重重挫折,也不愿意去承认其实他的才华已经被他消耗殆尽。
一次次的退行,一次次用情绪化的行为来应对失败,作为长姐的Charlotte,对弟弟失望之余,不得不开始思考三姐妹的未来。
在当时的英国,就算是贵族女子如果没有嫁人,也可能面临无法继承父母财产的忧虑,更何况是他们这样贫穷的人家。
他们房子也是教会暂借给他们的,如果有一天老父亲过世,很难想象姐妹三人将会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作为最小的女儿,Anne也和二姐Emily谈起这个问题。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要有一些作为实在太难了,唯一的兄弟却又无法依靠,所以家中总是被一种惨淡的、灰暗的基调笼罩着。
Emily则谈起她在工作和做家务之余,写过一些诗歌,只不过并不想发表,因为如果女性发表任何文学作品,别人总是会对这个女性评头论足,而不是对作品本身。
Emily的话提醒了Charlotte,如果想让她们三姐妹未来的生活有一些光明的话,所能依仗的也只有她们自己了。
三姐妹和弟弟一样,都拥有惊人的文学天赋。
原先她们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也许这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Charlotte偷看了Emily的诗歌,赞叹于她不同于这个时代任何文学作品的独创性。
可是Emily却为此大发雷霆,哪怕Charlotte再三肯定她的作品,她却依旧暴跳如雷,拒绝将自己的诗歌拿出来出版。
相比姐姐和妹妹,Emily和弟弟Branwell的关系更好,她总是忍不住在弟弟面前去承担母亲的角色。
对他的种种劣迹隐忍下来,企图无视自己的才华而努力挖掘弟弟的天赋。
如果没有两个姐妹的鼓励,她宁愿选择做那个一辈子被弟弟拖累的姐姐。
是善解人意的Anne说服了她,最终同意将她的诗歌拿出来,姐妹三人用一个偏中性的名字,一起出版了本诗集。
诗集虽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但获得了不错的评价,这让三姐妹开始大胆起来。
她们利用业余时间,各自创造自己的小说。
曾经暗恋一位已婚男士的Charlotte,更早拥有女性的自主意识,就象她在自己的小说《简爱》中所写的:“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
”在当时的年代,作为女性,人们总是期望她拥有优雅和美貌、富裕和良好的家庭背景。
如果没有这些的女性,鲜有得到婚配的机会,几乎被大众所遗忘。
人们不关心她们的能力和才华,不愿意去了解她们,仿佛她们只配生活在阴暗不见天日的角落。
Charlotte却告诉世人,这样的女性一样可以从灰暗的家庭中走出来,向社会证明她们的价值。
Emily是三姐妹中最刚毅的,她的思想远超那个时代,所以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风格也和同时代的那些文学作品不同,可以说具有跨时代的前瞻性。
这部黑色基调的小说,让人完全想不到是出自一位女性之手。
对于弟弟的不争气,她没有姐姐Charlotte的无所顾忌,无法和姐姐一样趁机放飞自我,寻找另外一条出路。
相反,她总是不放弃Branwell,宁愿和他争吵,然后又去照料他。
Emily身上有一种可怕的自我牺牲精神,她让自己成为家中的支柱,很难在她身上找到属于女性的那种柔弱的感觉。
也许在她内心深处,也知道依靠弟弟Branwell成为一家之主是无望的,所以她要代替弟弟在父亲死后成为这个家里的“男人”。
这样的忍辱负重,Emily只能通过她的作品来表达,没有如此剧烈的内心体验,无法写出《呼啸山庄》这样的传世名作。
妹妹Anne有着温柔的脸庞,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
家中因Branwell发生冲突的时候,她总是安静的站在一边。
她细心而敏感,感情饱满却又不会过于情绪化,在两个姐姐发生冲突的时候,总会找到办法来调停她们的矛盾。
Anne是个有头脑的人,能立刻认同Charlotte关于出版她们作品的提议,并帮助姐姐付诸行动,同时去劝服一开始不同意这个提议的Emily。
发现出版商将她的作品和Charlotte搞错后,决定一起去伦敦面见出版商,公开她们的身份。
面对出版商时,Charlotte很紧张,甚至有一点手足无措,Anne给了她最大的鼓励。
相比而言,她虽然是妹妹,但要镇定自如的多,仿佛这一天她已经准备了很久。
她创作的《阿格尼斯 格雷》和两个姐姐的风格不同,文笔更细腻,更女性化,却着眼于现实世界,反应的是当时社会最深层的问题。
对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Anne没有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她总是用自己的双眼紧盯着所有的一切,细致而认真的去品味它们。
三姐妹的小说获得了文学界一致的赞誉,而当时的人们全然不知是由三位女性创作的,就连她们的父亲都不知道。
Branwell又因为酗酒欠了酒馆老板的债,面临牢狱之灾,看着老父亲日渐苍老的脸,三姐妹决定将这个真相告诉他。
老父亲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身边居然有三位畅销书作者,家中终于有了难得的欢笑声。
很可惜,虽然她们在经济上已经摆脱了贫穷,但是疾病却没有放过她们。
先是因为饮酒过度,弟弟Branwell早早过世。
在参加弟弟的葬礼上,Emily不幸感染了风寒,在当年可是致命的疾病,于是她也走了。
几个月后,最小的Anne也因为传染病而过世,她们没有能再为这个世界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
几年以后,Charlotte在出版了《谢利》、《维莱特》和《教师》后,也被疾病夺取了生命,死的时候肚子里还怀着九个月的孩子。
她被马克思誉为出色的一派,成为和狄更斯等男性作家齐名的女作家。
不要责怪你出生的家庭不好,不要责怪这个世界没有给你更多的机会,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向世人展现自己耀眼的光辉。
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简爱》)要相信,总有一条路,是为你准备的。
想加入影心理读者群 请联系平台助理微信:xinliwanka,通关密码:我是读者。
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主创。
想跟进一步了解主创,可以关注微博:心理咨询师贾睿。
英国安妮、夏洛特和艾米丽三姐妹和他们年迈的老父亲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
弟弟布兰威尔的屡屡骚扰让这家人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三姐妹都知道,如果父亲死了,她们或许就要失去赖以生存的房子,流落街头,为了避免这一事态的发生,她们用各自的方法努力着。
三姐妹天生善于幻想,热爱写作,可是当时的文坛是不可能发表女性作家所写的作品的。
于是,她们使用了男性的笔名写作投稿,并且最终获得了成功。
就是喜欢这种题材,羡慕有写作天分的人……
6.5/10 剧本有点过于敷衍了
报看,兄弟的戏份过多,而三姐妹的刻画又只停留在表面,好像大部分时间都围绕着兄弟转,真正为她们自己谋出路,如何进行创作的,她们的内在和成长,都表现的太浅显也太少了
不过不失,基本上平铺直叙,三姐妹中,Emily和Anne性格突出,形象丰满,反而Charlotte有点暗淡,觉得是三人之中最平凡最没有才华的一个。弟弟的戏份很多啊。
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没有足够的经历出不来伟大作品,而这经历往往波折沉重。有作家说,自己宁愿不出名,也不想重过一遍。如果勃朗特三姐妹只是普通女人过完平庸但安定一生,会不会也是幸运呢?从这个角度看,她们是以生命代价留下传世作品。
三姐妹本身值5星,可惜电影只值3星,败家弟弟的戏份过多了。以及为什么似乎大部分的家务都是老二Emily干的
总之她们的人生不平常 她们的书却都很low
英国那时候的普通女性,生活不易啊。
其实时代真的限制了她们,,她们的才华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真的是一群颇具天赋的女性,要知道艾米莉并没有什么感情经历却写出了呼啸山庄里这种刻骨铭心的爱情。。其实假如她们能够跟男性一样得到更多社会的认可与厚望,拥有接触更多资源甚至是社交的权利,她们的才华真的绝对不限于此,奈何历史借鉴和环境限制。。
伟大的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三姐妹的传记片,重点放在他们成名前后之时,表现了他们的家庭关系。拍得还算有趣。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还行吧,镜头感是BBC的,很流畅。
大概是先入为主的强行代换,总觉得几个人的形象都有其作品的投影,夏洛蒂张扬偏执简单粗暴,艾米莉温和顾家却暗藏控制欲,安妮则圆润自有主见。当然,三姐妹,我也只喜欢夏洛蒂。另外,其实这电影主题是家有一废柴兄弟,如有一宝。
如果读过足够多的历史,就会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人类的故事里都充满着偏见和不公平,所以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能做的就是了。
三姐妹以写作为成功之阶,从写作的内在价值来说,它又是一种救赎。写作的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影片中似乎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兄弟极端自我,一心追寻名利,怀着这种心思去搞文艺,不成功就自暴自弃,可谓人品卑下,而这种错误又是可理解的,使我们人常有的样子。兄弟姐妹如此不同,可能是由于对男女的不同规范。女性自幼被规范成顺从老实的性格,面对生活的穷困更加坚忍,不容易颓废放纵。男性受到的待遇更高,但是也被给予了更高的期望,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兄弟被这种压力打垮了,三姐妹则一身轻松,怀着平常心取得了成功。
伟大的女人造就伟大的文学
surely it is a tourism commercial..
这么牛逼的三姐妹,惊心动魄的写作出版生涯,压力巨大的生活,都似乎只是点到为止,她们的灵感来源,她们如何写作,她们之间肯定也会讨论写作和文学我猜?这些都几乎没有表现,或者表现太少。instead,大量篇幅却是关于那个废物弟弟,压根不想看好吗!!想要表现他去给他单独拍一个自传好了啊!!
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