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安纳金“不被允许的依恋”,这两个人是不是都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依恋反而更深?
尤达劝欧比旺别去看监控:“看了你会痛苦”,还是觉得欧比旺心里八成有数了,但他还是说:“我必须要知道那是谁…”导演在选监控回放这段很懂,杀人诛心不过如此,欧比旺亲眼看安纳金杀了一整个圣殿的幼徒,又看他拜在那位dark lord脚下认他为“master”,师父,这个字多刺耳,多讽刺,但欧比旺看完了之后居然还是和尤达说:“我下不了手,我们情同手足”,尤达坚持要除掉安纳金,欧比旺肉眼可见地急了,甚至都太像是找借口了:“我不知道他在哪!
”看到这里真的想把安纳金的头拧下来让他好好看看,你说你师父是个不近人情的准绝地?
视感情如无物?
欧比旺不“爱”你?
这么说李涛一下,除了安纳金以外最不绝地的人就是欧比旺了吧,而且欧比旺那些心思不是在绝地陷落之后不得不反省绝地体制问题时才有的想法,感情不是一日之事,往往在这种两难抉择的情况下才那么清晰明了,依恋太深,大局都显得模糊——这很不绝地,欧比旺在第一次称呼安纳金为“兄弟”时已见端倪,再想想他们这大半辈子,他收安纳金为徒的时候自己也没多大,一朝没了师父,独自把孩子养大,和徒弟一起成长,师徒/兄弟/父子,这样复杂厚重的依恋,欧比旺注定下不了狠心杀安纳金,最后在岩浆边上也没给安纳金补刀,不奇怪也不套路,欧比旺就是注定下不了手,很合理所以说,安纳金在最后嘴上说可信的只有帕德梅、绝地里无人可以信任,也蛮口是心非的,其实安纳金就没真把欧比旺当外人。
烦他说教、恨他“打压”自己、“束缚”自己、永远对自己“不够满意”,甚至还要说点难听的:欧比旺嫉妒我比他强大↑听起来太耳熟了,就是一青春期延长的小孩,安纳金童年不幸,性格偏执,缺乏安全感,缺爱渴爱于是无意识地以自己炽烈的爱试图换取他人之爱(这个感情寄托就是帕德梅),另一方面,曾经尝过亲情(母爱)的滋味,怎么可能轻易舍弃,于是安纳金在因(与母亲)分离而被剥夺的亲情这一方面,能称得上家人的角色就是欧比旺,“父亲、兄长、老师”,可欧比旺看上去并不能回应他的“爱”,于是叛逆期心理将他的情感失衡和事业不顺归咎于绝地体制(毕竟绝地们都是一张张白纸被送来修行,并被教导依恋脱敏,不像安纳金感受过亲近之人的依恋,后者自然不能理解),最后将对绝地体制的不满加注在欧比旺这个长辈身上,这个逻辑就是——欧比旺被安纳金看作是绝地体制的缩影,可欧比旺又被安纳金的依恋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绝地之外的“特别”的存在,这种撕裂感让安纳金对欧比旺的爱变成恨,因为爱,所以更恨——所以说,安纳金在试图杀死帕德梅未遂后,甚至还要再问欧比旺:“如果不与我一路,你我就是敌人”你到底愿不愿意站在我这一边?
这样看,杀老婆(未遂)却不杀师父,这个逻辑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他期待欧比旺不会放弃他——欧比旺自己说的,他为安纳金骄傲,安纳金从来没让欧比旺失望而这边,帕德梅都破防了,绝望了,说安纳金你变了,但欧比旺仍然试图将安纳金从黑暗面拉回来,还在试图“说教”,明明双方都在乎,师徒两个真的是将感情处理到最差的地步很可惜欧比旺未能如安纳金所愿站在他这一边,有多期待有多失望,这两个人又把爱恨纠葛展现到极致,让观众无语凝噎、扼腕叹惜、意难平、意难平、意难平这种胃痛桥段很多言小、耽m都不敢写吧?
(黄豆汗)写了读者都嫌抓马(黄豆汗)洋文里的过去式真是经典传统杀人利器,“i loved u(爱过)”这句话怎么能只是多了个d,杀伤力就变得这么大?
比i hate u还折磨人,还让人痛苦,这两人的这两句台词也实在是极尽抓马,男同性恨好可怕(。
)最后一首《最佳损友》送给二位:“严重似情侣 讲分手”
《星球大战》(《Star wars》)六部曲是由美国著名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执导的系列科幻电影。
故事讲述了在太空中不同星系、星球、生物之间的战争,创造了形状独特的外星人和航天器,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充满梦幻的战斗场面,在电影的形式和题材上都独具一格。
然而,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
这部电影刻画出了我们现实生活里那些个性突出的人物,用一种精简凝练的方式把人间的正义、共和、信仰、迷茫、坚贞、智慧、痴情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词语具象化,使我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我们觉得这部电影梦幻又真实。
这部电影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为正义献身的魁刚·金(Qui-Gon Jinn)、与爱徒反目最后被爱徒所杀的绝地武士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一生致力于维护共和更坚守爱情的阿米达拉·帕德梅(Padmé Amidala)、身材矮小却隐藏着巨大战斗能量和超强智慧的绝地长老尤达大师(Yoda)、每天都唠叨不停却让人喜爱的恰恰(Jar Jar Binks) 、老谋深算而善于蛊惑人心的帕尔帕庭议长……其中让人最难于释怀的是那个有着美好开始却以悲惨结局结束的小男孩Anakin。
Anakin,因爱而犯罪,因爱而救赎。
他是一个无论做了多少好事都让人爱不起来的人,也是一个无论做了多少错事都让人恨不起来的人。
如果说对他必须有一种感情的话,嗯……只有怜悯和心痛。
是的,我们看着他从一个充满天赋、追求正义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英俊痴情、所向披靡的正义少年,再看着他因害怕失去妻子而背叛国家、出卖自己而甘心充当黑暗君主的工具,最后看着他为保护儿子而摧毁黑暗君主、恢复良知,看着一生命运变化莫测的他因爱而被蛊惑、因爱而觉醒,我们心里提不起任何的爱与恨,爱不起他为国家舍命战斗的英勇,恨不起他为爱情屠杀人民的背叛,我们唯一的感情便是心痛。
如果从人物塑造的层面来讲,Anakin这个人物是丰满而真实的,他具有多侧面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与恶、光明与阴暗的两面,那些被人称颂的伟人也会有自私、害怕、屈服等时刻,那些犯罪入狱的囚犯也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
因而,如果一味地描述一个人一好到底或一坏到底,这样塑造出来的就会是一个单调而失真的人物。
观众在与之相遇时可能说不出哪里不妥,但是他们内心里能感觉到他们没有产生共鸣,这些人物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提引起观众的深度思考。
一、孩童时期小时候的Anakin是奴隶,聪明和勇敢的他因为悲惨的出身而更加让人感动和怜悯。
他是个优秀的飞行者,在他的航天器被人做了手脚后,他不惧危险,夺得了飞行大赛第一名;他是一个聪慧的天才,他制造了礼仪机器人;他是一个需要爱、需要妈妈的孩子;同时他也是一个追求理想的行动主义者,他眨着童真的眼睛,认真而虔诚地说着“我想做一个绝地武士”,他崇拜英雄,他对维护正义的职业充满无限向往。
绝地武士魁刚·金(Qui-Gon Jinn)答应了他的心愿,决心培养他做绝地武士,但是却需要他离开他的妈妈和他的家乡。
他在绝地武士和妈妈之间选择了绝地武士,在理想与亲情之间选择了理想,我想任谁都无法忘记Anakin已经走远后又跑回去抱着妈妈舍不得走开的孩子气。
那时候的他是个勇敢、聪明、爱妈妈、爱理想的孩子。
二、少年时期的Anakin少年的Anakin成为了他理想的维护正义的绝地武士。
绝地长老会认同Anakin的异人禀赋,但不同意绝地武士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培训Anakin,因为绝地长老会看出了Anakin心中隐藏的害怕、迷惘,觉得他的未来并不是那么明朗。
而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却为了遵循他已牺牲的师傅魁刚·金(Qui-Gon Jinn)的遗嘱,一意孤行地培训了Anakin,此外他本身也非常喜欢Anakin。
Anakin非常勇敢,甚至带点冒险,他为了保护国家不惜以身犯险,并且多次救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于危险之中,但是他心里也因此非常自傲,他的才能不被长老会认同让他内心很压抑。
在他还是一个小男孩时,他第一眼见到阿米达拉·帕德梅(Padmé Amidala)就开始喜欢她,而今已为风度翩翩的少年的他又接到保护议员阿米达拉·帕德梅(Padmé Amidala)的任务,两人之间萌生了爱情,却因为两人身上的职责而强行压制自己的爱情。
因为作为一名绝地武士,是不能有爱情的,必须将自己全部奉献。
在一次他们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他们才相互袒露自己的爱意。
因而,这个时候的Anakin是具有牺牲精神的,可以为了任务牺牲爱情。
这个时候的他是一个事业上受长老会压制、爱情上被自己抑制的少年。
三、成年时期的Anakin成年后的Anakin变成了一个对感情无法控制、对宇宙充满野心的人。
他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在梦中预见妻子因难产而死,因而整天忧心忡忡,而此时始终不肯放开权力的帕尔帕庭议长不断离间Anakin与绝地长老会的关系,同时向Anakin宣扬黑暗君主有起死回生的能力,而这个黑暗君主就是帕尔帕庭议长本身。
这时Anakin被长老会要求利用帕尔帕庭议长对他的信任潜伏在议长身边,进而向长老会报告议长的行为,这严重动摇了Anakin心中赋予武士的信条和原则,而帕尔帕庭议长的离间更让Anakin对绝地长老会彻底失望。
为了能让爱妻起死回生,因而在一长老和议长决斗的时候,他选择了保护议长,长老被帕尔帕庭议长杀死,那时的流着眼泪的Anakin是后悔的、自责的。
之后,他屠杀了绝地长老院的包括小孩在内的所有人,成为了黑暗君主的工具,之后他的野心渐长,他要推翻黑暗君主,自己做宇宙的主宰。
妻子果然难产而死,然而他却没有学到黑暗君主的起死回生术,后来他杀死了自己的师父欧比旺·肯诺比(Obi-Wan Kenobi),原因是他认为师父不帮助他进入长老会,还让自己的爱妻背叛了自己。
其实是Anakin对自己人生的怀疑、对感情的不信任才造成了自身的迷惘,而善于蛊惑人心的议长又恰好趁虚而入,在Anakin因为一时的困惑而造成无法挽救的错误后,他被自己逼上了黑暗中,只好在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
四、身为人父的AnakinAnakin有着天下父母的仁慈和牺牲精神。
他一次次面对自己儿子的挑衅,始终保持着宽容的胸怀,每次战斗的最后都要放儿子卢克一条生路。
儿子卢克一直坚持认为,父亲Anakin是并没有完全丧失人性。
Anakin一直拒绝承认,但在他看着儿子被黑暗君主折磨得快要死去时,他托起黑暗君主将之扔进了死星核心,而他也因此耗尽精力濒临死亡,在他将死的时候他才向儿子承认自己一直以来的后悔。
此时Anakin心中的良知因为父子之间的亲情而显露出来,他从罪恶的路上走了回来,完成了自身的救赎。
这四个阶段的Anakin是一个连贯的生命体,但每个阶段的Anakin都是一个辩证的矛盾的综合体。
小时候的他聪明、勇敢、爱妈妈,但他心里也隐藏着恐惧、仇恨等阴暗心理;少年的他正义、忠诚、爱恋人,但他心里也怀有被长老会压制的不满;成年后的他因轻信离间而误入歧途,罪孽深重,但他心里也隐藏着内疚;为人父后的他迷途知返、爱儿子,此时的他才是他人生所有阶段里最纯粹的,没有以往的阴暗的那一面,只有最阳光的人性:沉重的父爱、善心的觉醒。
这样,一个多侧面、多层次性的人物就展现在了公众眼前。
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的交错、迷惘与信仰的摇摆、正义和罪恶的交叉全都融合在了这样一个矛盾结合体上。
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光明与黑暗无处不在,互不分离,这是人性。
观众看到这样的人物时内心才会升起认同感,因而不管是他正义也好,罪恶也罢,观众都能从内心接受他,认为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实模样,他们会对这个电影中虚构的人物产生强烈的认同,同时对自身隐藏的人性弱点进行反思,这便是一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一切源于爱。
提及Anakin命运莫测的一生时,我们只能说,无论是罪恶还是救赎,一切都源于爱。
他质疑绝地长老会的监视议长的命令是源于他对光明磊落的绝地武士的爱,他背叛长老会而投奔议长是源于他对妻子的爱,他背叛议长而保护儿子是源于他对儿子的爱。
他爱权力,但是他并不是因为爱权力本身,而是因为权力能够保护他爱的人。
一切源于爱。
因而,当他为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时,我们怜悯多于痛恨,甚至没有痛恨,我们更多的是心痛,我们忍不住想问,这样一个有着独特天赋和正义感的孩子为何要承受这样的命运,为何让他在年轻得无法分辨真伪的时候给出以假乱真的诱惑?
我们为这个孩子的痴情的爱而感动,也为他盲目的爱而惋惜。
他用爱毁掉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却也在临死的时刻完成自己生命的最后的救赎。
因为我们不能否定爱,所以我们不能否定这样一个因爱而迷失的孩子。
我看的很难受的一部电影,但似乎一切都是又都是命中注定的。
Anakin注定会是被爱情左右的人,做不到jedi的无爱无牵挂。
第二部他去救他母亲大开杀戒,结婚后更怕失去自己的爱人,不择手段的相信西斯,但恰恰她的爱人死于他自己的转变。
一切事与愿违,越是想留住的越是容易失去,很可惜。
黑化后的Anakin很让人害怕,尤其屠杀jedi temple 那里,很多孩子还会向他求助结果全部丧命。
其实看到那里,Obi wan早就无法挽回他的爱徒了。
电影最后的打斗很燃,给武指点个赞!
看到那么帅的的Anakin 烧成那个样子好郁闷。
《星球大戰》六部曲終於隨著前傳第三集的落幕而完結。
由於《黑帝君臨》票房上的連連報捷和全球同步公映的大型宣傳,使到《星球大戰》此經典是否得到一個完滿的句號成為城中熱門的電影話題。
要判定此問題,相信比起戲齡短淺的筆者來說,星戰迷親自撰文論及會更有資格。
只是筆者仍想嘗試比較正傳和前傳第三集的不同特色助讀者觀眾自行評價,因此下文純粹談及前者與後者的不同特色,無意相較兩者的優勝劣敗。
影片的基調方面,正傳走幽默緊湊路線,故事和鏡頭盡量避免悲情;比如是正傳第一集obi-wan死於黑武士劍下也只如一縷輕煙般得道升天,從來沒有讓觀眾看活生生的人慘死的狀況,就算有,也只是穿了盔甲罩了頭盔的白兵,死去幾多個也不會令觀眾有多少悲情的念頭。
利用全片的節奏和氣氛凝造的正面調子所帶給觀眾的輕鬆感和娛樂性,實在比僅只利用一兩個分場設置的幽默來得有效。
那就是說,星戰正傳能做到緊湊而不緊張,輕鬆而不兒嬉;這是星戰作為經典的其中一個成功之道。
至於前傳第三集則礙於故事重心的問題以致在調子上不可能跟正傳一脈相承,過份沉重、灰暗的黑武士宿命和清剿jedi武士使前傳第三集蒙上陰影。
再者,飾演少年黑武士的Hayden Christensen演技有欠火喉,致使Anakin Skywalker改正歸邪的劇情普遍被認為偏向牽強。
此兩點相加起來,使前傳第三集呈緊張而不夠緊湊、兒嬉而不夠輕鬆的整體感覺。
情節重心方面,正傳著重Luke一干人等於星戰的自主奇幻世界觀中的連番冒險,沿途奇趣新鮮的不同星球、驚險場面和可愛小角色的笑科密集發放,真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驚險緊湊效果。
當中一氣呵成的流暢感是現代不少同等質量的千軍萬緊大製作所不能比擬的。
前傳第三集主線在描繪Anakin Skywalker面對愛情和權力誘惑的內心矛盾及其後入魔迷失以至踏上黑武士之路的故事。
明顯地,前傳第三集的內心戲比起以動作為先的正傳各集都要多,因此本集故事如仍然一股腦兒的以緊湊的動作主導勢必落得觀眾有情節實感不足的感覺。
而筆者的愚見是本集故事仍然選擇偏重動作而放棄真摰細膩地刻劃Anakin Skywalker 的心路歷程,致使本集仍然能夠維持《星戰》一貫的流暢節奏卻由於情節根本上的重點不同而不免讓明眼人有了兒嬉的微言。
動作設計和場景電腦特技方面,明顯地不論哪一方面,前傳第三集比起正傳甚至前兩集的前傳也要考究。
本集的電腦特技無容置疑的站在世界頂峰,各個星球的不同場境假可亂真,許多個鏡頭本身就是一幅令人驚艷的圖畫。
但如果要區分本集與正傳的話,筆者的感覺則是正傳因為技術問題,只能盡量於構圖中表達《星戰》世界觀中的新穎奇特,而本集則唯美的表現每一格鏡頭。
至於動作設計方面,無話可說的是本集的光劍格鬥比起正傳彷如是兩根棒球棍的互相擊打好看百倍;甚至乎Jedi武士不用光劍隔空移物的能力應用也設計得比正傳好看,比如是Master Yoda進到Sith的房間後一擺手掃低了兩名門衛的一場就把Master Yoda表現得異常有型。
另外更值一提的是最後Sith 對 Yoda和Anakin 對 Obi-wan的兩場大戰藉緊湊的平衡剪接同時凝聚並提升了兩面戰鬥的逼力和使不同風格的兩場對戰梅花間竹的呈現讓觀眾目不暇給、不易厭悶。
此外,兩仗的戰場也像各有意境、各有所指。
議事廳一戰,我們看著口說民主的議長 (Sith)在利用議員的席位作自己的武器同時不停的破壞著代表民主的議事廳。
那邊廂「火山星」的惡劣地理環境則像體現了Anakin心內前無去路又不能回頭之進退維谷的絕境、遍地滿山的火紅溶岩又像是Anakin不會止息的憤怒;甚至最後Obi-wan斬傷Anakin也不過是因為地勢的好處也就是為勢所逼,所以我們明白最後Obi-wan對Anakin說出的「I love u」是有多深情和令人感動。
其他有關鏡頭運用或是人物設定,本集和前傳總算在同一水準風格之中,因此便不再多贅。
最後總結前傳第三集,由於承先啟口的肩負和作為一個經典的終結責任太多太重,本集明顯地難臻完美。
然而唯美的動作設計與場景特技著實成就了另一個新的經典。
因此筆者可以套用佐治.魯卡斯面對老星戰迷對前傳連番指摘的回應作概括:「現在二十五歲以下的年青人瘋狂愛上兩集星戰前傳」。
其實現在大部份的老星戰迷想當年不就是二十五歲以下的青年嗎?
也就是說《星戰》本來就是一套受年輕觀眾愛戴的電影,二十年後,前傳風格之轉變不過是與時並進,反正一邊開口罵的老星戰迷難道就不會入場觀看神話的終結嗎?
阿纳金天行者,在被欧比旺砍去双手双脚后,又被滚烫的岩浆灼烧,那会是怎样撕心裂肺的一种痛。
而西斯尊主拯救了他,或者说,让阿纳金快点死去,浴火重生的是愤怒的达斯维德。
黑色斗篷,黑色盔甲,再戴上黑色面罩,达斯维德迈着骄傲的步伐,不间断地从里而外传出压抑可怖的呼吸声。
外表上,他仿佛是死神的符号,冰冷的大帝,而内里,却是那场灾难遗留下来的一堆烂肉,和一颗受伤的心。
他曾是天选之子,那个注定打败西斯,带来原力平衡的英雄。
而事实上,他加入了西斯,推动原力的倾覆。
如果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达斯维德却成为了第一个预言的反抗者。
预言,究竟什么是预言?
它是让我们预知结局的明镜,还是蛊惑生命的圈套。
预言是否真的会实现,如果麦克白不刺死国王邓肯,他又有何机会篡取皇权。
其实,在预言背后,真正考验我们的是选择。
绝地武士团,一个被神化的宗教式官僚机构。
他们高度崇尚理性,正如秉持的教条所言:无需激情,平静心智。
勿随愚昧,探寻真知。
虽有混沌,安谧仍存。
无所凋亡,惟行原力。
阿纳金的母亲如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那般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这似乎也悄悄暗示了阿纳金与绝地的紧密联系。
表面上,绝地风光无限,仿佛是维护光明的使者,但恰恰是因为他们过于强调自我的崇高价值,抬高神性,而萌生了禁欲的意味。
就像是黑暗的中世纪里虔诚的教徒,1984中对老大哥顶礼膜拜的大洋国,它们都有一整套完善的晋升机制,最高级的领袖仿佛矗立云端,引领着群众走向圣洁和谐的大道。
而对于冲动、富有活力的阿纳金来说,他天生所具有现代社会革命者的气息,压抑天性就如同用纸包住大火般危险。
多年下来,他一度顺从绝地长老会的摆布,到不同的星球完成任务,暗里却时常怀着无尽的苦恼与落寞,他受制于师傅欧比旺,永远不可能跳脱于这个模式。
对于一个古老的组织来说,一切都要靠年岁与阅历奠定地位,阿纳金的本领再高强,也得要老老实实地走完这个流程。
直到有一天,他亲身经历了西斯的诱惑。
达斯·西迪厄斯用讥讽的语调对阿纳金说:“绝地武士们当然不会告诉你西斯的故事。
”无论是绝地武士还是共和国,他们都试图掩藏原力的黑暗面。
阿纳金,和很多人一样,只是用普世的价值观去理解黑暗,却从未真正领略过黑暗,面对像西迪厄斯这样既了解所谓的光明又深入过黑暗的人来说,他的正义感摇摇欲坠,不堪一击。
西斯歌颂愤怒,在天性的爆发下走上另一个极端。
但对于阿纳金来说,西斯让他触碰到了真实的欲望,他们不像绝地那般地虚伪、教条主义,而仿佛是主张顺从自己的心,这才是他的“自由之门”。
小丑能够策反哈维,那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与恶的两粒种子,一粒种子的生长,必以压抑对方为代价。
当阿纳金信誓旦旦地对师傅欧比旺说:“西斯并没有那么恐怖。
”,实际上他已经选择用黑暗之水浇灌心田,那早已不是释放天性这般简单。
黑暗的蛊惑性,就在于让人看穿原有的世界是多么荒谬,而后跌入另一个深渊,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阿纳金选择成为达斯维德,不过是打破前一个枷锁,再新制一个枷锁。
而他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血肉模糊、万劫不复。
或许在很多人心里,阿纳金只是一个天真的中二少年,年轻气盛,立场又不够坚定。
但他却是一个有足够勇气尝试改变的人。
当我们试图逃脱命运的束缚,就会拟定一个乌托邦式的前景,但世界从来不存在仅仅是黑与白的区分,阿纳金和达斯维德都在理想中失落。
最后的结局,就好像一个玩笑。
看着自己的亲身骨肉卢克天行者饱受西迪厄斯的摧残,达斯维德感到如插入针尖般刺痛,那颗弱小、紧紧收缩的哀伤的心,再一次剧烈地颤动。
曾经为了政治独裁与黑暗统治付出的一切瞬间倾覆,他为了爱而放弃了扭曲的理想,亲手杀死了西迪厄斯。
不是预言改变了阿纳金,而是达斯维德选择了预言。
一切都结束了,达斯维德用善的举动证明了他不是为恶而生,也因此付出了生命。
当所有的星球烟火四溢,庆祝黑暗帝国的消亡,卢克却看见了父亲凄然的幻影。
自始至终,谁都不会记得他改变了什么,而是能明白无误地说:他是预言中的那个孩子,阿纳金。
而他的幻影也只能空洞地笑,无法解释自己,是失落的达斯维德。
两天一口气看6集《星球大战》是什么赶脚,有种开着小灰机、陷进星战的深邃星系中,爬不出来的恍惚和迷失。
6集这么大的信息量,要总结陈词码点什么,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务,千丝万缕星空浩渺,从何说起?
不过偶也很高兴,2015的收尾文章是“星战”这样教科书一般的经典鼻祖。
视觉上,《星球大战》吸引我们的是庞大星系的建构、炫目的高科技、丰富多样的星球生物。
可是这些都不是核心,“星战”的主要核心是什么?
是人,个体的人(主角的成长、命运),以及一堆人——政治。
拥有许多相似科幻元素的《星际迷航》(TV版),它和《星球大战》的根本性区别也在于此。
《星际迷航》的着眼点在于星际探险,通过不同的探险故事,讲述不同的人生道理,有时会上升到哲学层面的思索,比如有一集,星球上的女主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她是金发碧眼的年轻美女,可以愉快地生活,再谈个恋爱啥的,然而回到现实中,她才痛苦地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因飞船事故而全身高度灼毁的丑陋生物。
对她来说,到底是清醒地活着幸福,还是梦幻地活着幸福呢?
而《星球大战》关注的是个体人的成长、遭遇、使命、选择、宿命;是一群人的政治体制、在体制中个人的影响和作用、以及这种体制的利弊。
“星战”的庞大星系只是一个舞台,主角还是人类,是人性和社会关系。
从人性发展上,阿纳金是星战6集绝对的男一号。
顺便说句,颜值上也是,阿纳金的扮演者海登·克里斯滕森1981年出生,他在前传2和3中,与角色阿纳金是同步长大的,前传2时,他21岁,演初出茅庐、锋芒毕露、青涩又不羁的少年阿纳金,很贴;到了前传3,他24岁,演自傲、强大、野心勃勃、处在人生拐点、狮王发型的青年阿纳金又很贴。
正如导演所说,海登有着邻家男孩的天真笑容,而皱眉时又会散发出阴暗气息,这就是海登PK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众多强有力竞争者,成功拿下阿纳金的原因。
前传2中,阿纳金时隔十年再度遇见艾米达拉女王(参议员),他毫无顾忌、赤果果充满进攻性的直视眼神,让女王顿时丢盔弃甲,只能以一句“你这么看着我,我很不舒服”的话来灰溜溜逃避,其实已经一秒被拿下。
(好吧,其实花痴观众也被拿下了…)星战的另一枚男主卢克,他的成长史某种意义上是对阿纳金的重复,而且传奇性远不及少年天才阿纳金(想想机器人C3PO和拉风赛车,都是阿纳金小朋友自己做的好不好,小朋友在赛车过程中被对手坑了,一边高速飙车一边还维修赛车呢,这是神马水平),丰富性也远不及他。
从目前已拍的6集来说,卢克的人生还太短暂,宽度上没有体会过爱情、事业,长度上没有体会过人生的起落、反复、无常,深度上没有体会过难以抉择的纠结和深入骨髓的痛苦。
偶觉得如果以《七龙珠》来类比的话,阿纳金很像贝吉塔,虽然充满邪气,虽然干过坏事,虽然是反面形象,可是对他根本恨不起来。
而且从角色的丰满度上来说,贝吉塔也比儿子特兰克斯(卢克)更有魅力。
在6集星战中,前传3被认为是最黑暗、最残酷的一集,可是如果一定要选最喜欢的一集,我应该会选前传3,这一集中,阿纳金的形象完整了,前传1和2在他身上铺垫的炸弹都同时引爆了,所有的伏笔也都汇集到了一块儿。
而且,虽然过程黑暗,可是前传3有个超级光明的尾巴,阿纳金的一儿一女分别被送到了不同的家庭抚养,他们的人生即将启幕,正面战场也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说到人性,其实,贯穿6集的大主角之一、维修机器人R2-D2也是因为具有了人类的“灵性”、变通和忠诚坚韧等优良品质,才具有了这么深的魅力(萌力)。
前传3里,R2-D2一个人面对2台战斗机器人的一幕就很逗趣,一开始它把发出噪音的对讲机扔进身体的抽屉里,慢慢挪进一堆机器里躲藏,以避过战斗机器人的耳目,后来被战斗机器人虏获,又调皮地释放酸蚀剂和火焰来实施防守,这些策略和这一连串动作,哪里像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
而礼仪机器人C3PO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平凡人,身上有着各种人类的毛病,话唠、怯懦、自私、自以为是,它的存在和R2-D2形成了很好的互补,R2-D2是正面、具有光环的机器人主角,C3PO则是性格真实生动的助手兼丑角。
一堆人的关系——政治,也是《星球大战》的核心问题,这在前传系列里尤为突出。
前传1是在民主共和国的政治背景下展开故事的,然而这种体制在纳布星球遭贸易联盟入侵、艾米达拉女王逃往“首都”科洛桑之后,就迅速暴露出了种种弊端,比如缺乏效率,比如被腐败侵蚀失去公正。
而共和国的保卫和关键任务的执行工作,居然只靠绝地武士,这支人数最多时也不过万人的维和队伍来承担。
即便后来克隆人部队没有实施残忍的66号密令,对战友、绝地武士一一进行偷袭和屠杀,习惯单枪匹马战斗的绝地武士,也不是乌泱泱的克隆人部队的对手吧?
正是存在这种种显而易见的弊端,这个松散的民主政权,迅速被帕尔帕廷议长阴谋窃取,这个过程多么的眼熟,世界史的课本上已呼啦啦上演过很多遍。
总觉得多数的科幻片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科技狂飙突进了,但是政治似乎还是原始的套路,要么是缺乏效率和执行力的初级民主制,要么是绝对专制的帝王制,难道人类在社会关系上,就没有办法实现飞跃性的改变吗?
很多科幻片在这方面的笔墨太少,或者说智慧太少。
政治的核心是人的关系,然而人都是有弱点、缺点的,比如有的贪财(共和国参议员们),有的爱权(帕尔帕廷议长、阿纳金),有的自私自利,有的胆小怕事,有的延宕犹豫,有的刚愎自用。
到底怎样的体制可以排除这些人性弱点的影响和干扰,实现有效、公平的社会管理呢?
这也是《星球大战》试图启发我们思索的。
其实二十多年前把阿纳金引入黑暗的,同样也是二十多年后让他获得救赎的。
愤怒和嫉妒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是因为有所牵挂,有所牵挂则是因为心中有爱。
但是作为凡人的爱欲情感,却与他绝地武士的身份格格不入。
其实,让阿纳金扭曲的,与其说是西斯的诱惑,对于失去的恐惧,不如说是绝地武士这个身份本身。
作为绝地武士,要慈悲为怀、无差别的爱人,但他们“无条件爱人”的方式却是武力。
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因为一旦要以消灭一批人为目的维护和平,那被消灭的那批人就自动的被排除在了他们要爱的人之外,这也就不可能有“无条件”的爱。
绝地武士自诩为绝对的正义,但在这教义内部,就潜藏着以正义的名义为恶的危险。
所以后来在绝地长老会要求阿纳金监视议长、在温度决定不通过程序直接除掉议长的时候,他对于绝地信条那不很牢靠的信仰,就已经崩塌的差不多了。
更可怕的是在普度众生的同时他们不能有个人家庭和婚姻的羁绊。
一般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比较常规的轨迹,但是绝地武士要求没有父母的羁绊、没有爱情的羁绊、没有家庭的羁绊……就好比把中间的渠道抽空了,让你去爱那些甚至没有见过的泱泱众生。
传统上绝地武士的培养方式,是在孩子还对于那些羁绊没有概念的时候就发掘有潜力的集中训练。
但是阿纳金真正开始训练的时候已经九岁了,依恋已经形成,却要在这个时候突然割断,已经得到的害怕失去(他妈妈),没有得到的渴望得到(帕德梅大姐姐),对于需要清心寡欲的绝地武士来说,这些都是危险的。
后来他被西斯利用,也确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重感情。
更更可怕的是他身边的一群绝地武士应该都是按照传统方式培养起来的,这些老光棍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做梦梦见妈妈和大姐姐是什么感觉。
唯一对他像是父亲一样关怀的奎刚金还在第一部的时候就死了、烧了。
欧比旺比他大不了多少,不能、也许也是不愿意承担起父亲的责任。
于是在凶猛的青春期,阿纳金缺少心理疏导,愈发的叛逆。
再加上长老会一贯的不信任他,于是中二期延长的阿纳金,就陷入了“你们都是坏人,你们都对我不好”的漩涡里。
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有的时候愤怒会吞噬掉理智,所以在以为帕德梅背叛了自己的时候会差点把老婆掐死。
在绝地武士圈子里得不到信任、心里的郁结没法疏导,再加上一贯观察他的帕尔帕廷议长在这个时候伸出手来,以慈父一般的姿态给他讲故事,说要帮助他他要偏向哪一边就可想而知了。
二十多年前欧比旺要求帕德梅帮助自己对付阿纳金,二十多年后同样也以正义的名义诱骗卢克向自己的亲爹挥灯管。
阿纳金二十多年前认为绝地武士是邪恶的,二十多年后仍旧这么想。
其实对他来说,正义邪恶什么的还在其次,他应该觉得武力最能解决问题,他二十多年前跟老婆说杀掉皇帝咱们自己统治银河系,二十多年后跟儿子说杀掉皇帝咱们自己统治银河系……其实这么多年,变了容颜、换了身份,当初那个把沙漠人屠了的阿纳金和炸掉他闺女母星的达斯•维达,还真是一个人。
卢克幸运的地方在于,他遇到欧比旺的时候已经十九岁了,虽然是和叔叔婶婶而不是父母一起过,但是他们挺好的承担起了父母的角色。
而且貌似卢克也已经过了最汹涌叛逆的阶段(如果他有过这个阶段的话)。
虽然会对叔叔表示下不满,但是和他爹当初比起来真的是个太乖的孩子了。
这个时候的欧比旺,有了教坏一个徒弟的经验,在卢克的教育上也稳重多了,而且比较……幸运……的是,他死的早,第一部就被达斯•维达(当然也就是阿纳金)干掉了,成为了半透明状态。
紧接着卢克转而跟着教徒弟经验更丰富的尤达大师,这个时候绝地武士死的就剩下这两个了,也没有长老会了,不涉及权力问题,卢克就是单纯的练级,加上他也没有和谁谈恋爱(唯一的适龄女性是他妹啊),也不存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问题。
这又是一大幸运。
比起他那个永远在不该成熟的时候成熟,不该叛逆的时候叛逆的老爹,只能说卢克命真好。
其实《星球大战》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教育是多么重要。
但是卢克还是遇到了和他爹类似的困境。
在正传第三部里,皇帝(就是帕尔帕廷议长也就是达斯•西帝)想要拉他入伙,让他看着自己的朋友被帝国军队挨个干掉。
果然激起了卢克的怒气,甚至在和老爹对打的时候削掉了老爹的右手,当然是假手。
于是卢克看看自己的假手,也许有一丝动摇了,觉得自己也要重复老爹的命运了。
但是他还是在最后一刻抵制住了考验,没有亲手杀掉老爹。
其结果就是被皇帝放电一阵虐。
在看着儿子被虐,听到“爸爸,救我”之后,阿纳金毅然选择了救儿子,把皇帝扔了。
他虽然炸了闺女的母星、砍了儿子的右手外加把女婿冷冻了,可他确实是个好爸爸。
我们把阿纳金堕落的过程回溯,便是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有所牵挂,因为有所牵挂,所以害怕失去。
因为害怕失去……这里引向的不是愤怒和嫉妒,而是卢克的手下留情,阿纳金的舍己救人。
这是个轮回,成于斯、毁于斯、胜于斯、败于斯。
阿纳金最后说自己还有良知,并不是因为他还坚信正义,而是因为,他心中还有牵挂,这个牵挂其实只是他的儿子(也许还有闺女)。
这个牵挂正是绝地武士不允许的。
卢克最后完成了使命,是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爸爸,这份信任也是当初绝地武士没有给阿纳金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和所谓的“正义”、“邪恶”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堕落也好、救赎也好,其实只是因为阿纳金是个“人”,有人的感情,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无可救药。
就像他刚出场时候说的那样。
“我是个人,我叫阿纳金。
”
○偏爱王老师,Obikin的西皮向,目前只补完前传。
其实一开始你也是有疑虑的。
长老会看见这孩子头顶有命运的乌云,加上年纪已长,怕不够纯净,你师父却执意要训练他,相信这个来自塔图因曾为奴隶的小男孩会如预言所示给原力带来平衡。
QuiGon已经离开了,训练的任务自然落在你头上,你是个乖孩子,加上这是师父未竟的遗愿,当然落足十二分心力,如师如父地将Ani带大。
Ani的话也可以印证你的付出,他在Padme坚持去救你时表示,何止导师和朋友,Obi-wan更像是父亲。
无人会质疑你是否一个好老师,只是所有悲剧早有定数。
男孩跟随你走过每一颗星,长成天赋异禀的少年,你能感受到每句“yes master”背后负面情绪的暗涌,多年言传身教或许总有一天也封印不住在黑暗里滋长的念头。
你想你大概是杞人忧天,又无法放下这份担忧,于是在克制的同时更温柔地鼓励你的学徒,说你为他骄傲。
叛逆心终于被爱情诱发,Ani小时对Padme的依恋,渐渐转化为更真切的爱。
情窦初开的少年却总被绝地的清规戒律束缚,让他与恋人无法光明正大地相爱。
真的太苦,别离千日,一个吻也要藏在阴影里交换,虽然恋爱成婚,但他对绝地的不满也与日俱增,而你则是一个具体的靶子。
你多少也知道他们的事,不赞同但也不说破,却未曾料到正是因为爱Padme他才生出那么可怕的执念,又或者说,种子一直在那里,只是命运选择让它在这时开花。
少年告诉Master Windu议长的真正身份时还是有救的,我甚至感到痛惜,如果他此刻正与你并肩作战,是否事情还有回旋余地。
辜负那些孩子至死还托付的信任时,他才真正回头无路了。
Master Yoda让你不要看那段残忍的监控录像,真相会让你痛苦,你果然看不下去了。
你未想过,你与心爱的学徒会有拔剑相向的一日。
他用你亲自教授的招式,凌厉、毫不留情地砍过来,光剑碰撞的声音似有什么慢慢碎裂。
你最终砍断他的双腿,在滚烫的熔岩边声嘶力竭地对他说:你是天选之子,你本应杀死西斯使原力达到平衡,而不是加入他们。
你很少这样失态。
你是真的太痛了。
他红着眼说他恨你。
你悲伤、疲惫地回了一句:我曾经爱过你。
曾经他只是个孩子,你是个刚失去师父的青年绝地武士,小不点太机灵了,你常常会感到头疼。
他偶尔也会露出孩子气的一面,累了就很快熟睡过去,撇着嘴像还在怪你,你笑着将他背在肩上,感到沉重又满足。
相依相伴的一点一滴,都只是曾经了。
他曾是你的责任,你的爱,你生命的一部分。
现在你却要将他的一切割舍,怕不是削肉断骨之痛。
你需要一个希望,否则这茫茫沙漠快将你吞掉了。
“I loved you.”说完这句深情地话儿,绝地武士欧比旺就举起了日光灯管刀。
貌美如花的安纳金被卸了胳膊腿儿,重新出现就是戴着面具的黑勋爵了。
他们曾情同手足。
“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
”递过这张意犹未尽的字条,周作人与鲁迅分道扬镳,投身汪伪官至政委常委。
他们曾是相濡以沫的手足。
现在看来,安纳金面前的选择题很简单:A:帕尔帕丁议长,他掌控了若干经济实体,故意延长战争,最终将共和国改制成帝国。
B:尤达大师,他领导的绝地长老会推行思想控制, 例如绝地武士一辈子必须接受长老会指派、“依恋是禁止的,拥有是禁止的,慈悲是绝地的生活主旨”等等……最终采取非法监视和暗杀手段来对付政敌。
说简单,是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A的现实版是极右的独裁,希特勒通过高票选举当选国家首脑,扩军备战,攥取最高权力;而B的现实版是极左的独裁,斯大林的大清洗,以及在南美用暗枪搞定托洛茨基。
安纳金选了A,地球人都知道他选错了。
但他如果选B结果又如何呢?
现实版给出了答案。
几十年后,领袖谈到鲁迅时已经发话了:“要是活到现在,听话嘛可以当郭沫若,不听话就只好请他当胡风了。
”可实际参照的“大师”们就更多了:吴宓、冯友兰……以绝地长老会的填鸭洗脑式教育,安纳金武功虽强,却逃脱不了“非A即B”的思维模式。
他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本来从小接受的教育是“A绝对邪B绝对正”,然后突然发觉B也是一样的邪恶:封锁信息(不告诉他黑暗原动力的大能)、违法乱纪(让他去监视议长)等等,让他横痛苦的明白AB其实是一丘之貉。
接着又得知, A有起沉疴肉白骨等B所没有的实际功效,心中的天平已经在往A倾斜。
这时他已经忘记了还有“体制改革”这回事了,一心想的是“我的武功比西斯还高,我能够推翻他,给银河系带来和平。
”这种妄图以不加限制的武力称霸天下的想法,对着他老婆——一位政治经验无比丰富的共和国参议员、前星球女王——来说,简直就等于薛蟠对林黛玉吟“绣房里钻出大马猴”。
帕德美不是病死的,她是活活被老公,被绝地长老们的教育成果给羞死的。
现在这道题目是很容易了,卢克天行者的年代,还是你死我活的冷战的年代,就连导演卢卡斯,恐怕也无法做对这道选择题。
而安纳金天行者的年代,已经看到了苏联的转型,同时美国也背负了沉重的外债,站到了次贷危机的边缘。
安纳金已经模糊地意识到,答案既不是A,也不是B,而是C或D,如果没有,他也可以努力去设想出E、F、G——譬如沃卓斯基兄弟(姐弟?
)在《黑客帝国》表现出来的,尼奥和史密斯的融合。
1988年戈尔巴乔夫决定推迟价格改革,改而加快政治改革,引发了一个独裁时代的终结;2008年奥巴马系列新自由主义的举措,让麦凯恩质疑美国是否会走向社会主义。
政客如此擅长于制造蔷薇梦,他们才是最好的科幻大师。
反过来,最大牌的科幻导演,也不过捡拾一些政客的牙慧而已.比如沃卓斯基兄弟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V字仇杀队》里面的经典台词,一段对蔷薇迷梦中人的唤醒。
It is time to say“I loved you”.“400多年以前,一个伟大的公民试图把11月5日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希望提醒这个世界:平等、公正和自由不是泛泛之谈,而是高耸的灯塔。
所以如果,你什么也没看到,如果,你始终无视这个政府的罪行,我建议你让11月5日就这样平淡溜走。
但是如果你看到了我所看到的,如果你感到了我所感到的,如果你追寻我所追寻的,那么,我请你在明年的11月5日的夜晚,在议会的大门外,与我肩并肩站在一起,一起给他们,一个永远永远也不能忘记的,11月5日!
”什么科幻,只是把现在想说的话改了改数字。
不是吗?
原来我钦佩的人只有毛泽东,经过昨天晚上到今天连续一天的星战的奋战,对乔治卢卡斯的敬仰之情也有如滔滔江水了。
一个固执的男人,用三十年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梦想,竟然还可以让全世界都陪他来做这个系列的梦,没有坚强的神经和一贯坚持的执行能力是万万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才买到的碟。
其实一直都不能算一个星战迷,只是小时候记得看过一集,印象模糊,两年前星战前传2的上映,却因为一些突发事件,只看到一半就从电影院匆匆离开。
直到最近随着星战前传3的热潮,才有点坐不住了,走遍了家周围的碟片店,买到了5张套的D9星战集,再加上借了一张前传三,终于凑齐了整个故事。
要在这里做全部的点评恐怕是不可能,对星战系列,除了崇敬还是崇敬。
Maggie最喜欢的是前传1,特别是小安纳金赛车那一段,她大呼小叫的,我们的一致意见是,那就是那个世界的F1。
介绍赛车手的时候,她还很兴奋得给每个车手都安上了F1的名字,舒马赫,DC,韦伯,还真得挺像的。
我最喜欢还是前传2里面几十个Jedi武士与成千上万的机器部队作战的场景,真真热血沸腾。
还有最性感的角色,不是长大后的安纳金,也不是迷人的阿米达拉皇后,而是我们可爱的机器人D2R2,永远在最危急的关头拯救了大家。
当然,看星战还可以看出一点有意思的细节。
正传中第二第三级很多的剧本写得真得很糟糕,很多时候有恶搞拖延剧情的嫌疑,大概那也是电影公司的主意吧。
所以到前传的1,2,3,全部都是乔治卢卡斯一人执笔了。
而且,在正传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对政治的思考,在前传中倒是很深入地来探讨了,安纳金和皇后也会认真的讨论所谓民主制度的虚伪面和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全人类造福,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家大多只会为能给自己赞助的力量服务,而强势的领导如果真的善良可以最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但如果一旦缺乏制约没有什么可以保证不会在什么时候堕入黑暗的深渊。
这些思考放到今天的世界局势背景下,特别是联合国,美国,和世界秩序,也是挺有可以琢磨的意味的。
真的希望乔治卢卡斯可以从新再把星战的正传从新拍一遍,再火几十年!
还是海登·克里斯滕森拉的后退!
我特想吐槽的一点:你们手握“荧光棒”决斗的样子,像极了我家门口小孩子掐架时的模样 …—— 1 —— 🔴 2005 🔵 美国【12月【🟢】【➊】】【2019 ▲ 387】【《星球大战》·系列 第6部 作品】【≈ 140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到第三部 毕竟已是05年的技术水平 特效用得有些过分 六部曲抑扬交错的态势 导致最后一部结局向下 安纳金竟被奥比旺斩断三肢 容貌尽毁 终成黑武士(占领至高点而胜负已定这部分 实在随便 光剑奥义终究难于理解)女王如预言般死去 西斯大君终究摧毁绝地议会 但若说云度有机会战胜议长 倒不见得 实为引诱
太心酸,jedi被wipe out那段看得我心碎成渣渣。其实转变的那段力度不够,合理不够,对不起前面那么多铺垫,或许像interstellar那样留白会好一些。替yoda心酸,替obi-wan心酸。以后要以jedi code要求自己啊!!!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好怀念年幼版Anakin 充满灵性。会不会挑演员啊找一个长相普通而世俗的一张脸 身高外形不出众不特别 演技就更平凡 一身班长气质。烦死了 又想看 又不愿看。算了 勉为其难的话 我想我还是弃了吧。
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爆米花片,人物塑造也依旧是系列的大软肋,但即便如此,当勋爵真正诞生的那刻,当它衔接上原3部曲的那刻,前传系列无疑得到了最大的升华,让人猛然间想起来:这由一部史诗发展而来的前传,可能它的野心更大,可能它的不足很多,但它不仅仅是史诗的一个延续,它也肩负着铺展史诗的使命
故事编的不好,男主堕入黑暗面简直像是被所有人逼的,这种有预言说他会变坏就所有人使劲挤兑他致使他变坏的史诗模式故事放在科幻中不知道是创新还是复古。
真难看啊 强忍着看完
本片提名2006年第78界奥斯卡最佳化妆奖,并提名格莱美最佳电影电视等视觉媒体原创音乐奖
不明白为什么分这么高
先驱之作!必看!
我不是星球大战fan,但我喜欢激光剑。
他已经失去了母亲,不愿再失去妻子。他梦见帕德梅难产而死,于是堕入原力的黑暗面,企图寻找拯救帕德梅的方法。为了拯救帕德梅,他不惜放弃一切,甚至和全世界为敌。殊不知正是因为他的黑化,帕德梅才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间接杀死帕德梅的人,正是他自己。老天爷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如果当初他什么都不做,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他不想坐以待毙,他想改写结局,但是一切都没有改变,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坏。他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绝地武士,他能战胜杜库伯爵、欧比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残酷命运。
【A-】所以说吧,预言真的是个挺操蛋的东西...
舞蹈对决般的光剑对决,只有怪不得只有Yoda是大师。
卢卡斯的经典~
本片获第78届奥斯卡最佳化妆提名。眼花潦乱的特效,单薄的情节,牵强的剧情,脸谱化的人物。总之,顶着“激光剑、飞船”的光环,剧情已经是次要的问题了。
终于给星战系列看完了。不是科幻迷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要说实际点star war的鞋我还更喜欢一些。
大师就是大师:Mourn them, do not. Miss them, do not. Attachment leads to jealousy. The shadow of greed, that is. Train yourself to let go of everything you fear to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