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看电影,心情不是很好。
上周的这个时候去看了阿基里斯与龟。
两部电影都很好,但是凑在一起,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人总共不过就这三种生活:第一种是《定罪》式的,第二种是《阿基里斯与龟》式的。
《定罪》式的生活是为了什么东西拼命付出。
以过程交换结尾。
执着得令人感动,信念到疯狂的程度,为了不顾一切的目标与生活战斗,哪怕失去亲朋,失去平稳,失去自信,这辈子都在艰难中度过。
以失去生活换一个结局。
这样的执着,最大的问题不是艰难,而是迷途。
这是《定罪》走到《阿基里斯》的路径。
真知寿其实从来不失败,他的每一幅画都是那么好,可是他走的是迷途。
他的执着注定是没有结果也不可能成功,因为他根本不像贝蒂安,他想成功,但他不知道什么是他的成功。
他的人生不孤独,可是不孤独的代价是没有结果。
第三种生活是《楚门的世界》。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孤注一掷,也不想迷惘地来回旋转,只是愿意简单幸福地过生活,那可不可以呢。
可以。
那就是《楚门的世界》里的生活。
可以幸福,可以不想那么多,可以不追逐不疯狂,可是我们无法回避面对这简单的幸福早晚有一天都是假象的事实。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喜乐是不是经得起审视,是不是千万人注视中的嬉笑的傻瓜。
哪一条路都是通不到天堂的路,根本也没有通到天堂的路。
《定罪》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吗?
励什么志呢?
它讲的不过是在绝境中挣扎的故事。
斯万克在屏幕上的脸让人看了心里难过,她脸上的绝望,给行动本身赋予意义。
也许三条路总会走上一条,这接受起来也不难,只是在心里问自己:当我像贝蒂安一样被挫败时,谁从我的床边拉我起来,当我像真知寿一样四处碰壁时,谁陪我一同沉醉不醒,当我像楚门一样被大雨倾盆时,谁能带我找到天幕的小门。
而今生今世,我又能在谁的生命里陪他度过这些绝望的渡口。
真实世界总是没有那么千回百转,不会突然冒出来说就是他哥真是凶手,然后万念俱灰,搞得跟悬疑片似的,也不会最后找到真凶,正义战胜邪恶,又搞得跟烂俗贺岁片一样。
就是这么平平淡淡地,慢慢走下去,残酷之处在于,给予千千万万次机会去放弃,却只能依靠一些心中的毫无根据的执念去坚持。
最后大家坐在湖边看着美好的风景,不能自已,追忆往事,想起童年兄妹两人美好回忆,还真不好说这世界设计上就不懂得成人之美,要是时日再拖延下去,甚至是永远没有得以昭雪的一天,那么这样的坚持在旁人看来,恐怕是一点意义都说不上了,更不用说拍成电影,然后找明星脸来演了。
还有很多人一头扎进死胡同,就真撞死在墙上了,咱看这一头好像扎进死胡同,结果还从墙里走出来,自然是感觉万分鼓舞,可惜在万念俱灰的时候从来就不会想起来这些东西来激励自己,所谓激励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能从绝望之中爬出来的能力——更不如说是一种敢于傻愣愣将自己的所有生活扔进一个桶里,而不管它是不是垃圾桶,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心情感力量,成了,就变成坚强的励志模型;不成,就成为愣头青,愣头白,愣头坟了。
故事以贝蒂为了翻案展开的行动和付出的艰辛为线索 而不是整个案件的具体情况 缺乏说服性和观众对女主角的认同 完全是为了渲染贝蒂个人的行为而服务 让人感觉她完全是为了翻案而翻案 不是为了他哥肯迪的无辜而翻案的整个叙事过程中 作为观众一直都不确定肯迪到底是不是无辜的我们只是看到女主角在付出那些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有结果的努力这样使得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欠缺了一种为真相而奋斗的执着感另外 些配角人物感情的前后表现完全是为了应付当时的情景 正面配角 例如女主角的男孩们的表现缺乏真诚 负面配角“坏”的也是如出一辙
那个女警官真的很恶毒啊!
该死的!。。。。。。。。。。。。。。。。。。。。。。。。。。。。。。。。。。。。。。。。。。。。。。。。。。。。。。。。。。。。。。。。。。。
近似偏执的坚持,其实为信念或者理想这种东西付出财富或者生命并不算太难,因为可以解释为一时冲动,但付出一生乃至挑战自我的不可能,这个就很难,最生活化的东西就是久病无孝子。
美国的司法制度其实已经算很健全了,英伦老牌的法律程序,再加上当年的以法立国,至少这类案件能得以沉冤昭雪,认错并加以纠正很重要,关键是站在权位者的角度做得到与否。
杂七杂八那么多胡诌,斯旺克是很强的一个演员,但男孩不哭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太大,所以每次看到她的电影就会想起那个噩梦般的电影,怕了我了!
另外男主角也很强呢,所谓超级神配的演员。
这是一部蛮简单的电影,几乎不带一点悬念。
原本还想过会不会斯万克演的这个妹妹十几年的努力最后发现所有的证据都毁了或者是他的哥哥真的杀了人了。
她只是相信,单纯的相信。
但是和美国很多类似的电影一样,坚持十几年或是几十年的信念和努力最终获得回报。
故事肯定没有肖申克的救赎惊心动魄。
喜欢几乎纯粹是因为斯万克,可亲近而又不可思议的坚强。
现阶段,最觉享受的事莫过于躺在床上,一台电脑,一部电影。
会看《定罪》是昨天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李开复的推荐,大师推荐的,必有其独特之处。
《定罪》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妹妹为了为含冤入狱的哥哥翻案,通过12年的努力,习得法学学位,成功证明了她哥哥的清白,18年后,哥哥终于重获自由。
从一部电影的角度看,《定罪》似乎有些太过匆忙,所有的情节都仿佛来得太快又走的太快,虽然也会有很多细节表现主角的情感,但是总不够深刻,不够细腻。
想来这段故事历经18年,其中的曲折坎坷,又岂是短短1小时47分钟可以讲完的?
片子的女主在开头的时候就觉得很眼熟,看完后去查,果然是她,《百万美元宝贝》里的女拳击手,希拉里·斯万克 Hilary Swank,她并不出名,虽然她曾是奥斯卡的影后,豆瓣上说她太过“硬线条”,以致限制了她的戏路,确实,《定罪》里的角色和《百万美元宝贝》里的确有共通之处,那么坚韧,那么执着,只为一个目的,倾其所有!
片中,女主在12年的时间里遇到过各种挫折,与丈夫离婚,迟交论文导致留校察看,差点不能毕业,无法全心全意照顾孩子以致差点失去亲人,还有在寻找证据途中的种种难题,但就像她所说:“It's just a setback !
"或许是自慰,或许是自我鼓励,但她终究是成功了。
片中的一个情节很是发人深省,根据美国那个洲的法律,定案十年后,案件的证据都会被销毁,然而,当所有人都告诉女主要放弃的时候,她却坚持再找一遍,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罪证竟没有销毁,这样的奇迹在中国通常会被说成”上天被她的诚心所感动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
现实中,奇迹就真的只是奇迹而已,又有多少人败在了这些奇迹中。
如果证据被销毁了,就没了这个美谈,没了这部电影,那么当我们要为一件事情而奋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也许会因为缺少了一个奇迹而最终成为遗憾呢?
如果是这样,那还值得我们如此牺牲吗?
我想也许是值得的,人这一生,应该有那么一件事,让你为之疯狂,为之奋斗不懈,不求结果,不求回报,直到生命终结,也好过终生都无所求、无所为。
当你终老时,无论遗憾还是满足,都会是圆满的,因为你会发现你终究是来过的……女主的儿子认为自己母亲浪费了一生,女主思索后,什么也没有说,我想她从不会觉得遗憾和后悔,因为她是在为了她所爱的人奉献,那么无私的爱!
我想这就是我所看到的。
有人说,人生贵在坚持。
我想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
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一个新学期的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取得好成绩。
第一个月非常好好,第二个月just so so,第三个月开始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
于是就在对着老天抱怨说,为什么这个学期过的那么久。
可能女主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至少生活上有很大的压力造成她在兼顾家庭和事业上失去了平衡。
所以,她才会学业上没有成就,然后连自己的孩子都计划离开自己。
其实她也想过放弃。
女主也有一段日子没有去上学,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
谁人不是呢,人之常情。
如果是你身处于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状态,可能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吧。
But she did.就是传说中的,有志向的人,在付诸于行动上是不会吝啬的。
我很感慨,也希望可以成为这样坚强的人。
我听说过一句话,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坚强,那就真的没有人能帮你坚强了。
我或许也是多多少少在学业上遇到了瓶颈。
presentation啦essay那些浮云啊成绩不高啦种种。
可是真的是相较于女主来说的话,这些困难好像就真的不算得上是那么回事了。
我也是个学生,我也在学law。
我自然知道essay赶不及deadline的那种恐慌感,我自然知道做presentation时候那种紧迫感,我也自然知道成绩太差或者attendance太低被学校劝退的那种绝望感。
人生在摇摆不定和停滞不前的时候最恐怖了,因为它真的是考研一个人意志力的最佳时期。
我最近意志力也开始受到各种外界诱惑,我想要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需要一定距离的。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
为什么不愿意坚持走下去呢。
加油。
PS:这其实是励志片子。
这其实是励志片子。
PS的PS:里头涉及的关于各种law的英文词汇我现在听起来好顺耳啊。
o(╯□╰)o
有妹如此,此生足矣。
这个人出来6个月就挂掉了,真可惜。
2009年最终赔了$3.4mill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nviction_(film)The town of Ayer and five of its insurers have agreed to pay $3.4 million to settle a civil rights lawsuit filed by the estate of the late Kenneth Waters, who spent more than 18 years in prison for a murder he did not commit before his sister earned a law degree and helped free him through DNA evidence. (Full article: 965 words)
当法官像平时一样宣判完以后,好像什么都只不过是按部就班。
可是对于肯尼来说,一切仿佛都重新开始了。
只不过他的清白和自由整整等了18年。
而他亲爱的妹妹,则为了他的清白,几乎搭上了18年的精彩人生。
不敢说她真的像孩子们说的那样“牺牲了一生”,但丈夫的离开,本该给予孩子们的关心和陪伴,她确实失去了本该应有的更加甜蜜的家庭幸福。
这可能就是2个从小就相依为伴的哥哥和妹妹之间坚强的亲情纽带。
妹妹永远相信哥哥是无辜的,并从不放弃。
影片展现的场景中规中矩,节奏得当,却又紧紧抓住人心。
可能对于公正这个主旨,任何人都会被不由牵动。
那首结尾部分的钢琴曲,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整个影片的调子,平淡,但是充满了张力。
哥哥和妹妹偷偷跑到别人家 躺着吃糖果,享受他们平时难以感受到的自己营造出来的小家庭温馨;当哥哥和妹妹要被分开,两个人死也不想分开······一切都不会被认为是煽情···没有父母关怀的孤单孩子,对方几乎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
这也是支撑妹妹18年的唯一信念。
那孤单的亲情。
她被冤枉的 暴躁 有趣 唯一的 哥哥。
影片的最后是圆满的结局。
而这个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真人真事却让人感觉缺憾:哥哥肯尼在离开监狱6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我不由的想,这样的结局,对于妹妹,是不是公平。
她为了哥哥所耗费的人生,所耗费的青春,最后还是没能和哥哥走的更远。
不过我想,她一定不会后悔,因为那坚定的心,去证明哥哥是清白的心,想要让哥哥重回温暖的心,不会熄灭……她有一颗,最勇敢最坚毅的心。
祝真实的贝蒂,幸福永远。
看得我头皮发麻。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奇迹的发生都是源于爱,努力执着总会有奇迹发生,救了哥哥未必不是成全自己。swank太棒了,基本上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PS:在美国读law school很难,更何况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妈妈,没有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边读书边工作边带孩子有多难
看的过程中总让我想起Kevin Bacon主演的那部一级谋杀,希哥太适合出演这种精神力量强大的女性角色了。Sam无论好人还是坏蛋都是那么邪恶,太有爱了,男配提名应该有希望吧?意外发现导演居然是dexter里那个张的像nably的法官,女主好友是willgrace里karen的情敌
事件本身的更震撼。电影的改编做的不好,又是一部徘徊在及格线上的电影。
斯万克和洛克威尔演技大爆发,可惜SWANK每年都是演得超棒但片子温吞。
不符合我对好片的定义
这种沉冤昭雪的剧情成功催了我一泡泪。不过还是得残念地说,奥斯卡没你什么事儿。就是颁,也只该颁给Sam Rockwell一个最佳男配,或者还该给茱丽叶特.刘易斯一个最佳女配,尤其仅最后出场5分钟,那一口黑牙加神经质的表情,亦足以超越08年《虐童疑云》Viola Davis的大鼻涕了
typical motivational firm with kinship as the mainline。
片子的剧情大纲典型励志,但是流水账式的拍摄手法让人很难融入。。。
完全靠除斯旺克外众演员撑起来的 话说Juliette这些年跟Noni一样叫人心酸
好没意思~
最后一个镜头很漂亮,即使剧情并不是重点,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线,确实演员戏都很好,但是略显得有些孤立。此片焦点的变化是看点,各种小景别加手持。看了之后的采访,肯尼是因为什么悲剧去世的呢……
我不得不说 我又一次被斯万克扮演的这样坚持有坚韧的女人打动了!
自1989年以来已有254个定罪的案件后因DNA而免罪,然而谋杀被害人的真凶一直没有找到。·安妮继续在酒吧打工的同时致力于清白计划的工作和立法方面的改革。一个半小时的片子,对于主人公的原型来说,那可是一生啊!亲情与爱情哪个可靠?真是因人而异。看多了骨肉相残,这样真实、正能量的片子真动人!
这样的角色,只能是Hilary Swank来诠释。
审美疲劳,不就是坚持坚持坚持吗。
需要多么坚强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惜牺牲一辈子的幸福来寻找真相反抗权威。两届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与山姆·洛克威尔一起把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精彩演出完美呈现出来。故事虽讲的不温不火,也不会有太多吸引人的剧情冲突,但这是一部厚积薄发的电影,越到后面越会沉浸其中。★★★★
剧情很励志很真实,但也许是拍摄手法的原因,貌似缺少一些感动
这是2010年继《孩子们都很好》《斗士》等片后又一部演员表演凌驾于剧本之上的电影,叙事四平八稳,缺少悬念但有足够多的戏剧冲突,惊喜并不多...相比之下斯万克和洛克威尔的表演让影片始终情感充沛让人信服甚至足以感人泪下,从而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价值。
木意思
坚强的女性,Juliette Lewis办丑很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