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音乐剧放置于电影机前不是先例,但是却带给观众在大荧幕前观看多种艺术形式的机会和可能。
一座城市里,舞台剧话剧剧场的数量几乎是电影放映厅的几十分之一,作为小众的艺术形式,舞台剧不断收到主流艺术文化的压迫。
那么现在的这部电影《家》却给予了观众欣赏小众艺术形式的新视角。
从质量来说,整部电影音乐、布景颇为惊艳,一帮年轻的演员都在剧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表演可圈可点。
近年来影院中已需要这么一股清流理清浊气,祝愿更多优秀国产影片走入大众视野。
刘红梅,影视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表演系党支部书记。
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2008年获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
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音乐剧教研室主任,音乐剧研究中心副主任。
她曾在《方世玉》《太极张三丰》《康熙大帝》《乙末豪客传奇》《水浒传》《小鱼儿与花无缺》等影视剧中担当重要角色。
如今,她担当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原创音乐剧电影《家》的总导演。
在该片宣传期间,刘老师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我的独家专访。
面对《家》为赚钱才拍,主演们颜值不如黄磊、李小冉等《家》电视剧主演争议,她是如何回应的?
刘红梅身为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音乐剧教研室主任,音乐剧研究中心副主任。
她认为巴金的原著《家》,最初这个作品有让中戏老师创作的兴趣、激情、欲望,在做出三个月先创作过一个五十分钟版,并参加了国际大学生戏剧节。
当时,主要把《家》主要片段浓缩为音乐剧形式,相关曲目都按照剧目框架去创作,结果在活动中大受好评。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作品,给我们很大鼓励。
所以我们一定要创作出来,就补全了没有段落和场景,想要将完整的《家》呈现出来。
”由于中戏这种教学单位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必须要抽出节假日的时间,所以《家》这个音乐剧的完成,就想使命一样。
后来,导演刘红梅、副导演李雄辉、作曲戴劲松(音乐系教授)、编剧陈小玲(编剧新闻系教授)等电影四大主创人员最先一起碰想法,把框架结构做得越来越清楚。
一直到15年,音乐剧《家》曾诞生两个小时版本,刘老师介绍道,“尽管里面曲目结构,都是按音乐剧结构做了。
但是整个作品在精神层面反映上,还是不够全面。
如何把巴金先生作品中民主意识的觉醒这一块反映出来?
原来三个女性升天,唯美画面结束,但光凄美与缅怀不够了。
”后来,大家又去采风,跟巴金女儿李小林女士交流。
创作组想怎么样融进外国音乐剧一些优良信息,想把《家》恢弘起来,给人以力量。
为什么拍电影?
曾有三个年级都拍过这个戏,在13级毕业时候,在锣鼓巷实验剧场演出《家》,结果场场饱满,大家都说一定想办法留下来,对学校来说是培养学生,作品是培养学生载体,学生基本功和专业程度。
正在纠结是否要记录下来,正好黄海电影有限股份公司的老板看了戏,并且连续看了七遍,对这个戏非常喜欢。
他就找到刘红梅,并且跟中戏学校谈合作,把《家》创作成音乐电影,刘红梅介绍称:“他来找一些资金,帮我们拍摄下来,拍成音乐剧的电影,叫更多人能看到这个电影,能分享这个电影。
”当时,巴金老师的《家》之所以伟大,因为传承时代的精神,远远超过“家”的范畴,并冲破枷锁,走向新生活,这本书是走向光明一个时代符号。
对于很多人认为《家》中,巴金语言怨念与愤青味道太重,几个人物悲剧只是特例,不是典型的争议。
刘导演说:“有些评论家可以这么说,但我们搞艺术教学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这个问题留给评论家,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点。
”“他作品反映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就找反映印象最深的东西,包括他传达的精神,我们认可的。
这几个人物命运,我们是相信的,他所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也是生动可信的。
”刘红梅斩钉截铁地说道。
在刘红梅看来,大少爷觉新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与命运,“命运跟时代阶层都有关系,也许别的大哥就不是这个性格,放不下这个,丢不下这个,不能走出自己困境,又想别人怎么样怎么样。
现在也有很多人,怕伤害到别人,实际上伤害到很多人,包括伤害到自己。
你越放不下,别人不幸福,你也不幸福。
”作为这个戏,觉新不是歌颂的形象,他只是那时代中,受封建大家庭礼教、婚姻观念、长房长孙等观念束缚的一个人。
命运把他塑造培养成这样,如果你叫他改变,他很难改变。
巴金对这个角色是同情、有看法的。
《家》最有勇气是老三、老二,因为前面有人牺牲,他们才大胆走出去。
瑞珏和梅芬那两个女性是封建时代悲剧缩影和化身,“尽管她们也是受人同情的,但你没有办法,瑞珏哪怕长得很喜庆,样子更加旺夫,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
梅芬是被这个封建家庭所不容,性格不被人喜欢,也是包办婚姻,才有悲剧。
”丫鬟凤鸣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所以三大女性角色都受人同情,刘红梅介绍称:“我们要把她们塑造很好,不能相互妒忌,或者如何如何,那就是失去意义,必须要符合原著精神。
”瑞珏、梅芬、凤鸣三个女性,在《家》里面都是受歌颂的、同情的、缅怀的对象,也是一种象征。
象征那时代不幸女性,被婚姻制度,被旧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
把她们可爱展现出来,既然世间没有他们出路和幸福,就到天堂找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鸣凤走下去不是那么狰狞,看到觉新,他跟觉新的情感,很幸福很满足,她只要觉得孩子幸福,就不孤单了。
梅芬既然世界上没我的幸福,我就走掉了 ,去向天堂,到天堂不要孤独与孤胆,并且升向天堂,而且有很好姐妹在那里。
首映后,猴戏那场戏最受好评,刘红梅介绍道:“我们学校创作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本身就想把中国元素合理融入进去,祝寿这场戏,麻姑献寿与猴戏的假如,将欢快活跃的氛围注入进去。
京剧专业的高材生表演,他们身上都有功夫,所以排练不长,而且参与到演出中,都身手不凡。
”而闹大少爷新房那场戏,载歌载舞的似乎原著没有,刘红梅解释道:“原著有说,没把它描绘那么细。
原著要把文学立体在舞台上,我们跟话剧不一样,少不了歌舞元素,尤其这些段落,音乐剧发挥的地方肯定歌舞热闹的场面。
”音乐电影《家》筹备最初阶段,当时大家想主创团队都组织好,能请一个大导演,来进行合作,好把音乐剧舞台剧通过电影手段搬上银幕。
但是当听到制片人说:“我们想来想去还是洪老师最合适,你们一步步走过来的。
怎么样改成音乐剧和名著,可能找一个导演有拍摄电影的经验,但对音乐剧不很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会遇见很多困难。
有中戏学院在支持,能不能尝试挑战?
”刘红梅称:“因为学校如果要是我来支持这个团队,叫我来领头,哪怕失败了,我们也是第一部,敢于接受这样的失败,本身教学就是不断试验和尝试。
中国音乐剧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一个事业,不挑战,不探索,别人更难很快进入音乐剧的创作。
”院领导也说:“红梅老师,不要怕,我们都在一起。
”加上老师都这么呼吁,就把刘红梅推倒这个导演的岗位。
以前,刘红梅演拍过很多影视剧,但都是作为演员角色来呈现的,从没导演过电影。
但是舞台剧都导过,刘红梅对银幕的感觉是有的。
在时间、经费都很紧缺的情况下,刘红梅导演顶住压力去拍摄《家》,“不拍学生就毕业了,不管好与坏。
我们接受挑战拍下来。
大胆就跟摄像老师、制片方、学校领导都在商量。
”实际上除了累,除了资金的困惑,其它都是精诚合作的。
刘红梅表示:“知道东西都滥在脑子里,先将这些素材全拍下来。
”正好她去国外培训,等回来才发现拍摄难是难,剪辑更难。
毕竟是导演有自己想法,有经验剪辑师也要听她的。
刘红梅介绍道:“ 既然信任我,尽管当时有担忧,剪辑出来会不会被大家认可?
但是还是把舞台已有形式呈现出来。
到最后做完了,还是觉得很多地方还不够。
但音乐剧永远都要改, 百老汇经典剧永远再说自己不是写出来的,不是排练出来,而是千万次改出来,才能成就经典。
《家》给我们学校完成一个基础,学院做一个经典,就按经典创作,逐渐去完善,逐渐来达到更好的成色!
”对于《家》电视剧版,都是请黄磊、陆毅、李小冉、黄奕、郑国霖等高颜值的实力派演员出演。
所以很多观众一对比,觉得何弘宇、李梦珂、田依凡、李京旭等中戏演员,颜值和演技都差太多。
面对质疑,刘导辩解称:“我觉得那几位老师已经很有经验的大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大师哥大师姐,都是很成熟演员。
我们这台演员都是学校毕业生,学校里面是师生同台。
有些角色是年龄跨度,舞台上太夸张也不行,个别年长角色,由我们老师来演,并不是一定要跟谁去比。
本身是相互学习过程,相互培养的过程。
要允许年轻演员们逐渐发展,他们以后不是就这样,也要发展。
”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热映后,袁姗姗、张檬、陈妍希因为不贴角色,曾被网友在微博狂骂#滚出娱乐圈#,当问到怕不怕自己学生也被影迷这么骂。
刘红梅回应道:“我看微博很少,不知道他们会如何说。
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戏剧学院教学非常正能量的,阳光积极的。
对于骂声和审美不一样样的声音,没太想过。
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也不会想太多。
我们接受积极建设性的批评,对于一些很性情、不礼貌的谩骂,我们也不做太多评价,就会自然去消失。
学生们也会自己动屏蔽掉这些,去继续努力,我们本身还是很羞涩的。
”对于《家》中演员颜值和演技稚嫩,许多观众都认为中戏挑人都是后门生,或者放低了审美门槛,导致每年十万个人选一个学员,都选不出好苗子。
大家认为应该中戏都选的是杨蓉、俞飞鸿、李小冉那样的高颜值、高演技的高材生。
刘红梅身为中戏教授和资深老师,回应称:“许多人评价颜值地,可能不太了解,或者对我们学校不是特别深的认识,所以有一些偏差。
中央戏剧学院招学生,不是看她多漂亮,要看综合素质,外部素质和内部素质。
看你今后能不能成为演员,这是最主要的。
而不是就看五官多么可人,个头多么高挑,身材多么苗条,形象多么诱人,我们有我们评判标准,只要符合角色,就认同了。
”刘红梅觉得《家》里年轻演员在努力在往好的方面走,表演系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到位,他们会有今天准确,明天又好一点的情况。
面对角色来说,不管大小演员,不管谁都是演员和角色的关系,不管你80岁和16岁,都要解决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矛盾。
有功底和经验的演员,就解决的快,新学生会慢一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刘红梅导演拒绝对《家》和自己演员评分,她觉得应该叫大家来打分,“昨天首映,我也说了,交一个试卷,这个试卷代表三层意思:一层是我们在传承经典,用音乐剧表现手段,完成经典的试卷;第二,我们把这些学生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上;第三,把《家》进行一种经典本土化创作,来去促进中国音乐剧教学和音乐剧发展,做一个探索,也是我们一个试卷。
在仅有时间段里面,这是阶段性的一个成果和答卷。
包括这个作品,我们也会在舞台上不断磨砺和完善,不会这么就完了。
”针对很多看过《宝莱坞生死恋》《红磨坊》的观众,认为中国音乐剧跟印度和欧美地区比,差几万年。
刘红梅辩解称:“不管对什么作品来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体验,差几年几十年,几万年是邪乎点,但都没关系。
音乐剧本身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近二百来年改进,他们才非常成熟。
”为什么哪些作品成功?
刘红梅认为经典外国作品,都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而修改成型的,最终才能留下了这么棒的作品。
“这是牺牲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为代价,我们不仅有距离,而且有很大距离感。
我们现在的探索,是愿意做铺路者、垫脚石、先行者,我们必须搞民族经典的改编。
当然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学习当中,想如何把国产音乐剧弄上去,学习和摸索要同步进行。
”对于音乐电影《家》的市场预估,刘红梅表示:“原来我是做教学的,离市场有距离的,不太了解,更不了解电影市场。
当拍了以后要逐渐走向市场,才关心这个问题。
我同情制片方,因为他们有票房压力,我们努力让大家来支持这个戏,支持原创音乐电影。
《家》确实跟国外大片、跟有规模大片、跟很好大导演大演员的作品没法比。
但我们怀揣积极向上的心想如何叫人接受,别叫我们赔得太厉害就行。
”由于《马戏之王》《爱乐之城》等好莱坞歌舞顶级大片,在中国卖得都不如《复仇者联盟》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最多才卖一个多亿。
刘红梅认为,因为有很多接受群不一样,可能大家对这些有音乐歌舞元素的,总是跟故事片接受信息不一样。
“更多观众习惯于接受一个故事,一个非常写实一个东西,或者一个科幻的视觉冲击,对于音乐歌舞片受众群体不一样,不可能像欧美市场那么火。
但这些片来了,培养了很多喜欢音乐片的观众。
我们也普及了一些知识,这些年确实观众们进步很大。
”刘红梅是这样介绍道。
她还补充道:“但很多人不懂,为什么就唱起来就跳起来了。
国外观众她已经很习惯多种形式的电影戏剧的表达,会看很多新鲜东西。
我们还在习惯当中,不远将来都会适应的。
我们把中国经典来用这样手段来拍,这样拍可以用这样形式,可以这样来拍,观众发现我们如何解读原著和不同形式的拍摄。
就跟舞台需要不同形式,需要歌剧、舞剧、京剧、话剧,电影领域需要多种形式。
”她不赞同外界说的,《家》都是中戏的师生,就纯圈外面钱的。
她说,第一,我们本身是我们学生老师自己没错,做着音乐剧教学是探索,《家》搬上银幕,让更多人了解和分享。
第二,不是就用我们的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无偿投入的,跟金钱无关,就没有可比性。
第三,我们学校投入太多了,培养人投入太多了,拍摄总要有人拍摄,剧组为拍戏来服务,跟其它电影没可比性,作曲老师接这个戏,也不是为钱。
”昨天,刘红梅导演曾感触去发朋友圈,“因为我很少发朋友圈,没时间和精力回复所有人,但不回复不礼貌。
”“我就说有一种努力叫坚持,我们这个戏没努力下不来,有一种合作叫默契,不默契怎么能创作?
有一种情感叫包容,谁没小脾气,大家一起创作就包容;有一种付出叫忘我,还是有一种奉献叫无畏,有一种大爱叫无疆。
”这也算是刘红梅对《家》整个团队的一个感谢吧!
首映式完了,刘红梅曾表示一定要感谢上到中戏领导,下到每一个创作员工和同学,甚至没角色的同学,还有合作片方、作曲、作词、编剧等方方面面的创作人员。
刘红梅还放出豪言壮语:“我就觉得这个作品是大家的,都付出了,都在探索,那我们阶段性成果,以后我们拿出更成熟作品,百老汇也是一样不断不断的摸索。
不少从舞台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有类似波折。
我们接受市场反馈,我们接受观众对我们反馈,我们会更加努力,硬着困难上,有第一部就有继续摸索。
”对于孙红雷、靳东、陈小艺、刘昊然、徐帆等中戏校友,或站台、或录视频支持赞美《家》,刘红梅表示,“他们特别希望中戏音乐剧能够有好的成果,学弟学妹有好的起点,特别愿意做这个事情,他们也希望中国音乐剧创作能好,本土化创作能做好。
”但刘红梅不认同外界质疑这些明星,由于都是中戏毕业的朋友,特意找回来当“托儿”!
她说:“首先,他们自己愿意说好;其次,我感觉更多是亮点,一部音乐剧搬上银幕不容易,第一次以音乐剧命名电影,更不容易。
我清楚他们有鼓励的成分在里面,但这些老师和学生不容易。
这些明星都是主动来推荐,从没祈求过他们。
”刘红梅还透露道:“还有很多中戏毕业的明星也想来录视频,但首映那就没时间演电影了,光放视频就够了。
”“希望《家》里这些演员成为学者式的艺术家,德才兼备的那种。
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被观众认可演员。
至于小演员大演员,我们都把他作为你要做好演员,名副其实的演员不能看不起小角色,只要是角色,都是大角色。
”这也是刘导演对自己学生一种希望,也是对表演与角色的一种心得与体会。
针对曾获得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影帝的姚安濂,曾炮轰中戏毕业的唐嫣,现场不理她,表演有待提高。
外界都认为这跟中戏的教学水准有关,刘红梅也做出一个独家回应:“这跟教学有什么关系?
没法评判,因为每个人出去,理不理谁,不是那么单纯的。
任何人会有她想法,跟中戏教学没关系。
”而中戏毕业的小鲜花小鲜肉,经常遭到社会上表演的质疑,刘老师回应道:“这很正常,每个演员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塑造那么成功,都指不出问题,这个东西很正常。
对于演员来说,接受别人批评,接受过分言辞,才能进步。
”由于以前刘红梅合作过李连杰等国际大明星,现在是中戏教师和教授的她,最后也对想这些想一夜成名学生,来了一个独家忠告:“对于演员来说,不要总想奔着明星去。
先脚踏实地把自己基本功练好,把自己技能练好,然后把自己基本功基础打好,把自己内部文学素质,个人修养弄好。
我认为每个演员都在不断成长,演员如果想成名,必须要付出。
没有一步登天的情况,必须要真的沉下心来去努力。
”
音乐剧电影《家》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
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今这个年代看新青年的觉醒,实在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当年的女子剪发尚且被卫道士们批得一文不值,惶论主宰自己的人生,自主寻找生命的另一半。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的力量和整个传统风气对抗,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更进一步说,即便是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革新者,在茫茫浓雾中也容易失去方向,那条正确的,可以创造新世界、打破旧瓶颈的道路在何方呢,他们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手中又无拐杖可依附,人生是迷惘的,爱情就更被缩小成点滴的泪光,悬在心上,不悲痛的时候不被想起。
巴金曾经说过性格懦弱的觉新有他大哥的影子,这三兄弟中,我最讨厌的,也正是觉新。
名字里倒有一个“新”字,思想处事却一点不新。
他总说他是牺牲了幸福换来家庭的平静的,可他的决定却让梅、他的妻子和他三个人都同样的痛苦,这样的平静能算是平静吗?
梅表姐已被硬生生的拖离人世了,下一个受苦的人又会是谁呢。
觉新就是鲁迅黑房子里被唤醒的人,无门无窗他无法逃脱,倒不如在昏迷中悄悄死去的人幸福。
这个绅士的家庭已经走到没落的边缘了,觉新也明白老太爷的强势、朱门的繁华不过是烟花落尽前最后的绚烂,他却想用尽全力拖延那一刻美好,多么卑微的心愿,多么徒劳的挽留。
觉慧的热情和鸣凤的爱慕点燃了黑夜里的火光,可惜我们的觉慧生在这样一个动荡多灾的年代,青年的责任感使他把对爱情的关注降到最低,终于,鸣凤不甘做个百岁老头的妾香消玉陨了,觉慧徒然在她投湖的岸边游荡,难道是想收集鸣凤消失前的点滴温度吗,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死于如此荒唐的绝望;那个悲凄的时代,到底埋葬了多少活泼爱笑的灵魂呢。
许多人都说,看到鸣凤投湖的一段哭了,我只觉得心有凄凄焉,摆在面前的,无非就两条路,嫁人或者去死,苟活着或者期待下次轮回,那还不如期待轮回更好。
觉慧的悲凄没持续多久,他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去了,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历史长河里不乏为爱受尽千般苦楚的男男女女,如晨星一般显现又消失,唯有抛下儿女情长的,才被称作真正的英雄。
你说英雄无情太伶仃,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这部电影和现在很多商业电影不同,不粉饰太平,不作壁上观,苦和痛,旧事物消亡前的挣扎新事物出现前的牺牲都一一显现;可是,他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虽然迷雾笼罩的前方,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热情的青年才有了希望,才给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自由与美好,才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家》是巴金先生著名代表作之一,是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开篇之作。
作品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瑞珏、梅芬、鸣凤等主人公的不同命运为主线,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新一代青年人反封建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外读者的广泛喜爱,在1940年、1941年先后被吴天和曹禺改编为同名话剧,也曾在1941年、1953年和1956年三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登上大银幕,更在200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搬上了电视屏幕。
音乐剧电影《家》的演员全部是来自中戏的音乐剧系师生,由中戏音乐剧系2013级学生和老师主演,由2014、2015及2016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友情出演。
他们表演功底扎实,歌、舞技术全面。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演员,来诠释和演绎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成长历程,穿越时空和历史,用青春致敬青春,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导演刘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拍音乐剧电影,是因为这类型电影在国内的关注确实相对较少。
但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风格类型电影,音乐剧电影应该要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也是满足大家的多样化需求。
不同于国外的音乐剧电影,这次拍摄音乐剧电影《家》,是整个主创团队经过思考之后的慎重选择,更多的是希望用电影的形式去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也希望通过对《家》的改编创作,探索原创音乐剧电影的民族化特性。
在影片上映之后,很多观众对于影片当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和舞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导演刘红梅介绍,这次在影片创作中,特意去研究了四川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当地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融入到电影里,同时也大胆地融入了摇滚音乐元素,将民族风格和时代性相结合。
而在舞蹈的部分,则大量吸收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中国戏曲等的创作元素,也借鉴了现代舞的创作理念来强化肢体语言的表现。
HQHRH���LVC 《家》是巴金先生著名代表作之一,是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开篇之作。
作品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瑞珏、梅芬、鸣凤等主人公的不同命运为主线,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新一代青年人反封建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外读者的广泛喜爱,在1940年、1941年先后被吴天和曹禺改编为同名话剧,也曾在1941年、1953年和1956年三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登上大银幕,更在200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搬上了电视屏幕。
音乐剧电影《家》的演员全部是来自中戏的音乐剧系师生,由中戏音乐剧系2013级学生和老师主演,由2014、2015及2016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友情出演。
他们表演功底扎实,歌、舞技术全面。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演员,来诠释和演绎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成长历程,穿越时空和历史,用青春致敬青春,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导演刘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拍音乐剧电影,是因为这类型电影在国内的关注确实相对较少。
但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风格类型电影,音乐剧电影应该要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也是满足大家的多样化需求。
不同于国外的音乐剧电影,这次拍摄音乐剧电影《家》,是整个主创团队经过思考之后的慎重选择,更多的是希望用电影的形式去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也希望通过对《家》的改编创作,探索原创音乐剧电影的民族化特性。
在影片上映之后,很多观众对于影片当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和舞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导演刘红梅介绍,这次在影片创作中,特意去研究了四川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当地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融入到电影里,同时也大胆地融入了摇滚音乐元素,将民族风格和时代性相结合。
而在舞蹈的部分,则大量吸收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中国戏曲等的创作元素,也借鉴了现代舞的创作理念来强化肢体语言的表现。
第一次看音乐剧 对音乐剧不了解 无法评价 不过观众席貌似有大神 说融合了摇滚、爵士等多种风格 连连称赞作为一个看过《家》原著的人来说 就剧本、改编、再创作部分完成得非常好 原著以新、民、慧三兄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旧家庭专制对青年身心的残害。
电影在准确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上进行再创作,将切入点放在小说中女性角色上,即鸣凤、梅芬、瑞珏、琴上,并以鸣凤、梅芬、瑞珏的死将电影推向高潮。
电影忠实还原了觉新、梅芬、瑞珏、觉慧等人。
最令人惊艳的是觉新。
新婚之夜,觉新与周氏对话,最后觉新两次低头哈腰说这“我就来”,印证了小说中觉慧说的“作揖主义”。
只是将鸣凤性格改动得大胆一点,在鸣凤、觉慧第一次相处表白阶段,个人认为有些不妥,鸣凤应该是内敛、隐忍,这是她“底下人”的身份所决定的,所以她不会直白的向觉慧表白。
舞美方面也做得非常棒,很多细节能看出团队的用心。
比如鸣凤死前找觉慧,电影进行再创作将两人一个置于楼上、一个置于楼下,空间的距离拉开,暗合两人爱情的不可能,以及作为“上面人”的觉慧不可能完全理解“底下人”鸣凤的心理。
另外在觉新、梅芬的爱情线上,舞美给出了全剧最美的布景,突出了两人美但充满遗憾的命运。
除此之外,很多细节能看出创作团队的用心。
比如以巴金写的信开头,长兄的死正是作者创作《家》的动力之一,也是觉新的原型。
整部剧能看出团队的用心及诚意,在忠实还原的基础上又不落窠臼地再现了家的悲剧。
时代青年的觉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音乐剧电影《家》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
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今这个年代看新青年的觉醒,实在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当年的女子剪发尚且被卫道士们批得一文不值,惶论主宰自己的人生,自主寻找生命的另一半。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的力量和整个传统风气对抗,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更进一步说,即便是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革新者,在茫茫浓雾中也容易失去方向,那条正确的,可以创造新世界、打破旧瓶颈的道路在何方呢,他们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手中又无拐杖可依附,人生是迷惘的,爱情就更被缩小成点滴的泪光,悬在心上,不悲痛的时候不被想起。
巴金曾经说过性格懦弱的觉新有他大哥的影子,这三兄弟中,我最讨厌的,也正是觉新。
名字里倒有一个“新”字,思想处事却一点不新。
他总说他是牺牲了幸福换来家庭的平静的,可他的决定却让梅、他的妻子和他三个人都同样的痛苦,这样的平静能算是平静吗?
梅表姐已被硬生生的拖离人世了,下一个受苦的人又会是谁呢。
觉新就是鲁迅黑房子里被唤醒的人,无门无窗他无法逃脱,倒不如在昏迷中悄悄死去的人幸福。
这个绅士的家庭已经走到没落的边缘了,觉新也明白老太爷的强势、朱门的繁华不过是烟花落尽前最后的绚烂,他却想用尽全力拖延那一刻美好,多么卑微的心愿,多么徒劳的挽留。
觉慧的热情和鸣凤的爱慕点燃了黑夜里的火光,可惜我们的觉慧生在这样一个动荡多灾的年代,青年的责任感使他把对爱情的关注降到最低,终于,鸣凤不甘做个百岁老头的妾香消玉陨了,觉慧徒然在她投湖的岸边游荡,难道是想收集鸣凤消失前的点滴温度吗,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死于如此荒唐的绝望;那个悲凄的时代,到底埋葬了多少活泼爱笑的灵魂呢。
许多人都说,看到鸣凤投湖的一段哭了,我只觉得心有凄凄焉,摆在面前的,无非就两条路,嫁人或者去死,苟活着或者期待下次轮回,那还不如期待轮回更好。
觉慧的悲凄没持续多久,他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去了,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历史长河里不乏为爱受尽千般苦楚的男男女女,如晨星一般显现又消失,唯有抛下儿女情长的,才被称作真正的英雄。
你说英雄无情太伶仃,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这部电影和现在很多商业电影不同,不粉饰太平,不作壁上观,苦和痛,旧事物消亡前的挣扎新事物出现前的牺牲都一一显现;可是,他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虽然迷雾笼罩的前方,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热情的青年才有了希望,才给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自由与美好,才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家》是巴金先生著名代表作之一,是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开篇之作。
作品主要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以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和瑞珏、梅芬、鸣凤等主人公的不同命运为主线,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新一代青年人反封建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家》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中外读者的广泛喜爱,在1940年、1941年先后被吴天和曹禺改编为同名话剧,也曾在1941年、1953年和1956年三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登上大银幕,更在2008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搬上了电视屏幕。
音乐剧电影《家》的演员全部是来自中戏的音乐剧系师生,由中戏音乐剧系2013级学生和老师主演,由2014、2015及2016级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友情出演。
他们表演功底扎实,歌、舞技术全面。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演员,来诠释和演绎五四运动时期的青年成长历程,穿越时空和历史,用青春致敬青春,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导演刘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拍音乐剧电影,是因为这类型电影在国内的关注确实相对较少。
但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的风格类型电影,音乐剧电影应该要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也是满足大家的多样化需求。
不同于国外的音乐剧电影,这次拍摄音乐剧电影《家》,是整个主创团队经过思考之后的慎重选择,更多的是希望用电影的形式去弘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也希望通过对《家》的改编创作,探索原创音乐剧电影的民族化特性。
在影片上映之后,很多观众对于影片当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和舞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导演刘红梅介绍,这次在影片创作中,特意去研究了四川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将当地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音乐融入到电影里,同时也大胆地融入了摇滚音乐元素,将民族风格和时代性相结合。
而在舞蹈的部分,则大量吸收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中国戏曲等的创作元素,也借鉴了现代舞的创作理念来强化肢体语言的表现。
近日,第四届中国—欧盟国际电影节暨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即将在欧洲著名都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拉开帷幕,音乐剧电影《家》入选此次电影节展映单元,并参与主竞赛。
中国—欧盟国际电影节是中国与欧盟电影文化交流的新兴平台,也是欧洲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的重要窗口。
2015年首届电影节创办以来,诸多优秀的国产电影来到这个平台与欧洲人民见面,陆川执导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吴京的《战狼2》、《冈仁波齐》、《百鸟朝凤》、《解救吴先生》、《大圣归来》等优秀影片陆续亮相。
逐渐成为了欧洲三大电影节之后的颇具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
此次电影节一共入选三部国产影片参与展映,徐峥新作、悬疑犯罪电影《幕后玩家》,业界黑马、留守儿童题材电影《米花之味》以及中央戏剧学院师生联合黄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音乐剧电影《家》。
电影《家》是将经典文学与高端音乐剧相结合,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历史上的中国。
本片主演全部由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师生担当,用精湛演技以及超高的颜值重新演绎经典。
刘红梅,影视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表演系党支部书记。
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2008年获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
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音乐剧教研室主任,音乐剧研究中心副主任。
她曾在《方世玉》《太极张三丰》《康熙大帝》《乙末豪客传奇》《水浒传》《小鱼儿与花无缺》等影视剧中担当重要角色。
如今,她担当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原创音乐剧电影《家》的总导演。
在该片宣传期间,刘老师也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我的独家专访。
面对《家》为赚钱才拍,主演们颜值不如黄磊、李小冉等《家》电视剧主演争议,她是如何回应的?
刘红梅身为现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音乐剧教研室主任,音乐剧研究中心副主任。
她认为巴金的原著《家》,最初这个作品有让中戏老师创作的兴趣、激情、欲望,在做出三个月先创作过一个五十分钟版,并参加了国际大学生戏剧节。
当时,主要把《家》主要片段浓缩为音乐剧形式,相关曲目都按照剧目框架去创作,结果在活动中大受好评。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作品,给我们很大鼓励。
所以我们一定要创作出来,就补全了没有段落和场景,想要将完整的《家》呈现出来。
”由于中戏这种教学单位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必须要抽出节假日的时间,所以《家》这个音乐剧的完成,就想使命一样。
后来,导演刘红梅、副导演李雄辉、作曲戴劲松(音乐系教授)、编剧陈小玲(编剧新闻系教授)等电影四大主创人员最先一起碰想法,把框架结构做得越来越清楚。
一直到15年,音乐剧《家》曾诞生两个小时版本,刘老师介绍道,“尽管里面曲目结构,都是按音乐剧结构做了。
但是整个作品在精神层面反映上,还是不够全面。
如何把巴金先生作品中民主意识的觉醒这一块反映出来?
原来三个女性升天,唯美画面结束,但光凄美与缅怀不够了。
”后来,大家又去采风,跟巴金女儿李小林女士交流。
创作组想怎么样融进外国音乐剧一些优良信息,想把《家》恢弘起来,给人以力量。
为什么拍电影?
曾有三个年级都拍过这个戏,在13级毕业时候,在锣鼓巷实验剧场演出《家》,结果场场饱满,大家都说一定想办法留下来,对学校来说是培养学生,作品是培养学生载体,学生基本功和专业程度。
正在纠结是否要记录下来,正好黄海电影有限股份公司的老板看了戏,并且连续看了七遍,对这个戏非常喜欢。
他就找到刘红梅,并且跟中戏学校谈合作,把《家》创作成音乐电影,刘红梅介绍称:“他来找一些资金,帮我们拍摄下来,拍成音乐剧的电影,叫更多人能看到这个电影,能分享这个电影。
”
当时,巴金老师的《家》之所以伟大,因为传承时代的精神,远远超过“家”的范畴,并冲破枷锁,走向新生活,这本书是走向光明一个时代符号。
对于很多人认为《家》中,巴金语言怨念与愤青味道太重,几个人物悲剧只是特例,不是典型的争议。
刘导演说:“有些评论家可以这么说,但我们搞艺术教学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这个问题留给评论家,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点。
”“他作品反映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就找反映印象最深的东西,包括他传达的精神,我们认可的。
这几个人物命运,我们是相信的,他所塑造人物形象性格,也是生动可信的。
”刘红梅斩钉截铁地说道。
在刘红梅看来,大少爷觉新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与命运,“命运跟时代阶层都有关系,也许别的大哥就不是这个性格,放不下这个,丢不下这个,不能走出自己困境,又想别人怎么样怎么样。
现在也有很多人,怕伤害到别人,实际上伤害到很多人,包括伤害到自己。
你越放不下,别人不幸福,你也不幸福。
”作为这个戏,觉新不是歌颂的形象,他只是那时代中,受封建大家庭礼教、婚姻观念、长房长孙等观念束缚的一个人。
命运把他塑造培养成这样,如果你叫他改变,他很难改变。
巴金对这个角色是同情、有看法的。
《家》最有勇气是老三、老二,因为前面有人牺牲,他们才大胆走出去。
瑞珏和梅芬那两个女性是封建时代悲剧缩影和化身,“尽管她们也是受人同情的,但你没有办法,瑞珏哪怕长得很喜庆,样子更加旺夫,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
梅芬是被这个封建家庭所不容,性格不被人喜欢,也是包办婚姻,才有悲剧。
”丫鬟凤鸣不能自主,她得受人摆布,所以三大女性角色都受人同情,刘红梅介绍称:“我们要把她们塑造很好,不能相互妒忌,或者如何如何,那就是失去意义,必须要符合原著精神。
”瑞珏、梅芬、凤鸣三个女性,在《家》里面都是受歌颂的、同情的、缅怀的对象,也是一种象征。
象征那时代不幸女性,被婚姻制度,被旧封建制度迫害的女性。
把她们可爱展现出来,既然世间没有他们出路和幸福,就到天堂找一个更幸福的归宿。
鸣凤走下去不是那么狰狞,看到觉新,他跟觉新的情感,很幸福很满足,她只要觉得孩子幸福,就不孤单了。
梅芬既然世界上没我的幸福,我就走掉了 ,去向天堂,到天堂不要孤独与孤胆,并且升向天堂,而且有很好姐妹在那里。
首映后,猴戏那场戏最受好评,刘红梅介绍道:“我们学校创作资源非常丰富,因为本身就想把中国元素合理融入进去,祝寿这场戏,麻姑献寿与猴戏的假如,将欢快活跃的氛围注入进去。
京剧专业的高材生表演,他们身上都有功夫,所以排练不长,而且参与到演出中,都身手不凡。
”而闹大少爷新房那场戏,载歌载舞的似乎原著没有,刘红梅解释道:“原著有说,没把它描绘那么细。
原著要把文学立体在舞台上,我们跟话剧不一样,少不了歌舞元素,尤其这些段落,音乐剧发挥的地方肯定歌舞热闹的场面。
”
音乐电影《家》筹备最初阶段,当时大家想主创团队都组织好,能请一个大导演,来进行合作,好把音乐剧舞台剧通过电影手段搬上银幕。
但是当听到制片人说:“我们想来想去还是洪老师最合适,你们一步步走过来的。
怎么样改成音乐剧和名著,可能找一个导演有拍摄电影的经验,但对音乐剧不很熟悉,所以在很短时间,会遇见很多困难。
有中戏学院在支持,能不能尝试挑战?
”刘红梅称:“因为学校如果要是我来支持这个团队,叫我来领头,哪怕失败了,我们也是第一部,敢于接受这样的失败,本身教学就是不断试验和尝试。
中国音乐剧是一个新事物,也是不断挑战自我的一个事业,不挑战,不探索,别人更难很快进入音乐剧的创作。
”院领导也说:“红梅老师,不要怕,我们都在一起。
”加上老师都这么呼吁,就把刘红梅推倒这个导演的岗位。
以前,刘红梅演拍过很多影视剧,但都是作为演员角色来呈现的,从没导演过电影。
但是舞台剧都导过,刘红梅对银幕的感觉是有的。
在时间、经费都很紧缺的情况下,刘红梅导演顶住压力去拍摄《家》,“不拍学生就毕业了,不管好与坏。
我们接受挑战拍下来。
大胆就跟摄像老师、制片方、学校领导都在商量。
”实际上除了累,除了资金的困惑,其它都是精诚合作的。
刘红梅表示:“知道东西都滥在脑子里,先将这些素材全拍下来。
”正好她去国外培训,等回来才发现拍摄难是难,剪辑更难。
毕竟是导演有自己想法,有经验剪辑师也要听她的。
刘红梅介绍道:“ 既然信任我,尽管当时有担忧,剪辑出来会不会被大家认可?
但是还是把舞台已有形式呈现出来。
到最后做完了,还是觉得很多地方还不够。
但音乐剧永远都要改, 百老汇经典剧永远再说自己不是写出来的,不是排练出来,而是千万次改出来,才能成就经典。
《家》给我们学校完成一个基础,学院做一个经典,就按经典创作,逐渐去完善,逐渐来达到更好的成色!
”
对于《家》电视剧版,都是请黄磊、陆毅、李小冉、黄奕、郑国霖等高颜值的实力派演员出演。
所以很多观众一对比,觉得何弘宇、李梦珂、田依凡、李京旭等中戏演员,颜值和演技都差太多。
面对质疑,刘导辩解称:“我觉得那几位老师已经很有经验的大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大师哥大师姐,都是很成熟演员。
我们这台演员都是学校毕业生,学校里面是师生同台。
有些角色是年龄跨度,舞台上太夸张也不行,个别年长角色,由我们老师来演,并不是一定要跟谁去比。
本身是相互学习过程,相互培养的过程。
要允许年轻演员们逐渐发展,他们以后不是就这样,也要发展。
”
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影视剧热映后,袁姗姗、张檬、陈妍希因为不贴角色,曾被网友在微博狂骂#滚出娱乐圈#,当问到怕不怕自己学生也被影迷这么骂。
刘红梅回应道:“我看微博很少,不知道他们会如何说。
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戏剧学院教学非常正能量的,阳光积极的。
对于骂声和审美不一样样的声音,没太想过。
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也不会想太多。
我们接受积极建设性的批评,对于一些很性情、不礼貌的谩骂,我们也不做太多评价,就会自然去消失。
学生们也会自己动屏蔽掉这些,去继续努力,我们本身还是很羞涩的。
”
对于《家》中演员颜值和演技稚嫩,许多观众都认为中戏挑人都是后门生,或者放低了审美门槛,导致每年十万个人选一个学员,都选不出好苗子。
大家认为应该中戏都选的是杨蓉、俞飞鸿、李小冉那样的高颜值、高演技的高材生。
刘红梅身为中戏教授和资深老师,回应称:“许多人评价颜值地,可能不太了解,或者对我们学校不是特别深的认识,所以有一些偏差。
中央戏剧学院招学生,不是看她多漂亮,要看综合素质,外部素质和内部素质。
看你今后能不能成为演员,这是最主要的。
而不是就看五官多么可人,个头多么高挑,身材多么苗条,形象多么诱人,我们有我们评判标准,只要符合角色,就认同了。
”刘红梅觉得《家》里年轻演员在努力在往好的方面走,表演系的学生不可能一下到位,他们会有今天准确,明天又好一点的情况。
面对角色来说,不管大小演员,不管谁都是演员和角色的关系,不管你80岁和16岁,都要解决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矛盾。
有功底和经验的演员,就解决的快,新学生会慢一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
不过,刘红梅导演拒绝对《家》和自己演员评分,她觉得应该叫大家来打分,“昨天首映,我也说了,交一个试卷,这个试卷代表三层意思:一层是我们在传承经典,用音乐剧表现手段,完成经典的试卷;第二,我们把这些学生培养出来,走向社会上;第三,把《家》进行一种经典本土化创作,来去促进中国音乐剧教学和音乐剧发展,做一个探索,也是我们一个试卷。
在仅有时间段里面,这是阶段性的一个成果和答卷。
包括这个作品,我们也会在舞台上不断磨砺和完善,不会这么就完了。
”
针对很多看过《宝莱坞生死恋》《红磨坊》的观众,认为中国音乐剧跟印度和欧美地区比,差几万年。
刘红梅辩解称:“不管对什么作品来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体验,差几年几十年,几万年是邪乎点,但都没关系。
音乐剧本身就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美国百老汇伦敦西区,近二百来年改进,他们才非常成熟。
”为什么哪些作品成功?
刘红梅认为经典外国作品,都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而修改成型的,最终才能留下了这么棒的作品。
“这是牺牲了多少代人的努力为代价,我们不仅有距离,而且有很大距离感。
我们现在的探索,是愿意做铺路者、垫脚石、先行者,我们必须搞民族经典的改编。
当然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学习当中,想如何把国产音乐剧弄上去,学习和摸索要同步进行。
”
对于音乐电影《家》的市场预估,刘红梅表示:“原来我是做教学的,离市场有距离的,不太了解,更不了解电影市场。
当拍了以后要逐渐走向市场,才关心这个问题。
我同情制片方,因为他们有票房压力,我们努力让大家来支持这个戏,支持原创音乐电影。
《家》确实跟国外大片、跟有规模大片、跟很好大导演大演员的作品没法比。
但我们怀揣积极向上的心想如何叫人接受,别叫我们赔得太厉害就行。
”
由于《马戏之王》《爱乐之城》等好莱坞歌舞顶级大片,在中国卖得都不如《复仇者联盟》这样的超级英雄电影,最多才卖一个多亿。
刘红梅认为,因为有很多接受群不一样,可能大家对这些有音乐歌舞元素的,总是跟故事片接受信息不一样。
“更多观众习惯于接受一个故事,一个非常写实一个东西,或者一个科幻的视觉冲击,对于音乐歌舞片受众群体不一样,不可能像欧美市场那么火。
但这些片来了,培养了很多喜欢音乐片的观众。
我们也普及了一些知识,这些年确实观众们进步很大。
”刘红梅是这样介绍道。
她还补充道:“但很多人不懂,为什么就唱起来就跳起来了。
国外观众她已经很习惯多种形式的电影戏剧的表达,会看很多新鲜东西。
我们还在习惯当中,不远将来都会适应的。
我们把中国经典来用这样手段来拍,这样拍可以用这样形式,可以这样来拍,观众发现我们如何解读原著和不同形式的拍摄。
就跟舞台需要不同形式,需要歌剧、舞剧、京剧、话剧,电影领域需要多种形式。
”
她不赞同外界说的,《家》都是中戏的师生,就纯圈外面钱的。
她说,第一,我们本身是我们学生老师自己没错,做着音乐剧教学是探索,《家》搬上银幕,让更多人了解和分享。
第二,不是就用我们的人,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无偿投入的,跟金钱无关,就没有可比性。
第三,我们学校投入太多了,培养人投入太多了,拍摄总要有人拍摄,剧组为拍戏来服务,跟其它电影没可比性,作曲老师接这个戏,也不是为钱。
”
昨天,刘红梅导演曾感触去发朋友圈,“因为我很少发朋友圈,没时间和精力回复所有人,但不回复不礼貌。
”“我就说有一种努力叫坚持,我们这个戏没努力下不来,有一种合作叫默契,不默契怎么能创作?
有一种情感叫包容,谁没小脾气,大家一起创作就包容;有一种付出叫忘我,还是有一种奉献叫无畏,有一种大爱叫无疆。
”这也算是刘红梅对《家》整个团队的一个感谢吧!
首映式完了,刘红梅曾表示一定要感谢上到中戏领导,下到每一个创作员工和同学,甚至没角色的同学,还有合作片方、作曲、作词、编剧等方方面面的创作人员。
刘红梅还放出豪言壮语:“我就觉得这个作品是大家的,都付出了,都在探索,那我们阶段性成果,以后我们拿出更成熟作品,百老汇也是一样不断不断的摸索。
不少从舞台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有类似波折。
我们接受市场反馈,我们接受观众对我们反馈,我们会更加努力,硬着困难上,有第一部就有继续摸索。
”
对于孙红雷、靳东、陈小艺、刘昊然、徐帆等中戏校友,或站台、或录视频支持赞美《家》,刘红梅表示,“他们特别希望中戏音乐剧能够有好的成果,学弟学妹有好的起点,特别愿意做这个事情,他们也希望中国音乐剧创作能好,本土化创作能做好。
”但刘红梅不认同外界质疑这些明星,由于都是中戏毕业的朋友,特意找回来当“托儿”!
她说:“首先,他们自己愿意说好;其次,我感觉更多是亮点,一部音乐剧搬上银幕不容易,第一次以音乐剧命名电影,更不容易。
我清楚他们有鼓励的成分在里面,但这些老师和学生不容易。
这些明星都是主动来推荐,从没祈求过他们。
”
刘红梅还透露道:“还有很多中戏毕业的明星也想来录视频,但首映那就没时间演电影了,光放视频就够了。
”“希望《家》里这些演员成为学者式的艺术家,德才兼备的那种。
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被观众认可演员。
至于小演员大演员,我们都把他作为你要做好演员,名副其实的演员不能看不起小角色,只要是角色,都是大角色。
”这也是刘导演对自己学生一种希望,也是对表演与角色的一种心得与体会。
针对曾获得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影帝的姚安濂,曾炮轰中戏毕业的唐嫣,现场不理她,表演有待提高。
外界都认为这跟中戏的教学水准有关,刘红梅也做出一个独家回应:“这跟教学有什么关系?
没法评判,因为每个人出去,理不理谁,不是那么单纯的。
任何人会有她想法,跟中戏教学没关系。
”而中戏毕业的小鲜花小鲜肉,经常遭到社会上表演的质疑,刘老师回应道:“这很正常,每个演员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塑造那么成功,都指不出问题,这个东西很正常。
对于演员来说,接受别人批评,接受过分言辞,才能进步。
”
由于以前刘红梅合作过李连杰等国际大明星,现在是中戏教师和教授的她,最后也对想这些想一夜成名学生,来了一个独家忠告:“对于演员来说,不要总想奔着明星去。
先脚踏实地把自己基本功练好,把自己技能练好,然后把自己基本功基础打好,把自己内部文学素质,个人修养弄好。
我认为每个演员都在不断成长,演员如果想成名,必须要付出。
没有一步登天的情况,必须要真的沉下心来去努力。
”
时代青年的觉醒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音乐剧电影《家》里头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他们的所爱却是命运极其的相似。
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压迫的丫环鸣凤,这三个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学识各异,可是面临的痛苦还不是一样,一样不能自主婚姻,一样被封建的旧势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泪形容憔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无法反抗的只能自我了解;反抗了的呢,像琴一样,我真真希望她可以和觉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
如今这个年代看新青年的觉醒,实在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当年的女子剪发尚且被卫道士们批得一文不值,惶论主宰自己的人生,自主寻找生命的另一半。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凭借个人的力量和整个传统风气对抗,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更进一步说,即便是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革新者,在茫茫浓雾中也容易失去方向,那条正确的,可以创造新世界、打破旧瓶颈的道路在何方呢,他们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手中又无拐杖可依附,人生是迷惘的,爱情就更被缩小成点滴的泪光,悬在心上,不悲痛的时候不被想起。
巴金曾经说过性格懦弱的觉新有他大哥的影子,这三兄弟中,我最讨厌的,也正是觉新。
名字里倒有一个“新”字,思想处事却一点不新。
他总说他是牺牲了幸福换来家庭的平静的,可他的决定却让梅、他的妻子和他三个人都同样的痛苦,这样的平静能算是平静吗?
梅表姐已被硬生生的拖离人世了,下一个受苦的人又会是谁呢。
觉新就是鲁迅黑房子里被唤醒的人,无门无窗他无法逃脱,倒不如在昏迷中悄悄死去的人幸福。
这个绅士的家庭已经走到没落的边缘了,觉新也明白老太爷的强势、朱门的繁华不过是烟花落尽前最后的绚烂,他却想用尽全力拖延那一刻美好,多么卑微的心愿,多么徒劳的挽留。
觉慧的热情和鸣凤的爱慕点燃了黑夜里的火光,可惜我们的觉慧生在这样一个动荡多灾的年代,青年的责任感使他把对爱情的关注降到最低,终于,鸣凤不甘做个百岁老头的妾香消玉陨了,觉慧徒然在她投湖的岸边游荡,难道是想收集鸣凤消失前的点滴温度吗,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死于如此荒唐的绝望;那个悲凄的时代,到底埋葬了多少活泼爱笑的灵魂呢。
许多人都说,看到鸣凤投湖的一段哭了,我只觉得心有凄凄焉,摆在面前的,无非就两条路,嫁人或者去死,苟活着或者期待下次轮回,那还不如期待轮回更好。
觉慧的悲凄没持续多久,他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中去了,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历史长河里不乏为爱受尽千般苦楚的男男女女,如晨星一般显现又消失,唯有抛下儿女情长的,才被称作真正的英雄。
你说英雄无情太伶仃,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这部电影和现在很多商业电影不同,不粉饰太平,不作壁上观,苦和痛,旧事物消亡前的挣扎新事物出现前的牺牲都一一显现;可是,他仍然是充满希望的,虽然迷雾笼罩的前方,但是因为有了这些充满热情的青年才有了希望,才给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自由与美好,才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这爱恨的家,让我要出发。”
想表现的太多,手段太多,有点乱,好在认真诚恳。
演的都不错,结尾有些潦草
他们的父母太草率了!
能看出舞台版应该是不错的作品,但作为电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适应电影这个载体。
加油(≧∇≦)
“永生在青春的原野,到处是无边无垠的冲破羁绊,那就像火山要喷发,青春那样美丽,太美丽”
电影里原创歌曲都很不错,演员们演唱舞台表演功底都很不错,不少片段让人惊艳,不愧是中戏音乐班的学生!当然作为电影来看,观众们可能觉得这部更像是一部舞台剧,毕竟主要场景全部是在舞台上完成拍摄的,更期待能看到现场版!(观众的确很少,文艺小众电影仍然需要培养观众)
看完这部电影,心里很不爽啊,坏人老猖狂了
误入,以为电影全当背景音乐
让人耳目一新的歌剧和舞台剧的结合体!每个演员歌唱的太好听了!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很棒的舞台剧唱歌很好听
hhhhhh
看不惯
hhhhhh
好多选段唱的真不错,觉慧是血性冲动的但这个里面的觉慧用力过猛,有点出戏。
很好看呀
舞美超棒
戏剧改编的舞台电影?一般般吧。
没有拜读过原著,但让我这个不爱读书的比较深入的了解了内容,并且更能感受到旧社会女性的困境与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