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致《桥》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如果有交集,该是像穹顶下举目所触的北极星一样,遥不可及又切实存在,几不可察又衍生交叠,轻易地在对方生命里留下印记。
故事从他们的交集开始,疲倦温和的中年男子在暖色的灯光下轻柔地哄着孩子入睡,乖巧天真的孩子撒娇般地倚在父亲怀里,如同过去数千个夜里那样。
在新的一天来临之前,没有人知道命运会牵扯出怎样的相遇。
然后是清晨时分的街道。
妆容精致的女子向友人问好,戴着顶胡萝卜色帽子的女孩正在道别,男人与男孩牵着手走向桥头,路旁的情侣在轻渺的《玫瑰人生》中争吵,公车上的外国青年欣喜地向远方的母亲介绍着自己的女孩儿……那么多的场景里,有无数人的人生正在进行着,有的要相聚,有的要离别,无暇去顾及到,身旁的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然而近乎注定般的交集终究在那架桥上汇聚到了一起。
那么多无关的人坐上了同一列火车,以无可抵挡的力度碾压过了两个人的人生,却无知无觉。
它的悲怆与痛楚被无辜的麻木吞噬,却甚至无法向旁人倾诉。
一个人的命运被推到了桥的轨道之上,悲哀的是连挽救的尝试都做不到。
直至另一段命运相遇。
戴着胡萝卜色帽子的苍白女孩倦怠地倚着窗棱,她的人生尚不知要驶向何方,冷漠堆砌成麻木。
然而一张绝望至极的面庞就这么毫无防备地被推至她的面前。
强烈到近乎窒息的痛苦突破了人与人陌生冰冷的隔阂,直直地传递向她的内心。
她的人生依然未知,却因一张陌生的面孔有了新的开始。
故事的最后,男人与女孩再次相遇,男人疲惫的面色终于释然。
他曾被一群陌生人全然无知地推向深渊,亦在此刻,从一个陌生人的身上获得解脱。
“看北极星,是哪颗?
最亮的那颗,只要一看到它,就知道有人再想你。
啊……那么现在想你的是谁呢?
你。
”这是一段很温暖的父子对话的场景。
影片从父亲的回忆中将我们带到那个寒冷的冬季;那个拥有拉多的冬季;那个父子一起看星星的冬季。
虽然很冷但是只要和自己最心爱的儿子在一起就是幸福。
长长的铁道轨只有父亲一个人、身旁再也看不到那个可爱的面带微笑的小小身影……父亲的双眼一片忧伤就像那漫天飞雪饱含着父亲无尽的思念和伤痛。
离别的火车站,拉多用他那双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分别在即的夫妻、一对母子、一对稍稍搞笑的恋人还有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带着红色帽子的姑娘。
火车开启了,人们有的快乐、有的伤心、有的兴奋、有的充满期待。
音乐宁静、柔和,父子相识一笑,让人不觉莞尔。
镜头一转,一个金发小男孩捧起杯子对爸爸说:“你把你的水果茶混到我的绿茶里了”,然后微微一笑。
“爸爸你怎么了,为什么看上去很难过?
”“你想听个笑话吗?
笑话、笑话、笑话,哪一个是最好笑?
”爸爸说:“第二个”。
拉多说:“不,是第一个,其余的只是再重复它,哈哈。
”于是父亲笑了,由衷的笑了。
虽然他们是一个单亲家庭、虽然他们不富裕,但是他们彼此相依为命,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对话但是却让人感到温馨感到他们父子之间深深的感情。
爸爸,明天我可以和你一起上班吗?
到桥上去。
拉多,桥上非常冷的哦,所以我们要带上热巧克力呀。
美梦。
爸爸,你不多陪我一会吗?
父亲静静的看着小拉多,轻轻笑了,于是父子紧紧抱在一起快乐的相拥而眠。
音乐响起,是轻快的、愉悦的,就像小拉多眼中的世界充满美好与希望。
苍绿的树林、父子笑闹着玩耍着;镜头同时切换到那个带红帽的姑娘,姑娘坐着火车,火车飞速的奔驰着,姑娘显得苍白而麻木,内心孤独而痛苦,她没有接受火车站跑来的妹妹的帮助而是执意要离开,她用吸毒麻痹着自己,窗外白雪皑皑,这个世界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而同时小拉多奔跑着,开心的像一只小鸟,父亲微笑的跟在后面,树木依然是苍绿萧瑟的然而却洋溢着一种快乐、温暖。
不远处,一座桥就在眼前,小拉多张开双臂,父子一起奔跑起来,此时阳光正好。
爸爸开始工作。
小拉多在河边玩着。
有船只要过桥,爸爸拉起了电闸,桥缓缓打开,船渐渐通过。
而列车比平常提前到来,在河边玩耍的小拉多看到了冒着烟的火车,他大声的喊着:爸爸、爸爸,火车提前来了。
而此时爸爸再检查机器并没有听到小拉多的喊声。
火车在高速奔驰着,车厢中的人们谈笑着、静坐着、熟睡着、孰不知一场危险曾离自己很近很近。
此刻爸爸也看到了火车的到来,而小拉多——那个聪明的孩子他打开了操作间外的井盖,努力伸出身体去够那个红色的把手,他知道只要够到那个红色的把手,桥就可以放下来了,火车就可以平安驶过。
他真的太小了,一使劲够时小拉多掉进了井里,恰在此时爸爸也看到了小拉多掉进了井里。
这一刻,爸爸嘶声裂肺的喊着“拉多”的名字,但是火车就要到来,是去救自己心爱的唯一的儿子还是去救火车上那无数的陌生的人们;这一刻,父亲是多么艰难和无助;这一刻,小拉多那在井里的小小身影看的让人心酸和心痛。
拉还是不拉?
河水是平静的、火车的鸣笛声再次响起,父亲再也不能犹豫,当他拉下了电闸时表情无比痛苦、眼神空洞茫然。
桥合并了。
火车平稳驶过,一切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人们依然幸福的幸福、悲伤的悲伤。
你们可知道一个孩子的努力?
你们可知道一个父亲的选择?
你们可知道为了你们的生命和幸福却改变了一个小小家庭的命运?
父亲的悲怆和绝望在轰鸣而过的火车前显得是那么渺小,火车里的人们永远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曾有一对父子对他们的庇护,火车里那带红帽子的姑娘也不会明白那个窗外的男人为什么那么伤心和悲痛那么声嘶力竭和绝望,但是她被震撼了。
轨道无限伸展,火车继续向前。
茫茫迷雾中,走来一个姑娘,是那个带着红帽子的姑娘。
雪花轻轻的飘扬着而且越来越大。
那红色却显得格外清晰,姑娘的神情在雪中似乎变得轻松和坚定。
雪雾中姑娘笑了,雪雾中仿佛又听到了小拉多稚嫩的童言:拉多,桥上非常冷的哦,所以我们要带上热巧克力呀。
多年后,父亲再次和那个带红帽子的姑娘相遇,姑娘已为人母,抱着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孩子一直对着父亲笑。
刹那,父亲释然了;刹那,父亲多年的忧伤忽然变得轻松了;刹那,父亲突然明白小拉多虽然永远的离开了自己,但是他却换来了无数人们的幸福。
父亲眼中依然是浓浓的悲伤,但是面部的表情已然不再那么凝重、嘴角轻轻扬起。
小拉多——知道吗?
你就是你父亲心中的那颗永远最亮的星。
欢迎加入电影群 Movie God :298270862
火车驶过的那一瞬间,车上人们的嬉笑,车下父亲的悲恸。
他选择了放弃儿子的生命,延续了一火车人的悲欢。
堕落女子的重生,电影最后父亲的微笑。
生与死虽然隔着一座桥,但是最后找到了平衡点。
还记得米奇·阿尔博姆的那句话,“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
”结束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穿过树林,便到了生命的尽头。
生命如此残忍,我们束手无策。
人生,没有意义。
人类,如此愚昧。
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世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我们又何曾知道?
没有死过的生命,又有什么资格,来评论世界背后的一切。
黄泉路上的死亡之花,迎接一个又一个的灵魂。
机器生硬的声音,开启了Lodo的死亡之路。
桥,可以塑造生命,也可以让生命走向天堂和地狱。
或许,这就是桥让人潸然泪下的原因,这座桥欺骗了我廉价的泪腺,愚蠢的人类还在欢笑,他们手中的那些无聊的事,就在一瞬间,覆盖了一颗纯洁的心灵,一曲生命之歌。
无血的死亡,无声的消逝,寂静充斥着死亡的瞬间,或许Lodo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嬉戏或哭泣……Lodo的生命,随着火车渐行渐远……热巧克力还是热的,而Lodo的生命却已经冰凉,永久的冰冷。
为Lodo,再哭一次、不远处的桥,在哭泣、、
片头,车站,有人依依惜别,有人一刀两断。
或许有人会说:“人类的悲欢本就如此,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你又怎么能懂我的忧愁?
"人类的悲欢真就如此不相通吗?
30分钟的短片展现了大量的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看似毫无关联,却又息息相关。
早晨,守桥人邀请路过的女人喝咖啡,并夸赞她:“你今天真漂亮。
”镜头晃到女人的笑容上,她清亮的笑声也穿透整个街道。
恰巧女人在转角处遇到小红帽借烟,她就笑着送了出了一整包。
小红帽惊讶道谢,同样的笑脸又出现在她脸上。
守桥人失去了孩子,在火车旁哭喊挣扎。
火车碾压着他的痛苦呼啸离去。
小红帽透过车窗看见了守桥人。
大概是他的痛苦模样让她暂时忘记了自己,直击心灵的共情让她选择扔掉毒品。
此时两个伤心人,一个在车下,一个在车上,他们独自却相伴着走在轨道上。
生活总是如此,有人笑有人哭。
没有人能一直笑,那会一直哭吗?
我不知道,或许只差一个被夸赞了的女人,只差一个守桥人。
《桥》,三十分钟的短片,却让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来观看、思考。
影片所蕴含的感情不是简单的主线,而是各种复杂的生活侧面共同折射出的生活真相。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构成一个相似的映照,开头孩子拉多的眼睛里对世界充满着好奇的观察,车站送别的悲伤情绪和纷乱场景,在他的眼里都新鲜的,尽管他不理解,但是却是欢乐而有趣的。
之后大量的父子亲情的描写,让我对这种经历无比向往。
单亲家庭,父亲有自己的黯然神伤,而儿子会讲笑话给父亲逗他笑,孩子的眼里能够对人的情绪有非常敏锐的洞察,但是因为缺乏经历,所以只能问父亲为什么。
而当孩子要求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影片转入了一个高潮,意外,抉择,悲恸,任何言语来描述父亲所面临的纠结和痛苦都是苍白的,或许若干年之后,自己也有一个让自己爱彻心扉的孩子,才会体会到同样的感觉。
但是有一个侧面能说明父亲那扭曲的面孔蕴含着怎样的悲伤。
堕落的红帽女子,在看到悲恸的父亲时,这心灵产生的震撼让她能够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
红帽女子的曾经肯定有过无比悲惨的经历,而这样的经历让她觉得生活抛弃了她,她的内心是无比悲伤的,否则她又怎么会一个人流落街头,选择堕落吸毒这种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对生活的无所谓呢。
陌生人的善意无法点燃她对生活的希望,最后反倒是当她逃离自己的城市,一个人去流浪的火车上,看到了主人公,这个满怀丧子之痛的父亲,她突然发现还有人比她还要悲伤,还要无助的时候,她才明白,上帝或者生活并没有抛弃她,她还能够选择好好活着。
汤匙丢在地上,裸露的胳膊垂在窗台上,当她这样做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她其实一直都是那么的热爱生活,我也就理解为什么她在火车站的月台上能够热情的向陌生人借火,调皮的和孩子做鬼脸。
原来就是因为她热爱生活,所以她和生活抗争。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那个满嘴脏话,自暴自弃,但是却真的爱世界爱生活的孩子。
影片的最后,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红帽女子重获新生,成为人母,抱着孩子和父亲在这个陌生的街头相遇,形容枯槁的父亲,被这种幸福,这种自己曾经拥有的幸福所触动,脸上自然的流下或许流了无数遍的泪水。
他然后微笑,仰天的90度的微笑。
为什么?
你懂了嘛?
因为父亲的心中有爱。
影片无论是开头父亲抱着孩子穿过月台的情景,还是父子在一起玩闹的幸福,抑或是父亲在楼上和女子的玩笑,这些美好的生活情景都说明父子俩对生活、世界的热爱,因为父亲爱孩子,所以他能够爱世界,爱生活,所以当面临是否放下吊桥的时候,他能够选择火车上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的性命。
当他在陌生城市的街头,看到女子抱着孩子快乐的旋转时,他的内心也能够微笑,纵使内心悲伤怀念,但是仍然去爱世界,爱人。
而在这个时候,我想对他,也和我自己说一声:生活有无数可能,上一秒的幸福,可能下一秒就是悲伤,在这从激越到平静的过程里,你终究要体验万千滋味。
但是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么你该不怕去体尝。
短片里温馨的音乐,无数分离的小场景,让我对这种生活的可能性、表象背后的故事充满着梦幻般的期待。
物是人已非,往昔若梦,时现也时隐。
“也许我总会有所发现,一些全然的不同,但那会是什么?
”虽然单亲,依旧幸福美满的父子,成长快乐,善解父意,知事懂事的儿子。
火车不徐不疾的行进、父子二人嬉闹地前行,拉多安静地独自钓鱼、父亲平常般工作,火车上众过客的喜怒哀乐、父亲的焦急、犹豫、无奈、痛怵,红帽女的迷失茫然、父亲的痛不欲生,冰冷的闸板口、渐行渐远的火车。
怀抱故儿低吟的父亲,日落。
徜徉在飘雪中的红帽女,仿佛沉浸其中,或许其已有所感悟,有所改变。
若有所失的父亲沿火车仿佛看到那些似曾相见过熟悉的面孔。
若不是片尾如拉多般孩子好奇而喜悦目光的出现,父亲释然般地仰面天空,本片便为一出没有希望的悲剧。
一幕幕的展现与交织,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人的内心都会存在童趣的,微笑因而会传染。
生命中的一秒钟,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
影片开头父亲在雪中凝视窗外,关于儿子的回忆涌上心头,父亲紧紧抱着儿子,像抱着一件即将逝去的珍宝,儿子依偎着父亲,看着月台上的人来人往,可能他不会了解这些人的悲欢离合,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他眼中存留着天真。
儿子想要跟随父亲去桥上,“Lado,桥那边很冷。
”“我们可以带热巧克力去喝。
”可就是因为命运的捉弄,父亲作出了人生中最残酷的决定,他毅然拉下了手闸,车上依然洋溢着温暖和爱意,而痛失爱子的父亲却在寒风中悲痛地哀号。
影片的结尾,受父亲感染的少女有了自己的家庭,父亲看着少女怀中的婴儿,嘴角露出了微笑,因为他知道天堂里的儿子此刻也在快乐地歌唱。
短暂而深刻的感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论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其实就像一座座精心搭建的桥梁.任何一方失衡,就会像是缺了零件的桥架,结果破碎不堪.影片借助小孩眼里的角度,观察人生百态. 一个年轻的小生命贪婪而好奇地吸吮着万物百态. 从小孩眼瞳里反射的站台的诀别都是充满欢乐的.父与子. 幸福得让人窒息,父亲生存的原动力源于懂事聪明的小儿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小儿子人格并没有因此而有半点缺失,相反地给与父亲更多的笑声和支持.父亲也没有因为不完整的家庭对小孩缺乏教育,相反地孕育了小孩积极勇敢的性格.男与女. 跨国界的,超负荷的, 形形色色."由于我太漂亮,你不适合我." "你太疯狂了,我们分手吧". 种种的借口,只因彼此都已不再相爱.依与偎. 一个找不到重心和方向,没有生活依傍的灵魂,得救了."本以为,我是这世界上活的最不快乐的人". 原来快乐很简单.只要不曾忘记生活的初衷.个与群. 貌似快乐的人群,其实不过是一个个最孤单寂寞的个体的合影.影片的第二次掉淚是最後故事浮現的另一個小孩的笑臉,让人不由地想起了拉多.<新的城市新的工作新的人们新的梦新的生活....>
长镜头在影片中作用较大的有四处。
一为开头以小孩视角进行拍摄的长镜头,它表现了火车站的百态人生。
二为父亲与拉多在森林中游走的长镜头。
这一段本应是十分快乐的,但是因其色调清冷而罩上了几分悲伤的意味,从而为接下来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
三为父亲抱着拉多的遗体在火车轨道上行走的长镜头。
镜头慢移,随着父亲走远,悲伤的配乐消失,父亲的悲鸣声也渐渐淡出,继化为无。
大量的废场景和废镜头,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毫无叙事效率。优点是镜头的丰富度够了,布景和选景很电影感。
短暂的震撼和感动
带孩子上班本来就不对嘛
拉多一说要去爸爸工作的桥, 我就知道要悲剧...而悲剧这东西能说是哪个人的错吗? 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活着的还得继续活着.
干嘛让小孩去外头钓鱼,明摆着会出事儿的苗头。。。
很多时候你都忘记了能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真伤感啊。
很感动的小故事,疯子在窗边向女友求爱而遭拒绝是的玫瑰之声,让人仿佛觉得这不是寒冷的布拉格街头而是浪漫的法国.但是父亲失去孩子后眼光中的悲伤那段钢琴简直让人心碎.但是看到新希望时流露出的那细微的喜悦,和最后在人群中消失的母子和舒缓的钢琴,我感到自己心融化了
充满朝气的孩子一出现,就和整个色调格格不入,这几乎断定了孩子的命运!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直接,也很多!
冷感且煽情……
古老的道德选题,火车真是人类最好的道具
可惜了 没仔细看 要不是跳着看到中间 差点就关掉不看了 看到最后才发现深意
东欧高分都喜欢不来啊。配乐太天堂电影院。
一路风景,一车人生。配乐很美
孩子太萌
困境与救赎;交叉的命运迷宫。
结尾的处理使整片的故事得到升华
生与死的抉择
哎···
确实不喜欢看这种文艺调调的片子,过几年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