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

생일,没有你的生日会(港),没有你的生日(台),生日宴会,礼物,생일잔치,Birthday

主演:薛景求,全度妍,金宝敏,尹灿荣,金秀珍,李凤辇,朴钟焕,权昭贤,成侑彬,汤峻相,申文成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9

《生日》剧照

生日 剧照 NO.1生日 剧照 NO.2生日 剧照 NO.3生日 剧照 NO.4生日 剧照 NO.5生日 剧照 NO.6生日 剧照 NO.13生日 剧照 NO.14生日 剧照 NO.15生日 剧照 NO.16生日 剧照 NO.17生日 剧照 NO.18生日 剧照 NO.19生日 剧照 NO.20

《生日》长篇影评

 1 ) 豆瓣只有7.4分,但可能定是今年最值得哭的电影

2014年4月16日,“世越号”从仁川港出发,开往济州岛。

船上大多是来自韩国鞍山市檀元高中的学生,他们正满怀欣喜的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假期生活。

然而这艘船最终却没能按计划驶向目的地,沉没在了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

476人,仅有172人生还。

直到3年后,“世越号”沉船才被打捞出水。

如今5年过去了,关于“世越号沉船”的真相仍然众说纷纭。

以这个事件为背景创作的电影《生日》上个月在韩国正式上映,看完电影的我只能表示眼泪像关不上的水龙头,奔涌不止。

国外影评网站IMDB为8.3分,目前豆瓣只有700多人评分,仅7.5分。

但是我赌他过段时间在国内会火,并且评分一定会涨。

先来说一下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

男主是韩国一线男演员薛耿求,也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你大概率看过他主演的电影《素媛》,封他为影帝一点也不过分。

女主全度妍,凭借在《密阳》中的精彩演出获得第6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也是一个分量很足的影后。

这两个人在影片中可以说是献上了真·教科书级的演技。

而且影片中的甲乙丙丁们,演技也纷纷在线。

电影并没有给我们展现一个很大的世界观或价值观,而是把故事聚焦在了事故发生之后一个家庭的矛盾和悲痛。

薛耿求饰演的正日和金度妍饰演的顺南是一对夫妻,丈夫在越南工作,一待就是五年。

他们的儿子秀浩在“世越号”沉船事故中不幸遇难。

顺南怪自己出事当天没能看到秀浩打来的电话,更怪丈夫在孩子去世后也没能赶回来,夫妻两人因此产生了隔阂。

沉浸在丧子悲痛中的顺南不接受政府的赔偿,也从不参加遇难者家属的纪念活动,甚至频频产生幻觉,需要靠药物维稳。

她经常在夜里失控,痛哭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小区里。

邻居们刚开始会跟着她哭,到后来也都释怀了。

正日自感对家庭亏欠很多,他对秀浩的记忆还停留在5年前,甚至儿子多高、胖了还是瘦了,他都一无所知。

秀浩为了去越南找父亲,他规划了很久。

办护照、学英语、规划线路……可是直到最后也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

作为一个男人,正日在电影中大多时候都是隐忍的,他要照顾女儿,要关心妻子,他不能哭,现实也不给他哭的机会。

直到电影尾声,正日才将内心积压的情绪瞬间爆发了出来。

从眼含泪水到放声大哭,我认为这个画面是整部电影最令人动容的,不禁为薛耿求的演技拍案叫绝。

电影情节是平淡的,哭戏确实是这部电影的主旋律,男主是素媛爸爸,女主是密阳的妈妈,就是要观众哭的。

很多人说导演煽情太刻意了,我并不赞成。

韩国SBS电视台2016年的节目《无法毕业的孩子们》,很真实的给我们呈现了事故中遇难者家属们两年后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悲痛远不止于落泪。

学校里有一间教室留给了事故中遇难的同学们,教室里摆满了鲜花,每年4月16日,家长们都会来到这里,代替他们的孩子答到。

诗妍的妈妈还是会经常想起女儿,即使是去泡温泉,她也不敢把脚放在水里,因为她会想起女儿泡肿的手脚。

她说:“以后那种幸福的日子永远不会再来了”。

言语间泪流不止。

静秀的母亲常备一条手帕,在镜头面前一言不发,直到最后还是没忍住痛哭。

目睹了自己的朋友和老师溺亡场景的俊赫,常常看着朋友们的照片痛哭,很长一段都只能靠安眠药入睡。

一位爸爸一直充满自责,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活下去,旁边的记者都哭得像个孩子。

一位在事故中痛失女儿的母亲在“世越号”沉船5周年时,含泪写下了这封信:你周岁的时候抓阄抓到了线,是因为我没有买新的丝线,而把用过的线放在上面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事吗?

妈妈老了才生下你,都没能怀你久点,就早早生下了你。

要是多怀你一个月,是不是就能改变你的命让你活下来呢?

妈妈是做错一切的罪人。

对不起,为了工作多挣几块钱,没能接到你最后打来的电话。

对不起,妈妈不是有钱人。

对不起,让你诞生在这一无所有的家里。

妈妈会去地狱的,女儿你去天堂吧。

(翻译来自@奋斗在韩国)

“妈妈会下地狱的”,五年来她都承受着这样的折磨。

所以相比现实,电影可以说很克制了。

演员们不是在煽情,而是用神仙般的演技呈现了一种真实的日常,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故事的最后,顺南和正日带着女儿参加了秀浩的生日纪念会,在互助小组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电影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父母们,依然在日复一日的挣扎中,等待一个答案。

 2 ) 生日

电影中父母因为孩子的离世,受到的痛苦是极其巨大的。

无论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子欲养而亲不在都是这世间极度的痛苦。

无论现在怎样,我们一定要爱自己呀,不要让父母担心。

但另一方面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是有灵魂存在的吧,比如说电影中时不时亮起玄关的灯,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一定是在以你看不见的方式温柔的注视着你,陪伴着你。

 3 ) 愿我们的再次相遇仍是郊游

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会过去,被忘记。

——娄烨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永远记住某件事,只能意味着某人必须完成将记忆不断更新,不断创造的义务。

——苏珊·桑塔格 《旁观他人的痛苦》在世越号五周年后,《生日》悄然上映。

它讲述了遗属父母之间从争执埋怨,与世界针锋相对,到努力走出痛苦,与生活和解的历程。

不可否认的是,有李沧东导演的《密阳》《诗》珠玉在前,加之本片有世越号事件作为蓝本,一定程度上也对影片的展开有所限制,使这部电影还有一些遗憾,但《生日》依旧具有其存在和被肯定的价值。

尤其是影片以遗属与周边人的视角展开,具有女性导演的温柔细腻,并未聚焦于世越号背后青瓦台方面的问题(作为一部韩国电影,如果把话题引到当时救助不力,缮后不当太正常了),而是把「人」放在了首位。

由于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导演,制片,演员到故事本身都与李沧东导演的电影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免会被拿出来与李导的电影进行比较。

影片有借鉴李沧东导演《诗》和《密阳》中的一些精彩之处,比如说深夜出走、读诗、湖水。

虽然全片看下来两位导演但功力确实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也不必过分指责,毕竟韩国也只有一个李沧东导演呐。

遗属如何面对生者,面对生活?

《密阳》讨论的是从他救(宗教)到自救,其最终目的是与生活达成和解。

《生日》未到达此深度,但最终和解的目的是一致的。

全度妍饰演的母亲原本对外界抱有排斥的态度,她怒斥努力放下痛苦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纪念日办成郊游,忘记丧子的苦楚;她怀疑想要为秀浩办生日宴会的代表别有用心;她不接受孩子的死,依旧为他添置衣物,与他对话;她情绪化地对待自己的小女儿,嫌弃她不如逝去的儿子。

事实上,导演并没有对丧子的母亲抱有一味同情的态度,虽然点明了她有精神疾病的事实,但一定程度上也并不赞成她沉湎于死亡的态度:虽然逝者不应被忘记,但生者其实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母亲的情感转变被凝聚到了一场秀浩的生日宴会上集中呈现。

她最初不愿意参加生日宴会,是不愿意接受儿子的死亡。

在这一场带有痛苦与快乐的双重意义的生日宴会上,在哭泣与笑容之间,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生日是人赋予自己平凡生活的一个截点,在这场仪式上,人们不仅与逝者再次遇见与告别,实际也是与自身过往的告别和向未来的致意。

因此,这场仪式不仅仅是孩子的生日,更是遗属的生日:他们要努力着,获得新生的日子。

我个人比较有感触是有被秀浩救起来的女孩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她虽然活着,却要背负一生的负累,甚至丧子家庭的仇恨。

超市里听新闻时大妈的看法其实是社会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被救起来的孩子是幸运者,甚至比没有上世越号的孩子还要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

但活着孩子的,难道就不是受害者了吗?

影片总体来说并没有非常煽情。

一般来说煽情有两种主要的方式:闪回和嚎啕痛哭。

第一次闪回在影片过半之后才有出现,是父亲回忆与儿子在湖边郊游的生活,并且闪回总体占的篇幅也很小。

而痛哭的爆发主要还是在生日宴会上,个人觉得生日宴会最好能够处理成一场笑中带泪的郊游,而不应在最后变成一片嚎啕大哭的海洋。

不过这可能还是个人喜好的问题吧。

影片主要还是通过细节流露情感:飞机场父亲祈求机场人员为儿子的护照盖章,完成他出国的心愿;不经意间穿了儿子的皮鞋;感应灯突然亮了,又暗了,母亲每每惊起,以为是儿子回来了;父亲每晚去湖边钓鱼,只因为那是曾经与儿子郊游的地方。

通过这些细节,思念之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电影有两个关键词:「生日」「郊游」。

生日在前文已经谈过,这里就来谈谈郊游。

影片有五场郊游:郊游时登上世越号,失去孩子;去纪念墙看孩子,怒斥郊游式的态度;父亲带女儿郊游,女儿因哥哥的死怕水;回忆中的郊游;郊游一般的生日宴会。

影片的展开其实是以「生日」为内在线索,以「郊游」为外在线索,以两个看似愉悦的词传达痛苦。

影片将门框式构图运用的较为成功。

特别是门微开,母亲在房内的镜头个人很喜欢。

门框内外是两个世界,门框的狭窄就造成画面的压迫感,从而表现人物内心的苦楚。

门框式构图1

门框式构图2在开头,笔者也谈到这部片子还存在一些问题,想写一下个人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

1.契诃夫曾说过:「如果一出戏的第一幕,墙上有一杆猎枪,那么这杆猎枪在最后一幕必定要开火。

」但电影存在着一些无意义的细节(比方说父亲在监狱里呆过),导致叙事有些散乱,建议删去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2.母亲走入房内,如同与儿子对话,随后痛哭惊扰到邻居的那场戏,可以加一个儿子与其对话的画外音,或者直接使儿子出现,在一个镜头之内进行转场,造成时空交错之感(比方说结尾两人过去一起钓鱼——儿子扔石头——现在父亲一人的转场方式),效果会更好。

3.父亲最初进入家中,观察探索的时候有一个主观镜头。

刚想说这个镜头还不错,然后就直接正脸中景反打,缺少连贯性。

建议这个主观镜头持续的时间长一些,也不要接中景,突出父亲探索多年未归的家的好奇又犹豫的矛盾心理。

主观镜头

中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面对逝者,如何面对时代的惨案?

这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但在这里我还是想送出娄烨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我想也是《生日》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活着的人,要好好活下去。

愿我们的再次相遇仍是郊游。

 4 ) 生日

《生日》在画面颜色的选用其实别具巧思,色调并非是冷色系,取而代之的是十分暖和的暖色调,有着温暖的阳光和明亮的室内灯光,但其实在这看似美满的颜色底下,能隐隐约约看到一股巨大的悲痛情绪,一个心灵受到严重掏空且被悲伤给吞噬的罹难者家属,而这也让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温暖色调显得格外讽刺。

全程都是以悲痛为主,也让观众身处其境的感受到难者家属的心情。

一部从头悲到尾的剧,给观众强性的余韵情绪。

 5 ) Never Say Goodbye

可以感动到泪流的电影,在不知道男女主人公失去孩子的开头,电影淡淡地流露出忧伤气氛的情景很对,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悲催一开始就感染到了,这不是一部大开大合浓情气氛的电影,相对而言细碎的生活真实而真诚。

男、女主人公的有声无声表达,慢慢地观影的人也理出大部分的头绪,两个演员表演非常到位,特别是妈妈隐藏不了对儿子的思念悲伤迁怒于小女儿,虽然失控可是我们看到她没有疯狂,过后向女儿道了谦,这样的表达爱是有声的又是无声的,导演、演员发挥出很高的层面、小女孩的笑与缄默小演员表演特别自然。

结尾部分为逝者纪念生日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同班的男同学伙伴、最后被他托举出水面获救的女同学、家长、父母亲、遇难的家属……说出了男孩这一生的生平伟大而平凡,特别感动的是那些叙述方式而不是那些悲催的泪场,当然也有为男孩骄傲灿烂会心的笑。

这是一部韩国电影,拍出了真善美和遭遇不幸家庭的心声,同情与爱心是不分界限和国度的,影片没有以隆重悲怆的葬礼作为场景而是以逝者身后纪念生日会为主题,电影语言的方式不以正面走入观众的视觉、而是以亲情、家庭的背后用心灵温暖人心,在现实中也有遭遇不幸的家庭,这部电影对它们说:思念永不说再见!

 6 ) 现实比电影残忍!这部韩国催泪新片告诉你,活着的人更像在地狱里

这是一部不忍苛责的电影。

根据2014年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改编的影片《生日》绝对是一枚重磅泪弹。

2014年4月16日,“世越号”从仁川港出发,开往济州岛。

船上大多是来自韩国鞍山市檀元高中,准备去度假的学生。

满载欢喜的出发,却最终没能抵达目的地。

世越号沉没在了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

476人,仅有172人生还。

这次沉船事故摧毁了无数家庭,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悲痛欲绝。

但令人吊诡的是,沉船事故至今是个谜。

而且一直到3年后,沉船残骸才被打捞上来。

期间,在韩国首尔,世越号沉船遇难者家属在政府大楼外示威抗议,遭警方逮捕,有人属在冲突中晕倒,被抬上救护车。

2015年11月12日,韩国大法院终审判决“世越号”船长无期徒刑。

2018年7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世越号”遇难者家属提起的索赔诉讼进行宣判,认定政府在事故初期应对不力,并判处政府向遗属支付抚恤金。

《生日》的时间线大致就在宣布赔偿之后缓缓展开。

这类影片最怕煽情过度,从整个叙事节奏来看,导演保持了不错的克制。

克制的叙事需要沉稳内敛、心有暗火型的演员。

为此制作组请来了韩国顶级影帝、影后, 薛耿求与全度妍。

两位韩国顶尖演员都自带几分忧郁。

作为韩国演技派的“三驾马车”之一,薛耿求在《薄荷糖》《素媛》等催泪炸弹中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而凭借《密阳》获得戛纳影后桂冠的全度妍,更是在影片中饰演过一次失去儿子的母亲角色,她对悲伤入木三分的呈现,至今让观众心悸。

《生日》并没有采取批判的角度去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它聚焦一个家庭因为失去孩子后的千疮百孔,从人物内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展开,描述了父母不能承受之痛,以及愈合的艰难。

片中, 薛耿求与全度妍饰演夫妻。

他们的儿子守护在沉船事故中意外丧生。

在海外工作的丈夫正日,因为误判犯罪被关押三年之后才回到国内。

他对儿子的死去,以及儿子死后,他无法及时回国照顾伤心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而感到愧疚万分。

被关押的三年,是从沉船到打捞起来的时间,隐喻着失去儿子后,父亲封闭的心。

独自支撑一切的妻子顺南同样心怀愧疚,因为事故当天,她没能看到儿子发给她的最后几条求救短讯,她为此懊恼不已。

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能给予他安慰,让作为母亲的她感到罪恶难赎。

影片并没有一开始就提及事件,沉船事件一直处于暗线,父亲的归来,父女之间感情的重新积累,还有一直试图修复的夫妻关系,才是故事的主线。

让人哀伤的是,无论是父女情,还是夫妻情,当正日每每想要用尽全力去修复时,就会触碰到最为敏感的部分,死去的儿子是他们一家人都无法轻松逾越的障碍。

那是家里一直未被收拾的儿子的屋子,他的所有东西都不允许被触碰。

屋子门口依然摆放着他穿过的运动鞋。

儿子的生日更是一家人悲痛的阀指点。

每到这一天,顺南就会失常,必须依靠药物才能勉强扛过。

眼看儿子又一年的生日即将到来,帮助遇害者家属的代表,一直想给顺南的儿子秀浩办一个生日会,让认识秀浩的人都来参加,寄托哀思,共同治愈。

这个生日会成为了丈夫正日回归家庭的契机,也是妻子顺南走出悲伤的希望。

随着生日会的逼近,围绕秀浩的人际圈开始露出水面。

故事以小小的家庭进入到了更为庞大的社会体系中。

比如在秀浩打工过的地方,其生前好友一直坚持在此工作;随后,一个陌生的女孩也前来工作;

包括秀浩的发小,隔壁邻居的孩子,他们其实都因为失去同伴、同学而感到失落和伤心。

不光是秀浩周围的朋友,秀浩同班同学的家长们,以及整个沉船事故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们都在故事推进下,相继出现。

围绕沉船事故而形成的人际拼图逐渐完整,再现了家长们应对“哀伤”时的百态。

有的继续沉溺于悲痛中无法自拔;有的希望重新开始;有的选择逃避,干脆失踪不见。

《生日》希望呈现他们渐渐被大众遗忘的痛苦。

韩国SBS电视台2016年,有一档叫《无法毕业的孩子们》的纪录片,真实的呈现了事故中遇难者家属们两年后的生活状况,他们的悲痛其实远不止于落泪。

学校里有一间教室留给了事故中遇难的同学们,教室里摆满了鲜花,每年4月16日,家长们都会来到这里,代替他们的孩子答到。

影片中,家长们为此还抗议过,学校最后妥协,但有人认为这群家长的要求太过分。

社会大众的态度从同情渐渐转为反感,觉得有些家长要求过多,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影片中,就连正日和顺南的亲戚都觉得应该拿了国家的赔偿金,忘记一切,然后重新开始。

外人忽视了那份痛楚需要遗忘的时间,低估了伤口愈合的不易。

在《无法毕业的孩子们》的纪录片里,有位妈妈还是会经常想起女儿,即使是去泡温泉,她也不敢把脚放在水里,因为她会想起女儿泡肿的手脚。

还有位母亲开始习惯常备一条手帕,因为经常会不自觉的泪流满面。

目睹了自己的朋友和老师溺亡场景的遇难者的同学,常常看着照片痛哭,需要依靠安眠药入睡。

一位在事故中痛失女儿的母亲在沉船几年后含泪写下一封信:对不起,为了工作多挣几块钱,没能接到你最后打来的电话。

对不起,妈妈不是有钱人。

对不起,让你诞生在这一无所有的家里。

妈妈会去地狱的,女儿你去天堂吧。

歌德曾经说过,few people have the imagination for reality,很少有人具有对现实的想象力。

因为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所以,作为观众和外人,你很难质疑演员们的煽情,他们仅仅是再现了一种真实的日常,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生日》在前面两幕做的异常克制,它在耐心的拼凑起这群伤心人的群像,在制造一场治愈。

片尾的高潮,经历各种磨难后,秀浩的生日纪念会如约而至,人人纷纷前来,一边泪流,一边追忆,一边愈合。

这是一场压抑已久的宣泄,他们不是要忘记,而是从那一天开始,把悲伤留下,和过去握手言和,代替孩子继续和未来搏斗。

片尾,一个家庭重新开始,虽然依然有被偶尔触碰到伤口时的迟疑,但也有了欢笑。

门口那盏有点失灵,总会不经意间亮起的灯,大概是每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永远都无法释怀的心。

《生日》用悲伤表达的一切。

本来是“生”的起点,却被迫用来记住“死”的存在。

但影片又不仅仅依靠情绪来共鸣,故事中点点滴滴,人物突然的崩溃,都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一个家庭不会忘记,一个群体不会忘记,也希望一个社会不要忘记。

只有做到记住,才能警钟长鸣,避免悲剧的重演。

 7 ) 世越号沉船1800天:五年时间来告别,够吗?(附汁源)

2014年4月16日,“世越号”客轮从仁川港驶向济州岛,那是韩国安山市檀园高等学校学生们期盼已久的旅行。

但在当天上午8:50左右,“世越号”却于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海域发生沉船事故。

船上总共载有乘客476人,其中304人遇难,142人受伤,9人至今依然失踪。

对于大胆的韩国影视从业者来说,这次惨案成了绝佳的题材。

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世越沉船案”作品。

比如,去年的纪录片《那天,大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部纪录片着重记录事件经过、寻找沉船的真相,揭露韩国上面的不作为和媒体的虚假报道。

而今天迷叔给大家推荐的,是根据这起事故首次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5年后遇难者家属的生活。

《生日》

主演全度妍、薛耿求。

前者凭借《密阳》摘得戛纳影后,后者凭借《素媛》摘得百想影帝。

《密阳》里,全度妍饰演因失去儿子而崩溃的母亲。

《素媛》里,薛耿求饰演感人至深的素媛父亲。

在电影《生日》里,他们饰演一对夫妻,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哥哥秀浩和妹妹艺瑟。

事故发生的时候,大儿子秀浩正好就在船上。

善良的他没有选择逃出去,而是把自己身上的救生衣交给了旁边的女同学,而自己却再也没有上来。

妈妈看到最后一条求救短信的时候,已经收不到任何回复。

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瞬间击溃了这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五年来,她一直处于丧子的悲痛中。

秀浩的父亲长年在国外工作,在大儿子出事的时候,自己却因为某些原因被关进监狱三年。

他不仅错过了整个家庭最无助的时间,而且错过了两个孩子最重要的成长过程。

关于儿子,正日能够记得的事情很少,为数不多有关联的记忆可能就是一张几年前的露营照片和一本空白的护照。

痛心的母亲、把哥哥挂在嘴边的妹妹,还有包含最多自责的父亲。

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这次伤痛。

秀浩的妹妹年纪尚小,却因为哥哥的离世,父亲不在身边,不得不变得懂事,经常帮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哥哥出事后,她甚至开始害怕有水的地方,连浴缸都不敢进。

这都是爸爸不知道的。

电影中他们只是众多遇难家属中的一家,其他遗属们为了寻求慰藉,会在自己孩子生日时举行一个聚会。

他们一起回忆受害者生前的样子,在嬉笑中表达对他们的的思念。

但对于这种可以谈笑风生的聚会,片中的女主是不能接受的。

因为她一直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回复儿子的消息,陷在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不断地放大自己的痛苦。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片尾快要结束时,强忍了一整部电影都没有哭的父亲,也在最后爆发出来,哭得撕心裂肺。

其实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最让他们无法释怀的,还是因为小事与儿子失之交臂,一下就变成的永别,他们优秀的儿子,还没来得及成为更好的人啊。

电影没有叙述很多关于案件的细节,更多的是描述家属们的丧子之痛,导演更想表达的应该是,希望家属们能早点从悲痛中走出来。

全片没有任何关于案件的噱头,却一次次让屏幕前的迷叔湿了眼眶。

这也是电影名字想表达的第二个含义,除了儿子的生日,也是无法从失去亲人的遇难家属的重生之日。

就像《寻梦环游记》里提到的。

一个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三次死亡,分别是心脏停止跳动,生物学上的死亡、葬礼上社会地位的死亡,以及最后一个人将你忘记。

举办生日其实就是不愿意忘记。

伊藤润二的漫画系列里面有一篇——《绵长的告别》,里面是这样讲的:漫画中主角的家族失去亲人后,会给亲人做出残像,所谓的残像,既不能让人死而复生,也不是召回他的灵魂,然而残像却依然可以触摸到,也可以和人交谈,然而残像会随着时间慢慢的变淡,变模糊,大约20年左右,残像就会渐渐消失掉。

20年的时间当做缓冲期,让失去亲人的悲痛慢慢得以平复。

如果用漫画里的方法20年来告别的话,他们的心情会比较释怀吧。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迷】后台回复“生日”,即可观看

 8 ) 在下次相遇前

很想打5分的作品。

是新人导演,但竟然用的是一丁点儿花巧都没有的叙事手法,沉静老到得像个前辈。

除了最后的诗稍稍有点硬,说是诗人把故事听了去,但所有描述全是上帝视角,分明是导演把自己认为尚未充分拉动升华的情感,假借第三人好好地吐露了个干净。

这里处理得略功利了一点,但诗人之语,恰如秀浩未能说出的话。

对于活着的亲人,是一种告慰。

对于观众而言,显然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闭环。

因此,也就没那么突兀了。

至于其余部分,无论细节描摹还是情绪转折,值得高赞。

有三个片段印象极深。

一是在墓地家属们相遇,郊游野餐似的场景,一秒钟从欢笑突然沉默。

一是妹妹被买了新衣给哥哥的妈妈忽略,闹情绪不吃饭却被赶出家门。

一是超市里同事讨论新闻,说只要痛一下下,就会得到一大笔钱。

跟着也心痛了。

痛啊。

痛这样的离去,将余下活着的人的生活搅得七零八碎,一场灾难。

痛失去亲人的痛苦,果然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切肤。

与《密阳》相比,同样是丧子,全度妍这次演出了一种钝感。

拒绝面对,拒绝接受,但所有的思念在倏然亮起的感应灯开关之间,所有的悲伤在午夜恸哭之时。

这些对着空气的演技,大象无形,不着痕迹,相得益彰。

薛景求是同样稳得一批的搭档。

二人的哀痛是写在骨子里的,萎顿着,行尸走肉着,像被什么慢慢地抽走了生气。

没有爆发,无法爆发,而是向内坍缩着,消耗着。

这是好演员共同创造出的气场和氛围。

你甚至说不上究竟是哪里好,但就是能让你相信,沉浸在故事里。

关于世越号悲剧,这是韩国人心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不该死的孩子们,最后一刻也相信大人会去救援的孩子们,哪怕某个环节变得不同就可能获救的孩子们...这也是令亲人更加无法释怀的地方吧。

这是一场可以有人去怪罪,却永远也难以原谅的创痛。

因此,也让活着的人充满了歉疚。

对不起,没能救下你。

对不起,没能守护你。

对不起,甚至没办法替你去惩罚谁,除了责怪自己。

无论大家如何接受了既成事实,如何在墓地里也学会了说笑,但相互抚慰的暂时镇痛之后,无尽的负罪感和心痛仍不时来袭。

因此我们怀念,我们抗争。

对那些离去的还爱着的人呐,是需要彼此反复提醒他们的存在吧。

有些理解朴顺楠女士的心境。

有时候,她是不情愿不舍得重新生活。

因为,怕自己慢慢习惯,然后,就慢慢忘记了。

最痛的是,真正要道歉的那些人,也许早已忘记了。

愿悲剧永远不要重演。

 9 ) 悲傷使我們與世界脫節,並在我們周圍築起圍牆。

它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個容器,容納著失去某人的所有情緒。

那些悲傷的人往往無法理解彼此,因為我們悲傷的方式不同,導致誤解。

有些人會保持如此安靜,以至於在某些時候,當痛苦已經太大時,他們就會爆發。

有些人會聚在一起慶祝逝者的記憶,減輕他們的痛苦。

有些人會感到麻木。

有些人不知道如何面對。

有些人再也無法理解自己了。

2014 年的世越號渡輪慘案,這種悲痛與憤怒交織在一起。

不斷思考這樣的悲劇如何發生並奪走 304 條生命,而這些悲劇是可以避免的,並在船開始下沉後的黃金時刻拯救每個人,這是很有可能的。

想到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有權勢的人,可以選擇驕傲和貪婪,而不是數百條生命,真是令人發狂。

他們並不愚蠢,因為失去了拯救所有人的所有機會;they're evil murderer mfs.當親人因悲劇而離去時,一個人如何繼續前進?

他們如何才能接受自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想到受害者在那些時刻難以想像的恐懼和痛苦,他們要如何生活?

一個人在那些時刻想要做點什麼來拯救他們卻又無能為力,怎麼能忍受這種罪惡感呢?

一個人怎麼能帶著倖存者的罪惡感生活呢?

悲傷並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能克服的。

每天都保持不變。

時間只是幫助我們學會應對它們。

這些受害者是某些人的心的一部分。

只有他們的記憶才能填補,即使不是全部,他們心中那些現在缺少的碎片🎗️“我把我們的回憶一起寫下來,這樣我就不會忘記。

 10 ) 海水能淹没呼吸,但抑制不住悲痛的抽泣

记得上一次看韩国电影忍不住哭还是《季春奶奶》的时候。

亲情、爱情永远是最夺人眼球和泪水的两个话题,不管故事的切入点多么个人化、多么小,只要故事够真诚,作为观众的我总是会被感动。

《生日》今年4月在韩国上映,蝉联多周韩国票房冠军,它对于韩国人的意义,以及“世越号”带来的伤痛之大可想而知导演没有选择以好莱坞“灾难片”的大片形式还原这场灾难,而是从灾难中失去儿子的家庭入手,以细腻的讲述方式和拍摄手法,虽然没有任何灾难的悲壮场景,但是日常生活的画面却帧帧戳痛人心。

这部电影的细腻之处就在于一切都从生活细节出发,自然且真实,也最触动人心。

电影一开场引出了许多疑问,随着后面的情节发展来慢慢解答疑问,随着疑惑的解答那场灾难带给这个家庭乃至所有遇难者家庭的痛苦也慢慢显露出来。

一开场是一位父亲乘坐机赶回家中,敲门屋内人却选择默不作声,只是呆呆地看着玄关的显示器。

为什么家里人却不给开门?

剧情往后发展,原来因为出国打工赚钱,这位父亲对孩子和家人的陪伴十分缺失,而且打工期间在越南做了三年牢(隐瞒家人),跟家里人更是断了联系,儿子秀浩因为思念父亲,所赐尝试去找父亲,如今儿子去世了,这让朴顺楠更无法原谅丈夫。

电影中完全没有用骑在顺楠的抱怨来向观众展示这些,而是通过丈夫的一些细节行为。

1、女儿怕海,但是作为父亲却不知道,甚至试图抱着女儿一起下海去抓贝壳,知道女儿痛哭不已才作罢。

2、丈夫帮顺楠丢垃圾,但是却找不到自己家楼下的垃圾回收处在哪里。

3、儿子对自己的思念以及儿子办理护照多次尝试去寻找自己的事情一无所知。

整部电影中还有描绘了多次哭的场景,秀浩父母的每一次哭泣都层层递进,压抑的悲伤在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灾难给那些家庭带来悲痛的巨大也随之展现。

1、父亲刚回来不久,第一次走进儿子的屋子,看到挂在衣柜上儿子的校服,眼睛饱含泪水。

这泪水中包含的是对儿子的思念和对儿子突然离世的悲伤,但最后他或许是用自己的理智忍住了,或许他心里在想:一个男人在这种时候更应该成为家人的依靠,自己怎能首先被悲伤打倒,还有妻子和女儿需要照顾,自己需要坚强。

2、秀浩的妹妹艺瑟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抓贝壳亲子活动,但艺瑟因为哥哥的事情从此害怕大海,当被爸爸抱起往海的方向走时,她紧抱着爸爸大哭起来。

在幼小的艺瑟那里大海不是大海,而是对吞噬哥哥的“恶魔”,艺瑟想念哥哥,艺瑟害怕可怕的“恶魔”。

3、深夜里,顺楠翻看自己与儿子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次聊天定格在了船难当天,秀浩还因为联系不到妈妈而着急,看到这里的顺楠忍不住悲伤掩面落泪。

顺楠每天都在想念秀浩,但大人的世界总是不能随心所欲,生活还有许多重担需要背负,生活还要继续,责任还有许多,悲伤只能在深夜里独自默默落泪,明天依然要加入正常人的队伍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4、顺楠与女儿在家中吃饭,但是女儿不爱吃鱼,顺楠因此对女儿大发雷霆:“你哥哥都不能吃饭,你还挑食!

”说完将女儿赶出家门,痛哭起来,艺瑟也在门外大哭起来。

这是片中顺楠的第一次爆发,但是依然隐忍了许多,当与门外的女儿相拥而泣的时候,让人不禁想要落泪,为母亲的悲伤与隐忍、对女儿的爱与自己无法控制给女儿的伤害的纠结心理而感到心疼。

5、得知秀浩为了去越南找自己办理了护照,还认真学习英语,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也没能成功去越南的父亲,来到出入境办理单位请求工作人员能够在儿子的护照上盖上章,已完成儿子的心愿。

当工作人员打算将父亲轰出的时候,父亲一边请求,一边忍不住痛哭起来。

这是儿子去世前唯一的心愿了,自己不爱儿子身边的这几年错过了儿子一次又一次生日,也没能实现儿子这么多次的愿望,儿子生前的最后一次愿望就是去越南找爸爸,这对知道事情的爸爸而言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父亲的愧疚、痛苦、思念都在一声声请求和第一次出声的哭泣中展现到了极致。

如果秀浩还活着,比起“我想你”父亲应该更想说的是“对不起”,对不起自己错过陪伴的美好时光,对不起自己一直成为儿子内心的牵挂...

6、母亲顺楠一直觉得玄关忽明忽暗的灯代表着秀浩回来了,前不久梦里还梦到秀浩就在楼下踢球,上楼叫醒自己,秀浩似乎已经回来了,或者是他从未离开过自己。

玄关的灯又亮了,它每次都给人希望,秀浩好像真的回来了,顺楠赶紧走进秀浩的房间,讲述着自己刚给秀浩换洗的床单和刚买的新衣服这些生活琐事,但是没有任何回应,顺楠再也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起来,哭声响彻了邻里几栋楼。

这是全片顺楠最大的以此爆发,悲伤在爆发中纷涌而出。

秀浩的去世如此突然,自己一人该怎么面对,多想自己也能去秀浩的世界看看,这样就能陪在秀浩身边,往日的幸福时光也能复原。

但是一些都是不可能,秀浩走了,即使玄关的灯再亮秀浩也无法回来,新衣服秀浩也再没有办法试穿。

现实对于自己美好梦境的冲击击碎了顺楠为自己建立的坚强,击碎了顺楠美好的梦,这过程该有多痛苦啊。

电影中顺楠一直的愤怒都集中在关于“世越号”遇难者补偿金之上,她之所以会这样电影通过两个情景来展现,“世越号”当事者的痛旁观者似乎永远无法体会。

1、超市内,电视上报道关于遇难者补偿金之事,与顺楠一起工作的几个同事讨论这一话题,大家都认为遇难者家属拿到这么多钱应该挺开心的。

顺楠在一旁眼神黯淡机械地做着手上的工作。

2、小伯父携家人一起到顺楠家里祭奠秀浩,然而饭桌上却想问顺楠一家人借钱投资,理由是因为秀浩顺楠一定获得了不少补偿金。

顺楠赶走了小伯父气愤地离开了家。

高额的补偿金本来是对悲伤的补偿,什么时候成了旁观者眼中的“福利”,生活中的“键盘侠”总是会以自己的心态度量他人的境遇,失去亲人的悲伤他们真的理解吗?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令我记忆最深刻:顺楠激动的带回秀浩班级的照片,他跟丈夫提起了其中在灾难中获救的女孩,丈夫微笑着说“真漂亮!

”秀浩的父母说幸存者“漂亮”更像是在表达:能活着真的太美好了,要是秀浩也能获救就好了。

生命原来是这样美丽,要是秀浩也能活着就好了。

他们笑着的眼神中更多传达出的是对得救女孩的祝福和对她的羡慕,在生命面前卑微的羡慕着是父母能为秀浩做的唯一的事了。

最终的生日会上,所有的遇难者家长和之前的同学都前来参加,从他们口中,秀浩的父母听到许多他们从未知道的秀浩的故事,就好像秀浩又回来了,和他们一起生活发生了这些幸福的趣事。

生日会上众人在讲述的过程中哭成了一片,在最终的这一场景中,悲伤从秀浩父母这个例上蔓延开来,秀浩是逝者但不是唯一,悲伤不止于秀浩父母,相似的生活可能发生在这里的每个家庭的每一天之中。

灾难的可怕就在于它不仅所走许多人的生命还留给遇难者家人无尽的伤痛,面对社会复杂的环境,不求旁观者能与当事者共情只卑微的希望能够给予他们理解。

生日会结束了,秀浩被这么多人记得宽慰了顺楠夫妇,我忽然想起了《寻梦环游记》的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周边的人都与秀浩有关,就好像秀浩从未离开。

秀浩在父亲那里留下的最美好的回忆也定格在对后一次野炊在河边钓鱼,那种幸福静谧美好,化作父亲支撑之际面对儿子离开和今后生活下去的勇气,生日会大家对秀浩的祝福也给了顺楠夫妇坚强生活的勇气,顺楠也终于将沉溺于悲伤的自己放回现实生活,积极地关心女儿的生活,还是开始那个家,但最后阳光透过窗户溜进屋子,屋子更亮了,顺楠一家人的生活也更加明亮了。

《生日》短评

伤痕电影。有时候悲伤就是一场大雾笼罩着,谅解是唯一的出口。而现实比电影更悲伤。。。

3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勉强两分。以岁月号沉船事故为背景,但主要聚焦薛景求和全度妍饰演的遇难者父母心理疗愈这块儿了。对事件本身无直接介绍,不了解背景的话会有点理解障碍。全片摄影最差,构图和调色都很随意,本身它依赖两位主角没完没了哭唧唧的表演来煽情,单镜头时长被拉长,导致剪辑环节也无法救场,两口子在楼下惨兮兮大眼瞪小眼移动聊天时被中位的电线杆遮住的镜头我都看笑了,这么业余的场面调度你敢信。剧本也很差,它展示的是一个家庭失去长子后会有哪些变化,而群体如何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这个设定等于是把岁月号事件基本剥离了,而两位主角只是哭丧着脸沉浸在悲苦情绪里,看着单调又乏味,表现女儿不敢下海的应激反应那场戏都拍的很尬,最后半小时的冥诞聚会只是由故交们讲长子的故事,那些故事并没什么内容,长子前女友的角色出现的莫名其妙

5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这一般般

9分钟前
  • 无所谓
  • 较差

不太感兴趣,不喜欢看

13分钟前
  • 有时间就看电影
  • 还行

本來應該講兒子的,放了太多精力在父母身上,結果父母和孩子都沒講好。應該前面先鋪墊最後才哭得出來,最後就變成觀眾像看猴子一樣看大家在生日會上狂哭。

18分钟前
  • 橋本喵
  • 较差

感人肺腑,细节入微,煽然泪下,五星佳片。

19分钟前
  • 君紫隆
  • 力荐

2.5

23分钟前
  • 于意云何
  • 较差

节奏拖沓缓慢。。。导演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无法共鸣

27分钟前
  • 西窗
  • 很差

这么急拍一部揭伤疤的电影没必要,如果是纪录片还好吗

29分钟前
  • dikseg
  • 还行

最后搞得像个讨债大会,主持人轮流点名发言,怼着观众问:你哭不哭?还不哭?还不哭?——原来论起不知所谓和用力过猛的套路,中韩的新导演也并什么区别。

33分钟前
  • 阿暖
  • 较差

好暖啊

35分钟前
  • D伯爵
  • 力荐

40分钟前
  • 明少
  • 还行

最后那个父亲爆发那段 我真的哭死 止都止不住🥹🥹🥹🥹

44分钟前
  • 耶耶耶耶耶
  • 推荐

男女主角两个老戏骨,将丧子的痛演得入木三分,但全剧实在太虐,这份痛其实是任何语言、文字、图像都无法表达的!

45分钟前
  • 南都小王子
  • 还行

太难了,淡忘悲伤。

50分钟前
  • 娓娓
  • 推荐

5. 如同《利益区域》般 没有展现矛盾 却一直在展现矛盾的后遗症.但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为零 基本就一直在哭 丧.

52分钟前
  • RVT
  • 较差

2025.03.04一刷完成。人生有些坎是不必一定要过去的,可以永远永远地停留在那里,如果那样子做好过些的话。但我觉得作为遇难者的父母固然很痛苦,可是其他孩子也是无辜的。个人认为全片最惨的就是艺瑟了...

55分钟前
  • 笗尒
  • 推荐

比我们不幸福的人太多了

59分钟前
  • 开心小脚丫
  • 较差

岩豫酒盏言歹引

1小时前
  • LJJKKI
  • 很差

隔靴搔痒

1小时前
  • 安澜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