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稍微失常的夜晚看了一部失常的奇异的电影《失常》这是部美国动画电影 却很有村上春树的味道 但也有区别 同样是讲述孤独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主人公往往跟自己的孤独相处融洽 享受自得 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却完全的困在了自己的孤独里《失常》的主人公叫迈克尔·斯通(Michael Stone) 是个畅销鸡汤书作者 他最畅销的书是《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讽刺的是 他到处教别人如何去帮助他人 自己却是最需要被帮助的人故事很简单 斯通要去辛辛那提做一次励志演说 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俏皮却自卑的女人丽萨(Lisa)邂逅了一场失常情节虽简单 但整部电影处处充满了回味无穷的精妙细节这点也类似村上的小说影片的前半段充满了冗杂的似乎跟主体情节无关的细节飞机上奇葩的同座 路上话唠的的士司机 酒店里惹人烦的服务员 很少蒙太奇 几乎全是长镜头呈现这些细节看似冗杂 其实并不可有可无 恰恰很有意有趣影片虽并无直白表述 但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细致感受到斯通的孤独 落寞 疲惫 焦虑这正是长期生活工作于大都市中的人们的通病 虽不波澜起伏 却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整部影片除了丽萨之外 所有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 这是最奇特最重要的细节 刚开始看有点不明所以 男人女人的声音怎么都一样 为何都是男声 后来才明白这个细节的精妙本片导演考夫曼是美国难得的怪才导演 总喜欢跟观众们玩文字上的游戏 而他尤其喜欢研究的则是各种精神疾病的文字游戏《纽约提喻法》的主角叫科塔德(Cotard) 对应的是科塔德妄想症 一种患者以为自己已经死了的精神病 因此整部电影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生与死到了《失常》 主角入住的酒店叫做费格(Fregoli)对应的则是费格利妄想症 一种患者相信身边的人都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精神病而斯通貌似就有这种病 他对周遭世界的一切都感觉厌烦 没有兴趣 因而在他听来 所有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声音只是隐喻 根本指的是 对他来说 所有人所有事所有地方 都是平常 都了无生趣 他甚至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因而焦虑迷茫平常是他最亲密的朋友 也是他最大的敌人虽然有点夸张 但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就是考夫曼的伟大之处 虽然他的影片 情节看起来很怪异 但却往往能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为他往往能精准的抓住世界与人性最核心的东西 并通过怪异情节渲染放大 村上也是如此在斯通的世界里 唯一能与普通人区别出来的声音来自于在酒店偶遇的他的粉丝 丽萨而丽萨的出现 拯救了正要把自己的脸撕破 处在崩溃边缘的斯通 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存在 他找到了渴望已久的“失常”他们陷入疯狂的热恋 疯狂到激情过后的第二日早晨 斯通告诉丽萨 要和她共度余生 甚至打算立即打电话要跟那个“平常”的老婆离婚他激动的对丽萨说 我终于找到你了像垂死的人发现了救命稻草 他终于找到了梦寐已久的失常 并希冀通过这次失常过上不一样的人生如果电影照此情节这么顺利发展下去 那么这部电影也就沦为了平常 沦为主人公斯通自己四处贩卖的自己都不相信的鸡汤一个陷入庸常的中年男人 通过一次出差艳遇 找到了失常 找到了新的人生异想天开 一厢情愿然而优秀的考夫曼 绝不会如此庸常电影的情节在这个貌似美妙的最高潮发生了逆转就在两人畅想新生活的时候 斯通开始发现拉萨身上的很多“毛病” 比如边大口嚼东西边讲话 控制欲很强 话唠碎碎念令人惊讶又悲伤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在斯通眼里 丽萨独一无二宛如天籁一般的嗓音渐渐变成了和所有人一样的粗糙嗓音丽萨也终于变成了“平常”斯通彻底崩溃 在白天的会堂演讲中语无伦次一会在讲了解关心每一个客人的不同之处的重要性 一会又讲自己感觉所有人事都一样 已经不知道到底为什么活着斯通在遇到丽萨之前先是约了很多年不见的前女友在酒店见面 前女友质问他为什么当初突然不告而别 想知道原因 斯通支支吾吾 说很难表述 最后不欢而散十多年后 同样的事情在这个城市再次上演 斯通再一次疯狂的爱上一个女人后 又不告而别身处大都市竞争大漩涡中的大多数人 都像斯通一样 深陷“平常“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迷茫焦虑大家都渴望一场“失常”来带自己挣脱那日日追随又无力挣脱的“平常”但考夫曼无情的打碎了这“诗和远方”的迷梦也许问题的症结不在“平常”与“失常”上 而在于人自身如果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再美的“失常”也会沦为“平常”
今年最好的影片之一,可能是这部没有一个真人在其中,只用了三个演员(的声音),并花了十年时间制作的动画片。
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 (《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Adaptation (2002) (《 改编剧本》)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美好心灵的永恒阳光》)。
如果你看过以上任何一部片子,相信你早就和我一样,被剧作家 Charlie Kaufman 非凡的想象力,和将这种想象照映进现实之后诞生的奇绝的效果所折服。
2008 年,Charlie Kaufman 拍了 Synecdoche, New York(《纽约提喻法》)。
影评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结构晦涩难懂,有人则认为导演对生与死、爱与恨的剖析解读鞭辟入里。
无论怎样,纽约提喻法后的 Kaufman 消失了。
对于呈现过以上作品的人,观众会向他期待更多的惊喜。
而时隔七年,Charlie Kaufman 也确实没让观众失望。
他将一部 2005 年编排过的舞台剧的剧本,用了整整十年,做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部 Anomalisa。
————————————————————————电影的场景在五个地方:机场,出租车,旅馆,「玩具」商店,和家里。
换句话说,这是一趟典型的「商务旅行」。
客户服务专家,畅销鸡汤书籍作者 Michael Stone 从洛杉矶家中飞到辛辛那提,即将在一场客户服务论坛上献上一场励志演讲。
他的情绪不高,抑郁,显得有点烦躁。
来往行人匆匆,他们都长着相似的面孔,相似的表情。
而这仿佛让 Michael 陷入困境,更加焦躁。
在飞机上,Michael 打开一封多年前前女友的信。
前女友在信纸上向他控诉——却发出一个男人的声音。
<图片1>和影片开始时,漆黑的屏幕后调式单一,像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而又似几个人的对话,是同一个声音。
飞机正在降落。
旁边的男人忽然对他说:不好意思握了你的手,这是自然的反应,我通常都坐在我妻子身边。
但我确实不喜欢飞行。
Michael: [不耐烦地] 知道了,没关系。
没关系。
我说了,没关系!
[暂停片刻] 好了,现在你可以松开我了吧。
——这是影片中 Michael 与他人的第一次接触。
他抵触而不耐烦。
在他走出机场、搭乘出租车的时候,观众们终于反应过来:除了 Michael 自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面孔都是一样,所有的声音也都是一样的。
<图片2>并且,我注意到,无论是出租车司机听不懂他的「英式口音」,还是和酒店服务员反复艰难,总是在问 "What?" 的闲聊,Michael 和周围人的沟通总是有些不畅。
甚至连酒店叫客房服务的电话按钮都在和他作对,阻挡他沟通,而他也并无意愿去沟通。
换句话说,对于 Michael Stone 而言,任何一个人他都毫无兴趣。
他被一种巨大的空洞环绕。
<图片3>然而,世事总有例外。
就在和前女友交(yue)谈(pao)失败,回到酒店洗澡又和忽冷忽热的喷头发了一通脾气后,他忽然听到了一个声音。
一个女声。
他疯了似的寻找声音的来源,终于在一扇门后找到了主人。
Lisa。
<图片4>Lisa 从不觉得自己会让任何人感兴趣。
「我很丑。
你为什么不喜欢 Emily 呢?
大家都喜欢 Emily。
她很聪明,又漂亮。
而我不聪明,我看你的书都会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拿本字典在旁边。
而且我又丑。
」「我觉得拿着一本字典看书迷人极了。
」<图片5>Lisa 很久没有这样被人爱过了。
很久没有人让她觉得自己是美的,很久没被这样柔软对待。
她感到难为情,甚至惊惶,逐渐才放松下来。
她唱了一首 Cyndi Lauper 的 Girls Just Want to Have Fun。
(恐怕这是这首歌最忧伤的版本了,但是「又甜又美,好听哭了」,导演说,「我都要爱上她了」。
)放松下来的两人躺在床上对话,气氛变得亲密。
当 sex scene 开始时,你会忘记屏幕上的是人偶,绝不滑稽可笑。
因为感情的真挚、柔软,甚至一开始微微尴尬逐渐渐入佳境的愉悦,已经把你包裹住了。
<图片6>但一夜醒来,事情有所不同了......在梦里,他被酒店经理惊悚地告白,又被经理办公室外一模一样的员工们告诫:不要是 Lisa,不能是 Lisa。
F*ck me, f*ck me.<图片7>终于,在他情绪失控的演讲中,观众席上的 Lisa 也变成了对他而言无异的芸芸众生中的另一员,而他则带着从「玩具」商店(他还以为是真的玩具商店)买的日本人偶回到了洛杉矶。
——————————————————————威尼斯电影节的一段采访里,为几乎所有人配音的 Tom Noonan 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我挺爱 Michael 的。
这种感觉总是有,但他会拒绝我,把我当尘埃,让我活得悲伤痛苦。
我一直在尝试,一直如此,但是没有用。
」这可真是一种精妙的解答。
这个世界没有拒绝 Michael。
无论孤独还是痛苦,都不完全是这个世界的责任。
找到一种和他者沟通和相处的渠道,即便很狭窄,做出这种尝试和努力;而不是将自己放得无限大(无论这道理听起来多俗),让自己成为自己唯一的关注点。
Anomalisa 用了一个半小时描绘了 Michael Stone 的内心世界,他是如何遇见了 “the goddess in the heaven” 然而依然坠回旧有的生活中。
在影片结尾,导演没有替他辩护和解脱——这个世界是美的,有阳光,Emily 也真的很漂亮。
所以,尽管给了他同情,但很明显:不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是他的问题,他如何处理这个世界的问题。
<图片10>A closer look at Michael’s expression. CreditParamount Pictures. From www.nytimes.com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动画这种「孩童媒介」来做这部影片时,导演 Charlie Kaufman 回答:『首先,为什么不呢?
我们认为动画,尤其是定格动画,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可以用来探索不同东西的尝试形式。
所以,没有理由不选它。
一旦选了,你需要想清楚为什么用、以及如何用这种媒介,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是笼统的答案。
『具体来说,这不是我们选的,而是给予我们的。
Starburns Industries 的人找到我,他们就做这个,而这部影片也是在那制作的。
Duke (另一位导演 Duke Johnson)在那工作。
他们想要拓展这种形式,做一些比传统定格动画更成人的,更精妙的东西。
』他们确实做到了。
定格动画在特定场景下所制造出的 Dream World 的感觉被利用到了最佳。
而 Kaufman 一贯的「轻·超现实」风格也通过动画的形式完美展现。
——————————————————————————————嗯,让我想想,如果以上这些还不够吸引你,David Thewlis (是的就是 Harry Potter 里的 Professor Lupin!
)和 Jennifer Jason Leigh (她在八恶人里的表演精彩极了)的配音,和动画制作者在动作和细节上极其精湛的制作也绝对值得欣赏!
<图片11>Charlie Kaufman, with co-director, animation guru Duke Johnson. Ricardo DeAratanha. From Los Angeles Times5 Fun Facts About Anomalisa1. 技术 影片所用的动画技术与 Caroline 中使用的技术相同,都是 replacement animation,但 Charlie Kaufman 选择没有将接缝涂抹掉,就让他们留在那里。
「因为这就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导演说,「不完美。
」2. 形象 关于主角的形象,导演组最初找了动画形象制作公司设计。
然而,这些制作公司提供的设计都是传统动画的「大眼睛大手」,不够真实。
导演组在网上征集「真实的人们」的照片,也没有调到好的。
这时候,Duke Johnson 拿来了自己前小舅子的照片——正是大家想象的模样。
而 Lisa 则是制作人在餐馆看见的陌生人。
”3. Fregoli旅馆的名字 Fregoli 来自 fregoli delusion,这是一种由于大脑的器质性病变或创伤导致的精神病,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由同一个人装扮成的。
选择这个作为旅馆名字,Charlie Kaufman 并不是在暗示 Michael Stone 患有此病。
他只是很喜欢没事儿搜搜各种病名罢了。
4. Naked从主人公衣服上的皱褶,到飞机、办公室、旅馆房间,那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动画团队手工完成的。
他们需要做无数张不同表情的上半部分脸、下半部分脸,各种搭配。
当然,最难的是做裸体的部分。
关于 Michael Stone 的丁丁要有多大,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只好做了好多个。
「嗯,到最后,小硅胶丁丁在我们办公室到处飞,出现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动画师 Dan Driscoll 说道。
<图片9>On the set of the animated stop-motion film “Anomalisa.” CreditParamount Pictures. From www.nytimes.com5. 赚 钱 啦这部影片的第一笔投资是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到的。
「为了制作这部独特而美好的影片,脱离传统的好莱坞工作室系统,因为在那里,我们相信你们——观众们——是无法以它最初被孕育时的模样欣赏到这部精彩的作品的。
」最终,5,770 位赞助人给予了他们 $406,237。
这部影片目前以 $8 million 的成本,获得了北美票房 $944,990。
余不一一,要给还未观影(却居然读到这里!
)的各位留一点惊喜。
这是一部真正的成人动画——我这样说,可不光是因为里面有 sex scene,而是因为这是一部极具 Kaufman 特征的片子。
无论是绝不亚于「记忆消除」(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的奇幻细节,还是包裹在情节里的提问和思考,处处都打着 Kaufman 的烙印。
许多记者向 Kaufman 寻求对电影的解读,而他只是回答:「这是给你的。
这是你的电影。
」- THE END -来自微信号: fire_stealer。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阅读,观影,思考的孤独中与你连结更多 bonus gif & video 请点击这里<图片12>
写这部电影之前,我和一个朋友说,想不出来要写它的什么,因为它如此明晰,不需要再啰嗦一下、重提一下了。
她说是啊,看得见的(人)就看见了。
我认同她的看法:如果你不觉得他(查理·考夫曼)创作的东西只是为你一个人而创作的,你就不是他真正的观众。
上一期我们推荐了考夫曼的《纽约提喻法》,你也许已经感觉到了,只有这个不甘沉默的天才编剧才有可能将一个故事的复杂和细微玩得如此精熟。
他也非常明白,只有他能将自己构想中的故事表达得准确、完美。
是的,准确、完美,所以《失常 Anomalisa》非常明晰,修辞、象征、寓意、梦境、困惑、爱情、孤独、沮丧、疏离、厌倦等等,你看得一清二楚,我本不该再废话一通进行重述了。
但还是想说点什么。
因为它准确地袭击了我的情绪,因为你也许还没有看、也许会错过这部电影。
所以还是说几点吧。
先说一点背景:1,《失常》是一部R级定格动画电影,全部使用30cm左右的人偶拍摄完成;2,考夫曼不愿受到叙述制约,所以通过重筹获得五千多粉丝的资助,而筹集了最初的拍摄经费,但最终制作完成,花费远超粉丝赞助;3,整部电影除了男女主角,其他角色都由一个男配音演员配音完成;4,这是考夫曼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拍摄时间超过三年,距离《纽约提喻法》已八年之久;5,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电影的故事主线很简单,一个励志作家去辛辛那提做演讲的一天里发生的事情。
出机场打车、入住酒店、与妻子打一通电话、约见旧情人、与让自己动情的女粉丝发生一夜情、做一个噩梦、演讲失败、回归乏味的生活。
但考夫曼融于这个平凡甚至乏味故事的反思和情感,却是激烈和意味深长的。
恰恰由于平凡和日常,他准确地击中了每一个现代人。
简单说来,主角迈克尔·斯通,这个励志作家的处境和情感,等同于我的、你的,等同于每一个人:他是一个恋声癖,我们每个人都是恋声癖。
恋声癖?
是的,电影里的迈克尔·斯通处于一个所有人说话都是同一个男人的声音的世界,喋喋不休的世界。
这种声音的重复,就是意义、思想、观念的重复,迈克尔是一个畅销作家,他所做的也是在传播重复的思想和语言。
电影里说,客服是服务业的“90%”,迈克尔参与制造了世界的扁平,也在忍受90%的扁平带来的厌倦、孤独和痛苦。
迈克尔一直在厌倦,对飞机上误握他手的乘客、对喋喋不休的司机、对程式化发言的礼宾员、对妻子和儿子、对电话里的工作伙伴,对一切和他一样以男人声音说话的人,充满厌倦。
怎能不厌倦呢?
你体会一下你对周围千篇一律、夸夸其谈、故作玄虚的所有语调的感受,是否和他一样也厌倦至极?
并因此厌倦而渴望听见清新的、不同的、独特的声音?
在这种90%都一样的世界上,寻找剩下的10%成为生活的内心出路。
所以,当迈克尔在洗手间里听到外面有一个女人的声音在说话时,他处于一种在漫长洞穴的迷宫中发现天光的狂喜和激动里。
对女人声音的渴求和迷恋,是迈克尔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所发的病症——恋声癖。
并且在这种遭击的狂喜中,自然而然地误以为,这迷恋就是爱情。
想拿爱情来拯救生活,我们自然知道这事情的失望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女人的声音让迈克尔可以接受她的不美、面疤、平凡、冒失,但一夜情之后,阳光普照的早晨,女人喜欢吃着东西说话的细节开始让迈克尔不耐烦。
这个细节非常准确:迷恋掩盖不了所有的缺陷和不适,细小的引发了堕入凡俗日常的洪流——女人的声音开始伴随着男声。
声音不再纯然,开始融入世界的另外90%:结束了,迈克尔发现,任何一个人也和这个世界一样扁平和趋同,他要获取10%的不同,就面临着忍受剩下90%的相同的困境。
所以,迈克尔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出在这个世界吗?
不是,出在他自己,他自己选择性地观察和筛滤性的爱。
局部的温柔替代不了生活整体的无望。
一点点激情解决不了彻底的厌倦。
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从激情和爱进入生活,都完整体验了它们的消失,最终落入了生活平凡而宽广的困境中。
迈克尔对这个女人的爱,和对妻子的爱、对旧情人的爱,无甚不同,结局自然也无甚不同。
所以,他的演讲失败,除了失败于他情感的崩溃,也失败于荒诞的普世逻辑:他宣扬在客服态度中,关注每一个人的不同,但他举例说那些不同的时候,说的是每个人都需要爱,这其实是相同。
到底不同还是相同?
迈克尔在自己荒诞的励志逻辑里迷失了,他没有答案,也无从告诉别人,答案是什么。
查理·考夫曼说:“你写的东西将会成为时代的记录……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对自己诚实,你也会减轻他人的孤独感,因为他们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希望。
”我们在《失常》里接受了迈克尔的诚实,感到了属于我们共同的孤独,但我们看到希望了吗?
尽管考夫曼想给你希望,这种希望仍然是一种妥协的希望。
如同考夫曼厌倦导演们对自己的故事的无能阐述一般,他自己来拍摄自己的故事。
但考夫曼自己感到满意了吗?
我相信他对自己的电影仍不满意,但他仍然会拍摄下一部电影。
而我们这些恋声癖们,无论如何厌倦,仍将继续生活下去:怀着一种被动的希望。
文/刘小黛公众号:抛开书本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有一部R级定格动画电影碾压众多真人电影,最终摘得评审团大奖。
动画电影能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奖并不容易,上一次入围威尼斯的还是宫崎骏的《起风了》。
在看完查理•考夫曼的导演处女作《纽约提喻法》之后,我们到现在都还没回过神来,这位带来了《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暖暖内含光》以及《改编剧本》等佳作的幕后天才终于在8年后携这部新片重返多伦多。
《失常》采用了定格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励志演说家的生活故事,该片中出现了年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瞬间,饱含深意。
一、鬼才编剧考夫曼这部影片以极好的口碑入选《视与听》2015年度电影20佳,最近它还与《头脑特工队》共同角逐8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不知道评委们是否会青睐这部作者风格十分强烈的片子,但即使它在颁奖季颗粒无收也没关系,因为文青们已经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们资助一群纯粹的艺术家,跨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失常》的导演有两个:其一是《废柴联盟》的导演杜克•约翰逊。
他负责整部电影的喜剧气氛,片中各种搞笑段子自是他的功劳。
和普通喜剧不同,杜克给出的笑点都是癫狂和病态的,充满着固有想象力和期待之外的东西。
其二是查理•考夫曼,他也是整部电影的编剧。
《失常》是考夫曼第二部导演的电影。
七年前他自编自导处女作《纽约提喻法》,一出手便入围了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寓意复杂风格奇谲。
考夫曼创作的故事虽然有着不同的背景与设定,但它们却分享着相似的主题,如身份认同危机,对人必有一死的思考,人与人之间断裂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而这些故事也多以玄幻和自我解构的方式呈现。
正因如此,考夫曼被看做是当下最具原创精神、最鬼才的编剧之一。
但鬼才们一般都很轴:他们不愿被大片场束缚,更是坚决不向畸形的电影市场妥协。
于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出现了:不妥协的话,哪有钱拍摄、制作并发行电影呢?
聪明的主创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众筹。
在5770位文青的倾力支持下,考夫曼和好友杜克联手拍出了这部定格动画长片,果然不负众望。
“你写的东西将会成为时代的记录…但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对自己诚实,你也会减轻他人的孤独感,因为他们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希望。
”考夫曼在2011年BAFTA演讲中说道。
二、真人世界的无常失常不同于一般的动画电影,作为R级分类,《失常》并不适合给孩子看。
电影里出现了一些粗话、裸体、做爱镜头,还有各种压着头发、不小心撞头的不熟练搞笑片段。
无谓是否重口,它用逼真的画面冷静地陈述了成年人残酷的世界。
影片的主人公迈克尔•斯通是个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一名励志演说家,然而他却渐渐迷失,对生活失去动力。
他觉得所有人都有着同一张僵硬的面孔和同一种声音。
为了突出这一表现,电影的配音十分特别。
除了主人公迈克尔•斯通——所有其他角色,不论男女老少,都用了同一个男人配音(美国演员汤姆•努南)。
不仅声音完全一样,面目也极为相似。
是不是联想到了《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中的片段?
2000年的《改编剧本》把元剧本和元电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主角是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励志演说家,他患上了替身综合症,幻想周围的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具,用相同的声音与自己讲话。
这么前卫的表达,导演其实蕴含了深意。
这种冷漠的社会环境里,已无男女色彩之分,说话也都是沉闷的男声。
人人行色匆匆,沟通甚少,仿佛每个人都带着冷峻的面具,拒人于千里之外。
单身狗对着电脑自慰;空虚寂寞冷的人们,在性用品商店购买性趣玩具。
去辛辛那提出差的迈克尔,准备第二天在那里进行一场励志演讲,一路上他都显得郁郁寡欢。
在让人绝望的千篇一律中,迈克尔邂逅了女粉丝丽莎。
让迈克尔惊讶的是,丽莎居然拥有天籁般的女性声音。
丽萨并不漂亮,脸上还有疤痕,所以显得有些自卑,然而她因此与其他人的面孔不同。
丽莎划破了迈克尔毫无生气的世界。
于是两人干柴烈火,一夜春宵。
然而激情退去后,彼此就只剩下了性冷淡,丽莎慢慢变成男女同声,最后彻底沦为男声。
这个设定无非太巧妙。
三、定格动画的特质定格动画诞生于19世纪末电影产生初期,它通过逐格拍摄对象使之连续放映的动画手段,从而创造出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你能想到的任何奇异角色。
制作者赋予无生命的手工工艺丰富的塑造能力,用极其简练的符号语言为我们展示一幅幅别致的画面。
影片中运用人偶材料和自身语言描写出一个绝望、孤寂,被人遗忘的世界空间。
与之前的宣传短片及其他所有定格动画的风格都不一样,《失常》的人物、场景设计和制作都十分写实,乍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墙面的纹理,衣物的质感,细微到难以捉摸的表情,流畅自然的动作神态,以及细致入微的音响设计,都令人足够信服。
定格动画片和真人电影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需要搭建和布置实际场景,演员也需要好好梳妆打扮和打光,并给予适当指导。
可以说,《失常》中所有角色、道具、装饰物的制作过程绝不亚于搭建一座真实的摩天大楼或缝制一件精美绝伦的真人时装。
建立在3D视效基础上的定格动画,为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导演便会对角色造型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手工技艺的高超,不仅满足了造型上完美的感官效果,还传承和提升了手工艺术的发展。
动画艺术家们整合了这些天然的材料使整部影片在真实与艺术中找到和谐统一。
四、定格动画的优势有些电影中运用的特技镜头,是在真人实拍的画面上逐格处理,有的是使用电子技术加工合成,严格意义上说都属于动画处理。
定格动画直接用现实物体进行拍摄这一特点,让它在空间的视觉效果上比CG动画更为真切,这一点是定格动画的天然优势。
作为在电影长河里注定会被铭记的编写巨擘,考夫曼的身高却不及1米65,因此他的这部作品《失常》不用真实演员,而是一个个身高30厘米的玩偶,这一切现在看起来其实都是合情合理。
或许他只是玩腻了大家习惯了的电影画面,决定要去挑战一下定格动画;又或许他觉得在过往作品中对演员们的控制还不够,所以这次启用任由他摆布的玩偶。
影片占据了定格动画的天时地利人和,用毋庸置疑的一种艺术性和细节色彩,将整个故事表述得呼之欲出。
虽然在动画的角度上,该片的造型对定格动画的使用无法与扬•史云梅耶相提并论,但是在对人物的处理上,还是具备了考夫曼的个人特色。
并且在细节和动画的制作上也独具匠心。
《失常》在细节上做的细致功课,首功当属典型的美式幽默。
迈克打电话给前女友前演练了无数次对白,最后因为没认出对方声音而手忙脚乱;迈克和丽莎做爱场面,不小心压着头发、撞着头等细节,也足够令人捧腹大笑。
尤其是一个女性在一夜春宵之后变成“男声”的情节,让观众忍俊不禁。
也许这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对一夜情的臆想,满足无常生活的欲望,填补沟壑,又足够悲观失常。
尽管定格动画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但是考夫曼还是孤注一掷,没有采用真人电影方式,其优势大概在于每个人偶角色脸上的接缝,象征了带着假面的傀儡,面具随时可能掉落,背后人人都是一张相同的面孔,令人脊背发凉。
运用动画处理,片中的几段幻想画面也显得超现实般真切:男主角直视镜中的自己,面部颤动,摇摇欲落;男主角做噩梦,逃跑过程中脸部不小心脱落,脑袋里只剩下一堆莫名填充物体。
查理考夫曼说:“这部作品有一些隐喻,需要观众自行领会,我们不想把事情说得太白。
”这时候如何透过图像來诠释,就变成漫长而繁复的过程,随着有声独幕剧逐渐淡化,电影于焉成形,一切端详于什么想呈現在荧幕上,什么想留存在观众心中。
再消沉的故事,再有限的场景,考夫曼也能动动妙笔让电影变得有趣起来。
除此之外,考夫曼标志性的精神剖析也随处可见。
片中两人共度良宵后,丽莎声音的改变就是最明显的证明,爱情只是瞬间。
当你厌倦生活,厌倦伴侣家庭,一夜刺激感官的欢愉让人心潮澎湃,然而最后还是发现,生活依旧如此,从未发生改变。
成人都被世俗的烟火熏染得头晕转向、茫然迷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
社会的思维定式和游戏规则在它的温暖外壳下,包裹的是关于生命、生活、爱情、死亡等终极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而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每一次重温,都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失常》中,将情感和生活的碰撞呈现得直观和形象——棋盘一样的城市布局,人际关系的功利和扭曲让人窒息。
在悲观中,是一种肆无忌惮酣畅淋漓的冷嘲热讽,把这个社会的人性与欲望诠释得入木三分。
生活无常,坠入自我深渊的个体更是失常。
对社会人情失望对自我的不认同,是最为悲哀的现状。
然而认清自己看明对方,撕下假面予人信心,考夫曼用他的作品发声,完成了最佳的自我解构。
失败是一枚荣誉勋章;它意味着你冒了失败的风险。
如果你不去冒这个险的话,你就永远无法尝试自己没有做过、别人也没有做过的事。
考夫曼如是说。
发表于《午夜场》,禁止转载。
<图片1>
失常,我看并没有。
这样的失常,对男主很正常,因为男主以前,或者一直就是这样的人。
心理学高深的分析我不会,但是从影片里男主都能看见人影估计也病的不轻了。
当初抛下爱人的原因似乎没有交代清楚,这难言之隐十有八九不光彩,从与旧爱见面时的难以启齿就能感觉到。
并且我看男主对旧爱提出回房间的要求毫无疑问是想做爱的,甚至一开始的动机就值得怀疑,果然立马谈崩,会面不欢而散。
男主偷鸡不成蚀把米,把情绪搞的更糟,洗澡后听见女人声音硬是觉得应该是找自己的,疯狂的敲门找女人。
奇怪的地方在于找到了两个粉丝后,他就停止了寻找,这似乎不像是找自己脑海里的某个人,更像是猎物觅食一般。
后面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很浪漫,在我看来只是男主自我带一波“一见钟情”的节奏而已。
Lisa的举手投足毫无疑问是可以被带节奏的,而朋友却明显不是那种可以和你演一见钟情戏码的对象。
Lisa说8年之前有个男的和她好过,只是因为她的“丑”似乎比较好上手。
而可悲是她面前的这个男人,比之前的男人更卑劣,因为他看重的是Lisa这颗容易侵入的心。
自然中年男人得手了。
第二天起来的早餐对话中男主是令人恶心的,看男主恍惚的样子,她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和眼前的女人生活,Lisa面对男主的批评和要求,全然像个恋爱中的小女生,还问自己是不是白天的自己不好看了,看着真是难受。
男主及早的消失,终于没有让Lisa成为下一个贝拉,自然Lisa也不会写十一年前那种充满愤恨的信,毕竟一个是对爱情失望,一个却是对爱情充满了期望。
不看预告和影评先有时候是会被骗到的,当这部动画里男主的前配偶以男声并和一张雌雄莫辨的脸出现时我一度以为这是不是部GAY动画啊,直到一半才意识到这种诡异设计的目的。
有人说这是中年危机,我倒觉得这是很多人的现实状态,跟年龄,甚至跟性别都没有太大关系,就如 同男主的那个多年前的前任配偶,我相信她当初也是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只是激情过去,现实盖过了一切梦幻,于是她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千篇一律,就如同男主的一夜情,那一刻他都相信这就是此生真爱,她是那么特别,那么与众不同,别的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因为世上唯一两个不同的你我遇到了,可惜梦还是醒了,那个与众不同终究变成了另一个千篇一律,而且是那么迅速。
男主依然迷茫,依然活在一个自己痛苦万分的世界里,他孤独,因为他永远不知道如何看清自己,如何欣赏他人,他要的是不一样的刺激,就像那个诡异的日本娃娃,虽然诡异,但是不一样啊醒醒吧,愚蠢滴男人,愚蠢滴人类娃娃如是说。
虽然这是木偶定格动画,但细节真的很有趣,那张疑似面具一样的脸,其他人一模一样的脸孔,其实最后那个镜头,主叙人变成了lisa,大家发现Emily换了一张脸孔了吗,不再是男主眼中那个千篇一律了。
这也是我头一会看到定格动画的OOXX场景,这定格起来是有多么有趣啊,把OOXX的动作分割成无数份,再一个一个摆,极致的强迫症啊
这是一部悲观阴冷到让人恐惧的动画电影。
影片内容很平淡无奇,一个畅销作家受邀去另外一个城市为自己的畅销书进行演讲,途中经历与老情人撕逼、邂逅新女人后出轨,最终回归家庭的故事。
但它的表现形式让人看着难受。
男主角是一个极度孤独和痛苦的“成功人士”。
从他的眼睛去看整个世界,所有人都是一个模样,他们甚至分享一样的声音。
于是他接到妻女的电话,只能靠语气判断谁是妻子,谁是儿子。
参加家庭派对,整个人崩溃地看着一堆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向他露出微笑,还必须强撑着去回应每一声问好。
影片里最大的戏剧性来自于那段来之不易的邂逅。
男主角洗澡时偶然听见走廊居然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他慌乱地穿好衣服挨个敲门,直到遇见这个害羞自卑的女孩,他用各种真心的情话去赞美这个女孩,鼓励她说话唱歌,到最后共度良宵(人偶演出的床戏之真实度,看得我也是尴尬够了)。
可第二天,当他决定离婚和女孩在一起时,他发现女孩的脸和声音开始发生变化,直到最后,又变成了让人恐惧的那张熟悉的脸和嗓音。
影片最后,当男主角做演讲时,面对台下千篇一律的脸庞,特别是前一天还鲜活如今却无法分辨的爱人的脸,他终于精神崩溃。
“身而为人意味着什么?
痛苦又是什么?
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他在讲台上如此发问。
最后当他清醒过来,也只能叹一口气,强撑着照着稿子完成这场心灵鸡汤狗屁不如的演讲。
身而为人意味着什么?
痛苦又是什么?
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这部电影借中年危机发出的提问简直振聋发聩。
如同有位豆友所评论的,人生而孤独,生活不过是无聊痛苦的重复,而爱情,只是荷尔蒙作用的一次“失常”反应。
中年危机的老男人啊,一夜情只不过是一场重燃希望的幻梦。
几个有趣的地方——1、开头和结尾的噪杂的人声。
不由让人想逃离恶心的人群。
2、梦境中的酒店经理、办公室的职员长一样,都是老婆的尊容。
3、照镜子想摘掉脸,梦境中哐当掉地。
4、次日清晨,斯通和丽莎一起吃早餐,丽莎说着话,阳光透过窗户投射进来,丽莎变得朦胧虚幻,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5、成人用品店的日本歌姬玩偶快结尾唱出曲儿来。
6、城市灰暗的夜景。
约旧情人碰面。
寂寞的看黄片自慰的青年。
逛成人用品店。
都折射出主人公内心极度空虚寂寞的内心世界。
7、除了男主和丽莎,其它都是男人的配音,相同的声音出现多次。
突出两人的相遇。
又是精神疾病的体现。
8、Fregoli是酒店的名字。
Fregoli妄想综合症(中文:弗雷格利妄想综合症),又名人身变换症 ,由Courbon和Fail(1927)首次报导。
和卡普格拉妄想症(Capgras delusion)相反, 这类患者认为身边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的伪装,以上都属于错觉认知综合症的一种。
麻木的感觉,像一张被自己腻烦的脸,恐惧是它的注脚,难道要承认我并未有何与众不同吗?
成功人士男主角的忧虑,在于根本无法认同自己宣扬的成功价值。
他想卸下这身皮囊,却又避不开周遭目光。
迈克尔·斯通擦擦镜子,人要靠他人的评价来认知和建构自己。
当他人的评价千篇一律,他人的面孔也趋同一致。
没人真正理解自己的结果,让自己也失去对自己的准确评估。
过去的爱人贝拉或许是特别的,因为他在她的心中曾经与众不同。
可惜时过境迁即是大梦一场,更无怪自己眼里的缪斯,也会随日常琐碎而沦为庸常。
被所有人爱慕追求得无处可逃,使得死去或者反倒是最好的梦。
区别是有的梦会醒来,而有的梦不会。
电影《失常》处处具备梦的特质,定格动画令仿真人物的行动显得笨拙而夸张,声音的处理触及心理惊悚,叙事在模糊的片段间随意跳跃,影片或如它所说的生活本身,都仿佛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梦魇。
造型:他人之颜与无脸之眼 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失常》,是因《纽约提喻法》、《改编剧本》、《暖暖内含光》闻名遐迩的影人查理·考夫曼的首部定格动画作品,也是奥斯卡动画奖历史上首部R级电影。
被划为R级,大概主要由于影片中一览无余的露点和床戏。
但与一般真人演绎的情色意味不同,粘土的质感、动画的处理让欲望的成分减弱了。
真人被捏成粘土,而粘土的动作一如真人,又仿佛人被物化的隐喻。
此处的裸体或性爱段落显得荒诞不堪,带给人黑色幽默般的不适感。
这段床戏也实在太长太完整,固然不是中年危机的男人持久能力好,事实也不是。
而是不同的摄影角度,让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被陈述和放大。
联合导演杜克·约翰逊提到,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个场景尽可能写实,不显得可笑,加之一些技术问题,这十来分钟的床戏拍了六个月之久。
动画的确可能让严肃行为变成笑话,想想乐高能不能合理地完成这些事,就知道它有多难。
尽管《失常》的制作已经极尽流畅精细,但粘土动画仍然区别真人,时时出现卡顿、滞涩、缓慢的感觉。
人物像是用旧的机械,或者快没电的播放器,可能存在灵魂和生命,但死气沉沉。
在造型上,本片稍做扁化处理,角色呈现出五头身的比例,尴尬的滑稽取代了捧腹,就如不可嘲笑残疾人的道德审判。
相似的对身体和空间极其敏感的不安元素,出现在邪典形象的日本玩偶身上,以及地下仓库里,为什么要驾驶高尔夫车的荒谬问题。
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所有人脸上的那道裂痕,从眼角蔓延至脑后。
在制作上它完全是可以规避的,因为丰富的人物表情很快告诉观众,这条裂缝并非作面部动作之用。
它从一开始就诞生一种忧虑,一种机械感,让这张脸仿佛变得可以拆卸。
人是不是一直被某种面具遮蔽,影片在后面的段落里恶狠狠地揭穿了这个谜底。
也因如此,丽莎脸上恐惧见光的伤疤,却有了独特不凡的意义,使她在声线以外,进一步区别于所有他人。
声音:他人即地狱 除了丽莎和男主角斯通,《失常》中所有角色的声音都是一样的,这是影片最为人称道的处理之一。
这比所有其他人的脸都是一样的更令人不安,因为毕竟他们还有头发和装束的不同。
尤其是妻子、小孩子等角色都以成年男人的声线张口讲话时,奇诡的体验,在影片不愠不火的叙述中见怪不怪,失常才是常态。
男女主角的配音演员分别是《哈利波特》中“狼人卢平”的扮演者大卫·休里斯,和刚刚上映的《八恶人》中的女囚犯扮演者詹妮弗·杰森·李,剩下其他所有人的配音则由汤姆·诺南完成。
三位亦是《失常》最初版本的有声独幕剧的演员,2005年查理·考夫曼就创作出这一剧本并在洛杉矶上演,电影版几乎完全延续了院线剧中的台词。
片名Anomalisa,由异常Anomaly和丽莎Lisa两词拼合而成,在片中被女主角解释为“上帝的天使”,究竟有没有这个说法尚待考证。
但正如两词融合而生出新意义,依靠不同声音的混杂营造氛围,是此片弗一开场就奠定的基调。
在飞机上、在办公室、在演讲现场、在家庭聚会中,无论梦境内外,《失常》提取出城市人群习以为常的各类公共场合,给它们贴上荒谬的标签。
每个独立人的语言变得不再重要,群体性的接受更近似于催眠,主角斯通作为一位布道者,自然深陷喧哗与骚动的乌合之众中。
“可是这些人我并不认识。
”在一片表面祥和的气氛里他说。
陌生是失常的前奏,现代科技让人接触到了本不该接触的太多人,似乎变宽的人生却仿佛不着边际的大海。
影片多次表现陌生感,来自口音不通的异地人,来自各类职业的工作者。
究竟去动物园和吃辣椒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斯通的无奈却是出租车司机的慷慨。
为此《失常》不遗余力地向观众展示着此类莫名的细节,众多打酱油的配角只出现一次,比如男主角在窗口无意看到对楼正在自渎的小白领,又如梦中上楼梯撞到的举着餐盘的服务员。
这些似乎不重要的人,他们的头脑里同样装着一个世界,同样有着无数历史,每天目睹这些隐藏在面具后面的世界和历史,不得不让人对自我的种种价值产生怀疑。
因此尽管主人公所患的是替身妄想症,但就旁观者观众来讲,能够见证这些被同质化的人原本的多样性,才是被害者心理惊悚成立的前提。
最惊悚的一段当然是清晨的咖啡桌旁,斯通对丽莎的凝望,镜头配合以正反打主观视点,将观众视线缝合其间,眼睁睁看着美好消逝、痛苦蔓延。
在配乐方面,影片主要使用钢琴乐和弦乐,结合一些电子乐元素在其中。
在高潮时刻突如其来的啸叫,也像听了指甲划黑板、铁铲刮砂锅一样不和谐。
令人心头发麻,《失常》的目的就达到了。
叙事:真作假时假亦真 尽管有套层结构的引入,《失常》的叙事还是相当简化,故事主体就发生在一个夜晚到清晨,讲述一个并不离奇的出差猎艳故事。
但在这之间,人们已经看到主角斯通的全部过去和未来。
借由回忆中的贝拉之口,观众得知斯通年轻时是怎样背信弃义,成为今天的模样。
伴随丽莎来自远方的祝福,以及斯通回到家中的见闻,如此的生活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改变。
不足一日的集中叙事,却产生了代表过去和未来与两个女人的瓜葛。
最离奇的是在此前心心念念的过去,竟然可以忽然就被取代。
《失常》这一做法,简直有了安东尼奥尼《奇遇》的神韵,丽莎是在斯通寻找贝拉的时候偶遇的。
转眼,寻找贝拉的任务就被抛之脑后,回忆的影子也不再出现。
或者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来到辛辛那提,他又怎会念及贝拉的旧情。
往事只不过被困在辛辛那提,并没有随着男主角环游世界。
最初这部作品被设计成40分钟的短片,因此在最终的版本中,似乎有些不够过瘾,影片就结束了,尾声段落也略显匆促,令人意犹未尽。
但这样的戛然而止,却恰恰回到了《失常》梦境的本性。
闹钟响了,刚刚惊心动魄的故事都不再记得,生活还是这样,保持微笑继续过。
入围最佳动画片,自然是本届奥斯卡的一大亮点。
但《失常》想要获奖,或许不太容易。
它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头脑特工队》,也是一部探讨精神的动画电影。
要是进入《失常》主角斯通的头脑里,大概那五个主导情绪的小人,都已经死掉了吧。
第一次看到少儿不宜的定格动画,讨论的话题也一样少儿不宜。
Lisa 说8年没有恋爱过了,唯一一次恋爱对象是60岁的已婚上司。
她是社会底层,脸上有疤,连服务员的工作都找不到。
Michael是成功人士,知名作家,走到哪来大家都能叫出他的名字。
他突然离开前女友,10年以后仍然对她还是念念不忘,看得出他并非滥情。
他说自己有精神疾病才离开她,这对于前女友来说不算一个诚恳的离开的理由。
当他听到一个女声,Lisa有别于所有人的声音,他失控了。
10年以后他又一次找到了那个与众不同,可以“治好”他的病的人,那个对他来说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是如此害怕失去她,为此噩梦连连。
而他还是失去她了,因为他想要的那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她其实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独一无二的伴侣。
对于Lisa来说,她喜欢Michael是她长期得不到温柔的对待,像一个饥饿很久的人遇到了一桌大餐。
她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懂她的人,也就允许他走进她的内心。
然而他们之间是不平等的。
即使Lisa的声音让他觉得特别,但是当他习惯了她的声音,她其它的行为让他不满时,Lisa对他来说不再有任何吸引力。
而处于两人关系弱势的一方,她除了为自己并没有做错的行为道歉,什么也做不了。
她问他,“我不聪明,不好看,你为什么喜欢我?
” 没有什么经验的她把遇到Michael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她将一辈子不能忘记他。
而他,把所有生命中重要的人,爱他,和他爱的人,都记成了一张脸。
虽然我很想说,不好好学习工作就只能留在社会底层被“渣男”欺骗还念人家一辈子的好,对男性的满意的阙值像指数一样拉高,一辈子都找不到好对象。
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社会底层并不是不努力,成为社会上层也未必事事如意开心快乐。
什么时候这种僵硬、粗糙、与故事完全不搭的怪诞画风能是一部动画电影的优点了?故事背景交代不足,人物心理刻画流于表面,哲学探讨等等也显得无病呻吟 ★★
你傀儡一样活着,如同我们的生活一般真实而荒谬。
露点动画,仅此而已
这种风格的动画片真心看着难受。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别人变着方地告诉我,这个世界多让人失望,每个人有多孤独。看完就删了
7/10
除了你和你爱的人,全世界都是一张脸。当你的爱人也有了这一张脸,就只剩自己了。
就莫名看不下去
这个故事好简单,一个寻常的故事用动画来表现出来,在对比看了《大鱼海棠》不知道故事到底讲的什么之后,高下立判。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喜剧,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贴上一个喜剧的标签。
太失望。
这电影有那么好么?不就是个中年老男人出轨记么,千篇一律的声音设定和脸谱化设定都掩盖不了单薄的剧情啊!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一夜情后对女生也失去兴趣,明明就是混蛋一个好么?对老婆和孩子都没有爱,这不明摆着有心理疾病么?
不喜
当一个女人用男人配音时,当时就以为一部gay片,好奇葩的感觉。设定和结尾不错,娃娃嘴里的精液和残缺的眼睛,我的天,做春梦般的感觉。所以说,这部电影就像一部春梦或一人生?做时美好,但醒来时还要洗洗床单什么的,面对冰冷的世界。
片子做的好细腻,对外界的冷漠,中年哀乐,以及最后的玄妙结局。他有过的“lisa”都是瞬间的激情,现实还是同样另人绝望。
节奏太慢了......
极度煞笔,鸡巴毛动画
太神奇了,定格动画表情也能做得那么好,男人五十
3.5,因为韩炳哲来的但是不是很喜欢……影评的解释我都觉得比片子精彩(
已婚老男人约炮无知女粉丝的故事,失常不过是中年危机的代名词。迷失东京+在云端,细节赞但三观乱,最后居然虎头蛇尾就结束了。这是史上第一部限制级定格动画吗?
观影时一直把男主想象成乔治克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