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我对女主的按喇叭和不道歉没有任何意见,因为碰上男主这种货色,一点火星他也会爆炸。
即使肥成猪,罗素克劳张力十足的演技和魅力也绝对担得起这样一部靠演技支撑的惊悚大片,何况还有大量炸裂的动作场面。
这本该是一部类似《危情三日》的高分大片,结果因为主题模糊和剧情混乱的原因,给整垮了。
男主的人设是企业中层,受伤被开,然后落魄潦倒,开始报复社会。
从开场杀死前妻家人并纵火,他已经成为一个恶魔,即使女主不惹他,他依然会报复社会,制造伤害并毁掉自己,这和精神错乱关系不大。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无差别杀人犯,就是烧公交、校园砍杀的那种人,和《危情三日》那个教师目的明确的精心策划、淋漓复仇、对抗体制的教师截然不同。
现实中这种人的报复行为,因为条件和能力所限,一般是突发犯案,没有什么精心设计,目标就是弱小妇孺。
本片男主的身手矫健、头脑一流,从换手机到粘平板电脑追踪设备,迅速找到律师,杀人干脆利落,开始跟女主玩死亡游戏。
既不像个鲁蛇,更不像是犯罪新手,这种人,怎么看也不像个能被社会淘汰的主,其实更像食物链顶端的角色。
编剧如果是探讨这种弱者遭遇不公报复社会的现象,男主的犯罪天才人设显然是极大削弱了影片的思想性,这就是主题不清晰的原因之一。
再说女主的问题。
从路上发生口角后进加油站之前,影片很精彩,已经隐隐有2020最精彩大片的模样了,然后女主就开始精神错乱,影片也就开始垮了。
女主发现男主跟到加油站,如果不是女汉子,应该报警。
发现撞死加油工,应该报警。
发现律师男友被杀,应该报警。
男主开始按她的手机通讯录跟她玩杀人游戏了,她终于报警了,可惜,只说了保护解雇她的女雇主,其他亲人一概没提。
然后弟弟女友被杀,弟弟被抓。
她然后按男主要求接了儿子,然后母爱爆棚,决定硬怼男主??
这不是精神错乱是什么?
你不是好莱坞的女特工女超人,这不是荒野森林探险遭遇杀人恶魔,而是上个班都堵车的城市,报警啊!
我在朝阳区幸福路,杀死多人的车号xx的皮卡正在追杀我!
实在不行就找路人报警,或者把车开到警局,一切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瘦弱的女主偏不这么干,就要带着瘦弱的儿子,回父母老房子,跟穷凶极恶、五大三粗的男主玩个终极死亡大对决。
这不是精神错乱是什么?
看完电影后我开始深刻反思本片:讲述的是社会不公问题?
不是。
讨论路怒症现象?
不是。
通过一起摁一下喇叭引发的血案来普法教育?
也不是。
原来就是个二流的惊悚犯罪片!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关于“路怒症”的电影。
再深究一步,这是一部反思当代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片。
一直以来,类似于“持刀伤人”、“驾车冲入人群”、“杀害女友妻子”等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登上热搜,随便搜一下“路怒症”就能得到一个很长的话题列表,似乎,人们的情绪逐渐走向了失控的边缘。
电影《精神错乱》,便是聚焦在这种现代情绪失控中的路怒症上,讲述了一个面临生活危机的人在路怒症的疯狂中连续杀人的事件。
电影从第5分钟开始的一段蒙太奇将这种社会现状进行了荒诞化的呈现。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早高峰,拥堵的交通,车内的广播,早间新闻……暴力新闻与娱乐消息交替出现,恍惚之间,这不再是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社会,而是一个任由暴力滋生却只顾着娱乐的蛮荒时代。
从原本的交通拥堵,到暴力升级,混杂着的娱乐消息逐渐变成对道路暴力事件的调侃和认可,莫不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这些事情,或许可以归咎一个人所受教育水平不高,或许可以怪罪一个人素质低下,或许可以找借口说这个人短时间内遇到很大的生活冲击造成精神崩溃。
但是,有了这些理由,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随意伤害别人吗?
并不能。
从心理学上来看,若非精神失常,直接杀人几乎是一个心理上的坎儿,即便是能冷眼旁观的人,也不能不在亲自动手前犹豫一下。
而且,我有理由相信一个理智且成熟的人,能够处理好情绪而不至于选择杀人。
继续溯源情绪失控的原因,则可以从大环境来分析,即一部分原因在于快节奏的社会无形之中带给人们更多的压力,由此让人无暇理会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产生了暴力的恶果。
此前也在一本书中读到类似的观点,人类发明了科技产品来减轻人类的劳动,科技的发展则让生产的进程加快,反而将更多的人带入到更快的科技的节奏中。
最终不知是人使用科技还是科技奴役人类。
电影的主角由罗素·克劳饰演,全篇出现的只有他虚构的一个名字,演员表里也显示他所演的角色为The man,用这个人指代“路怒症”全体。
罗素·克劳在演技上毋庸置疑。
他曾两次获奥斯卡提名,凭《角斗士》拿下奥斯卡最佳男主,后又凭《美丽心灵》拿下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
就在今年初,他在迷你剧《最响亮的声音》中饰演“福斯新闻网”前CEO罗杰·艾尔斯一角,再次斩获金球奖最佳男主。
电影的最开始便是他的一场戏,这场戏很关键,奠定了全片的基调,也引出了之后所有的故事。
一个惊悚片中常见的雨夜,镜头视角从很低的角度拉起,露出一辆等待的车子,这种接近跟踪的感觉,总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接下来,阴暗的车内光线中,一个亮起 4:03 的手机屏幕,更加强化了这个人似乎等了很久了,几乎是认真的等到这家人睡熟。
然后是头痛、吃药,笨拙且略显粗鲁的动作,将一个烦躁且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刻画出来。
手部的戒指预示着有婚姻的纠纷,抛掉戒指则是下了个决心。
果然,一个阴郁不清的臃肿的脸看向房门,单手划开的火柴照亮了人脸,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光明。
等到火柴燃尽,罗素·克劳用力眨下最后一滴眼泪,下车,不紧不慢地脱下西装外套,有条不紊的叠好西装,仿佛要做一件稀松平常的体力活,就这样用锤子砸烂门,砸死应声而出的男女主人,倒汽油,点火,驾车离场。
从车内的动作,到车外的杀人,所有的动作都有呼应,在房内点火的时候甚至都能让人想起他在车内的单手划火柴。
而所有的行事动机都交代明白,所有的道具都有所用,可以说是很精彩的一段戏了。
在之后的故事中,罗素·克劳更是将一个路怒的变态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稳定的情绪,对于按车喇叭一事的较真追究,不懈的追车,甚至是思维缜密的手机换卡、定位、追杀当事人的亲友。
自始至终都让人很难判断这个人是精神失常,还是处心积虑要连环杀人。
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无法对罗素·克劳的行为进行预判,很可能女主的所作所为正中他的圈套,从而让影片的惊悚感更强。
电影中的跟踪利用了手机和电脑的定位系统,这一点可能更能让观众心理崩溃。
为了生活的便捷,相信很多人在使用可以连接的电脑和手机时,都会进行相互的定位,以免丢失。
正是这样,女主的车辆便被无时无刻的跟踪,带来一种步步紧逼的恐怖感。
《隐形人》也用了相似的手法,即大量的后跟镜头表现未知且无处不在的跟踪感。
不过其中的跟踪是利用光学成像将人隐身,从而潜伏在主角的身边进行跟踪和监视。
两者异曲同工,主角在明处,施暴者在暗处,让人时刻为主角的命运担忧。
此外,电影还贡献了一场非常精彩的追逐戏。
就是在罗素·克劳疯狂追杀女主的过程中,两人在公路上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追逐。
其中也是通过对女主、女主儿子、罗素·克劳三人的表情和反应进行特写呈现,堆叠产生紧张感,再借助第三方的视角对追车的大环境进行表现,利用低机位视角展现车的飞驰感。
影片的最后,女主将罗素·克劳刺杀,算是解除了自己的危机。
但是当她差点被闯红灯的车辆撞,在对方的谩骂声中,女主颤抖的手举在方向盘上方却始终没有按下喇叭。
她的儿子也说了一句“Good chioce”。
这一幕似乎已经达成了罗素·克劳以暴制暴、教人讲礼貌的目的。
但是,真正的礼貌需要这么高的代价吗?
这又引发了新的反思。
整体看来,这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中规中矩,张弛有度,其题材选择也是基于现实的路怒症的夸张化呈现,贴近现实的内容则让惊悚体验更甚。
全篇的亮点皆在罗素·克劳的演技中,细细回想,则是女主的戏剧张力弱了点,整体稍显失衡。
3星,片子短小精悍,上来就开干。
男主变态残忍,女主又蠢又坏,反正是你不仁我不义。
都是精神错乱,活该你倒霉。
片子没有说教内容,但道理大家能自己悟出来!
这年头的人们已经没有了耐心,发起火来了就是疯狂报复社会。
这片子唯一的一点教育意义就是。
万一哪天你着急时碰到一个比你更急脾气的,直接给你来个同归于尽,也不算啥稀罕事。
所以呢,各自珍重,保持冷静,别“精神错乱”。
故事的开始,拉塞尔克劳就很“丧心病狂”的杀人焚尸。
这一切,都归咎于故事背景里头各种压力的爆发。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发展到拉塞尔克劳这种极端的,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但是,我们把这一切,归咎于拉塞尔克劳本身自己的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好像又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拉塞尔克劳在电影中有一段“强词夺理”的自辩,不妨看一下。
一个人,即便是万般努力,也被社会无情的抛弃,没关系。
但是,这样的人,难道就不配得到哪怕是一点的尊重吗?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会因为压力问题而感到焦躁,表面平静下蕴藏的迸发可能造成巨大破坏。
这样的问题,难道没有人知道?
既然知道,那为什么没有人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难道,非要等到类似拉塞尔克劳这样的人,采用极端的手段引起社会关注,才会有人意识到?
或许,人们习惯粉饰太平,那些问题,就让它去吧。
再来看看故事中的女主。
这场路怒引发的血案,女主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通过故事情节,可以发现,这位女主,在生活中就是个不怎么负责的货色。
离婚官司的种种,不在故事设定范围之内。
但是,睡过头这种事儿,自己也就罢了,谁没个疏漏的时候,连累自己孩子上学,这个就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了吧。
而且,根据故事设定,这货不遵守时间,可不是一次两次。
既然是接送上下学,各条路线的情况也应该清楚的吧。
对不起,这货选择走哪条路,完全不过脑子的,想走哪里走哪里。
连孩子知道的事情,她也不清楚。
死乞白赖地上了高速,结果堵了吧。
好好排队不行么?
这时候才知道睡过头了,才知道选错了路线,是不是有点晚呢?
好吧,错已错了,哪个给你的勇气,走应急救援路线的?
就这么阴差阳错,撞到了拉塞尔克劳,命中该有此劫。
可是,事情即便是发展到这种地步,还是可以“渡劫”的。
因为一个绿灯,这货先发飙了。
拉塞尔克劳先道的歉,连小孩子都知道,双方表示一下歉意,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是这货偏不。
路怒遇上“垃圾人”,事情愈发不可收拾。
说来说去,还是心态问题。
这个社会压力太大,自己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
而且切记,遇到“垃圾人”,保持距离。
有人超车后就别车,随他去吧。
有人常按喇叭,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也随他去吧。
有人直行,却偏偏为了一个车身的距离,选择停在直行+右拐的车道,也随他去吧。
谁知道,那样的司机,是不是个“神经错乱”。
首先,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温柔善良的罗素大叔吗?
咋一段时间不见肥成这样了,虽然演技依然炸裂,但我一看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他曾经太多角色给我的印象。
就怎么都恨不起来,总感觉他有苦衷有一万个不得以。
然后,我觉得美国警察有想超越韩国警察的趋势,一个这么大国家,让一个没拿武器的疯子,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一天之类灭了两户人家,还在路上横冲直撞围着城市杀了个边,最后让一个女人杀了,一下子就全来了,补刀吗?
抢功劳吗?
可以电视上吹几天吧。
最后,最关键的是。
女主,你很漂亮这我得承认。
但你还是逃脱不了一部惊悚片的铁律,那就是一部好的惊悚片,缺不了一个又蠢又作的女主角。
其实,虽然一开始是罗素的不对,但他上来的态度,我觉得你再有脾气也没理由还对着犟。
我相信一个人脾气再不好,遇到罗素这样上来跟你讲道理,而且还先道歉了,一般也就气消了,伸手还不打笑脸人。
然后不得不说,要是最后你儿子要是死了那一定是你的错,本来别人躲暗格里,完全可以撑到警察来,你非要进去嘘一声,生怕发现不了似的,当然这是导演刻意制造悬念,不能完全怪你。
但你有一条死罪,那就是:开车你看路好吗?
开车你看路好吗!!!??
我看你开车恨不得上去抽你两嘴巴,你说话就说话,你没事老回头干嘛,是怕你儿子丢了吗,还是需要眼神交流?
你开车打电话就算了,你在本片最紧张的追车环节,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你至少有三分之二时间没有看正前方,怎么?
挡风玻璃辣眼睛还是????
你驾驶证是捡的吧,就是你这种女司机多了,才会多出这么多车祸,抱歉,无意侮辱女性,你们这种司机,可能杀的人不比罗素少…………好了,前面吐槽就这么多了,该表演的还是得表演。
罗素的演技依然没让我失望,虽然演的是坏人,依然让我不寒而栗。
电影整体节奏不错,典型好莱坞大片模式,虽然漏洞挺多,但不掩盖它紧张的气氛。
而且结合现在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再加上美国的现状,很有警示意义。
作为今年美国第一部院线大片,我觉得也算开了个可以的头,也算是可以的,比较今年电影实在差我们太多部了?
本来应该打四星,为女主开车坏习惯减一星。
在德瑞克·伯特这部令人愉悦的残忍的路怒症电影中,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如果最近几个月你已经厌倦了室内乐和艺术冥想的微妙乐趣,那么高兴起来吧。
另一种类型的电影《精神错乱》来了,这是一部令人愉快的残酷惊悚片,只在电影院和复兴的汽车影院上映。
考虑到这部电影围绕着路怒症的危险展开,其中有某种恶作剧在起作用。
它并不微妙。
冥想已经改期了。
故事的一方是瑞秋(凯伦·皮斯托瑞斯饰),她深陷离婚的泥潭,在一个大家庭生活,手头日益拮据。
当她开车送儿子上学时,她不得不爬进那辆老旧的掀背车,我们本应该同情地皱起眉头——这是美国汽车文化的一个惯常操作,以此表明这是一个棘手的时刻。
早上糟透了,交通也糟透了,“今天不能再糟了,”她嘟囔着,导演德瑞克·伯特勉强控制住自己,没有跑到镜头前对她眨眨眼。
更糟糕的情况适时地出现在下一个镜头中。
你可能会认出旅行车上那个怒目而视的身影,因为没错,那确实是罗素·克劳——他饰演的角色没有名字,在故事中他应该很瘦,演员则用自己白兰度式的身材弥补了这一差距,并且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
一旦瑞秋朝他的方向按喇叭,他的愤怒很快就升级为《旧约》的愤怒——开始在高速公路和郊区进行强迫性的复仇,一部被盗的手机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最明显的参考是《决斗》,这是一部关于怪物卡车杀手的故事,也是斯皮尔伯格职业生涯的开端。
但是,天才的火花就在那个不为人知的邪恶司机身上迸发了出来。
在这里,你很难在不止一个层面上看到克劳,一个笨拙、刻薄、对厌恶女性的人滔滔不绝的人。
它更像是对已故的乔尔·舒马赫在1993年拍摄的关于男性愤怒的有争议的影片《城市英雄》(Falling Down)的致敬。
其实影片一开始就像是在致敬,甚至试图对我们现代社会中残缺不全的社会规范进行评论,尽管是以销售主管催着你看条款和条件的方式。
只要在这里签字,先生或女士,我们就可以开始让你们看到那血腥的破坏了。
注意安全驾驶。
2001年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罗素·克劳凭借《角斗士》一片拿下了影帝,击败了汤姆·汉克斯、艾德·哈里斯和杰弗里·拉什三位强劲的对手,那一年他37岁。
《角斗士》是罗素·克劳扬名世界的经典电影名作,同时也让他在好莱坞位列演技巨星行列。
现在的他与早前相比,在个人形象上有着巨大反差,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罗素·克劳不再是健硕的型男,反而是大腹便便的油腻大叔模样。
这也包括后来在他出演的英雄电影《罗宾汉》中,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肥肥”的侠盗罗宾汉形象。
虽然他一直都不属于那种自带流量的演员,但是他的演技却是不得不令人拍手称赞,无论是出演心地善良的普通人,还是出演经验丰富的警察,还是出演彻头彻尾的反派,他都能精准地进行演绎。
《精神错乱》是他2020年推出的新片,在这部影片中他就出演了彻头彻尾的反派。
《精神错乱》被很多观众称作是一部惊悚公路片,也确实整部影片故事的发生地基本都是在公路上,而且故事的起因还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路怒症”纠纷。
我们十分熟悉的“路怒症”如何点燃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这也正是影片导演和编剧颇费心思的地方,所以作为影片压轴演员的罗素·克劳饰演的男主角就惨了,除了被设定是一名“路怒症”外,还被设定成一名精神病患者。
为了营造氛围,在影片的开头男主就丧心病狂的杀害了前妻两口,并火烧了他们的房子。
随着故事的发展,因为送儿子上学路上的大堵车,让海伦·皮斯托里斯饰演的女主,对挡路的男主狂按喇叭并斥责,对此男主的小宇宙爆发了,他开始对女主进行疯狂地报复。
在身边连续几个人遇害之后,面对警察的支援不力,女主的潜力被激发,最终用一把漂亮的花剪刀结果了罪恶的男主。
虽然是反派,但是重点强调一下,56岁的罗素·克劳的演技是影片的最大支撑点,他把一个因生活压力所迫而精神错乱的角色,用他娴熟的演技,演绎得极具身临其境感。
《精神错乱》的制作成本为3000万美元,属于是中小成本,按照目前的票房情况,回本没问题,而盈利也是问题不大。
不过还要对片中的女主奉劝一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果非要逞一时之快,给自己招来大祸,就得不偿失了。
急躁的翠花狂按喇叭,恨不得想要有一万只草泥马踏过前面的小皮卡,眼看着绿灯变成黄灯,翠花急打方向盘,一脚油门,超了上去,还不忘冲着小皮卡比了一个国际手势。
可还没等翠花走几步呢,又遇到了大堵车,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周一的早上,可是,刚刚的小皮卡已经缓缓的跟了上来,翠花瞥见了面露凶相的皮卡司机丧彪,立刻神情紧张起来,丧彪示意翠花的儿子小帅摇下车窗,同样害怕的小帅赶紧按下按钮,丧彪向小帅展示了如何礼貌的按喇叭,并质问翠花刚才为何那么粗暴的问候他全家,翠花根本不想跟他纠缠下去,示意小帅关闭车窗,可车窗偏偏在此时被卡住了,翠花暴躁的大叫着说,刚刚明明是绿灯,你为何不走,丧彪说刚才可能一时走神了,并真诚的向她道了歉,但作为回礼,丧彪也要求翠花为她刚刚的行为道歉。
可是,暴躁的翠花哪里有心情跟他道歉,直接把丧彪怼了回去,并再次问候了他全家,被整懵逼的丧彪彻底愤怒,威胁翠花说,要让她知道糟糕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
道路畅通后不久,丧彪驾驶皮卡疯狂的追了上来,一个紧急变道超过翠花,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急刹,幸亏翠花反应灵敏,死死踩住刹车,翠花被吓出一身冷汗,差五毫米就撞上去了,丧彪鄙夷的嘴角上扬,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心有余悸的翠花母子,只能慢慢的跟丧彪后面,准备抄小路避开这个有毛病的人,可就在快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丧彪突然快速发动方向盘,急踩刹车,皮卡直接横在了路中央,恶狠狠的给翠花来了两分钟的死亡凝视,之后又再次帅气的扬长而去。
被吓尿的翠花找准时机赶紧拐进旁边的小路,母子俩回头张望没有看到丧彪追过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翠花根本不知道的是,被她激怒的丧彪,就在昨晚的雨夜,因为老婆出轨离婚律师,而愤怒的杀了她全家,刚才的一幕仅仅是她恐怖一天的开胃小菜。
精神错乱 (2020)6.22020 / 美国 / 惊悚 / 德瑞克·伯特 / 罗素·克劳 凯伦·皮斯托里斯
让你看着揪心是本片一大亮点,凸显路怒症危害是主旨,但我觉得路怒症只是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人们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是一个效率至上的时代,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生活成本的上涨会迫使你努力挣钱,不停压榨自己的时间精力,焦虑,多疑,紧张等情绪很容易产生却不容易疏导,长期压抑就会形成心理问题,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导火索都容易引爆。
依稀记得以前有个新闻讲的一个人在早餐店吃了碗面条,价目表上写的四元,而老板结账时要收五元,最后店老板被当场捅死了,只不过物价涨了老板懒得因这一块钱而改写,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很多人谴责那个杀人犯,以为他有精神病,因为一块钱都可以罔顾他人生命,却不明白他并不是因为不想给这一块钱,在他眼里可能就是欺骗,这也只是导火索而已。
人们何时才会学会心平气和的说话,心平气和的工作生活,我想唯有把速度慢下来吧,不要急着去挣钱,不要急着去赶路,慢生活才是治愈这一切的根本,即便瑞秋经历过这么大的打击警醒,但她未来依然无法逃脱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带来的无形压力,这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一位急急忙忙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母亲,正碰上马路大堵车,赶时间驾车烦躁的她,不小心冒犯了一位更加烦躁的路怒司机,噩梦般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许久未见的罗素克劳体型暴涨,仿佛吹起的气球,其人眼神中的阴鹜狠劲儿配合庞大身材,愈发显得凶神恶煞,完美代言了一个暴躁的社会垃圾人。
装载着对社会无处发泄的怒火,和满满的负能量,这位破坏欲超强的疯狂司机驾着一辆健硕皮卡穷追不舍,将那位冒犯他的可怜母亲、和她身边的亲友彻底逼上了绝路....
剧情很简单,但横冲直撞的节奏迫力十足。
观众将目睹无助的女司机一步步从最初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到最后为救儿子绝望中拼死反击的全过程。
电影教给我们简单的做人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重要:远离社会垃圾人!
太泄恨了,爽
一日內上足咁多堂人生課,重要有命笑到最後,執到啦。
反正这就是为了能够为所欲为而为所欲为吧
这么一个烂俗的故事都能拍得那么好看,剧本和表演加分了。女主害死了多少人,她是第二该死的。女主演技不错,让观众会讨厌这个角色。
愚蠢 别墅区那里,居然想着直接报复凶手,身为女性,又带有一个孩子,不免有些草率,这里更应该隐藏踪迹,凶手不能跟踪到自己了,躲起来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做的决定。凶手都已经那么大张旗鼓,已经完全暴露在外面,况且还有受伤,抓捕时间应该不会太久,明智点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车子藏好。与凶手硬碰硬,最后还赢了只能说运气好。影片虽然剧情一般,但整体内容还是比较协调的
两星半,概念挺好的,剧情多有不合理之处尤其是物理层面,街上跑的车好像都是乐高搭的一撞就碎成渣渣。
这么好的演员就来个路怒症,就是想死死看看能杀几个人吗
确实很edge of your seat. 是部短小精悍,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惊悚片。每每换道超车我总有种身后人可能拔枪射我的奇怪担心,希望这部片有种暴露疗法的功效。
能够将本作的惊悚场面无限放大的,当属饰演皮卡司机的罗素·克劳的精湛演技。别看他胖得都快像个球了,发疯起来却异常凶狠,即使被枪打中也丝毫不动,这一特殊的角色性格,被罗素·克劳用疯狂演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生活中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有时候越是温厚的人越可怕。另外,无论何时开车都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其实质量已经蛮不错了,能全程吸引人的注意力。罗素克劳多年前演精神病往天才方向走,现在演精神病往变态方向走,两极化,但演技稳稳。估计看过的人都会吸取点教训,能礼貌宽容点就礼貌宽容点,说不定就能跟身边的变态拉开距离了呢。另外,跟《荒蛮故事》里的两个小段故事类似。1141
没事少按喇叭。
三星半 诚然是远不如城市英雄和趣味游戏深刻 但同样纯粹的暴力似滚雪球一样毫无喘息的持续了80分钟 观感还是很不错的 这片子很有可能会像陌生人那样 成为让一小圈子cult迷狂热的电影
#SIFF2021#上影节第三场。这片子太适合杜比厅观看了,这音效简直牛逼,挺吓人的。一次非常刺激的观影体验,爽就完事!可以忽略剧情和背景设定的瑕疵!对了,居然看到了很多美国式R级血腥镜头,国内院线大银幕不容易啊。
道路安全宣传片 没什么内心戏 也没什么哲学思考 就是 我老婆出轨了 你们离婚的女人都是出轨的bitch的mindset 顺便五里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2022.06.29我觉得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厌女”片:虽然男主角的恶行令人发指,但更叫人来气的却是女主角!
想在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上播放
女主有点漂亮呀,前面营造的紧张感不错,后面就流于肤浅了,没啥惊喜,普通类反杀故事
及格
手机一定要设个密码
编剧精神错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