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滨口龙介
主演:平野铃,佐藤亮,伊藤绫子,田山幹雄,手塚加奈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2
简介:年轻恋人兼剧场拍档携手编导新作,可惜旧心结未解,新分歧又浮现,她渴望沟通,他却紧闭心扉。二人犹如两架并行列车,方向相近却总是若即若离,随时分道扬镳。排戏期间适逢战争蓄势待发,演员各持立场而顿生磨擦,公演面临重大危机。 滨口龙介的漫长电影初尝试,与他执教的戏剧学院学生共同创作,通过绵密对白和诗歌,探讨人际关系复杂面..详细 >
7.4分左右。几乎是《车》的前身,曾经想过在电影里加入真实演唱会的片段,没想到有人居然在电影里塞入了一整部完整的舞台剧。只是剧情并不吸引人,戏中戏与电影本身是一致的,所以并没有觉得这场戏有什么特别,只是像换了一种观察角度一样。
虽然里面有几首诗、几段话很有水平,男女主的关系想接近又无法接近让人有共鸣,但是5个多小时中也有大段日常的对白, 太不惜墨了,这是我讨厌滨口的地方。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没看懂
没有欢乐时光那么令人投入。毕竟后半部舞台剧实在需要点耐心。上部结束的聊天,下部结束的奔跑是真的很迷人。有机会重看
先不打分,后半段明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在充满不断直视和问询的二人表演中,“我”逐渐退化为“他”向“你”投射,有限的个人空间逼迫着恐惧和欲望一齐蜕壳而出,最终言语的海带着思维的列车消失在现实的夕阳中。滨口龙介的第一次尝试,迅速地将自己所有的母题和形式逻辑铺陈开来,是艰难的拆解客体。
依然是亲密关系、戏剧扮演、暴力元素的三重奏变形。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穿梭于日常、戏剧、诗歌、寓言的多重空间,邮件往来、入戏出戏就像灵感上下电车的一个个入口和出口。上半部的碎片、打断、无疾而终的讲演和拒绝回答的问题,在下半部还原成了连续的故事和某种答案。生活和戏剧相互扭结,为了挽救爱情、延续生活的假象,他们需要一起演一场戏,而为了演好这场戏,又需要直面生活问题的核心,暴露脆弱、坦诚面对自己。破晓时分是带来转机的时刻,黑暗中游离的手在天亮时重新握紧,因为女孩一字不差背下男孩的诗句,短暂的和解或许只是另一种将你变成我的自恋。导演和编剧在失控的交流里改写戏剧,就像亲密关系中一场围绕理解和改造的攻防“战争”。外部的战争让局中人共情相对远方的危机,近处恋人间的控制和冷战在言语的废墟里陷入败局。
男主在前段处于无间亲密的风暴溏心,索性就在后段把自己写成舞台上一股幽怨的离心力:角色表面是人际的中枢,实则无力扰动任何一片关系场域,结尾与变性者合居,也是弃绝性别纠葛的一次隐性示威。女主尝试与原定演员建立亲密关系,即将自己的影响施加于男主虚构的示威而无果后,就彻底在角力中败阵。观众席上,她看到男友被动却完美地为“示威者”赋形,见证了一次失效的介入,便明了自己只能疏离如局外人了。而当男主投身战争,完全抽离后,反而能凭借这场更宏大的虚构再一次开始重构关系,直至往日的负重也变得轻盈,亲密便得以在分别的当口达到饱和。片子观感太曼妙,以至于回过神来想想,又是一次导演惯常表现的男女fort-da游戏罢了。
不太喜欢前篇,觉得是一群self-absorbed的文艺青年在尽情自恋。自省是好的,但过渡沉溺于自我就会变得自绝于世界。后篇的话剧我倒是很喜欢,虽然又是男男女女搞破鞋的故事,但角色们直白的情感表达很有戏剧张力。很喜欢关于暴力的诗:暴力的本质不是物理攻击,而是剥夺人选择的信念与能力、让人感受到不义。没太想明白话剧和现实世界的互文,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只买下篇。最后在驶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上热烈挥手,还是有被猛地甜了一下,男主穿军装实适合沟妹。
导演对手相、男女关系有很深刻的执着。还有女朋友给男生脱袜子这个细节有执着
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际遇,相逢与离散都是幽微而沉默的诗。我是你无暇处理的一则资讯,共赏过后的一支残樱,无处投递的一封情信,闲谈漫步抵达的黎明,或者,在反向的电车上,所有战争和暴力都退后,欺骗与厌倦都消失,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同行。
完整看下来需要很强的定力,片子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社会面展现,中间太多的台词简直就是我认识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天天挂在嘴边的话,以至于无法安静地看完电影(太痛苦了,矛盾的个体),有机会会重看一遍。
已经很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后,有这种半天缓不过来的感觉了。前55分钟进入很慢,后200分钟却完全身心沉浸。登场人物没有一个算是美女美男,他们的表演也谈不上专业,但他们的反应却非常的魅力动人。(是不是因为英字幕欠精准,影响了imdb上的评分。另外,还有一个1小时左右的短版本。
早期的滨口龙介绝对是我对当代还有人这么拍电影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什么样的灵感和勇气才能让人拍出片尾这个17分钟从一片漆黑散步到天色微明的长镜头?又是怎么敢在pt2全长展示pt1排练的话剧。有才华又自信。
對話流淌,創作和現實,歲月靜好和戰火紛飛。這部沒什麼擊中我的點,比起前半倒是覺得舞台劇還不錯。前半的話從黑暗走進黎明那個長鏡頭太美了。舞台裡男主角激昂唸詩那段本人從睡夢中驚醒感覺很有村本大輔漫才的味道。
除了最后两列并行的列车岔开驶远和那首哼唱的插曲,接收不到任何感情的共鸣。全部对话都很模糊没有联结,语焉不详。
在你身边的时间和你不在的时间加起来并不等于所有时间,[暴力=剥夺选择的权力]所以认为自己“别无选择”不过是在施暴自虐,转瞬即逝的情感遗留下无处可去的语言,渐行渐远的两架列车上久别重逢之人欢愉道别……架空历史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下,日本文艺青年剧团二三事以及一场两小时无删减舞台剧实录;全素人班底艺高人胆大,挺好
这部电影看完跨度不止一个月。分为两部,上部看完比较吃力,看完下部剧场戏后又重看一遍上部,太喜欢了,相比他后面导的狗血剧情的作品,这部堪称杰作。
排演的幕后加NT live的结构,形式感很强。更喜欢这两部分的结尾,从天黑走到黎明和地铁上再遇后的告别,对朝韩开战政治背景的讨论也很有价值,其余的文本偶有闪光点大部分冗长,尤其照着稿子念的段落。朗园滨口龙介导演见面场。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7.4分左右。几乎是《车》的前身,曾经想过在电影里加入真实演唱会的片段,没想到有人居然在电影里塞入了一整部完整的舞台剧。只是剧情并不吸引人,戏中戏与电影本身是一致的,所以并没有觉得这场戏有什么特别,只是像换了一种观察角度一样。
虽然里面有几首诗、几段话很有水平,男女主的关系想接近又无法接近让人有共鸣,但是5个多小时中也有大段日常的对白, 太不惜墨了,这是我讨厌滨口的地方。
感觉戏中戏的部分可以全部拿掉
没看懂
没有欢乐时光那么令人投入。毕竟后半部舞台剧实在需要点耐心。上部结束的聊天,下部结束的奔跑是真的很迷人。有机会重看
先不打分,后半段明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在充满不断直视和问询的二人表演中,“我”逐渐退化为“他”向“你”投射,有限的个人空间逼迫着恐惧和欲望一齐蜕壳而出,最终言语的海带着思维的列车消失在现实的夕阳中。滨口龙介的第一次尝试,迅速地将自己所有的母题和形式逻辑铺陈开来,是艰难的拆解客体。
依然是亲密关系、戏剧扮演、暴力元素的三重奏变形。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穿梭于日常、戏剧、诗歌、寓言的多重空间,邮件往来、入戏出戏就像灵感上下电车的一个个入口和出口。上半部的碎片、打断、无疾而终的讲演和拒绝回答的问题,在下半部还原成了连续的故事和某种答案。生活和戏剧相互扭结,为了挽救爱情、延续生活的假象,他们需要一起演一场戏,而为了演好这场戏,又需要直面生活问题的核心,暴露脆弱、坦诚面对自己。破晓时分是带来转机的时刻,黑暗中游离的手在天亮时重新握紧,因为女孩一字不差背下男孩的诗句,短暂的和解或许只是另一种将你变成我的自恋。导演和编剧在失控的交流里改写戏剧,就像亲密关系中一场围绕理解和改造的攻防“战争”。外部的战争让局中人共情相对远方的危机,近处恋人间的控制和冷战在言语的废墟里陷入败局。
男主在前段处于无间亲密的风暴溏心,索性就在后段把自己写成舞台上一股幽怨的离心力:角色表面是人际的中枢,实则无力扰动任何一片关系场域,结尾与变性者合居,也是弃绝性别纠葛的一次隐性示威。女主尝试与原定演员建立亲密关系,即将自己的影响施加于男主虚构的示威而无果后,就彻底在角力中败阵。观众席上,她看到男友被动却完美地为“示威者”赋形,见证了一次失效的介入,便明了自己只能疏离如局外人了。而当男主投身战争,完全抽离后,反而能凭借这场更宏大的虚构再一次开始重构关系,直至往日的负重也变得轻盈,亲密便得以在分别的当口达到饱和。片子观感太曼妙,以至于回过神来想想,又是一次导演惯常表现的男女fort-da游戏罢了。
不太喜欢前篇,觉得是一群self-absorbed的文艺青年在尽情自恋。自省是好的,但过渡沉溺于自我就会变得自绝于世界。后篇的话剧我倒是很喜欢,虽然又是男男女女搞破鞋的故事,但角色们直白的情感表达很有戏剧张力。很喜欢关于暴力的诗:暴力的本质不是物理攻击,而是剥夺人选择的信念与能力、让人感受到不义。没太想明白话剧和现实世界的互文,如果上帝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只买下篇。最后在驶往不同方向的列车上热烈挥手,还是有被猛地甜了一下,男主穿军装实适合沟妹。
导演对手相、男女关系有很深刻的执着。还有女朋友给男生脱袜子这个细节有执着
语言是承载想象力的电车,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际遇,相逢与离散都是幽微而沉默的诗。我是你无暇处理的一则资讯,共赏过后的一支残樱,无处投递的一封情信,闲谈漫步抵达的黎明,或者,在反向的电车上,所有战争和暴力都退后,欺骗与厌倦都消失,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同行。
完整看下来需要很强的定力,片子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社会面展现,中间太多的台词简直就是我认识的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天天挂在嘴边的话,以至于无法安静地看完电影(太痛苦了,矛盾的个体),有机会会重看一遍。
已经很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后,有这种半天缓不过来的感觉了。前55分钟进入很慢,后200分钟却完全身心沉浸。登场人物没有一个算是美女美男,他们的表演也谈不上专业,但他们的反应却非常的魅力动人。(是不是因为英字幕欠精准,影响了imdb上的评分。另外,还有一个1小时左右的短版本。
早期的滨口龙介绝对是我对当代还有人这么拍电影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是什么样的灵感和勇气才能让人拍出片尾这个17分钟从一片漆黑散步到天色微明的长镜头?又是怎么敢在pt2全长展示pt1排练的话剧。有才华又自信。
對話流淌,創作和現實,歲月靜好和戰火紛飛。這部沒什麼擊中我的點,比起前半倒是覺得舞台劇還不錯。前半的話從黑暗走進黎明那個長鏡頭太美了。舞台裡男主角激昂唸詩那段本人從睡夢中驚醒感覺很有村本大輔漫才的味道。
除了最后两列并行的列车岔开驶远和那首哼唱的插曲,接收不到任何感情的共鸣。全部对话都很模糊没有联结,语焉不详。
在你身边的时间和你不在的时间加起来并不等于所有时间,[暴力=剥夺选择的权力]所以认为自己“别无选择”不过是在施暴自虐,转瞬即逝的情感遗留下无处可去的语言,渐行渐远的两架列车上久别重逢之人欢愉道别……架空历史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下,日本文艺青年剧团二三事以及一场两小时无删减舞台剧实录;全素人班底艺高人胆大,挺好
这部电影看完跨度不止一个月。分为两部,上部看完比较吃力,看完下部剧场戏后又重看一遍上部,太喜欢了,相比他后面导的狗血剧情的作品,这部堪称杰作。
排演的幕后加NT live的结构,形式感很强。更喜欢这两部分的结尾,从天黑走到黎明和地铁上再遇后的告别,对朝韩开战政治背景的讨论也很有价值,其余的文本偶有闪光点大部分冗长,尤其照着稿子念的段落。朗园滨口龙介导演见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