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X的献身,大名鼎鼎,东野圭吾经典悬疑推理小说,日韩多年前就曾影视化过,没读过小说,也一定看过电影,没看过电影,也多少听到过它的名头,用当下时髦的说法是,这是个大IP。
苏有朋第二部导演作品,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现在已经上映三天了,从票房数字和互联网上大家讨论的程度上来看,片子顶多算作不温不火,口碑上也不好不坏不上不下,昨天去影院看了,作为一个读过原著看过韩国版的观众而言,这一版《嫌疑人X的献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烂,但也几乎没有提供给我任何惊喜的地方。
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上来讲,苏有朋执导《嫌疑人X的献身》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两版珠玉在前,人们总会不自觉的把片子放到一起去比较,如今从结果上来看,果然如键盘侠的意料,评价远远不及前两者。
即使是从市场角度上来说,执导《左耳》后,苏有朋无论接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可能都会比目前要赚得多吧。
故事上来讲,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无疑是非常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悬疑推理氛围下,埋藏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伤告白,卑微善良的数学家,深深的爱着隔壁的女人,女人是一位带着女儿一起生活的单身母亲,四处搬家只为躲避嗜赌的前夫,后来,前夫找到她们,一场争执中,女人失手杀死了前夫,从不奢望走进女人生活的数学家,此时挺身而出,为母女二人设计了一场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以另一场凶杀案去掩盖前夫先一天被杀的事实,以此为她们躲避杀人的罪名。
再后来,随着案情调查的步步深入,从小与数学家相识的天才物理学家凭借对他的了解,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数学家决定献出自己去顶罪,决定让自己戴上变态跟踪狂的貌似,以换取她们心安理得的好好活下去。
苏有朋这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基本还原了整个故事,除了故事细节上的本土化,故事梗概上的改动,我印象中有几个地方。
第一是新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在故事的讲述更加倾向于一个常规推理电影的叙事手法,原故事按时间顺序讲述,女人杀害前夫后,再然后是数学家如何如何为女人制造“假相”的,原故事揭开的谜局是数学家为女人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到了新版,女人杀了前夫后,数学家刚刚出场,主线故事便从警察在河堤边发现死尸开始讲起,中间闪回了数学家如何帮助女人的场景。
就这个改编而言,对于非原著观众而言,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因为本身就复杂的故事在这样交叉的叙事节奏下,呈现出一种反转又反转的体验。
第二个改变,是女人杀害前夫时那场戏的微妙变化,原故事是两人争执中,前夫被杀,而新版里,主要把嗜赌的前夫变的更渣,还加入了预备强暴女人甚至女儿的戏份。
这让女人杀掉前夫的行为看起来更像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了,也让数学家后面的“出手”也显得多少有些得不偿失。
在我看来,苏有朋这一版《嫌疑人X的献身》总体来说是值得一看的,因为电影主要还是放在讲好一个推理故事上,片中的许多细节和故事反转的做法也都还算不错,比方讲述数学家石泓一开始的日常时,走过河边有一个比较长的中景,关键人物流浪汉便放置在其中。
又比方如前文所说的故事线打乱,让电影节奏本身的戏剧性更强。
但电影在选角方面实在看得有些难受,林心如饰演的女人林靖前半段还好,弱不禁风的傻白甜形象看起来的确想让人照顾,但电影最后的那一跪则是一败涂地非常突兀,分分钟以为紫薇上身;追林靖的成功大叔单从面相上看,也实在不像石泓口中所说的值得林靖去托付的男人;当然更别说那个全程端着一幅高傲自大的看起来其实更像个警察实而非物理学家的王凯了,有点失望。
当然,这些都还是勉强能接受的,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恰恰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去讲一个推理的故事,而放弃了深挖数学家对陈靖的那份深沉而绝望的爱,甚至把数学家的爱改成了对女人的一场“报恩”;电影后半段,当数学家决定献出自己,为了给自己建立犯罪动机而变做变态跟踪狂时,电影对他的刻画实在是有些少,甚至这部分故事非常赶,不论是“爱”,还是“报恩”,电影对石泓之于陈靖的情感和情绪都铺垫太少了,以至于电影看到最后,如果没有原著故事的积累,普通观众估计还在脑补石泓为陈靖献身的缘由。
这也让电影最后那场本该是情绪释放的戏,直接变成一场灾难,闻讯而来的陈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梨花带雨,林心如台词一出来,电影院竟然全场发笑,实在是太尴尬了。
然后这个角色又什么都招了,或许这是广电总局的锅,凡犯案的必须落入法网。
但仅仅成电影的成色来看,这么一来,无疑是让石泓在整部电影中惊心策划的一场献身瞬间变得没有了丝毫意义。
而结合电影命案的一开始来看,陈靖不过只是防卫过当杀掉了前夫,假若直接自首,运气好的话,碰上个靠谱的律师,也不过是坐两年牢而已,而偏偏是多了石泓这一出出又是设计另一出凶杀案,又是设计美其名曰报恩的顶罪,都不过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值当买卖。
所以,归根结底,最后落得两人双双入狱,还搭上了一条流浪汉无辜的生命的结果,都是数学家自己戏太多啊戏太多。
封面图:《嫌疑人X的献身》剧照更多短片:总有人需要去成为第一人久石让的音乐和他们的电影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作为一个带着粉丝滤镜的书粉,努力地摘下滤镜谈一谈这部电影,这部改编作品是及格甚至可以拿到良好的。
可以看得出苏有朋在左耳之后这两年的努力以及对这部作品的尊敬和热爱。
改编后的故事有诟病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令人欣喜,到底是东野圭吾认可的剧本。
三个演员的演技也有超出期待的地方,王凯虽然有时候带着季白的影子,但一步步发现真相的微表情改变还是很能带人入戏,最后对峙石泓时的揪心难过很让人走心,想跟着一起眼圈泛红。
张鲁一虽然把石泓演的有时候很像颓废版徐天,但是呕出灵魂的前奏那一段戏好像小说里的石神走出来了(虽然呕出灵魂被剪掉了妈蛋),就是不知道是演戏过猛还是人设问题,有时石泓和唐川、石泓和陈婧的对戏会令人出戏,在不该幽默的地方全场一片笑声,我估计这是导演的锅。
林心如算是贡献上了这些年最好的演技,和傅坚的那段对手戏让我恍然想起了半生缘。
虽然下跪的时候,真的很像前面谁说的,特别想帮她叫一声皇阿玛....另外还有一个导演的锅:最后加了个三个月后,有画蛇添足硬要宣扬主旋律的感觉,打乱了节奏。
电影整体不带滤镜三星半,中规中矩中透着点儿惊喜,属于可以走进电影院的电影,半星扣在出戏点太多,以及结尾的多余。
带上粉丝滤镜:四星半,半星为我唐教授挺拔的身姿和若隐若现的胸肌,半星为最后一个镜头,虽然唐串串推开法院大门走向一片阳光啥的真的太主旋律太样板化了,但是!
麻麻!
我好像看到了天使[皺眉][皺眉][皺眉]
原著写这么好还拍成这样真的是没法说。
导演的叙事结构有很大问题。
个人觉得嫌疑人原著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一开始就呈现了所谓真相,而在最后完美粉碎。
然而电影没有,导演把陈婧前夫的死亡做成了一个小小的悬念。
算是中规中矩的改编?
可我觉得这损失了嫌疑人结构最迷人之处。
还有陈婧的自首。
陈婧配合演了这么久的戏,并且自首牵涉自己的女儿。
对于她最后心态转变的爆发居然只给了唐川和她聊的不清不楚三两句话。
唐川和陈婧的这场谈话对于唐川破案和陈婧的形象塑造以及故事的完整性都非常重要。
居然只给了三两句话?
再比如石泓的爬山之约,恕我无能完全看不出来这个情节意义何在。
以及唐川一身正装推门跑出去就变成了运动装到底什么意思?
很好奇比亚迪到底给了多少钱能让苏导硬生生加一场根本不必要还全都是bug的飙车戏。
那么大一台机器石泓直接从实验室搬走了?
……再说说主演。
张鲁一可以说是表现最好的主演了,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有些过火。
尤其是在学校上课的那一幕。
以及看下来完全不同情石泓,不知道是他表演问题还是导演问题。
林心如就不说了。
王凯最差。
中国版最大的改编亮点在于唐川自身"情理法的纠结",但是全篇看下来我没看到唐川任何纠结。
在开始怀疑石泓后,他对待石泓的态度如同宿敌,完全没有惺惺相惜之感。
确定石泓犯罪的真相的时候,他极力表现出茫然痛苦但是我没有体会到一丝一毫,全都是力有不逮的空架子做作。
其次就是王凯对于这个角色的把握了。
可能他演了太多警察吧,演教授也是警察。
全程套季白无违和感。
并且他的教授没让人觉得高智商,只觉得装逼。
真的,王凯的唐川一无是处。
一开始官方打出双男主的时候,非常担心卖腐营销。
最后宣传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多这方面倾向。
但是电影里!
gay里gay气!
最后整部电影,全场哄堂大笑的点:1.青年时期两人只要出现 2.陈婧下跪 3.石泓说劈柴4.石泓唐川眼神交流
故事是好故事,张鲁一是好演员。
但是导演不过关,带给我们震撼的是原著,电影完全没拍出来。
暗恋也好,友情也好,矛盾纠结也好,基本都没有感受到。
与其说是电影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感情,还不如说是直接告诉我们:你看,这里有这么多种的这么深切的感情啊!
除了张鲁一,演员的演技也一般。
林心如最后那一跪一哭,对比鱼旦的表情声音,不要太尴尬。
还有王凯,那个端着的精英范儿,到是和影片里的小唐川从头到位保持一致。
始终一种居高临下的政委味儿。
友谊?
惺惺相惜?
抱歉,没看出来。
如果不是王凯演的,如果是现实生活中,就是那种典型的高智商讨厌鬼。
《嫌疑犯X的献身》里,张鲁一演的真的好!
那个天才的、孤僻的、怪异的边缘人。
不修边幅、一成不变、毫无鲜活之气的灰败人生。
以为这冰冷的,看不到希望的,没有色彩的生活,由出生开始,一路相随。
到最后,一根房梁上的悬索,所有的绝望都可以消散了吧!
就在最浓烈的绝望里,他体会到了一丝暖意,一抹亮色。
大概上帝也想不出,这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变数,挽回了他赴死的心,究竟是神的恩赐,还是魔鬼的惩罚。
他说那些河滩旁的人,都是无用的齿轮,他们一层不变,毫无建树,可有可无,挣扎在生活火热中。
他大概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悲剧。
不算高的理想,却也是够不到的。
永远孤独的旁观者,哪里敢奢望幸福呢!
唐川认为自己很了解他,他只爱他的数学,不在乎什么感情或者金钱。
但其实,或许并不,他爱数学不假,却并不是对其他追求止步。
他只是把所有的梦想,放到一个很小很小的期待上,对其他的事儿,不敢奢望。
似乎,他的成长里,除了唐川,没有人向他伸出过友谊之手。
所以唐川记得他们有十几年未见,而石泓却可以精准的讲出他们究竟未见有多少天。
多绝望,才会念念不忘。
为什么邻居陈婧一句普普通通,又充满客套的话,能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
为什么他会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关怀,不惜杀人、顶罪?
为什么他宁愿把自己变成众人不齿的变态跟踪狂?
只是爱情吗?
长久处于边缘情感中的人,会变得敏感和自卑,不敢奢望美好的事儿。
刚刚鼓起向前一步的勇气,也会被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小动作,激得退后十丈。
这是,生活教给他的自我保护。
他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就会在脑海中夸大别人给予幸福的能力。
自己先将自己踏向了黑暗的深渊,也就不在乎外界有怎样的眼光。
陈婧的出现,只是给了他一个救命的稻草,却不能拯救他离开这灰暗。
他回到初中的课堂,依然要面对日复一日的挫败和无法抵达的彼岸。
他依然是那个在人群中,弓着腰,驼着背,有气无力的失败者。
当他仅有的色彩,可能会被夺去。
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守护。
可是呀,不管怎么样,即便那些碌碌无为,毫无尊严挣扎求生的人们,让内心的绝望放大来投射。
或许他们是无用的齿轮,却不是被无辜杀害的理由。
我心疼石泓一直以来遭遇的所有,心疼他一遍遍爬山的心路。
感叹唐川问他还打羽毛吗?
他说不打了,他偶尔会爬爬山。
山的包容在于,一个人置身进去,会觉得和整个自然融合,心就不会那么孤单。
而打羽毛,却要是两个人的活动。
石泓又遇到了唐川,他们又可以一起打羽毛。
可这十五年的时光里,他只能一个人默默的爬山。
如果陈婧遇到的帮手是唐川,或者他可以为她争取到最大的法律豁免。
如果石泓在后来的人生里,多遇到几个唐川这样的朋友,或者这故事也未必会走到结尾的悲剧。
这世界,从来都赞美成功者,贬低失败、失落的人。
可是,我总希望,它能张开怀抱拥抱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
首先声明一下:三位主演的演技好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说出我自己的看法,不是哪一位演员的粉或黑粉,影片感觉67分比较合理。
其实这部片拍出来之前就已经能预测到了,肯定比不上日版,今天看了之后,果然发现不少挺出戏的地方,尤其几个地方的台词有种蜜汁尴尬。
例如王凯最后那句:“你们对真相一无所知!
如果真相只能带来痛苦...(后面记不清了)”中二病晚期。
还有林心如,完全给人一种出戏的感觉,尤其警察第一次上门告诉她前夫死了,她脸上一点震惊或者慌张的表情都没有,面瘫一样。
感觉她还是去演国产恐怖烂片比较好,毕竟矬子里拔将军,好歹林心如还有点经验和知名度,驾驭山寨恐怖烂片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出了这个圈子就不行了。
林心如现在拍啥都像国产恐怖烂片女主角
同样是凭《还珠格格》火起来的女星,这些年林心如明显比不上赵薇和范冰冰,实力真的是摆在那里。
另外,故事虽然是双雄对决的设定,但我觉得张鲁一比王凯演的更出彩。
虽然也有剧本上的原因,本来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石泓,唐川只是功能性的角色。
不过感觉王凯演的还是有点不自然,尤其在刚出场讲课的那段,不像是讲课,更像是在参加演讲节目,镜头、光线,各个方面上给的主角光环太多了。
日版演员福山雅治也挺帅的,但是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并没有拍成一个大帅哥的各种特写,而王凯完全就是各种拍西装、发型、大长腿,虽然帅,但完全不像是“汤川学”那种普普通通的样子。
影片结尾唐川推门而出走进一片光芒的镜头更是败笔,严重的败笔!
王凯的败笔就在于角色太光鲜了
至于张鲁一,虽然跟日版堤真一比起来还是有不少差距,但是在三个主演里至少是表现最不让我出戏的角色了。
他把石泓那份颓废、苍老的气质表现出来了,台词也没有让我尴尬的地方,本来这部片是冲着王凯来的(相信很多人也一样),不过看完我真的觉得张鲁一的表现更胜一筹。
张鲁一演出了石泓的气质
其他配角方面,感觉国产版里面的警察智商比原著和日版都高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某种未知和谐的原因。
叶祖新演的警察罗淼还算中规中矩,除了智商高有点抢风头,平头小警察(演员好像叫丁冠森)就完全演技掉线的存在啊,而且还给那么多台词和镜头,真是拉低影片整体分数。
总体上感觉这部片值6、7分,作为国产电影算是及格片,如果能把林心如换了成其他演技在线的女演员可能会更好点。
宣传期林心如吐槽苏有朋当导演太严苛拍几十条都不过,看完我只想这么严厉你还拍成这样,恐怕苏有朋也是越拍越降低自己的底线,不然面子上过不去吧,如果认真拍可能几百条也别想过了。
其他影评推荐:主旋律但是不跪舔,吴京的《战狼2》站着把钱挣了!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口碑逆袭,剧情终于不再拖沓混乱大厦将倾、修罗战场,细数《绣春刀2》的阴谋与伏笔《冈仁波齐》:朝圣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落后愚昧同样是周迅,《明月几时有》到底比《风声》差在哪?
在这部电影的本土化改编中,剧本、环境、人设、主题跟原著有着统一灵魂的同时,还有些许微妙的本土化差别。
这个差别让你回味原著而又不脱离现实,可以直接感受到剧组诚意满满。
另外我庆幸电影没有落入俗套,没有沉溺于悲情凄怆的爱情故事,从唐川的视角入手,是非曲直、情法纠结如幕布般缓缓揭开,没有给观影者强加压迫感。
电影镜头运用富含感情,全景和谐,人景合一,没有突兀感;远景中景组合流畅,环境氛围恰到好处;近景描述细腻,俯视仰视搭配合理,使人物情绪变化富有感染力。
因为没有看过这部小说,所以前30分钟,我是完全看不出什么头绪的,但我之前就很喜欢作者,也欣赏张鲁一,所以还是看了下去。
看完电影,我想说,爱情真的是很伟大的,愿意为了她牺牲一切。
一开始我也不是很理解,只是喜欢一个人,真的会为了她而牺牲自己的吗?
就像王凯问他的那样。
后来才知道,她在他失去活下去的希望的时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
被张鲁一饰演的角色的感情感动了,为了喜欢的人做任何事情。
最后想说一下,叶祖新的那个警察真的很厉害了,很有脑子的警察,很聪明,不会事事指望着犯罪学家。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吐槽一下,犯罪学家真的都是天才吗;天才与天才的相处模式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如果天才开始犯罪,那真的是特别恐怖的一件事了。
写在前面:说物理教授也有帅的、说我诋毁汤川人设的、说我黑王凯演技的,如果能克制,请您尽量不要回复了。
这些已经有很多人说过,我知道了,不想再看内容重复的评论了。
统一申辩一下,我充分了解国内外存在许多又帅又有才的物理教授,也绝不对原著设定发表任何异议。
只把我批评王凯表演的根由归结为没长眼看不出来好、不讨论具体细节的话,咱们停留在主观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
如果您看完,发现上述评论是对我的误解,在此一并感谢。
短评写不下。
没看过原著,大概看了一点日版,但我说的与剧情没太大关系。
人物设定,唐川,搞物理的副教授。
想知道剧组有没有哪怕在网上随便搜一下物理学者是什么形象?
是不是这个男模走秀的形象?
本人不是物理专业,但也是理科生,在百度图片输入关键词,照片结果和认知基本一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头发乱糟糟,常穿夹克,驼背、塌肩、含胸、缩脖、双眼无神,外加玩笔、抖腿等小动作,不一而足。
(还是解释一句,以王凯为参照,不是你们想的流浪汉形象,往后看再喷我!
我有说他们不整洁吗?
正是因为长期伏案艰苦工作,眼睛、身形才不会像模特一样美丽。
本来以为这是普遍认知,结果好几十号人强行偷换概念成邋遢和脏,我都差点被带沟里去。
)你要不认同,也可以尝试搜索一下,或者去一个理工大学门口站十分钟,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然后我们把对物理学者的印象抽象出一个魂儿,按照汤川人设进行无限的美化,再看这部电影,是想表现一个帅气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个街拍明星。
王凯的表演,缺了这股从大地上、从形象欠佳的普通人身上生长出来的魂儿。
(抱歉,之前表达有误,删掉了。
相比之下,日版的演员演得更好,形体更加自然松弛。
【没有任何这个角色/演员的外貌/着装/智商必须平凡的意思!
】高富帅也是人,天才也是人,不是完美无缺、板板正正的雕像。
而为其注入活气、烟火气,有时需要借鉴一点现实细节。
艺术加工当然是必须的。
)很多人我不说成大白话就死命地不开窍,令人头疼。
那我举一个简单的角色塑造的例子,孙悟空。
孙悟空有原著设定,谁没事干闲的去质疑原著设定?
然而,谁见过真的、动的孙悟空?
你可以说你有超能力,你见过,就像你见过顶级精英教授,我完全没意见。
但是绝大多数人没见过,他们只见过猴子,甚至只见过猴子照片、纪录片。
请问,为什么几十年来人人说六小龄童把孙悟空演活了,没见过凭什么说演得像?
凭什么说别人演得不如他?
从对猴子的印象而来。
六小龄童把猴子的特征高度概括出来,经过艺术加工,赋予观众这个全新的概念,遂成经典形象。
现在一群人说我没见过猴山里的高富帅是我没见识,说我黑了所有真猴子,说我让六小龄童百分百模仿一个真猴子吴承恩也不会同意,说孙悟空就是让你看起来和真猴子一点关系没有。
真不懂怎么说了。
谁脑子有毛病,孙悟空不看花钱去看真猴子。
六小龄童本来近视眼,为了角色硬练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不是随便抓个人化上孙悟空的妆,说两句孙悟空的台词就是孙悟空。
哪怕把六小龄童的戏删到十分钟,魅力减少了,发挥空间减少了,不是主角了,他照样让人一看就是孙悟空。
演员只要用心,观众绝对感受得到。
这么多影视作品,咱们能琢磨一下什么是好表演吗?
标题我起不出更好的,抱歉,把这个标题反过来说,就是六小龄童经过研究成功演出了一个活在地球上的活孙悟空。
(再补充一下,因为一大群人说我黑物理系理工男。
现实中,气质形象符合唐川的,确实没见过,这是个人所限,喷我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改观。
评论里有几个人提到叨叨魏,突然记起我还有幸见过他,没有举例是我的疏忽,现在想想,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叨叨魏的外表性格和唐川人设有差距,我说的那些形体毛病也不是没有,这个要承认,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他?
相信是被那种高度洋溢的职业自信所感染,相反,王凯就一点也没表现出这种感染力。
每个行业里都有出类拔萃的人,魅力超群的人,一定有,肯定有,但评论里的反例不足以让我一夜之间认为理工人全部都是风度翩翩、才貌双全的,所以那一段引战的描述不会删(这些描述也不可能同时集于一身)。
太气愤的不如屈尊教一教我,说不定哪天有机会去你们大学观摩一下呢?
帅不是穿两件高级衣服就可以表现的,更重要的是沉浸在科学里的专注、自信、从容,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有人说没资格责怪演员,那为何要责怪观众?
几个人见过你们说的那种物理学家?
没看过原著不能看电影?
观众没看过演员的所有作品就不能判断演得好不好?
目的是想分析一下,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认为唐川看起来“不像”物理学家,短评第一条是什么你们也都看见了。
当然支持其他人有认为“像”的权利。
猜测黑的休息一下吧,这片没有王凯我根本不会第一天就跑去看。
)王凯的仪态很优秀,很漂亮,在表演中有时却变成了缺点。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说他演什么都一个样——那种永远高贵挺拔、规规矩矩的仪态,一演戏就绷起来,即使造型扮丑在人群里都很出挑。
此种劲头,贴上人物便出色(如阿诚),贴不上就反受其害,和人物撕裂,让观众感到生硬,入不了戏。
一眼望去,说张鲁一演的是中学数学教师,我信。
说王凯演的是物理学副教授,我真不信。
以观察生活为基础,演出说服力又不让人感到丑陋——所谓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太难了。
我不知很多人对演技细腻的定义是否就是哭时出眼泪,疑时皱眉头,慌时转眼珠,邪时抛媚眼,然后去和那些面部僵硬需要配音的人比。
表演哪有那么容易?
(只是一个普通观众,憋不住说两句真心话。
死道边,也要说。
衷心祝愿演技精进。
)
【郑重提醒:请不要带着快餐恋爱脑去看这部电影和这篇影评】嫌疑人看完,是一部完成度很高,各方面都非常四平八稳的片子,最煽情的部分是背景音乐,其余无论是画面色调,还是故事节奏,都让我有「凛冽」之感。
先声明我没看过日版和韩版,但读过原著。
先说说我喜欢的部分:我喜欢苏导带有目的性和叙事感很强的镜头语言,他对环境和细节的强调很到位,我特别喜欢两段杀人的拍摄,氛围很到位,构图非常干净漂亮。
故事的改编我很喜欢加入的晓欣和石泓的互动,因为有互动,一能说明晓欣打动了石泓心底的某处,二能说明为什么晓欣能毫不犹豫地说“叔叔不是这样的人”。
许多人不喜欢的那场车戏我也挺喜欢的,我觉得有了这段小高潮一是加深了戏剧冲突,二是让观众紧张并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石泓要这么极端的翻脸无情,这段和后面石泓伏法做得很黏连,很自然。
还有对罗淼的刻画,终于没有为了烘托主角的高大上而矮化一名人民警察了,他和唐川互相启发,共同调查,看的很舒服。
还有关于石泓和唐川在一起经过水边的路,刻意强调的两人对生活的看法的对比,我认为这种对比让唐川起初对石泓的示好和最后为他掉的眼泪有了注解,唐川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所以他会观察生活并对此充满善意,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善意,在当年,在石泓不被所有人理解的时候,唐川不会向他走前一步,这不光是因为他足够聪明看透了石泓的与众不同,更因为他善意的眼中有一视同仁的态度,也正是因此,他才选择了不成全石泓最终的献身。
我认为这些改编都是相当成功的。
演员,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汤川是个系列书人物,书中对他的描写非常模糊,他的个人形象要靠日剧撑着,而到了唐川,他就是一个单一电影中作为“旁观者”的人物,所以这个角色只能由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演员饰演。
唐川有高级知识分子的傲气,也有高尚的人格,他在讲台上自信又落落大方,台下是个会观察生活习惯和朋友拌拌嘴的一个傲娇,要王凯来演,绰绰有余。
书中的石神是描述的重点,献身的是他,所以到了石泓,他具有天然优势。
接下来是我认为我不太满意的部分:在罗淼说到他看石泓上课时提到的问题从而刺激到唐川的那几个镜头,和最后唐川和石泓最后在电梯间碰头的镜头,几乎是角色处于镜头中心,没有双人对视没有过肩拍,像是第一人称视角镜头,使我有种被互动的感觉,这一点我不太喜欢,我更愿意感受到的是观看时的沉浸感和角色自己的自我审视感,而不是仿佛我成了站在对面的角色。
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对于角色,我认为剧本有所欠缺,①石泓之所以想要自杀是有原因的,而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陷入了数学的难题,在书中,他经受了很多打击,他并不想做初中老师,虽然他的理想非常渺小,仅仅是待在大学里继续做研究却也无法实现,正是这种他没有了盼头,随便什么事都能成为他活不下去的理由,所以他才会想死,所以他才会脆弱得被一个美丽的过路人无意间拯救。
这些书中刻意描写的东西却没有放入电影,对石泓这个角色而言大打折扣。
②对陈婧和她的前夫描写有所欠缺,和我第一条说的一样,为什么陈婧当初会和她的前夫结婚,而后来为什么陈婧会哭着对石泓说“为了我这样的女人”,书中,她的历史并不光彩,和前夫结婚有一部分原因是爱慕虚荣,他有钱长得帅,还甜言蜜语。
正因为她的身上有各种缺点,她才会说“为了我这样的女人”(当然也有对自己忘恩负义的指责)③综合我前面两条,片子对人性的挖掘并不到位,依旧停留在“个案”而不是“人间”。
石泓是所有对生活绝望的人一个缩影,而他杀死的流浪汉,和被他放弃的他自己,都是他口中「无用的齿轮」,陈婧是所有被生活所逼被婚姻困住的弱势女性,她犯的错误是所有女性也许会犯的错误,唐川是所有坚信最残忍的法律才能保住最珍贵的人性的坚守正义的人。
只可惜影片差一些,没有把更广阔的社会意义表现到位。
关于表演,我觉得唐川和石泓之间各种直白的暗示,明面的较量都很不错,但整体都很紧绷,也许是因为情节的设置,实在是太过干净,目的性太强烈,所有都是为了破案而生,导致没有了松动的部分,少了些趣味性和生活感,最有趣的是登山的那一部分,貌似万能的唐川教授会插错脚,看到石泓拿起斧头来突然紧张,都是让唐川立起来的部分。
张鲁一对石泓的设计和我的想法有出入,我理解的石泓是一个极为平凡可以融入人群中毫不打眼的人,而他的石泓是一个怪人,这样的怪人是不可能融入人群中毫不起眼的。
当然我并不清楚主创的设计是不是就是要这样的一个怪人,所以才能有他们的小时候,一个高傲孤僻而聪明的男孩不屑于跟蠢货打成一片,才变成了如此怪异的一个成年人,也因此才能吸引到一个和他一样聪明并真正懂他的人。
赞一波小演员们,真的拿住了成年版的精髓。
最后我得说说我对剧中「爱情」和「揭露真相」的理解。
我不认为唐川必须成全这份爱。
①因为这不存在双向的爱情,石泓对陈婧是单方面的付出,然而他并不知道陈婧想不想要,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用命来换的自我感动中。
假设他不杀人,他也无法真正得到真正的爱情,陈婧走进了他的世界,却没有真正的改变他,起初他会在见陈婧的时候刻意换一件衣服,他会终于在买便当时表达他的好意,他只会不奢望,却不会做一丁点改变,但在滕坤出现之后,他就极度退缩,甚至把自己踩向深渊,不想去抓住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光彩,卑微到可怜,固执到可恨。
②他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一个流浪汉,虽然邋里邋遢的,却还是想要活下去,如果不是想活下去,就不会接下石泓递来的钱做一个替死鬼,就这一点而言,活着,对于这个死去的人更有意义。
③如果唐川让步,法律会变得没有尊严。
石泓可怜,可他杀死的人更可怜,脱罪的陈婧同样可怜,因为她时时刻刻活在罪恶感之中,她对石泓的指责,甚至不能得到女儿的理解。
只有让所有有罪的人伏法,所有人的生活才能恢复正轨。
我不认为唐川对于揭露真相会“愧疚”或者“应该愧疚”,他倘若不揭露真相,他才应该愧疚。
他作为旁观者,应该知道最清白的是死去的流浪汉,陈婧杀人,情有可原,石泓杀人,匪夷所思。
唐川在小溪边上说的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出路,因为他认为石泓聪明的头脑应该知道及时止损。
石泓这个人,既平凡也不平凡,平凡的是他的职业和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平凡的是他超凡的天才头脑,而唐川是唯一一个知道这点的人,所以他们才会是朋友,所以最后他才会流泪,但流泪不是因为“愧疚”而是因为惋惜。
换句话说,如果唐川不揭露真相,或者陈婧最后没有自首,那这整个故事的主题就会整个改变。
如果这个故事真正想说的爱情,那么唐川这个角色根本没有必要存在。
综上所述,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是一部值回票价的影片,苏有朋导演已经展示了他作为商业片导演的技术水平,而对故事的挖掘还有待加强。
————我是愤怒的分割线————最后我强调一下:谁他妈跟你说嫌疑人X的献身是写爱情的?
谁他妈跟你说石泓单箭头陈婧就必须回应的?
谁他妈跟你说他俩相爱啊?
东野圭吾说老子没写过这种东西啊!!
你看的是假书假电影啊!
你们设身处地想一想,你是一个单亲妈妈,你隔壁住着一个个性孤僻貌似有社交恐惧症却还帮你处理尸体的老男人,然后有天这个怪胎跟踪你跟踪你女儿,你会感动?
你会爱他??
居然有人说陈婧看到石泓的信就知道他要帮忙顶罪?
你他妈看的哪门子电影??
她要知道她还会报警???
最后她为什么自首,因为她知道这个男的为了帮她结果杀了一个无辜的人!!
她本来就因为杀了人想自首,结果她又害她邻居又杀了个人,她那不堪一击的小心灵能受得了????
她自首跟爱上石泓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哎哟我的妈,你们对爱情到底有什么误解??
---微博@安提戈涅的咆哮公众号@佛系独角兽
可以给到3.5,比预期好很多,虽然细想硬伤不少,但整体逻辑问题不大。演员惊喜最大的是林心如,比印象中的生硬演技好。王凯的教授被剧情需要分薄了出彩的部分有些遗憾,他还是挺适合大荧幕的。一些镜头拍的挺美,色调也比较喜欢。现在对国产电影的态度是只要看得出来用心就至少会给个及格了。
其实东野圭吾原著+选张鲁一演石神就已经成功了大半。改换叙述视角是正确的,但王凯太端着,竟然还没林心如发挥得好。追车戏真是双刃剑。整部片略有网剧范,有些浪费了这个绝佳选择的哈尔滨取景地。没什么太大缺点也没什么可圈可点处的平庸本土化改编(点映见到导演了。给里给气的中学戏观众都笑场了)
张鲁一的表现还好,但表演痕迹还是有些重,个别段落难免过火。王凯让人失望,尚不如演戏多年未开窍的林心如走心,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出了很大偏差。与日版最大的差距在于原著里打动人心的力量被削弱了,不过我知道苏有朋尽力了,非诚意问题,而是能力不足。
苏有朋到底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比较老实的改编,没什么特别大的亮点,但也不至于让人看到心烦。当然,也要看参照物,相比苏有朋之前的左耳,这部确实是有进步的,当然,可能也要归功于原作基础很好。演员有不舒服的地方,但也有精彩的地方。整体表现及格,无功无过吧。
作为一个看过书,看过前两版电影,还特别喜欢福山雅治的朋友,悬疑和推理是次要的了。一看表演,二看节奏,三看差异。唐川不是汤川,汤川有整个系列构建人物,唐川只有不到两小时,王凯在有限的人物空间里做了最完整的塑造。声台形表都干净利落,他的内敛十分爽快,动静谈吐都有快意。
原版讲述的是男人隐忍付出的爱情,这版讲述的是两个基友相爱相杀的故事。王凯那一句:那个女人有什么好,要你为她这样!这是来自正室的怒吼,也是来自正室的复仇。音乐铺的太满,演的太用力,基的我都没眼看
完成度很高,哈尔滨确实在气质上最有完成这个故事的可能,商业更多关注的是角力及外在冲突,因为比较直接。原著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如何被旁人不经意间温暖,并用自己的方式倾其所有予以回报的故事,这大概是优点亦是文学的偏私。蛮用心的作品,期待有好成绩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观影,感受到了张鲁一饰演的石泓带来的强大冲击力,一个卑微却又孤傲,智慧却又偏执,冷淡却又热烈的数学天才,几次在冷漠、强硬的眼神中涌动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情感,那些一闪而过的孤独、茫然、愤怒、感伤、温情,就像冷井中倒映的几点星光,显现出表演的微妙。
看的第一场路演 剧情节奏不好 最后揭示时感觉失去了悬念 鱼旦老师演得太好 多加一星
请不要再给王凯装逼角色了他真的容易装逼过猛
最起码这一部,苏有朋对影片有了一个基本的完成度,不过也要归功于选了一个好的原著。前半部分还算流畅,但后半段有些失控,最重要的爱情线始终很弱,悬疑气氛和推理过程全靠旁白和配乐推进。对石泓的刻画不到位,看不到心理转变导致最后的反转也沦为平淡。林心如该加强演技了。
三星给电影,无功无过,一颗星给原著。其实应该扣掉半颗星给结尾,原著那种“费尽心血却功亏一篑”的动人,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王鲁一和林心如的演技,到了考验功力的时候,显出不足了。
2023.12.30 CHC家庭影院。五年前看了原著小说,虽然当时结局出乎意料,但我也没被特别惊艳到。现在看了电影,竟高于预期,因为感受到了里面爱的极致。重要的不是手法,是爱。
虽然用原著和日版电影来进行对比不太公平,但是单论质量上确实不能说是一部佳作。张鲁一在电视剧里还算过关的演技到了电影里却显得做作与无力。
3.5,1、苏有朋大踏步进步,虽然仍有非常明显的不足;2、遇到一个不太会调教演员的导演,各位演员辛苦了,但是叶祖新的演技差得很过分诶;3、张鲁一的表演在戏里面基本就是碾压性的;4、看过两个版本,这个依然看得心里有些发颤,再次证明韩国版是垃圾。 推荐吧,不错的。
2.5 算是认真工整的cosplay,相对来说王凯演不起伽利略,备受好评的张鲁一演的痕迹过重,配乐太满。不和日版比,至少比韩版稍好,说不准苏有朋下一部可能真要出个好作品?不过这部还是找不到啥存在的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翻不过日版的旧账,第一次看那个故事时的震撼感受早已被一遍遍麻木到消磨殆尽。
两个天才的较量却最终输给了爱情。张鲁一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如同从书中走出一般栩栩如生,将石泓那种外冷内热心中藏着暗火的情感也展现的入木三分,对于角色的拿捏很到位很细腻。影片的结尾是令人心痛的地方,一个人到底能有多爱另一个人,爱到为了她而不惜去杀害无辜的,结果造成两个人的悲剧。
及格吧,没看过原版。整部下来还算流畅,中规中矩,没有特别让人触动的地点,苏导演加油。演员方面也都中规中矩,啊,中规中矩的一部片子~~~
说实话,这样的国产类型片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准了,觉得苏有朋走导演这条路走对了,张鲁一版的石神比日版更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