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星雨跟定国结婚了,定国带着妒忌、狂热,星雨带着隐忍与接受。
就这样有了孩子。
多年后,一通电话,是刘思蒙。
星雨魂不守她脱下一身怠倦与柴米油盐,换上一身往日青春,她想和刘思蒙见一面。
雨水弄脏了她的连衣裙,望着思蒙的背影,她让师傅调头,她双眼充斥着他们之间不可翻越的沟壑,却演绎着丝丝入扣的爱情,那是一本还未阅读的书,一杯与热水翻滚的茶。
多年后,她胸前别着一朵白花,黄土埋葬了骨灰,埋葬了定国。
她在那满是橡胶味儿的故地与刘思蒙邂逅,再没了当年的热吻,没了当年的回城介绍信,没了罐头,没了身体相交。
只剩下清风拂面般的微笑,与四目中似爱非爱的泪光。
铁轨趴在故土不言语,雨伞举过头顶悼念故人。
《美人草》有感垦丁2015/11/27晚
想起《巴尔扎克与小裁缝》,知青背景,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想没有故事都难。
一出场那会儿的刘烨和《血色浪漫》里一个样, “咱们这就算是认识了”同一句话认识了两个不同的女人,造就两个一样的故事。
不知道周小白会不会对张海洋说一句海洋,我回来了。
最后的重逢烨那人过半生的沧桑神态跟《一个女人的史诗》最后忒一样了 透过那饱经世事的眼神看到只有就这样吧 感觉不会再爱了 再多遗憾再多爱恨 到最后的最后竟然不如不遇见?
这样故事虽然看很多 而且电影中还有不知多少个“几年以后”这样让人嫌弃的所谓让观众自己去想其实是导演不知道如何表现造成的断片 但加上知青背景 加上刘烨舒淇 还是怎么都让人觉得还是不错的 最后那一幕虽然已想到 但还是觉得蛮刺人
影片的结尾也是开头,但这一次刘思蒙看着没赶上车的叶星雨,并没有叫师傅停车——他们没有相遇的机会,后面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那一生的思念和爱,更不可能存在。
所以片中的和尚说:无缘也是缘,无情也是情。
舒淇在片中瘦瘦的,扎两个小辫子,穿着粗裤子,依然很美。
刘烨坏坏又痴情的样子,让人心折。
舒淇的美丽,是公认的。
在《美人草》中,尤其如此。
我的不少朋友都是舒淇的拥趸,对舒淇有着共同的喜爱和关注。
我觉得舒淇的《美人草》,优越于她最近在釜山电影节开幕上演的新片子《最好的时光》。
尽管舒淇一直在追求不断地变换戏中角色,但是就我看来,舒淇对富贵千金的把握,远远赶不上她对普通女性的理解。
舒淇在表演气质上,就应该定位在普通生活中的普通女人,至少在她的扮相中,这种平民气息是永远都抹杀不掉的优势。
惟其如此,舒淇在《美人草》中的表演,应该说是她的最为本色的表演。
前次跟朋友聊起这部片子,大家还作了一个假设,如果《美人草》没有舒淇的脱戏,整部片子的感觉还会这么精彩吗?
当然这么讨论一个女明星,似乎走向了儿童不宜甚至猥琐的话题,但是哪怕仅仅从艺术造型的角度来看,这种推测都是可以肯定的。
舒淇在片子中的脱戏在呈现方式上,跟张静初在《孔雀》中的脱戏,有着不同的倾向。
这段情节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也有着不同的意味。
如果说《孔雀》中的那种表演方式,目的在于揭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美人草》中的这段表演,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凝固。
前者的属性是延续的,后者的属性是暂停的,前者是功能是实现叙事的流动,后者的功能是实现叙事的转换。
而舒淇的表演,在这个环节上,似乎并不象“外道人”所想象和认为的那么俗。
而整部片子,假如没有这个亮点,确实可能会暗淡许多。
此外,即便是同样类似这样的亮点,假如不是由舒淇来演绎,给人的感觉可能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美人草》叙述的故事,一样是平淡的。
这种平淡,跟《孔雀》中的平淡,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说《孔雀》的平淡,体现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命运;那么,《美人草》的平淡,则体现在历史和红尘中的过眼烟云。
在2004年的影坛上,当年号称“中国电影的三只眼”的三位导演,吕乐推出《美人草》、顾长卫推出《孔雀》、喉咏等待《茉莉花开》。
这显然有着内在联系的片子之间,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比较和牵连。
《美人草》之所以不落俗套,也正在于它能够在表现类似话题的时候,跟其他的片子之间拉开属于自己的距离。
我想,在这方面,舒淇作为女主角,功不可没。
其实不能说这部片子差,论演员的演技、故事的展开、电影的架构还是有一定水平的。
只是在我个人觉得不知道哪里差点什么,有种味道没表现出来。
或许是故事太简单,线索太单一,亦或是情节转折有点小突兀……个人觉得那位出现两次首位呼应的和尚--“有缘是缘,无缘也是缘;有情是情,无情也是情。
”渲染他们爱情的力度还不够。
其次,片中那个象征舒淇唇的那个雕塑对表现他们相爱的作用会不会有点太弱啊?
最后,“二十九年前的那个雨夜”,我一直以为是定国找刘思蒙说星雨父亲病重想回家,只要他出现在他们团假装是星雨引出来的,那指标就能争取到。
这样不仅自己名义上是好的还可以顺便拆散了他俩。
在看到刘思蒙被打后对着跑了的星雨大骂时,我心里还在OS:刘思蒙真是个男人,为了让星雨回城自己被打不说还违心的与星雨决裂,让她能安心回家,然后痛苦的眼泪就往自己心里吞。
结果看到最后,搞了半天是我想复杂了,其实单纯是定国骗了他们俩……总之,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就是感觉差了点什么。
最后还是要捧捧导演对结尾的构思。
ps:我是冲着舒淇看的这部片子,结果我发现我迷恋上了刘烨,他的演技与眼睛。
定国说每次只要有那个人的消息,星雨就会失神,他总也怕她会离开不再回来了。
其实他心底是明白的,她不会离开,这个女人早已被生活困得牢牢的了,就象那年她溜索去了江的那一头,交付了一颗心却把人带回了他的身边。
她早就选好了以后的路,就算那时刘思蒙没有对她误会她也一定不会留下来,她与卫红不同,她不会为了一个男人留在那个不属于她的地方,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与命运无关。
她应该会常常失神,就似在死水一般的生活中偶被微风吹起的涟漪,心念一动就荡了开去,复又成了一潭死水。
见到了她的波澜又如何,她还不是依旧在那里,走不掉,逃不脱。
片子最后的假设是个败笔,正因为彼此遇见了才成就了这些人完整的一生,死去的和依然活着的,爱着的与恨着的。
这种如果当初的假设本就是不成立的,就象小郭跟湘玉说的,“哪来那么多的如果当初,缘分是什么,上天给了你机会,这是缘,你利用了这机会,这是分,二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既然老天给了这个机会,这二人又牢牢抓住了,为什么要假设不曾有过,为什么又要后悔。
即使不能在一起,可爱过了难道还不够。
人生不总是这样吗,一个陪在身边一辈子,一个留在心底抹不掉。
是冲着漂亮性感的舒淇和帅气忧郁的刘烨去看的的这片子。
况且导演吕乐还曾是老谋子的御用摄影师,画面质量有保证。
2004年是摄影师“摄而优则导”的一年,值得期待的还有顾长卫的《孔雀》,都是叙述特殊年代的故事。
而这种乱世传奇最合我的口味。
感觉自己骨子里有股不安分跃跃欲试,走路也会出神想心事,思绪飘到古代去。
整部片子充溢着浓浓的青春期伤痛在里面,郁积的压抑。
我一直觉得让爱情以纷乱年代的残酷青春表达出来最让人心动。
初恋的恍惚迷离、羞涩含蓄又狂野奔放的意味。
男人流血,女人流泪。
饱满的人性。
舒淇演的挺到位,单纯无辜又千回百转,看得到克制的欲望。
而戏里痞气又霸道的刘烨,是我中学时代喜欢的男生类型。
爱得浓烈恣肆,刚毅有力又温情,生命力蓬勃旺盛,是年轻英俊的兽,十分迷人。
糟糕的是片尾,那场人到中年的再度重逢,让整部影片落入窠臼,失去张力,走向平淡。
也许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吕乐要讲述的是本原的生活。
只是作为艺术语言来看,这段戏让人泄气。
最迷人的爱情,就似美人草,盛放处也是凋谢时,如在刀尖上行走,如昙花般瞬间璀璨的绚烂,如夜空中偶遇的一场烟花,短暂浓烈,却足够一生的回味和感恩。
它只存在于记忆中或者幻想里。
永远不是真实。
有一天,我们终会接受相濡以沫、安稳平静的感情。
看到袁定国背着孩子洗尿布,标准奶爸形象。
要是叶星雨和刘思蒙在一起会是另一番模样吧。
刘思蒙的爱是炙热沸腾的。
玩世不恭又细腻柔情。
望着木雕嘴唇念着叶星雨,也会有甜蜜惆怅吧。
喜欢他的表白。
换做谁都会喜欢这火一般的男子。
叶星雨也挺傻,傻得单纯。
有些事有些人认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白挨得群殴,心里多冤!
可是为了她,傻小子却也这样做了。
与谁共度余生仿佛注定。
故事还是被美化了。
期望往左现实往右。
如果那趟长途车没有停留,便没有相遇。
便不再牵念一生。
此生错开在别处。
云南真的很美。
《美人草》这个名字对女性是很有吸引力的,至少我在看电影之前,一直对这个有着动人名字的植物有所期待,但是一直到看完全片,也丝毫不关植物的事。
豆瓣前面的几篇影评中有一片提到了美人草的寓意:在金沙江两岸代表完全相反的意思,一是定情,一是分手。
是小说原作者的说法,应是可靠的。
但是既然关于美人草的情节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却仍然用来做了电影的片名,我想导演的意图大概是,既代表定情也代表分手的美人草,同时具备了有情与无情的含义,正如电影中的点题之语:有缘是缘,无缘亦是缘,有情是情,无情亦是情。
只是这个弯也绕得太大了一点。
主人公的爱情,包括两人之间爱情的主要阻力,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色彩,人人高喊着革命口号,爱情要打着革命友谊的旗号,少年们无处释放的荷尔蒙只能转换成暴力,所以五连的那些男孩子们为了一次纠纷总是孜孜不倦地策划械斗,不教训刘思蒙誓不罢休,这样有些执拗甚至荒谬地小题大做,也就不是难么难理解了。
两人在铁轨上遇见一个护送麻风病人的高僧,刘思蒙急切地叫住高僧问道:“大师,你看我们两个有没有情缘?
”站在面前的男孩飞扬跳脱,潇洒不羁,女孩目光含情但又忧虑重重,却是一样地希望指点。
面对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我相信大师一眼便已看到了这对小儿女的将来,给了答案,但是不过十几岁,未经历人事的刘思蒙哪里会懂得其中深意。
其实刘思蒙想问的是两人会不会有结果,而佛家向来通透:一切终将成空,何必非要结果?
所以大师不会给出实质性的指点,爱或者不爱?
而真正陷入情爱的人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指点?
敬小慎微,循规蹈矩如叶星雨,也会在刘思蒙给她送申请回城的表格是,突兀地抱住了她,释放并点燃了彼此被压抑的情欲。
甜蜜的爱情才刚刚开始,就被袁定国的离间计破坏了。
但其实这样的离间计使得并不高明,明眼人一看便知端的,何况刘思蒙那么聪明的人?
袁定国是叶星雨的男朋友,他的传讯岂可轻信?
那个雨夜挨了打,叶星雨冲出来哭喊着阻止众人,他却仍然以为是叶星雨骗了他。
即便陷入爱情的心总是格外脆弱,他当时被愤怒和伤害冲昏了头脑,但这其间的点点曲折,又何须几十年才能看透?
他对叶星雨是否当真就到刻骨铭心的程度?
如果是,以他的性格,没有人可以拦得住他回城后去找她。
电影对刘思蒙日后的际遇没有多作交代,只言片语间透露出他出国了,成了画家。
比之叶星雨的平淡人生,这一条路显然要煊赫得多。
刘思蒙这样一个人物,注定了是要远走高飞。
不知他的际遇是否和时代有关,也不知他在面对选择时,是否也有无奈,但可以肯定的是,趁着对叶星雨余怒未息,爱情被有意地抛弃了。
而叶星雨呢?
有美丽女孩的矜持和骄傲,被误解亦不多做解释:那样全心全意待你,不顾一切地把第一次给了你,怎可这般疑我?
她只是去找了小孩,要他转告刘思蒙:“我要走了。
”照顾父亲的责任虽是那样轻描淡写地被提起,但远比看上去要沉重得多。
当陷入热恋,她也许有一刹那的逃离,想着与刘思蒙厮守在湿热的雨林里,负疚地享受着爱情也是可以的,但当有契机破坏了这爱情,让她能够回去侍奉父亲尽孝,刚好是自己一开始想要的结果,有什么理由拒绝?
年轻气盛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许多其他因素放弃爱情,比如刘思蒙之于前途,叶星雨之于责任。
我想她一开始便知和刘思蒙不会有任何结果,她的献身,有飞蛾扑火的意味:燃烧一次,而后归于平淡吧。
自此后平淡的岁月,两人再无交集。
几年后,袁定国回来找她,两人结婚了,电影里节奏很快,一笔带过,就仿似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过。
只是两人都轻估了激情的影响力。
十余年后,刘思蒙还是不能忘怀初恋,而接到电话的叶星雨再一次为爱疯狂了:马上回家,换了最漂亮的裙子去见他。
只是下车时,车轮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裙边,贴着小腿,沾满泥泞,狼狈不堪的她又折了回去。
激情毕竟是脆弱的。
回到家,丈夫和女儿都已睡下,她轻轻地握住丈夫的手,说:“定国,我回来了。
”关于袁定国这个人物,很多人不喜欢,觉得他是讨厌的第三者,破坏别人感情的卑鄙小人。
从两情相悦这个角度来说,他算是第三者,但从先来后到的角度,刘思蒙才是第三者,所以施点手段,击退第三者保卫自己的爱情并没有什么错。
他临死前才对叶星雨吐露是自己传假信,让他们生了嫌隙,他说:“我觉得只有我能给你幸福。
”叶星雨还是淡淡地笑了笑,什么都没说。
其实她和刘思蒙早就知道了。
袁定国是对的,只有他能给叶星雨幸福,世俗的,平淡的幸福。
叶星雨一定非常清楚这一点,只是没有料到呵,一次燃烧后余烬的轻烟,竟幽幽袅袅地伴随了余生。
几十年后,两人宿命地在铁轨上重逢了,高僧带着三个人再次走了过去,不再是头面蒙得严严实实的麻风病人了。
两人无言,没有必要再叫住高僧了,几十年前的那几句偈语,经过了几十年的思念,终于懂了。
正如《红楼梦曲.枉凝眉》中唱道的: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结尾处设想若当年刘思蒙一年之差没把包扔下来迫使司机停车,那么两人就不会因为这段无情也是情的情缘郁郁一生了。
人到暮年,面对遗憾,不免感叹:早知春梦终成空,何若当初不相逢?
但若是当年的刘思蒙和叶星雨,凭着青春期的无畏,还是会选择遇见彼此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爱情故事,知青的背景注定了爱情的悲剧。
而一个漂亮并始终给观众一点疏离之感的女主人公——叶星雨,遭遇了所有女孩子都有可能面临的爱情困惑:是从小就爱慕待自己如兄长的青梅竹马,还是那个与自己周遭世界不同充满着未知刺激与新鲜的坏少年?
其实,在我看来,三人的关系很像女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大概叶星雨两者都爱过吧。
袁定国就像她的红玫瑰,在刘思蒙未出现前,袁定国一直都是叶星雨心中那个温柔可靠能站在他面前提她遮风挡雨的男人。
而刘思蒙则是白玫瑰,他符合无数少女对于爱情一切幻想,只是它美得不堪一击。
爱情本身其实混合了很多因素,形式本就无法墨守成规。
而袁定国也好,刘思蒙也好,他们对叶星雨的感情都是爱。
袁定国对叶星雨的爱,是被压抑在心中,被所受的教育与社会规则束缚的爱,他对于影片一开始叶星雨探病归来的那句“我惦记你”岂是真的不懂?
他只是不知如何回应也没办法回应。
他给不了她任何承诺,他的价值观告诉他时机还不成熟,他得等。
刘思蒙泽则完全相反,第一次见面对叶星雨殷勤的过分,还说出“你长得真好看”这样暧昧不清近似调戏的话。
在刘思蒙的处世哲学中大概没有“克制”二字,因为喜欢便死缠烂打的追了,所以后面也可以因为误会而轻而易举的言恨。
敢爱敢恨本就是刘思蒙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结局的不同,只是两人性格的差异,而爱情是没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
袁定国在小树林中差点强奸叶星雨那段是我开始确定他是爱叶星雨的。
他远没有表面我们看起来那么淡定从容,他只是习惯克制。
一直压抑着感情的袁定国在得知叶星雨失身于刘思蒙时,男人的占有欲与嫉妒吞噬了他的理智,长期被压抑的欲终于喷薄而出。
爱情本就应该是有欲的,有与对方产生更亲密的肢体接触的渴望本就是爱情的寻常模样。
后来袁定国与叶星雨的婚姻生活中,爱情大概已经成为两人关系的底色,亲情与责任让他们的关系已不是爱情那么简单。
电影的最后,袁定国在病危之时,安排叶星雨与刘思蒙两人见面。
可见他一生其实都是带着叶星雨爱的是刘思蒙的痛苦与对叶星雨的愧对感情生活着。
可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叶星雨,是的,这也许很自私,但究其原因,我想也只能是太爱了吧。
刘思蒙对叶星雨的爱则太年轻太幼稚,除了自己对叶星雨的好感与喜欢,没有别的东西作支撑。
它太轻像是浮萍,经不起风吹雨打生活锤炼,最后只能是有缘无分了。
可是也刚好是因为他们的感情未能修成正果,反倒成了彼此心里永远的遗憾与最美的回忆。
他们爱情美的像艺术品,残缺的像是爱神维纳斯的断臂,让人无限遐想。
于他们来说,没有结果便是最美的结果。
但也因为太没有烟火气,所以叶星雨会在多年后精心打扮去见刘思蒙时,只因为裙子脏了而转身回家。
叶星雨明白,去了又如何呢?
只是打破了两人心中的美好罢了。
因此,世上没有纯粹的爱情。
纯粹的爱只是喜欢,爱情要比我们以为的复杂的多,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复杂,它无数种模样,才让世人将其抬入神坛,为其沉沦。
完全是为了想看看舒淇的这种风格
如果舒淇的的国语不带港台味就更好了
其实舒淇演技还真挺好的,刚开始觉得她那么洋气来演一个下乡知青会违和,但她基本还是hold住了
舒淇还是不适合演文革女青年
还是以前比较好。这个有点做作。
故事其实没什么新意 但是想来有点辛酸
04夏@深圳
刘烨演的还是不错的。
時代的無奈。
2004年
很早以前看的,当时最大的疑惑就是舒淇怎么拍这种题材的片?
然后,今年有了美人草第二部——不再让你孤单
没什么大印象的说……
红唇木雕。
看了10分钟就觉得是好片,虽然是猜得到结局的那种;但最后十几分钟太缺乏美感了,大概在拍摄和剧本方面还需要台湾大师指点吧。
天意弄人
舒淇腊肠嘴很不符合70年代的审美感,看时常常跳脱
浪费时间
刘烨和舒淇电影里面表情都很到位,还是有点小感伤。
很爱刘烨年轻时拍的那些戏,湿漉漉的长睫毛大眼睛,自带文艺忧郁内敛滤镜,天赋型选手,不用开口,那种清澈纯真的眼神和笑容一秒让我想起钟跃民的血色浪漫、龙小羽、刘思蒙。很多年以后,这几部剧还可以一看再看,一眼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