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原作小说以后不得不佩服动画的改编,能把这么点内容撑满50分钟太不容易了。
蘑菇的小说,说好听一点,就像是飘荡在巫条大厦上空的鬼魂一样,不知道是向下坠落还是向天空坠落;说难听一点,也就是一个高中生上课时候在台板洞里写出来的小说,歪歪扭扭没头没脑的。
蘑菇以后的小说我只看过一部,就是《空之境界:未来福音》。
水平和第一部真是天差地别,说明这个人进步不小。
动画遵循了原作的叙事顺序,以《俯瞰风景》开头,我觉得非常明智。
伴随着梶浦由记的M01,巫条雾绘在荒弃大楼里自杀的场景给整部作品定下了基调,或者,直白地说,我就是被夜晚荒凉而血腥的观布子市吸引的,对我而言它就是《空之境界》的全部。
试想,如果按照叙事顺序,把《杀人考察(前)》作为第一部,也还可以,这一部的M01也非常好听,但是开头没什么新意的Boy meets girl可能就会把我劝退了——尽管这段校园生活在整个故事里并没有占到很重要的位置,这桃色的青春是具有诱惑性和误导性的。
第二部时长有两个小时,整体节奏不快,不是一个入坑的好选择,观看还是按照播放顺序好。
动画处处体现着对构图的自信,氛围和叙事的分配拿捏得当,功底如此扎实的动画人不常见。
青木荣后来出镜率不高,我有点费解。
作为飞碟社的第一部作品,非常典型:2D作画不稳定,式姐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至少两种画风,第一种棱角分明,头发像钢板一样挂起来的,和武内崇为《空之境界》小说画的短篇漫画的画风有点类似;第二种比较圆润可爱,头发相当柔和,我印象深的是式姐跑过日本桥和最后躺床上撒娇的那两段。
变换的画风说明作画监督对原画的控制力不够,作为新成立的公司也还可以理解,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飞碟社还是老样子,可能是武内崇提供的角色原案不太适合动画表现吧。
同时飞碟社的强项——3D和背景都表现得非常好,没有这两个部分的出色表现可能真的就撑不起整个片子了。
橙子解说那一堆“记忆”啊“记录”啥的时候插入那一段主视角3D演出神了,换作别人可能还真的想不出如何把中二少年胡琢磨出来的歪理转换成视听信号,导演做到了。
在解说结束的同时,路人女孩儿坠楼,作为BGM的M04音量增大,音响监督的表现出色。
说到音乐,我是通过《空之境界》认识梶浦由记的,那是八年以前,2010年的夏天。
后来随着对这位作曲家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她的音乐作为单品极度优秀,应该是流行音乐作曲家中的天花板水准,但是经常性的,放在动画里要么没有存在感,要么喧宾夺主。
这当然要把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的锅丢给音响监督。
喧宾夺主的代表是1997年的TV动画《螺丝侠》,导演是真下耕一,这个时期的梶浦由记还不太成熟,虽然她后来的风格已经能看出端倪,但是很多曲子放在动画里是不合拍的,比如看过《螺丝侠》的人都不会忘记的一曲“Pleasure”,它好听,但插入经常是十分尴尬的。
到了2011年往后,她的作品渐渐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冲劲,掉入了《空之境界》的矛盾螺旋里,时常让人无法注意到她的存在。
总的来说我最喜欢2002年到2008年之间的梶浦由记,这段时间里她思维奔逸(真的,就是那种精神病性的爆发),每每带给我惊喜。
所以Kalafina在今年解散,我觉得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她们是时候为自己的音乐寻找新的出路的。
回到空之境界的音乐上来,当年看的时候我很迷新世纪音乐,天天听的Enigma、神秘园啥的。
听了《俯瞰风景》的M01以后,我开始思考音乐的可能性。
风声、水声、人声、钟声,电脑音乐的时代我们聆听的音乐是否会更加接近自然和心灵的深处?
我愿意相信:科技会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级、更深层的生物性,而不是湮没它。
M04单独拿出来的效果和动画里的效果不太一样,不过只要听着就会想起橙子的工坊就是了。
它是透过半透明的玻璃射进来的阳光,是让人心底泛起金色涟漪的白光。
M09也类似,在动画里它没有那么强的存在感,音量很小,单独听却是极其浓烈的空之境界主旋律,场景是式姐跑过日本桥的段落,这一段的主角我觉得其实是日本桥,这首曲子也是献给在《机动警察II:和平保卫战》里被柘植行人的部下炸毁的日本桥的。
M16出现在橙子小姐抖包袱的时间,我认为这首曲子和第二章M01以及第三章的M23是整八部空之境界里最棒的三首钢琴曲,钢琴本身略带寂寞孤独的音色衬托着仿佛永远都是夜晚的观布子市,它是巫条雾绘的挽歌,一个生命走向了终点,同时也使两个生命的距离拉近了一点点,面对这样一个丢下石头也不会有回音的孤寂世界,蘑菇用稚嫩的笔法所描绘的干也和式朴素的爱情故事才显得弥足珍贵。
以前在B站看的时候有一条不和谐的弹幕说“据说式就是在这晚怀了未那”,我倒是觉得在这个荒凉的城市里这是一点应该有的温暖。
后来铃村健一和坂本真绫结婚的消息让我的心都化了,世界的美好。
俯瞰风景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被称为“神作”。
《空之境界》,原作奈须蘑菇,以奇特的世界观设定和作品内晦涩的哲学观点而闻名。
作为轻小说来说,真的不够“轻”。
想要一遍就彻底明白无异于天方夜潭。
特别对于里面那些“魔术师”、“魔术”、“魔法师”等词语的设定,都与平常的作品有所不同,增加了观看乐趣的同时,也造成了文章的生硬难懂。
但难懂也是神作啊!
容忍我无意义地号叫几句。
高中的时候在书店买到的小说。
很快就被这种略微带点神秘感的叙事吸引了。
通常出现大篇大篇的对话看起来都很美,蕴藏着似乎无限的哲理。
作者刻意营造一种灰暗的气氛,读起来是有那么一点点压抑的。
直死之魔眼,在剧场版的表现中并不明显,确切一点说,就是能看到事物的“死”。
只要切割开那些鲜红的线那东西就会死。
而这里的“死”也不仅仅指生物失去生命,桌子椅子等非生物体如果也被切割,就会坏得非常彻底,再也无法修复,这就是物件的“死”。
宣讲完毕,下面开始说OVA。
YUKI的音乐依旧是非常适合这种稍微灰暗却又帅气得可以的剧本。
一开始的蝴蝶和像歌剧般响彻的音乐给人冷冷的疏离感,依旧是好听到爆。
蝴蝶的意像也很符合《空境》的世界观。
看到后来就会明白这是干也的梦境。
影片开始先介绍了一下式家近乎病态的简洁(饶恕我吧,我想起某0波0来了……),只有矿泉水,干也送来的草莓冰激凌放在空空的冰箱里。
干也形容式像草莓的一段也很好地交代了两人平和而温暖的关系。
某大楼发生了很多起少女自杀事件。
但她们都没有明显的动机,同样也没留遗书。
魔术公司的老板苍崎橙子边抽烟边论述其中的矛盾性。
“如果真想离开人世甚至连遗书那种程度的留恋都没有,又为什么选择在大楼处自杀那么不低调的死法?
“所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真的想死吧。
”而在这期间,甚至连干也也因为这次事件而进入睡眠。
式于是到了大楼调查。
少女们悬浮在空中。
一共八位。
她上了顶楼,利用直死之魔眼,一路杀过去,遗憾的是那段实在太短了,虽然我理解式的强大,可是对于这种对话远远多于事实论述的小说来说,这些都是很适合发挥的地方啊,主角多耍耍帅难道不好吗?
再者说,强大要以对手的强大来突现,雾绘的可以操纵对手的能力都没有很好地表现。
只是稍微对式的眼睛用了特殊的颜色表现了一下,其他都没有提到,真希望以后的几场都能加大动作戏的比重。
橙子依旧可以提出各种成熟有用并且很有哲理的想法。
莫名其妙地成了我在OVA中喜欢上的角色。
她在式杀掉了二重的她之后到病房里找到雾绘,告诉她浮游和飞行的区别。
至于主角的妹妹黑桐鲜花则仅仅是走了个过场就消失了,估计会在未来的几部中占有一定的戏份吧。
总体说来,改编得很是忠于原作,完全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人设方面,还是那种感觉,写实吧,又算不上,可是萌更算不上。
真希望人物再纤细一点,那样的话或者更好看。
这次动画化的是第一个故事,时长五十分钟左右,几乎是个背景介绍的《俯瞰风景》。
“……好吧。
逃走有两种,分为毫无目的的逃、和带有目的的逃。
一般来说,前者称为浮游,而后者称为飞行。
你俯瞰风景的行为属于哪一种,由你自己决定。
但你若打算带有罪恶感的意识选择其中一种,那就错了。
我们不该依罪恶感来选择道路,而是在选择的道路上背负起自己的罪恶。
”这是橙子在雾绘病房里说的。
直接唤醒了雾绘的自杀情节。
十年一直呆在病房里俯瞰下面的风景。
没有康复的希望,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可以带着鲜花来看她。
世界荒凉得只剩下自己和外边的风景,记得那么清楚,对外边那么爱那么恨。
外边的世界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等着她。
没有意识的时候,可以说自己在浮游。
可以不在意那些伤害别人的事实。
但在知晓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之后,雾绘想要飞行。
迎来甜美的死亡。
最后鲜花和橙子则讨论了自杀的原因。
无法理解的鲜花还有表示理解的干也。
勇气分为一时的和一直坚持到最后的。
而哪种比较容易则不言自明。
如果必须对抗全世界才能活下去的话,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份觉悟呢。
其实雾绘拥有的只是死这个选择。
她什么都没有的双手唯一的救赎大概只是死了。
在死之前体验飞翔的感觉。
看到底下渺小的人类和世界。
世界观、人设都很有蘑菇的个人风格。
阴暗的风格或者会失去一部分观众。
可是FATE STAY NIGHT也是这么红起来的。
所以说呢,这年头个性的才是世界的。
期待《杀人考察(上)》。
听说今天已经能下载了呀=。
=
因为实在没有勇气和所有人为敌。
所以,干脆和自己为敌就好了。
这样,只要赢了自己,便可以了。
死亡,亦是一种解脱的救赎。
过去没有人单凭人类的力量尝试飞行,飞行和坠落这两个词是紧密相连的。
可是 人越是向往天空,就越会忽略这个事实,结果就会落得个死后也在云端上飞翔的下场。
不会掉到地面,就好像坠落到天空一般。
直到橙子自杀没有理由,只不过是。。
今天没能飞起来吧里面的台词很值得*据说,这动画还包含 佛学 量子学 社会学等。。
难怪看的人那么晕
这部片玩的就是深沉,想来日本动漫产业发展那么多年,对视觉效果方面到达无以伦比的高度,多视觉和多闪回的轰击绝对会给眼球造成不小的负担,缺点功力的人会连眨眼的力气都被剥夺。
而相应的,对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宅男宅女们而言,因了共同的迷惘和对生命的感悟,在影片里面也得到很恰到好处的诠释和表现,说白了就是拉你一同深沉一把,让你沉浸在它为你营造的自我幻觉中不能自拔“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牢笼独立生存”这句是影片中令我有些印象的台词之一。
而处于牢笼之中,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那么,给予这种挣扎一个意义,让它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舞台剧,一种神圣的仪式,让处于牢笼中的你丝毫没有被囚禁的感觉,因为你自我感觉良好,影片只是丢给你一些匪夷所思的命题,一些思维的“局”,一些玄奥的“空”无法跳出这个“空”,你便永远处于一种非我的意识状态下自我感觉良好。
我在装十三吗?
举个浅显的例子,高中时代在某男同学的电脑里偶然发现一部黑暗小说,名曰《罐头性奴》且不说里面的描写如何如何,但真要上升到社会意义的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的话,作为一具被剥夺一切感官而空留性欲的奴隶而言,什么对她来说是最好的?
是恢复到旧往的平淡生活,继续洗衣、买菜、煲电话粥,偶尔无聊地写写心情小文,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还是选择被送入工厂加工成产品,按照馬斯洛在1970年提出人類需求。
网上找来的七個層面: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愛與隸屬需求( love snd belonging needs )自尊需求( self-esteem needs )知的需求( need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美的需求( aesthetic needs )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needs)前四项属于匱乏需求(deficiency needs)后三项属于成長需求(growth needs)除去其他,空留下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并完全得到满足,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个,是通病。
近年出的都有这种通病。
不知道上回是哪看到的,大概上是这么个标题:菅野洋子退化了,尾浦由记进化了。
YK最近的几位合作者是Macross Frontier和创圣的河森正治,一个无厘头大叔兼机型爱好者,另一位是狼雨和黑之契约者的冈村天斎,因为原著是BONES的缘故,让人觉得冈村大叔走的是准闷骚男路线;这是动画方面的情况,期间YK也接了电影配乐若干,以及一款游戏配乐。
总得来说YK的产量还是低的。
YUKI没有关注很久了,当年也是因为那首黄昏之海而被感动到了,才收集了不少她的配乐作品。
之后有一个时期好像有一段时期的高产暴发期。
总得来说YUKI让人感觉有点像周杰伦,同一种调调的变化,而YK则更加变化多端些。
较YK来说,YUKI的问题是没有找对对她路子的监督或是作品,像早期的NOIR,故事是一级的,音乐也是,但由于真下耕一的缘故,一个经典就被那么毁掉了;而YK的名声鹊起很大的原因在于渡边信一朗让她在Cowboy Bebop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我初识YK是因为Kokia在Brain Powerd中演唱的ED爱之轮廓。
其实就个人而言,我十分反对YK与河森正治继续合作下去。
要说YK有退化,有这样的感觉,完全是因为选错了与之协作的人。
或者说,YK该比较有自主地去选择与自己的音乐相合契的作品,难道YK没有经纪人什么的吗?
就像这次的YUKI之于空之境界,虽然不能说配乐让人印象很深,但至少非常的融洽,ED也非常透露着YUKI的味道。
因为空之境界本身故事所营造的氛围,我想不管是监督还是配乐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是非常的不起眼了,他们所能做的是在配合故事方面做出牺牲又最大限度地表达出自己的味道来。
一个故事可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它本身的氛围实际上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不是会常常这么琢磨,在看完一个故事后,去掉所有的故事轮廓,这个故事到底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部分。
就这方面来说,故事的感觉,空之境界做的很到位了,虽然故事本身并未与我产生共鸣,但毕竟这只是个七部曲的开章,五十分钟的剧场,也不能要求它做到Blood the last vampire那种程度。
对我来说,这是一部一眼万年的作品,当初那个浮躁的自己,在那个时候开始,慢慢的改变。
飞翔与漂浮,到底是坠落到地上还是到天空。
主题曲是非常衬托主题的oblivious,全程高扬的女声背景,包括其中高低音穿插的对唱,透明感,漂浮感,一次又一次的听着这首曲子,我脑子里浮现的,是孤独,和因为孤独而愈发的坚强,坚强的走着一条艰难却能通往美好未来的路,这也正是俯瞰风景慢慢讲述着的故事。
人是无法逃离牢笼而存在的生物。
世界是广阔无比的,是你浮在空中,看到的这片无尽的土地;世界是狭小的,是你每天每天生活,几点一线所身处的一寸土地;那么,你的世界呢?
作为空之境界的第一章,她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无法离开病床的一个少女,做着的一个梦。
那是她所向往的天空的视线,自由,飞翔,感知着大千世界,她寻找着同伴,希望能分享这种感受世界的喜悦。
人若是强行的飞翔,最终只能落得坠落的下场么?
有人把它跟博爱相提并论,那是一种博爱众生的大爱,所以你的视线更加的宽广。
在我眼里,却没有的那么高大上,只不过是生活中简简单单的道理罢了。
若是看不清自己的现实,又要如何才能把握住自己所要走的道路,建立于虚幻与自我欺骗之上的飞翔,不过是漂浮罢了,逃避着现实,做着梦,一阵风飘过,终会坠落,又要如何追上你所向往的目标?
结果到头来,直到坠落,都在做着飞翔的梦,如同坠落到了天空。
生活带给你苦难,你欣然接受,迎接未来,这苦难是你生的喜悦。
愿你也能越来越坚强。
万物本是一体,无所分别,也皆为空。
只是对于人,达到空之境界,实属不易。
因为人类的欲念,就是最大的惩罚——无欲则刚,有了欲望,人就只能沦为奴隶,患得患失,懦弱至极。
想把一切都握在手里——没有得到的拼命想要抓住,得到的又要至死保护唯恐失去——很可惜,人类渺小的身躯并不能掌控一切,更残酷的是,人类短暂的生命、有限的时间、被限定的视野更不能穷尽这世界所有,在这灿烂的星河中,连一瓢水都饮不尽。
残酷啊。
灿烂而短暂的烟花,终将归于灰烬。
而在这广袤的天空中,伟大的,有理智的,裹挟着雄心壮志的人,竟抵不上最小的一颗流星。
就因为这样,就想去死吗?
站在高处俯瞰,会有这样的冲动吗?
视界之开阔,万物尽收于眼底之感,然而明白,自己总要下去,融入此刻看起来渺小而琐碎的滚滚洪流之中,弱如蝼蚁,且永远不能抓住这其中的一分一毫。
啊。
生命。
接受生命的狭隘而活下去,比死更加需要勇气。
一时的勇气,和永远的勇气——使自己心灵超越这躯壳的限制,而与生命讲和的勇气...人类追逐着死亡带来的超脱,然而又惧怕永恒的消亡,因此期冀着灵魂永生并坚信不移,甚至寄与灵魂超凡的力量,以弥补生而为人的遗憾——终于从肉体的禁锢逃亡,而逃亡有两种:一种是漫无目的的漂浮,一种是有目的的飞行。
灵魂总是漂浮的。
寄希望与灵魂的人是懦弱的。
懦弱的人早已经失去了飞行的勇气和力量。
他们无法承受朝着目标飞行的坚毅,只能漫无目的的游荡。
我无法忘记那句话:“我们不应该根据背负的罪孽而选择道路,而应该在选择的道路上背负自己的罪孽。
这是生而为人,如影随形的黑暗,也是所能坠入的光芒。
当无依无靠的两颗心互相靠近时真正的悲伤才会张开翅膀Obvious 如同在黑夜之中梦见白昼的阴影一般总会坠落到光芒之中忘却黑夜 忘却黎明 忘却白昼 忘却星空 忘却梦想忘却盛夏 忘却寒冬 忘却时光 忘却清风忘却流水 忘却大地 忘却苍天We go further in the destiny...没有铭记没有遗忘的——空之境界。
“我们不应该怀着负罪感选择了道路,而是应该选择了道路的同时背负罪过。
”如果站在高楼的边缘,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会是俯身跳下吗?
俯瞰风景中,逐渐失去视力的雾绘将自己的视野固定在一方窗格中,长此以往只有那一方的风景留在了记忆中,形成了她在脑海中留下的关于世界的最后影像。
世界就像牢笼,而她的牢笼相比其他人的更显狭窄,就像是处在幻象组成的风景中,周围的事物逐渐失真褪色,偶然遇见来病房探望式的干也,他的生机循环往复在单一的轮回中,改变了她视线消失之前的景色,他的消失点燃了她情感的执念,力量也由此而诞生。
人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天空中飞翔,所以一切试图离开地面融入天空的腾飞都会伴随着突然的坠落,回到地面获得活着的实感,同时死亡随之而来。
雾绘在杀戮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她在背负结束生命的罪恶感,所以她无法有目的的飞行(其中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死亡),她在灵魂的浮游中寻找着美丽事物,向往着温暖的到来,通过杀人去得到生的体验,通过使用力量试图占有干也。
独自一人去对抗集中的恶意是需要勇气的,干也承认自己只能通过自杀的方式去拯救整个东京的民众,但这一看似自我牺牲式的壮举却是为了软弱找到合适的理由,即使罪恶不存在于自身,在这样的情形中人也只能倒在众人的目光下,消失在经不起推敲的眼神中,或许这种软弱下追求死亡的出口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能坚定地活着、即使苟活更是勇气的体现。
雾绘找到的道路,一种脱离漂浮状态的方法就是飞行,飞行是目的也是终点,她明白自己已经无法在这样的情境中背负着罪恶前行,那片熟悉的风景在日复一日中成为了安放心灵的终点,面对城市川流不息的车辆和奔波忙碌的行人、世界的美丽和丑恶尽收眼底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渺小,想体验往前跨一步的失重感,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瞬间,切断自身与世界的联系,融于游荡在高楼之间的风,用另一种方式存活在世间。
“但我认为无论出于何种决断,死亡其实都是一种推卸。
”大学时期身患抑郁症的同学跳河自杀,周围的人议论的都是年纪轻轻就这样死了,父母该怎么去面对。
如果死亡的欲望漫溢出大脑的承受极限,其实生的孤独也会愈加吞噬自身,这种看似一厢情愿且罔顾亲情的行为可以被定义为懦弱,但想必她跳的时候应该脑海里想的也是结束了人生的漂浮,没有支撑生存下去的理念,生这一行为也就形成了某种虚无意志的体现。
她喜欢的花是雏菊,象征着希望和快乐,她说如果可以的话,不妨再多坚持一下吧。
因为身边的人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普遍不错,所以抱着跟风的心情找来看了一下。
不知道是期待过高还是怎么的,总之不太对我胃口,觉得《空》就是一部打着深沉哲理噱头的片子。
第二部《殺人考察(前)》,无非就是借两仪式这个不普通女孩来展示人性的阴暗面。
破坏和对杀戮的渴求是人的本性(被压抑的)。
式这个角色被设定成具有双重人格,让人心的阴暗面以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
但这一重人格在日常世俗的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压抑。
影片将式的神秘人格与接连发生的杀人碎尸案联系在一起。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认为式并不是犯人,只是刚巧出现在犯罪现场而已。
那嗜血的妖冶诡异的笑容,令人记忆犹新。
仿佛从杀戮血腥的快感中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充斥着暴力残酷的美感,乃是人类破坏欲望的体现。
两仪式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雨中和干也一起等待时,在干也轻柔的歌声中放松地闭上了双眼。
这时的式,单纯,柔和。
和干也一起购物时,俨然是一对甜蜜小情侣的样子。
然而,她身上也背负了很多沉重的担子。
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多样化也是人的本质。
只是,我们会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式就是那类典型的有点变扭的孩子。
从出生起便讨厌周围的人类,仿佛一开始就洞察了人世的冷漠炎凉。
其根源在于在她的心中,式所持的观念是:世界本身就是无爱的,而试图在这个无爱的世界中寻找爱本生就是一种徒劳。
最后不免堕入虚无的洪流。
不相信世界的式,持有这种观点的式,自然会拒绝、排斥外在的一切人际交往。
面对干也的亲切,反而会露出被冒犯的神情,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式没有把握,能否相信干也,相信他也意味着否定以前的自己。
人是否能爱人呢?
“幸福的男人。
”片中式站在窗前看着干也的时候突出这句话,带着厌恶的神情。
也许对干也抱着单纯的幻想和美好乐观的态度处于本能的厌恶,这家伙,为什么能爱人呢?
为什么会相信我呢?
简单的一句的我相信你、我喜欢你实在太过单薄扁平、过于天真、轻率。
不禁令人哑然失笑。
人倾向于凭借表面现象作出决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原因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虽然式向干也坦白了自己有杀人的念头,但对于干也来说是某种“测试”——在直面恐惧的时候,在死亡的寒光闪过时,还能相信这我的这个人,可以试着去信任,因为他是不同的。
意欲深沉而深沉不足。
挺诡异的,大楼里的感觉像寂静岭,人偶以及流放的精神和死亡的畏惧
强大强大的坂本sama~~~
很少看到这么黑暗的动漫了
一般吧= =
= =我看得一头雾水啊 有字幕还是跟不上 好吧我的智商问题 总觉得你们在飞行和飘浮上纠结了好久。。。
画面超强的><~~有游戏水平
流畅的杀人与流畅的背景音无法掩饰浓浓的装13感和恋爱部分的拙劣生硬。
没明白…
没深度,故弄玄虚。
看不懂。。
又看了一遍,不是很理解。
那个下着雨的晚上(18点好像),天很阴,很凉,下着雨,忘了是不是穿着短袖。
知り合いからのお薦め
不让我喜欢,也不让我厌烦
昏昏欲睡
大型剧场版系列
“人不能离开自己的牢笼独立生存”
“式,草莓也是蔷薇呢。满足味蕾的甜蜜,亦需要荆棘的庇护。”
俯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