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以为是亲兄弟,后来才发现是师兄弟。
看的时候倒想起《东方不败》,李连杰和男装的李嘉欣之间的关系倒实在象甘宇成和李俊基之间的兄弟情。
很有趣,明明令狐冲应该和小师妹在一起,这个小师妹却象个男人。
他真正爱的那个,外表是女人,其实是男人。
徐老怪就是爱捉弄观众。
《王的男人》里的小丑擅长走钢丝(应该是绳索),如同导演游走在尺度的边缘。
过火了观众不接受,直接把李俊基改成女性角色,又没有吸引观众的话题了。
于是,王对孔吉的爱是因为他童年梦魇的记忆,这个艺人打动他的内心,使他心理上又变成孩童。
来,我们一起来玩。
以至于最终他冲动的扑上去,吻了这个男人的嘴的时候,观众都默许了。
纯粹的肉欲一定要批上这层精神的外衣。
我们曾经惋惜陈蝶衣的过于专情,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懂他,欣赏他的袁八爷。
于是乎在这里,王和孔吉之间的“爱情”让人欣慰。
可是,长生怎么办?
他到底爱孔吉吗?
他应该爱的。
可是在导演的暧昧指导一切的宗旨下,我们有点不明白了。
孔吉爱他吗?
我更觉得那是他的罪恶感起作用。
假如是法国人,一定会让大家看的清楚明白这个明显的三角关系。
电影在韩国的轰动有点出人意料,我想,还是李俊基的粉丝在做贡献。
再次证明,粉丝力量最强大。
导演:李俊益主演:甘宇成 李俊基国别:韩国片长:119分钟 年代:2005年获奖:第43届韩国大钟奖9项大奖,包括最佳电影(Eagles公司)、最佳导演(李俊益)、最佳男演员(甘宇成)、最佳男配角(柳海镇)、最佳剧本(崔石焕)、最佳摄影(池吉雄)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片名译成《王的男人》,正确的翻译分明应该是《王与小丑》。
如果带着对同性恋的猎奇心去看这部片子,不如去看《霸王别姬》或《春光乍泄》,虽然影片里有一个比女人还媚的男人,他颠倒了庶民与国王,却终不能颠覆每个人的宿命。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俯拍的镜头,仿佛上帝的眼睛在垂悯着大地上庶民的欢乐,作为小丑的张生与孔吉所能遵从的也不过是小丑的本分,他们用夸张的低俗博众人一笑,下至百姓,上至国王。
作为上帝,悲悯是他的责任,所以当一个戏子死去的时候,镜头再次变成上帝的俯视,芸芸众生的命运谁来操纵?
百姓仰视跳绳上步步深渊的小丑,这是庶民的状态,然而身为国王,小不能阻止母亲被毒杀,大不能摆脱众臣的挟持,每个低贱和高贵的人,都不过是孔吉手上表演的布偶。
借助小丑的帮助,国王脱离了傀儡的身份,比女人还柔媚的孔吉,在影片中幻化成一个美好的符号。
张生对他的庇护,并没有太多性的暧昧,更多的是对弱者的保护以及尊严的维护,张生是影片里最为勇敢和清醒的人,他从来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与方向,认命却不自艾自怜。
性格被扭曲的国王,从孔吉身上寻找的亦不过是母性的安全,孔吉纯真的笑容比女人更能温暖王的记忆。
权利覆盖下的宫廷冰冷彻骨,危机四伏,当国王只能把头埋在小丑的怀里,他在上帝的眼里,也如小丑一般可怜。
权力是最擅长扭曲的工具,它扭曲了国王的童年,在国王重新拥有它的时候,它继续扭曲着国王的现在。
压抑后的释放将王的权力膨胀到失控,一系列血腥的杀戮,把国王尊贵的外衣染花,犹如小丑身上的褴褛般破败不堪。
王的失控终于把他自己的前程断送,小丑微不足道的生命却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在跳绳上跃起定格。
每个人都不过是上帝的玩偶,操纵的弦并不在自己的手里,失控的结果却只能是自我葬送。
然而张生和孔吉懂得了这个道理,相约来生继续做小丑,与其被上帝耍弄,不如自己耍弄自己。
上帝可以把一个国王变成小丑,但不能把小丑再变成小丑。
这部影片其实写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却被媒体错误地引导,像张生与孔吉的表演一样成了浅薄的娱乐。
过于重视孔吉男人女相的噱头,或者过于期待一个男人与两个男人的暧昧,这会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
如果你将视角与摄像机重合,在俯视与仰视中体会每个人的宿命,你会拥有上帝的眼睛和凡人的感受,一面对生命充满垂悯,一面对人生感到悲凉。
看《王的男人》,完全是冲着李俊基去的。
相信很多人都是如此吧,所谓“比男人更美,比女人更媚”,想想就够销魂蚀骨的。
可是,李俊基让我失望了。
在看《王的男人》之前,我只知道李俊基现在很红,到底长成个啥样子则全然不知。
我一直都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男男、男男女、女女男和女女。
我比较偏爱的是男男女和女女,譬如张国荣譬如钟楚红,不喜欢男男和女女男,譬如史泰龙譬如李宇春。
根据种种宣传和炒作的信息,我以为李俊基该是男男女那一型。
结果我发现我弄错了,李俊基不属于那四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他应该是“男女”型,也就是不男不女。
说是个男人吧,可是一低眉一婉转的时候分明就是个女人,说是个女人吧,那眉眼那轮廓实际上并不咋的。
对不起,李俊基。
至少我看着实在既没有生理欲望也没有心理欲望。
电影本身同样让人失望。
这个电影之前居然会被誉为“韩国版《霸王别姬》”,太不靠谱了。
《霸王别姬》绝对厚重绝对质感,相比之下,《王的男人》绝对轻浮绝对粗糙。
《霸王别姬》说的是人生、历史、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王的男人》骨子里仍然不过是近两年因为《大长今》而忽然吃香起来的韩式宫廷争斗而已。
也不是说厚重就一定高过轻浮,《大长今》其实也未见得有什么厚度重度可言,可是,《王的男人》不管是情感处理还是人物塑造,都单薄无力,所以三个男人间的情感纠葛加上宫廷政变的背景,看似招招到位,实则没有一处真正动人,所以哪怕是烫瞎眼睛、割脉自杀、双双殉情这样的煽情,也很难煽出观影者的眼泪。
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撇开《霸王别姬》这个参照不谈,单单就把它看成一部GAY片,《王的男人》也不及《春光乍泄》不及《断背山》甚至不及《蓝宇》。
当然,如果就是为了玩儿为了看个热闹,那《王的男人》还是可以一看的,至少有个“第五种类型”的新人类,至少还有同性恋,至少还有韩式宫廷凶险与欺诈。
在男人们蜂拥去看世界杯的日子里,不看世界杯的女人们看看这种典型的韩式快餐片也算得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王的男人》,一开始时不想看这部电影的,因为从片名看像是和《十七岁的天空》、《断臂山》一类的片子,美则美矣,但实在非我所好。
后来,看到了一张剧照——是什么让一个笑起来有一点羞涩但妩媚似女子的男人,面对镜子流下墨色的泪水?
于是就去看了。
与《断背山》中Ennis和Jack的那份缱绻决绝的同性恋情相比,片中三位男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葛暧昧隐晦,远不如前者那般明朗化,一直到看完,我都满心纳罕,王到底是爱孔吉还是只是把孔吉当作能够让他释放心底的恐惧与空虚的朋友,长生呢?
他又把孔吉当作什么?
孔吉呢?
他又怎样?
孔吉性格柔弱,沉默寡言,逆来顺受,再加上面容姣好,尤胜女子,故常受人欺辱,甚至被迫“接客”;而长生勇敢坚毅,好打不平,敢做敢当,人前人后对孔吉百般照顾。
为了孔吉,他不仅奋起反抗,带其逃离火坑,更三番两次在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舍身相救,即使后来被烙瞎双眼,也决不言悔……而孔吉虽对现实与权势屈从,但亦深知身边之人或垂涎其美色,或视其为利用工具,惟有长生是真心相待,因此对这份难得的情义,他亦是格外珍惜。
长生有难,他先是手刃势利班主,再割脉以死相殉,最后更是毅然抛开一切,誓与长生生死相随。
他的行为与张生相比,实在被动,也不够刚烈,但就其柔弱的性格而言,做这些需要更大的勇气。
不错,他二人之间的这样一段暧昧迷离的感情是否属于同性恋情确实颇费人猜疑,也许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兄弟义也好,儿女情也罢,他们想要的,其实只是能彼此携手天涯,长伴左右,台上纵情演绎悲喜人生,台下自由穿梭绿野红尘,至于其他,倒不是那般重要了。
看那段逃亡之路上演瞎子的片断,看两个人你来我往走好几趟终于相拥,直至剧终都感慨万千。
他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错过不要紧,走在不同的路上不要紧,有争执误会不要紧,千回百转,只有对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有对方是最终相拥的人。
与长生孔吉二人相比,燕山君的遭遇令人又恨又怜。
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享尽荣华富贵及无边艳福,但自幼母亲惨死,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活在“先王”的阴影下,一直在尔虞我诈、争权夺势的压抑氛围中长大,故在那看似冷酷威严的外表下,其实深藏着一颗敏感脆弱的心灵。
朝臣们皆怪他残暴不仁,荒淫无道,宠伶人,好男色,违伦理,乱纲常,但庙堂之上,宫闱之中,又有谁能真正明了他内心的悲苦与落寞?
优伶岂应关大计,君王无奈是多情。
当孔吉出现时,他先是被其绝色容颜及机智所吸引,后又被其的善良与单纯所打动,看他演木偶戏,看他做一些皮影玩,看他演粗俗下流的戏,只是一些小把戏,却温暖了燕山君孤独苦闷的心,重重深宫,没有一个人,像孔吉这样,用纯净温良的眼睛看他。
对他而言,孔吉不仅是他最心爱的男宠,更是令他放下真心的朋友,是他思念亡母的一个寄托。
据说《王的男人》是由舞台剧《爾》改编而成的。
该舞台剧讲述了假面舞剧艺人孔吉沉迷于权利与金钱,失去了自己本质,后来为了重新照回原来的自我重新努力的过程。
可是在电影里,孔吉曾经苦苦的哀求要离开,但却终于穿上一袭官袍去面对满心期待与自己共同离开的长生。
孔吉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呢?
面对王,孔吉看到的是残暴的君主和通往富贵之门的大道,还是失去了心的躯壳?
面对长生,孔吉看到是一生的爱,还是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朋友?
孔吉对王到底有没有感情呢?
在王的身边他到底是心甘情愿、贪图富贵,还是只是为了苟且偷生?
或是真正滋生了感情?
是怜悯吧!
荣华半生,坐拥天下,可却只有一颗残缺的心,用残暴来掩饰他的软弱无助。
所以孔吉才留下的吧,给他唯一的一点点慰藉。
可是长生,虽然身份卑微,无权无势,最终还落下残疾,但始终对孔吉生死相许,不离不弃,有这样的人长伴身边,纵有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又怎能阻挡他心的离去?
所以孔吉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割腕——在王的面前,最后一次安慰他取悦他,但是也在王的面前,以行动告诉他:对不起,终于不属于你,还是要离开你。
自古儿女为情忧,几多长恨叹风流。
“你下辈子想当什么?
贵族么?
你想当皇上么?
”“我想当戏子!
戏子!
”“好啊!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嘛!
”当瞎眼的长生最后一次走上吊绳开始表演的时候,城内反叛的官兵也开始涌入宫内,燕山君的暴虐统治结束,而这两个搅弄风云的戏子也于乱军中死去。
人生无常,上一秒在王座,下一秒就可能是阶下囚,曾经想登天摘月,后来才知道不过一场虚幻,大起大落,宛如一场戏。
《王的男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其实这部电影的前身是一部舞台剧《尔》,《尔》中的孔吉和《王》中的还是有差别的,这个我会在后文提到。
我所理解的“王的男人”,不是常人理解的同性恋式的帝王的男人,而是“想成王的男人”。
整个影片围绕三个男人展开,这三个男人,一个是名义上的王,一个是精神上的王,一个是爱里的王。
名义上的王:燕山他是真正的王,是正统血缘关系继承的王,却担不起王这个桂冠,他从来不快乐,影片中他第一次登场便是阴沉的,板着一个脸,眉间含着戾气,他的母妃因为受到父皇的宠爱而被别的妃子妒忌,连皇太后也视她为妖女,欲杀之而后快,终于在重重设计下,除掉了这个宠妃。
年幼的燕山从没有享受到一天母爱的关怀,每次找父皇,父皇只会让他冷静,读书,考虑江山社稷,根本不关心他是不是快乐。
燕山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俄狄浦斯情节的,他想念母亲,依恋母亲,但是从小缺失母爱的经历使这个孩子发育畸形了,他病态的寻找能给予他母爱的女子,终于他找到了绿水,所以他不介意绿水只是一个妓女,因为他只是太需要这份母亲的温暖了。
在依恋母亲的同时,他憎恨先皇,所以当大臣总在向他陈述先皇的光辉时,他才这么反感,他恨他什么事都要受制于先皇,受制于父亲。
其实燕山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病了的孩子,他缺失了某种人格,一种母亲才能给予的人格。
《圣经·雅言》里说:“神不能到达每个地方,所以他创造了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母亲教会孩子爱人。
所以燕山是一个缺失者,他的人格不健全,他只是拥有名义上的王,其实在实质上,他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在楚善眼里,陛下正是这样一个孩子,他看着他可怜兮兮的长大,他希望他不要偏离正轨,所以他请戏子们进宫,让这个孩子看看自己治理的残破的国家,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长大,可是燕山已经病得太重,除了爱已经无法救赎,他能做的也只有忠诚和相伴。
精神上的王:长生他皮肤黢黑,浓浓的眉毛,皮糙肉厚,在这样一个普通的人身上,却有着让人很赞赏的地方。
他是真男人铁汉子。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的就是长生,他有一颗雄心,他有奇绝的才华和强悍的领导力,从某种意义上看,他是一个很有傲骨的艺术家。
他看似是一个贱民,任人摆弄,人们当他是玩物,可是在根本上,确实他在摆弄着世人,他敢用粗俗的动作模仿王上,讽刺王是一个躲在女人裙下的昏庸之辈,他嘲笑群臣,将那些丑态冷嘲热讽的表现出来,他敢当众辱骂圣上,虽然他总是被打被处以极刑,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打碎他的傲骨,他是戏子,但是他的戏是艺术,可以让人大笑,可以成为他摆弄众生的利器,他在戏里是王,他凌驾于任何权力之上,因为他的心是自由的,极度反叛,极度自由,你尽可以毁灭他的身体,却无法将他精神的脊梁骨打碎。
长生一个强大的人,坚强而不可战胜,他是一个真正的王,有着巨伟的雄心,他企图将所有都踩在脚下,他是傲慢的王,他和燕山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一个是空壳,一个没有载体,长生恨燕山拥有真正的权力,特别是在对孔吉的事情上,他唯一嫉妒了燕山,因为他没有那个权力。
他太自负,以为孔吉不会离开他,到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已经丢了他,他曾被权力迷惑,出于对燕山的嫉妒和剥夺,他只是一团无名的野火,燃烧过后便不复存在。
这也就是,他悲剧的原因,命运对他是格外不仁慈的,他的反叛和自由,一方面成就了他的伟大,另一方面也为他铸造棺材。
爱里的王:孔吉孔吉并算不得主角,但是他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
巍巍长绳上,粉色的白面男子揭下苍白的面具,露出狡黠俏丽的面容,绝代的芳华惊艳全场,柔美的身段让人叹为观止,比女人还要媚的男人,简直让人赞叹不已。
孔吉成于美貌也毁于美貌,太多美好的东西承载在一个易碎的身体中,带来的必然也是毁灭,而美好事物的毁灭,往往就是悲剧的精髓。
因为美丽的容貌,他被逼去侍奉某个大臣,他被皇帝看上,他本来美得让人不忍亵渎,却一直为人所践踏。
在舞台剧中的孔吉,并非电影里单纯柔弱善良的孔吉,而是一个隐忍有野心的人,他想将那些欺负他的人都踩在脚下,一度沉迷于权欲之中,而电影中的孔吉却从来没有堕落过。
他习惯于依赖长生,他文文弱弱,除了一身戏艺其他并不擅长,他和长生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生死和世俗,他们是共生的,因为有长生才有孔吉,他单纯的依赖着长生,为了不让长生被打自愿去卖身,他有一种自我牺牲精神,有着基督徒式的受难精神,他善良,在看见燕山落泪是发现他也只是个可怜的孩子而想要陪伴他,他第一次违背长生,没有选择和他走,不过这也是因为长生被权欲蒙了心,他觉得陌生了而已。
他虽然当了官,但是从来没有抛弃兄弟,也许有了一丝权欲之心,却也在看到长生受刑以后选择自杀。
或许孔吉是软弱的,让人觉得他很憋屈很没用,但是他始终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无论命运是多么的痛苦,他也仍然想要当戏子,因为他相信爱,相信爱能够拯救一切,在苦难的命运里绽放爱的光芒。
孔吉是单纯的美,他从未被玷污,他的灵魂始终是完整的。
整个影片总共有三次绳索上的表演,一次在开头,一次在君主寝宫门口嘲讽君主,一次是结尾,最后一次是整个影片的高潮,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巍巍发颤的绳索好比人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我们何尝不是那绳索上如履薄冰的人呢?
在浮沉中摸爬滚打,最后无力了,就从那上面掉下来,归于尘土。
人生如戏,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个戏子呢?
影片的结尾,大军压境,而那个暴虐的燕山君和荒淫的绿水并没有逃跑,而是在这二人最后的演出中谢幕,死亡是他们唯一的解脱,在孔吉自杀的时候,燕山懂得了什么是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如戏,都是虚无,他要的爱只有上帝能给,死亡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但是可以想见决然不是这二人逃出去继续快乐的当戏子。
戏子,就是人,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但是即使痛苦的生存,也还是想要做人,想要感受最真实的生命,得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
王的男人看了三遍,终于把它送出去给别人看了,别人并没有如我那么痴迷,我暗中吃了一惊,是不是自己太善感了,太滥情了,太容易被感动了呵呵,谁知道呢。
碟片质量很不好,但还是被片头所感动,平淡又忧郁的曲子配上版画的画面,已经预示了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看了片头自己已经被曲子打动,沉醉其中,虽然自己或许都不清楚,一开始就是一段精彩的绳上表演,然后就是逃亡,公吉和长生,两个带面具的小丑,模糊了面容,只能在戏中拥抱,但那份感情从不模糊,看到公吉被那个官看中,他阴沉了脸,他落下绳子,他扑上去,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他不再被卖出去,他宁可挨打,为了他还能再演戏,他不惜杀了班主,两手沾了血污。
看了两人在山野中借演戏的机会拥抱在一起,觉得安稳,少了暧昧,只感觉情深。
可惜情深不寿......两人来到了汉阳,一起征服了六甲七平八福,一起征服了观众,一切都那么好,直到被抓进宫里,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小小一方皇宫成了他们的江湖,几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各为宿命,公吉遇到了那个软弱任性荒诞的王,又是个不幸的王,确实和罗马帝国艳情史中的凯撒有异曲同工之妙,说不清是那残暴的个性还是悲苦的环境成就了王,所以觉得王是可怜可悲的,尤其是当看到他的眼泪,他悲苦的身世,或许公吉也是这样觉得,不是爱但却不舍得离弃他,剧本是根据话剧《而》所改编,原剧本写公吉是因为贪恋名利高官才不愿离开皇宫,但电影里显然不是这样,进宫虽然保住了命,但每演一次就要有人死去,各人心中都是不安,公吉授了四品官,然后就轮到戏班子里的人死了,大家都要走了,但长生不愿走,他不愿抛下公吉,但公吉一来到面前他却赌气拿起包袱作势要走,其实他知道自己走不了,公吉拽住他的手又挣脱,公吉拿刀逼着他留下来,他抢过刀去砍卖艺的家伙,去砍自己赖以为生的绳子,看到这已经开始哭了,长生想走却又不舍公吉,男人的深情和无力让人看了心疼。
王以为自己喜欢公吉,却因为一点诬陷的小伎俩将他下狱,长生又一次挺身而出,替他顶罪,天明就要斩首,公吉只会哀哀哭泣求王放了长生,那面带他们进宫的老内管已经私自将长生放了,临别说了句:扔掉公吉吧。
是箴言却再也进不了长生的耳朵,他从没有扔掉过公吉,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所以他又回到了王宫,站在从来没有挂的那么高的绳子上,开始演自己最好的一出戏,骂完了王又骂公吉,要看到这才明白谁是这出戏里真正的主角,他的坚定,他的执着,他的深情都让人动容,他终于骂醒了公吉,也激怒了王,被抓住后公吉和长生两人争相赴死,长生又一次用自己保护了公吉,两人的神情激起了王的嫉妒,他又一次滥用了自己的权力,长生的眼睛被烫瞎了,一切都归于寂静。
即将到来的一段是片子最深情的一段,也是很曲折的一段,下狱的长生给狱卒讲了一段故事,原来在很小的时候两人已经一起,他第一次帮他顶罪,两人一起逃跑,练走绳索,“然后他们突然用棒子打我啊,我用嘴挡住了,那是嘴就像现在怎么那么烫...如果当时用眼睛挡住棒子,今天用嘴来挡啊?
”“我一生表演盲人演技,现在真的盲了不表演一次就死啊?
”苦苦的酸涩的言语衬托着木木的公吉的脸。
他依然为王表演木偶戏,戏里却让长生和公吉依靠在一起,他偷偷的割腕,血滴落一地,她说出了长生的话:?
“我一生表演盲人演技,现在真的盲了不表演一次就死啊?
”然后轰然倒下,王看着满地的血迹,大喊着为什么,在两个人的爱之前,王终于怯懦了,他明白自己当不起这爱,也挡不了这爱,所以他回到了那个女人面前躺在她裙子上。
第二天王终于完成了长生的心愿,在绳索面前,长生仿佛又回到了从前,虽然再也回不去从前,公吉苍白着脸看着他最后一次走上绳索,两人终于在绳索上再次相遇,王看两人的眼神变的很胆怯,但其实是他毁了两个人,但也是他激发出了两个人心中的爱,是王真正让公吉明白了,长生才是他心目中的王。
公吉问长生来生做什么,他不爱当官,不爱做王,还想做个戏子,反问公吉,公吉哭着说:我当然也要做个戏子。
最后伴随着攻破王城的民众,两人的身影也定格银幕。
不知看着两人的身影想起曾经看过的《末路狂花》最后车冲下悬崖的定格。
想起最初两人来到汉阳,一起看耍把戏的,长生拿出顺手牵羊拿来的点心递给公吉,两人相视一笑......好久没有这么感动,几天缓不过神来,感慨韩国电影少有的清新,感谢韩国人的理想化,这部片子让我想起《霸王别姬》,同是戏子和婊子的故事,但霸王别姬苍凉无奈,王的男人却深情若斯,或许前一部才是真的生活,但后一部让我们看到爱和希望。
跟搪瓷脸儿李俊基比起来,我更喜欢燕山君郑振荣在影片中的表演。
传统的朝鲜历史中,一直将这位李氏王朝第一位废主入为暴君行列,但把他的暴行放到中国,就如同朝鲜王宫的规模和紫禁城一样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很欣赏导演李俊益对燕山君的诠释,《大长今》的蜻蜓点水显然并不足以详尽这位暴君的短暂一生,年幼聪慧的长今更是将别人的风头抢尽。
此番导演总算空出手来好好描摹燕山君一番,同时他的视角令人赞叹,起码他没有将影片拍成《罗马帝国艳情史》那样罗列事迹的宫闱大史记。
在这部宫廷影片里,高高在上的王被彻底还原成一个人,他的实实在在颠覆了以往用于君王身上的神化抑或扭曲,无论事实怎样,电影中的燕山君只是一个怀念母亲的Crying Babe。
他的孤独无人能解,即便张绿水也不过客串了母亲的身份而已。
他的痛苦却与孔吉产生共鸣,与其说是三个男人的争风吃醋,倒毋宁说是孔吉因为触摸到了王的痛苦进而萌生母爱。
杀戮不过是失意男孩的残酷游戏,而历史的编纂又从来都是胜利者的特权。
皇宫生活极大泯灭人性,这点我们怕比谁都更清楚。
就如同华夏帝国的开辟者嬴政,他又何尝不是在“焚书坑儒”的恶梦中苦尽甘来。
李俊益的视角与陈凯歌其实大无不同,对旧有观念的颠覆并非出于哗众取宠之心,他们只不过做了最简单的事情,将一个符号还原成人而已。
你我都不会忘记李雪健在《荆轲刺秦王》的表演,他的颠狂、暴戾、凶残和孤单正如今天的燕山君,嬴政在亲情和权力中痛苦抉择,李斯幽灵般的呼喊逼迫他只能在父亲自决后才紧抱着尸体“认祖归宗”。
两人所诠释的君主不约而同地在这泯灭人性的皇宫中抗争,最后屈从。
不同的是,嬴政成了万世流芳的始皇帝,而燕山君被流放,终年才三十岁。
从燕山君起,上溯八百年,中国另一位暴君齐文宣帝也在醉生梦死中结束了他三十岁的生命。
我一度怀疑这两人命运的冥冥相通,可转念一想,似乎不是。
高洋用以自卑的只是容貌,他的暴虐带着末日前的狂欢味道。
传说高洋好测字,曾于玄冥推演中算出自己十年的皇帝命,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了任何昏聩者绝望者的首选。
但燕山君只不过是被小心保护甚至处心积虑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不在乎王权金钱,有了这些又怎样?
众叛亲离是如何也无法挽回的。
他当了王,反而愈加孤独,从此不难理解现实里他对亲生奶奶仁粹大妃的鸩杀,即使他是大妃竭力保护并推举出来的王。
嬴政怀念和赵女在赵国的日子,但他不会选择回去,童年的欺辱历历在目。
长平一战除了坑杀四十万人之外,连孩童也不曾留下。
在今天看来这是何等暴虐的功绩,可假如彼此置换一下,你我是否又能为了仁爱之虚名而将头颅付与他人之手?
“离开赵国时赵国人派人追杀我,他们怕我回到秦国后报复,现在,我也怕了。
”高处不胜寒,难以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此情此情,谁都会怕。
虎狼之师为秦国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同时为嬴政争取来残暴的恶名。
没人在乎他对吕不韦的牵念之情,也无人理解他对赵女的至深爱恋。
人们只知道,他统一了中国,他杀了很多人。
赵女离开嬴政,成就了后者的功绩;绿水陪伴燕山君,等待着最后的覆亡。
谁知道这里有什么关联呢?
两个女人皆充当着母亲的角色,他们给了孤独的人儿最后的慰籍。
你看绿水裙子,多像《铁皮鼓》里奥斯卡时常栖身的场所。
埃菲尔铁塔让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想起了祖母的长裙,燕山君最终也回归这里。
各归各位,孔吉完成最后的演出,燕山君和绿水镇定自若等待着叛军,嬴政也终于完成了人到神的转变,将天下尽收囊中。
总把名记错成《王的女人》,王哪里会有“男人”呀,印象中这样来搜索的时候总也搜不出来这电影,然后想许久还是想不起来。
看来同志电影还是没能在心里生根哪。。。
电影吸引我的地方是遍布全剧的小戏曲,不能算是曲,算是街头小杂耍加十分猥琐的插科打诨,或许也不是猥琐,是“低俗”?
虽然是猥琐低俗,不过却是剧中亮点啊。。。
没有怎么听过二人转,不过二人转跟这个风格上内容上大同小异?
都是拿男女那点事情来说话。。。
这猥琐的说话对白插科打诨电影中是表现的却一点也不低俗,把电影点缀得,啧啧啧。。。
王于电影中绝对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情绪失调症病人。
待续
说实话,不喜欢。
画面挺美,但内容很平淡。
我觉得就我所看到的韩国电影来说,很少有不让我失望的,总觉得它们的名声要大过他们的实质。
另外韩国人的情感也让我有些不适应,要不就慷慨激昂到无以复加,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就这么激动,要不就平淡含蓄到不说不动,让你替他着急
这部电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喜欢的人狂爱,不喜欢的人狂骂。
我也不怕别人骂,我就是喜欢!
不管同人只管爱,我暂且把他归到同人电影中去。
我喜欢孔吉的善良和清澈,娇媚和纯净,落寞和柔弱,哀怨和接受。
片中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会心的表演,会心的笑,真心的拥抱···孔吉看似柔弱,什么都不会,只会逆来顺受,然后等待长生来救他,只会躲在长生后面,用一双哀怨的无措的眼睛看着他。
但是当长生的腿要被打断时,是孔吉本能似的朝班主的背上砍去;当大家都挨饿等着孔吉出卖身体来喂饱他们的时候,孔吉去了。
谁能说孔吉不勇敢?
当长生在王面前表演无法逗王笑时,是孔吉急中生智救了大家;当王用箭,用剑,用烙铁弄伤长生的时候,是孔吉挡在他面前,求着王说“不如杀了我吧”。
当听到长生在牢中自述小时候的事之后,万念俱灰的孔吉用刀割破了自己的手腕。
最后孔吉被救活了,在看到长生在最后的表演时不成人样瞎了双眼还走上高高的绳索,诉说着自己看不到那个杂种偷了孔吉的心,孔吉用尽全身的力气朝他大喊“傻瓜”,因为长生真的是一个傻瓜,长着眼睛却看不到孔吉对他的真心,现在瞎了才明白。
两个人在最后一幕高高跃起,演完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戏。
长生是救孔吉的人,孔吉是救大家的人。
长生和孔吉相互依赖和救赎,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葬身于叛乱却来世还要当戏子的两个傻瓜,一起回忆到那漫山灿烂的花海中...'喂喂喂喂喂!!
我在这里!
你在那里吗?''我在这里,你才在那里''我在这里,你是在那里吧!
''哎呀!
大家都在这里!!
''哎呀大家都不在这里!!
''嘿好啊'这一生错失的两个人我在这里,你在哪里...只希望有来世,让两个人真正的在一起,再做戏子!永不分离!别人说准基太女人,说他长得不好看,我不理会,我喜欢!
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他。
他不是只凭运气走红的演员,他之前的努力和艰辛没人能够体会。
他不是没脑子的明星,他是能够展现独特的一切的魅力的演员。
他不是明星,他是演员,专业的,努力的!
他一点也不女性化,请看他演的《狗和狼的时间》。
准基是个好演员,《王的男人》是部好电影,至少我这么认为。
戴着面具可看,摘了便无法看。
只因为李俊基年轻时的颜
留下印象的是燕山君与绿水,他也是个可怜人,宫廷政治的牺牲品
我靠,噱头真多
日文吹替版赛高!
啊...很早的基片了
其实就是个历史惊悚片嘛,哪儿来的同性,以及豆瓣的hater越来越多,我华的民族主义洗脑教育真是成功。
明显拍给外国人看的
其实我还有点期待俊基被皇上菊爆的画面.......
最初看它是为了李俊基,世上怎有如此美颜。看完后却记住了郑进永,这个燕山君实在让人无法侧目。所谓暴君,不过是因为幼时的伤害。先发制人,以此自保。
才发现他是同性电影!
我一直以为我看的是韩版的《霸王别姬》
6/10。长生和孔吉互扮盲人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段落,既象征两人无杂质的情感世界又为长生被王烙瞎双眼进行铺垫,当结尾叛军攻入皇宫,两人走绳表演飞腾的定格然后出现了剧团成员沿着花草小径打鼓的嬉闹场景,那已经完全用心灵感悟现实、飞向广阔的自由;皇帝同性取向的暴虐荒唐,来自无法克服母亲遇害的心理阴影,把王后当母亲的替身,在戏子身上恣意放纵,总管因此策划了针对凶手和贪官的假面演出,通过顺从皇帝压抑的欲望再疏导欲望,摆脱理性的失明状态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小丑们讽喻现实的无拘无束使皇帝回归童年的快乐,他变成了天真浪漫的孩子,冲到戏台跪在长生脚下自愿饰一个丑角,皇帝拥有一切权力却不能像小丑一样想开心就开心,之后他的笑愈发恐怖命人剁掉贪官的指头,总管疏导欲望却激化皇帝暴怒与童真的双面人格,皇帝象征无力正视现实的灵魂。
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后半段,我当年的喜爱并没有错。从理论上说,该片不仅故事完整,情节点安置合理,而且在风格上带着传奇的色彩。而人物的设置也在商业片中非常出彩,这一次观影较侧重王、后、群臣的塑造。总之,不管第几次看都较有感觉。【第一次标记在08-03-29:准基的美...
也不是传说中那么好
我觉得我愧为一个女人...
我不认为我认为这是烂片的原因是别人认为我的历史太差
刚开始以为一个男人要是肯愿意在你面前显露最脆弱的一面 那么他是真的爱你 谁知道 对于心理不健全的人是没办法谈爱的 但他在灯影的背后对他温柔一笑的画面还是那么迷人 堪比宝黛共读 割腕时的绝望化成绝美 那个皇上要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吧 插曲很感人 令人流连其中 久久不愿从这出戏中醒来
傻逼片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