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小视角切入2008年汶川地震,整部电影看下来心情很沉重,我是几乎从地震开始的画面哭到结尾,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在大灾大难面前,人类无能为力的恐惧,很难想象当一个人被压在废墟之中,是怎样的精神毅力可以撑到最后一刻..大灾大难面前有大爱,后面的记录部分很感人..“见死不救是最大的忌讳,其他的忌讳都不重要了” 素全法师如是说。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重灾面前,与汶川一山之隔的什邡罗汉寺变医院,禅房变产房。
在这2个月以来,在罗汉寺内待产的孕妇们都以生产,更巧的是这些新生的孩子们,不多不少正好108个。
108在佛学里有圆满的意思,在佛祖身前更是有一百零八个罗汉,佛珠是一百零八为一串。
人们说这一百零八个孩子,他们代表着罗汉寺在灾难时救苦救难,抛去佛门忌讳为孕妇们敞开佛门的福报,也是法师和众僧人们修行圆满的意思。
佛教以慈悲为本,其根本的力量就是慈悲奉献的力量。
灾难来临,对于佛教徒而言,更重要的是敏于行,来践行佛陀的菩提心、慈悲心。
“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回忆。
行善,不是为了回报,甚至,也不必记得” 108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成长,这已是功德圆满之事。
三天前,“汶川地震13年前”冲上微博热点,包括很多同学在内的人都在真诚地缅怀那一天,真诚到没有人会超然世外冷眼旁观地抛下一句“刻奇”便拂袖而去。
但我是真的没有关于那一天的记忆:那一天的那个时候,初二的我只是刚刚睡过午觉走在上学的路上,到了班里才听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在讨论,刚才是否感觉到了教学楼的震颤,然后在一头雾水之中,看着班主任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说:四川地震了。
那个时候我真的理解不了,地震意味着什么,尤其还是一场8.0级的地震,它将给整个民族撕裂出多么巨大的伤口,将给人类文明的历史造成多么严重的摧残,将给多少亲历者脑海中硬生生塞进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直到后来,2009年高一地理课,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灾害的产生,我开始形成了对地震较为清晰的概念;2011年高二晚自习,班主任给大家放了《唐山大地震》,文科六个班同时看,整个楼层哭成泪海;2011年高三我有天回家,我爸跟我说他想看钱钢写的纪实文学《唐山大地震》,让我去给他淘一本,还真让我在校门口的破书店给淘到了,我爸叼着根紫钻,一边翻书一边给我讲当年唐山地震的时候我爷爷如何用胳肢窝夹着他和我老叔跳窗逃跑,仿佛在讲一个离我很遥远的故事。
再后来就是2013年4月20日早上8点,我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我从剧烈的摇晃中醒来,正想怒骂连床的室友打飞机的动静小一点,突然和对床的室友面面相觑了一下,异口同声“我操地震了!
”然后直接跳下床抓着裤衩子边穿边夺门而出。
楼道里早被人群塞得满满当当,大颗的汗珠噼里啪啦从脸上砸落,恨不得从栏杆直接跳楼下去。
最后打着滚从六楼一路颠到楼下,整个过程不过半分钟。
震感没了,那一瞬间脚脖发软,抬头看看天空觉得清晨的阳光从未如此刺眼。
然后面无表情跟着人群走到食堂,看着食堂的电视新闻里播报着雅安发生7.0级地震,邻省又成人间炼狱。
一群老爷们血往脑袋上顶,恨不得光着屁股就要跑去邻省救灾。
然而最终绝大多数未能成行,或许真有猛士去了也说不定。
2015年刚玩知乎的时候,罗汉寺108个婴儿的故事就开始流传。
那时候的知乎,真诚,不装逼,大家都在勤勤恳恳地敲着真实的事。
罗汉寺的大和尚面对着门外层层堆叠的孕妇,没有迟疑,甩下一句“出家人最大的忌讳是见死不救”就闪开了道路。
小小的寺院里霎时间支起了棚子,搭起了架子,锅里下了肉和鸡蛋,鲜血在块块青砖上凝成了斑,哭声和叫喊此起彼伏,新生儿呱呱坠地的啼哭划破一个个长夜。
什么血污,什么阴气,什么杀生,在伟大的生命延续面前统统都不再是必须恪守的清规戒律。
从5月到8月,整整108个新生命在此诞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都翻腾不出些许浪花,但在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上却应当书写下这一光辉的事迹。
我是今天早上醒来,才发现这部电影恰好于今天上映,但是它太惨了,惨到除了微博上几个自来水略作转发之外便没有任何宣传的声音,惨到最近没有任何一家观影团愿意用爱发电去做一场关于它的放映活动,惨到我向几个电影群热情推荐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回应,甚至耐心询问过一票影友之后发现居然没有人知道这个真实的故事。
看看豆瓣,前排的评论已经目不忍视了,甚至仅仅因为有吴京参与其中,整部电影被一众别有用心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关于吴京,说点题外话。
《战狼》系列恶心么?
从某种角度确实有点恶心。
但是站在我个人角度,对于吴京这个人的评价,还是认为他并非那种要把自己捆绑到爱国战车上进行恶意营销的人,他是真爱国那种铁直男,爱国爱到愿意倾尽全力投身于各种主旋律或者和主旋律沾边的影视作品里。
悲哀的是从《战狼》系列起,他成了粉红和反粉红群体相互攻讦的一个工具、一个符号,挣不脱也甩不掉。
但一定不要忘记,2008年的他,是第一时间独自跑到了四川灾区,参与了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甚至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知道,遑论媒体报道。
仅这一点,真没得黑,我愿称之为爷们,纯爷们。
108个新生儿的诞生,首功要归于什邡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和护士们不眠不休兢兢业业的工作,然后是全国军民的无私解囊慷慨援助,但罗汉寺的僧人们也在此过程中倾尽了全力。
头上有三宝,脚下有众生。
天摇地动处,人间现真情。
可惜的是影片少了最为画龙点睛的一笔:灾区重建后,108个新生儿的妈妈每人从孩子的衣服上剪下一块布,缝制成了一件百衲衣,送给了素全法师。
如果这个镜头能否补上,那么这个故事就真的完美了。
你没读过《圣经》,无法想象当年摩西分开红海带领着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奔向应许之地是多么雄壮的事情;但是今天你能看到这部《一百零八》,看到敞开的庙门铺就的是一条怎样的救死扶伤之路,看到佛渡众生不是一句空话,阿弥陀佛念的都是至诚至善,伟大的生命延续是更为感人至深的香火传承。
影视作品并非全部都要用所谓剧本、演技乃至运镜、节奏去衡量,真实有时候就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力量。
题材很好,把汶川地震后面对灾难所有人团结在一起抗震救灾的事迹传递出去。
问题是我真的不喜欢影片中关于男女主角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我只想到八个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人总是到了失去或者即将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成长的代价太大太大,如果女主早先不那么作,男主起初不那么矫情,又怎么经历险些的生离死别。
人生真的不需要起起落落,能平平淡淡过一生那才是最大的幸福。
也许导演和编剧为了影视效果,为了有波澜,才特意选了这么一对情侣做为主角,但我真觉得如此一个绝佳的题材,还是把主角归还给所有人更好,或者就是极度弱化主角。
毕竟在这样一场天灾面前,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是真正的领衔主演。
影片中女主更像一个旁观者,如果说导演能够突出旁观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让这个旁观者来讲这个故事,可是偏偏从旁观者方面来说,女主参与度又过多了,尤其她参与的更多是来源于相对自私的个人情感。
这电影该叫 陆地 vs 肖兰 or 李梅 脑残忧郁爱情片吧?!
抱着很大期望来的 可编剧跟导演 把如此感人宏大无私奉献的地震救援 以及 佛教慈悲与爱 救苦救难 的主题 缩小到如此狭隘无脑的莫名小情小爱片。
本该作为主角的罗汉寺僧众以及妇健院 医生护士都沦为了两个小情侣的配角。
剧尾的几个采访都比大部分剧情感人,都比这个编的歌手情爱故事触发内心,直接拍纪录片好了。
那么多人失去了亲人都忍痛马上投入自己的工作 去救灾, 女主男主到处幽魂一样跑来跑去, 各自矫情, 浪费大量医护资源, 公共救援资源, 简直是反面教材。
灾难时候就是要好好听指挥, 不好自己瞎搞, 男主的腿, 女主大出血不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吗?
?
越看越生气, 这么好的题材被拍成这个鬼样子?
剧中所有群演都比男女主演技好 。
真的为了这个题材可惜。
明明从院长、护士到主持都是一个很好切入点,哪怕你讲讲配角孕妇贷款种地的故事,都好过讲男女主的狗屁爱情。
配角都讲四川话,就你男女主普通话,你男女主高贵咋的?
这女的是带资进组吗,台词西撇,哭也是面无表情。
到女的画面就全是文艺风,再配点儿文艺台词,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想看她。
男主我都不想说了,就被埋那段有点儿看头。
哦,我只是想看和她一起被埋的孕妇救出来没有。
其他镜头统统跳过。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这个导演和演员我真的永久拉黑。
吃汶川的人血馒头开心吗?
你对得起那些牺牲的人吗?
那么多人死了,你不写,你要写狗屁爱情故事。
大家还是凑合着看吧,我是免费看的,如果是花钱看的话,不值得,不如等到网上有免费的再看。
我不知道导演明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故事切入点有问题,明明应该讲的是大爱,非要把小爱做为重点。
另外吴京虽然是客串,但看起来也太尬了,很突兀,看起来是强加进去的,而且看起很二,不知道是导演怎么想的。
这么好的题材,被导演导的稀巴烂,题材应该讲述祖国情怀的大爱,而不是一对作精的爱情故事。
真的很可惜这么好的题材。
我自己是孕妇,特意带了纸巾去电影院,结果太失望了。
第一次过来写影评,是真的觉得导演把这么好的题材玩的稀巴烂了……这么好的题材,正逢祭奠512地震13周年,结果我看了一个什么鬼东西。
真的很垃圾?
是导演不懂大爱还是群众不懂?
认认真真表达108个产妇生娃不好吗?
偏偏要拍个爱情故事来恶心我们吗?
根据片名,电影所表现的应该是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牺牲,众生面对灾难的悲苦以及这种环境下生孩子的艰苦,来展现母爱的伟大!
但整部剧一大半的剧情,在讲陆地和肖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都TM什么时候了,导演在你眼里,爱情比灾难和生命更重要吗?
好,你非要说爱情比生命更重要也行,你可以把片名改成《地震中的爱情》不是更合适吗?
你这部电影叫《一百零八》,你真的在乎这108个生命吗?
看完整部电影,我只看到两个孩子出生,而且我完全不知道孩子妈是谁?
这108在你眼里就是一个数字吗?
对不起罗汉寺和当年亲身经历那场浩劫的人,人间大爱拍成脑残青年恋爱。
导演,编剧,你们是不傻!
浪费公共资源!
不会编,你们照抄真实事件会不会?
白瞎了吴京的客串。
两个男女青年手机被停机了吗?
如果是没信号,打不通我也就信了。
再不济,发短信啊。
罗汉寺的比例太低了,本来是全篇重要的一个载体,最后弄了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的狗血剧情。
真的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浪费叔花了30分钟看烂片。
快进都看不下去,还好片尾纪录片续了口气!
看了关于汶川地震的一个电影,我只想说,题材真的特别好,如果编剧和导演能好好把握的话,电影演的有点假,打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噱头,看的几乎没有代入感,就好像看政治正确的故事一样,几乎没有让人物有立体化,形象化,每个角色好像都没有生命,没有对生死的一种震撼感,只有假假假,穿插故事线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给人很突兀,要死要活的,也没死,也不感人,连片名108也就最后女主的孩子是第108个孩子这一点关联,其他的啥关系也没有,和父母失散的孩子,父母来认领的时候双方都一点情绪也没有,就好像是正常的接孩子上下学,各方支援也没怎么提现,就感觉支援来了,大家很开心,可很多人失去了家人和家园,支援来了那种开心也不应该是庆祝庙会的行为吧。
保健院里的人跑到罗汉寺避难,孕妇作为主题,可也不怎么表现这些人物,就纯工具人。
看纪录片也比看这个电影效果要好,还会有感触,看完电影就想说,吴京作为封面选的好,点进来看完,吴京的镜头也没几分钟就挺离谱。
顶流故事,一流诚意,二流剧本,三流编导。真实故事满分!
事迹本身和导演的宏观构想可谓至矣。但是成片拍得比较平庸。希望未来有翻拍。史料意义大于艺术价值。最大槽点有:1.主线完全安排错了,不该是年轻小两口。2.让孩子的意义凌驾于母亲的生命之上,过于迂腐。在当今,不应该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问题。3.寻找同一人的寻人启事贴满墙,没有其他人的吗?刻意营造泪点,假得像石膏模型。
这个故事要拍好,得平衡好人定胜天的精神和佛教元素,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显然导演没这个水平,拍成了灾难煽情的大路货,还不如片尾几分钟的纪录片花絮更有震撼力
班底就预示着影片质量了。但说真的,除了男女主人公主线拉胯之外,支线倒都很戳人。开悟的行者,顿悟的大师,人前雷厉风行坚强果敢人后流泪崩溃的院长,都是高光点。因为个人经历的缘故,一边看电影一边还在回忆孕产知识,2008年啊,真的不容易。以及,我看到一点无伤大雅的穿帮,那就是,08年的铁锹还没有加防护层的概念,电影里子弟兵齐刷刷的橘黄色防护层铁锹。
《一百零八》——第一百零八个希望,新生命永远是希望之光,再多的阴霾都能驱散,看着108个好汉真真真真真太高兴了!没想到在这片子里看到爱情最美好的样子,经历了地震死亡失联新生…没把两人分开,而是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活着真是最完美的东西,跋山涉水,不顾危险只为着找到你,你的名字何其重要!ps. 经历了地震死亡失联新生…人家都没有分开,这个五月里其他正儿八经的爱情片却不知怎么回事奇奇怪怪。
为啥很多在成都拍的片子都这么瓦塔?! 真勒是,
rnm,退钱!
呵呵,少年水浒传
不为别的 就为我是经历过地震的人
堆砌滥用的配乐与主次不分的情感线抹杀掉影片的真实底色,也让其观感无可避免的电视剧化。有些段落之生硬刻意甚至像极了家里老人钟情的CCTV8,沉浸其中只能获得徒有其表的感动。那些弹幕刷“泪崩”的,你们的眼泪未免也太过廉价了。
主要感情线太牵强了,而且描写地太多了。“小爱让我相信爱情,大爱让我相信人间的温暖。”我们不要总是把生活想的那么潮湿,把人性想的那么阴暗。归根结底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变质了,我们应该往“人间善良”的方向想。阴暗的人只是少数。给自己!
感情线驳杂 叙事太平场景非常真实镜头设计都很独到
一个好的故事却拍得差点意思……
512地震那年我也去当了志愿者,但不是在什邡,地震当中发生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换个导演的话真不至于这么低分
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在救孕妇的时候,孕妇的婆婆喊:“孙子!我的孙子!”孕妇的老公喊:“老婆!老婆!”
简单看了下,有不少批评声,人是有情感的,难道大灾大难前,就不可以有爱情吗,不许从爱人的角度出发,去记录地震的历史吗。我觉得是好片,出乎意料的好,致敬那些曾为108个孩子而付出过的每一个人。希望再看到20年后108个孩子的合影
五星给这个故事和吴京
人物立不住,而且不可爱,看了让人生厌,故事也没讲好,一味牵强的为男女之间制造障碍。女主要真的想找到男主,应该求助医护人员,而不是这种“假装生气”的什么也不说,正常人不会这么做,一次次跑出去,就觉她在困难时期浪费医疗资源!院长的辅线讲的也是没头没尾……看的生气
地震将那么多生命带走了,但妇幼保健院和罗汉寺的僧人们协力挽救了108条新生命,灾难后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大家伙互相取暖,无论过去经历何等痛苦,明天终将到来。肖兰屡次拖着不太好的身体冒雨外出寻找陆地,真的是符合常理吗?到处废墟,自己身体也不行,宝宝万一有啥事,晕倒在路上→_→反正作就是了。电影过多篇幅在两人小家庭矛盾和爱情上了,导致罗汉寺背景交代不足,奉献讲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