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慎入。
本剧主打心里悬疑,有些类似去年同期上映的《催眠大师》,宣传时刘青云说自己负责颜值,黄晓明负责演技,听起来有些玩笑话,但看后倒也没错。
作为老戏骨,刘青云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水准,任何角色他都是手到擒来,很好的融入角色,范国生又为他增加了一个银幕形象。
长期被人只会耍酷犯二的教主还在朝“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努力,从影片上看他确实为本片应该下了不少功夫,也应该是揣摩过角色,琢磨过表演,可惜用力过猛,所以处处强调要体现演技,反倒让人觉得很别扭。
或许本片换成别的同等级的演员,对手戏的精彩程度会更上一个台阶。
回到本剧,似乎一切雨过天晴,黄晓明正视自己的疾病,刘青云在狱中为自己的过往赎罪,但是几个重要配角的去向却让人疑窦重重。
这里开一下脑洞,过度解读一下本片。
1.雷医生(方中信饰)作为老院长很多年的朋友(寄望乌龟可见),他是相当有可能知道周医生的过往,虽然医生要为患者保密,但周医生严格上来说仅算是遗孤。
从头至尾的参与了整个事情,刚开始院长亲自说他是要退休的最后似乎当上了院长,中间他在警察来的时候尚还知道去会议室掩人耳目,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私下里去给出建议,而且也没必要带上王恩妮,另外在食堂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却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周医生出问题了。
最后连女友都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却能认为周医生在院长留下的物业里,本也说得通,周的女友接了电话后他还说了句“一定在那里”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
2.岳母(鲍起静饰)老太太的眼神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地方,也是主打惊悚的本片最惊悚的事情。
他一直耐心的观察着范国生和周医生,也一直谋划着报复,无论是装疯送汤,还是没事去敲门,都无疑实在让范国生不能很快融入新生活。
最后坟墓前的自白则直接推动剧情急转直下。
最后痴痴看着小孩,或许她疯了,因为他也有分裂症的第一表现:抗拒,自述自己不会疯。
或许她没疯,否则也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质问。
反倒是那个吸毒者是谁杀的没那么重要,就像范国生说的,谁会相信,对于范大概是赎罪也是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再融入社会(类似于片头自杀的老病人),对于官方也是防止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毕竟一个公开的康复者总还是让人不放心,剧中也有所表现,后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案子都被扣在了范国生头上那么完全有这样的可能,雷医生和岳父里应外合的,故布疑阵,分别除掉各自的目标。
看起来脑洞仅限于此,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在周医生最意气风发接任院长的时候,一个关于一季度药品有问题全部回收的事情,那么范国生真的病好了吗?
是不是岳母的确早就疯了,其它的东西全是来自他的臆想。
言归正传,隐藏的病人和康复的患者,到底该怎么选择,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选择,这是导演抛出来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黄晓明的演技的确还是没有,作为一个优秀的一生即使作为剧情的冲突也不应该那么前后对比太明显得太低级,如果换一个演员或许要好一些,相比之下,刘青云的演技就太值得点赞了。
吃药能不能拯救黄晓明面瘫式的演技?
結尾字幕: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
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罪恶和丢脸。
是1860年一个精神病人写的,片子远没有拍出这句话的意境好吗?
《暴疯语》正式开始前 阿生杀死老婆前后电影拍摄还是有伏笔,正式打出片名之前,这段情节算是小高潮。
这类型家庭悲剧,我可能接触过一些程度比较轻的案例。
这开头仍然算触目惊心。
阿生闷闷不乐坐家里,打手机问“老婆,你与别的男人野去了哪里?
找工作,妈的,我不能养活你啊?
给我滚回来!
”阿生自己又行尸走肉般去了游戏厅,点了一杯奶茶,自己坐那里痴痴乱想,收银员盯着他,阿生回过神,怒吼“你盯着我,干嘛?
”收银员吓一跳,“奶茶,四十八元,谢谢。
”阿生掏出纸币、硬币一大捧,砰地一声掼向桌上,几个硬币还在颤抖原地转动。
收银员瑟瑟离开后,才敢小声说:神经病。
这些情节中间不时穿插一个男孩的相片,一些儿童玩具。
阿生小声自言自语:哦,我发脾气就是神经病。
你们发脾气就没有问题。
好,都是你们对。
是你们对。
【自言自语之时,眼睛蒙了一层雾障】回到家里,误以为楼下司机是来接老婆,恶狠狠盯着他。
吓得那男子都身形后倾,眼神转移。
上楼,老婆恰恰收拾东西要走。
阿生堵在门口不准走。
阿生猜疑不断升级。
老婆哭着说:我只想一个人住。
阿生:一个人?
分明是跟其他男人跑?
老婆:我没有。
阿生:谁说没有,我都看到啦。
你不是说好要陪我一起熬吗?
为什么要离开我?
为什么要跟其他男人?
老婆:是不是我有其他男人,你就(放过我?
)……老婆话还没有说完,阿生就推搡并且拳打迎上去。
阿生自己也委屈哭起来:儿子回来见不到你怎么办?
他说了要考大学,要考飞行员。
老婆:儿子已经去世三年了。
我知道你心里难过。
可是我已经接受这个现实啦。
【边哭边撕碎儿子相片】,他已经回不来啦。
你为什么不接受现实?
阿生:我说过要给你过好日子的。
老婆:好日子?
你自己不去工作,又不准我去工作,怕我在外面找男人。
家里没有钱,就去借高利贷,三天两头有人上门讨债,成天担惊受怕。
这房子是我妈的,被你抵押借贷,马上就没有地方住了。
我受够啦。
求你放过我吧。
阿生。
呜呜呜呜 。
老婆还是拎着行李要走,阿生还是推搡回来。
老婆手机突然响起,阿生把手机打到地上。
老婆爬到地上,捡起手机。
是岳母打来,老婆尽力保持镇定,不呼唤妈妈名称,压抑自己平静下来答复妈妈:我收拾差不多了,马上下来,不要担心。
阿生却怒不可遏,以为是老婆找了情人。
楼下那个疑似情人却是接另外的女士,两个人言笑晏晏。
阿生把老婆推到窗子边,努力扼住脖子往下压。
老婆本能抓住铝合金窗户上框。
阿生力气太粗暴,两人在挣扎之际,窗框整体脱裂,窗户先落地砸碎,老婆仰面朝天坠落下去,手足如溺水者乱蹬,沉闷一响,死不瞑目。
岳母恰恰乘坐出租车赶到,目睹女儿惨死,凄厉大叫,路人皆恻然。
阿生愣愣看到这结局。
警方也很快赶来现场。
阿生平静扯开煤气管,管口喷出无色气体,劲力充足。
一个警员赶到阿生门口,门还未锁死。
警察大叫:住手阿生不耐烦地低声吼叫:走啊…走啊。
煤气罐爆炸。
新闻报道插入“幸亏门窗打开通风,天然气爆炸未引发重大伤亡。
但是疑犯与一名警员在事故中重度烧伤抢救。
”丧事,岳母凄凉哭泣,呼唤女儿回来。
“法院推迟开庭,应辩护人申请对疑犯精神状况进行鉴定”“疑犯三年前儿子丧生,导致躁郁型人格障碍,一直为进行心理治疗,导致急性精神分裂,法院判处无限期入院治疗。
”岳母面对媒体,哭诉判决不公。
【正式打出片名《暴疯语》】涂书心得开篇十分钟的影像,我大约一小时字斟句酌才写完。
真正做到全程悬浮均等注意地观察 患者的言谈内容,可能更加耗费精力。
我看电影一般是做笔记的,这部电影我看过两遍,对于主角周医生有过大致框架分析,的确能够引发我很深共情。
虽然我做了笔记,但是写作上述开篇十分钟片花,我仅仅凭借记忆拼凑,已经是意识在运作。
下周二,我会陪一位前辈再看这电影,再看看这前辈点拨下,能够看出什么新内容。
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个想法。
认为,所谓这个世界上的疯子,只能是与众不同的另一类人。
甚至说是超越了常人的思维和想法,表现的有些与正常人不同,而被人们给标签化了。
其实,反过来说,如果这个世界是属于疯子的,那么一个正常人或许在这个世界里就是大多数人眼中的疯子吧。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小岛上有一群特别的人类,他们三只手劳动,有三只脚行走,有一个正常人听说了,就想,如果去岛上捉一个三手三足的人回来,收费参观的话,一定可以赚很多钱。
结果,你或许已经知道,这个人到了那个小岛就被人给抓住,然后收费被参观了。
所以,我上面啰里啰嗦一大堆,你明白吧。
很多时候,疯子只是超越了正常人思维逻辑的另一群人。
而更多时候,疯子和天才之间,或许只差了一个脚步的距离,有一本书叫《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疯子更多的有趣的知识,建议你看看这本书。
希望你看完之后,不会怀疑自己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多少的正常人,便会有多少的疯子。
情绪化的东西,几乎人人都有,有些人善于隐藏和克制,而有些则不然,于是后者就被定义为了精神疾病患者。
好了,说回到这部电影本身。
片子导演叫李光耀,是的,和刚刚去世的新加坡前总理名字一模一样。
之所以会选择拍这样题材的电影,他在见面会现场告诉观众,灵感和想法来自于他每天看新闻得到的讯息。
在现在这样一个节奏飞快,每个人压力很大的社会,很多人都面临情绪化的问题。
当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导演这部电影的构思和主题除了映射现实社会外,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上,也借鉴了电影《催眠大师》和《搏击俱乐部》。
其实就整部电影而言,是刘青云和黄晓明之间的两人戏,其余配角完全就是绿叶,起到推进故事发展和过度的作用。
估计看完整部片子,叶璇的粉丝要失望了,因为叶璇在片名出来前打了个酱油然后就立马挂掉了。
而至于鲍起静老太太,她的眼神是用来吓人的,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让人背后冒冷汗的感觉,尤其是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诡异眼神,整个影院不知道多少人被惊吓到。
出场不多,但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让观众印象深刻,如此而言,她被提名第5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之无愧。
刘青云大哥演了一个病人,压力大,情绪化,还人格分裂。
总之,他已经是一个戏精了,入戏容易,出戏也容易,没有留下什么拍戏后遗症,这是他现场对观众说的。
他在片中的表演已经达到了心中无戏,身体有戏的表达了。
就像张无忌学太极,等到张无忌忘得差不多,张三丰也就放心的让他出去PK了。
我觉得,刘青云大哥,现在演戏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无我忘我的境界了。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很自然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氛围当中去。
至于我们的晓明,则依然一直在耍酷和“二”,然后嘴里一直念叨,药不能停。
实话说,晓明在本片的表演有进步和提升,但依然难以改变他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刻板印象。
看来,想要摆脱二哥的称呼,晓明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更加努力才行。
如果说,青云大哥的表演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那晓明的表现则完全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不否认,他演的很好,但自我雕琢的痕迹太明显,这一点观众有点反感。
尤其是,当黄晓明和刘青云两人对戏的时候,两人功夫高低,当下立见,毕竟不属于一个重量级。
心里念想着,和刘青云大哥对戏的是古天乐或者是刘德华,郭富城也可以,最起码两个重量级的演员之间的彪戏,才能让观众看出爽爽的感觉。
比如《暗战》中的双刘对决,以及《窃听风云》中的刘青云和古天乐。
而且,很奇怪,本来是一部惊悚悬疑的电影,但当两人对戏的时候,笑点突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密集,这点很怪。
其中最佳经典台词是“今天你有没有吃药?
”和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
很奇怪,一个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说,你要对我负责,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哦,对了,《失孤》里,刘天王也对井柏然说了同样的话。
奇了怪了,最近导演好像都喜欢让一个人男的对另一个男的负责了。
当然,整部戏而言,两人对戏很高能,也喜感很多,不过,别笑,片子不错,看出导演的用心。
有些细节和场景,需要观众自己慢慢揣摩和体会,比如为什么黄晓明一直不要孩子等。
还有,最后通过打碎玻璃的场景也很有心理学中的“镜中我”的意味。
一定不要往下看的分割线(前方高能剧透)——————————————————————————其实,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刘青云饰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黄晓明饰演的精神医生的治疗。
可是到了最后却发现,精分病人痊愈了,主治医生却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最近内心暖春回流,看港片暴疯语,额,支线的表现力撑不起反逆转的构架。
对待电影,我个人喜好是,讲好一个故事,那就是合格的,,较狭隘的人物发展空间往往很考验角色之间摩擦下的冲击力,语言冷暴力更比肢体暴力火花要生猛,教主与刘青云的台词对白,好似情意绵绵剑,关键只让我记住那句“药吃了吗”,此野蛮的台词君,彪悍撑起该片主题旋律;医生与病人,救治与被治理的人物关系。
剧情主线发展的僵硬乏味,毫无爆点,好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内心却放不下最近泛滥的爱港片之,在看到黄教主断片样的反常态,是滴,要开始逆转嘞,拥有救赎权的医生转换成需要被救治的病者,过程是无味滴,木有爆点滴,教主和刘青云的对白毫不尖锐,不装牛角尖,乖乖的攻守通体的台词对白,闻到的味道不是冲突冷腥的语言暴力,而是浓浓的一股社会新闻实事煲出的心灵鸡汤味。
唯一让我慎得慌的是,范国生他岳母,戏份一小撮,站在阴冷角落,一个怨恨杀死自己女儿的女婿的老阿婆形象,让画面分分钟穿梭成80年代的老港鬼片。
黄教主那个发型,是带头套了吗,为毛总我感觉教主只要重重的甩一下头,那头套就会甩进大汤碗里通常内地与香港交姌的电影合作物,其八卦谈资可比片子本身出彩些
当时和冲锋车买了前后的票连着看的。
全片看的时候一直在内心感慨刘青云演得真好、真好、真是好(不过想想也没啥,算是正常发挥吧)。
另一位男主晓明能感受到他的努力,但还是觉得很程式化,全片不是梗着脖子面瘫、就是梗着脖子歇斯底里。
配角里方中信很帅、薛凯琪很美、鲍起静演技吊打。
虽然剧情能猜到,但全场也没啥尿点,个人感觉比冲锋车好看,不过也有可能因为看的是粤语版。
冒雨出门连看两部片子我也算是个合格的真爱粉了吧。
——2015/4/5
剧情有新意,设置了好几个悬念,后面一一呼应破解,大致都看得明白。
这种悬疑题材的片很容易拍成故弄悬虚,让人不明就里的烂片,但这片没有,导演和剧本都过关。
故事一开头讲刘青云病发就很抓人,但之后略拖沓剧情推进缓慢,进入中段刘青云出院后就精彩无尿点了。
不论如何,冲着看刘青云,鲍起静的演技,就什么都值了。
精神病人与康复的精神病人两个身份,刘青云都演绎得自然到位,看着他一本正经,语气缓慢地盯着你说话,那一刻真是分不清他到底是精神病还是正常人。
他和鲍起静同框斗法时特精彩,真是火花四溅,也制造了不少惊悚效果。
黄晓明演得出乎意料还不错,特别是同刘青云在仓库内斗戏那一段。
但是私认为他在前半段未发病时,将人物演绎得太阴郁与紧绷了,如果塑造得稍微开朗正气点,跟后半段发病后压抑爆发相对比,会不会戏剧效果更好。
刚看好过来评价一下。
之前看了一丢丢简介,看到黄晓明最后变成精神病,我就果断关评论了。
我瞬间明白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各种反转。
这样的剧情决定了观影前绝对不能先看剧透,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立刻购票进影院看片。
总体说来,刘青云、方中信的演技可圈可点,无奈方中信的发挥空间太少了,强烈要求编剧其实可以给“雷医生”多加戏份,其实这里面他真的“可有可无”啊,原本以为老院长一句“你要多帮助他。
”会为后面小明哥深陷精神困扰,雷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伏笔,哪料到根本没有。
另外,有点不明白,既然老院长知道小明哥是有精神病的,那怎么能在他病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把医院交给他呢?
这不是儿戏么?
之前还猜想,这里头是不是伏笔?
或者说其实老院长的去世乃至他承接医院都是精神臆想,哪知道根本不是。
唉,这个BUG留的真不应该啊。
ANYWAY,影片算是今年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小明哥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分推荐,值得一看。
两个演技派中年男人撑起来的一部电影,是继去年《催眠大师》后感觉很不错的一部国产电影。
论演技觉得还是刘青云完胜了,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入木三分,黄晓明还是略逊些。
看这部电影前给5组发了一篇和目前幸福课相关的文章《任何一只狗都能弄崩溃》,之后看了这部电影更有同感。
其实影片中的黄晓明饰演的医生就是自己把自己弄崩溃的,不断让自己去承受压力,而且他内心超级自卑脆弱而表现出来超级自负固执,外在和内在的强烈不一致性,一旦外界压力超过他所能承受时,于是最后导致了精神分裂。
我想这部电影看后其实都可以思考下:你有没有在把自己往弄崩溃的路上逼了?
托广电的福,内地上映的片子里不能出现代表虚无的“鬼怪”,催生了大堆的心理惊悚悬疑片。
弄出许多幌子,到最後把责任归咎于人为动机。
所以表面上还有“鬼”的东西,都烂掉了,专攻心理惊悚的,反而还有了成功的可能。
看完《暴疯语》,霎那间很难定义其质量问题。
不能说好,的确没什么亮点。
但也不能说坏,除了一惊一乍的鲍起静,也没有太值得嫌弃的地方。
同样是惊悚心理片,这片子比不过去年的《催眠大师》,名字和宣传都搞得极具阵仗,说是“脑洞大开”,实际上比起诺兰或是《催眠大师》的脑洞,显然都不够格。
在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之后,片尾还表达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怀,然而精神病患者并非传统意义上主流关心的弱势群体,衔接显然亦多此一举。
直观就是,电影开头非常好,通过代入范国生(刘青云饰)的故事展开另一位主角周明杰(黄晓明饰),新意而精到。
但后面却是走向了平庸,方中信的角色非常多余,他与鲍起静一样,承担的任务就是凸显范国生、周明杰两位角色的心理变迁,尚有作用,而对叶璇的期待,与片中其出场一样,完全是昙花一现了。
但华语电影中这类片子的确是很少,加上刘青云演技精湛,黄晓明帅气依旧,剧情尚有气场可以支撑。
想象下倘若换了新人来出演,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故事是个简单的故事,乍看刘青云的主角,细看才知主角是黄晓明,如果不是电影看得多,熟悉关系铺垫,这种新意转换多半让人不适。
范国生是一位杀妻犯,在後来的精神鉴定中被认为其精神存在分裂,故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免于被起诉判刑。
周明杰是范国生主治医生,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治好了他,同意放他出院回归社会。
前部分一直围绕范国生叙事,直到他再次“杀人”(误杀),周明杰(在心理层面)正式登场,因为自负自傲和害怕,选择了帮范国生掩盖罪恶,最後却落入了自己的心理梦魇。
在周明杰杀害死范国生误伤的吸毒者时,周明杰的正常人格与“心理梦魇”对抗就开始了。
在密室一段的监控中,刘青云的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是周明杰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导演和编剧給观众幻化的是“范国生”。
当然一如既往之作,导演在最後用了大段“真相”镜头来解读谜团,观众也“恍然大悟”。
但这其中并没有“隐喻”。
最後解答的手法是导演给的,而不是观众代入后可以察觉出来的。
唯一的隐喻只有一处,就是周明杰幻象看到曾经的自己和母亲,他在正常状态下看到了自己的执拗。
因为伤害,固有的遗传病,所以才刻意伪装成正常。
实际上编剧想说的是,不要怕,要正视。
在最後,周明杰“杀死了”自己的潜在负面人格,“负面人格”一直在让他放开(掩灭),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刀。
在周明杰进入精神病院後与范国生会面,周再次抖出了一个谜底,原来真正杀害吸毒者的是他。
但不知为何,周没有对警察或是其他人说出口。
范国生反而表现正常,觉得横竖人生没意思了,乖乖进监狱吧。
方中信应成为院长,在像医生看病人一样看着周时,周未来的命运如何,到底是没有给出交待。
其实本片还可以给出另一个谜底,那就是方中信。
片子里对他没有过度刻画,但在周明杰的每一步异常行动中,方都参与了其中:警察找周谈话、周在与方吃饭时暴怒,周回医院取药时被方发现……不可能否认,方的种种手段,不是没有目的的。
往深了想,也许方一早知道周有问题了,再一步步策划到上位。
但就片子的长度和内容,这一点明显是过度解读。
李光耀在《暴疯语》之前,只拍过一部低成本惊悚片《恶男事件》,这个作品算是大银幕的首秀。
除了角色设置不够缜密,包袱抖得不够多,宏观化的对抗到自我剖断过度不够自然外,都还值得肯定。
我是在院线电影基本都看过之后没得看了才选择这部的,怎么说呢,虽然不够好,但还是可以有,让电影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本来觉得四颗星吧,该解释的都解释了,结局也圆了回来,基本也算是国产悬疑里不可多得的没有烂尾的电影了。但是大家对黄晓明偏见也太大了吧?怒加一颗
一个精神分裂的我如何拯救一个精神分裂的你。故弄玄虚和故作神秘 唯一喜欢的一场戏是雨夜自杀 刘青云的演技把小明瞬间秒成了渣渣 你们造教主有多努力吗?!p.s 第1000部!!!
真的挺吓人挺寒心的,有些地方是真吓人,有些地方只是鲍起静加灯光加音效。如果你知道你爱的人的家庭有遗传病而且还是精神病,你还会执意为他生下孩子,乃至在一起吗?
问题是不是出在黄晓明和刘青云之间的落差。感觉刘青云都被黄晓明带的烂演技了。好怀念科恩兄弟啊。
悬疑片拍到这么闷也是够了,真的不可理喻。
整体构思像极了催眠大师。最后黄晓明郁郁寡欢,因为他晓得自己才是真凶,刘青云替他坐牢。
这故事拍过一万遍了啊大哥
看了公司内部未做音效的国语配音版,五颗星,整体视觉设计很棒,刘老大演技依然卓越,黄晓明也适合演变态,故事基本无大伤且逻辑清晰,而且还是A级卡司,只要宣发没问题预算够,就等着大卖吧。
同样是在公车上把人推倒 刘青云这股子狠劲教主大概一辈子学不来了。前面太闷了点,只能靠老太太装疯卖傻提劲,但最后半小时持续高能,看得很爽。
清明节跑来看了这出真是大吉利是...催眠大师+fight club的扭曲版,可是两部都赶不上的感觉,看到刘青云就想到警匪片的音效乱加滤镜向惊悚片啊。
新加坡总理生前最后一部电影
最终小转折画蛇添足,反而不能自圆其说
开头太烂,拉低了观赏意愿,后半段悬念揭开,算是正常发挥,只有偶然几个镜头有亮点,镜子中的倒影世界,关注精神病人的片尾字幕,当然还有陈医生的歌配合香港上空乌云翻涌的镜头确实很美,挽回了一些尊严
想搞一个搏击俱乐部一样的悬念 结果只是神经病的低俗手段而已。不够悬疑不够惊悚 可以说定位失败。
这是教主最好看的一部,希望教主别再拍些乱七八糟的了
不错的悬疑片,值得一看。只是后来的情节已经可以让人猜到了,也有一段直接一股脑地解密出来,到也算是降低了理解难度。
有教主,必烂片。
真的不好看啊,教主在我心目中就是票房毒药啦。如果去电影院看肯定又变成只记得陈胖子的歌
节奏和剪切跟鬼片似的,病中病的这种类型,总体不但比不上去年的《催眠大师》,《搏击俱乐部》就更谈不上了。我愿意用一首歌,送给本片以及黄教主的演技:《浮夸》。PS:药不能停。
各种失控啊……表演、节奏、风格、故事的问题都一堆。把悬疑和恐怖揉到一起挖掘精神病人的世界本是可取的,但你不能总是一惊一乍的啊。影片聚焦精神病人,不等于你要把片子拍成神经病……黄晓明的表演差到让人害羞……完全不对路,格格不入,且造型太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