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这样爱一个人。
劝自己接受对方的缺点,以忍耐的方式。
但总有很多次,控制不住自己,说出很多伤人的话。
所以,当你爱上的一个人的缺点,后果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她说,我为了逃过考试而烧了学校。
其他人都说,that's horrible!而他说,that's brilliant ! you're genius!她说,我总是谎话连篇,但对你我想要诚实一点。
背负谎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我们始终乐此不疲于此的原因,不过是因为,我们始终不愿意放低自己的身段,或是始终不愿意承认,眼前这个要和自己度过一生的人,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You're the worst person for others , but you're the best choice for me.
豆瓣七年从来没写过任何东西,而这部片子算是真正搔到了我的痒处。
男主和女主同样招人喜欢,甚至男配和女配都越看越顺眼。
这在我这么多年的观影历程中实属少见。
片名的you're the worst甚至像是反讽,明明就是you're the best!男主每集都会流露几个表情或是深情或是迷茫,帅的好像万丈阳光直射。
而女主又直率美丽的完全不让人反感。
Casting简直是一绝。
其实这剧之所以让人看着心里舒服,就是因为里面的人都带着生活中已经少见的真诚在活着。
讨厌伪君子,所以宁愿周围朋友不多,不去刻意迎合但也不愤世嫉俗。
我写影评真是没有detail又很烂,恰是我自己最讨厌看的那种。
再看一边剧再回来写吧。
You are not the worst, you are the most honest. 美剧真是敢拍哪。
这么“奇葩”,另类,充满毒蛇和xoxo的美剧,居然让人看到了深深地爱情美好。
原因大概是,他们是真的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吧。
知道自己是the worst,不奢求有什么鬼爱情,不如早早说明,既然开心,那就在一起开心开心。
最令我感动的是最后格雷琴说的那句,明知道在几周或者二十年后我们会受到深深地伤害,但我们现在还是要在一起。
这不就是最好的爱情么?
无论你什么样子,我就是想跟在一起。
知道这一部已经最终季了才开始看,期待他们最后俗套又完美的happy ending。
《you're the worst》海报 来源:豆瓣电影名:《You're the Worst》上映时间:2014-2019中文译名:《我爱上的人是奇葩》导演:Jordan Vogt-Roberts等提供商:FX字幕:人人影视海报:公映海报(第三季)01 you're the worst兜兜转转,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地看完了一部很冷门的美剧。
豆瓣甚至只有7000多个人看过到了第五季。
它评分一直稳定在9分左右。
十二觉得之所以它会这么高分,即便可能是因为看的人少,它也有它最本质的打动这些人的地方,也有打动我的地方。
by the way, 人人字幕组陪了这部剧5年,对翻译的准确和雅致,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确实很有爱,会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做可爱的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会有一些朋友,或者能得知一些人患上了抑郁——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笑。
自己虽然没有真的患上,但真的面对一些措手不及、面对一些无可奈何的时候,心情郁闷到想关闭房门一天一夜——然后却要对着朋友强颜欢笑。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Gretchen 就是这部剧我们能认识的抑郁症患者,是一个emotionally stunted ginger。
她从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束缚,父母的过高期望是她最初down到谷底甚至想自杀的第一个来源。
友情中,她会因为别人的控制欲、因为一言不合而开撕;爱情中,她喜欢自我,不喜欢被情感绑住到无法动弹,那她宁愿离开。
喜欢随心所欲地骂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第一个worst。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所以,这样的她才能在偷婚礼物的现场,遇到另一个偷礼物的Jimmy,一个Pompous albino Brit。
操着一口英式口音的Jimmy,是一个情色小说的作家。
他说话的风格大概就是,一句话5、6个形容词、5、6个副词、2、3个从句,混着英式口音,amazing。
(插一句,美剧里英式口音的梗快玩烂了……)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所以这场婚礼就是Carrot doc - Vernon和Insect with boobs – Becca的婚礼,Becca的妹妹是Linsey(可能是这剧,一开始十分不喜,到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了),是一个性欲极强追求刺激的Walking hormones。
她的丈夫是Paul,因为长相可以称之为Alive Roger Ebert,一个宅男。
不能忘了还有一个PTS dummy Edger,一个寄宿在Jimmy家的退役大兵,因为战争患了PTS。
02 the worst整个5季的主线是围绕Jimmy和Gretchen两人的恋爱展开的。
前两季,害怕伤害而害怕互称男女朋友,3、4季求婚的反复,最终季婚姻恐惧症的阐述。
好吧,第3季差点让我失去看下去的信心,主要是因为前两季的故事情节比较连续,虽然支线插入,但还是围绕主线开展的,然后人物的性格也铺垫的差不多,但这一季似乎有种想妥协的意味。
女主和心理医生的戏,Jimmy父亲死亡的戏,Edger停药的戏,Vernon和Paul“私奔”的戏,wtf,乱得可以,人物的性格虽然丰满了起来,但也失去了最初两季这些人最有意味的真实,仿佛为了讨好。
这部剧是为数不多的全部围绕“边缘人”讲故事的恋爱番。
黑话连篇、毒鸡汤遍地也挡不住这几个可爱的人喷薄而出的想要被自己接受的想法。
是的,他们只是想被自己接受。
他们不怕被别人称为worst,也不怕被自己是,因为他们就是觉得自己是worst,但sowhat。
但这5季最主要讲得是什么呢,可能是这些人对待自我的方式的改变。
举个例子,Edger其实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了,这个角色的线就是一个PTS如何摆脱药物,去融入这个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那他接受自己的是什么——身份、过去的事实。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这部剧处理矛盾冲突的手法,是“一顿乱说”,简直就是贯口,台词快到我接不住梗,冲突到极致的时候,矛盾的两方会感受到互相的“点”,试着去接受别人和自己的想法、理念不同,不合的地方我们可以商量,但不去伤害,随心所欲但同理别人。
会感觉这部剧的编剧有点差,一是在于叙事的节奏,忽快忽慢,有故事就讲故事,没故事凑故事;第三季的编排如上所述(查了一下,导演是《我们能这一天》的,说一句难怪),可能第五季的叙事比较正常一点(其他导演操刀了),悬疑设置和场景互换做得更像一部电视剧。
配乐amazing,特别是还加上了原创,这可能是美剧一贯的作风,但还是很爱。
03 worst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也不敢妄加揣测这些演员是否演出了the worst。
查了一下中国2018年抑郁症患病率在4.2%左右,考虑到识别率和治疗率的偏低,真正的数字存疑。
但我们的影视作品关注的点,一直在同情的角度徘徊,鲜有同理的作品(事实上,抑郁+影视+中国的关键词百度只搜到了一部要上映的)。
娄烨改编的《推拿》,也是讲述边缘人盲人的故事,但缺少剖析到内里的东西,过多地关注了环境、生存和情感,从上映的版本来看同情居多,当然不容否认,《推拿》是在关注边缘人。
最近yiqing的肆虐,更让人担心几类可能心灵会受到伤害的人。
医护人员、病患、治愈者和更多的“疑自己似”者。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同样不敢妄加揣测。
只想分享一个故事,某香港知名大学毕业来内地开展心理课程的心理老师,拿到了学校20%的预算;校长说,我知道心理教育很重要,但这么多预算已经不错了。
《you're the worst》剧照 来源:豆瓣当然worst只是自嘲,因为全世界都是worst,或许生理性的问题是无法得到治愈,但心理性的问题真的如我们这些自诩“正常”的人所谓么,“正常”的人只是规定了“正常”的想法罢了,别试着可怜worst,你不配。
公众号“电十影二”
彼此都见过对方最糟糕的那一面了,所以之后也就只能看到TA更好的地方了。
也许这就是整个故事的立意。
站在谷底,四面八方全都是上坡路。
在一个人最美的时刻爱上TA,日子久了便会回归平淡。
能在一个人最糗的时刻爱上TA,或者爱“上”TA,斗转星移的,居然就成了真爱吧。
PS:男主你好!
作为一个爱站着尿尿的女的,我很喜欢看你坐着尿尿。
哈哈哈哈
真正吸引我看这部剧的源头,是那被豆友吐槽土爆了的译名。
记得,我的朋友都吐槽过我是奇葩,一开始我表面欣然接受,暗地里总在苦恼“我真的这么糟糕吗?
这样糟糕的我应该是不值得被爱的吧。
”就像吉米总喜欢找那位小胖墩男孩倾诉一样,彼时的我也只有在和十岁的表妹聊天时,才敢坦然谈起自己被称为奇葩的经历。
小小的她故作成熟地推了推眼镜认真看着我说:“可是,姐姐,奇葩是稀少而珍贵的花啊,语文课上我就学习到这个词了!
你不要难过,你应该觉得开心才对,与众不同不好吗?
”其实,从小就沉醉在安妮的绿山墙梦中的我,怎么会不喜与众不同呢?
只是,当这个流行词被用来描述自己时,本就敏感的心自然会紧张起来,脆弱的自尊心使我将奇葩两个字视作如同“The Scarlet Letter”一样的存在。
后来,我遇到了一些人,他们和我一样算别人眼中的奇葩,相处过程中我们总是能够互相理解,甚至意外欣赏彼此身上的奇葩之处(也是旁人厌恶的部分)。
就像这部剧所宣传的那样——要相信这世界上总会有奇葩因为你是奇葩才爱你。
第一部中最喜欢的两段话,一段出自男主,一段出自送披萨的外卖胖大叔。
“I’m an adult.Do you know what that means? It means that I am beset upon at all times by a tsunami of complex thoughts and struggles ,unceasingly aware of my own mortality and able to contemplate the futility of everything and yet still rage ag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So do you see how monumentally stupid you ,a child ask me ‘Do I want to hang out sometime is?’”这一大段话仿佛出自《唐顿庄园》中的某位贵族之口,而非出身英国北部穷区且身着格子衫、帆布鞋的男主。
而面对着十岁的小男孩讲话时都要卖弄文采,更是突出了他的奇葩属性。
抛开剧情本身,三十岁的男人对十岁的小男孩能认真吐槽成年人的烦恼,已经难能可贵了。
毕竟,我小时候身边的大人们似乎总在掩饰烦恼,不愿轻吐真话,比如“烦死了,做大人实在是很辛苦呢,小孩子才无忧无虑,要好好珍惜啊。
”如果当年有遇见这样一位奇葩叔叔,我也不会天天幻想自己能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吧。
:)早点认清现实并降低预期,会不会成年后反而更快乐呢?
还是说这样其实是太早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幻想的快乐?
)“It’s like a really sweet gig for me .I just drive around , listening to TED Talks or my jams or whatever, and if I want to get high ,Let’s roll! If I don’t want to deliver a pizza ,I don’t. I just pull over and eat that shit , and I tell’ em I get robbed again.”当女主询问外卖小胖哥工作是不是很累,想要向对方表示同情时,小胖哥却一脸兴奋地讲起这份工作带给他的幸福,才有了上面这段话。
ps此角色在第二部又出现了,彼时担任的是商场的临时保安(替朋友工作)。
当他手舞足蹈地向男主讲述自己如何偷懒、如何抓小偷、如何偷吃顾客剩下的食品时,仍然是一脸满足的老样子。
这个角色打破了我对所谓社会底层的刻板印象,他们可以不是满身苦难、一脸疲惫的样子;他们可以拿着不高的薪水,但依然快乐满足;他们可以从事旁人看不起的简单工作,但依然为自己而自豪;他们可以压根不在乎,自己现在不是且永远不会是社会精英,这一事实。
或许,东亚社会不止一次被自己人拿出来拉踩,认为其普遍存在的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已经摧毁了年轻人。
毕竟,在一些人的认知中,美国地广人稀资源丰沛,应该和内卷不沾边,不过一书已经揭露了真相。
今天美国社会流动性比欧洲还低,在美国,想从中下阶层上升,和从富裕阶层跌落,概率都很小。
收入位于全美前1/5或者后1/5的家庭,其子女往往和父辈处于同一个阶层。
出身7.4[美]劳伦·A·里韦拉 / 2021 /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因此,我更加好奇的是,当我们拼命维持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优秀时,是否同时也为自己架上了一道思想枷锁?
当我们在人生的跑道上飞奔累了时,是否可以选择停一停,去做站在跑道两旁喊加油的人?
我们一生究竟在和谁赛跑?
是自己还是别人呢?
再扯一下最近大热的《狂飙》吧。
即使,安欣身上没有背负那样沉重的任务,日后也没有因此经受种种挫折,始终都是一位在老家工作的普通、平凡但快乐的小警察,但是,又有几人真心羡慕他的生活甚至幻想成为他呢?
当剧中那位接手高启强鱼摊的年轻人喊出“我也要成为下一个高启强!
”时,看剧的观众内心深处究竟是认同还是不解呢?
暂且不论他犯罪的事实,只这段从社会底层白手起家到出人头地的经历,普通人谁听到不会心向往之?
虽然,许多成功学书籍已逐渐被视为鸡汤读物而遭市场排斥。
但此剧热播后,《孙子兵法》又一次热销,或许已说明“不甘平凡”依旧是大部分人的心声。
扯得有点离剧甚远,不过总而言之,如果你是希望寻找共鸣的奇葩,那么这部剧就是你新的朋友。
如果你是在社会竞争中挣扎的普通人,那么这部剧就是你心灵的加油站。
如果你是在平静生活中幸福自足的俗人,那么这部剧就是你的冰镇雪碧。
(心飞扬)
这篇日志有比较详细的总结#美剧美衣哪里买#之 Gretchen from 我爱上的人是奇葩https://www.douban.com/note/546340200/<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图片9><图片10><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14><图片15>个人微信号里也有同步,欢迎关注
鬼老们看起来都傻不拉几,做十位加减运算就已歇菜。
这些只懂得简单粗暴地在两点之间画直线的一根筋们,却能把情感关系复杂化到极致。
but why bother? 对于旁观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折磨是为了哪般?
然而,现代人的感情掺杂了多少欢愉和交易的成分,也鲜有人承认爱情大多都建立在期望被爱的私欲之上。
因此,不再有什么好藏藏掖掖。
作,也就成了检验自己对本心的考量。
其实这部剧通篇和爱无关,剧名也是为了避免审查而选择了最不费劲的方式翻译的。
比起离谱荒谬的隔壁老王式抓马,这部剧描绘的,已经是最现实的理想主义。
毕竟爱情迟早会死,有些附属品,却能长存。
突然之间所有的人都开始变成一种预设模式:我们相信爱情但是不相信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到新的版本的评论可以插图,可是遇上了已经很久没有截图的我。
这部剧可能更多的是感觉性的描述(当然我说这话是因为我一张截图都没有),除了如标题提到的两个人各自的习惯被欣赏之外,我终于遇到一部两个人不是过于虚假甜蜜,或者是剑拔弩张,又或者是一段早已看透对方还在一起的拍档关系。
他们两个之间大多数真的是没什么好吵的,这大概是比完美爱情更加不可能的状态。
今年看的电影很少,看过好看的爱情故事貌似就这一部,很多电影只是借爱情故事看人生,或者是包着一个爱情故事的透明塑料袋,你知道有爱情存在,可是你看不到。
只有我觉得这部剧说的是友情嘛?
感人。
我没看到爱情?
爱情到底是什么?
男女主的关系都是建立在友情之上的,和谐的性让双方愉快,之余又可以愉快的一起玩耍,分享心事,女主和闺蜜的关系是一条线索,男主和忠犬系室友的关系也是一条线索。
我看的时候有种带入女主的感觉,不知道男生看又会是什么感觉?
所以你是主角还是跟班?
一季弃。观感很怪异。感觉所谓奇葩就是个虚有其表的外壳。内心还是极度缺爱又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互相试探,下棋。这是一部讲感情下棋的剧。
毒舌和放荡都是外皮,打着灵魂伴侣的幌子,实则做作可笑,和最肤浅的恋爱没有区别,毫无深度。看了一集半弃。
还是蛮失望的,男主不够mean,女主也不够婊,难道是我口味太重了么?
看完了,没多少惊喜但也不讨厌,无聊的时候刷两集。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弃
没意思
喜欢
why U so 贱
一对可爱的愤世嫉俗的毒舌,台词犀利字幕组也神翻译,适合解压,9/10
哈哈哈 男女主绝配 就不要分开祸害大众了
一口气看完,轻松愉快。现在真的很难像上个世纪那样去结交一个人,第一面可能就是在床上,然后再发生很多很多的纠缠和故事。顺序倒置了,若是命中注定,那也没关系吧。
很短很毒舌很毁三观,可以一乐
里面的女人脸都有点方耶
乍一看有点有趣,看多了还是觉得太过三观不正以及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酷。就是并不是反常理就是酷啊。
喜欢男主的口音
看了十分钟就知道自己绝对会一口气刷完整季,男主根本就是没有雀斑的小雀斑嘛
cool couple! yeah!
不是我的菜。三集弃。
一集弃,三观不和
这才是我想看的爱情喜剧啊!!!这两个可爱的浑蛋太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