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几部剧下来,不得不说此剧本季最佳。
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不停地想起自己的两个表姐,这种不断让我和现实重叠的真实感有些刺人。
由于是独生子所以两位表姐就是我这辈子最亲近的人,她们分别大我九岁和八岁,所以我人生未来阶段的想象总是借鉴两位姐姐当前的生活状态。
现如今我已经24岁,结婚的事情离我忽近忽远,而我对它并无半分期待或者说我完全是消极对待的,理由就是目睹两位姐姐被婚姻吞噬的人生。
我的大姐,以男性角度来说就是一位168,C Cup,长相甜美的女人;以女性的角度出发就是画的一手好画,打的一手好游戏,非绿茶婊的女汉子。
她曾经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男生,幸运的是那个男生也很喜欢她,他们一度谈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是不幸的是,我的姨妈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男生家境贫寒,单亲家庭,只这一点就把他身上所有的优点掩盖住。
姨妈反对的手段简单粗暴,把我大姐关在房间里狠狠地打了很久,直到我姐愿意和那个男生分手。
她哭着说和那个男生分手的时候,内心完全麻木,只感受到啊,我终于解放了,能从这个屋子里离开了。
就这样,她分手了,就这样,她接受自己母亲介绍的相亲对象,大概同好几亿中国人一样,大姐同相亲对象结婚了。
对方真是个优秀的人呢,飞行员,一表人才,家里也有官场背景。
是人就说,你姐姐真是幸运啊,碰到这么好的男人。
那时候,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男人每天都会和妈妈通三小时以上的电话,今天一睁眼做了什么,早饭午饭晚饭吃了什么,我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一一道来;那时候,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男人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顶撞自己该打,顶撞婆婆该打,姐姐生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婆婆说我们东北男人从来不抱小孩,所以小孩现在一岁半还没被父亲抱过。
那时候,我们谁都不知道,这个男人没有当丈夫和父亲的觉悟,出去吃饭为什么都是我付钱,和你父母出去吃饭为什么都是我付钱,小孩的奶粉为什么都是我付钱。
压倒大姐最后一根神经的事件是她怀孕八个月的时候,婆婆突然到访家里,美其名曰照顾孕妇,实则是和公公吵架离家出走。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婆婆却在这时候得了一种传染病(原谅我忘了具体名字)有些严重,医院医生看过之后警告我姐说孕妇被传染的话有可能小孩生出来是先天性心脏病。
姐姐担心的提出让婆婆去二儿子家住,结果被渣男直接驳回,并且还命令她每天陪婆婆去医院输液。
我姐就挺着大肚子担惊受怕的带着婆婆每天奔向医院传染科,万幸的是孩子出生后健康成长,我姐在给孩子洗澡时跟渣男说你看小孩这么可爱,要是一出生就是先天性心脏病该有多伤心啊。
渣男不会在这种时候让观众失望,回答说得了就是他的命。
之后我姐坐月子期间婆婆和渣男的闹腾我就不一一赘述,总之我的包子姐姐现在落下一身病全是和坐月子有关。
在小孩百天的时候她下定决心离婚,终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法院裁决离婚。
我就不说姨妈的一些极品话了,比如要是知道那个男人是这样的,你怀孕的时候我们就让你堕胎离婚。。。
你问我姐现在的状态?
她前一阵子半夜三点给我打电话,当时我在英国,看到大姐的电话十分惊讶,接起来只听到一阵哭声,她断断续续地说今天看到那个人了,那个因为受不了母亲打骂而放弃的前男友,见到他之后她恍恍惚惚地想如果当初坚持下去会怎样?
她还会变得这么惨吗?
我的二姐与大姐是同一年结婚,同一年离婚。
本来也想写她的婚姻,但是实在是心累,简单说就是比大姐还惨,净身出户,儿子被婆婆抢走,自己离婚租房子一个人过。
目睹她们短短两年的婚姻生活,我这个看客看到了她们父母对于婚姻得过且过的态度,一直劝说不许离婚的坚决,因为生了小孩好像就犯天大的错,在大人们看来弥补不了,以后再难嫁好人家。
我推崇问题餐厅的原因就是那两句台词,不想让小孩变成和你一样的男人;迷惘的时候就走最艰难的道路。
后面这句台词在我的人生中出来的太晚了。。。
大概以后也不会出现在我姐的人生中。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祈祷我姐今年要健健康康的,小孩没有爸爸但是每天都快快乐乐!
日剧总是喜欢把剧中人物面临的问题,用赤裸裸的、大段的嘴炮表现出来,一顿嘴炮能够犀利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观众具有了十分畅快淋漓的体验,也给国内的微信公号贡献了大批高质量的截图,成为各种题材毒鸡汤的高发区。
这和国内影视剧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
如今国内的电视剧,普遍都是40集以上,过长的时间使得台词不如日剧短短的十集具备更多的精华。
(其实可能有些国产剧也是能看的,但是集数真的太长了,太耗时间,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看)这部剧听说要被国内翻拍,不过用脚趾头就能想出来,如果不是有一个像山影那样靠谱的剧组操作的话,这部剧不出所料应该会成为众多翻拍题材重灾区中的一个。
连简单的谈恋爱的剧都拍不好,你还能指望他能拍出来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反映社会问题的剧呢?
或许不是不想拍,而是不能拍,有些问题,你把它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上面不同意,观众也不买账,原本的剧情只能一改再改,变成四不像。
这部剧在开头确实比较尖锐,不拖拖拉拉,指出了问题的核心,确实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但是将剧中的社会环境刻画地似乎过于残酷,例如男上司上女下属脱衣谢罪,虽然让人愤怒,但是却不能够引起人们的同理心,矛盾冲突似乎有些过于刻意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性别不平等对待的问题,往往从生活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来,而正是由于这些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小问题,才会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各种在男权势力下受压迫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在高档法国料理店对面开了属于自己的餐厅,实现了与不公的对抗。
这样的剧情似乎给人们心里一个安慰,但是过于浪漫终究让人产生疏离感。
女人和男人对抗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结局。
受丈夫冷对待的主妇、被父亲不喜欢的女儿、不受上司待见的女下属、总是被性骚扰的女职员、异装癖爱好者等等,一群人像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猫,聚集到了一起,拥抱着互相取暖。
影片的最后他们在海滨又租下了地方,一群人再次聚集,想要展开下一步的梦想。
看似是欢乐的结局,但是仍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们仍旧属于主流社会之外,用一个餐厅的外衣,营造了桃花源式的浪漫的氛围。
女性仍然没有取得胜利,只能在一起抱团取暖,不想去、或者是不屑于与外界的刀光剑影交往。
过于浪漫让人感觉不真实。
但是剧中人物的幸福,也只能点到即止,主妇、玉子、异装癖,究竟能够获得幸福么?
离开这个群体,他们还会这么快乐么?
我的妈妈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有时候觉得啊,与其让你考上重点大学,真不如让你弟弟考上大学性价比更高。
当时心中听了有些不舒服,但是转而想,这是我的问题,不是我妈的问题。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女生,很多时候并没有负起对家庭的责任,没有努力赚钱,没有对家人尽到自己的关心。
但这也不能把这些归结到自己的性别,而是自己有时候过于自我,过于自私。
心中总想着,似乎买房买车什么的不是自己的事,丝毫不用在这些方面付出精力。
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无怪乎自己总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
逃避了责任,怎么都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小孩子。
看到#5,感觉编剧对川奈的刻画比新田丰满得多。
#4主线是新田,但是作为观众我还是被川奈吸引去了,#5主线是川奈那更不用说。
有时候谈论一部剧,观众很多时候会用人物的特点而不是人物的名字来代指,所以提到很多人都用绿茶婊来称呼川奈,或者直女癌。
但其实,我也搞不清楚绿茶婊具体指的是什么。
如果分好女孩和坏女孩,那我可以很清晰地将她归到坏女孩一类,因为她随意插足别人的感情,为了和男人们处理好关系什么都附和甚至装傻,还用瞧不起的语气嘲笑狼狈反抗的女同胞们。
最后我们也看到,川奈的确有很多男性朋友,女性朋友之间关系并不好,她们不会认真和她交心,她们的交往好像是给自己炫耀的机会而已。
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算是“绿茶婊”其中的一个特点吧。
如果说玉子她们的敌人是恶男的话,我觉得川奈那样的女生,她会觉得自己的敌人是女性吧。
她既不能输给和她一样的“绿茶婊”们,又不甘心被新田那样不屈服的女人瞧不起。
关键是她不真傻,她能感到这种做法的痛苦,而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男性主场的世界活下去。
不知怎么的,#5里川奈说了一句“别小看只身闯东京的女人”,看到这我顿时倾向她了。
这就是川奈的斗争姿态,完全不同于玉子她们的正面张扬,所以我不觉得她是错的、坏的、不好的,套用月九一句话,“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虽然她的做法伤害了自己,有时也伤害了他人,很多时候这些伤害都是她“作”的,但是这也是一种,和新田那种固执不屈从是同一级别的。
超好看,没想到霓虹15年的剧就可以这么直面性别议题了,餐厅里几乎每一个女性都代表了一种困境。
家庭主妇,至今都是讨论的议题,虽然很多女性已经走进职场,但同时还要负担着相当的家庭劳动。
剧中的三千院有两次否定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贬低,而不管是乌森还是玉子都敏锐地问出了,“是谁这么说过吗?
”“是谁让你这么想的?
”第一集提到过,三千院中学时还是大小姐的性格,十年的婚姻啊,把人变成了这么自我贬低的人。
而她的丈夫恰恰就是在这种压榨女性的家庭里成长的,嘴上说着感动,但理直气壮的吸干女性的能量。
对了,说不过玉子还扔东西,太典了。
不受欢迎的无趣学霸,说实话我一开始挺不喜欢新田的,毕竟确实作为一个东大生感觉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力,招待重要客户的场合搞砸了不说,转身就走不负责,至于找融资那里我真的很想大喊,一看就很不对劲啊。
但是我忘记了,在部长让女员工穿jk的时候,田中接受了,是新田选择了离开,面试时她自我剖析的一段也很感动。
新田就是一个从小一心学习,没有体会过爱的孩子啊,她让玉子转告男生的那段,真的是一面气她的放下,一面又难过于这么廉价的感情对新田来说都是初次,弥足珍贵的。
被规训的绿茶,蓝里这个角色真的是个人觉得最复杂的。
一开始出场就是典型但绿茶,心机,倒贴,把恋爱和男人当作衡量女性的标准,被骚扰好像也不在乎。
但接着看下去才发现蓝里的可悲,自幼的生长环境,让她连带手套洗碗都是最大恶极,她就是最典型的日本被规训的女性。
蓝里意识到了规则的扭曲,但她无法改变,只能更努力但顺从,并总结相应的规则。
看到蓝里被店员纠缠,向朋友诉苦那段真的很无奈,她本意是表达不满,但在她言行的长期筛选下,身边也没法存在会正常思考的朋友。
蓝里只能无奈的说,对啊,我就是在炫耀。
她的自我是否也在这样一次次的失败求助后,越发的微弱呢。
在玉子家沙发那段真的完美,演员和角色的互相成就,会反复刷的程度。
编剧真的神了,怎么能够这么细微的写出女性被社会压迫,习惯甚至自豪的心理过程呢。
对了蓝里跟新田算是照应吧,一个是从未在意外界眼光,第一次踏出温室就被男性骗的新田;一个是从小就受到规训,游走于男性之中,但也反被其害的蓝里,是都喜欢绿色的两个人啊,这也是新田最清楚蓝里手段和小动作,蓝里也会故意气新田,因为是相似又不同的姐妹啊。
被出轨父亲抛弃,从小照顾母亲的女儿,千佳的故事最初我讨厌她的妈妈,不理解千佳的复仇对象为什么反而是爸爸。
后来明白了,这就是家庭中“隐形的父亲”啊,不承担任何家务以及责任,反而出轨成性,把所有事情推到母亲的身上,之后轻飘飘来一句,“女人带孩子就是不行啊。
”但是,不是社长的出轨,母亲不会想要自杀;这么多年千佳的生活他从未关心过,不然不至于不知道;多年后面对真相依旧不在意,想把“包袱”(千佳)甩给前妻,绝了。
ps.渣男最后竟然还试图扭曲自己儿子的认知,让他给自己报仇,离谱。
以及受到父权文化迫害的女装癖男同,几的设定真的很不错。
我最初接触女权的时候,就看到了女权追求的是平权,父权不仅压迫着女性,同时也给男性带来了枷锁。
“有毒的男性气质”(《好东西》)就是其中之一,我讨厌把男女刻板化,娘娘腔不仅是羞辱男性,对女性也是。
不允许女性强悍,也不允许男性柔弱。
乌森总感觉经历了很多,当时没能做律师的事情感觉好像也跟私人关系有点,真的是很好的姐姐啊。
一直记得她对玉子说的,你们积极幸福闪耀的生活,我来承受愤怒(ps.这段的剪辑也很好)。
最后是我超爱的玉子,没有人会拒绝田中玉子!
没有人!
她真的具备了我所知的一切良好品德,如果说离完美还差什么,可能就是太善良了吧。
当然,也是这样的她还能給门司机会,跟她沟通,也是这样的她能让部长暗中相助,也是这样的她选择在会议室重现当时的一切。
我一直在思考,玉子脱衣服是为了什么,体会五月当时的感受吗,还是想让在场的人直面那些。
虽然有些天真,但世上总需要有人还在期待人性和善意。
剧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很立体,虽然有些时候不禁觉得里面的女性“傻”,怎么这么容易被人骗,怎么这么好欺负,但想想那个环境,可能她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压迫吧。
另外,门司的设定也很有意思,虽然一开始我挺讨厌他的,非常担心有恋爱线。
但他的确代表了一些男性:性别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明明做坏事的是别人,为什么我要被指责,我要道歉;我在讲这件事,为什么要扯性别。
但就像玉子说的,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事实就是,所有男性就是潜在的迫害者,不管你是否愿意,父权制就是在压迫女性,当然对男性也有一定的束缚。
所以很多时候的高高挂起,中立就是一种偏向,默认了一些男性群体对女性的迫害。
所以剧中门司揍了社长那里,真心觉得这个男的还是可以的。
另外田中最后的幻想也很有意思,可能是男编剧的原因?
她希望达到的是男女互助共同作业,但其实这才是应该的啊,女性不可能光凭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进步或者推翻什么,那将对抗世界上一半的人口,而且也只会固步自封,更何况女性内部的分裂。
就应该合作打破枷锁啊,在我刚接触女权的时候,还很天真,觉得追求平权难道不是对所有人都好嘛,怎么会有人拒绝,后来才明白,真的太难了。
不过结局还是有点希望的,大家再次聚集,餐厅重新开业,跟门司重回亦敌亦友的关系,男女亦是啊。
冲着豆瓣评分8.9,在下大年初一在家刷完了此剧。
这题材本身很好,霓虹对职场女性普遍缺乏尊重和支持,现实中欺辱事件时有发生。
卡司也还行,真木总给人一种淡然而坚定的感觉,之前看最完美的离婚,对她印象深刻。
或许是导演刻意,从头到尾她捂得严严实实的,简直是恶意遮盖身段啊!
松冈妹纸造型神逆转三十二个赞,那句“人类烦死了地球烦死了”萌翻全场有木有!
看了好些长篇剧评,有的讲题材代入自身经历,说了很多感受,有的分析社会现象,句句在理。
然而看完大结局,我直到第二天又回忆了一下情节的走向,觉得或许连一个勉强的四星都不能给,因为剧本后半程太弱了,限制了演员的发挥,糟蹋了上佳的题材。
豆瓣评分不会分项,所以虽然演员表现精彩,由于要按着剧本演,台词不行那就是不行。
餐厅面对的是一个连锁大型集团,这个集团的男人们虽说品行良莠不齐,但能力我相信还是有的,而且大企业通常会有好律师的协助,被曝光之后直线坠落关门歇业,不合情理啊!
你可以心里盼着坏人挂掉,但因为好人要赢所以抹杀坏人的能力就不妥了。
女主和男主到最后也没有在一起,感觉像是为了凸显中心思想,才故意让他俩谈不到一块儿去的。
俩人的几次对话逻辑在下是不太明白的,很多小伙伴也表示不明觉厉。
或许是台词剪辑了。
在下一开始是冲着真木去的,但这剧真木的主角光环过重了,对她性格的塑造也显得有些不真实了。
因为微博上的一条长截图,今天追了一下。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立意先行的电视剧,它从一开始就告诉你:我是来谈女权主义的——这也许是个扣分项,毕竟大多数观众的主要目的是来看剧,不是来听人上课的。
再加上为了增强戏剧冲突,片中出现的男性角色大都十分类型化,充满了日剧特有的浮夸气质。
但是看完已有的五集,觉得作为励志剧还是有很可看的地方,立意和表现方式都不差。
如果能抛开那些对女权主义的偏见,女性观众应该会从剧集里获得一些共鸣和鼓励。
截图地址在此: http://ww4.sinaimg.cn/bmiddle/50a6cb45gw1epepbjxsuyj20ej69p4qp.jpg我个人觉得,这个剧看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地方还不在这段直接的说教,而是散见于每个配角之经历折射出的女权主义的自我定义。
男主角东出昌大在访谈里表示:虽然说这部剧是以女性为主角,但写这部作品的坂元老师本身是男性……这并不是一个单纯讲怎样打倒男性的故事。
还是能体现出一些编剧的用心,一如EP1中女主角声嘶力竭地叫喊:“女人幸福了,男人不也能幸福吗?
”当女权主义成为一个贬义词,甚至要改换成看起来温和的“女性主义”才能期期艾艾师出有名,其实撇开一切,女权运动的本质跟人权运动不可分割——你总不会觉得主张人权是过分的。
EP1的引子便是女主角同学的被迫离职:在受尽职场的性别歧视、霸凌之后,她想要同公司打官司,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母亲哭着说她丢人现眼,以她的斗争为耻,最终伤痕累累身心俱疲,只留下写满屈辱和“我不甘心”的日记和菜谱。
这一集有个桥段,恰是我们在生活里常见的对话:“既然觉得自己受到歧视了,不开心了,辞职/打官司不就好了嘛?
”而You姐扮演的玩世不恭女则一脸淡然地科普:“日本的检察官法官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男性哦,剩下百分之十五才是女性,要打性别歧视的官司有多么难,你去补补知识再来说话。
”EP2提出了家庭妇女的价值:结发十载,作为家庭主妇离开职场,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一旦丈夫有了别心,想要把她扫地出门,她的个人价值就在瞬间土崩瓦解。
丈夫认为她“靠着我赚钱生活”“不像我的母亲那样把一生奉献给了丈夫和儿子”,而她内心也一直认定“你们这些职业女性居高临下地看着我,肯定觉得我这样靠老公生活的人特别没用吧”。
直到最后,当真木阳子饰演的女主角把“看护老人的价格,家务帮佣的价格,从早到晚工作12个小时,而且全年无休,一个月怎么样也要付出54万日元才能买到她的劳动服务,你却作为丈夫无偿享受了这一切”直接喊了出来,而懦弱的妻子也终于可以说出“像婆婆那样无私奉献一生也许是一段佳话,但是佳话是能杀人的,被逼着去干这一切,只让我觉得是个诅咒!
我有抚养孩子的理由,是因为我不想让儿子成长为你这样的男人”,泪目。
EP3提出了对父权家庭的质疑:本剧中相当受人喜爱的女配角松岗茉优在这一集里表现十分出色。
父亲的角色是典型的Alpha Male,醉心工作应酬女色,刻板自大偏狭,永远缺席于对孩子的教养和关爱,母亲直接成为这个这个体系的牺牲者。
目击这一切,早熟而愤怒的她对于外部社会则充满了不信任感和不安感。
而她最后终于以自身定位于这个世界,开始探寻个人的存在意义,这也正是阿伦强森所提出的“拆除父权的违章建筑”。
EP4提到了理工女和“绿茶婊”的和解:那些“很聪明”地装着傻,生活目的在于追逐男人实现婚恋价值的“绿茶婊”,跟“理工女”在本质上都是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内部往往又被用各种标签分化,互相贬低(当一个女人表现得很强悍、有野心、不甜美、离经叛道,男性不喜爱她,另一部分女性也觉得她咄咄逼人;当一个女人表现得很“女性化”、柔弱无助,她的同性又看不起她,而男性看似热爱她们,其实也缺乏身为人的尊重——那些只要给女人买包包不要和女人讲逻辑的段子正是由此而生)。
所以女权主义者提倡女性间的互相理解和扶助,反对相互隔离与攻击,正是要解决弱势人群内部彼此分化的问题。
易装癖、同性爱者的平权问题:即便新宿二丁目已经成为漫画电影的固定地域梗,而日本的入籍政策(养子縁组)也为同志人群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平等结婚途径,但是“金刚芭比”“男大姐”依然受到社会的丑化,常充当着搞笑角色。
不过最近的日剧开始直面这一人群,而且往往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剧里最可爱的配角,倒也蛮见政治正确性。
编剧还赤裸裸地把令人反感的酒桌文化、职场性骚扰摆在台面上,相信许多中国女观众也深有共鸣:导师带女学生去应酬,领导找女下属去陪酒,拼了命工作让自己比那些男性同事出色却还是被人贬为女的总没男的能干,“年纪不小,结婚了吗”“再挑就嫁不出去了”“女孩子爱工作超过爱男人可不好啊”,剩女论,不生孩子不完整论,女人最大的幸福是家庭论、恋爱关系中的打压与情感操控……林林总总,简直俯仰有戏,可以直接从生活中取台词。
用美少女战士和哆啦A梦来打比方那两段也在让人喷饭之余很见功力。
失业的女权主义者,不被职场接纳的异装癖同性恋者,失业(被离婚)的家庭主妇,无业的阿宅,心比天高却不停碰壁的名校毕业生……这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扶助,向那些拥有强大话语权的男性精英发起挑战,就构成了这部电视剧。
虽然依旧具有说教色彩,但是台词丽句颇多,十分可爱。
最后回到本篇影评标题——“1999年6月(平成11年),日本政府施行了《男女共同参画社会基本法》。
这一法案起草的目的是男女作为社会的平等一员,应确保按自己的意愿参加各个领域的活动的机会。
男女不分性别在享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利益的同时对社会赋有责任。
法案为日本妇女描述了女性作为个体的人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社会。
同时女性应通过自己选择,在社会上充满活力地生活,应和男性互相合作,共同分享利益并承担责任。
然而要实现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民间、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合作,也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和男性的理解和支持。
日本‘男女共同参画’涉及女性生活相关的广阔领域,与根深蒂固的职业性别意识的弱化,以及对个人个性的尊重等意识的变革相联系,成为当今一项重要的课题。
”wiki链接在此: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4%B7%E5%A5%B3%E5%85%B1%E5%90%8C%E5%8F%82%E7%94%BB%E7%A4%BE%E4%BC%9A%E5%9F%BA%E6%9C%AC%E6%B3%95
这部剧里希妹饰演了一个绿茶婊。
曾经我也挺讨厌绿茶婊的,现在一想不过就是嫉妒,嫉妒她们长得好看又和男生处的好。
我就是一活脱脱的东大妹,就会死读书,可是学习还没东大妹好。
从懵懵懂懂的小学开始,我就觉得那些和所谓的绿茶婊给我一种怪怪的感觉,为什么她们可以和男生处的这么好?
因为她们似乎不会翻脸。
是啊是啊,要是有些男生做的事情比如摸头,要搁我身上我可能就会发火,可是对于她们似乎就是个玩笑,唉我自己真是个死板的人。
于是我整个青春期都是这么死板地度过来的。
我曾经一度认为这种事情和人的性格一样是天生的。
有人天生性格好,所以不会在乎。
当时那些男生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希妹在戏里吃到了作为绿茶婊的苦头——被一个变态男缠上了。
在几经折磨之后希妹终于要崩溃了,但是她真的很厉害,她从来不会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泪,遇到什么委屈的事情都是哈哈大笑着就过去了。
所以在她语无伦次口无遮拦地大声絮叨的时候,看着才特别让人心疼。
那紧张和委屈都能看出来了呀。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穿泳衣呢?
我总是在内心里穿着泳衣的呀。
即使被摸屁股,我也完全不会说什么的呀。
我是被摸屁股也无感培训班毕业的,我也从就算被说“你这身衣服男人不喜欢”也要回答“对不起下次会注意”的培训班毕业了。
同时也得到了“去减肥吧”“来一炮吧”也要敷衍过去的培训班的认证。
我钱包里塞满了各种认证书呢。
遇到痴汉也没办法,谁让我穿的是短裙呢?
拒绝不喜欢的男人一起吃饭的邀请,会被认为是自以为是的女人,这可不行。
就算被性骚扰了,也可能是对方需要温暖,所以就原谅他吧,反正他也没有恶意,所以我不应该太较劲接受事实才是正确答案。
你知道为什么静香总是和挫男,和自以为是的有钱人还有暴力男关系那么好吗?
你知道为什么静香被偷窥洗澡,也立刻就转换情绪不生气了吗?
你知道为什么静香没有女性朋友吗?
我想她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认证书。
以聪明方式活着的女人,要懂得不在意,谅解和接受。
”一直以来我心里的困惑得到了解释。
没有任何一个女生是一开始就不在意男生的肢体触碰的。
只不过有些女生“毕业”了。
“培训”她们的正是从她们青春期开始就对她们举止轻佻的男生们。
而这些男生们还认为她们是天生不会在意。
希妹在被变态男逼得几乎走投无路时慌慌张张地求助于门司。
神经质地不停问“呐呐去唱卡拉ok吧?
” 即使被不耐烦地拒绝了也不停地说不停地问。
“别小看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女孩子啊。
”乱七八糟的语句里这句话击中了我。
对啊,她不只是绿茶婊,还是个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女孩子。
她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大概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因为轻浮被门司看不起吧。
可是那些人又凭什么瞧不起她呢?
别小看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女孩子啊。
为了留住工作即使被摸来摸去被人用恶心的话调戏也能无所谓似的打哈哈过去,回到家门口发现变态男在等着她即使怕得不行也对电话里的家人说没什么问题。
就是这样被他们瞧不起的女孩子,能在被伤害了之后站在店里当面对质变态男,穿着套装伪装成OL设计让变态男进警局翻不了身,能笑着说不值得交往的门司“已经被我扔进垃圾桶了”。
这个女孩子是多让人佩服啊。
为什么出走的娜拉一定要会饿死或者灰溜溜地回家?
她就不能靠自己的一双手在社会上生存吗?
别小看女孩子啊。
一向一来,绿茶婊都是被人唾弃的,从来没有看到真正理解这种群的文章和评论,因为不论男女,但主要是女人,几乎一致地批评绿茶婊而已。
只有这部剧真正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理解绿茶婊这种生物。
第四集,东大女在餐厅对绿茶女说的那番话:希望你别误会,我并不是因为川奈你很引人注目才讨厌你。
我只是讨厌你装傻。
因为你在身体力行女人最好装傻这个理论,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明明不信,却成为了必须说“自己最拿手的菜是土豆炖肉丸”的团员,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必须说“劈腿无所谓只要不被发现”,我才讨厌你的。
因为你加入了“即使被男人揍,也要认为是自己的错”的邪教,我才讨厌你的。
那东大女为什么会讨厌绿茶女呢?
绿茶女自己说出了答案:“你明明自己也想加入”。
这部分台词真是太精准了,好伐!
绿茶女为什么会变成绿茶?
她只不过是被世俗压迫,选择了妥协和顺从,她也是被压迫的女性呀!
东大女为什么会讨厌绿茶?
因为她也被这同样的世俗压迫,她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好过很多,但她做不到啊!
或许是因为无法勉强自己,或许是自己实在演不来,或许是看不起这种委曲求全,或许是要坚持自我。
但,不管是东大女还是绿茶女内心都深深的明白,这世俗是怎么样的!
对这一点他们的理解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她们的世俗就是这样要求女人的: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挨揍之后说成是自己不对;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全心全力去伺候家庭;因为你是女人,所以你要擅长并热爱煮土豆炖肉丸;因为你是女人,所以工作中要隐忍不发。
谁都知道这是不公平的。
她们从出生在这个社会开始,都是受害者,都是受压迫者。
豆油们都好有才,摘录下面几句精彩的评论:她跟东大女 是同一类人啊。
其实都是对自我不认同,屈服于男性之下的 女性啊。
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东大女觉得自己不能成为 男性心中那种可爱 的女性,于是只能去读书,但一旦得到苏打的认同,马上就屈服了,幸福了。
绿茶呢,就是努力去使自己 成为取悦男性的可爱女生,明明心里对渣男们都嫌弃了。。
——潇性本能是无可厚非的,想得到男人的爱并没有错,但女人之间却为此总是相互贬低相互排斥,得到男人喜爱最多的女人总是成为众矢之的,究其原因,男人想得到女人的爱,只要做好他们自己就好了,而女人想得到男人的爱,却需要太多的伪装、讨好与委曲求全,想只做好自己或不善于伪装的女人往往得不到男人的爱,于是自然会对通过伪装自己来获得异性喜爱的女人抱有偏见,甚至会有鄙视与憎恶,觉得各种作跟假,而既然是会通过伪装来获得异性喜爱的女人,必然是长期守男权思想浸染的,她们长期无法做自己,若不去鄙视那些不善伪装的女人没女人味,是很难维持内心平衡的。
——夏-若尘补充一下,看到黄凯莉写的一篇文里提到: 一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论文,80%女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是主要来自于男人对她们的看法,而80%男性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主要是来自于对世界的改变和职业的成就。
如果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让自己的自尊和快乐源泉从男人身上转换到自己的人生激情上,是不是我们的情感困扰就不会有那么多?
这样的思维转变是不是能够从此让我们变得快乐?
当人们在突然间失去了生活中原本充实的一切——工作、家庭、朋友……他们通常会在短时间内一蹶不振,对自己充满否定。
在《问题餐厅》这部日剧中,女孩、女人、母亲、以及想成为女人的男人,因为一个共同点——没有工作,集聚在一个破旧却可以看到星空的顶楼,看板了这家名为“Bistro Fro”的露天餐厅。
一群好朋友们经营着Ta们喜欢的店铺,温暖的人聚集在这个乌托邦,美食和友情的力量具有无限的治愈能力。
人生中我们常常避免不了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会感到无助,感到迷茫,感到失去方向。
在面对这样的时刻,我们该如何选择?
或许可以在这部暖心的日剧中找到一些答案。
1 逆境中的探索者故事以田中玉子的好友藤村五月被上司职场性骚扰为切入点,将社恐、女装癖、心机女、去找乃至祝福、事业至上的几位各有“问题”的失败者聚集在一所天台餐厅内,通过每个人的视角透析这个社会。
田中玉子,几乎是全剧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人物转变的人,她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故事,开篇便是一个正能量满满、为好友两肋插刀的女性,结尾依旧如此。
唯一的区别大概是在自己仅有的一段感情中明白——在对方与自己的方向不一致时,选择合适的人而不是喜欢的人。
主厨雨木千佳是沉溺于二次元而对于三次元的一切冲满厌恶的人,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职场性骚扰的那位上司的女儿。
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生活,但是妈妈承受不了被花心的爸爸抛弃的现实,离婚后一蹶不振,最终还是抛弃了千佳。
帮厨三千院镜子做了十年的家庭主妇,活在丈夫的母亲为父亲贡献一生的“佳话”的阴影里。
做饭、家务、抚养小孩、照顾老人就是她十年如一日的日常,但即便如此也换不来丈夫的半点感激,反而是抱怨和指责,最后仍走到被抛弃的局面。
洗碗工新田结实是日本东大毕业的高学历女性,并以此为自己的优势,但出了象牙塔的她却对着这世界慌了神,对于基础的生活小事和人情世故充满钝感。
看似浑身带刺却实际上仍有着一颗单纯的少女心,经历过一段可以说得上是失败的恋爱后,在工作和朋友的治愈中让她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
甜品师海地“小姐”,他总调侃自己是有异装的癖好,也因为这一点,他并不被世俗所接受,在社会中常遭到嘲讽和拒绝,家人也跟着蒙羞。
虽然他常常开导他的朋友,总是给予温暖和帮助,但是在他自己心里,似乎也有一道隐形的门,在禁锢着自己。
乌森奈奈美是餐厅的常客,一个非常会聊天、看起来十分随性的女性,在四十岁的年纪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万事不要太认真,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真。
服务生川奈蓝里,开始时是一个标准的、生活在男权社会之下、深谙女性该如何利用规则生存的姑娘,和男性在一起时八面玲珑,和女性在一起时则各种显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男性轻蔑、女性耻笑的人,也有不甘的时候。
2 从挫败中崛起一切要从一个事故说起。
喜爱公司的一间分公司出了一个食物中毒的意外,分公司的藤村五月只身前往总公司向董事局道歉只为保下分公司的员工们。
但社长一时兴起,要求五月全裸谢罪,以示诚意。
五月不得不屈从于权力,但这以后,五月便成为了全公司茶余饭后的谈资,被孤立被取笑,最终只能被迫辞职离开。
五月的同事及好友田中玉子无意中知道了这件事情,她用冰桶教训了欺负了五月的所有男人,然后辞职,并在喜爱餐饮公司人气最旺的店面对面自立门户,开启一家屋顶餐厅,向原公司发起挑战。
两间餐厅成为了对手,这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
首先是开业后的冷淡——主人公们想要安静的开业,但这导致了店铺的无人问津。
为了招揽顾客,Ta们想出了在街上卖便当并在便当里放上店铺的宣传单的法子,这个想法使餐厅在开始的几天越来越火爆,便当卖的也一天比一天多。
对手餐厅看到这样的情形便推出了原料更加丰富却更加便宜的便当,不顾一切亏损也要阻止主人公们的盈利。
后来在接到来自对手餐厅老客户的一笔生日派对的大订单后又被原公司垄断了一切原料和食材的供应,但Ta们仍在只有一条鱼的情况下为客人准备了一餐“全鱼宴”,客人非常满意,可是在生日派对即将结束时又出了一些小意外,餐厅的发展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终于,由于对手餐厅“不让小孩入内”的规则,在一次的情人节晚餐营业后,Ta们赚到了第一笔钱,甜品师海地也终于开始摆脱世俗的眼光,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3 迈向新篇章随着餐厅的不断盈利和工作的火热进行,餐厅中的每一个人都迎来了自己的幸福和成功,对手餐厅的主厨也在客人日渐减少的趋势中认输。
蓝里终于鼓起勇气摆脱整天被男性骚扰和压制的生活,加入了玉子的餐厅。
海地成功得到了来自弟弟的认可和婚礼邀请并决定为其做一份最棒的婚礼蛋糕。
曾受到来自公司性骚扰的重大创伤的五月也遇到了后来的爱人,与母亲之间也开始有了转变和和解。
东大毕业的结实在经历过一段曲折的被欺骗的“恋爱”后被玉子强行拉回了餐厅继续工作。
千佳和母亲再次相见,得知母亲即将再婚,但仍选择继续留在餐厅做主厨。
至于奈奈美,剧中终于揭示了她律师的身份,并向对手公司发出律师函,对其造成了重创,使得当年性骚扰的主导者失去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玉子和对手餐厅的主厨门司,在经过最开始的一小段恋爱和后来整部剧的较量之后,也终于放下了对彼此的偏执和敌意,携手共同经营餐厅。
在经历过了一段波折的餐厅的开业和与对手的较量,以及每个人生活中的不同的事件和困难后,Ta们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也都有了新的希望和目标。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即使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难题,但相信Ta们一定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
1 浓汤的启示:寻觅内心指引土豆卷心菜厚培根浓汤是贯穿整部剧的一道菜,来自藤村五月的“独家菜谱”,它不仅是代表着最开始田中想要开餐厅的目的、餐厅中的秘制菜谱,也代表着每个人心里的不甘心以及动力。
或许是想证明自己,或者摆脱偏见,这促使他们聚集在一起,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或许都有着这样一碗“浓汤”的存在,它提醒着我们的初心,是我们最开始出发的地方。
当迷茫找不到前路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回头看看,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自己想要完成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从前的自己也许也能够给未来的自己一些指引。
2 疆界之外,开辟隐藏地图剧中田中邀请朋友一起开餐厅,由于所有人都是零经验,大家最开始的态度都相对保守回避,但在经历过一通纠结后都开始逐渐加入并渐入佳境。
家庭主妇三千院镜子做了十年的家庭主妇,从未工作过,但她证明了自己,即使走出家庭,也能靠自己的一手好手艺开辟自己的小天地。
东大毕业的新田结实,也开始走出了自己的象牙塔,接受了现实社会与想象的落差。
放开视野,放下包袱,尝试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技能,也许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不一样的惊喜。
另外,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了解对方的生活和经历,也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不要害怕失败或冒险,有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新的尝试让我们成长并突破自己,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3 打破枷锁,解锁内心宇宙剧中有女装癖的海地和家庭主妇三千院镜子以及川奈蓝里,Ta们最开始对自己都有一些偏见和禁锢,如海地对于自己是女装癖的认识,镜子对于自己家庭主妇的认识以及蓝里对于自己“标准女性形象”的认识。
这些局限的认识实际上是来源于社会的偏见和潜在规则,导致Ta们自己也产生了思维定势,认为自己本该如此。
但随着餐厅的逐渐发展壮大,主人公们也逐渐完成了对自我的探索,摆脱了自己对自己的禁锢。
有时候我们固步不前,是否也是自己圈禁了自己?
人生从没有什么定义,也不存在什么“本该如此”。
从自我认知方面来说,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并不完全,且过度放大了自己不足的方面。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独特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也要告诉自己,不要被社会的偏见和刻板印象所限制,相信自己可以超越这些限制,并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如果仍然感觉仅靠自己难以突破,也可以寻求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有时候别人的鼓励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迷茫的时候,要选择难走的路。
”坂元裕二的文字总是令人着迷。
但是这条“难走的路”并不一定就代表着那个最艰难的选择,而是一种勇气和决心。
当我们经历种种,走完了这条路后,会发现这些经历已然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一次的迷茫,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不要因为感到迷茫而停下,这会让我们在自我否定的沼泽里越陷越深。
无论如何,都不要害怕面临失败和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念,我们将会在一次次的挫败之中发现更优秀的自己。
原创 作者呜呼啦呼 安慰记心理 2024年07月26日 20:00 河北居左居中换一张图删除(选填) 图片描述创号9年第1004篇安慰记作者呜呼啦呼编辑tianQ当人们在突然间失去了生活中原本充实的一切——工作、家庭、朋友……他们通常会在短时间内一蹶不振,对自己充满否定。
在《问题餐厅》这部日剧中,女孩、女人、母亲、以及想成为女人的男人,因为一个共同点——没有工作,集聚在一个破旧却可以看到星空的顶楼,看板了这家名为“Bistro Fro”的露天餐厅。
一群好朋友们经营着Ta们喜欢的店铺,温暖的人聚集在这个乌托邦,美食和友情的力量具有无限的治愈能力。
人生中我们常常避免不了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会感到无助,感到迷茫,感到失去方向。
在面对这样的时刻,我们该如何选择?
或许可以在这部暖心的日剧中找到一些答案。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
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
晚上看《问题餐厅》,不禁想到:男权主义与男性社会不仅对女性造成极大伤害,同时也对男性的人格和心灵造成异化与扭曲,在不公正的社会制度文化之下,无人可幸免。
我厌恶那些只站在自己性别立场上说话的人,痛恨缺乏理解与体谅的文化氛围。
很多男人的言谈举止之间,无意中流露出傲慢、无知与偏见,正好反映出一种“性别的政治”。
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贬抑,在许多女人那里也表现出来了,这真是天大的反讽。
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实际上需要所有性别人的共同努力。
我常常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就是希望自己思考问题时不要总是从男性角度出发。
又是追不下去的一部,是我变挑剔了么......开篇惊艳,但认真看完三集发现标签化地厉害,女主们清一色男权社会的边缘反抗者,编剧一上来就宣告了身份,但没有一个人是时时刻刻处于边缘的,身份先行的后果就是片中的男士都成为了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晚期。本剧如果写得好是女性主义,不好就是美食小清新。
我能说编剧是极端女权主义者嘛 简称女权癌
过于理想化,太假了… …
这个抽象结局完全不意外,从ep1就能看出编剧完全没有理解女性主义,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善良的事吧?很难想象女编剧会写这类性骚扰剧情,恶劣地对待bitch类女角(居然真把她们当恋爱脑傻女人?!),说得再好听,还是“擦亮眼”派、在赞美符合社会规范的好女人,gay也写得很刻板印象,女主角的感情戏拍成欢喜冤家类也好无语。
主题蜻蜓点水,渣男符号化不深入,后半部分都落到一种编剧光环的自强不息去了…不太相信现实中受压迫的女性能确实从本剧情里获得力量。
一群精神病患者
希望全世界与我为敌时,也有这样一个地方让我疗伤。男主好帅,暖桌好棒
男性都很恶劣,社会充满欺诈,女性善良可爱……很容易牵着人走的典型日剧。想想看就知道,其实根本开始,还是鸡汤啊,对吧?不过还是触碰很多阴影的禁忌,而且还是猫片,所以必须5分。
喜欢主厨。。。。。。。 别的真是无感- -
就女权主义为主题的片子而言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从很多侧面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中遭遇的歧视与不公,但主角们在夹缝中生存的坚韧以及为自己开辟出新天地的勇敢是男权社会中难能可贵的美。全片除了鸡汤太多,以及过于做作的第九集,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很难得的有个颜值过硬的男主
为女权发声的立意是挺好的, 但对男权行为的夸张描述, 人物的描绘的刻板化, 使整部剧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而刻意营造的生硬的欢快氛围以回避严肃对抗, 更是对女权议题本身的一种轻解构. 一方面为女权发声, 一方面又试图对其解构, 以试图同时拉拢温和者和激进者, 以至于整部剧显得很拧巴. 7集弃
出来以前也有些所谓的亲戚们不知哪里钻出来,搬什么女子读书无用论。开始我觉得委屈,后来我和他们争论,而现在我只觉得他们可悲。我去过他们永远到不了的地方,我懂他们永远明白不了的道理,我还有自己的梦想等着去实现,我哪有时间在乎他们在想什么。所有的女孩子们,頑張れ!
一集弃
第一集的时候并不算太喜欢但却成了近期把自己弄哭集数最多的剧,最戳的点是做菜的主厨和爬屋顶的东大生,最喜欢开店的部分,另外一条主线倒不是太在意不过风PON那部分也很戳
神作!坂元裕二的水准就是高!
可笑至极,矫揉造作,从编剧到选角到片尾曲烂到令人发指,豆瓣的评分离谱
坂元裕二是我永远的鸡血剂。
传统上以重男轻女出名的日本都敢拍《问题餐厅》了,天朝热播的还是一群女人靠睡上位的宫斗
唉,中途走向迷失,困境设置的太突然,解局也太突然,男权把女权说的很可怕,女权也把男权说的很可怕。这季女权季几部剧看完以后终归还是觉得,人类要达到互相理解还是很难的。
讲的是日本女性作为“附属”性别在男权社会中遭遇的种种不公以及种种抗争。编剧对现实情况会有艺术性的放大,但剧中反映的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女性,很有共鸣。整体不错。